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如何预防柑桔吸果夜蛾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危害柑桔的吸果夜蛾种类多,发生面广,寄主多,危害严重。主要以鸟嘴壶夜蛾、嘴壶夜蛾、桥夜蛾、枯叶夜蛾、小造桥虫等危害严重。成虫在夜间飞到桔树上,用口喙穿刺果实,吸取汁液,导致果实脱落或腐烂。 以往柑桔吸果夜蛾大多发生在山区、半山区为主,因为它的寄主以山间木防己、汉防已、高梁泡、野板栗、薅秧莓等杂草。另外,随着水果业发展,如梨、桃、李、枇杷、杨梅等,都是它的食料,为它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链。所以,近几年来,吸果夜蛾向平原地区迁徒,加剧危害柑桔等水果。 柑桔吸果夜蛾大多数一年发生2-4代,多的可达5-6代。它均以成虫在夜间飞至果园危害成熟桔果,以口喙穿刺果实。幼虫不危害果实,常取食田间杂草。从目前各个桔区防治吸果夜蛾措施来看,用除莠剂防除杂草(幼虫寄生),诱杀幼虫,树冠挂毒饵,灯光诱杀及树冠喷洒药剂等方法,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真正推广应用其难度较大,真正要达到显著防治效果,还需进一步探索。 防治措施: 1、铲除寄生。将桔园四周的木防己、汉防己、高梁泡等杂草铲除,或喷洒除草剂灭之,可减轻鸟嘴壶夜蛾、嘴壶夜蛾等主要几种吸果夜蛾的危害。还可以留小部分寄主杂草,能捕捉幼虫。同时,在桔园近地不要栽种棉花、黄麻、木槿、芙蓉等作物。 2、新建桔园应栽种同时成熟品种,不可早、中、晚熟混栽,能切断吸果夜蛾食物链,以减轻、避免危害程度。 3、果实套袋。对早熟品种及时进行套袋,在套袋前应进行药剂喷洒防治柑桔锈壁虱,防止后期发生铜病果。 4、灯光诱杀成虫。根据吸果夜蛾趋光性,在距1.5-2m处桔园安装黑光灯、紫外线、频振式杀虫灯或普通电灯等。灯高于树冠,灯下放木盆,盆内盛水,加点柴油或机油。每日捞去死虫,隔几天换水一次。也可以在桔园内设置黄光灯,能拒避吸果夜蛾飞入园中,减轻果实危害。夜间用手电筒照射果实,搜捕吸果夜蛾成虫。 5、药物诱杀。 (1)糖醋液∶食糖8%、食醋1%、敌百虫0.2%的比例配制而成。 (2)红薯饴糖2份、秈米甜酒汁1份、烂桔果1份、敌百虫1份,加水20份配制成药液。 (3)毒饵:用瓜果片浸在5%氟虫腈SC(锐劲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30倍液浸瓜果片等。然后将浸好的瓜果片挂在树冠顶部,药液盛在盆中,每亩桔园内呈梅花形放5-6盆,以此诱杀成虫。 用香茅草油浸纸片挂在桔园四周边上的桔树上,对吸果夜蛾成虫有拒避作用。 6、药剂防治。用5.7%天王百树乳油1000倍液,或加入SK矿物油300倍液混用,喷洒树冠。起到拒避、拒食作用,喷一次药,可维持10-15天。采果前20天停止喷药。

延伸阅读

柑橘吸果夜蛾的防治方法


柑橘吸果夜蛾是果园的一类重要害虫,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危害柑桔的吸果夜蛾有40余种,常见的有:嘴壶夜蛾、鸟嘴壶夜蛾、枯叶夜蛾、落叶夜蛾、桥夜蛾等十多种。均以成虫在夜间飞至果园危害成熟果实,成虫口吻穿剌果实能力强,能穿孔吸取果实汁液而引起果实腐烂、脱落。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柑橘吸果夜蛾的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

柑橘吸果夜蛾类大致一年发生2~6代,大多以幼虫或蛹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并具假死性。幼虫以木防己、汉防己、高梁泡、野板栗等杂草的叶片为食料,也是成虫产卵和幼虫生活的场所。

柑橘吸果夜蛾一般在傍晚7时左右进入桔园,大量停留在枝叶上,以后逐渐转移到果实上刺吸果实汁液,到夜晚9时以后为活动高峰,11时以后逐渐减少,天亮前后即飞离桔园。

防治技术:

①灯光诱杀。在桔园高挂(高出树冠顶端0.5~1米)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吸果夜蛾成虫。也可以用黑光灯、紫外线灯或普通200瓦的灯泡诱杀,在灯下放木盆,盆内盛水半盆,加几滴柴油或煤油,及时打捞死虫并换水。

②毒饵诱杀。用瓜果片浸5%锐劲特1200倍液或2.5%百劫10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3分钟制成毒饵,挂在树冠上诱杀吸果夜蛾成虫。

③药剂喷雾。5%锐劲特1500倍液或2.5%百劫1000倍液或2.5%敌杀死8000倍液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药剂,其作用表现为驱避性与拒食性,喷药后很少吸果夜蛾成虫飞入桔园,也不在树上停留,不吸食危害果实,喷药一次能维持2035天左右。喷射树冠,每隔15~20天喷药1次。采果前20天停喷。

