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优质核桃的生产技术是怎样的》,希望您喜欢!

一、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1、建园选地

核桃寿命长,根系深,具有喜光、喜土层深厚等特点。因此,建立核桃园时,要依据品种特性及适地适树原则,严格认真对待。尤其是山区丘陵建园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山丘缓坡地,以及排水良好的沟谷地。在山区缓坡上,应先沿等高线开沟,修成梯田,做好保土蓄水工作;平地在划分小区的基础上,把地整好,搞好防洪排涝和灌溉工程。

2、栽植技术

①土壤准备。无论山地还是平地,栽植前均应进行土壤熟化及增加肥力的准备工作。山地梯田在栽植核桃时,以临城县绿岭的经验,应挖宽1.2m、深1.5m的定植沟,进行客土栽植,并每亩施入500~600kg基肥。平地栽植核桃,定植坑应1米见方,回填时尽量回填表土,在坑的中上部可混入20~30kg草土肥。

②栽植。采取春栽或秋栽均可。春栽要做好保墒工作,秋栽要做好越冬防寒。不论何种整地方式,均应浇水沉实后再栽植。在植前要将苗木的伤根、烂根剪掉,放入水中浸泡半天。栽植时先挖40cm见方的坑,将苗木放入坑内,舒展根系,分层填土,修好树盘,灌足水,待水渗后,用土封严。注意只把苗木原土印地下部分埋入土内,不要栽植过深。栽植十天后再浇一水,水渗后覆膜。在树干周围盖1米见塑料薄膜,既保温又保湿,有利于幼树的成活和生长。

③栽植密度。核桃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品种、肥水管理条件而定。在土层深厚、土质良好而肥水条件也好的地方,株、行距应稍大些,以3m5m至4m5m为宜;而土层较薄、土质较差、肥水不足的山坡、沙荒地等,株、行距应小些,以3m4m或3m5m为宜。

④授粉树配置。核桃是雌雄同株,开放时间常不一致,为提高产量,栽植时应配置20~25%的授粉树,具体方法是:可每隔3~4行(株)配一行(株)授粉树。

⑤栽后管理。加强栽后管理是提高成活率促使树体正常生长的重要环节。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视土壤墒情浇水2~3次,保证正常水分供应;二是防治象甲、金龟子等害虫啃食幼芽,视虫害情况可喷施高效氯氰菊脂1000倍液进行防治;三是6月中下旬开始对树势强壮生长量大的品种所抽生的新梢进行绑缚支架,防止风折,损伤树体。

⑥改劣换优。建园采用实生苗的,从第二年开始进行改接。一般采用芽接,在夏季进行,自5月下旬开始,到6月下旬结束。接穗应选优种母树当年生长健壮的发育枝做接穗,接芽从接穗中段平直光滑部位选取,芽体必须充实饱满,随采随嫁接。在实生苗主干从地表向上30cm~50cm处采用方块芽接,需特别注意的是嫁接前5~7天,园内需浇足水一次。嫁接完后,接芽以下的枝叶全部去除,接芽以上保留2~3个夏叶摘心,并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接芽长到1cm~2cm时,在接口以上的2cm处截干,接芽长到3cm~4cm时,解除塑料绑条。嫁接后20天,及时检查接芽成活,在整个芽接适定期内,未接活的可以补接。对于2年生以上的实生核桃,可根据枝条的生长部位和长势,在离主干基部30cm上嫁接,生长健壮且长的枝条上可嫁接2~3个接穗,培养成结果主枝。

二、整形修剪

1、修剪时期:核桃修剪时期与其他果树不同,因休眠期修剪易出现大量伤流,因此修剪时期应在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春季萌芽展叶期进行。

2、幼树整形修剪:①定干,由于核桃与其他果树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尤其是自然分枝角度较大,不宜采用截枝定干,为保证幼树在整形时各枝条生长势均衡,在生产中采用抹芽二次定干法。具体方法是:春季栽植的苗木在当年,秋季栽植的苗木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在主干50~60cm处选留一个壮芽,将其上其下枝芽全部抹去,以集中养分,保证当年抽生一个长度在1.2cm左右的枝条。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在主干上早实品种在干高1m左右,晚实品种在干高1.2m左右选留一个有4~6个壮芽的整形带,将整形带以外的枝芽全部抹去,使定植的第二年能抽生4~5个健壮枝条。②整形,在二次抹芽定干法基础上,在第二年秋或第三年春对第二年所抽生的枝条,选留最上的一个作为主枝延长枝,留50cm左右短截培养第二层主枝。对其余的3~4个枝条,留做主枝,其长度在50cm以上的留50cm的短截,培养结果枝组,不足50cm甩放。第三年秋或第四年春,对主干延长枝甩放不再短截,其上部所抽生的第二层主枝长度在50cm以上的枝条留50cm短截,不足50cm的甩放。对下层主枝延长枝甩放;采用短截、回缩的方法对结果枝组进行修剪,这样经过四年生长,幼树基本成形。

