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厚皮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我国的甜瓜栽培已有30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栽培甜瓜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保护地栽培的发展,病害发生也越来越重。

蔓枯病是厚皮甜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其危害程度远高于枯萎病和疫病,如不注意及早防治,病株死亡率可达30%~40%,减产严重。

一、发病症状

蔓枯病俗称烂秧子,该病病菌主要危害甜瓜的根茎基部、主蔓、侧蔓、主侧蔓分枝处及叶柄,也危害叶片和果实。染病初期病部现浅绿色油渍状,湿度大时分泌红褐色胶质物。干后变成黑褐色,其上有黑色小粒点。叶部染病一般在叶缘成V字形症状,或圆形带有轮纹的病斑,干后有黑色小粒点。果实染病主要在残花部侵染脐部,初期呈水浸状病斑,中央褐色,干枯后呈星状破裂,引起甜瓜腐烂。

甜瓜蔓枯病与枯萎病的区别在于前者病情发展较缓慢,剖视病茎,病菌主要侵害表皮层,维管束不变色,病部生黑色小粒点。

二、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真菌瓜蔓割病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流传播,或由种子带菌引起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生长适温20℃~24℃,病菌由茎蔓节间、叶、叶缘的水孔和伤口侵入。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时发病严重。

三、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用颗粒丰杀菌型或田除1500倍液浸种30分钟。

3.若是保护地栽培,则要加强通风,减少棚室内空气湿度,采用小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浇水时在膜下暗灌,切勿大水漫灌茎基部,浇水后大通风。

4.合理整枝:由于病菌主要由伤口侵入,因此整枝、打蔓须在晴天进行,在打侧蔓时基部应留有少半截,避免病菌由伤口直接向主蔓侵染。

5.药剂防治:防治蔓枯病用药时需喷洒、灌根、涂茎相结合。发病初期喷洒50%菌成杀菌剂1000倍液+颗粒丰30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喷3~4次。茎蔓部得病后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用菌线威(的确灵)3500倍灌根,结合菌线威(的确灵)200倍液涂茎。另外,在打侧蔓之后立即将菌线威(的确灵)200倍液涂抹于伤口的断截面上,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延伸阅读

黄瓜蔓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蔓枯病是黄瓜常见病害之一,对黄瓜威胁较大,接下来介绍一下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

该病可发生在茎、蔓各个部位,多在近节部的地方先发病。也危害叶片和果实。病部初时为椭圆形或棱形、稍凹陷、黄褐色病斑,并有琥珀色树脂物分泌出来,后期病部扩展至较长一段,干缩、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发病部位茎叶萎蔫枯死,一般不出现全株枯死,维管束不变色,瓜条、叶片均能受害,叶片上产生10~35毫米甚至更大的在叶边缘呈V字形或半圆形的病斑,上面也生许多小黑点。

后期病部叶片多破碎,果实受害,产生近圆形、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上面生有小黑点,后多干燥星状开裂,病斑下果肉干腐,稍发黑,瓜条受病瓜尾变细,有2~3条纵沟,纵剖从尖部向内果肉变褐色干腐。

防治技术

1、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晒透,最好不要与瓜类连作。

2、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避免大水漫灌,浇水后及时中耕,适当控水,全生育期应多次追肥并施以多种微量元素增加抗病力,防止早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3、黄瓜定植前,大棚内没有栽培作物时,可用300毫升福尔马林对等量水,加热熏蒸37立方米容积的棚室,每次熏蒸6小时。

药剂防治:可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3天;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00~15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10天;或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喷雾;或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4天。

瓠瓜蔓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蔓枯病是瓠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种植瓠瓜时需要特别注意,蔓枯病危害严重造成瓠瓜大量减产,那么如何防治瓠瓜蔓枯病呢?