④果实套袋。高贵优质品种的果实,可采取套袋防止吸果夜蛾危害。在套袋前必须喷药防治好桔锈螨,防止果实品质受影响。

柑桔桥夜蛾虫害的防治


桥夜蛾

为害特点:

成虫除为害柑橘深实外,还可为害苹果、醋栗、葡萄、杧果、梨、桃、杏、李等植物的果实。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17毫米,翅展35~38毫米,触角丝状。体及前翅黄褐色,后翅灰褐色。前翅翅尖稍下垂,外缘中部外突成尖角。两翅合并时上有呈拱桥形花纹,每翅上各有3个黑点。卵淡黄色,扁球形,顶端突起,底面平坦,直径约0.6毫米,卵壳上有纵向条纹。幼虫末龄幼虫青绿色,体长约37毫米,腹足4对,第一对最小,第二对稍小,第三、四对发达。蛹棕褐色,长约18毫米。发生规律:桥夜蛾在浙江黄岩1年发生6代,以幼虫和蛹越冬。各代卵发生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桥夜蛾幼虫的寄主有薅田莓、高粱泡和野板栗。通常幼虫和蛹的成活率较高,而卵则较低,卵的孵化率在不同世代间又有显着差异,其中第一代最高,为82.3%,第五代最低,仅为11.1%。卵孵化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被寄生蜂大量寄生,特别是7~9月间虽然卵的数量很多,但由于寄生蜂寄生率高,能孵化出的幼虫则不多。故桥夜蛾对柑橘的为害通常不大。

防治方法:

桥夜蛾的防治应以生态调节和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1)合理规划果园。山区和半山区发展柑橘时应成片大面积栽植,并尽量避免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或多种果树。(2)铲除幼虫寄主。在5~6月份用除草剂镇甲剂1号涂茎(木防己)或用镇甲剂2号喷雾,彻底铲除柑橘园内及周围1千米范围内的木防己和汉防己。(3)灯光诱杀。可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4)拒避。每树用5~l0张吸水纸,每张滴香茅油1毫升,傍晚时挂于树冠周围;或用塑料薄膜包住萘丸,上刺小孔数个,每株树挂4~5粒。(5)果实套袋。早熟薄皮品种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纸袋包果,包果前应做好锈壁虱的防治。(6)生物防治。在7月份前后大量繁殖赤眼蜂,在柑橘园周围释放,寄生吸果夜蛾卵粒。(7)药剂防治。开始为害时喷洒5.7%百树得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此外,用香蕉或橘果浸药(敌百虫20倍液)诱杀或夜间人工捕杀成虫也有一定效果。

秋季瓜菜类勤防斜纹夜蛾


瓜类蔬菜种植期主要集中在4~9月,此时高温多雨,害虫发生危害严重,如防治不当,往往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现将瓜类蔬菜主要害虫之一的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防治时参考借鉴。

1.发生规律

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为害。幼虫共6龄,5龄后进入暴食期,可在一夜间将叶片吃光,让人措手不及。除为害瓜类蔬菜外,还可为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和禾本科等200余种蔬菜和作物,虫卵成块产于作物中下部叶片背面,成堆排列,上覆黄色疏松绒毛,田间管理时易被发现。成虫昼伏夜出,飞翔能力强,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幼虫老熟后,入土作土室化蛹。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移苗前,翻土晒田,消灭土中虫源。注意清除田边杂草,减少斜纹夜蛾寄主。留意观察叶片上有无卵块和初孵幼虫,发现后进行人工捕杀。

②物理防治。利用成蛾趋光性,使用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也可利用成蛾趋化性,在糖醋液或胡萝卜、红薯、豆饼的发酵液中加入晶体敌百虫等进行诱杀。

③化学防治。最好要在3龄幼虫(体长0.5厘米左右)期之前施药。3龄后,幼虫抗逆性增强。由于斜纹夜蛾对许多药剂都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所以过去常用的很多药剂防效都很低。根据笔者的试验和实践,目前防效较好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除尽)、虫酰肼(米螨)、氟啶脲、虱螨脲(美除)、茚虫威(安打)等。

小叶榄仁夜蛾类的防治方法


小叶榄仁春季萌发青翠的新叶,随风飘逸,姿态甚为优雅。树形虽高,但枝干极为柔软,根群生长稳固后极抗强风吹袭,并耐盐分,为优良的海岸树种。

小叶榄仁夜蛾类危害特点:幼虫食害叶片,严重时全田小叶榄仁蚕食一空,仅留叶柄及主脉,被害麻株生长停滞,多生侧枝,既影响本季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剥食茎杆皮层;幼虫可成群迁飞,稍受震扰吐丝落地,有假死性。

3-4龄后,白天潜于植株下部或土缝,傍晚移出取食为害。一年发生6-98代,7-8月发生多,高温、干旱年份更多,常和斜纹夜蛾混发,对叶菜类威胁甚大。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清除杂草,收获后翻耕晒土或灌水,以破坏或恶化其化蛹场所,有助于减少虫源。

2、结合管理随手摘除卵块和群集危害的初孵幼虫,以减少虫源。

(二)物理防治

1、点灯诱蛾。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

2、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

3、柳枝蘸洒500倍敌百虫诱杀蛾子。

麦类秀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中文名称:秀夜蛾

拉丁学名:Amphipoeafucosa(freyer)

