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最新科学冬瓜种植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适期播种

冬瓜喜温、耐热,为获得丰产,应选择冬瓜座果和果实发育的适宜气候条件栽植。气候条件对冬瓜座果率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季节安排方面要特别加以注意。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等条件有利于座果;空气干燥,气温低和阴雨天,不利于冬瓜果实的发育,因此,在播种时就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使栽植的冬瓜在这段时间内开花结果。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北京地区春大棚冬瓜的定植期选在3月中旬,对冬瓜的生产比较有利,这种冬瓜定植后生育期为100120天,育苗期为40天左右,根据定植期确定砧木和接穗的播种期。因为接穗较砧木发芽慢,因此,要先播接穗,后播砧木,接穗较砧木提前播种3-5天,一般接穗播种日期在1月下旬,砧木在2月初。这样冬瓜座果和果实发育就处在5月份前后,气温和日照比较合适。

二、育苗钵的准备

接穗苗和砧木都可以使用育苗钵育苗,钵中营养土必须使用近年未种过瓜类的肥沃园田土,沙质土最好,每立方米营养土要加复合肥1千克和腐熟的有机肥0.3立方米,充分混合后装入口径10厘米左右的营养钵中。装好后,要将钵中浇透水,放入暖棚中备用。育苗钵的准备一般在播种前3-4天进行。

三、浸种催芽

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加快种子发芽,冬瓜种子和砧木种子都需要浸种催牙,冬瓜要选种皮表面洁白有光泽的种子,发芽力高,冬瓜种子的种皮较厚,妨碍种子的吸水和氧气透过,因此它的种子发芽比一般种子困难得多,其浸种催芽的方法是:先将精选的种子用50℃-60℃的热水浸泡,不停地搅拌,直到水温降到30℃左右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121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足水分,用沙布或毛巾包裹好,放于温暖处,在25℃恒温条件下催芽最佳,经过3-4天,大部分种子萌发白芽时便可播种。砧木选用子粒饱满的南瓜种子,用30度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6-8小时,然后放到25℃恒温条件下催芽,1-2天后大部分种子就萌发出白芽,可以播种。种植这种小冬瓜,一般每亩需冬瓜种子250克,南瓜种子700克,定植后每亩需要30003200株嫁接苗,生产中可按每亩3500株育苗。

四、播种

整个播种过程都是在暖棚中完成,这时期的北京周边气温比较低,暖棚需要适当添火加温,保持棚内温度在30℃左右,播种接穗前一天要将钵中营养土浇透,用木棍或手指在钵中间按出深度为1-2厘米的小穴,挑选已经发芽的冬瓜种子,每个钵中平放一粒种子,种芽稍稍倾斜向下最好,然后用筛过的细沙土轻轻地撒在营养钵的表面,覆盖种子,播完后,在钵上浇洒适量的水就可以了。播种砧木的方法与播种接穗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播期要晚几天。

五、播种后的苗期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前,要注意浇水,但切勿水分过多,以防沤种烂根,只须保持土壤潮湿即可。在接穗出苗之前,要保持白天棚内温度在30℃35℃,夜间棚内温度在16℃--20℃左右,早晚及夜间暖棚外要加盖草帘,经过一周左右就可以出苗,出苗后要及时降温,白天在25-28℃,夜间15℃左右。砧木生长速度快,对温度要求不高,砧木生长要求温度较接穗低3-5℃。管理上应注意防止幼苗徒长,避免形成高脚苗。出苗后,白天可以适当通风,通过控制草帘早晚开启时间,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当砧木长出1-2片真叶时,差不多日历苗龄在20天左右,这时接穗真叶刚刚长出1-2片,苗龄在23天左右,这时就可以开始嫁接了。

六、嫁接

嫁接也须在暖棚中进行,嫁接时棚中温度要保持在2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要在90%以上,嫁接操作必须在遮阳的情况下进行,一般是在嫁接操作位置的棚外加盖草帘,这样可以减少日光对嫁接伤口的刺激,嫁接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有这种薄刀片、专门嫁接用塑料小夹子。常用的嫁接方法称为贴接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等优点。嫁接之前,先一次将砧木营养钵和接穗营养钵全部用水浇透了,将接穗从下部轻轻拔出几棵,放到一碗中,用水浸一浸根,就可以开始嫁接了: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拿起一钵砧木,用一手的两指捏住两片叶子,另一只手拿刀片,沿另一片子叶的下方附近,斜向上如此切下,这样就在子叶的前上方切出一个45度角的斜面,切的时候要一刀劈下,切面要平滑,切面长0.6-0.8厘米。再拿一棵准备好的接穗,同样用一只手捏住叶子,另一只手拿刀片,在子叶下方1.5--2厘米处向上斜切,成45度角,将切好的接穗贴靠在砧木上,用嫁接夹子夹好,可以看到接穗切面与砧木的切面基本吻合。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全部嫁接任务,嫁接完的苗钵要整齐地摆放在一旁,及时用竹片在钵体的上方撑起一个小拱棚,然后铺上薄膜,还要在薄膜外面盖上遮光布,这样就可以起到防风、避光、保暖的作用。

七、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苗钵要在拱棚里,三天之内不透风不透光,白天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5℃以上,夜间在15℃以上。阴雪天气通过增加添煤次数等措施维持棚温,这样可以加速伤口愈合。

三天后,早晚要适当放风透气,时间从十分钟逐渐增加到半小时,在早晚光线不太强的时候,透完气后还要拿掉遮光布见见光,从半小时增加到两小时,七天后就可以撤掉小拱棚。嫁接后12天,嫁接苗进入正常管理阶段,这时白天温度要在25-30℃之间,夜间在15℃左右。定植前1周低温炼苗,白天温度20℃,夜间10℃左右。嫁接20天后,嫁接苗长出2-3片真叶时就可以定植。

八、定植

北京地区春大棚冬瓜的定植期在3月中旬,定植前10天要在大棚里整地做畦,这之前已在地里施足了基肥,使用的是发酵好的干鸡粪,每亩2000---2500千克,并施三元复合肥每亩50千克,翻整后,做成1.3米宽的小高畦,畦高15-20cm,定植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选茎节粗壮,叶厚色浓的苗定植,用铁锹在畦的两侧挖出定植穴,两穴相距33厘米左右,并撒适量的白石灰粉,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这样每畦可以栽双行冬瓜苗,定植时,将营养钵塑料盒去掉,苗随营养土一起放到定植穴中,随即用土覆盖苗的周围,一棚全部定植完后,马上要浇定植水,定植水要一次浇透。

九、定植后管理

3月中下旬气温较低,定植后首先以保温为主促缓苗,前一两天要关严大棚,提高棚中温度,棚内温度保持在30-35℃为宜,当温度达到35℃以上时,要适当放风。2-3天就基本缓苗了,4-5天幼苗开始生长,一周后,地面开始出现裂纹,也长出一些小草苗,这时要及时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以不松动幼苗根部为原则,一方面将地表的小草除掉,另一方面用松软的土将地上的裂缝盖上,这样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这时有些幼苗的下部还长出分叉,松土的时候要将这些小叉去掉,只留主干,这样可以减少营养消耗。中耕后3-4天就要搭架子了,架子搭在冬瓜秧子附近,为瓜秧子吊蔓做准备,具体方法是:取两米长左右的竹竿,均匀插在苗的附近,取竹竿横在上面,按如此方法将竹竿捆扎(za)起来,这样架子就很牢固了,将来冬瓜秧子就可以顺着竹架生长了。这之后,瓜苗进入抽蔓期,茎蔓生长加速,植株因不能承受过重的叶片而倒伏,由直立生长变为匍匐生长,因此称为抽蔓期,这期间植株生长特点是:叶面积扩大,分化出新生叶片和侧蔓,有的开始显现花蕾,生长逐渐旺盛,需要适当浇一些小水,但不要积水,以免土壤积水,造成植株根系缺氧。