发病症状

瓠瓜蔓枯病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型,淡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常龟裂,干枯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蔓上病斑椭圆形至梭形,油浸状,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腐烂、易折断。

蔓枯病防治措施:

①实行2~3年轮作。

②注意选用无病株留种。

③采用配方施肥,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栏肥。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施。重点喷在瓜秧中下部茎叶和地面。对于茎部病斑,还可在发病初期削除茎部病斑,并涂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3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保护地还可用百菌清等粉尘剂。

瓠瓜蔓枯病为害十分严重,在管理瓠瓜期间,要多注意病虫害的发生,提前预防病虫害,还瓠瓜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冬瓜节瓜蔓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冬瓜节瓜蔓枯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茎,叶。苗期发病,子叶变黄,不久干枯,幼茎、叶片、叶柄及生长点萎蔫或根茎基部变褐,缢缩或猝倒。

成株发病茎基部纵裂或部分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叶色变淡,后全部萎蔫,最后植株枯死。干燥后呈黑褐色,有的出现纵裂,常溢出琥珀色胶状物。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

病原

尖镰孢菌冬瓜专化型,属半知菌类真菌。该型强侵染冬瓜和西瓜,弱侵染瓠瓜、甜瓜、黄瓜。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两端较尖,无色,具隔膜1-5个,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梭形,无色。此菌是新发现的专化型,致病性不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在土中可存活5-10年,萌发后先长芽管,从根部伤口或根冠细胞间隙侵入,地上部重复侵染主要靠灌溉水;地下部当年很少重复侵染。

种子带菌和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是无病区的初侵染源。在带菌土上培育的冬瓜或节瓜苗发病重;土温15℃以上始发,20-30℃盛发;土壤过分干旱、重茬、根结线虫及地下害虫为害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枯萎病品种,如绿丰节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每2kg种子用绿亨1号1-1.5g拌种。

(3)无病土营养钵育苗,定植时不伤根,高畦、地膜栽培,地温低时少浇水,多施腐熟有机肥,增加根际微生物拮抗作用。

(4)苗床土消毒,每m2苗床土用50%多苗灵可湿性粉剂10g,拌匀播种。定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67平米3.5kg,掺细土施用。

黄瓜蔓枯病防治方法


黄瓜蔓枯病症状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形成黄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其上密生小黑点,干燥后易破碎。茎蔓染病,主要在茎基和茎节等部位,初始产生油浸状小病斑,逐渐扩大后往往围绕茎蔓半周至一周,纵向可长达几十厘米,病部密生小黑点,后期病斑变成黄褐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常流出琥珀色胶质物,干燥后纵裂,造成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此病在病部产生小黑点为主要识别特征,茎部发病后表皮易撕裂,引起瓜秧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也不危害根部,可与枯萎病相区别。

黄瓜蔓枯病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传播。翌春条件适宜时,病菌从水孔、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引起发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甜瓜球腔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传播。病菌喜温暖、高湿条件,适宜温度20℃~25℃,相对湿度85%以上。保护地栽培通风不及时、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空气湿度过高时发病重。露地栽培主要在夏秋雨季发生,雨水多或忽晴忽雨,天气闷热等气候条件下易流行。平畦栽培、排水不良、缺肥以及瓜秧生长不良等情况会加重病情。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蔓枯病发病盛期5~6月和9~10月。

槐树烂皮病的防治方法


槐树烂皮病

①发病症状。由镰)9菌引起的烂皮病多发生在2-4年生苗的绿色主茎及大树的1-2年生绿色小枝上。病斑初为水渍状,黄褐色,近圆形,后发展成梭形,长径1-2cm,较大的病斑中内稍下陷,有酒味,呈现典型的湿腐状,病斑尚未环切树干,则当年病斑均能愈合,以后一般不再发展。但个别病斑由于愈合很差,则翌春由老斑处周围继续扩展。这样的病斑周围没有隆起的愈伤组织。由有性态小穴壳菌所致的烂皮病状与前者相似,病斑初呈现圆形,黄褐色,但色较浅,边缘紫红色或黑褐色,病部下陷或开裂,当年一般不再发展,但四周很少产生愈伤组织,次年仍有复发现象。