3、大树修剪方法是:①骨干枝和外围枝的修剪,及时回缩过弱的下垂骨干枝,抬高角度;对内膛密挤枝可适当疏间和回缩,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达到外围不挤,内膛不空。②结果枝组的培养与更新。一般采用先放后缩的办法,枝组的位置以背斜枝为好,背上枝组也可用,但不留背后枝组。枝组的更新,应采用缩剪和疏剪的方法,即去下留上,去弱留强,去冗长留粗壮,把枝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不影响主侧枝的生长。③背后枝的处理。核桃结果后,枝头的背上枝较弱,其背后枝很快转旺,形成主侧枝头到拉头的夺头现象。处理方法:对原枝头开张角度较小,即可将原头剪掉,让背下枝取而代之,对原枝头开张角度适宜或较大时,要对背后枝进行回缩或疏除。④徒长枝的利用。对有一定生长空间的徒长枝适当短截和摘心,培养改造成枝组,以补充空膛,增加产量。

三、土肥水管理

1、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耕翻可以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土壤深翻在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进行。浅翻在春秋均可进行,方法是以树为中心,刨树盘或全园翻耕。中耕除草每年生长季节进行3~5次,尤其雨季要勤中耕除草。

2、施肥;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覆草是山地、丘陵果园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覆草厚度一般为20~25cm,以雨季之前半腐烂秸草为好。在果实采收后到落叶前这段时间尽早施入。施肥量,幼树25kg/株~50kg/株,初果期树50kg/株~100kg/株,盛果期树150kg/株~200kg/株。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幼龄期早实核桃追肥在开花前后各追一次,晚实核桃在展叶初、末期各追一次,以氮肥为主。每株施尿素0.1~0.3kg,复合肥0.2~0.5kg。结果期追肥随树龄和产量而增加,每株施尿素1~2kg,复合肥4~6kg。春季萌芽前追施速效氮磷肥,施肥量占全年追肥量的一半左右;第二次追肥量约占全年施肥量的三分之一;第三次在果实硬核后进行,以磷肥为主,追肥量占全年的20%。

3、灌水:灌水时间、次数和数量,应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树体发育情况而定。一般一年灌水四次,第一次灌水在春季核桃树萌芽前后;第二次灌水在立夏以后花芽分化期和硬壳期之前;第三次在果实采收后至落实叶前,结合秋季施肥灌一次透水。第四次在落叶至上冻前,灌好封冻水,预防树木因冻害而抽条。

在降水量大的年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容易积水的地方要挖沟排涝。

四、花果管理

1、疏雄。大多数的核桃品种都是雄花量大。因此,要适当疏除过多的雄花芽,以节省树体养分,提高坐果率。在雄花芽萌动前人工掰除雄花芽。疏雄强度是在树冠不同部位保留5%左右的健康雄花芽,其余全部疏除。

2、疏果。在盛花期后一个月内、生理性落果以后进行。疏果强度根据立地条件和核桃树势状况灵活掌握,一般中等以上立地条件和中等偏上树势,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果6080个;立地条件好和树势很强的核桃树,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果80100个。疏果时,先疏除病虫伤残果,再根据果实在树冠各部位均衡分布的原则决定取舍。

五、采收及果实处理

当全树果实青皮有1/3开裂时即可采收。河北的核桃成熟期一般在白露节前后。一定不能早采,否则果实品质差、青皮难以脱落。果实采收后,对未开裂的坚果,用乙烯利500倍液涮一下,再用塑料布覆盖严闷3天,利于脱皮。

六、病虫害防治

核桃举肢蛾(俗名核桃黑):防治时期为土壤结冻前、6月中旬到7月上旬成虫产卵盛期、7月上中旬幼虫开始脱果前。防治方法:1、土壤结冻前清除树冠下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刮掉树干基部的老皮,集中烧毁,并对树下土壤进行耕翻,可消灭部分越冬幼虫;2、成虫进入产卵盛期开始每隔10天~15天喷一次10%的氯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15%的吡虫咻30004000倍;3、幼虫脱果前,采摘被害果,收集落地虫果,集中深埋,减少虫口密度。

舞毒蛾:防治时期为萌芽以前、4~5月份幼虫为害初期。防治方法:1、人工采集卵块;2、发芽前1天~3天和幼虫为害期,树干用2.5%敌杀死100液涂毒环,树下扣石板等进行诱杀;3、幼虫为害期树上喷20%的速灭杀丁3000~4000倍,20%的乐斯本1500~2000倍,25%的灭幼脲2000~3000倍。

天牛:主要危害树干,发现有虫孔,用注射器注入50倍乐果或甲胺磷。

核桃主要病害为腐烂病、枝枯病、褐斑病等。防治的主要方法:1、秋季入冬前将枯枝病落叶和病果集中深埋减少病源,并进行树干涂白。2、生长季节发现病斑及时刮治,刮后涂5度石硫合剂涂抹消毒。3、喷杀菌剂1:2:2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精选阅读

