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茼蒿规范化栽培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L.)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茼蒿的形态特征

茎叶:光滑无毛或几光滑无毛。茎高达70厘米,不分枝或自中上部分枝。基生叶花期枯萎。中下部茎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8-10厘米,无柄,二回羽状分裂。一回为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4-10对。二回为浅裂、半裂或深裂,裂片卵形或线形。上部叶小。

花: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少数生茎枝顶端,但并不形成明显的伞房花序,花梗长15-20厘米。总苞径1.5-3厘米,总苞片4层,内层长1厘米,顶端膜质扩大成附片状。舌片长1.5-2.5厘米。舌状花瘦果有3条突起的狭翅肋;肋间有1-2条明显的间肋。管状花瘦果有1-2条椭圆形突起的肋,及不明显的间肋。

茼蒿规范化栽培技术

茼蒿又叫蒿子秆。栽培的品种多为小叶种。叶小而缺刻深,分枝多,叶色浓,耐寒力强,茼蒿喜冷凉气候,适应性强,栽培季节不严格,春、夏、秋季均可露地播种,以春季栽培为主。春天解冻后即可播种,4月中旬以后播种的品质较差。规范化栽培上应注意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平畦撒播或条播:为便于采收,平畦畦宽一般为80~100厘米,分次采收时,畦埂应宽而且硬。施入优质有机肥料,每亩6000~8000公斤,翻地混匀,整平做畦。畦面平整后即播种。撒播时,先用二齿钩在畦面上均匀地划沟,沟深3厘米左右。然后撒种。每亩播种量4~5公斤。播后用铁耙搂平,用铁锨轻拍一遍畦面即可。条播时,在畦面上按15厘米行距开沟,沟深3~5厘米,在沟内撒种,然后楼平。

2)适时间苗:茼蒿出苗迅速,温度合适时,4~5天即可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除草并间苗。行株距约3厘米,植株距离过大,空气流通,茎叶易硬化,过密茎杆细弱。

3)及时浇水:茼蒿的生长期中灌水很重要,如水分不足,会使茎叶硬化,品质变差。一般在苗高3~4厘米时开始浇水,以后每3~5天浇1次水。

4)合理追肥:茼蒿苗高10~12厘米时开始追肥。以追施氮素化肥为宜。追肥轻施,多次施。随水冲施效果较好。

适时采收:播种后40~50天就可采收嫩梢。每次采收后,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促使侧枝萌发生长,以达多次采收的目的。有时为了换茬,播种50天后一次收获。

精选阅读

蒜苗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


蒜苗,又叫青蒜(不见光时为蒜黄)。大蒜的花苔,包括花茎(苔茎)和总苞(苔苞)两部分。苔苞是大蒜花茎顶端的总苞,内含发育不全的花序。品质好的蒜苗应该鲜嫩,株高在35厘米左右,叶色鲜绿,不黄不烂,毛根白色不枯萎,而且辣味较浓。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生长在农田里,它具有蒜的香辣味道,以其柔嫩的蒜叶和叶鞘供食用。蒜苗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

蒜苗的品种类别

薹用或薹瓣兼用的品种较多,常见的地方品种有临颖大蒜、超化大蒜、开封大蒜、洛阳紫皮蒜、磁县利薹蒜、上海嘉定大蒜、河北安国大蒜、山东苍山大蒜、江西都昌红蒜、成都金堂红蒜、安徽来安县的安薹蒜等。这些蒜的蒜薹比较发达,但蒜头较小。薹用大蒜对光照要求严格,引种时必须先试验,后推广,应从条件相近的地区引种,这样引种成功机会才较多。

四季蒜苗喜肥,尤其适合以农家肥为主,兼施化肥。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产量更可观。四季蒜苗抗病能力强,一般无病虫害,若出现病害或虫害时,可参照大蒜的防治病虫方法。冬季过于寒冷的地方以春夏播种为宜,入冬后可根据情况采取保护措施。方法是:下霜前割去地上部分,浇足越冬水后用粪土或麦草覆盖,能安全越冬;再就是将四季蒜苗根蔸挖出,放在室内沙藏,第二年春季解冻后移栽。

