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紫色砂叶岩栽兰的技术》,希望您喜欢!

据兰花的特性,用紫色砂叶岩为基质栽植兰花,结果花、叶并茂,地下根系发达,新芽萌发率高,其栽植方法如下:

一、基质准备收集如绿豆或米粒大小的紫色砂叶岩,用筛子反复筛动去其棱角,再用水冲净粉末和杂质,曝晒1至2天,或用1高锰酸钾稀释液浸泡30分钟,并用清水冲洗一次,晾干备用。

二、花盆或栽植床准备选择大小适中的紫砂盆、瓷盆等兰盆,用1高锰酸钾浸泡10分钟,再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栽植床宽80至100厘米,两旁用红砖筑高15厘米,长度根据植苗多少而定。

三、栽植时间3至6月和9至10月栽植均可,佳栽植时间为春、夏新芽未萌发时和秋季植株休眠期。

四、栽植方法

1.植苗准备:用清水洗净兰苗根部泥土和叶面污物,剪除枯叶、腐叶、空根和断根,伤口用锅底灰拌茶油涂抹,再用3高锰酸钾液浸泡30分钟,而后放在阴凉通风处,至根呈乳白色后待植。

2.栽植

①盆栽。先把兰盆透水孔用弧形瓦片盖好,再将略粗的基质填至花盆的1/3,然后植入兰苗,4至6苗一盆。如植株带有新苗、芽,应将新苗、芽向外摆好,放部分基质固定植株,株正轻轻提根,再填基质至假鳞茎基部,浇透水,放阴凉通风处。

②床栽。先铺一层10厘米厚的基质,然后把植株按7至10厘米的间距摆好,此后操作与盆栽相似。

五、水肥管理1.浇水:从栽后第4天起,见基质转干变色后浇透水一次,冬天休眠期可酌情减少浇水次数,每逢干爽天气,上、下午都要进行一次叶面喷水,增加雾化,改善小环境。2.施肥:栽植一个月后,见新根长成,可用花生麸、骨粉等量混合,按每盆40至50克用量,每月施放一次,休眠期停施。生长期间每月还可用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叶一次。

紫色砂叶岩风化粒状体,取材易,质软,疏松通气,病菌少,为其他基质所不能及。特别是南方,梅雨季节长,以此栽植,能有效防止烂根,减少病虫害。室内栽植可保持卫生清洁,为无土栽兰开辟新途径。

编辑推荐

砂梨套袋技术要点


一、砂梨套袋的好处

1.改善果实的色泽,使果实的果点和锈斑颜色变浅,果皮由褐变黄。

2.改善果实质地,使果实肉质细嫩。

3.有效防止各种病虫危害果实,防止农药和其它有害物的直接污染。

4.增强果实的贮运性。

5.推迟果实成熟期,延长果实供应期。

二、套袋前的准备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1.疏果;选在第一次生理落果结束后至果实迅速膨大前进行,愈早愈好。时间一般是4月上旬至5月下旬。留果密度一般每15-20厘米可留1个果,弱树弱枝每30-40厘米留1个果,盛果期每亩产量限制在2500公斤以下,壮枝、树顶部、生长优势部位,适当多留果,争取全部留单果,留好果。

2.喷药;为防止套袋后病虫危害果实,套袋前要细致地喷一次毒性低、残留少、药效高的杀虫、杀菌混合药液。重点喷果面,目的是杀死果面上的害虫和病菌。选用的药剂有大生M-45的800倍液+24.5%绿维虫螨1500倍+10%毗虫琳或蚜虱灵2000倍+0.3%的硼肥喷雾。喷药后要及时套袋,若喷药后套袋时间超过7天或套袋期间遇雨,应重新喷药。

三、套袋要领

我市套袋一般在5月20日---30日为宜。具体要领如下。

1.湿润袋口。为便于套袋时捏拢袋口,套袋前一天晚上,将果袋袋口1/3浸入水中3―5分钟,取出后晾干备用。

2.胀开果袋。为使砂梨幼果悬于袋中,避免果袋与果面磨擦产生锈斑,可以用一只手托起袋底,另一只手握拳头伸入纸袋使袋体鼓起。

3.固定果袋。将果袋套在幼果果柄上之后,将袋口逐渐折拢,然后用扎丝套在袋口上,反折固

定。

注意事项;一果一袋,不要将叶片套入。不要套甩放长枝或选离骨干枝的果实,以免遭风害。雨天、露水未干或傍晚有露水时不宜套袋。

植物砂培的设施与技术要点


1969年,在丹麦人开始采用岩棉栽培的同时,美国人则开发了一种完全使用砂子作为基质的适于沙漠地区的开放式无土栽培系统。作为节水性农业项目,很快受到美国亚利桑那州、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重视。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沙漠、半沙漠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1/3,分布于中东、北非、中国、南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在理论上这种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这些地区的砂子资源极其丰富,不需从外部运入,价格低廉,砂子不需每隔1~2年进行定期更换,属永久性的基质。