分布区域:东北、西北、华北春麦区、西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及华东小麦产区

形态特征:成虫灰黄褐色,体长13~16毫米,翅展30~36毫米。前翅黄褐或灰黑色,有5条褐色线。环形纹及肾形纹白色或深黄色。卵半圆形,乳白色,孵化前为褐色。幼虫体灰白色,头部黄色,腹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褐色线,腹背第8、9节有黑褐色斑。老熟幼虫体长30-35毫米。蛹红褐色,背面第5~8节前缘有明显的点刻,尾刺2根,呈钩状向前弯曲。

为害作物:小麦、大麦、莜麦、黍、野生寄主有燕麦、芦苇、碱草等

为害症状:秀夜蛾以幼虫为害;低龄幼虫蛀茎取食植株组织,4龄后将麦秆地下部咬烂,麦株呈枯心苗状,发展后全株枯死,造成缺苗断条。甚至毁种。

分类属性:鳞翅目,夜蛾科

发病特点:北方春麦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孵化,3龄前幼虫蛀茎为害,4龄后从麦秆地下部咬烂入土,继续为害他株,5月下至6月下旬进入为害盛期,幼虫期约50天左右,老熟幼虫为害后于6月下至7月上中旬化蛹,化蛹处多在被害株附近地下l~3厘米土表。蛹期15~20天。7月下至8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盛发后随即进入产卵盛期。成虫趋光性较强,利用黑光灯可诱集大量成虫。成虫日伏夜出,白天多隐藏在阴湿地边草丛及作物田土缝中,傍晚出来取食、交尾及产卵活动,直至深夜。卵多产在麦秆茎部叶鞘内侧地下l~3厘米处,呈块状,每块20~30粒,每头雌虫可产卵200粒左右,多者400余粒。小麦收割留在茬内的卵块,随秋耕翻入地下5~10厘米深处,如翻入15-25厘米深土层,春季幼虫孵化后,部分幼虫不能出土而死亡,从而降低发生虫源。越冬卵春季孵化的迟早与土温有关,土温高则发生早些,土温低则发生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深翻灭卵,将根茬翻入15厘米土层以下,以增加初孵幼虫死亡率。②适期灌水幼虫初孵期正是小麦三叶期,麦田灌水可控制低龄幼虫为害。⑧除掉根茬,将麦根除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卵量。

(2)灯光捕杀成虫发生期用20瓦黑光灯诱杀成虫(可结合其它害虫一起诱集毒杀)。

(3)化学防治用4%辛硫磷颗粒剂,或用0.5%硫环磷颗粒剂,每亩施1.5~2公斤,播种时,随种子施入土中。幼虫期也可用敌百虫灌根。

常用药剂:辛硫磷硫环磷

斜纹夜蛾如何防治


斜纹夜蛾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自然条件不同而不同。南方烟区每年发生8-9代。据蒙自烟草田间观察,6月下旬局部发生,8月上旬达到高峰,陆良烟草田间观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害较重,9月中旬后为害较轻。9月12日在陆良小百户调查,每百株3-7头。防治应根据当地情况在封顶至采烤时期进行。在烟田第2代幼虫虫口密度还较少,在烟草上的危害主要是3、4代斜纹夜蛾,此时是烟草生长的旺长期至成熟期。发生高峰期在第3、4代的6月下旬-8月上旬。防治要以第3、4代为主,这时正是烟株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斜纹夜蛾在烟田中的虫口密度,一般与天气和烟田附近的作物有一定关系。气候温暖,烟田杂草多虫口密度大。由于斜纹夜蛾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因此烟草大田生长中期,较高气温特别有利于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和大量繁殖。斜纹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取食植物达200余种,附近有菜地的烟田发生也较重。

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后数小时即进行交配,次日开始产卵,晚8-12时活动最盛,成虫白天隐藏在叶片下部.杂草内或土壤缝隙内。具有趋光性及趋化性。卵多产在烟株中部的叶片背面近叶尖1/3处,成块状,卵粒排列1-4层,表面覆盖黄色绒毛。一头雌蛾产卵3-5块,每块平均有卵300粒。初孵幼虫群栖于烟叶背面。初孵幼虫仅取食叶片下表皮和叶肉,被害叶片呈细网状。2-3龄幼虫迁移分散为害。3龄以上的幼虫爬行能力强,可通过相邻的叶片转株危害。3龄后幼虫忌强光,并有假死习性。白天隐藏.傍晚后至凌晨或阴天最为活跃。4龄幼虫开始为暴食期,有时一株烟上2-3头幼虫即可把叶肉大部分吃光。阴天或虫口密度大时,则整天活动取食,且边食边泄。食料不足时,可移到附近的田块继续为害。干旱不利于斜纹夜蛾生存,水源充足的草地斜纹夜蛾的虫口密度大。老熟幼虫在阴凉潮湿.蔬松的土里约3厘米处作土室化蛹。

防治措施

斜纹夜蛾发生为害受环境影响较大,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对于斜纹夜蛾的防治,目前烟农多采取以下方法,选择远离菜地的山地及闲天种烟。田烟要注意轮作,田间的杂草有许多是斜纹夜蛾的寄主,也是斜纹夜蛾转株危害或扩散的桥梁。因此施肥.中耕.铲除田间杂草.可减轻斜纹夜蛾危害。