蒜苗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

1、施足底肥:种植前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硫酸钾40公斤,施肥后深耕25厘米并精细整地。2、种子处理:播前将有病、干腐、带伤的蒜种剔除,掰蒜瓣时按大、中、小三个等级分级。播种前3天将蒜瓣按等级分装在容器中用水浸泡,每天换一次水,使蒜种充分吸水,促进发芽。此步操作也有利于调节农时和便于分级管理。播种前应将蒜种用过筛的过磷酸钙拌一下,以满足蒜瓣发芽时对磷的需求,每亩蒜种用过磷酸钙30公斤。3、适时栽种:气温在17―19℃时为宜。播种前做1.5米宽的畦,以20―23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深10厘米),然后按5厘米的株距摆放蒜瓣,每亩种5.5万株。播种时应分级摆种,以便于管理。蒜种摆放时应保持直立,上齐下不齐,以使覆土厚度一致,保证出苗整齐。种植深度为6―7厘米,覆土厚度一般以埋没蒜瓣的顶尖为宜。4、栽后管理:栽后浇一次透水,以促使蒜瓣发芽。出苗后再浇一次提苗水,地皮干后划锄保墒,防止土壤板结。每浇一次水培土一次,使垄高达5―7厘米。幼苗长至3叶期时用20毫克/公斤的赤霉素溶液喷洒全株,促使茎叶生长;幼苗长至4叶期时用0.8%的糖水喷洒茎叶,每隔6天喷施1次,连喷2―3次。5、适时收获:立冬前可根据市场行情先出售一级苗,采收时注意将须根及老叶去除。气温降至0℃以后,剩下的搭小拱棚进行保温栽培。延至翌年1月后上市的,小拱棚外要加盖草苫防寒。

单季茭白规范化栽培技术


茭白,又名高瓜、菰笋、菰手、茭笋,高笋。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为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或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双季茭白(两熟茭)产量较高,品质也好。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

茭白的形态特征

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叶5-8片,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茭白眼。叶鞘自地面向上层层左右互相抱合,形成假茎。茎可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种,地上茎是短缩状,部分埋入土中,其上发生多数分蘖,地下茎为匍匐茎,横生于土中越冬,其先端数芽次年春萌生新株,新株又能产生新的分蘖。由于茭白植株体内寄生着黑穗菌,其菌丝体随植株的生长,到初夏或秋季抽苔薹时,主茎和早期分蘖的短缩茎上的花茎组织受菌丝体代谢产物---吲哚乙酸的刺激,基部2-7节处分生组织细胞增生,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菌瘿),即食用的茭白。

雄茭是指少数植株,抗病力特别强,黑穗菌的菌丝不能侵入,不能形成茭白,至夏秋花茎伸长抽苔薹开花的植株。灰茭是指部分植株过熟后或菌丝体生长迅速,致茭白内部已充满黑褐色的孢子,致使品质恶劣,不能食用。雄茭中心抽薹高出雌茭之上,较易识别,宜及时连根拔除,不可留根株于土中。

单季茭白规范化栽培技术

茭白可分为单季茭和双季茭。单季茭又称一季茭,种植1次只收一熟,一般在9~10月采收。双季茭又称两熟茭,种植1次可采收两熟,第一熟在当年秋季采收,称秋茭;第二熟在次年夏季采收,称夏茭。现将单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茭白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选择土层深厚、灌溉方便的中低产田,或高海拔、排灌条件好、土层肥沃、保水抗旱能力强的田块种植。定植前将田翻耕、平整,达到田平泥烂,以利根深扎。