②致病病原。为镰)J菌Fu.sariumsp.,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镰)9菌属。我国尚未发现其有性态。

③发病规律。镰刀菌所致烂病病约在3月中旬至4月末为发病盛期。此时病害发展迅速。直径I-2cm茎或枝,可在半个月左右被病斑所环切,5-6月病部产生近橘红色分生孢子座。至6-7月病斑一般停止发展,并形成愈伤组织,从孢子堆出现,到病斑完全被愈伤组织所覆盖,约需1个月。在5-6月时,虽有大量分生孢子产生,但未发现有新的侵染发生。由小穴壳菌引起的腐烂病、发病较晚。病菌主要从因某种原因而坏死的皮孔处侵入,亦可从断枝、残枝、叶蝉危害的伤口、死芽等处侵入,潜育期约1个月。

④防治方法。对叶蝉发生危害期,喷施40%乐果乳油1000倍液,以防虫造成侵染的伤口。及时剪除病死枯枝,刮除主干上的病斑并且在伤口上涂以o.1%升汞液进行消毒,然后再涂以白涂剂以保护伤口。对发病较重的绿色主干,在3月初用涂白剂涂刷,可阻止其侵染危害。

棣棠花枝枯病的防治方法


棣棠花枝枯病主要引起枝枯。

症状

从茎尖向下干枯,使茎由绿色变为灰白色,表皮上形成许多黑色小粒点,病健部界线明显,由紫黑色线分界。

病原

MacrophomaabutilonisNakataetTakimoto称苘麻大茎点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半埋生,扁球形至球形,器壁膜质,黑褐色,大小126~262.5105~189(m),有孔口。分生孢子圆筒形、长卵形至纺锤形,单胞无色,直或略弯曲,大小13.5~24.35.4~8.1(m)。是一种弱寄生菌。更多绿色尽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等在枯枝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死伤组织或伤口侵入,也可从皮孔侵入。4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上、中旬进入发病盛期,雨季过后病害扩展趋缓。该病流行与冻害及管理有关,夏季持续干旱,树枝含水量低利其发生和扩展,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提高寄主抗病力。

(2)及时剪除枯枝,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3)必要时于春季发芽前喷洒40%福美胂100倍液或30%腐烂敌100倍液、50%杀菌王(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

柳树烂皮病的防治方法


柳树烂皮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又称腐烂病、臭皮病、出诊子,是枝干病害的一种,分布广泛,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危害杨、柳属各树种,常引起幼树大量枯死。

症状柳树受害后,枝干皮层腐烂,上生有小黑点,春季死皮层上布满桔黄色丝状物或桔黄色胶块,此为分生孢子角。常造成枝枯,严重时整株死亡。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柳府皮壳菌Valsasalicina。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核菌纲,球壳菌目。

发病特点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成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寄主,病菌有一定的潜伏性,通常在皮层内能潜育6-10天。5-6月是分生孢子器产生盛期,所以5、6月发病多,病斑扩展迅速,7月后病势渐缓,9月份基本停止。6-9月子囊壳出现在枯枝或病死组织上,8、9月放散孢子。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5-30℃。病菌孢子在雨后大量散放,过冬后显症状。病害的发生与树种、树龄、密度、方位等密切相关。植株长势弱易染病。品种中唐柳易感病。移植后返苗慢的受害重。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栽培。其中唐柳易感病。

(2)在移栽时减少伤根,缩短假植期。移栽后及时灌足水,保证成活。加强栽培管理,培养健壮苗木,科学修剪;秋季树干涂白,防止灼伤和冻害;春季干旱时,注意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发现有病死树及时伐除并烧毁。