花椒芽菜的生产技术


『花儿生活要点导读』采用传统的方法栽培花椒,人们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采集幼嫩的芽叶,而且单位面积产量低,枝条杂乱,采摘困难,难以形成批量商品供应市场。利用一年生花椒苗木,采用密集囤栽技术,进行花椒芽的集约化生产,则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花椒采种

选择树势健壮、结实多、品质优良的中年树为采种母树,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花椒果实呈紫红色时进行采摘。采收时将果实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阴干,使果皮自行裂开,种子脱离出果皮。花椒种子极忌高温曝晒。经过曝晒的花椒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甚至丧失发芽力。花椒种子为长圆形,直径为3-4毫米,千粒重为17-18克,种子外有一层极薄的油皮,黑色有光泽,去掉油皮后,其坚硬外壳呈暗黑色,表面不平整。主要品种大花椒、小红椒和大红椒,都可以用来生产花椒芽,但实际生产中一般多选用小红椒品种。

花椒种子处理

花椒种子寿命短,难于贮藏,用常规方法将种子密封在牛皮袋中,在室温下存放1年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力。另外,花椒种子种皮坚硬,富含油质,透气性差,发芽也很缓慢,因而在播种育苗前一般需要对种子进行层积处理(沙藏),其目的在于将种子在低温(0-5℃)、适宜湿度(50%-60%)和适当的通气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以促进种子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增加种子发芽率和缩短种子发芽时间。层积处理的方法是把种子与5-6倍的湿沙混合均匀,沙的湿度以可以用手捏成团但不出水为度。将与湿沙混合均匀的种子盛放在木箱或其它容易渗水的容器中,填入贮藏坑中,坑的深度以当地冻土层以下为准。贮藏半年后就可播种育苗。

花椒直播

直播场地应该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于土壤解冻后(3月下旬至4月初)趁墒进行播种,如果土壤较干旱,则应该提前浇水造墒。播种前要求翻耕土地,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500-50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做成宽100-120厘米的平畦,畦面要求平整。开沟条播,每畦3-4行,沟间距30厘米,沟深5厘米,沟底要求平整,深浅一致。将种子与沙土混合均匀,撒入沟底后覆盖细土1-2厘米厚;也可做成1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小高畦,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轻轻镇压种子后,覆盖1-2厘米厚的细土。1米2的播种量为75-80克(发芽率80%)。地面覆盖草(麦)秸或地膜,以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揭去覆盖物,经层积处理过的种子15-20天即可出苗,当幼苗长到4-5厘米高时进行间苗,苗间距为10-15厘米。

育苗移栽

播种为了保证苗木质量,也可提前于2月上、中旬采用营养钵或纸筒在保护地设施中进行播种。育苗基质为草炭和细炉渣以3:1的比例配成的混合基质,1米3混合基质中加入三元复合肥2千克。在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中装入五分之三体积的基质,浇透水后放3粒种子,上面覆盖2厘米厚的基质。出苗后进行定苗(留1株壮苗),注意及时浇水,控制温室内温度在15-27℃。定植前7天进行低温炼苗,4月底至5月初(断霜后)定植。用营养钵在温室等保护地育苗,可比大田直播提早播种,增加苗木生长期,并且较易达到苗齐、苗壮的要求。

定植

定植时应该选择光线充足、土层肥厚的沙壤地块。定植前2-3周将土地深翻,每亩施堆肥2500千克,腐熟鸡粪240千克,草木灰60千克。将土地整平,做成60厘米宽的畦。定植前1-2天幼苗要浇透水,起苗或脱去苗钵时要求不伤根、不散钵,每畦栽两行,株距为15厘米,每亩定植约1.5万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2-3天浇1次缓苗水。根据墒情,浇万1-2遍水后进行中耕,注意近苗处要浅耕,以免伤根。6月份每亩施磷酸二铵10-15千克或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7月份再施硫铵20-25千克,施肥后要及时浇水。8月份是多雨集节,要注意田间排水。土壤积水,苗木易发生立枯病。

防治病虫害为害

花椒苗木的病害主要有叶锈病,发病时叶背面出现锈红色的不规则环状或散生孢子堆,严重时扩及全叶。可喷65%的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为花椒蚜虫,严重时影响植株生长。发现蚜虫哈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

一年生花椒苗木的囤栽技术

起苗

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的花椒苗,到11月可长到60-100厘米高,主茎基部粗可达0.5厘米以上。11月中旬后,一年生花椒苗目的叶子全部脱落,此时即可起苗进行囤栽。起苗前要浇足起苗水并待土壤稍干爽时再起苗,以免损伤过多的须根。囤栽的苗木要求挺直粗壮,主根完整,须根较多。刨出的苗木要尽量减少风吹日晒的时间,及时根据苗木的高矮将苗木分成3个等级(60厘米以下;60-70厘米;70厘米以上)按等级将苗木囤栽到温室中。