二、育苗移栽

单季茭白一般在3~4月种植。选本地老茭墩育苗的,一般在冬至前挖起预先选过的茭墩,平摆在田角或水沟里,灌浅水过冬。起墩后把周围大部分的老根割去,以利于次年新根的生长。待立春后气温回升,茭根开始萌动时,泼施20%的人、粪尿1次。栽植前5天再施1次起身肥,可撒施适量尿素。茭白常采用宽窄行栽植,宽行1.2m、窄行0.8m、丛距0.4m,每丛3~4苗,每667平方米栽1300~1500丛。插前应把苗的老根切去0.2~0.4cm,栽插深度以不浮苗、不歪苗为宜,切忌插得太深。老茭田在谷雨前后疏苗、定苗,疏苗要掌握去密留稀、去弱留壮、去内留外的原则。

三、田间管理

1.施肥。茭白生长期长,需肥量较多,要求基肥要足,追肥要及时。①基肥。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深层耙施人畜粪1700~2000kg,或碳酸氢铵50kg加过磷酸钙40kg做基肥。②追肥。插后10~15天追施l泄促苗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400~500kg,或碳酸氢铵25kg加过磷酸钙lOkg,注意碳酸氢铵要在阴天下午施放,并在离茭苗0.2cm处撒施,以防烧苗;栽植后1个月再追施1次分蘖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kg;7月底追施1次孕茭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kg。

2.灌水。根据茭白不同的生长期确定灌水深浅。茭白栽植后保持0.3cm的浅水,随着茭苗的生长,逐步加深水层,分蘖前保持0.5~0.7cm深的水,分蘖后期保持1~1.3cm深水以控制无效分蘖,孕茭期要加深到1.7~2cm,使茭肉洁白肥嫩。

3.中耕剥叶。茭白从栽植到封行要进行2次中耕除草,1次剥叶。中耕除草分别在栽后半个月和封行前进行,剥叶主要是剥去植株上的老叶、黄叶和病叶。

4.病虫害防治。①茭白病害主要有锈病、纹枯病等,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轮换用药2~3次,可防治锈病。纹枯病可在发病初期用20%三环唑500倍液或井岗霉素3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②茭白虫害主要有螟虫、长绿飞虱、蓟马等。在螟虫幼虫孵化期用0.1%苦参碱乳剂1000倍液或0.6%灭虫灵1500~2000倍液喷雾1~2次可防治螟虫。6月上、中旬和7月上、中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长绿飞虱。18%杀虫双水剂300倍液,或10%吡虫啉粉剂2000倍液喷雾可防治蓟马。

四、适时采收

当茭白3片外叶长齐,心叶短缩、孕茭部分膨大,叶鞘由抱合而分开,并露出白色茭肉时,即可采收上市。第1次采收时要小心,不要踩伤邻近的幼茭。并追施1次速效肥,以促进二茬茭的发育膨大,提高单产。

瓜蒌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瓜蒌别名栝楼、苦瓜(乐清)、吊瓜(温州文成)、老鸦瓜(温州)。根(中药名天花粉),果(中药名栝楼实),果皮(中药名栝楼皮)、种子(中药名栝楼仁),葫芦科瓜蒌属多年生攀缘草本,长可达10米。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黄色。茎多分枝,无毛;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雌雄异株;雄花数朵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果期7~11月。

瓜蒌的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缘草本,长达5米以上。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黄色。茎多分枝,无毛;卷须腋生,细长,顶端25裂。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长宽均约720厘米,通常57掌状浅裂或中裂,很少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表面疏生短伏毛或无毛,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疏齿或缺刻状。雌雄异株;雄花数朵生于长10-20厘米的总花梗上部呈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苞片倒卵形或宽卵形,长1.5-2厘米,边缘有齿,花托筒状,长约3.5厘米;花萼裂片披针形,全缘,长约15毫米,花冠裂片倒卵形,顶端细线状,雄蕊3,花丝短,有毛,花药靠合;雌花单生,子房卵形,花柱3裂。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光滑;种子多数,扁平。花期78月,果期9-11月。产苏南、苏北各地,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脚、石缝、田野草丛中。分布于我国北部至长江流域各地。

瓜蒌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一、选择土层

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于封冻前深翻土地,整平耙细,按行距1.5米挖深50cm、宽30cm的沟,使土壤风化熟化。于翌春栽种前,每亩施用腐熟厩肥、土杂肥、饼肥、过磷酸钙等混合堆沤的复合肥共3000公斤施入沟内,与沟土拌匀,再用细土填平沟面,随即顺沟灌透水。2―3天后浅耕1遍,待土壤干湿适中时作畦栽植。