1、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而尚未产卵的前期,利用其趋光性用黑光灯杀成虫,利用其趋化性用杨树枝或糖醋液诱杀.捕杀。

2、清除卵块:根据成虫趋向烟株中部叶片背面产卵的习性及卵块的形态特征,在产卵盛期逐日到烟田采卵.消灭在危害以前。

3、捕杀幼虫:在初龄幼虫集中危害时,可在扩散前捕杀幼虫或采被害叶片。这一项工作可以结合烟株打顶抹杈时进行。对高龄幼虫用药较困难,采用人工捕捉。

4、化学防治:用药时间要掌握好,斜纹夜蛾初孵幼虫群栖,集中危害,抗药性弱,这是早期防治的有利条件,应掌握在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盛期后4-5天,并注意将大部分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施药最好在早晨及傍晚进行,药剂采用一些低毒而高效的农药。在低龄幼虫期,幼虫取食量小,可选用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一般用90%敌百虫10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等均有效果。

果剑纹夜蛾防治方法


果剑纹夜蛾防治方法

果剑纹夜蛾分布与危害

寄主:苹果、山楂、槟沙果、梨、桃、杏、李

为害特点:初龄幼虫食叶的表皮和叶肉,仅留下表皮,似纱网状,3龄后把叶吃成长圆形孔洞或缺刻,还可啃食幼果果皮。

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

成虫形态特征:体长11.5~22mm,翅展37~40.5mm;头部和胸部暗灰色;腹部背面灰褐色,头顶两侧、触角基部灰白色;前翅灰黑色,后缘区暗黑,黑色基剑纹、中剑纹、端剑纹明显,基线、内线为黑色双线波浪形外斜;环状纹灰色具黑边;肾状纹灰白色内侧发黑;前缘脉中部至肾状纹具1黑色斜线;端剑纹端部具2白点,端线列由黑点组成。后翅淡褐色。足黄灰黑色,跗节具黑斑。卵形态特征:白色透明似馒头,直径0.8~1.2mm。幼虫形态特征:共5龄,体长25~30mm,绿色或红褐色,头部褐色具深斑纹,额黑色,傍额片白色,触角和唇基大部分白色,上唇和上颚黑褐色。前胸盾呈倒梯形深褐色;背线红褐色,亚背线赤褐色,气门上线黄色,中胸、后胸和腹部2、3、9节背部各具黑色毛瘤1对,腹部1、4~8节各具黑色毛瘤2对,生有黑长毛。气门筛白色;胸足黄褐色,腹足绿色,端部具橙红色带。蛹形态特征:长11.5~15.5mm,纺锤形,深红褐色,具光泽。茧长16~19mm,纺锤形,丝质薄,茧外多黏附碎叶或土粒。

发生规律

山西一带年生3代,东北、华北年生2代,以茧蛹在地上、土中或树缝中越冬。一般越冬蛹于4月下旬气温17.5℃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进入盛期,第1代成虫于6月下~7月下旬出现,7月中旬进入盛期,第2代于8月上~9月上旬羽化,8月上中旬为盛期。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和趋化性,羽化后经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平均每雌产卵74~222粒,卵期4~8天,幼虫期第1代19~35天,第2代22~31天,第3代23~43天。老熟幼虫爬到地面结茧或不结茧化蛹。蛹期:l代13~17天,2代12~16天,3代2~10天。成虫寿命1代6~13天,2代4~10天,3代5~9天。

防治方法

1.诱杀:用糖醋液或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2.机械防治:秋末深翻树盘消灭越冬虫蛹;

3.生物防治:释放夜蛾绒茧蜂,自然寄生率5~10%;

4.药剂防治:幼虫期喷施乙刻(20%氰戊菊酯)2000倍液、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必治(40%啶虫毒)1500-2000倍液、崇刻(50%啶虫脒)3000-5000倍液进行防治。可连用两次,间隔7-10天。

玉米叶夜蛾如何防治


玉米叶夜蛾又称甜菜夜蛾,该虫是一种抗药性极强、间歇性暴发危害的害虫,多年来在夏玉米田少有发生,今年的罕见发生应引起警惕,以免造成严重减产。

害虫特征及发生特点

1、蛹和成虫(蛾)。一年可发生4~6代。蛹体长1厘米左右,黄褐色。成虫体长1~1.4厘米,翅展2.5~3.3厘米,体色灰褐色。白天潜伏在杂草、枯叶和土缝等阴暗处,受惊吓后可短距离飞行。多在夜间20时至23时取食、交尾和产卵,活动最为猖獗。

2、卵。卵粒呈圆馒头型,多产于叶背面或叶柄处,初产的卵为浅绿色,接近孵化时为浅灰色,卵块平铺一层或多层重叠,上面覆盖有灰白色绒毛。每雌蛾一般产卵100~600粒,卵期3~5天,温度低时约在7天左右孵化成幼虫。

3、幼虫。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陆续从绒毛中爬出,1~2龄常群集在叶背面为害,吐丝、结网,在叶内取食叶肉,残留表皮而形成“烂窗纸状”破叶。3龄以后的幼虫分散为害,严重发生时可将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甚至可将嫩叶吃光。幼虫体色多变,但以绿色为主,兼有灰褐色或黑褐色,5~6龄的老熟幼虫体长2厘米左右。幼虫有假死性,稍受惊吓即卷成“C”状,滚落到地面。幼虫怕强光,多在早、晚为害,阴天可全天为害。