绑蔓

定植30天左右即可绑蔓上架,就是将较长的植株捆绑到架子上,也称为吊蔓,具体做法是:首先要对植株做一番整理,因为这期间,植株已长出许多侧枝,就是这种分叉,还有这种卷须,以及雄花和雌花,冬瓜的雌花和雄花有明显的区别,雌花下面有子房,形状有长椭圆形、短椭圆形、扁圆形,座果后子房发育成冬瓜。而雄花下面没有子房,不能发育成冬瓜。一般一棵苗上只留2-3个雌花蕾,多余的花蕾全部去掉,去掉所有的分叉,只留一个主干,还要去掉这样的卷须,这样做目的是集中营养培育瓜果。

然后用草结将瓜秧捆到架子上,注意不要伤到茎秆。绑蔓后,瓜秧通风透气性更好,有利于植株的生长。也可以在畦上方拉一铁丝,用结实的塑料绳系在瓜秧的中下部,另一端系在上面的铁丝上,瓜秧也会沿着塑料绳向上生长,作用和前面的架子相同。

坐果

因为大棚种冬瓜,棚中没有昆虫受粉,也不能靠空气流动受粉,极易导致结瓜少,生长缓慢,为了帮助冬瓜座果,一般采用人工辅助措施,就是使用0.1%噻苯隆可湿性粉剂蘸花,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具体操作方法

在花开前1~2日花蕾还没有展开时进行,按商品使用说明,将噻苯隆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00倍水溶液,用喷壶将溶液喷到花蕾和子房的表面,四周都喷到,也可以将花蕾放到水溶液中浸泡一下,这样做冬瓜的座瓜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使用这种生长调节剂,还可以加快果实膨大,提高产量,提前成熟。这种生长调节剂不是代替花朵授粉,而是直接让冬瓜子房发育成冬瓜,因此这种方法结出的冬瓜不能作为下一代采种使用。坐果期水、肥、温度管理:嫁接苗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容易长秧。为避免秧旺瓜小,坐果期不宜浇水、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夜间不得低于15℃。

zw59.com延伸阅读

香菇最新科学种植技术,各环节均有,超详细超全面


香菇种植先要进行菌种的制备,确定好栽培季节后,就可以进行培养的选择及配比处理,培养料发酵后进行装袋,再打穴接种,接着是发菌管理及转色管理阶段,最后进行催蕾操作,出菇期要科学管理,最后采收香菇。

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著增加。

段木栽培产的菇商品质量高,投入产出之比也高,可达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仅适于在林区发展。代料栽培虽然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也高,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能够在城乡广泛发展。但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仅为1∶2。但通过益生菌在培养中的应用,可将投入产出比提高到1:4左右,而且不需要高温灭菌及一些防霉药物的使用。

种植流程

菌种制备确定栽培季节培养料选择及配比处理培养料发酵装袋打穴接种发菌管理转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种植条件

1、营养

香菇是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但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尿素、铵等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吸收。香菇菌丝生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重要。香菇也需要生长素,包括多种维生素、核酸和激素,这些多数能自我满足,只有维生素B1需补充。

2、温度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10℃或高于30℃则有碍其生长。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20℃,并要求有大于10℃的昼夜温差。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15~25℃,中温型为7~20℃,低温型为5~15℃。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空气湿度,其适宜量因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①代料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0%~68%,空气相对湿度85%~90%。

②段木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5%~5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0%~60%,空气相对湿度80%~90%。

4、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在香菇生长环境中,由于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这就加速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产生畸形,也有利于杂菌的滋生。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5、光照

香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强光能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散射光,光线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细长,质量次,但直射光又对香菇子实体有害。

6、酸碱度

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要求微酸性的环境,培养料的pH值在3~7都能生长,以5最适宜,超过7.5生长极慢或停止生长。子实体的发生、发育的最适pH值为3.5~4.5。在生产中常将栽培料的pH值调到6.5左右。堆料发酵pH值下降0.5左右,菌丝生长中所产生的有机酸也会使栽培料的酸碱度下降。

播种时间与菌种选择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温室作为出菇场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季节性很强。各地香菇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北京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于秋季出菇始期在9月中旬,所以具体播种时间应在7月初,6月初制作生产种。应选用中温型或中温型偏低温菌株。但由于夏播香菇发菌期正好处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杂菌污染难以控制,所以近年来冬播香菇有所发展。

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制作生产种,12月底、1月初播种,3月中旬进棚出菇。多采用中温型或中温偏高温型的菌株。

培养料处理

1、栽培料的配制

栽培料是香菇生长发育的基质,生活的物质基础,所以栽培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香菇生产的成败以及产量和质量的高低。由于各地的有机物质资源不同,香菇生产所采用的栽培料也不尽相同。

(1)几种栽培料的配制其配料以100千克计,视生产规模大小增减。

①木屑78%、麸皮(细米糠)20%、石膏1%、尿素0.3%、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料的含水量55%~60%。

②木屑78%、麸皮16%、玉米面2%、糖1.2%、石膏2%~2.5%、尿素0.3%、过磷酸钙0.5%,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2%。料的含水量55%~60%。

③木屑78%、麸皮18%、石膏2%、过磷酸钙0.5%、硫酸镁0.2%、尿素0.3%、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料的含水量55%~60%。

上述3种栽培料的配制:先将石膏和麸皮干混拌匀,再和木屑干混拌均匀,将MP复合益生菌、MP伴侣和尿素先溶化于水中,均匀地泼洒在料上,用锨边翻边洒,并用竹扫帚在料面上反复扫匀。

④棉籽皮50%、木屑32%、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0.5%、尿素0.5%、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料的含水量60%左右。

⑤豆秸46%、木屑32%、麸皮20%、石膏1%、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料的含水量60%。

⑥木屑36%、棉籽皮26%、玉米芯20%、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0.5%、尿素0.5%、MP复合益生菌0.1%、MP伴侣1%。料的含水量60%。

上述3种栽培料的配制:按量称取各种成分,先将棉籽皮、豆秸、玉米芯等吸水多的料按料水比为1∶1.4~1.5的量加水、拌匀,使料吃透水;把石膏、过磷酸钙与麸皮、木屑干混均匀,再与已加水拌匀的棉籽皮、豆秸或玉米芯混拌均匀;把MP复合益生菌、MP伴侣、尿素溶于水后拌入料内,同时调好料的水分,用锨和竹扫帚把料翻拌均匀。不能有干的料粒。

2、配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木屑指的是阔叶树的木屑,也就是硬杂木木屑。陈旧的木屑比新鲜的木屑更好。配料前应将木屑过筛,筛去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细要适度,过细的木屑影响袋内通气。在木屑栽培料中,应加入10%~30%的棉籽皮,有增产作用;

但棉籽皮、玉米芯在栽培料中占的比例过大,脱袋出菇时易断菌柱。栽培料中的麸皮、尿素不宜加得太多,否则易造成菌丝徒长,难于转色出菇。麸皮、米糠要新鲜,不能结块,不能生虫发霉。豆秸要粉成粗糠状,玉米芯粉成豆粒大小的颗粒状。

