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春季黄瓜育苗需谨防弱苗》,希望您喜欢!

冬春季节是温度低、日照短、光线弱的季节。这些自然条件,都是影响形成壮苗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目前的生产水平条件下,难以人为从根本上解决,尤其光照条件更是如此。因此,在冬春育苗季节如果管理欠妥,瓜苗就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老化苗,二是徒长苗。所谓老化苗,就是日历苗龄(天数)与生理的苗龄(大小)不符。在正常条件下,生理苗龄四叶期,日历苗龄约三十天。若三十天育的苗仅有二片三片小叶,且株矮节间短,根系不发达,就叫老化苗。或叫小老苗。开春季节形成老化苗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尤其是夜温更低。地温经常处于十二度以下,根系吸收能力弱,地上部生长量小。低温是影响苗子生长的主要矛盾,只要温度升上来,问题也就解决了。所谓徒长苗,就是叶大而薄、色淡绿、节间长、根发育差、坐瓜晚、瓜码稀、抗病弱、难高产的苗子。造成徒长苗的主地原因是光照弱。有的温室育苗,苗床上架小拱棚,白天也不揭膜,造成苗床内光照强度只有自然光照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有的用旧膜,膜上污染严重,及时揭苫又过六小时。到育苗后期枝叶相互遮档,也是形成徒长苗的重要原因,在光照时间短、光照弱的情况下,如果再加上土壤水分多,昼夜温差小,苗子就更易徒长。

精选阅读

冬季麦田需管理好假旺苗和弱苗


入冬以来,北方麦区气温偏高。在这种有利于生长的气候特点下,麦苗的总趋势出现快速生长与不够壮实。尤其一些播种期较早、土壤肥力较高的麦田,呈现出假旺苗,其叶片超长,群体并不大;还有一些麦田地势低洼,遇雨土壤水分排不出,播期很晚的,播种量大,目前正处于弱苗。以上两类麦苗是年前麦田管理的重点。

苗情差异与对应措施年前冬小麦以长叶长根长蘖为主,冬前管理要在保证群体合适的前提下,促根壮蘖,安全越冬。冬前壮苗的要求是:叶色葱绿,叶片长宽适中,植株与分蘖壮实,根系发达;创高产麦田的总茎数,控制在70万~90万/亩之间为宜。为此,对于那些假旺苗麦田,要及时采用耙地、撤墒的办法,通过重度耙压适当伤一些麦苗根系,可以达到控制旺苗徒长和过度分蘖的目的。

由于耙地后加快了土壤表层水分的蒸发,造成上层土适度干燥可促进根系下扎,有利麦苗健壮和提高其抗寒抗旱的能力。对于晚播弱苗,通过雨雪后的耙压措施,可以起到保墒防寒的作用,特别是粘土地,在雨雪融化后地面有裂缝会形成严重的跑墒,浪费大量的土壤绿水,到来年春旱时造成麦苗缺水。而适时耙压措施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土壤贮水,力求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实现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双高农业。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保墒蓄墒是管理核心麦田管理的根本在于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使有限的水分生产更多的粮食。2米土体是小麦的根系带,对于轻壤和中壤土质来说,2米土层能蓄水650毫米以上,其中有效水达465毫米,这样一笔可贵的绿水,是创冬小麦高产稳产和高效的第一水分资源。如果麦田管理措施跟不上,造成整个冬季和来年春天麦田漏风跑墒,那么不仅麦田中弱苗和旺苗难以转化成壮苗,其后果还可能降低产量,如要保产还必须增加灌溉次数。为了减少蒸发耗水和蓄水保墒,当前麦田必须采用耙、耱、镇压;技术应用的原则是湿耙、干压。耙可以划破湿土表皮,疏松表土,切断与下层土壤的毛管联系,减少蒸发,以求保墒。耙地后只有最表层的松土含水量稍低,而整个土体含水量都有所增加。

地表干时镇压措施,可以压碎坷垃,压紧表土,减少大空隙,既防止失墒又可以接通下层毛管起到提墒作用。镇压的程度要看土壤质地和墒情,对于砂性土,墒情差宜多压、重压,才利于提墒保墒;而对于粘性土,墒足时不宜镇压以免造成土壤压紧板结。冬麦地冬前和早春镇压可以压碎坷垃,压紧裂缝,防止跑墒,减少冻害。(曹一平)