4、与其它害虫的典型区别。甜菜夜蛾与棉铃虫、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螟的典型区别是:该虫幼虫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每节气门上方各有一个明显的“白点”,且虫体表面光滑锃亮、蜡质层较厚,对一般常用农药的抗药性极强。

防治方法

甜菜夜蛾对常用的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极强,而且夏玉米幼苗耐药性不强,盲目加大用药量是不可取的(一是会增加用药成本,二是会对玉米苗产生药害)。对此,笔者建议大家应掌握在其抗药性较弱的孵化盛期或幼虫3龄之前施药。如果已经虫龄较大、抗药性增强,需要选用新型成分农药、适当加大用药量和多元复配而喷药防治。经各地对比试验,选用红与兰10毫升+农喜3号20毫升,或红与兰1+1组合的红瓶、蓝瓶各用10毫升,或农喜1号、2号、3号各用18毫升,一般10分钟左右可杀灭5龄以上的大虫。为避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注意交替使用。另外,还有一点提醒大家注意:辛硫磷、敌敌畏两种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容易对玉米造成药害,应避免使用

柑桔药害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柑桔为多年生植物,加之生态环境较为适宜,导致其病虫害发生情况极为复杂,病虫发生种类多,时代重叠现象严重,不同病虫种类交替上升危害,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防治难度大,所以桔农在柑桔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药害事故频发,给柑桔生产往往造成极大的损失。

1、柑桔药害主要症状

1.1斑点:主要表为在叶片或果实上产生黄褐斑、条纹等症状,造成树势衰退、落叶,果实品质变差,降低了商品价值。药害与生理性病害引发的病斑不同,它在植物上的分布没有规律,整个地块发生有轻有重,病斑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与非生理性病害引发的病斑相比,药害引发的斑点大小、形状变化大,无明显发病中心。如克螨特对柑桔春梢嫩叶有药害,产生褐色印斑,在果实上使用浓度过高,用药剂量过大会使果面产生黄色条状或不规则环纹,往往是施药重重的地方药害发生严重。

1.2畸形:常见的为畸形叶和畸形果,药害引起的畸形与病害引发的畸形不同,前者发生普遍,植株上表现为局部症状,后者往往零星发生,表现为系统症状,并且常伴有花叶、皱叶等症状。如柑桔保花保果期使用赤霉素,若浓度掌握不当,就会使果实变小,果皮变厚,味酸、畸形果等,降低产量和品质。在使用2,4D保果时若浓度过高,会使叶片皱缩,甚至造成大量落叶。

1.3枯萎:在柑桔上主要表现为枯死枝,一般是由于高温时期用药不当造成,水分蒸发快,农药浓度增大,造成药害。

1.4脱落:常表现为落叶、落花、落果,一般为作物生长敏感期用药不当而造成的药害。如三唑锡在低温阶段对春梢嫩叶期的药害,会造成严重落叶、落花、落果。

1.5生长停滞: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不良,甚至生长停滞或死亡。大多为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施用不当出现的药害,与生理病害造成的发僵症状或缺素症相比,前者往往伴有斑点或其他药害症状,而中毒发僵常表现为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则表现为叶色发黄或暗绿。如长期在桔园使用草甘磷异丙胺盐会造成土壤成分改变,引起桔树新生根死亡,引起桔树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柑桔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滥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由于很多桔农不懂农业科技,不按农药使用说明书用药,盲目使用不宜在柑桔上使用的药剂造成的,或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防治病虫害,打万能药、保险药,认为浓度越高其效果越好,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后,在防治效果不理想时随意加大药液浓度造成药害,导致药害事故频频发生。如柑桔是忌氯植物,在施用有机氯杀虫剂后很容易引起药害,轻者造成叶片长期灰白色、无光泽,影响光合作用,冬季遇轻霜即脱落,重者数天内老叶脱光。克螨特在果实上如使用浓度过高,用药量过大会使果面产生黄色条状或不规则的环纹,影响果实外观。2004年我县新关镇安乐村一桔农防治柑桔蚧壳虫时,选用速扑杀300倍液喷药,远远高于正常使用值667-1000倍液,导致桔树严重落叶。

2.2不合理混用农药。部分农资经营户为追求暴利,向桔农滥开药方,少则2-3种,多则4-5种农药混用,加之本身对其药理性质不太了解,往往产生药害。如常见的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有效成分都是酯,一般对碱性比较敏感,会在碱性介质中水解降低药效。福美双、代森环等二硫代氨基甲酸类杀菌剂,有效成分在碱性介质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而被破坏。有的农药品种虽然在弱碱性条件下相对稳定,但配成弱碱性药液后也要马上用掉,不宜放置过久。有的农药有效成分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或者降低药效,如2,4?D钠盐、2甲4氯钠盐、双甲脒等。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立体构型较单一的有效成分只在很窄的pH范围内稳定,介质偏酸性易分解,介质偏碱性则会转位而降低药效。除酸碱性外,很多农药品种不能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混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2,4?D盐类除草剂与铜制剂混用可与铜离子络合而失去活性,除去铜制剂,其它含重金属离子的制剂如铁、锌、锰、镍等制剂,与一些多元素营养肥混用时也要特别慎重。杀菌剂农药不能与微生物农药混用,杀菌剂对微生物有直接杀伤作用,若混用微生物极易被杀死而失效。机油乳剂就不可与含硫药剂混用,如炔螨特和机油乳剂混用,极易产生严重药害。2005年我县楚江镇双红居委会一桔农施用三唑锡时,加入代森锰锌等药剂,结果在果实上出现大量黑斑点,导致果实品质严重下降。