温室囤栽床的准备

一般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坐北朝南东西走向,囤栽的苗床应该做成南北走向。床面宽100-120厘米,床间留有50厘米宽的采摘作业通道。将囤栽床下挖10厘米深,挖出的土堆放在作业通道上,准备囤栽。也可用砖拦成100厘米宽、30厘米深、南北走向的囤栽槽,槽内填充栽培基质。采用槽式囤栽可提高地温,有利于花椒芽的萌发和生长。囤栽前温室应该进行彻底消毒,一般每100米2面积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熏烟,并同时用百菌清烟雾剂熏棚,密闭12小时后通风。

囤栽方法

一年生花椒苗木在囤栽中,以苗木中段萌发出的嫩芽最为粗壮。为了使抽芽的芽位下移,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也为了便于管理,囤栽时可将高60厘米以下的苗木截取成50厘米,60-70厘米高的苗木截取成60厘米,高70厘米以上的苗木截取成70厘米。剪截后的苗木按高矮分别囤栽,矮苗囤放在温室前部,高苗囤入温室后部,以合理利用光线。苗木对囤放随用土固定,要求植株排列整齐,囤栽深度以埋土至根颈部原土痕迹处或稍深为宜,囤栽时要注意保持畦面平整,以便于浇水。由于囤栽生产主要依靠苗木本身贮藏的养分形成产品,因此囤栽地块一般不要求施基肥,也不要求强光,只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即可,所以可采用高密度囤栽,一般每亩可囤苗10万-12万株。

囤栽后管理

苗木栽后由于当时地温尚高,要随即浇1次水。为了减少深冬时节浇水降低地温,因此水量要大,以浇透为度。一般自囤栽后至花椒芽采收盛期(春节前后)尽量少浇水。

囤栽后为促使植株发芽,应保持温室内高温高湿环境。温度白天为27-28℃,夜间为15-20℃,相对湿度在90%为宜。可在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向苗木枝条喷雾2-3次。30-40天后,苗木发芽,发芽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夜间为13-18℃,相对湿度降为80%,为使幼芽生长迅速并保持鲜嫩,每天午前可进行1次喷雾。

花椒芽采收

囤栽后30-40天幼芽绽放出出并开始生长。一般每株苗木上从顶部往下可同时生出4-6个嫩芽,最多可达10余个。各个芽位同时生长,但以顶部芽长得最快、最粗壮。待幼芽长出5-6片时小叶时为最佳采摘时间,此时嫩芽及嫩叶淡绿色,气味芳香,应及时将上部嫩芽采摘,以促进下部芽生长。采摘下的嫩芽、叶片应该注意保鲜,及时装入15厘米9.5厘米2厘米的透明塑料盒中,于4℃冷藏保存。每株可产5-10枚嫩芽,芽重约30克,每亩囤栽10万株苗木,木可产花椒芽约1000千克。

花椒芽的采收期一直可延续到第二年的4月,一般多在5月上旬结束采收,并将苗木重新栽于露地进行养根。刚移栽到棚外的花椒苗要适当遮阳防晒。入冬后再进行2年生苗木囤栽。通常3年后进行更新,重新采用一年生苗木。

白灵菇生产技术要点


白灵菇,因其自身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投料量逐年增加,并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前景,是广大种菇新手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首选菇类之一。

目前白灵菇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菌、出菇阶段污染率高、发菌慢、出菇率低、菇型差等,对此,我们在这里结合生产技术要点的介绍给出解决方法。

要点一:制种

专家提示:制备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故建议菇农最好到正规食用菌研究所或科研单位购买母种,切忌到无经营许可证、无科研实力的小商贩那里购买,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在购买试管母种时,要注意鉴别菌种的优劣,需仔细检查试管中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免买到老化的菌种。一般来说,健壮的母种表现为菌丝洁白、粗壮、尖端整齐。若菌丝干散或培养基收缩,瓶底有黄色积水,说明菌丝已老化,请勿购买。

菇农经验:11月29日,家住寿光市田柳镇巨家村的种菇能手李本亮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制种经验。我们当地白灵菇的生产设施多于金针菇生产设施相同,一般为大拱棚(棚面由塑料薄膜+麦秸+无纺布覆盖)。制种时间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栽培的大众菌种多从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购买,一般品种为天山二号。制种分两个阶段:一是从母种(试管一级种)到原种(玻璃瓶或啤酒瓶二级种);二是从原种到栽培种(生产袋三级种),所需时间约32天。