春季土豆需科学施肥


土豆施肥以基肥为主,一般占总用肥量的60%~70%.试验表明,施基肥可增产5%~8%.基肥结合整地或覆土时施入,播种后每亩用2000~2500公斤有机肥盖种,然后再用150公斤稻草覆盖。3天后,把总施肥量50%的氮肥、40%的钾肥和100%的磷肥施入,每亩同时施入2公斤硫磺,施肥方法以条施为主,随即覆土。有机肥来源广,取材方便,养分全,是理想的土豆有机肥和盖种材料。用稻草覆盖,不仅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还可使结出的薯块表皮光滑,有光泽,提高土豆的商品性,腐烂后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1.早施追肥

氮肥在追肥中不宜过迟,尤其在后期,以避免茎叶徒长和影响块茎膨大及品质。中后期以施钾肥为主。可分2~3次施用,齐苗时进行第一次追肥,促早发,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此时氮肥占施氮量的30%,钾肥占总施钾量的20%,兑水浇施,沟底留有浅水层,施后应立即排水。现蕾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促茎叶持续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有利于块茎的膨大。这次追肥一般施入总施氮量的20%,总施钾量的40%.追肥宜在下午进行,应避免肥料沾上叶片,肥料撒施后应立即浇水以加速肥料溶解,兼顾清洗叶片。试验表明,后期增施钾肥不仅可增产3%~6%,商品正品率较对照提高2%~3%.以后看苗施肥,苗势差的每亩应补施4~5公斤进口复合肥。

2.适当根外追肥

土豆对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需求较多,为了提高品质,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根外追肥,亩用高乐叶面肥200克400倍液喷施,前期用高氮型,以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后期距收获期40天,采用高钾型,每7~10天喷一次,以防早衰,加速淀粉累积。

3.根据生育期选择肥料

施足基肥可以促进土豆前期枝叶繁茂,根系发达。一般采用的肥料:氮肥以尿素为主。尿素肥效温和,不易灼伤幼苗和根系,施入土壤后需经过分解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磷素肥以过磷酸钙为宜,它不仅含磷,还含有硫、钙等中量元素;钾肥采用氯化钾,施肥时可将3种肥料混合一起,条状施入畦中。

目前,在肥料的选择上多数农民以复合肥为主,整个栽培过程都采用氮∶磷∶钾比例为16∶16∶16的复合肥。虽然复合肥肥效高,使用方便,但价格较高,增加生产成本,且配比不合理,尤其磷含量过高,作物吸收不完全滞留于土壤中,造成浪费,污染环境。在土豆团棵期、现蕾期,向叶片喷施锰、锌、铁肥,可防止叶片黄化,从而提高产量。硼对促进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及发育有特殊作用,如土壤中有缺硼现象,可用0.01%的硼砂溶液浸块茎,增产效果明显。

专家建议东北黑土地,肥力高,施足底肥,不追肥也可以,但不能连年不追肥。建议在初花期追施1次尿素,每亩3~5公斤,或喷1~2次叶面肥,可使土豆产量进一步提高。此外还要强调一点,追肥一定要和灌水相结合。我在河北、甘肃、内蒙古等地进行土豆专家:东北黑土地,肥力高,施足底肥,不追肥也可以,但不能连年不追肥。建议在初花期追施1次尿素,每亩3~5公斤,或喷1~2次叶面肥,可使土豆产量进一步提高。此外还要强调一点,追肥一定要和灌水相结合。我在河北、甘肃、内蒙古等地进行土豆施肥试验和生产考察时发现,施肥结合灌水,可使土豆产量几乎成倍地提高。施肥试验和生产考察时发现,施肥结合灌水,可使土豆产量几乎成倍地提高。

春季蔬菜死苗需早预防


春季蔬菜育苗常因天气骤变、管理不当及病虫害等原因造成幼苗大面积死苗,给菜农带来损失。现将春季蔬菜死苗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害死苗

主要由于播种前床土、营养土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出苗后没及时喷药,以及苗床温、湿度管理不当等,引起猝倒病、立枯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①苗床土消毒,按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810克或绿亨一号1克,与适量干细土混匀后均匀撒于畦面,翻土拌匀后播种;或配制营养土时,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50%多菌灵80100克或绿亨一号5克,充分混匀后填装营养钵。②幼苗50-75%出土后,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1500倍液杀菌防病,以后710天喷一次,适时揭盖草帘和通风换气,防止苗床内湿、温度过高诱发病害。