香菇栽培料的含水量应比平菇栽培料的含水量略低些,生产上一般控制在55%~60%。含水量略低些有利于控制杂菌污染,但出过第一潮菇时,要给菌柱及时补0.1%MP益生菌液,否则影响出菇。由于原料的干湿程度不同,软硬粗细不同,配料时的料水比例也不相同,一般料水比为1∶0.9~1.3,相差的幅度很大。

所以生产上每一批料第一次用来配料时,料拌好后要测定一下含水量,确定一个适宜的料水比例。

①手测法。将拌好的栽培料,抓一把用力握,指缝见水不滴即可。

②烘干法。将拌好的料准确称取500克,薄薄地摊放在搪瓷盘中,放在温度105℃的条件下烘干,烘至干料的重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出干料的重量。料的含水量(%)=湿料重量-干料重量湿料重量100配料时。

3、培养料的发酵:将上述料按比例配好控制好湿度建堆发酵,料堆一般建成宽1.2-1.5米,高0.8-1.2米,长度不限的长堆,每个料堆的容量不低于250公斤干料,最好能达到500公斤左右或更多一些。建堆时,料堆四周要轻轻拍实,堆边呈墙式垂直状,或略有倾斜,以不塌料为准,堆顶拱起呈龟背形。料堆建好后,用直径5厘米的木棒先在料堆顶部垂直向下打12行透气孔,再在料堆两侧的中部和下部各横向斜打1行透气孔,间距30厘米左右,孔道深度要分别到达料堆底部和料堆中心部位,随后在料堆中插入长柄温度计,再用草帘;麻包,蛇皮带等能透气的覆盖物将料堆覆盖好。

料堆覆盖后,根据气温高低,约2-3天,在表层25cm左右深处,料温升到60--65℃时,开始计时,维持12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要领是,把料堆外层(干燥冷却层)培养料与内层(好气层发酵层)和底层(厌气发酵层)的培养料互换位置,翻堆后,重新建堆,打气孔和覆盖的要求,与初建堆时基本相同,当料堆温度再次升到60--65℃时,仍保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重新建好料堆。

一般需要翻堆3次,堆期依气温不同约5-7天,当培养料色泽均匀转深,质地变得柔软,料内出现较多白色放线菌,闻不到氨、臭、酸味时,便可拆堆终止发酵。拆堆后,等料温降到30℃左右时,就可装袋播种。

4、发酵过程注意事项:

(1)气温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很大,当气温在20℃以上时最有利于发酵,若气温低,发酵时间要延长,应特别注意保温。

(2)培养料的含水量对发酵过程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当水分高于70%以上,培养料会发臭或腐败变酸,料温上升缓慢;当水分低于50%时,会出现烧堆的冒烟现象。出现以上情况时,要马上散堆调节水分后再重新建堆。

(3)培养料发酵期间,不要让太阳直射和雨淋。

(4)堆的形状大小也影响发酵过程,一般堆积发酵一堆不能少于250千克培养料。堆的形状以梯形长堆为好。料多时增加堆的长度,这样建堆可以保持堆内外差别小,发酵比较均匀。

装袋

1、袋规格:折径15-18cm45-55cm0.05mm的低压聚乙烯筒袋河南:套袋:内袋15cm(0.05mm厚),外袋17cm(0.01mm)

2、装量:干料0.9-1.0kg,湿料2.1-2.3kg

3、松紧度要适宜:检验方法:五指握住料袋稍用力才出现凹现手指托起料袋中部,两端不向下弯曲。

4、轻拿轻放

打穴接种

1、接种时间:温度较低原则,出锅冷却30℃以下

2、.接种环境用1:10的MP复合益生菌喷洒净化

3、长袋侧面打穴接种操作方法:

第一个人用纱布蘸少许MP复合益生菌原液在料袋表面迅速擦洗一遍,然后用锥形木棒或空心打孔器在料袋上按等距离打上3个接种穴,穴口直径为1.5cm,深2cm,再翻过另一面,错开对面孔穴位置再打上2个接种穴;

第二个人用无菌接种镊子夹出菌种块,迅速放入接种孔内;

第三个人用3.25-3.6cm3.5-4.0cm胶片封好接种穴;

第四个人把接种好的料袋搬走。

边打穴,边接种,边封口,速度越快越好,如套袋的,则在接种时脱外袋,打孔接种后不封口,套袋系好。

发菌管理

1.井字形堆叠,每层4袋,4-10层。

2.发菌时间约为60d左右,期间翻堆4-5次。接种6-7d后翻第一次,以后每隔7-10d翻一次,注意上下、左右、内外翻匀。

3.温度前期控制在22-25℃,不要超过28℃。

4.15d后,将胶片对角撕开一角或内方1cm处刺孔透气。再过一周后,如生长明显变慢则在菌落相接处扎第二次孔。在快要长满时,用毛衣针扎2cm左右的深孔。

转色期管理

1、脱袋的标准:当菌龄达到60多天时,菌袋内长满浓白菌丝,接种穴周围出现不规则小泡隆起,接种穴和袋壁部分出现红褐色斑点,用手抓起菌袋富有弹性感时,表明菌丝已生理成熟。脱袋最适16-23℃。

2、起架排筒

菇房内作床畦。畦面上设筒架,架子的长和宽与畦面尺寸相同,横杆间相距20cm,离地面25cm。每隔1.5m左右用长2-2.5m的竹片弯成拱形固定在菌筒架上。菌筒与畦面成60-70排放于横杆上,立筒斜靠,筒与筒的间距为4-7cm。排筒后立即用塑料薄膜罩住。

3、脱袋转色(非常关键)

脱袋3-5d,尽量不掀动塑料膜5-6d后,菌筒表面将出现短绒毛状菌丝,当绒毛菌丝长接近2mm时,每天掀膜通风1-2次,每次20min,促使绒毛菌丝倒伏形成一层薄的菌膜,开始分泌色素并吐出黄水。此时应掀膜往菌筒上喷水,每天1-2次,连续2d。一般连续一周转色,先从白色转成粉红色,再转成红褐色(有光泽的菌膜,人工树皮的形成),即完成转色。

转色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1、转色太浅或一直不转色:如果脱袋时菌柱受阳光照射或干风吹袭,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喷0.1%的MP益生菌稀释液,恢复菌柱表面的潮湿度,盖好罩膜,减少通风次数和缩短通风时间,可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10~20分钟。如果空间空气相对湿度太低或者温度低于12℃,或高于28℃时,就要及时采取增湿和控温措施,尽量使畦内湿度在85%~90%,温度掌握在15~25℃。

2、菌柱表面菌丝一直生长旺盛,长达2毫米时也不倒伏、转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氧,温度虽适宜,但湿度偏大,或者培养料含氮量过高等。这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并让光线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迫使菌丝倒伏。如仍没有效果,还可用3%的石灰水喷洒菌柱,并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时再盖膜,恢复正常管理。

3、菌丝体脱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喷水的方法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湿度,使罩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4、脱袋后两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状的菌丝体产生气泡膨胀,局部片状脱落,或部分脱离菌柱形成悬挂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袋时受到外力损伤或高温(28℃)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脱袋早、菌龄不足、菌丝尚未成熟,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造成。解决办法是严格地把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长出新的菌丝,再促其转色。