第一阶段:母种原种。

1.材料准备:试管母种、啤酒瓶(按照1个试管种接种10个啤酒瓶的用量准备)、玉米粒(按照1个啤酒瓶盛56两的用量准备)等。

2.操作过程:第一步先处理用料。因玉米粒种皮较厚,不易泡透,需将其煮熟后使用。注:煮玉米粒时要把握好火候,既不能让玉米粒开花,也不能外熟内生。第二步,待瓶内装入用料约4/5瓶时,再用棉塞封口,且外用牛皮纸包裹,以防高温灭菌时蒸汽浸湿棉塞。第三步,将瓶子摆放到蒸锅上进行高温灭菌,约12小时左右。第四步,灭菌完成后,待瓶温降至30℃左右,再将其转移至无菌操作箱内进行接种,即用接种针从试管内挑起少许菌丝,并快速放入啤酒瓶内,同样棉塞封口,外用牛皮纸包裹。最后,把接种好的啤酒瓶放在约25℃的室内保存,以促发菌丝生长。原种长满瓶之后,需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出现衰老,甚至死亡。

第二阶段:原种栽培种。

一般情况下,生产用料多为棉籽壳(85%)、麸皮(10%)、玉米面(5%)、石膏或石灰(5%)、无机营养(5%)配比,料与水的比例为1∶1.41.5(搅拌后达到手捏成团,手松散开为宜)。用宽18厘米长3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捆扎后进行常压蒸汽灭菌(因白灵菇所要求为熟料栽培),一般来说,每万斤料需连续灭菌72小时以上。菌袋灭菌后,待冷却至室温便可接种。接种在无菌箱内进行,采用两头接种,每瓶原种可接30-40生产袋。生产袋接种后便可将其移至菇棚内发菌培养,可堆放57层。

要点二:发菌

专家提示:据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孙庆温老师介绍,发菌是白灵菇栽培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菌丝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灵菇的产量。如果菌丝长得不理想,后边的出菇管理得再好,其产量也不会太高。

白灵菇发菌理想的菌袋标准是:发菌过程中,菌丝浓密洁白,菌丝前端整齐一致。发菌完毕后,菌袋坚硬结实,用力拍打菌袋发出砰砰的响声。若将其掰开,可见有大量白色菌丝,这种菌袋出菇时不但产量高,而且出菇后期也不易被杂菌所污染。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发菌阶段所需时间比其它菇种(平菇、金针菇)时间要长1倍多,一般为7585天,这就特别要求在其发菌期要调控好菇棚环境,以利于正常发菌。

温:白灵菇发菌温度要求为,菌袋内的温度在2024℃,菇棚内气温上限为30℃,若棚温过高,易出现菌袋烧菌现象。在北方大部分地区,8月中下旬正值白灵菇发菌阶段,这就要求广大菇农切实做好菇棚降温工作。方法:一是除下雨及大风天气外,菇棚昼夜始终保持通风状态。若是大棚,应在其后墙上设置通风口(高于地面30厘米为宜)。二是在棚面上覆盖一层遮阳网进行降温。

湿:白灵菇发菌湿度要求为,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若棚内湿度过大,菌袋易被杂菌所感染。控湿方法:地面撒施石灰,用于吸收水汽。

气:因白灵菇菌丝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生长量越大氧气需求量越大,所以在白灵菇的发菌过程中,必须结合温度和湿度管理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其目的就是改善菇棚内空气条件,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除注意菇棚内通风换气外,菌袋内氧气的供给也必须充分及时,否则袋内原料易产生厌氧发酵,影响菌丝生长。方法:在发菌进行到半月至20天时,进行一次菌袋倒堆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下部菌袋移至其上部,在这一过程中可增加菌袋内的氧气含量。而不建议采用打孔增氧的办法,因该法易增加白灵菇感染杂菌的机会。

要点三:后熟

专家提示:白灵菇和平菇、金针菇生产区别之处,就是其菌丝长满菌袋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培养,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否则即便创造出菇条件也不能正常出菇。

白灵菇生理成熟期的管理方法和其发菌期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袋温在2024℃,生理成熟期为30天左右。如果温度在20℃以下,温度越低生理成熟的时间将会越长。生理成熟期菌袋温度的上限为26℃,超过26℃虽然生理成熟期可以缩短,但白灵菇菌丝的生活力衰退,产量下降。菌袋的生理成熟过程,其实质是一个菌丝代谢积累营养的过程,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其代谢的速度,从而延长菌袋生理成熟的时间。

白灵菇后熟结束后,菌袋坚挺,菌丝浓密,通体发白。而后便可进入催菇阶段。

要点四:催菇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的催菇管理原则就是人为创造适合白灵菇形成原基的条件,使其出菇整齐,出菇率高。

白灵菇催菇的关键在于把握温、湿、光、气等的刺激措施:

一是温差刺激。白灵菇催菇温度调控的原则是,保持10℃左右的昼夜温差,最低不能低于5℃,最高不要高于18℃,并且温差及低温刺激的天数应在10天以上。具体措施为:白天适当掀开草苫等覆盖物,室温保持在1518℃,夜间棚内通风,保持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