二、播种

播种分种子繁殖、块根繁殖和压蔓繁殖

1、种子繁殖种子播种繁殖的时间可选择在早春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一般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种源可采用前1年9―10月份采收成熟在阴凉通风处凉干果实,随种随取出种子放入40℃左右,1%温盐水中浸泡4―6小时,再转入冷水浸泡24小时,取出沥干水分与3―5倍湿细沙混拌均匀,置25―30℃温室内催芽,等大部分种子裂口露白后即可播种。

1)直播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株距13050cm施入适量腐熟堆肥,与穴土混拌坷拌匀,上盖细土厚10cm然后每散开播入5―7粒,种尖或裂口向下,播后覆盖细土厚2―3cm,盖草保温保湿。出苗后揭去盖草,苗高10cm左右进行间苗,每穴留壮苗2―3株。

2)育苗移栽宜采用催芽籽进行温床育苗,可提前50天左右出苗移栽,可延长瓜蒌生长期,促进花芽分化,管理得好当年便可结果。其方法是:选择向阳的砂质壤土地作温床,于早春整地,作好1.3米宽的畦,畦长视地形而定。然后,将畦土挖起,填入腐殖土、堆肥、过磷酸钙、人畜粪等混合堆沤的复合肥,厚30cm左右,上再盖细土10cm。雨水节前后,按行距15―20cm开横沟。深3―5cm。然后,每隔7cm畦面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到3月下旬,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株距离5030cm挖穴,穴径和深各30cm,施足基肥,与穴土混拌均匀,再填细土10cm厚,然后每穴栽入幼苗或压蔓苗2―3株,覆土压实根部。栽后浇施1次清淡人畜粪水,每亩约1000公斤。以利成活。2、块根繁殖选择结果3―5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良种瓜蒌,和适量的雄株(按每亩10株配置)。于清明节前后挖出块根,选取径粗3―5cm断面白色、无病虫害(断面有黄筋的为病根)的新鲜块根,切成5―7cm长的小段作种根,切口处粘上草木灰(拌入50%钙镁磷肥),再喷0.51PPM赤霉素(GAC稀液),稍晾干后栽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米,株距30cm,挖9cm的穴,每穴放种根1段,覆盖细土厚3―5cm,用脚踩实,再培土7―9cm使成小土堆状。或栽后覆盖地膜,于幼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开孔,引苗出膜,进行田间管理,由于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提早出苗,提前开花结果,并可延长瓜蒌的生长期,有利增产。

3、压蔓繁殖瓜蒌藤蔓具有生长不定根的特性,可在雨季将老蔓的茎节压入土中,待生根后,截离母体,另行栽植。三、除草追肥

每年于春、夏、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生长期见草就除,保持田间无杂草,植株封行后停止。瓜蒌移栽后10天,喷洒10―20ppm赤霉素(GAC)和0.1―0.3%尿素混合稀液1次,促使幼苗生长迅速;苗高1.5米左右,再追施1次尿素;5、6、7、三个月份分别追施1次复合肥。从第2年开始,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苗高30cm时,每亩施用腐熟厩肥500公斤或饼肥30公斤、尿素10公斤和土杂肥500公斤混合堆沤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盖平、浇水;第2次于6月中旬开花前,每亩施用腐熟厩肥1000公斤或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与土杂肥500公斤混合堆沤后,开沟施入,施后覆土、浇水。

四、搭架助长

为增加产量当瓜蒌茎长30cm以上时,每株留粗壮茎蔓2―3条上攀援物,其余弱蔓全剪除并开始搭设棚架,架高1.5米左右,可用长1.8米的水泥预制行条或竹、木柱等作主柱,1行瓜蒌1行柱子,每隔2―2.5米立1根,2―3行之间搭设1横架。架子上面、两头、中间、四角拉铁丝,保持牢固。架子顶上横排两行细竹杆或秸秆,用绳绑在铁丝上。然后,在每株瓜蒌旁插两根小竹竿,上端捆在架子顶部横杆或铁丝上,将茎蔓牵引其上,用细绳松松捆住。瓜蒌上架生长后,要及时摘除生长过密和细弱的分枝、徒长枝、腋芽等,使茎蔓分布均匀通风透光良好,可减少养分无谓的消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方便人工授粉,增加结实率。