5、发现菌柱出现杂菌污染时,可用MP益生菌1∶10倍液喷洒菌柱,每天1次,连喷3天。每次喷完后,稍晾再罩膜。如果污染量不大可用MP益生菌原液对感染部位喷洒除了脱袋转色,生产上有的采用针刺微孔通气转色法,待转色后脱袋出菇。还有的不脱袋,待菌袋接种穴周围出现香菇子实体原基时,用刀割破原基周围的塑料袋露出原基,进行出菇管理。出完第一潮菇后,整个菌袋转色结束,再脱袋泡水出第二潮菇。这些转色方法简单,保湿好,在高温季节采用此法转色可减少杂菌污染。

出菇管理

香菇菌柱转色后,菌丝体完全成熟,并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迅速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发生子实体原基分化和生长发育,也就是进入了出菇期。

1、催蕾:香菇属于变温结实性的菌类,一定的温差、散射光和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分化。这个时期一般都揭去畦上罩膜,出菇温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0~22℃,昼夜之间能有5~10℃的温差。如果自然温差小,还可借助于白天和夜间通风的机会人为地拉大温差。空气相对湿度维持90%左右。条件适宜时,3~4天菌柱表面褐色的菌膜就会出现白色的裂纹,不久就会长出菇蕾。此期间要防止空间湿度过低或菌柱缺水,以免影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加大喷水,每次喷水后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而只是潮乎乎的,盖塑料膜保湿。也要防止高温、高湿,以防止杂菌污染,烂菌柱。一旦出现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风,降温降湿。

2、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的管理:菇蕾分化出以后,进入生长发育期。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不同的,多数菌株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很好。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随着子实体不断长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积累加快,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夏播香菇出菇始期在秋季。北方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菌柱刚开始出菇,水分充足,营养丰富,菌丝健壮,管理的重点是控温保湿。早秋气温高,出菇温室要加盖遮光物,并通风和喷水降温;晚秋气温低时,白天要增加光照升温,如果光线强影响出菇,可在温室内半空中挂遮阳网,晚上加保温帘。空间相对湿度低时,可用0.1%的MP益生菌喷水主要是向墙上和空间喷雾,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当子实体长到菌膜已破,菌盖还没有完全伸展,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子实体已八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应一手扶住菌柱,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转动着拔下。整个一潮菇全部采收完后,要大通风一次,晴天气候干燥时,可通风2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4小时,使菌柱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5~7天。

让菌丝充分复壮生长,待采菇留下的凹点菌丝发白,就给菌柱补水。补水方法是先用10号铁丝在菌柱两头的中央各扎一孔,深达菌柱长度的1/2,再在菌柱侧面等距离扎3个孔,然后将菌柱排放在浸水池中,菌柱上放木板,用石头块压住木板,加入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以水浸透菌柱(菌柱重量略低于出菇前的重量)为宜。浸不透的菌柱水分不足,浸水过量易造成菌柱腐烂,都会影响出菇。补水后,将菌柱重新排放在畦里,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的管理方法,准备出第二潮菇。第二潮菇采收后,还是停水、补水,重复前面的管理,一般出4潮菇。有时拌料水分偏大,出菇时的温度、湿度适宜,菌柱出第一潮菇时,水分损失不大,可以不用浸水法补水,而是在第一潮菇采收完,停水5~7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直接向菌柱喷一次大水,让菌柱自然吸收,增加含水量,然后再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管理,当第二潮菇采收后,再浸泡菌柱补水。浸水时间可适当长些。以后每采收一潮菇,就补一次水。

北方的冬季气温低,子实体生长慢,产量低,但菇肉厚,品质好。这个季节管理的重点是保温增温,白天增加光照,夜间加盖草帘,有条件的可生火加温,中午通风,尽量保持温室内的气温在7℃以上。可向空间、墙面喷水调节湿度,少往菌柱上直接喷水。如果温度低不能出菇,就把温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养菌保菌越冬。

春季的气候干燥、多风。这时的菌柱经过秋冬的出菇,由于菌柱失水多,水分不足,菌丝生长也没有秋季旺盛,管理的重点是给菌柱补水,浸泡时间2~4小时,经常向墙面和空间喷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早春要注意保温增温,通风要适当,可在喷水后进行通风,要控制通风时间,不要造成温度、湿度下降。

注:补水营养液:MP复合益生菌0.1%、磷酸二氢钾0.1%、基因活力肽0.1%

冬播香菇袋栽方法

香菇在夏季播种,正值高温高湿季节,接种和培菌难度大,易出现杂菌污染或高温烧菌。香菇在冬季播种,宜采用中温型和中偏高温型香菇菌株,10月下旬开始作母种,11月初作原种,11月底和12月初制作栽培种,1月份播种。采用17厘米35厘米的塑料筒作为栽培袋,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的操作方法基本同夏播。选用便于增温、保温的房间或温室作为菌袋培养场所,培菌场所要空间消毒后才能进菌袋,菌袋#字形一行一行接种穴侧向排垒起来,每行可垒6~7层,4行为一方,长度不限,方与方之间留有走道。开始要把室温控制在25~26℃左右,每3天在中午气温高时通一次风。菌袋培养到13~15天,接种穴的菌丝体生长直径达8厘米以上时,进行第一次翻袋、扎微孔。

翻袋前要喷洒2%的来苏水或者用氧原子消毒器进行空间消毒,要把每方的中间两行温度高的菌袋调换到两边,把两边的菌袋调换到中间,这样使每个菌袋温度差异不大,菌丝生长整齐。在翻袋时,把杂菌污染的菌袋去除,同时对无杂菌污染的菌袋,在有菌丝体的部位距离菌丝生长前沿2厘米处扎微孔,微孔深1厘米,每个接种穴的菌丝体上扎3~4个。

第一次翻袋扎孔后,菌丝生长量加大,这时要把室温控制在24℃左右。这时每2天中午通一次风。再过12~13天进行第二次翻袋,并在每一片菌丝体上距离菌丝生长前沿2厘米处扎一圈微孔,约5~6个,孔深2厘米左右,这时要把室温控制在23℃左右。整个培养过程都要注意遮光。

规格为17厘米35厘米的菌袋,如果4点接种,一般45天左右长满袋,再继续培养,待菌袋内菌柱表面膨胀,2/3的面积上出现瘤状体时,即可进出菇棚,脱袋转色出菇。一般在3月中下旬菌袋可进温室出菇。应先在温室内作畦,畦宽1~1.2米,深15~20厘米,温室要用硫磺或甲醛进行空间消毒,地面撒石灰粉,在畦面上铺一层炉灰渣或者沙子,把长好的菌袋在温室内脱去塑料袋,将菌柱间距2厘米立排在畦内,菌柱间隙填土(园田土60%+炉灰渣40%,晒干,再用5%的甲醛水调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堆起来盖膜闷2天再用,也可用地表10厘米下的肥沃的壤土)。

每个菌柱顶端露出土层2厘米,并用软的长毛刷子将露出土层的菌柱部分所沾的土刷掉,畦上用竹片拱起,罩上塑料膜,保温保湿,转色。冬播香菇的转色是在3月下旬,气温偏低,空气相对湿度小,多风,管理的重点是保温、保湿、轻通风。出菇管理同前。第一潮菇采收后,温室大通风1小时,停止喷水4~5天后,再向畦内喷一次大水,以补充菌柱的含水量。4月份以后的管理要注意遮光降温和防虫。这种栽培方法的优点是菌柱在土里可随时补充水分和部分养分,省去了浸袋补水过程。同时还要注意,由于菌柱只是顶端出菇,因此出菇面积较小,如果出菇密度大时,常因菇体的相互拥挤变形,造成质量下降,所以菇蕾太密时要及时疏蕾,以保证菇的质量。另外,菇体距离地面很近,很易沾上沙土,也会影响菇的商品质量,喷水时要轻喷、细喷,不能使菌体溅上土。

