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香菇最新科学种植技术,各环节均有,超详细超全面》,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香菇种植先要进行菌种的制备,确定好栽培季节后,就可以进行培养的选择及配比处理,培养料发酵后进行装袋,再打穴接种,接着是发菌管理及转色管理阶段,最后进行催蕾操作,出菇期要科学管理,最后采收香菇。

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著增加。

段木栽培产的菇商品质量高,投入产出之比也高,可达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仅适于在林区发展。代料栽培虽然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也高,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能够在城乡广泛发展。但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仅为1∶2。但通过益生菌在培养中的应用,可将投入产出比提高到1:4左右,而且不需要高温灭菌及一些防霉药物的使用。

种植流程

菌种制备确定栽培季节培养料选择及配比处理培养料发酵装袋打穴接种发菌管理转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种植条件

1、营养

香菇是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但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尿素、铵等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吸收。香菇菌丝生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重要。香菇也需要生长素,包括多种维生素、核酸和激素,这些多数能自我满足,只有维生素B1需补充。

2、温度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10℃或高于30℃则有碍其生长。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20℃,并要求有大于10℃的昼夜温差。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15~25℃,中温型为7~20℃,低温型为5~15℃。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空气湿度,其适宜量因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①代料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0%~68%,空气相对湿度85%~90%。

②段木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5%~5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0%~60%,空气相对湿度80%~90%。

4、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在香菇生长环境中,由于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这就加速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产生畸形,也有利于杂菌的滋生。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5、光照

香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强光能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散射光,光线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细长,质量次,但直射光又对香菇子实体有害。

6、酸碱度

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要求微酸性的环境,培养料的pH值在3~7都能生长,以5最适宜,超过7.5生长极慢或停止生长。子实体的发生、发育的最适pH值为3.5~4.5。在生产中常将栽培料的pH值调到6.5左右。堆料发酵pH值下降0.5左右,菌丝生长中所产生的有机酸也会使栽培料的酸碱度下降。

播种时间与菌种选择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温室作为出菇场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季节性很强。各地香菇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北京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于秋季出菇始期在9月中旬,所以具体播种时间应在7月初,6月初制作生产种。应选用中温型或中温型偏低温菌株。但由于夏播香菇发菌期正好处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杂菌污染难以控制,所以近年来冬播香菇有所发展。

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制作生产种,12月底、1月初播种,3月中旬进棚出菇。多采用中温型或中温偏高温型的菌株。

培养料处理

1、栽培料的配制

栽培料是香菇生长发育的基质,生活的物质基础,所以栽培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香菇生产的成败以及产量和质量的高低。由于各地的有机物质资源不同,香菇生产所采用的栽培料也不尽相同。

(1)几种栽培料的配制其配料以100千克计,视生产规模大小增减。

①木屑78%、麸皮(细米糠)20%、石膏1%、尿素0.3%、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料的含水量55%~60%。

②木屑78%、麸皮16%、玉米面2%、糖1.2%、石膏2%~2.5%、尿素0.3%、过磷酸钙0.5%,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2%。料的含水量55%~60%。

③木屑78%、麸皮18%、石膏2%、过磷酸钙0.5%、硫酸镁0.2%、尿素0.3%、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料的含水量55%~60%。

上述3种栽培料的配制:先将石膏和麸皮干混拌匀,再和木屑干混拌均匀,将MP复合益生菌、MP伴侣和尿素先溶化于水中,均匀地泼洒在料上,用锨边翻边洒,并用竹扫帚在料面上反复扫匀。

④棉籽皮50%、木屑32%、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0.5%、尿素0.5%、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料的含水量60%左右。

⑤豆秸46%、木屑32%、麸皮20%、石膏1%、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料的含水量60%。

⑥木屑36%、棉籽皮26%、玉米芯20%、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0.5%、尿素0.5%、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料的含水量60%。

上述3种栽培料的配制:按量称取各种成分,先将棉籽皮、豆秸、玉米芯等吸水多的料按料水比为1∶1.4~1.5的量加水、拌匀,使料吃透水;把石膏、过磷酸钙与麸皮、木屑干混均匀,再与已加水拌匀的棉籽皮、豆秸或玉米芯混拌均匀;把MP复合益生菌、MP伴侣、尿素溶于水后拌入料内,同时调好料的水分,用锨和竹扫帚把料翻拌均匀。不能有干的料粒。

2、配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木屑指的是阔叶树的木屑,也就是硬杂木木屑。陈旧的木屑比新鲜的木屑更好。配料前应将木屑过筛,筛去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细要适度,过细的木屑影响袋内通气。在木屑栽培料中,应加入10%~30%的棉籽皮,有增产作用;

但棉籽皮、玉米芯在栽培料中占的比例过大,脱袋出菇时易断菌柱。栽培料中的麸皮、尿素不宜加得太多,否则易造成菌丝徒长,难于转色出菇。麸皮、米糠要新鲜,不能结块,不能生虫发霉。豆秸要粉成粗糠状,玉米芯粉成豆粒大小的颗粒状。

香菇栽培料的含水量应比平菇栽培料的含水量略低些,生产上一般控制在55%~60%。含水量略低些有利于控制杂菌污染,但出过第一潮菇时,要给菌柱及时补0.1%MP益生菌液,否则影响出菇。由于原料的干湿程度不同,软硬粗细不同,配料时的料水比例也不相同,一般料水比为1∶0.9~1.3,相差的幅度很大。