2.3施药时间不科学。多数农药在天气过于干旱、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尤其是中午温度高时给果树喷药后,水分蒸发快,药液瞬间即干,使农药不能随水分迅速的渗透至叶果组织内部而浓缩,刺激叶果,使农药浓度容易增大,加之果树吸收药液快,生理机能代谢强,而抵抗力相对降低,因此,容易发生药害。连续几天大雨过后即晴,气温又过高时立即喷药,由于阴雨天气温较低,叶果表面细胞闭塞,雨后天晴气温猛高,表皮细胞即刻扩张,且呼吸量加大而造成药害。如乐果、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在超过28-30度的高温干旱季节在柑桔上使用果实上易出现条纹花斑。夏季使用机油乳剂浓度过高极可能发生药害。克螨特对柑桔春梢嫩叶有药害,产生褐色印斑,高温下用药对果实易产生日灼病,还会影响脐部附近退绿。三唑锡除在低温条件对春梢嫩叶期有药害外,还会造成严重落花、落叶、落果,在幼果期(气温在20℃以下)仍会造成叶、果畸形。甲氰菊酯对柑桔蚜虫、凤蝶、潜叶蛾等杀灭效果较好,使用后能提高红蜘蛛老螨生活力,加快卵的孵化速度,从而使虫口密度呈上升趋势,能使红蜘蛛种群在短时间内直线上升,酿成灾害。波尔多液对柑桔疮痂病、树脂病、炭疽病等防效较好,但夏秋是柑桔锈壁虱的盛发期,波尔多液对其有很强的诱发作用,可使其卵期缩短,幼螨发育加快,成螨产卵量增加,同时还能杀死重要天敌多毛菌,故夏秋桔园不宜使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是桔园常用的农药,既防病又杀虫。夏秋高温季节使用石硫合剂,不但会杀死锈壁虱的寄生天敌多毛菌,诱发锈壁虱大发生,而且会诱发、加重柑桔日灼病的发生,还会烧伤柑桔新梢和新叶,使树体衰弱,果实品质变劣。柑桔果实膨大期和抽梢晚期,喷施杀虫双后,初期果实表面呈现黄豆大小的黄斑,后期病斑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果实发黄。如2004年我县夹山镇总队岗村一桔园出现严重死枝现象,其原因就是高温条件下喷施柴?哒乳油导致树体慢性中毒。三磷锡不仅对柑桔春梢嫩叶均有药害,在中后期使用也极易对果实产生严重药害,我县2005年蒙泉镇就因为使用三磷锡导致柑桔果实发生大面积药害。

3、柑桔药害预防对策

3.1合理选择农药品种。由于农药品种繁多,良莠不一,市场较为混乱,很多农药商品名不同,但有效成份一样,如哒螨灵、阿维菌素等品种,生产厂家达数百个之多,桔农很难分清彼此之间的差异,往往桔农买回家的农药有几种,但有效成份还是一样,造成重复用药。因此在使用中应听从专业技术部门的意见,注意从正规渠道购药,弄清其使用特点,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不同药剂,避免误用或重复使用。

3.2选择合适的用药量及浓度。正规农药在获准生产推广之前,都须经过严格的田间药效试验,其用药量及浓度都是经过严格验证的,不能随意加大浓度,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使用方法使用,才能既达到预期的防效,又能确保安全用药。随意加大用药量不仅会加大成本投入,还极易发生药害,加快抗药性的产生,增加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加大环境污染。

3.3合理混用农药。有些农药混用能产生增效作用,减少用药次数,达到病虫兼治的目的,但如果对农药特性不熟悉,随意混用,不仅达不到增效作用,往往会增加药害发生的机率。

3.4合理选择用药时间。夏秋是柑桔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高峰期,如果用药不慎,常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激发虫害、毒害桔树、出现花脸果实等。因此应根据农药性质及作用机理,选择作物较不易产生药害的适宜温度条件及生育期用药,尽量避开风雨或烈日等气候条件下用药,果树的开花期、嫩叶嫩梢期和幼果期,其组织幼嫩,抗逆能力弱,容易发生药害,因而喷药时应尽量避开作物花期和幼果期,即使此时用药也应适当降低用药浓度。

4、药害补救措施。

4.1、喷水冲洗:若是叶片和植株因喷洒药液而引起药害,对内吸型农药造成的药害,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以减少植株对农药的吸收,反复冲洗3~4次,尽量把植株表面的药液冲刷掉,还可以通过浇水增加细胞的水分,而降低植株内药物的相对含量。在防治天牛等钻蛀害虫时,因用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药害,要立即自树干上虫孔处向树体注入大量清水,并使其向外流水,以稀释农药,如为酸性农药药害,在所注水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可加速农药的分解。