采收

1、一般待菇盖展开六、七分,菇盖边缘仍然内卷,内菌幕刚破裂不久就需采收。

2、先熟先采,后熟后采。

3、采收方法:一手按住菌袋,一手捏菇柄基部,轻轻旋转再连柄拔起。

4、采收后不要用大箩筐或麻袋装。

最新草莓科学种植技术


一、草莓主要栽培技术

(一)园地选择:

草莓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栽后当年即可形成花芽,次年结果,因此草莓可一年一栽,也可多年。栽培草莓地块宜选在土壤肥沃、平坦、灌水、排水方便的地方。有旱风及晚霜为害的地方,有地下害虫如:金龟子、线虫的地方、盐碱地等都不宜选作草莓园地。

(二)土壤准备:

选好园址后,对土壤精耕细作、施肥,对获得高产、稳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草莓栽植前,要彻底清除杂草,防治地下害虫。最好是先种一年作物,如:大豆、马铃薯等来抑制杂草,增加土壤肥力。前作物收获后,再深翻、施入足量的有机肥(要求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kg),最好另加50kg三元复合肥,耙平,使土壤沉下去,或用镇压器轻压,以便植株栽到正常深度,避免幼苗下陷,埋住苗心,影响成活。经过深翻、施肥,促进土壤熟化,再进行整地作畦。要求达到平、绵、松,适当镇压或浇水沉实。生产中多采用2~3年轮作或一年一栽制,为减少果实污染,提高果实品质,达到年年丰产。

(三)栽植时期:

栽植适期因地区不同而异,生产中多以秋季栽植为主。在暖和而潮湿的气候,最好是阴雨天,这样的条件下适宜栽草莓。在黑龙江省以7~8月份为宜,大棚9月上旬,高效节能温室可延迟到10月上旬为宜。这时正是雨季,匍匐茎已发育良好,定植之后秧苗恢复生长快,积累营养快,容易形成花芽及有利于准备越冬,对母株越冬及来年的产量有利。

(四)栽植方式及密度:方式常用的有行列式、地毯式以及畦栽。

1.行列式:按一定的株、行距将草莓栽成单行或双行(列),发出的匍匐茎彻底除去,一直保持成行或成列。单行和株距一般为1520厘米,行距为5070厘米。双行栽时株距离1520厘米,小行距5070厘米。这种方式适用于发匍匐茎少的品种,田间管理容易,便于施肥、灌水、果实采收等,营养集中于植株,发出的分枝多,花茎多,果实品质好,产量也高。但是需苗量多,摘除匍匐茎费工。

2.地毯式:定植时株、行距比行列式的稍大,如行距为6080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以后任匍匐茎生长,布满整个园地而成地毯状,次年当匍匐茎过多时再除去,田间一直保持地毯状态。植株密集,昼夜温度变化比行列式的小,植株生长快,植株多,老株衰亡,新株代替,自然更新快。土壤中的根量也比行列式的多,而且分布得较深,因而土壤中的肥力被利用得比较充分,产量高,这种栽植方式适用于气候严寒的地区,以及发生匍匐茎多的品种。地毯式栽植的草莓产量高,植株密集有自行保护作用,越冬性强,缺点是管理困难,果实品质不如行列式栽植的。

3.畦栽:适用于小面积栽培或保护地栽培。畦长1020米,宽1.21.5米.畦埂宽30厘米。每畦栽6行,株距1520厘米,行距2025厘米。可用高畦、低畦及平畦,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而定。

以上几种栽植方式都可以在垅上或平地栽植。垅栽的有平垄和高垄,如高垄则垄高15厘米,垄宽50厘米,垄沟宽20厘米,每垄栽两行,行距20厘米,株距1520厘米,拐字形栽。

(五)品种配置:

在草莓园内配置授粉品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一个草莓园的品种不宜少于34个,有主栽品种,有授粉品种,以及早、中熟品种等。主栽品种面积应该大些,与授粉品种相距不宜超过2025米。同一品种应集中栽植,便于采收和管理。早、中、晚熟品种也应搭配开,在坡地大面积栽培情况下,早、中熟品种应栽在较高的位置。高地春季土温上升快有利于提早结果。

(六)栽植方法:

栽植草莓要避免中午炎热的时间,以免秧苗萎蔫,最好在阴天下雨之前进行。定植时按苗木级别定植,大苗株行距放宽,小苗可加密,定植掌握好深度,栽植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好。

大面积栽培也可以用开沟法,按行距开沟,按株距栽植,沟深610厘米,宽1520厘米,在沟内充分灌水,而后坐水栽,根系与土壤、水分接触,这样在晴天中午都可以栽植。栽后一周内每天或隔天灌水一次。有条件的地方,或定植时秧苗发蔫,栽植之后进行覆盖,45天之后去掉覆盖物,秧苗迅速恢复生长。

二、栽培管理技术

1.缓苗期管理:栽植后7~10天是缓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天气干燥,每天早晚应各浇灌一次。最好是灌水后覆盖地膜,起到增温、保墒的双重作用,即加快缓苗进程,又节约用水。

2.缓苗后管理:

(1)中耕松土:缓苗后即可进行第一次中耕,一定要浅、防止动苗伤根,必要时只锄行间、株间杂草拔除。以后半月浇一次水,水后及时中耕。使用黑色地膜,能提高土温、抑制杂草从生,同时果实干净,采收效率也高。

(2)施肥:草莓是喜肥作物。追肥时期和种类应根据草莓植体需要而定。在生长前期开花、结果,消耗磷、钾量较多。草莓施肥可分3次进行。第一次在防寒解除之后,未萌发之前施,以促进植株生长;第二次在开花前施入,以提高座果率;第三次在采收之后,以保证新枝健壮生长花芽分化,提高越冬能力。可施用氮肥5~10kg/667平方米或三元复合肥10~15kg/667平方米。

(3)灌水及排水:草莓对水分有很高要求,从开花期到浆果成熟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开花期灌水需要地面灌溉,避免喷灌,以免伤害柱头影响子房发育,最好采用滴灌,供水缓和、均匀,不伤花及果,好果率增加,并节约用水。降水过多,会使果实含水过多,味淡、柔软、降低品质,易感染灰霉病,宜及时排水。

3.越冬管理主要是防寒在土壤封冻前进行,当日均温降至2~3度时,浇灌越冬水,要浇透、灌足。方法:先铺一层地膜(黑色或绿色较好)要拉紧、压严,而后在地膜上在覆盖稻草或秸秆,厚度15厘米,因地制异。

4.春夏季综合管理

(1)解寒和清园:春季开始化冻,分两次撤除防寒物,第一次在日均温高于0度时进行,主要撤除地膜上的覆盖物;第二在地上部分即将萌芽时进行。防寒物撤除后及时清园,彻底清除,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施肥灌水:第一次清园后进行,可用腐熟有机肥加速效化肥;目的是促进植株的前期生长,尽快形成足够大的叶面积,增加有效花序数量,促进开花坐果;一般每667平方米可追施氮肥10kg或复合肥10~15kg。第二次在初花期,目的是保证植株生长,提高坐果率,以磷钾肥为主;方法则以叶面喷施为主,可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等,浓度一般为0.1%~0.3%,草莓根浅、对水十分明敏感,灌水要掌握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污染果实。

(3)植株管理

方法要领:

1.摘除匍匐茎:必须及早摘除,试验表明,摘除匍匐茎比不摘除可增产40%,效果十分明显。

2.疏花疏果:一般只保留1~4级花序的果,其余及早疏除,每株留果10~15个果即可。

3.垫果、摘除老叶:花后2~3周内,在草莓花序下面垫稻草和麦秸,或者用切成15厘米的草秸围成草圈垫在果实下面。适时摘除枯黄老叶不仅节约养分,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发生。

(4)果实采收:多数草莓品种开花后一个月左右,果实开始成熟。果实成熟的标志是,果实底色由绿变白,果面三分之二变红或全面变红,果肉开始变软并散发也诱人的香气。采收时用大姆指和食指掐住果柄,连同果柄和花萼一起采下,直接放到特制的木盒或塑料盒内,每盒装0.51公斤。成熟浆果必须采收,留在植株容易腐烂生霉,每隔12天采收一次。当地销售采收成熟度高些,外地销售八分成熟就可以了。采收时间最好在早晨露水干后至大热之前进行,注意轻摘、轻拿、轻放,严防机械损伤。

5.采收后管理及包装、保存管理:

(1)植株管理:草莓采收后,要及时对多余的新茎分枝和匍匐茎苗挖除,保持适当密度,留下的秧苗还要将老叶去除,只保留2~3片新叶。

(2)培土、施肥促根:随新茎发生部位不断上移,根状茎也相应抬升。培土要与中耕锄草和施肥结合进行,以施用有机肥为主,施肥量可参照定植前的基肥,培土厚度以露出苗心为度。

(3)摘除匍匐茎:此期正值匍匐茎大量发生期,对所发生的匍匐茎及时进行摘除,调整营养分配中心,保留母株健壮生长,摘除匍匐茎起码要进行2~3次。

包装与保存:采收之后先放在荫棚下散热,而后用冷藏车运走。在0度的条件下可保鲜10天左右,可用速冻法使草莓长期保鲜,速冻要求果实完美,即无病虫害来源、果形整齐、果实不宜过小、果面着色达80%以上,果实的色、香、味已充分显示了本产品的特征。为了便于搬运,将草莓盒放入一定的木条箱或塑料条箱内,一层放8盒,放四层共32盒。

采收、包装、保存是保证草莓丰产、丰收、优质的最重要关键,必须认真进行工作。

最新决明子科学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春分前后,在房前屋后或路边挖穴。深耕25cm,每亩施圈肥1OOO~3000kg,捣细撒匀,将肥翻入土中,耙细整平,做1m宽畦,以备播种。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3.种子选择无病、粒大、饱满的种子,用50℃的水浸种24小时,剔除浮起的秕粒和虫蛀粒。捞出饱满的种子,晾去表面水分,即可播种。播种期在清明、谷雨期间。条播,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45cm,开3cm左右深的沟,将种子撒于沟内,覆土,轻轻镇压。播种前如土地干旱,先向畦内浇水,水渗下后再播种。每亩用种量1~1.5kg;房前屋后或零星土地种植一般均以穴播,每穴放2~3粒种子即可。花多金黄色,亦是观赏小花卉。

3.决明子田间管理

(1)间苗松土:

决明子苗高6~1Ocm时,按株距15cm间去弱苗。苗高15cm时,按株距45cm定苗,同时结合进行松土。苗高30cm左右时,可适当加深中耕,以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植株上部分枝封垅后,停止松土中耕。松土时注意将土培在植株根旁,逐渐形成小垅,防止被大风吹倒。

(2)追肥浇水:一般播种后6~7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如遇干旱,适当浇水,定苗后,除追肥后浇水外,一般不需浇水。定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将圈肥(数量不限)与尿素混合拌匀,撒于行问或穴旁;浅锄一遍,以土盖肥。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前后,每亩施尿素或硫酸铵等少量化肥均可,施于行问。追肥时注意不可将化肥撒到植株的茎叶上。追肥后需立即浇水。7~8月间,如发现有不开花的植株,应及时拔除,以免消耗地力。

(3)防治病虫害:决明病虫害较少,常见有:

1)灰斑病:危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褐色病斑。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

2)轮纹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叶片、茎及荚果均可受害。受害部位有轮纹不明显的病斑,后期密生黑色小粒。防治方法:发病初可用1:1:200波尔多液,严重时可喷洒波美0.3度石硫合剂。

3)蚜虫:在苗期较易发生,可用40%乐果2000倍液或用1:10的烟草、石灰水防治。

4.决明子选育良种

常选择小决明这个品种种植生产决明子。种荚中种子有大小,结实程度有差异。主要选种子大、结实、无病虫害的作为种子。

收获加工

寒露前后,荚果呈黄褐色时收获。割下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去净果皮、杂质,即可供药用。

决明子以种粒饱满、身干、黄褐色、无砂土和杂质为佳。

冬瓜种植技术要点 冬瓜怎样种植


冬瓜果实除作蔬菜外,也可浸渍为各种糖果;果皮和种子药用,有、、消肿的功效。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冬瓜的种植技术。

冬瓜种植技术要点

一、选择合适品种:冬瓜栽培宜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高产丰产、适合销售地消费习惯的品种。

二、适期播种:冬瓜喜温、耐热,为获得丰产,应选择冬瓜座果和果实发育的适宜气候条件栽植。气候条件对冬瓜座果率的影响,因此,在季节安排方面要特别加以注意。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等条件有利于座果;空气干燥,气温低和阴雨天,昆虫活动少,不利于授粉;且降低至 15℃ 的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因此,在播种时就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使栽植的冬瓜在这段时间内开花结果。

三、播种育苗:宜采取营养钵育苗。所需营养土要提前制备,可选用烤晒过筛的肥沃园土或火泥灰,腐熟猪、牛粪渣,谷壳灰等混合而成。三者体积比约为6:2:2,另可加少量氮磷钾复合肥,其加入量一般以控制在0.2%-0.3%为宜,并要求弄细混均。

播种前一天要将钵中营养土浇透,播种深度2-3厘米,每个营养钵播发芽种子1-2粒,种子要平放或芽尖向上,播后随即盖上遮阳网或稻草等覆盖物;若遇寒潮或阴雨天气,则宜用塑料薄膜覆盖。播种后至出苗前,要注意浇水,但切勿水分过多,以防沤种烂根,只须保持土壤潮湿即可。出苗70%左右时,要及时揭除覆盖物。在幼苗破心前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生长;破心后经常保持营养土呈半干半湿状态,使瓜苗稳健生长。

约25-30天即可移植入大田,种植前2-3天,可用10%稀薄人粪水和80%代森锌8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药液淋苗,做到带肥带药移植。

四、整地定植

1、整地施肥。为防止土传病害发生,应选择前作为非瓜类作物茬口。冬瓜的根系非常发达,且生长期长,为了获取较高产量,必须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灌便利,有机质丰富,pH值为6-6.5的沙壤土到粘壤土种植。

瓜地选好后,应尽早深翻耕耙,其深度以30厘米左右为好。冬瓜的生长期较长,且根系的吸收能力强,因此,应施足基肥。基肥一般以优质农家肥为主,每亩2000公斤以上,豆饼30-5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经堆沤后拌匀沟施或穴施,并与土壤混匀后播种或定植。

对于壤质土或粘质土,在有条件时,每亩还可用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尿素15-20公斤,进行全层混施,以满足养分的均衡供给。而对砂质较重的土壤,则应减量施用,以防引起肥害。