所以生产上每一批料第一次用来配料时,料拌好后要测定一下含水量,确定一个适宜的料水比例。

①手测法。将拌好的栽培料,抓一把用力握,指缝见水不滴即可。

②烘干法。将拌好的料准确称取500克,薄薄地摊放在搪瓷盘中,放在温度105℃的条件下烘干,烘至干料的重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出干料的重量。料的含水量(%)=湿料重量-干料重量湿料重量100配料时。

3、培养料的发酵:将上述料按比例配好控制好湿度建堆发酵,料堆一般建成宽1.2-1.5米,高0.8-1.2米,长度不限的长堆,每个料堆的容量不低于250公斤干料,最好能达到500公斤左右或更多一些。建堆时,料堆四周要轻轻拍实,堆边呈墙式垂直状,或略有倾斜,以不塌料为准,堆顶拱起呈龟背形。料堆建好后,用直径5厘米的木棒先在料堆顶部垂直向下打12行透气孔,再在料堆两侧的中部和下部各横向斜打1行透气孔,间距30厘米左右,孔道深度要分别到达料堆底部和料堆中心部位,随后在料堆中插入长柄温度计,再用草帘;麻包,蛇皮带等能透气的覆盖物将料堆覆盖好。

料堆覆盖后,根据气温高低,约2-3天,在表层25cm左右深处,料温升到60--65℃时,开始计时,维持12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要领是,把料堆外层(干燥冷却层)培养料与内层(好气层发酵层)和底层(厌气发酵层)的培养料互换位置,翻堆后,重新建堆,打气孔和覆盖的要求,与初建堆时基本相同,当料堆温度再次升到60--65℃时,仍保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重新建好料堆。

一般需要翻堆3次,堆期依气温不同约5-7天,当培养料色泽均匀转深,质地变得柔软,料内出现较多白色放线菌,闻不到氨、臭、酸味时,便可拆堆终止发酵。拆堆后,等料温降到30℃左右时,就可装袋播种。

4、发酵过程注意事项:

(1)气温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很大,当气温在20℃以上时最有利于发酵,若气温低,发酵时间要延长,应特别注意保温。

(2)培养料的含水量对发酵过程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当水分高于70%以上,培养料会发臭或腐败变酸,料温上升缓慢;当水分低于50%时,会出现烧堆的冒烟现象。出现以上情况时,要马上散堆调节水分后再重新建堆。

(3)培养料发酵期间,不要让太阳直射和雨淋。

(4)堆的形状大小也影响发酵过程,一般堆积发酵一堆不能少于250千克培养料。堆的形状以梯形长堆为好。料多时增加堆的长度,这样建堆可以保持堆内外差别小,发酵比较均匀。

装袋

1、袋规格:折径15-18cm45-55cm0.05mm的低压聚乙烯筒袋河南:套袋:内袋15cm(0.05mm厚),外袋17cm(0.01mm)

2、装量:干料0.9-1.0kg,湿料2.1-2.3kg

3、松紧度要适宜:检验方法:五指握住料袋稍用力才出现凹现手指托起料袋中部,两端不向下弯曲。

4、轻拿轻放

打穴接种

1、接种时间:温度较低原则,出锅冷却30℃以下

2、.接种环境用1:10的MP复合益生菌喷洒净化

3、长袋侧面打穴接种操作方法:

第一个人用纱布蘸少许MP复合益生菌原液在料袋表面迅速擦洗一遍,然后用锥形木棒或空心打孔器在料袋上按等距离打上3个接种穴,穴口直径为1.5cm,深2cm,再翻过另一面,错开对面孔穴位置再打上2个接种穴;

第二个人用无菌接种镊子夹出菌种块,迅速放入接种孔内;

第三个人用3.25-3.6cm3.5-4.0cm胶片封好接种穴;

第四个人把接种好的料袋搬走。

边打穴,边接种,边封口,速度越快越好,如套袋的,则在接种时脱外袋,打孔接种后不封口,套袋系好。

发菌管理

1.井字形堆叠,每层4袋,4-10层。

2.发菌时间约为60d左右,期间翻堆4-5次。接种6-7d后翻第一次,以后每隔7-10d翻一次,注意上下、左右、内外翻匀。

3.温度前期控制在22-25℃,不要超过28℃。

4.15d后,将胶片对角撕开一角或内方1cm处刺孔透气。再过一周后,如生长明显变慢则在菌落相接处扎第二次孔。在快要长满时,用毛衣针扎2cm左右的深孔。

转色期管理

1、脱袋的标准:当菌龄达到60多天时,菌袋内长满浓白菌丝,接种穴周围出现不规则小泡隆起,接种穴和袋壁部分出现红褐色斑点,用手抓起菌袋富有弹性感时,表明菌丝已生理成熟。脱袋最适16-23℃。

2、起架排筒

菇房内作床畦。畦面上设筒架,架子的长和宽与畦面尺寸相同,横杆间相距20cm,离地面25cm。每隔1.5m左右用长2-2.5m的竹片弯成拱形固定在菌筒架上。菌筒与畦面成60-70排放于横杆上,立筒斜靠,筒与筒的间距为4-7cm。排筒后立即用塑料薄膜罩住。

3、脱袋转色(非常关键)