二是湿度刺激。白灵菇催菇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对于菇棚栽培白灵菇而言,达到这一湿度比较容易。方法一:地面灌水。方法二:空间喷雾器加湿。

三是通风与光线刺激:白灵菇催菇时,在保证催菇要求的温湿度条件下,应尽量大通风,多通风。并保持棚内为散射光要求(可采用遮阳网达到散射光条件)。

按以上的催菇方法保持15-20天或有效积温达到600℃,就可看到菌袋两端形成圆柱状的白灵菇原基,此时催菇阶段结束,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要点五:出菇

专家提示:白灵菇出菇阶段仍以调控环境为主,但此期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与发菌、催菇阶段有所不同。

温:白灵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温度应保持在8-18℃,并尽量较少昼夜温差,保持恒温。温度过低子实体发育缓慢,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盖薄或畸形菇增多,商品价值较低。需要注意的是,白灵菇对温度较敏感,如果袋温超过25℃,原基有可能死亡,此后再想催菇就困难了。

湿:白灵菇出菇阶段湿度应保持在80%-90%,但不要直接往菇体上喷水,同时也要防止菌袋或塑料布上的水珠滴落在菇体上,以免形成污斑,降低商品价值。注意:采菇前可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以保持菇体表面洁白。

风、光:菇棚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是其优质高产的关键。如果温室内通风不良,白灵菇子实体可长成倒马蹄形,柄粗长而菌盖小,这样的菇体售价低。因此,在白灵菇生产中,应在协调好温度、湿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态。如前文所述,通风的目的就是降低菇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保证菌盖正常发育。因二氧化碳比重大,常沉积在棚内下部,所以生产上要求后墙通风口的位置应尽量低些(距离地面30厘米为宜),同时应将拱棚两边的塑料薄膜掀起30厘米左右,从而能在棚内形成空气对流。另外,生产优质白灵菇还需有足够的散射光,以在棚内看报纸不费力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照到菌袋或菇体上,若光线过强,菌盖易变色,降低其品质。

菇农经验:菇农李本亮介绍说,如同蔬菜上的疏花疏果,为了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精品菇,也应采取疏蕾的措施。

疏蕾,即当白灵菇菌袋原基长至花生仁大小时要将多于的菇蕾疏去,菌袋两头各保留1个健壮的原基。因疏蕾需要大量人工,建议菇农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错过最佳疏蕾时间。

疏蕾原则:菌袋两头一边留一个幼菇;留大菌蕾,去掉小菌蕾;留健壮蕾,去掉生长势较弱的菌蕾;留下菌盖大的菌蕾,去掉柄长的菌蕾;留下菇型圆整的菌蕾去掉长条形菌蕾;留下无斑点无伤痕的菌蕾;留下直接在料面上长出的菌蕾,去掉在菌种块上形成的菌蕾。

疏蕾时应注意:疏蕾用的工具(由自行车辐条做)注意在每个菌袋疏蕾过后,都要将其用75%的酒精消毒一次,以免细菌性病害的交叉感染;疏蕾工具不能碰伤保留的幼菇及幼菇基部的菌丝;疏蕾工作要适时进行,不能过早或过晚;每个袋疏蕾后要剪去菌袋两头多余的塑料并按原来菌袋的摆放位置放好。

此外,头茬菇从催蕾到采菇约10天,一般头茬菇占总产量的60%。在头茬菇采收过后,可用补水器对料袋进行补充肥水(营养液一般包括白糖、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以促发二茬菇来潮。

要点六:防病虫

1.白灵菇生产中常见的畸形:

小盖长柄:白灵菇菌柄细长、菌盖过小,是由于菇棚内气温较高、通风不良致使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故建议改善棚内的通风条件。

死菇:白灵菇幼菇开袋后表现为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在敞口前温湿度变化过大,导致幼菇不适应而发生此情况,所以需避开极端高温和低温(棚温24℃、4℃)。

龟裂:可发生在菌盖和菌柄上,影响白灵菇产量和外观。当菇棚内湿度低于70%、温差过大,通风过猛时,易龟裂。因此,要保持适当湿度、通气条件,尽量减少菇房昼夜温差,避免该情况发生。

2.白灵菇常发病虫害:

绿霉病:保持发菌场所清洁、卫生、通风良好,菌袋点片发生绿霉时,可用5%石灰清液注射霉菌斑及周围培养料,抑制绿霉菌生长。

细菌性腐烂病: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保持适当通风,注意水滴不与菇体直接接触

菇蚊:菇棚场所通风口处张挂60目防虫网,以防菇蚊成虫飞入,也可在菇棚内悬挂黄板诱杀。

大丽花盆栽生产技术


大丽花又名大理花,为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其品种繁多,花形多变,色彩丰富。我国栽培大丽花始于19世纪末,目前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栽培较盛,其中甘肃矮种大丽花较为著名,一些地区矮生盆栽大丽花已开始规模化生产。