二、药害死苗

苗床土消毒或配制营养土时,用药量过大、播种后床土过干,出苗后喷药浓度过高,易造成药害死苗。

防治措施:苗床消毒或配制营养土时用药量不要过大。药剂处理后的苗床,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但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以苗床见干见湿为宜;避免苗床湿度过大,诱发幼苗沤根,所以要及时通风排湿,促进水分蒸发,阴雨天可在苗床上撒施干细土与干草木灰吸湿。

三、冻害死苗。

在寒流、低温来临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寒措施,导致秧苗受冻死亡。或分苗时机不当,苗床土温过低,幼苗分到苗床后迟迟不能扎根而造成死苗。

防治措施:①育苗期间,要注意天气变化,在寒流、低温来临时,及时增加覆盖物,并尽量保持干燥,防止被雨、雪淋湿,降低保温效果。有条件的可采取临时加温措施。②合理增加光照,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适当控制浇水,提高苗床土温,保证秧苗对温度的要求,提高抗寒能力。

四、风干死苗

未经通风锻炼的秧苗,长期处在湿度较大的空间,苗床通风时,冷空气直接对流,或突然揭膜放风,以及覆盖物被大风吹开,均会导致苗床内外冷热空气变换过猛过频,空气温、湿度骤然下降造成柔嫩的叶片失水过多,而引发萎蔫,如果萎蔫过久,叶片不能复原,最后变成绿色干枯,此现象称为风干。

防治措施:苗床通风时,要在避风的一侧开通风口,通风量应由小到大,使秧苗有一个适应过程,大风天气,注意把覆盖物压严,防止被风吹开。

梧桐春季育苗技术


梧桐为梧桐科梧桐属落叶乔木,树干端直,树皮翠绿,是优良的行道树种,近几年来在城乡绿化上应用广泛。

播种时间

北京平原地区可在春季土壤解冻后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进行。

土壤准备

在播种前深翻土地30厘米、清除杂草、树根及其他杂物,然后进行做垄或做床及土壤消毒等工作。

做垄及做床

梧桐应采用高床育苗、宽垄育苗或容器育苗,尤其是在容易引起土壤板结的壤土及粘土上更是如此。在沙壤土上可以采用低床或平床育苗。

1.做高床。规格为长x宽x高=(1000-1500)(100-120)(20-25)厘米,床间距30至40厘米。做床时做到:做床前划线,床面平整,边角分明,大小相等,规格一致。

2.做宽垄。规格为长x宽x高=(1000-1500)x(40-45)X30厘米,垄间距30厘米。做垄时要求大小一致,端直不曲,土块破碎。

3.土壤消毒及杂草预防。播种前3至5天,选择晴朗的天气,用5%的多菌灵喷洒床面或垄面。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喷洒1/400的氟乐灵,以阻止单子叶杂草种子萌发,减少杂草滋生。

种子处理

把梧桐种子浸泡在5%的多菌灵溶液中24至36小时,然后捞出,与经过消毒过筛的湿河沙混合,混合比例为种子:河沙=1:3。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于1.5米处,挖一四壁垂直的催芽坑,坑的大小依种子的数量而定。在催芽坑的最底下添5厘米的河沙,然后放置通气杆(用4至6根玉米杆捆绑而成),再把种子与河沙的混合物放置其中,上面覆盖5厘米的河沙,最后覆盖5厘米的黄土。一般情况下,北京平原地区30至40天种子即可裂口发芽。

播种要点

1.垄播。在垄的两侧开宽深各5厘米的播种沟。开沟时做到深浅一致,大小相等,沟线端直。播种时做到撒种均匀,不漏播,不重播,覆土厚度3至5厘米,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行间距20厘米,然后用镇压机镇压或踩实。最后灌透水一次。

2.高床播种。在做好的高床上均匀播种,种子间距3至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覆土厚度2至3厘米,镇压,喷雾,灌透水即可。

3.容器播种。选用高10厘米,直径5厘米的黑色软质塑料容器。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选用蛭石、腐殖土、草炭、珍珠岩、腐熟锯末、煤粉、黄土等,按照黄土50%+腐殖土30%+草炭20%(或珍珠岩、腐熟锯末、煤粉)的比例混匀备用。把配制好的培养土用400至600倍液的代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喷洒湿润,上盖塑料布,封闭消毒3至5天。把经过消毒的培养土装入容器中,然后用一直径1厘米的木棍打孔,深2至3厘米,把经过催芽的梧桐种子放入其中。每容器播种2粒,上覆土2厘米,喷透水即可。为了促进梧桐种子快速出苗,可做塑料拱棚。能够提早发芽10至15天。