脱袋3-5d,尽量不掀动塑料膜5-6d后,菌筒表面将出现短绒毛状菌丝,当绒毛菌丝长接近2mm时,每天掀膜通风1-2次,每次20min,促使绒毛菌丝倒伏形成一层薄的菌膜,开始分泌色素并吐出黄水。此时应掀膜往菌筒上喷水,每天1-2次,连续2d。一般连续一周转色,先从白色转成粉红色,再转成红褐色(有光泽的菌膜,人工树皮的形成),即完成转色。

转色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1、转色太浅或一直不转色:如果脱袋时菌柱受阳光照射或干风吹袭,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喷0.1%的MP益生菌稀释液,恢复菌柱表面的潮湿度,盖好罩膜,减少通风次数和缩短通风时间,可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10~20分钟。如果空间空气相对湿度太低或者温度低于12℃,或高于28℃时,就要及时采取增湿和控温措施,尽量使畦内湿度在85%~90%,温度掌握在15~25℃。

2、菌柱表面菌丝一直生长旺盛,长达2毫米时也不倒伏、转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氧,温度虽适宜,但湿度偏大,或者培养料含氮量过高等。这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并让光线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迫使菌丝倒伏。如仍没有效果,还可用3%的石灰水喷洒菌柱,并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时再盖膜,恢复正常管理。

3、菌丝体脱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喷水的方法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湿度,使罩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4、脱袋后两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状的菌丝体产生气泡膨胀,局部片状脱落,或部分脱离菌柱形成悬挂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袋时受到外力损伤或高温(28℃)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脱袋早、菌龄不足、菌丝尚未成熟,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造成。解决办法是严格地把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长出新的菌丝,再促其转色。

5、发现菌柱出现杂菌污染时,可用MP益生菌1∶10倍液喷洒菌柱,每天1次,连喷3天。每次喷完后,稍晾再罩膜。如果污染量不大可用MP益生菌原液对感染部位喷洒除了脱袋转色,生产上有的采用针刺微孔通气转色法,待转色后脱袋出菇。还有的不脱袋,待菌袋接种穴周围出现香菇子实体原基时,用刀割破原基周围的塑料袋露出原基,进行出菇管理。出完第一潮菇后,整个菌袋转色结束,再脱袋泡水出第二潮菇。这些转色方法简单,保湿好,在高温季节采用此法转色可减少杂菌污染。

出菇管理

香菇菌柱转色后,菌丝体完全成熟,并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迅速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发生子实体原基分化和生长发育,也就是进入了出菇期。

1、催蕾:香菇属于变温结实性的菌类,一定的温差、散射光和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分化。这个时期一般都揭去畦上罩膜,出菇温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0~22℃,昼夜之间能有5~10℃的温差。如果自然温差小,还可借助于白天和夜间通风的机会人为地拉大温差。空气相对湿度维持90%左右。条件适宜时,3~4天菌柱表面褐色的菌膜就会出现白色的裂纹,不久就会长出菇蕾。此期间要防止空间湿度过低或菌柱缺水,以免影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加大喷水,每次喷水后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而只是潮乎乎的,盖塑料膜保湿。也要防止高温、高湿,以防止杂菌污染,烂菌柱。一旦出现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风,降温降湿。

2、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的管理:菇蕾分化出以后,进入生长发育期。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不同的,多数菌株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很好。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随着子实体不断长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积累加快,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夏播香菇出菇始期在秋季。北方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菌柱刚开始出菇,水分充足,营养丰富,菌丝健壮,管理的重点是控温保湿。早秋气温高,出菇温室要加盖遮光物,并通风和喷水降温;晚秋气温低时,白天要增加光照升温,如果光线强影响出菇,可在温室内半空中挂遮阳网,晚上加保温帘。空间相对湿度低时,可用0.1%的MP益生菌喷水主要是向墙上和空间喷雾,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当子实体长到菌膜已破,菌盖还没有完全伸展,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子实体已八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应一手扶住菌柱,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转动着拔下。整个一潮菇全部采收完后,要大通风一次,晴天气候干燥时,可通风2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4小时,使菌柱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5~7天。

让菌丝充分复壮生长,待采菇留下的凹点菌丝发白,就给菌柱补水。补水方法是先用10号铁丝在菌柱两头的中央各扎一孔,深达菌柱长度的1/2,再在菌柱侧面等距离扎3个孔,然后将菌柱排放在浸水池中,菌柱上放木板,用石头块压住木板,加入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以水浸透菌柱(菌柱重量略低于出菇前的重量)为宜。浸不透的菌柱水分不足,浸水过量易造成菌柱腐烂,都会影响出菇。补水后,将菌柱重新排放在畦里,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的管理方法,准备出第二潮菇。第二潮菇采收后,还是停水、补水,重复前面的管理,一般出4潮菇。有时拌料水分偏大,出菇时的温度、湿度适宜,菌柱出第一潮菇时,水分损失不大,可以不用浸水法补水,而是在第一潮菇采收完,停水5~7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直接向菌柱喷一次大水,让菌柱自然吸收,增加含水量,然后再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管理,当第二潮菇采收后,再浸泡菌柱补水。浸水时间可适当长些。以后每采收一潮菇,就补一次水。

北方的冬季气温低,子实体生长慢,产量低,但菇肉厚,品质好。这个季节管理的重点是保温增温,白天增加光照,夜间加盖草帘,有条件的可生火加温,中午通风,尽量保持温室内的气温在7℃以上。可向空间、墙面喷水调节湿度,少往菌柱上直接喷水。如果温度低不能出菇,就把温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养菌保菌越冬。