植物学特性

大丽花地下具肉质块根,茎光滑直立,中空。单叶对生,多羽状深裂,极少数为单叶。头状花顶生,直径5至35厘米,最大可达40厘米,由中心的管状花和外围的舌状花组成。舌状花色彩多变,有红、紫、白、黄、橙等色,管状花常为黄色。花期6至10月。花朵特征与瓣形变化是品种鉴定的主要依据。

大丽花为异花授粉植物,四季均可开花,以秋后开花最盛。外轮之舌状花雌蕊较先成熟,因多数无完整胚珠,不易结实;内轮的管状花两性,发育由外向内渐次成熟,同一管状花则雄蕊较雌蕊早熟2至3天。因而除单瓣型、环领型、复瓣型品种外,未经特殊处理和人工授粉,多数不易结实。瘦果长椭圆形,种子黑褐色,果熟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生态习性

大丽花原产墨西哥高原地带,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温为10℃至25℃,高于30℃则生长不正常,开花少。温度低于0℃,易发生冻害。块根贮藏以3℃至5℃为宜。大丽花对水分比较敏感,不耐干旱又怕积水。喜充足阳光,但忌强光直射,需适当遮阴。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混合基质为好。

繁殖方法

一、分株繁殖发芽前将贮藏的块根分割,要注意带根颈部的发芽点,不带发芽点的不能形成新植株。分株时每个块根需带芽点1至2个,操作时勿伤幼芽。

二、扦插繁殖露天春秋季扦插,在温室内四季均可。从健壮母株上剪取嫩枝,保留2个节,每段7厘米左右,至少要有一个健壮腋芽或顶芽。以蛭石或粗沙为插床基质,插后经常喷水,遮阴60%,约30天可生根,40天上盆,上盆90至110天后可开花。

栽培管理

一、苗期管理上盆扦插生根的大丽花苗,长到8至10厘米高即可上盆。基质用腐叶土、河沙、有机肥按3∶1∶1配制。

浇水苗期浇水要适当,不宜过多,以防徒长。阴雨天蒸发量少,应少浇;晴天或干热夏季,蒸发量大,每天除浇水外,还需叶面喷水1至2次,同时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温度与通风苗期最适的生长温度是日温22℃至28℃,夜间12℃至16℃。白天暖和、夜间凉爽有利于大丽花的生长发育。为保证幼苗生长健壮,必须防止幼苗徒长,白天应适当加强通风。

二、盆栽管理温度大丽花喜凉爽环境,生长适温为10℃至25℃,若温度高于30℃,则生长不正常,花少而小。昼夜温差在10℃左右可使植株矮壮,生长开花更为理想。因此,在温室生产时,除了要保持生长适温,还要有一定的昼夜温差。

光照大丽花喜光,充足阳光可使其茎叶生长健壮,开花多而色彩鲜艳。但夏季强光直射会使叶片粗糙而无光泽,甚至黄叶、干边,因此应使其在上午充分见光,中午和下午遮光50%左右。

浇水大丽花对水分敏感,不耐干旱,怕积水,雨季大量降水,对室外盆栽大丽花生长极为不利,往往受涝死亡。浇水量大小,可影响植株高矮决定,在生长前期应适当控制浇水量。夏季每天向叶面喷水1至2次,同时向地面喷水,以保持60%空气湿度。

富硒大蒜生产技术


大蒜是人们喜食的佐餐佳品,它具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生理作用,经常食用大蒜,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多种疾病。大蒜的这些生理作用,与其含有较多的硒有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大蒜的含硒量,对于提高大蒜的食疗价值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提高大蒜的附加值,增加大蒜的出口,为农民增收都具有显著的意义。本文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一下富硒大蒜的生产方法,供大家参考。

土壤有效硒含量。土壤有效硒含量水平反映土壤供硒能力的高低,它与土壤全硒含量、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土壤PH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随着PH的提高和土壤质地的由粗到细,土壤有效硒含量提高。我省大蒜主产区土壤有效硒含量平均为9.5微克/千克,一半以上土壤硒的供应比较低,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补充土壤供硒水平,对生产富硒大蒜是非常必要的。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常用的含硒肥料。生产中常用的硒肥有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可以到化工商店或化学试剂商店购买。

硒的使用方法。生产富硒大蒜常用的施硒方法主要有叶面喷施、土壤施硒和浸种三种方法,下面分别介绍。

喷施。在采收前一个月,将硒酸钠配成100毫克/千克的浓度,每亩施纯硒量5克,均匀喷洒在大蒜叶面,一般可增产大蒜10%左右,大蒜硒的总含量由0.072毫克/千克提高到15毫克/千克,硒明显富集。

土壤施硒。大蒜播种前,每亩施用硒酸钠13克,结合其他基肥,均匀施在播种沟内,一般可增产大蒜15%左右,大蒜总硒含量可以提高到12毫克/千克,具有明显的增产富硒作用。