(3)育苗时插条应贮于的阴冷处,防止病菌侵染插条。营造半透风式林带,在迎风面行外栽小灌木保护。

(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200倍液涂抹病斑,涂前先用小刀将病组织划破或刮除老病皮。涂药5天后,再用50-100ppm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围,可促进产生愈合组织,防止复发。也可用10%双效灵10倍液喷干或涂干。

竹水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枯病是竹林重要病害,在浙江、福建等地区有发生,主要为害毛竹、刚竹、淡竹,受害竹林常成片枯死。

症状初发病时,竹梢有部分叶子卷缩,变为枯黄至淡红,最后成灰白色脱落。竹梢逐渐枯死,并向下部扩展,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节间有水,色黄而气臭。在2-3m高的节间贮水量最多,近地面节间则较少。秋季枯死的竹子,节间贮水少,或没贮水,有灰褐色斑点。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不详

发病特点浙江在2-3月份开始发病,福建全年都有发生,但以5-8月,尤以大小暑期间枯死最多。病株先是零星分散的,后逐渐蔓延扩展成片枯死。病竹从开始发病到整株枯死。一般在向阳坡,竹林稀疏、土壤干燥的地方发病多。在荫郁的山窝、竹林茂密、湿度大的地方发病较轻。砍伐不合理和不抚育管理,使竹林生活力逐渐下降,减弱了抗病能力。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栽培管理。

及时中耕松土,科学施肥灌溉,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增强植株抗病力,减少发病。

(2)病期管理。

注意竹林卫生,清除落地病叶,伐除发病植株,集中烧毁,减少菌源。在病区(病竹)四周(距枯死竹稍远)开沟隔离,以防其继续蔓延扩展。

杉木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杉木叶枯病又称落叶病、落针病,是杉木上重要病害,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杉木林区,杉木感病后,引起枝叶枯死,影响正常生长。该病病原菌主要危害裸子植物的松科之云杉属、冷杉属的一些乔木树种,寄主树种尤以鳞皮云杉、粗枝云杉受害最重。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多发生在杉木树冠下部、中部的针叶上。自枝条基部针叶向项梢方向蔓延。为害老叶多,新叶少。春夏季感病针叶出现黄斑,并逐渐加深,扩展全叶,秋季则呈枯黄色。在枯黄的病叶上可见圆形黑色的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翌年3月上、中旬,病叶上有或无黑色细横线、长椭圆形漆黑色具光泽的小颗粒,中央有条纵裂缝,为病菌的子囊盘。病叶一般长时间不脱落。

病原

LophodermiumuncinatunDarker.称云杉散斑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盘在黑色的子座中,子座单生,顶部与寄主表皮结合成1个盾形盖,子囊盘成熟后,盾形盖破裂而露出子实层。子囊棒形,具短柄。侧丝线状,顶端稍粗而弯曲,略长于子囊。子囊孢子无色,线形。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Leptostromasp.。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内生无色单胞圆柱形的分生孢子。

发生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末夏初子囊孢子陆续成熟,从子囊盘中释放,借风雨传播,侵染针叶为害。中年林或郁闭度较大的林分受害较多。林地水肥条件差,造林后未及时抚育管理或林分过密,下部枝叶通风透光不良,杉木生长衰弱,容易感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树种。

(2)造林前要提高整地质量,造林后头几年加强抚育管理。促使幼林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

(3)严格控制造林密度,初植密度较大的林分,当林木郁闭时要及时间伐,并清除林内有病枯枝叶,以推迟杉木生长袁老和减少病菌蔓延发生。

茶胴枯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又称枝枯病。是茶树当年生枝干病害。发病初期在茶树中上部半木质化枝干的近基部生浅褐色至褐色长椭圆形病斑,后扩展成环状,稍凹陷,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病重的,水分输送受阻,地上部叶片蒸发量大,致病部以上的枝叶枯死。

病原Macrophomasp.球壳孢目大茎点属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近球形,顶端具孔口,分生孢子器内壁着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线形,其上生有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直或稍弯,单胞,无色,透明,大小15.7?237.3?9.7(pm),多具1?2个油球。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条件适宜时孢子萌发从新梢侵入。该病多在5月盛发,7?8月出现枝叶枯