春季的气候干燥、多风。这时的菌柱经过秋冬的出菇,由于菌柱失水多,水分不足,菌丝生长也没有秋季旺盛,管理的重点是给菌柱补水,浸泡时间2~4小时,经常向墙面和空间喷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早春要注意保温增温,通风要适当,可在喷水后进行通风,要控制通风时间,不要造成温度、湿度下降。

注:补水营养液:MP复合益生菌0.1%、磷酸二氢钾0.1%、基因活力肽0.1%

冬播香菇袋栽方法

香菇在夏季播种,正值高温高湿季节,接种和培菌难度大,易出现杂菌污染或高温烧菌。香菇在冬季播种,宜采用中温型和中偏高温型香菇菌株,10月下旬开始作母种,11月初作原种,11月底和12月初制作栽培种,1月份播种。采用17厘米35厘米的塑料筒作为栽培袋,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的操作方法基本同夏播。选用便于增温、保温的房间或温室作为菌袋培养场所,培菌场所要空间消毒后才能进菌袋,菌袋#字形一行一行接种穴侧向排垒起来,每行可垒6~7层,4行为一方,长度不限,方与方之间留有走道。开始要把室温控制在25~26℃左右,每3天在中午气温高时通一次风。菌袋培养到13~15天,接种穴的菌丝体生长直径达8厘米以上时,进行第一次翻袋、扎微孔。

翻袋前要喷洒2%的来苏水或者用氧原子消毒器进行空间消毒,要把每方的中间两行温度高的菌袋调换到两边,把两边的菌袋调换到中间,这样使每个菌袋温度差异不大,菌丝生长整齐。在翻袋时,把杂菌污染的菌袋去除,同时对无杂菌污染的菌袋,在有菌丝体的部位距离菌丝生长前沿2厘米处扎微孔,微孔深1厘米,每个接种穴的菌丝体上扎3~4个。

第一次翻袋扎孔后,菌丝生长量加大,这时要把室温控制在24℃左右。这时每2天中午通一次风。再过12~13天进行第二次翻袋,并在每一片菌丝体上距离菌丝生长前沿2厘米处扎一圈微孔,约5~6个,孔深2厘米左右,这时要把室温控制在23℃左右。整个培养过程都要注意遮光。

规格为17厘米35厘米的菌袋,如果4点接种,一般45天左右长满袋,再继续培养,待菌袋内菌柱表面膨胀,2/3的面积上出现瘤状体时,即可进出菇棚,脱袋转色出菇。一般在3月中下旬菌袋可进温室出菇。应先在温室内作畦,畦宽1~1.2米,深15~20厘米,温室要用硫磺或甲醛进行空间消毒,地面撒石灰粉,在畦面上铺一层炉灰渣或者沙子,把长好的菌袋在温室内脱去塑料袋,将菌柱间距2厘米立排在畦内,菌柱间隙填土(园田土60%+炉灰渣40%,晒干,再用5%的甲醛水调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堆起来盖膜闷2天再用,也可用地表10厘米下的肥沃的壤土)。

每个菌柱顶端露出土层2厘米,并用软的长毛刷子将露出土层的菌柱部分所沾的土刷掉,畦上用竹片拱起,罩上塑料膜,保温保湿,转色。冬播香菇的转色是在3月下旬,气温偏低,空气相对湿度小,多风,管理的重点是保温、保湿、轻通风。出菇管理同前。第一潮菇采收后,温室大通风1小时,停止喷水4~5天后,再向畦内喷一次大水,以补充菌柱的含水量。4月份以后的管理要注意遮光降温和防虫。这种栽培方法的优点是菌柱在土里可随时补充水分和部分养分,省去了浸袋补水过程。同时还要注意,由于菌柱只是顶端出菇,因此出菇面积较小,如果出菇密度大时,常因菇体的相互拥挤变形,造成质量下降,所以菇蕾太密时要及时疏蕾,以保证菇的质量。另外,菇体距离地面很近,很易沾上沙土,也会影响菇的商品质量,喷水时要轻喷、细喷,不能使菌体溅上土。

采收

1、一般待菇盖展开六、七分,菇盖边缘仍然内卷,内菌幕刚破裂不久就需采收。

2、先熟先采,后熟后采。

3、采收方法:一手按住菌袋,一手捏菇柄基部,轻轻旋转再连柄拔起。

4、采收后不要用大箩筐或麻袋装。

精选阅读

最新科学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1、育苗

1.1、苗床预备:育苗可采用阳畦、大棚和小拱棚、日光温室等方式。苗床面积以每亩25-30平方米(两条长12-15米,宽1.2米)为宜。苗床整修及养分土配制与烤烟育苗方式相反,不能用羊粪,人粪尿和未腐熟的圈粪育苗。普通采用切块育苗,最佳选用塑料养分钵育苗。切块育苗的规格为长宽7-8厘米(每平方米160-200块),每块留壮苗2株,床土厚10厘米。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75克兑水灌苗床,实行床土消毒。用50﹪甲基异柳磷或90﹪敌百虫晶体100克兑水洒施苗床避免地下益虫危害。每床灌水4-5汽油桶,分两次灌,收获当天灌最终一次水。