五、人工授粉

在瓜蒌行间或架子旁,按雌雄株6:1的比例配置雄株。于花期,在早晨八、九时,用毛笔蘸取雄花粉,逐朵涂抹到雌花的柱头上,使大量的雄花粉进入柱头孔内,待子房膨大至黄豆粒大小时,即可检查出人工授粉的效果。通过人工授粉能大幅度提高坐果率,是一顶增产的重要措施。

六、病虫害防治

1、根结线虫危害根部,先由须根变褐腐烂,后期根局部或部腐烂,病株矮小,生长发育缓慢,叶片退绿发黄,最后全株枯死。拔起病株,根部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用针挑开可见白色雌线虫。

防治方法:(1)早春深翻土地,曝晒土壤,杀灭病源;(2)块根栽种前,用4%甲基异硫磷乳油800倍液浸渍15分钟,晾干后下种;(3)整地时,用5%克线磷颗粒剂每亩10公斤拌入少量干砂,撒于畦面,翻入土内,然后浇水,渗透后再播种。亦可用20%甲基异硫磷乳油每亩1.5公斤加细土30公斤,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

2、黄守瓜以成虫咬食叶片,以幼虫咬食根部,甚至蛀入根内危害。使植株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1)在清晨进行人工捕捉;(2)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毒杀成虫,2000倍液灌根毒杀幼虫。

3、蚜虫6―7月发生,危害嫩心叶及顶部嫩叶。防治方法:用40%乐果800―1500倍液喷杀。

莴笋春季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莴笋即茎用莴苣,其地上茎肉质脆嫩,味鲜美,可炒食、凉拌、汆汤、腌制等,是消费者喜食的蔬菜佳品。莴笋又称莴苣,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产期:1-4月。原产中国华中或华北。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

莴笋的形态特征

茎的样子一圈一圈,像笋。直根系,移植后发生多数侧根,浅而密集,主要分布在20-30cm土层中。茎短缩。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卵圆形等,颜色有浅绿、绿、深绿或紫红,叶面平展或有皱褶,全缘或有缺刻。短缩茎随植株生长逐渐伸长和加粗,茎端分化花芽后,在花茎伸长的同时茎加粗生长,形成棒状肉质嫩茎。肉色淡绿、翠绿或黄绿色。圆锥形头状花序,花浅黄色,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自花授粉,有时也会发生异花授粉。瘦果,黑褐或银白色,附有冠毛。

莴笋春季栽培存在的问题:

1.窜生长中期肉质茎细长,叶片节间拉长,叶片薄而小,外皮厚而肉少,食用价值不高,易抽薹开花,这种现象俗称为窜。引起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水分供应不足,土壤干旱;二是肥料供应不足,营养生长不良;三是温度过高,呼吸强度大,消耗养分多,干物质向食用部分的分配率低;四是浇水过多。

2.裂口在莴笋肉质茎膨大后期,肉质茎纵向裂开,深达茎的中部,裂开部分是黄褐色,易腐烂,降低食用价值。引起裂口的原因:一是与品种有关;二是与水肥供应不均,忽旱忽涝有关,特别是在肉质茎成熟时,外皮已木质化,此时大量浇水,肉质茎突然膨大,表皮不能随之膨大而裂口。

3.未熟抽薹春莴笋定植太晚,受高温长日照影响,迅速分化花芽而抽薹开花。另外,定植苗子过大或徒长也容易发生末熟抽薹现象。

莴笋春季规范化高产栽培

针对春莴笋栽培中存在的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应采取必要的高产栽培措施。

1.品种选择应选择不易裂口的品种,一般紫叶莴笋其含水量大,产量高,最易裂口,绿叶莴笋相对裂口较轻。

2.适期播种尽量早播,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根系及叶簇充分生长,为肉质茎迅速肥大积累多量的干物质,我地区一般在2月上旬至下旬温室播种,若播种太晚,花茎肥大期,遇高温呼吸强度大,易窜。