死。茶树衰老或地势低洼茶园易发病,通风透光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中耕锄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对衰老的茶树要进行修剪或台刈。采用茶树配方施肥技术,合理配施氮磷钾,使茶树生长健壮。(2)发病初期春茶采摘前及时喷洒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一1000倍液;冬季可喷洒0.6%一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一800倍液。

黑松芽枯病的防治方法


黑松及油松芽枯病又名流脂病或丛枝病,有时称为衰退病或枯梢病。大部分受害幼林高生长停止,呈丛枝状。湿地松受害时,常流脂。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黑松芽枯病的症状

病株症状因发病程度和树种不同而异。

1、芽枯型:黑松及油松发病初期,顶芽由绿变褐,并常有松脂溢出,最后内部组织全部变褐僵化,芽鳞呈灰褐色或棕褐色。

2、丛枝型:油松主梢及轮生枝顶芽枯死后,其侧芽在次年春天尚能抽出短枝,以后短枝上的顶芽又枯死,侧芽又抽出短枝,2~3年后,在主梢及轮生枝的顶端,形成丛枝状。

3、梢枯型:黑松主梢及轮生枝的顶芽坏死后,侧芽大多丧失萌发力。病梢上针叶由深绿变灰绿,最后褐色干枯脱落。病株在2~3年内由上而下枯死。丛枝严重的病株,最后枯梢,死亡。

黑松芽枯病的病原

由土壤缺硼引起。在河南,此病发生区的土壤含硼水平均低于全国标定的含硼临界值0.5mg/kg,因黑松需硼量高于油松,所以黑松发病更多。

据观察,缺硼区发病的诱导因素是干旱。松梢害虫和色二孢菌与芽枯和流脂无关。

黑松芽枯病的发病规律

芽枯病发生的轻重,与林地成土母质、树种、树龄、修枝间伐及雨水多等因子有相关性。黑松发病最重,油松次之,马尾松不发病。同一树种不同树龄,其发病也不同,小于10年生的黑松及油松不发病或发病很轻,10年生以后,病情逐渐加重,随着树龄增长需硼量增加,最后出现植株缺硼现象。

芽枯病与抚育管理水平有关,凡栽植密度大(每亩600株以上),未适时修枝和透光伐的林地,根部营养面积小,自然整枝严重,芽枯病发生普遍。相反,适时间伐、修枝,郁闭度保持0.5的林地,其芽枯病轻,健芽率或抽梢率可提高36%或56%。据多年观察,雨水少的年份芽枯病发生重,雨水多的年份则发病轻。

黑松芽枯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区在5、6月份,叶面喷5硼砂水溶液,或者根施硼砂,每株20~25g,施后灌水,有防病效果,病区进行松土、透光伐及合理修枝,也可减轻病情。在缺硼地区,应栽植耐瘠薄、干旱的马尾松。

高粱苗枯病的防治方法


高粱苗枯病称串珠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染病叶片生紫红色条斑,渐联合,致叶片从顶端逐渐枯死,种子很变褐。早春和初夏阴雨连绵,昼暖夜凉的天气有利发病。植地低洼积水,田间郁闭高湿,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会加重发病。

症状

高粱生长到4—5片叶子时即可发病。始于下部叶片,后向上扩展。染病叶片生紫红色条斑,渐联合,致叶片从顶端逐渐枯死,种子很变褐。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进行深翻把病残体翻入土壤深层,以减少初侵染源。采用高粱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加强管理,密度适当,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不要在低洼地种植高粱。同时应选用优良抗病品种。下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雨后排水要及时,严禁大水漫灌。在田间第三次中耕除草时追施硝酸铵等,做到后期不脱肥,增强抗病力。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可强化作物生理机能,增强植株对病害的免疫能力,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

《厚皮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