2、定植:苗龄在30—40天,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选根系发达,茎粗节短,叶厚色浓的苗定植。冬瓜的栽植密度因品种、栽培方式与栽培季节而不同。小型冬瓜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三方面构成的,适当密植可以提高产量。

大型冬瓜品种多数每株一果,它的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和单果重量两个因素构成的。另外,定植密度因整枝方式不同也有差异。只留主蔓栽培的苗栽800—900株;留两蔓栽培的亩栽400—600株。定植后浇水、覆地膜。

五、定植后管理

1、温度。苗期白天温度控制25 -28℃ ,夜间控制在13 -16℃ ;花期白天控制在30 -33℃ ,夜间不得低于 15℃ 。否则,会影响授粉坐果。

2、肥水。定植后,用稀薄粪水浇施2-3次,促其快长。伸蔓期浇1次透水。坐果期,当果实长到拳头大小时,追施坐果肥1次,每亩施尿素15千克,可随水膜下渗灌。

3、搭架。搭架在开始伸蔓时进行。架式有平架、篱架、拱架3种。大棚内搭架大多采用“门”字型平架。架材可就地取材用树棍、竹竿等均可,架高65-80厘米,架面用竹竿绑牢,一般1垄1架。

4、绑蔓。定植25-30天即可理蔓上架,上架后按每20-30厘米用绳绑蔓1次,结合绑蔓去掉侧枝、卷须和多余的雌花。

5、授粉。早熟冬瓜因果小,每株可留果2-3个,以增加产量。一般第1瓜多发育不良,大多选留第2瓜胎及以上的瓜。为提高座果率,可采用人工授粉。花期可用100毫克/千克的2,4-D防止落花落果,大瓜应实行吊瓜。

六、适时采收:大棚冬瓜可适时采收,当果毛脱落、皮色变老、皮质开始变硬时,连果柄一起采下。

6、防病治虫。冬瓜发生病虫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枯萎病、蚜虫、蓟马、黄守瓜。

冬瓜的病虫害防治

冬瓜的主要病害有疫病、炭疽病和果实绵腐病等。对这些病害的防治,应以防为主:即,以栽培防治为主,注意栽培管理与防治相结合。其主要栽培措施是:注意轮作,避免连作,不宜选用前作是瓜类的土地来种植冬瓜;植地适当施生石灰(每亩撒施生石灰30~50公斤),以促进土壤中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活动,从而抑制病原菌;选用抗病较强的青皮类品种;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追肥要均匀,不过量偏施高浓度的氮肥;控制土壤湿度,雨天注意排除积水等。

以上介绍了冬瓜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黑木耳科学高产种植栽培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木耳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食用菌。黑木耳质地细嫩、滑脆爽口、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肉、蛋、鱼、豆,比其他任何蔬菜都高。因此,人们常把黑木耳比作素中之荤的营养食品。下面请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立安教授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黑木耳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人工栽培黑木耳主要技术模式:以阔叶树木屑或棉籽壳为原料,采用熟料袋栽模式进行。在这一模式中,菌种可采用固体菌种或液体菌种;出耳可采用荫棚、田间露地摆袋、层架摆袋或吊袋等方式进行。

黑木耳正常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人工栽培时一般以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做主料。能被黑木耳利用的含氮物质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栽培时一般以添加麦麸、饼肥等来做氮源。

无机盐类主要有:钙、磷、钾、铁、镁等,它们是木耳体内蛋白质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量不大,但不可缺少。一般木屑中就可以提供,栽培中可加入石膏、磷酸二氢钾等来保障。

黑木耳对温度的要求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它有耐寒、怕热的特性,所以,南方的黑木耳不如北方的色黑、朵大、肉厚。

黑木耳菌丝在5~35℃之间均能生长发育,但以22~28℃之间为最适宜,超过28℃生长速度虽快,但菌丝纤细,容易老化;低于10℃生长受到抑制,但在-30℃的环境下也不会冻死。

黑木耳的子实体在15~30℃之间都可以形成和生长,但以22~25℃之间生长的耳片大、肉厚、质量好。28℃以上生长的木耳肉稍薄、色淡黄、质量差。15~20℃之间生长的木耳虽然肉厚、色黑、质量好,但生长缓慢,生产周期长,影响产量。低于15℃不易形成子实体。

黑木耳对湿度要求

黑木耳对湿度的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培养料的含水量。发菌阶段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子实体形成阶段培养料中最适含水量为70%~75%。

二是空气相对湿度,发菌阶段发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左右;出耳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为85%~95%。由于黑木耳的耳片是胶质的,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膨胀,只有吸水膨胀后才能生长发育。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耳片生长迟缓;低于70%耳片不易形成。但如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5%以上,对耳片的生长发育也不利,并且容易出现病害。

黑木耳对光照的要求

黑木耳属喜光型菌类,但菌丝生长不需要光,光强反而抑制菌丝体的生长,所以发菌阶段应黑暗发菌。黑木耳子实体形成时需要光。黑木耳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不易形成子实体;光照不足,子实体畸形。耳芽只有在一定的直射阳光下才能长出茁壮的耳片。经直射光照射后长出的木耳厚。无直射光的耳场,长出的木耳肉薄、色淡、缺乏弹性,有不健壮的感觉。所以黑木耳是人工栽培食用菌中最喜光的种类之一。但要注意,虽然黑木耳对直射光的忍受能力较强,但必须同时给予适当的湿度,否则会使耳片萎缩、干燥,停止生长,影响产量。

黑木耳栽培过程中对通风以及酸碱度的要求

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发菌和出耳阶段均要求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证获得充足的氧气并排出CO2。发菌阶段如果通风不良,菌袋极易招致霉菌污染;子实体生长阶段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原基不易分化,耳片不能正常伸展,发育受到抑制。因此黑木耳栽培过程中,要经常保持发菌室或耳场的空气流通,以保证黑木耳的生长发育的需要。

黑木耳适宜在微酸性的环境中生活,培养料的pH值以5.5~6.5为最好。拌料时培养料的pH值可先用生石灰调到7-8范围,灭菌后即可达到要求的酸碱度。

人工栽培黑木耳常用配方

(1)阔叶树木屑78%、麦麸或细米糠20%、石膏粉1%、白糖或红糖1%。

(2)玉米芯粉73%、棉籽壳20%、麦麸5%、白糖或红糖1%、石膏1%。

(3)阔叶树木屑76%、稻糠10%、麦麸10%、黄豆粉2%、白糖或红糖1%、石膏1%。

(4)棉籽壳93%,麦麸5%、石膏1%,白糖或红糖1%。

要注意:培养料应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木屑选用阔叶树种;玉米芯最好先在日光下曝晒1~2天,用粉碎机打碎成黄豆粒到玉米粒大小的颗粒,不要粉碎成糠状,以免影响培养料的通气性。

黑木耳的栽培季节应该如何安排

一般来讲,正常的发菌期为45~50天,养菌期为10~15天,催芽期为7~10天,采耳期为45~60天。

在季节安排上,出耳期要尽量避开30℃以上高温和18℃以下低温。按照黑木耳对温度的要求,我国南方,一般可进行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2-3月制袋接种,4-5月出菇;秋季栽培8-9月制袋接种,10-11月出耳。

我国北方地区一般选在春、夏季栽培,3-5月制袋,5-9月出耳。在华北地区,1年可生产两批。第一批2月中旬生产栽培袋,4月中、下旬即可下地催耳,7月上、中旬出耳结束。第二批5月中、下旬生产菌袋,8月上、中旬即可下地催耳,11月上旬出耳结束。