1.2、种子处置:采用育苗移栽法种植,每亩需辣椒种子100-150克。播前需将种子在50-54℃(二开一凉)的温水中浸烫10-15分钟或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后,用清水洗濯洁净,放在25-30℃的环境中催芽3-5天,必需有40﹪的种子露白前方可收获。

1.3、播种:辣椒苗期普通需60-80天,我市育苗最佳期是2月底至3月上旬,最迟不得超越3月10日。采用切块育苗,精量点播,接着覆土1厘米,并及时覆膜保温。下种种子必需到达种子处置规范,绝不允许浸泡后下种或浸泡后不催芽或许催芽不够40﹪下种。点籽宜在晴天正午实行,防止雨雪天气。

1.4、苗床管理:出苗后,苗床内温度白昼23-27℃,夜间14-15℃。切块育苗和养分钵育苗的每块(钵)留壮苗2株。在幼苗2-3片真叶时喷施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扑海因800-1000倍液,普力克400-600倍液,避免辣椒疫病等病害传达蔓延。缓苗后白昼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14-15℃。定植前15天适当降温,控水炼苗。

2、定植

2.1、施肥整地:辣椒用地应尽量防止连坐地块,冬前深翻耕地,早春耙耱保墒。联合春耕每亩窝施或沟施过磷酸钙25-5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充沛腐熟的土肥5000公斤。按垄幅1.1米宽起垄,垄高10-15厘米,垄面宽60厘米。

2.2、适时定植:露地地膜掩盖栽培的定植应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晚霜当时实行。按宽行60厘米,窄行50厘米,窝距30厘米双行定植,每窝定植2株,呈品字形,亩定苗8000株左右。定植时若遇干旱,要带水移栽,进步成活率。移栽前应喷施甲基托布津或普力克等预防病害蔓延传达。

3、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及时肃清田间杂草,增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苗期要少施氮肥;蕾期适当增长施肥量,但氮肥不宜过度过猛,以防形成倒伏、落花、前期贪青;挂果期应少量追肥。普通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详细办法是按每亩用10公斤尿素和20公斤过磷酸钙浸出液混合加水40-50公斤,在距植株20厘米处打孔注入,或用磷酸二氢钾0.2公斤,加水20-30公斤实行叶面喷施,以促进早翻花,早坐果,早红熟。

4、防治病虫害

辣椒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猝倒病和繁茂病,虫害主要有:蚜虫、钻心虫等。1.蚜虫:用磷酸三钠加洗衣粉500倍液喷雾;或用2.5﹪功夫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2.疫病、炭疽病:用65﹪代森锌可湿粉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或50﹪多茵灵800倍液浇灌;3.若田间显示重心病株时,用50﹪瑞毒霉可湿粉250倍液或0.3﹪硫酸铜灌根封锁发病重心。

5、辣椒的采摘

因食用辣椒的方法不一样,采收的规范也各不相反。鲜食青椒应在果实充沛膨大定型时采收;腌制、干制的红椒则应在果实成熟七成时采收。辣椒干制的办法有:自然枯燥法。即边采收边捆扎成串,搭架让其自然风干。

采用人工采摘,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以及盛容包装物要求清洁、卫生,不对有机辣椒产生污染;与别的蔬菜分开堆放,做到单收、单运、单放,防止产生混杂;上市辣椒要求新鲜、干净、无虫斑病斑。

超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超甜玉米是近几年比较常用到的种植品种,既可以作为水果也可以作为蔬菜,拥有很高的纤维以及营养成分,今天想要为大家介绍的有机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选用优良杂交种有机超甜玉米优良杂交一代种子增产潜力大,抗性强,适应性广,比普通品种增产30%50%,为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例如新育成的穗甜2号、超甜711、粤甜3号、超甜28、金银粟1号等优良超甜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特点,选用这些优良有机超甜玉米杂交种可获较好的经济效益。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早造播种期在2月中旬,全生育期7580天,早造育苗要特别注意防倒春寒,利用室内、大棚或尼龙薄膜保温育苗;中造播种期在5月上旬,全生育期6065天左右,育苗要用遮光网搭棚,防止猛烈阳光直射和暴雨冲打;晚造播种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全生育期8085天左右,育苗方法与中造相同。育苗地应选地势较高、不渍水、向阳的田块。纸筒育苗应采用营养丰富的塘泥、菜园土等,育苗土压成碎粒状,均匀放入纸筒内,每个纸筒放1粒种子,用手指轻轻将种子压入土中,淋足水。育苗期育苗地保持湿润为宜。

3、精细整地,高畦深沟。选择肥沃的土壤种植。土块整成细碎颗粒状,畦宽1.26m,沟深2326cm、宽33cm,防止渍水,有利于排灌和根系深扎。第二造可不必犁翻整地,锄掉茎秆后用除草剂喷杀杂草,畦面松土施肥即可种植。

4、适时移植,合理密植。玉米苗3.54.0片叶时移植,株距3340cm。早造因风雨、低温等恶劣天气较多故不宜密植,亩植30003200株。中造天气酷热、病虫害多,也不宜密植,亩植27003000株。晚造气候最适宜玉米生长,可亩植32003400株。

5、加强肥水管理。玉米是一种需肥量较大的作物,除施足基肥外,还要大量追肥,才能获得高产。基肥:每造亩用过鸡鸭粪375kg在移植前结合整地施下。追肥:每造每亩共施复合肥80kg、有机肥50kg。甜玉米忌渍水,怕干旱,因此整个生育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渍水要及时排干,干旱要及时灌溉。