4.2、中和缓解:首先要暂停使用同类药剂。如果用药发生错误,发现又较及时,可在懂药理的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经水洗后进行异性中和。即酸性农药发生药害可用碱性农药中和化解,也可撒施一些生石灰或草木灰,药害较强的还可用1%的漂白粉液叶面喷施。例如,在使用乐果乳剂发生药害后,可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石灰水、灭多威等碱性农药来中和,使乐果发生分解;或用200倍的硼砂溶液喷洒1?2次,即可缓解,使植株恢复正常。若错用或过量使用有机磷、菊酯类、氨基甲酸脂类农药造成的药害,可喷施0.5?1.%的石灰水溶液或同等浓度的洗衣粉或肥皂水,尤以喷洒碳酸氢铵碱性化肥溶液为佳。如受石硫合剂的药害,在水洗的基础上喷400?500倍的米醋液,可减轻药害。对碱性农药引起的药害,可增施硫酸铵等酸性肥料。对于抑制和干扰作物生长的调节剂、除草剂,在发生药害后,可喷洒50?100ppm九二0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解药害程度。喷高锰酸钾,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多种化学物质都具有氧化分解作用,喷洒6000倍高锰酸钾溶液,能有效地缓解药害。

4.3、追施速效肥料:产生药害后,一般可通过浇水并增加追肥来增强作物的长势,提高对药害的抵抗力。此外,还要叶面喷施0.3%的尿素加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5?7天一次,连喷2?3次,以促使植株生长,提高自身抵抗药害能力,可显著降低药害造成的损失。如叶面已产生药斑、叶缘焦枯或植株焦化等症状的药害,喷水灌水洗药根本无效,可追肥中耕,亩施尿素5~6公斤,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减轻药害程度。

4.4、加强培管:对受药害柑桔可采取适量修剪,除去受害已枯死的枝叶,防止植株体内的药剂继续传导和渗透,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到感染。加强中耕松土,深度10?15厘米,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搞好病虫害防治。

桔类盆景柑桔大实蝇防治


当前,柑桔大实蝇在湖南等地闹得比较凶,湖南已有6个市(州)29个县发生大面积柑桔大实蝇危害,发生面积在73万hm2以上,对当地柑桔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遭受柑桔大实蝇危害的柑桔,其果实将烂如棉絮。

1、形态特征:柑桔大实蝇是检疫对象,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蛆。成虫体长10-13mm,翅展约21mm,全体呈淡黄褐色。中胸背面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从基部直达腹端,腹部第3节近前缘有一条较宽的的黑色横纹,纵横纹相交成十字形。雌虫产卵管圆锥形,长约6.5mm,由3节组成;卵长1.2-1.5mm,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微弯曲,中部乳白色,两端较透明;老熟幼虫体长15-19mm,乳白色圆锥形,前端尖细,后端粗壮。口钩黑色,常缩入前胸内。蛹体长约9mm,宽4mm,椭圆形,金黄色,鲜明,羽化前转变为黄褐色,幼虫时期的前气门乳状突起仍清晰可见。

2、危害症状:柑桔大实蝇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省等省(区),仅危害柑桔类,以酸橙和甜橙受害严重,柚子红桔次之,偶而也危害柠檬、香橼、佛手。幼虫在果实内部穿食瓤瓣,常使果实未熟先黄,黄中带红现象,而且被害果实严重腐烂,使果实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并提早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3、生活习性:该虫1年发生1代,蛹在土中越冬。4月下旬出现成虫,5月上旬为盛期,6月份到7月中旬进入果园产卵,6月中旬为盛期,79月份孵化为幼虫,蛀果危害。受害果9月下旬脱落,幼虫随落果至地,后脱果入土化蛹。成虫多晴天中午出土。成虫产卵在果实脐部,产卵处有一小刺孔,果皮由绿变黄。阴而湿润的桔园和蜜源多的桔园,受其危害重。柑桔大实蝇主要通过水流和虫果的运输或携带而传播蔓延,也可通过成虫的迁飞和少量虫蛹带土苗木而传播,成虫飞翔力很强,飞行距离可达400m左右,可以自身传播蔓延。

4、桔类盆景防治大实蝇:

严格检疫:受害区严禁虫果盆景运出产区销售。无虫区要加强检疫制度,发现虫果盆景必须经有效的处理措施后方可调运,以控制蔓延扩展到新区造成危害。

清除虫果:在疫区大量落果前,要根据上述果实危害症状,及时摘除虫果,集中销毁。受害桔类盆景落果期,及时拾毁落果。落果初期,每5-7天拾毁一次,落果盛期到末期每日一次。检拾和摘下的虫果,可利用深埋(深度在45cm以上)、沤肥(加入石灰和水)、水烫或焚烧等简易方法杀死果内幼虫。

化学防治:在幼虫脱果期或成虫出土期,用65%辛硫磷1000倍液喷布地面,杀死成虫,每7-10天一次,连续两次。成虫入园产卵时,用2.5%敌杀死或20%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加3%红糖液,喷布1/3植株树冠,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

冬耕灭蛹:冬季冰冻前,耕翻盆土一次,可增加蛹的机械伤亡,或因蛹的位置变更,不适宜其生存而死亡,如冻死,闷死或不能羽化出土,或因被翻至地面,易被鸟类等天敌啄食而消灭。

糖液诱杀:在翌年的4月底到5月成虫羽化期用蜜糖13份、红糖6份,酒23份、水200份、90%敌百虫适量,均匀混合后放入瓦罐内,挂在离地面1-1.7m的桔枝上,每667m2挂4-5处,每15天左右更换一次,效果较好。