春季黄瓜早熟栽培技术


一、适宜品种宜选用津杂1号、津杂2号、碧春、早丰1号等耐低温、耐弱光、结瓜部位低、瓜码密、回头瓜多、早熟抗病品种。

二、培育壮苗黄瓜春大棚早熟栽培为的是提早采收,苗龄可适当延长,一般45天左右,以4-5片真叶展开、叶片肥厚、叶色浓绿、健壮无病幼苗最佳。不同黄瓜品种苗龄不同,津杂1、2号30-35天即可。为提高幼苗抗性,尽早缓苗,以利早熟丰产。定植前一周适当降低苗床温度,进行低温锻炼,白天温度控制在20-23℃,短时5-8℃,可显著增加幼苗抗寒性,定植后易缓苗。

三、适期定植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1、定植时期。当棚内最低地温即清晨日出后1小时,10厘米深处土温10℃以上,气温8℃,短时间灾害性天气温度不低于4-5℃才能定植,北方大棚春黄瓜多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定植,各地具体定植期可根据当地条件而定。

2、合理密植。栽培密度因栽培方式、品种而异。主副行栽培,为充分利用棚室前期土地,在畦宽1-1.1米畦上分栽主、副两行,主行株距17-20厘米、副行株距40厘米,植株留10片叶摘心,采2-3条瓜后即拔秧,可显著提高前期产量。每亩栽苗5000-6000株,大小行双行栽植,株距20-25厘米,亩保苗4500株以上。

3、定植方法。采用膜下暗灌法高畦穴栽,栽后在两行植株间铺设塑料滴灌管,畦上铺地膜,放水,水从软管微孔流入,渗入黄瓜根际周围土中,既满足植株水分需求,又不会因浇水而降低地温,浇水量也易控制。

四、定植后管理

1、温湿度调控。春大棚黄瓜定植时外界气温尚低,易受寒流侵袭,应加强防寒保温工作。定植后把大棚门封严,防止寒风侵入,并进行多层覆盖保温,大棚四周可用草苫围起;定植后7天左右密闭大棚,保温保湿,促进缓苗;浇缓苗水后,棚内仍以保温为主,白天温度24-28℃,夜温尽量保持15℃左右,最低不能低于10℃;随着气温升高,应通风换气,白天棚内气温高于25℃时可适当放顶风,逐步由小到大,通过放风口大小与放风时间长短控制放风量;若夜晚温度高于15℃,须加大放风量,保持较大的昼夜温差,以利壮秧防病增产。放风原则应掌握先小后大,先中间后两边,即放风时先放中间的缝,放边风时,上午先放西边,后放东边。下午关闭风口时先关西边,后关东边。一般下午3时后棚内温度逐渐下降,除关闭风口外,当棚温降至20℃时,四周围上裙苫,以利保温。春大棚黄瓜结果盛期,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但易产生高温危害。此时,白天温度应保持25-30℃,夜晚温度13-18℃。地温白天要求22-24℃,前半夜20℃左右,后半夜直到次日凌晨保持17-18℃为宜。为降低地温,可于傍晚灌井水,使地温下降5-7℃。

2、浇水追肥。浇足定植水后,待幼苗缓苗发根时,再浇一次缓苗水,此后暂停浇水,加强中耕,促发新根。根瓜瓜把变粗见长时,选晴天上午追肥浇水。由于棚内覆盖地膜,应适当减少氮肥用量,而配合以磷钾肥。最好每次追施磷酸二铵20千克,或氮、磷、钾大颗粒复合肥25千克左右。盛瓜期要求肥水浇足,浇清水与肥水交替进行。叶面追肥,一般在晴天下午3时进行,主要有:结瓜期每周向叶背面喷糖尿液1次,共喷4~5次。糖尿液为尿素和白糖各0.6千克溶于100千克水中,除供给植株生长所需外,还可有效控制霜霉病发生。每亩用1-2支(5-10毫升)叶面宝或喷施宝加水50-100千克喷洒叶背面,15天一次,有效期15天左右,也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3、植株调整。幼苗6-7片叶后,植株即易倒伏,此时需插架或吊绳。插架多用单排梯形架,用杆少,插架方便,省工,既可单行瓜蔓上架,又可双行瓜蔓上一个架。一般每隔1.5-2米插一立杆,再架横杆与立杆绑紧。