6、及时打苞,除草培土。移植后30天左右,植株地上节间的叶腋处分生出大、小苞,小苞虽也能形成穗,但发育不良,而且一株两苞,果穗不够大,影响商品价值,所以要及时将小苞摘掉,以集中营养促大苞。摘下的小苞可作为蔬菜出售,每亩可创收150200元。在植株幼穗分化前即移植后1520天除草,并结合松土,把沟底的泥土培到植株两旁,提高植株的抗倒能力,加深排灌沟,以利于排灌水。幼穗分化后则不能松土,以免伤根,一般每造除草培土2次。

7、加强病虫害防治。有机超甜玉米的主要害虫有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等,要注意加强防治,特别要防止抽穗至成熟期玉米螟幼虫蛀入苞内,影响商品质量。

最新草莓科学种植技术


一、草莓主要栽培技术

(一)园地选择:

草莓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栽后当年即可形成花芽,次年结果,因此草莓可一年一栽,也可多年。栽培草莓地块宜选在土壤肥沃、平坦、灌水、排水方便的地方。有旱风及晚霜为害的地方,有地下害虫如:金龟子、线虫的地方、盐碱地等都不宜选作草莓园地。

(二)土壤准备:

选好园址后,对土壤精耕细作、施肥,对获得高产、稳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草莓栽植前,要彻底清除杂草,防治地下害虫。最好是先种一年作物,如:大豆、马铃薯等来抑制杂草,增加土壤肥力。前作物收获后,再深翻、施入足量的有机肥(要求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kg),最好另加50kg三元复合肥,耙平,使土壤沉下去,或用镇压器轻压,以便植株栽到正常深度,避免幼苗下陷,埋住苗心,影响成活。经过深翻、施肥,促进土壤熟化,再进行整地作畦。要求达到平、绵、松,适当镇压或浇水沉实。生产中多采用2~3年轮作或一年一栽制,为减少果实污染,提高果实品质,达到年年丰产。

(三)栽植时期:

栽植适期因地区不同而异,生产中多以秋季栽植为主。在暖和而潮湿的气候,最好是阴雨天,这样的条件下适宜栽草莓。在黑龙江省以7~8月份为宜,大棚9月上旬,高效节能温室可延迟到10月上旬为宜。这时正是雨季,匍匐茎已发育良好,定植之后秧苗恢复生长快,积累营养快,容易形成花芽及有利于准备越冬,对母株越冬及来年的产量有利。

(四)栽植方式及密度:方式常用的有行列式、地毯式以及畦栽。

1.行列式:按一定的株、行距将草莓栽成单行或双行(列),发出的匍匐茎彻底除去,一直保持成行或成列。单行和株距一般为1520厘米,行距为5070厘米。双行栽时株距离1520厘米,小行距5070厘米。这种方式适用于发匍匐茎少的品种,田间管理容易,便于施肥、灌水、果实采收等,营养集中于植株,发出的分枝多,花茎多,果实品质好,产量也高。但是需苗量多,摘除匍匐茎费工。

2.地毯式:定植时株、行距比行列式的稍大,如行距为6080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以后任匍匐茎生长,布满整个园地而成地毯状,次年当匍匐茎过多时再除去,田间一直保持地毯状态。植株密集,昼夜温度变化比行列式的小,植株生长快,植株多,老株衰亡,新株代替,自然更新快。土壤中的根量也比行列式的多,而且分布得较深,因而土壤中的肥力被利用得比较充分,产量高,这种栽植方式适用于气候严寒的地区,以及发生匍匐茎多的品种。地毯式栽植的草莓产量高,植株密集有自行保护作用,越冬性强,缺点是管理困难,果实品质不如行列式栽植的。

3.畦栽:适用于小面积栽培或保护地栽培。畦长1020米,宽1.21.5米.畦埂宽30厘米。每畦栽6行,株距1520厘米,行距2025厘米。可用高畦、低畦及平畦,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而定。

以上几种栽植方式都可以在垅上或平地栽植。垅栽的有平垄和高垄,如高垄则垄高15厘米,垄宽50厘米,垄沟宽20厘米,每垄栽两行,行距20厘米,株距1520厘米,拐字形栽。

(五)品种配置:

在草莓园内配置授粉品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一个草莓园的品种不宜少于34个,有主栽品种,有授粉品种,以及早、中熟品种等。主栽品种面积应该大些,与授粉品种相距不宜超过2025米。同一品种应集中栽植,便于采收和管理。早、中、晚熟品种也应搭配开,在坡地大面积栽培情况下,早、中熟品种应栽在较高的位置。高地春季土温上升快有利于提早结果。

(六)栽植方法:

栽植草莓要避免中午炎热的时间,以免秧苗萎蔫,最好在阴天下雨之前进行。定植时按苗木级别定植,大苗株行距放宽,小苗可加密,定植掌握好深度,栽植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好。

大面积栽培也可以用开沟法,按行距开沟,按株距栽植,沟深610厘米,宽1520厘米,在沟内充分灌水,而后坐水栽,根系与土壤、水分接触,这样在晴天中午都可以栽植。栽后一周内每天或隔天灌水一次。有条件的地方,或定植时秧苗发蔫,栽植之后进行覆盖,45天之后去掉覆盖物,秧苗迅速恢复生长。