3.培育壮苗栽培667平方米(亩)莴笋需苗床面积15平方米,用种50克,播种床土要事先配成营养土。营养土比例为:未种过蔬菜的熟土7份,优质腐熟有机肥3份,并加入无机肥,每立方米拌复合肥50克,充分混匀,并过筛。然后将营养土平铺入播种床,一般6-7厘米厚,每平方米用营养土100公斤左右。

播种床做好后,即时播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先将种子晾晒2-4小时,然后用20℃的清水浸泡3―4小时,搓洗干净沥干水分,即可播种,也可把浸好的种子放在15℃-20℃环境中催芽,经2-3天齐芽后播种。

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撒播法,在平整的床土上,于播种前先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或芽种混入种子体积4―5倍的潮湿细砂于,均匀撒入畦面,播后覆0.5-1厘米厚细土,覆土后平铺地膜,有利于保温保湿。在15℃―20℃温度条件下,1―2天大部分种苗顶土时,及时揭去地膜。

播种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晚15℃左右,3-5天可齐苗。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18℃-20℃,夜间12℃左右,当幼苗2―3叶时分苗于冷棚中,苗距5-7厘米,分苗缓苗后喷洒1-2次叶面微肥,并喷洒百菌清和托布津防病。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湿润,不干不浇水为原则。过干或过湿易引起苗老化或徒长。

4.定植莴笋根系发达,根群密集,根系浅,吸收能力差,需多施有机肥,一般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作底肥,然后整地做畦,畦宽1.2米。

4月中旬至下旬,幼苗4-5片真叶时及时定植,行距40厘米,株距依品种而定,一般25―30厘米,每畦定植4行,一般667平方米栽苗6000株左右。

定植前一天,将苗床喷水,使床土湿润,挖苗时尽量多带泥土,少伤根。由于定植时外界气温较低,应选择冷天过后晴朗无风的温暖天气进行。栽植深度以根部全部埋入土中为宜,不可过深压住心叶,将士稍压紧使根部与土壤充分密接。

5.定植后的田间管理栽后2-3个叶环之间控水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和莲座叶发育,当心叶与莲座叶齐平时茎部开始肥大,应浇水并施速效性氮肥和钾肥,及时由控转促。这一水肥必须适时,过早过晚对肉质茎的生长都不利。开始浇水以后,茎的肥大速度加快,需水、肥量增加,地面稍干就浇,浇水要均匀,水量要适中,严防大水漫灌。地能进人时,浅松土破板结,结合浇水,再追肥1-2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公斤左右,肥量不要过大,以防茎部裂口。

6.病虫害防治通过近两年的栽培观察,莴笋在我地区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叶斑病,可用百菌清、代森锰锌和托布津、普力克水剂等交替防治。

主要害虫有蚜虫、白粉虱、葛苣冬夜蛾、红蜘蛛等。蚜虫和白粉虱用虱蚜净、万灵防治。莴苣冬夜蛾用敌百虫、敌杀死、Bt乳剂等防治。红蜘蛛用双甲眯、灭扫利等防治。

7.适时收获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此时肉质茎已充分膨大,品质脆嫩。分期采收的可摘去顶端生长点,以防窜苗或空腔老化。但间隔时期不宜过长,另外发现莴笋有轻微裂口时要提早采收上市,一般667平方米产量2500-3000公斤。

南瓜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南瓜是人类栽培较古老的作物之一,种植历史久远,南瓜抗逆性强,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地域分布广,高产耐贮,果实形状、大小、品质各异,果色缤纷多彩。