浸种。用100毫克/千克的硒酸钠溶液,在播种前浸种12小时。大蒜产量一般提高10%,大蒜总硒含量提高到3毫克/千克。

注意事项。硒的使用量要控制准确,过多将产生毒害作用,过少则起不到富硒的作用;喷施和土施的时候,一定要均匀;喷施选择晴天上午9时以前,下午5时以后使用,喷后遇雨应补喷。

矮紫薇盆栽生产技术


矮紫薇盆栽生产技术

1繁殖

1.1播种繁殖。于每年的10-11月份,从成年植株上采下朔果,使其风干开裂,翌年2月-3月播种。每平方米可撒播种子2000粒左右,播种后用细土盖住种子,苗床用薄膜覆盖,10余天后,种子即开始发芽出土,待真叶长出后揭开薄膜,白天若阳光太强,还应适当遮阳。当幼苗长至10厘米高以上,即可将苗移栽上盆。

1.2扦插繁殖

1.2.1硬枝扦插。春季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于萌动前进行。在背风向阳处做畦,插条长8-10厘米,并用刀将插穗下部修成马蹄状,然后将插穗插在沙质苗床上,扦插后浇透水,罩薄膜保温保湿,在光照强时适当遮阳,白天适时喷雾,经20-30天可生根,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

1.2.2嫩枝扦插。夏季剪取当年生枝条10厘米左右,上面保留3-4片小叶。在沙壤土上开沟,株行距为3厘米×6厘米,插入土壤5厘米左右,浇透水,罩薄膜保湿并遮阳,经常向枝条喷水和适时浇水,以防枝条缺水、土壤干燥。15天左右即可生根,成活率可达95%以上。

2栽培管理

2.1栽植。矮紫薇性喜阳光,盆土以肥沃的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为佳。用盆大小视植株大小而定,一般口径15厘米左右的花盆即可满足3年生植株的生长需要。所需肥料以腐熟的饼肥为主,开花前每周喷施1次0.1%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以使花大、色艳。

2.2整形。春季进行修剪,每个枝条选留2-3个健壮芽,其余抹去。在6-7月,植株基本都会现出花蕾,但开花对幼苗生长有影响,因此要及时抹蕾以利其进一步萌发生长,这样的植株生长到第2年,不仅株形丰满,而且花多色艳。若有意延长花期,可将首次花蕾的枝梢短截,以后多增加光照,并加大肥水,待30天左右即可重新现蕾、开花。

2.3病虫害防治。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几乎不用施药。

瓜叶菊生产技术


瓜叶菊为菊科千里光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加那利群岛。性喜冷凉通风,不耐高温和酷寒,好肥,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花有蓝、紫、紫红、紫蓝、粉红、白和复色等,花朵布满盆面,高雅华贵,是春季最常见的花卉之一。笔者多年从事瓜叶菊的种植,现将其从播种到上市的生产要点与读者交流。

一、生产基本资料

1.栽培条件最好在温暖的室内。

2.环境空间相对湿度70%左右,浇自来水即可。

3.必要的设施设施要求:可供加温的地点。栽培设施:玻璃温室或塑料薄膜大棚。栽培管理器材:消毒器。生产1000盆成品需要面积:用直径15厘米塑料盆培育时约需110平方米。

二、育苗

1.品种的选择笔者培育的品种为‘彩星’(大花系)。

2.育苗方法箱播移植育苗。箱播移植育苗的基本事项:播种时间为8至9月,育苗箱规格45×34厘米。培育1000盆所需育苗箱为2个。播种方法可采用撒播,播后无须覆土。发芽适温和日数:发芽适温为15℃至20℃,播后6至10天发芽。一定要注意保持湿度,受日照50%至70%,忌强光直射,以富含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为佳。

3.假植及方法当有3至4片真叶时开始假植,假植培养土用田土、牛粪、泥炭土和河沙混合,比例一般为2∶2∶3∶1,pH值为6.0至6.5。配好的培养土用蒸气或溴甲烷进行消毒,挖苗时不要伤根,剔除生育不良的苗,株行距6×6厘米。将根理顺向下伸直,植后不用覆盖。假植后20天内用遮阴网遮光,预防立枯病、夜盗蛾等病虫害。

三、换盆定植及后期管理

1.换盆定植从假植盆中连土将苗取出,带土植入直径15厘米的定植盆中。

2.定植后的管理定植后充分灌水,以后根据干湿情况适当浇水。保持最低温度8℃,通风换气,追肥,疏盆,无需遮光。

四、上市前的准备及善后1.准备除去黄化叶,充分灌水,封套装箱出货。植株开3至4朵花时为最佳上市期。2.善后清理收拾清理花盆,继续进行商品化栽培,部分留作母株培育。

《优质核桃的生产技术是怎样的》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的生产模式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