二、栽培管理技术

1.缓苗期管理:栽植后7~10天是缓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天气干燥,每天早晚应各浇灌一次。最好是灌水后覆盖地膜,起到增温、保墒的双重作用,即加快缓苗进程,又节约用水。

2.缓苗后管理:

(1)中耕松土:缓苗后即可进行第一次中耕,一定要浅、防止动苗伤根,必要时只锄行间、株间杂草拔除。以后半月浇一次水,水后及时中耕。使用黑色地膜,能提高土温、抑制杂草从生,同时果实干净,采收效率也高。

(2)施肥:草莓是喜肥作物。追肥时期和种类应根据草莓植体需要而定。在生长前期开花、结果,消耗磷、钾量较多。草莓施肥可分3次进行。第一次在防寒解除之后,未萌发之前施,以促进植株生长;第二次在开花前施入,以提高座果率;第三次在采收之后,以保证新枝健壮生长花芽分化,提高越冬能力。可施用氮肥5~10kg/667平方米或三元复合肥10~15kg/667平方米。

(3)灌水及排水:草莓对水分有很高要求,从开花期到浆果成熟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开花期灌水需要地面灌溉,避免喷灌,以免伤害柱头影响子房发育,最好采用滴灌,供水缓和、均匀,不伤花及果,好果率增加,并节约用水。降水过多,会使果实含水过多,味淡、柔软、降低品质,易感染灰霉病,宜及时排水。

3.越冬管理主要是防寒在土壤封冻前进行,当日均温降至2~3度时,浇灌越冬水,要浇透、灌足。方法:先铺一层地膜(黑色或绿色较好)要拉紧、压严,而后在地膜上在覆盖稻草或秸秆,厚度15厘米,因地制异。

4.春夏季综合管理

(1)解寒和清园:春季开始化冻,分两次撤除防寒物,第一次在日均温高于0度时进行,主要撤除地膜上的覆盖物;第二在地上部分即将萌芽时进行。防寒物撤除后及时清园,彻底清除,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施肥灌水:第一次清园后进行,可用腐熟有机肥加速效化肥;目的是促进植株的前期生长,尽快形成足够大的叶面积,增加有效花序数量,促进开花坐果;一般每667平方米可追施氮肥10kg或复合肥10~15kg。第二次在初花期,目的是保证植株生长,提高坐果率,以磷钾肥为主;方法则以叶面喷施为主,可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等,浓度一般为0.1%~0.3%,草莓根浅、对水十分明敏感,灌水要掌握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污染果实。

(3)植株管理

方法要领:

1.摘除匍匐茎:必须及早摘除,试验表明,摘除匍匐茎比不摘除可增产40%,效果十分明显。

2.疏花疏果:一般只保留1~4级花序的果,其余及早疏除,每株留果10~15个果即可。

3.垫果、摘除老叶:花后2~3周内,在草莓花序下面垫稻草和麦秸,或者用切成15厘米的草秸围成草圈垫在果实下面。适时摘除枯黄老叶不仅节约养分,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发生。

(4)果实采收:多数草莓品种开花后一个月左右,果实开始成熟。果实成熟的标志是,果实底色由绿变白,果面三分之二变红或全面变红,果肉开始变软并散发也诱人的香气。采收时用大姆指和食指掐住果柄,连同果柄和花萼一起采下,直接放到特制的木盒或塑料盒内,每盒装0.51公斤。成熟浆果必须采收,留在植株容易腐烂生霉,每隔12天采收一次。当地销售采收成熟度高些,外地销售八分成熟就可以了。采收时间最好在早晨露水干后至大热之前进行,注意轻摘、轻拿、轻放,严防机械损伤。

5.采收后管理及包装、保存管理:

(1)植株管理:草莓采收后,要及时对多余的新茎分枝和匍匐茎苗挖除,保持适当密度,留下的秧苗还要将老叶去除,只保留2~3片新叶。

(2)培土、施肥促根:随新茎发生部位不断上移,根状茎也相应抬升。培土要与中耕锄草和施肥结合进行,以施用有机肥为主,施肥量可参照定植前的基肥,培土厚度以露出苗心为度。

(3)摘除匍匐茎:此期正值匍匐茎大量发生期,对所发生的匍匐茎及时进行摘除,调整营养分配中心,保留母株健壮生长,摘除匍匐茎起码要进行2~3次。

包装与保存:采收之后先放在荫棚下散热,而后用冷藏车运走。在0度的条件下可保鲜10天左右,可用速冻法使草莓长期保鲜,速冻要求果实完美,即无病虫害来源、果形整齐、果实不宜过小、果面着色达80%以上,果实的色、香、味已充分显示了本产品的特征。为了便于搬运,将草莓盒放入一定的木条箱或塑料条箱内,一层放8盒,放四层共32盒。

采收、包装、保存是保证草莓丰产、丰收、优质的最重要关键,必须认真进行工作。

最新决明子科学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春分前后,在房前屋后或路边挖穴。深耕25cm,每亩施圈肥1OOO~3000kg,捣细撒匀,将肥翻入土中,耙细整平,做1m宽畦,以备播种。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3.种子选择无病、粒大、饱满的种子,用50℃的水浸种24小时,剔除浮起的秕粒和虫蛀粒。捞出饱满的种子,晾去表面水分,即可播种。播种期在清明、谷雨期间。条播,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45cm,开3cm左右深的沟,将种子撒于沟内,覆土,轻轻镇压。播种前如土地干旱,先向畦内浇水,水渗下后再播种。每亩用种量1~1.5kg;房前屋后或零星土地种植一般均以穴播,每穴放2~3粒种子即可。花多金黄色,亦是观赏小花卉。