南瓜为一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数米,节处生根,粗壮,有棱沟,被短硬毛,卷须分3~4叉。单叶互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5浅裂有5角,稍柔软,长15~30厘米,两面密被茸毛,沿边缘及叶面上常有白斑,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花单生,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花托短。花萼裂片线形,顶端扩大成叶状。花冠钟状,黄色,5中裂,裂片外展,具皱纹。雄蕊3枚。花药靠合,药室规则S形折曲。雌花花萼裂显著,叶状,子房圆形或椭圆形,1室,花柱短,柱头3,各2裂。瓠果,扁球形、壶形、圆柱形等,表面有纵沟和隆起,光滑或有瘤状突起。

似桔瓣状,呈橙黄至橙红色不等。果柄有棱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5~2厘米,灰白色或黄白色,边缘薄。花期5~7月,果期7~9月。原产于亚洲南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果实作蔬菜;种子含油可食用,治疗前列腺等。种子(南瓜子)和瓜蒂常入药,能驱虫、健脾、下乳。在中国广泛栽种,其果实可食用,同时,南瓜既当菜又代粮,在农村很有人缘。近年来,人们发现南瓜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于是土味十足的南瓜得以登大雅之堂。

南瓜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一、选地整地:

南瓜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沙质土、粘壤土、壤土均可种植,但要获得高产稳产,则以选择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壤土最为适宜。由于春季多雨、秋季干旱,起畦要深沟高畦,一般畦宽(包沟)1.8-2.3米。

二、育苗及定植:

南瓜春季1―3月播种,秋播7―8月。早熟栽培育苗移栽,中、晚熟直播。育苗一般用塑料小拱棚防寒,苗龄最好为20―30天。苗期要控制水分湿度,2―3片真叶时定植。株距0.5―0.7米,亩植600―800株。

三、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整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作基肥。施肥量视植株发育情况和土壤肥力而定,生长前期适当控制养分,以防徒长。一般开花结果期重施钾肥或复合肥,每亩施20―30公斤。

在南瓜定植后到伸蔓前,尽量不要灌(淋)水,应抓紧中耕,促进根系发育。除施肥时要及时灌水外,一般地不干不淋水,植株生长壮旺不淋水。同时要做到及时排涝。

2.中耕除草

在定植到伸蔓封行前要进行中耕除草,尽量不松动根系,适当向根部培土,使之形成小高垄。随着瓜秧长蔓,逐渐盖满地面时就不宜再进行中耕。

3.整枝和压蔓

整枝和压蔓是南瓜获得早熟高产的技术措施之一。对生长势过旺、侧枝发生多的品种,去掉部分侧枝、弱枝、重叠枝,有利于防止植株徒长,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当蔓伸长至6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压蔓,方法是在蔓旁边挖条7―9厘米深的浅沟,然后将蔓轻轻放入沟内,再用土压好,生长顶端要露出12―15厘米,以后每隔30―50厘米压蔓1次,一般压蔓3―4次。对于高度密植栽培的早熟南瓜,则压蔓1次,甚至不压蔓。

4.人工辅助授粉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可以防止落花,提高座果率。授粉要在晴天上午进行,用开放的雄花在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以达到授粉的目的。

5.采收和贮藏

南瓜的嫩瓜和老熟瓜均可食用,一般早期瓜和早熟品种南瓜在谢花后10―15天可采收嫩瓜,谢花后35―60天才能采收老熟瓜。老熟瓜表皮一般蜡粉增厚,皮色由绿色转变成黄色或红色,用指甲轻轻刻划表皮时不易破裂。一般受损伤、有病斑或不成熟的瓜均不宜贮藏,贮藏瓜需选择晴天采收,存放于通风、阴凉的室内,一般可贮藏3―4个月。

四、病虫害防治:

南瓜病虫害相对较少。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病毒病主要由蚜虫传播,要控制和消灭蚜虫,若发现病株,要及早拔除烧毁,并用石灰消毒,以防蔓延;白粉病可用205粉锈灵1500―2000倍、胶体硫500倍防治;炭疽病可用炭疽福美300―400倍、施保功1000―1500倍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可用蓟蚜威1000―1500倍、好年冬2000―3000倍防治。

《茼蒿规范化栽培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