4、及时采收。春黄瓜大棚栽培以早熟为主要目的,前期产量对缓解春淡,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结果盛期1-2天即须采收一次,应仔细检查,以免采收过晚,影响品质,最好清晨进行,以保持瓜条鲜嫩。

春季大棚黄瓜的管理要点


近期,笔者在山西省古交市邢家社镇全面考察了大棚黄瓜种植情况,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棚内黄瓜栽培没有采取地膜覆盖,黄瓜长势过旺,植株粗壮,叶片宽大,叶色淡绿,结瓜较少,不少瓜条弯曲,出现了黄瓜尖头瓜、化瓜和花打顶等现象;病害方面,主要是黄瓜黑星病、枯萎病、灰霉病和少数发生的霜霉病。针对大棚黄瓜的管理要点,现整理如下: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一、加强水肥管理

早春大棚黄瓜栽培按照每采收两次黄瓜,浇两遍水,施一遍肥,打一遍药即可。选择高氮高钾型复合肥,如美邦通植脉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每亩每次使用15~25公斤。方法是:浇水时,抓一把肥料撒在两行黄瓜架下,让水自然冲刷溶解即可。肥料的多少依据植株的长势而定,肉眼观察缺肥现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肥料的用量。此外棚内温度控制在26~28℃为宜。

二、对症下药,准确用药

调查中发现,当前黄瓜的主要病害是黑星病和霜霉病。对于黑星病,首先要了解其症状,黑星病表现为植株矮小、少数植株无头或秃头,叶片裂损或叶片中间穿孔,叶色深绿。在黄瓜幼苗时,农户一旦发现黑星病应立即拔除,并抓一把石灰硫磺混合物(重量比2∶1)撒在黄瓜穴中,预防病原菌对外传染,在喷药防治其他病害时,该病也得到有效预防。对于霜霉病,霜霉病又叫跑马干,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出现水浸状斑点,呈多角形、黄色,空气湿度大时可产生稀疏的灰黑色霉层。叶片正面初期褪绿,边界模糊,后呈黄色或褐色坏死斑。防治药效较好的有80%大生可湿性粉剂、5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2%普力克水剂、60%灭克可湿性粉剂、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72%霜疫清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甲霜灵铜可湿性粉剂、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25%烯肟菌酯乳油、25%阿米西达悬乳剂、69%的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另外植物源药剂石楠枝、合欢叶、必效散、大黄、侧柏叶等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也很突出。此外,农户可以用糖氮液(4%红糖+1%尿素)叶面喷施,此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选择在早晚喷施。另外,可选择百菌清烟熏防治。亩用百菌清烟剂250克,在傍晚盖苫前,分成4-6堆点燃,密闭一夜,隔7-8天再熏一次。黄瓜枯萎病目前无药可治,只能采用黑籽南瓜嫁接的方法加以解决。针对灰霉病,可用速克灵烟雾剂熏蒸防治,也可用速克灵、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笔者特别提醒广大菜农,在喷药时,配合通植脉腐植酸叶面肥,既能增加药效,还能增强植株抗性,是简便易行的好办法。

三、防治花打顶的问题

花打顶病表现为瓜蔓生长点内缩,叶色黑绿,幼瓜上扬,高出生长点。此病是一次性施肥过多(尤其是氮肥)或喷农药量过大造成。管理上应采取三条措施:一是重浇一水,随水施入金脉恩高钾型腐植酸水溶肥料15公斤/亩;二是在生长点喷低浓度赤霉素。三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5%米醋混合液,效果良好。

四、白粉虱和美洲斑潜蝇的防治

针对白粉虱,利用该虫趋黄色的特性,可采取黄板诱杀法,同时利用该虫惧怕银灰色的特性,可将银灰色薄膜剪成长条,挂于黄瓜架间,可趋避白粉虱和蚜虫,减少危害。药剂防治,可喷施吡虫啉、功夫、辛硫磷等杀虫剂,兼治美洲斑潜蝇等害虫。

《春季黄瓜育苗需谨防弱苗》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春季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