3.决明子田间管理

(1)间苗松土:

决明子苗高6~1Ocm时,按株距15cm间去弱苗。苗高15cm时,按株距45cm定苗,同时结合进行松土。苗高30cm左右时,可适当加深中耕,以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植株上部分枝封垅后,停止松土中耕。松土时注意将土培在植株根旁,逐渐形成小垅,防止被大风吹倒。

(2)追肥浇水:一般播种后6~7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如遇干旱,适当浇水,定苗后,除追肥后浇水外,一般不需浇水。定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将圈肥(数量不限)与尿素混合拌匀,撒于行问或穴旁;浅锄一遍,以土盖肥。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前后,每亩施尿素或硫酸铵等少量化肥均可,施于行问。追肥时注意不可将化肥撒到植株的茎叶上。追肥后需立即浇水。7~8月间,如发现有不开花的植株,应及时拔除,以免消耗地力。

(3)防治病虫害:决明病虫害较少,常见有:

1)灰斑病:危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褐色病斑。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

2)轮纹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叶片、茎及荚果均可受害。受害部位有轮纹不明显的病斑,后期密生黑色小粒。防治方法:发病初可用1:1:200波尔多液,严重时可喷洒波美0.3度石硫合剂。

3)蚜虫:在苗期较易发生,可用40%乐果2000倍液或用1:10的烟草、石灰水防治。

4.决明子选育良种

常选择小决明这个品种种植生产决明子。种荚中种子有大小,结实程度有差异。主要选种子大、结实、无病虫害的作为种子。

收获加工

寒露前后,荚果呈黄褐色时收获。割下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去净果皮、杂质,即可供药用。

决明子以种粒饱满、身干、黄褐色、无砂土和杂质为佳。

超甜玉米怎么种植?怎样种植高产?


超甜玉米主要用于鲜食或加工罐头,炒菜、蒸饭、煲烫、生食均可,其口感甜脆,易消化,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超甜玉米怎么种植?怎样种植高产?

1.莳植前的准备工作

起首,必要抉择适合的莳植地。超甜玉米的莳植地块要求地势平坦、土质松软、泥土肥沃、排水浇灌方便。必要注意的是,在莳植超甜玉米时,要与普通玉米坚持一定的间隔,300m以外的间隔为最佳,目的是防止玉米串粉,而影响超甜玉米的口感。

其次,要抉择得当本地情况的优良种类。超甜玉米根据含糖量的高低可分为较多类型,种类也有很多,有国内的、国外的。但是,由于超甜玉米发芽率比较低,并且顶土能力比较弱,是以一定要抉择得当本地情况的优良种子,如甜玉2号、津鲜1号、科甜110等,弗成盲目抉择。

末了,要正当把握莳植光阴。由于超甜玉米的需求较大,为了让人们能够尽早吃到超甜玉米,许多农民往往抉择提前莳植超甜玉米而不在乎口感,这种做法是万万弗成的。为了包管超甜玉米的口感及产量,应根据气候、温度、湿度来确定莳植光阴,一样平常适合的莳植光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2.田间管理

起首,当超甜玉米的幼苗叶数长至二三片时必要停止栽植,栽植的光阴段尽量抉择在阴天或下昼,由于幼苗比较娇嫩,阳光太强,会把幼苗晒死。幼苗发展进程当中,应多到田间观察幼苗的发展情况,如果幼苗发展不佳,能够实时停止补苗来包管超甜玉米的产量。补苗的办法一样平常是就地取苗,在田间抉择多余的幼苗停止移栽。移栽时应抉择阴天或下昼,避免幼苗被晒死。

其次,莳植超甜玉米时应用肥料也是必弗成少的。施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氮磷钾肥应用。氮磷肥和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可减少泥土对磷素的牢固,使磷肥便于被玉米接收应用,进步肥效。基肥施用有条施、撒施和穴施3种办法,超甜玉米以集中条施和穴施效果最佳。无论是条施还是穴施,施用前应充足捣细混匀,联合耕地将肥料翻入泥土。肥料的应用弗成过多也弗成过少,应严格按照肥料应用说明停止施肥。同时要注重正当浇灌。甜玉米发展进程以坚持泥土湿润为主,泥土持水量控制在60%~70%为宜,忌积水。干旱时实时灌跑马水,涝时实时排水。

末了,在超甜玉米的发展进程当中,除草也是必要的进程。杂草的发展会接收泥土中的养分,影响超甜玉米吸取养分。是以,发现杂草时应实时停止清除,改善田间小气候。同时病虫害也会影响超甜玉米吸取养分。所以,为了保障超甜玉米茁壮发展,可通过选育抗病种类、轮作、正当密植、科学施肥和化学防治等措施预防和治理病虫害。

3.实时采摘

过早采摘和过晚采摘都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超甜玉米更是如此。过早采摘会低落超甜玉米的矿物质含量,使其养分成分含量低落;过晚采摘,会使其含糖量下降,口感变差。是以,在超甜玉米即将成熟时应常常停止巡查,抉择适合的光阴实时采摘。平日,超甜玉米在授粉后20~25d采摘为宜。

《香菇最新科学种植技术,各环节均有,超详细超全面》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各种植物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