秀夜蛾该如何防治


秀夜蛾,学名Amphipoeafucosa(Freyer)鳞翅目,夜娥科。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及华东麦区。一般减产10%一20%,严重减产40%一50%,系春麦区重要麦类害虫。

寄主小麦、大麦、被麦、黍、糜等禾本科作物及野燕麦等。

为害特点幼虫喜在水浇地、下湿滩地及粘壤土地块为害,3龄前钻茎为害,4龄后从麦秆的地下部咬烂入土,栖息在薄茧内继续为害附近麦株,致小麦呈现枯心或全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16mm,翅展30一36mm,头部、胸部黄褐色,腹背灰黄色,腹面黄褐色,前翅锈黄至灰黑色,基线色浅,内线、外线各2条,中线1条,共5条褐线且明显。环纹、肾纹白色至锈黄色,上生褐色细纹,边缘暗褐色,亚端线色浅,外缘褐色,缘毛黄褐色。后翅灰褐色,缘毛、翅反面灰黄色。卵半圆形,初白色,3、4天后变为褐色。末龄幼虫体长30-35mm,灰白色,头黄色,四周具黑褐色边,从中间至后缘生黑褐色斑4个,从前胸后缘至腹部第9节的背中线两侧各具红褐色宽带1条。亚背线略细,气门线较粗,均为红褐色。腹部第8节前后各生黑褐色斑2块,第9腹节背面生黑褐色斑6块,中间2块大。蛹棕褐色,2根尾刺,末端呈弯钩状。

生活习性北方春麦区年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孵化,5月下旬-6月上旬进入孵化盛期,5月上、中旬幼虫开始为害小麦幼苗,5月下旬一6月下旬,小麦分蘖至拔节期进入幼虫为害盛期。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出现,8月上中旬进入发蛾高峰,7月中旬麦田可见卵块,7月下旬-8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成虫白天隐藏在地边、渠边草丛下或田内作物下或土缝中,傍晚飞出取食,交尾后在晚上20-21时把卵产在小麦茎基叶鞘内侧距土面1一3cm处,每雌产卵3—21块,共产卵90一400粒,卵粒排成2—3行成1块,每块约30粒,产卵历期5—8天。幼虫蛀茎并有地下害虫的特点,幼虫期共50多天,一般蜕皮5次,者熟后在受害株附近1一3cm土内化蛹,蛹期20天左右。

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深翻土地除茬灭卵,集中烧毁可减少虫源。翻地深度超过15cm,翌年初孵幼虫大部分不能出土。(2)在小麦三叶期浇水,这时正值初孵幼虫为害盛期,浇水后可减轻为害。(3)在成虫盛发期,大面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在产卵之前。(4)发生严重地区或田块,随播种施4%辛硫磷颗粒剂或0.5%硫环磷颗粒剂,每667m22—3kg,对初孵幼虫防效80%以上。(5)幼虫期可用8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36%克蜗蝇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

柑桔园病虫害管理预防技术要领


冬季,正是果树病虫害潜伏越冬的时期,位置相对固定,是杀灭病虫害,有效压低翌年病虫发生程度的好时机。 冬季多出力、春季少花钱、秋季收好果。果农朋友可根据柑橘大实蝇、小实蝇、吉丁虫、蚧类、锈壁虱、叶螨、天牛、柑桔黄龙病、溃疡病、树脂病、裙腐病、流胶病、疮痂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清洁桔园 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虫枝叶、密生枝、交叉枝及下垂枝;清除落叶、落果、枯枝、烂果和残果;全面清除果园杂草及附近寄生植物;挖毁或铲除天牛、树脂病等为害的死树或枝干;集中烧毁,消灭其中越冬病虫及摧毁越冬场所。 2、深翻园土 结合深翻加施石灰,既可中和土壤酸碱性,提高土壤理化性,又杀灭土壤中越冬花蕾蛆、实蝇等一部分幼虫和蛹。 3、涂封裂缝 用石灰加粘土涂封树干裂缝,或天牛、吉丁虫蛀孔。 4、树干防冻 冰冻前幼树束草或培土,大树主干刷白、培土,树盘覆盖稻草或塑料薄膜,减少地面辐射散热,并预防树脂病等发生。(涂白剂配制:生石灰30公斤,硫磺粉2-3公斤,食用盐0.5公斤,少许植物油,加水100公斤) 5、施肥培土 早春培土,增施肥料,恢复树势,提高抗病虫的能力,减轻溃疡病、炭疽病、树脂病等危害。 6、清除越冬害虫 剪除虫害枯枝后,用刷子将枝干上越冬的红蜡蚧等蚧类刷除;摘除树上越冬凤蝶、卷叶蛾等虫蛹。 7、挖除病死树 挖除病死树,晒穴消毒换土,能有效控制柑桔黄龙病和溃疡病。 8、喷药防治 在采果后和2月春芽萌动前,各喷1次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机油乳剂50-100倍液,杀灭树上越冬的螨类、部分蚧类和一些病菌。蚧类为害严重的桔园,则应在采果后喷洒40%杀扑磷乳油800倍液,或10倍的松脂合剂。如发现树干或主枝上有裙腐病、流胶病,可把病表皮刮干净至木质部,用200倍液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涂伤口消毒,然后涂上桐油封闭伤口。

《如何预防柑桔吸果夜蛾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自动吸水绿植物如何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