黑木耳的制种时间,以栽培袋的制作时间为基准,二级种应相应提前65天左右,三级种应相应提前30天左右。同时,不同地区还应对制袋、接种时间做适当提前或推后。

人工栽培黑木耳的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催芽出耳管理采摘晒干。

拌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严格按栽培配方的要求称料、配料。不可随意添加成分不明的物质进入培养料中。二是先干拌、后湿拌,力求均匀,可采用人工拌料或拌料机进行。三是料中的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即干料与水的比例在1:1.11.3。装袋前,用手检测含水量:手掌用力握料,指缝间有水但不滴下,掌中料能成团,为合适的含水量;若水洙成串滴下,表明太湿。一般宁干勿湿。含水量太大不仅会导致发菌慢,而且易污染杂菌。四是pH值要适当,可用pH试纸测量,控制在7左右。最后一点,料拌好后要及时装袋、灭菌,以防止料的酸败。

装袋一般采用机械装袋,少量可采用手工装袋。常用17cm33cm的低压聚乙烯短袋或12cm45cm的长袋。无论机械装袋,还是手工装袋,必须做到:快速、松紧适度,袋口密封,轻拿轻放。

灭菌注意事项:

灭菌常采用常压灭菌方式。17cm33cm的短菌袋灭菌时最好装在铁筐中或摆放在蒸锅内的架子上;12cm45cm的长菌袋灭菌时料袋依长向平放,摆成#字重叠排列,行间距3厘米,便于内部空气流通。然后用塑料布和棉被将锅封严,待菌袋内温度达100℃后,保持12-16小时以上。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60℃以下时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接种室进行冷却。

接种需要注意:

待袋中料的温度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

接种必须做到无菌操作,在接种室或接种箱中完成。

短菌袋接种程序为:将冷却的菌袋放入无菌接种箱内;菌种瓶外壁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也放入接种箱内,在点燃酒精灯的无菌区内,使瓶口对着袋口,将菌种均匀地撒在袋内料表面上,形成一薄层,这样黑木耳菌丝萌发快,抢先占领料面,以抑制杂菌侵染。装袋时使用锥形塑料插棒的,可将塑料插棒拔出,把菌种接到插棒留下的洞中,这样菌种由内向外生长,发菌会更快。一般每瓶菌种可接30袋左右。

长菌袋的接种采用打穴接种法,即在无菌接种室内,在菌袋一侧打直径1.2厘米、深2厘米的穴,快速接上菌种块,随后立即用胶带封口,要求打穴、接种、封口快速准确。

发菌管理的技术要点:

短菌袋接菌后要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发菌,培养架每层之间的高度为35cm左右。培养初期,袋应直立整齐摆放,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待菌丝伸入培养料内后,可以将袋底相对,口朝外,卧放2行,上下迭叠4排。无培养架的培养室,可将菌袋摆放成菌墙进行发菌,一般摆放6-8层;菌墙之间留有人行道。长菌袋发菌时将培养袋摆成#形,高10层左右。初期四个菌袋一层,每垛间要留有适当的距离,随着温度的升高可改为三个一层或两个一层。

发菌前期,即接种后15天内,培养室的温度适当低些,保持在20℃~22℃,使刚接种的菌丝慢慢恢复生长,菌丝粗壮有生命力,能减少杂菌污染。发菌中期,即接种15天后,黑木耳菌丝生长已占优势,将温度升高到25℃左右,加快发菌速度。发菌后期,当菌丝快发满,即培养将结束的10天内,再把温度降至18℃~22℃,菌丝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得健壮,营养分解吸收充分。这样培养出的菌袋出耳早,分化快,抗病力强,产量高。

发菌期间菌袋内的温度必须一直控制在32℃以下,温度测量以上数第二层和最下层为准。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55%~65%之间。黑木耳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培养室的窗户、通风孔要遮光,使室内光线接近黑暗。培养室每天要通风20~30分钟。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黑木耳菌丝正常的代谢作用。后期,更要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

发菌培养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1)培养室要求必须卫生,干燥,空气湿度不得大于70%。(2)进袋前培养室要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气雾消毒盒进行杀菌处理,同时用喷雾器喷洒多菌灵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灭菌除虫,地面最好撒一层生石灰,门口可多撒些。(3)培养室要避光。(4)要定期检查发菌情况。未接活且没污染的菌袋可补接菌种;对局部污染的菌袋可采用局部注射多菌灵或石灰水的方法控制继续感染;对感染严重的菌袋要及时清除,并且清除后的菌袋采用重新灭菌的方式进行杀菌处理,以防杂菌传播。

如何给发好的菌袋做床

黑木耳出耳可采用荫棚、田间露地摆袋、层架摆袋或吊袋等方式进行。一般南方多采用荫棚。北方多采用田间露地摆袋方式。采用后者必须首先给菌袋做床。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房前屋后空地做菌床。尽量避开风口,远离养殖场。清除菌床周围的垃圾。菌床高5cm,宽90cm,长度不限。床与床之间留有排水沟。床做好后,床面浇一次重水,然后喷撒多菌灵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灭菌除虫处理。

催芽管理的技术要点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往菌床场地,局部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单独摆放,并最后开口。运输时要轻拿轻放。

用1%生石灰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对整个菌袋进行消毒,然后捞出后控干。在菌袋表面用打口机打V字形口。V字形口斜线长1.5cm,深度0.5cm。短菌袋20个口左右,长菌袋打40个口左右。

打口后的菌袋直立摆放在菌床上催芽。袋与袋之间留3cm的距离,排放时地面不铺地膜,如地面干燥需喷些底水;地面比较潮湿的可直接摆袋。排放完毕后,盖上塑料薄膜,薄膜上盖上草帘子,此后进入催芽期管理。

子实体分化期管理技术要点

黑木耳子实体分化时期是指耳基形成珊瑚状,并长至桃核大时,上面开始伸展出小耳片的这一段时期。在出耳基之后,耳基裸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不低于90%,保持木耳原基表面不干燥。如湿度不够,耳基易失水僵化,影响耳片分化。为保持湿度,可对菌袋喷雾状水,以使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准,应尽量减少往耳片上直接喷水,以免造成烂耳、溜耳。每天傍晚进行通风,直到耳芽长到1厘米左右开始分床管理。

分床前需在地面上铺设一层地膜,菌袋须轻拿轻放,直立摆放,长菌袋要从中间割开,每平方米摆放20袋,袋间隔10cm,以免木耳长大粘连和影响空气的流通。

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技术要点

待耳片展开到l厘米左右时,便进入子实体生长期。这段时期要加大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并加强通风。此时期,喷水管理是最关键的一环。要采用清澈无污染的河水或井水;采用专用喷水设施如微喷喷头进行喷灌。一般采用早5点到7点,下午5点到7点的两次浇水法。黑木耳水分管理要注意保持干湿交替,干要干透、湿要湿透、干湿分明的管理技巧。管理过程中,使耳片边缘始终保持内卷,控制耳片增大,使其增厚。耳基有污染时,可直接用干净水冲洗。气温高于25℃时要停止喷水。

采摘和晒干黑木耳注意事项

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达到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采收前1-2天停止喷水。若待耳片伸长或向上卷时再采摘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采收时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尽量不要带培养料,以保持耳片的清洁。不可用手握住耳片直接拧下来。

晒耳时要耳片在上,耳基在下,大朵的晾晒时要将耳片撕开,成单片状。晒耳时要用网状支持物,上下通气。晒干中途尽可能不翻动,一次性晒干。

《最新科学冬瓜种植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特种植物种植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