砂培可以看作是砾培的一种,但其基质粒径比砾培小,且其保水性比砾培高。砂培系统的特征是砂粒基质能保持足够湿度,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又能充分排水,保证根际通气。但有时会因砂粒粒径过小,保湿量过大,而又不循环流动,导致溶氧供应量减少,通气不良的情况。因此,如何把握砂培不过干、不过湿是管理技术的关键。

一、基质

砂是无土栽培中应用最早的一种基质材料。其最大优点是取材广泛,价格便宜。砂的不同粒径组成,物理性质有着很大的差异。决定着栽培效果,粗砂透气好而持水力弱,细砂及粉砂相反。Shive研究结果表明,1.5~1.0mm粒径的砂粒,保水力为26.8%,1.0~0.5mm的为30.2%,0.5~0.32mm为32.4%,0.23~0.25mm为37.6%。

从砂的化学性质来看,由于砂的种类及来源不同,其pH值和微量元素含量都有较大的差别。鉴于以上所述,砂作为无土栽培的基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砂粒不宜过细,可选用0.6~2.0mm粒径组成的为好。砂粒应均匀,不宜在大砂粒中加入土壤或细砂。J.SDauglas认为粒径小于0.6mm的砂粒应占50%左右,大于0.6mm的应占50%左右。王儒钧等试验砂培的粒径组成为:砂子粒径大于2mm的占1.1%,2~1mm占6.9%,1~0.5mm占19.7%,小于0.5mm占72.3%。

2.砂子在使用前应进行过筛,剔除大的砾石,用水冲洗以除去泥土及粉砂。

3.用前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有关成分含量,以保持营养成分的合理用量和有效性。

4.确定合理的供液量和供液时间,防止因供液不足而造成缺水。

二、砂培的设施结构

(一)栽培槽

1.固定式栽培槽一般为多用砖或水泥板筑成的水泥槽,内侧涂以惰性涂料,以防止弱酸性营养液的腐蚀,也可用涂沥青的木板建造。槽的宽度为80~100cm,两侧深15cm,中央深20cm,横底呈V形,横底铺双层0.2mm厚黑色聚乙烯塑料薄膜。

由于砂培采用滴灌法供液,一般供液量都超过8~10%,且不回收,因此槽底部应有1:400的坡降,以利于排液。另外还应设置排液管,使多余的营养液排放到棚室外面。排液管依槽底形状不同而设置不同。V字形的槽底,排液管可设置在槽底中央;如中间高两边低的槽(图9-3),则设在槽外,于道路边设一暗沟排液。设置槽中间的排液管可用多孔塑料管,管径4~7.5cm,孔隙朝下,即排水孔朝槽底。也可以从排水管腹部每隔40~50cm切割一道深入管径1/3的缝隙作为排水通路,缝隙朝底下,以防作物根系阻塞孔隙。

2.全地面砂培床这是另一种砂培形式,由美国Arizona州开发的,非常适于在沙漠地区应用。在整个温室地面上全部铺上砂,做成一个大栽培床,为了利于排水,床底的坡降应稍大,通常为1:200,在床上铺两层0.15~0.2mm厚的黑色聚乙烯薄膜,薄膜上按1.5~2.0m的间隔,平行排列直径为4.0~6.0cm的多孔塑料排液管,排液管孔应向下(图9-4)。排出的营养液流到室外的贮液池中,可用于大田施肥。排液管放好后,铺上30cm厚的砂层,整平,砂的厚度要均匀,如深浅不一,将导致基质中湿度分布不匀,浅的地方作物根系可能会长入排水管中将其堵塞。

(一)供液系统

砂培通常采用滴灌方式供液。由供液主管道(32~50mm)、支管道(20~25mm)、毛管(13mm)、滴管和滴头组成。滴管和滴头接在毛管上,每一植株有一个滴头,务求每株滴液量相同。毛管在水平床面长度不能超过15m,过长会造成末端植株的供液量小于进液口一端的供液量,导致作物生长不一致。

较为经济、方便的方式是选用多孔微灌软管代替上述滴灌系统,使毛管、滴管和滴头溶为一体,出水口位于软管轴线的上方,管壁厚一般为0.1~0.2mm,出水孔的孔径为0.7~1.0mm,孔距为250~400mm,对水源的要求也降低了许多,直接铺在行间,从微孔中流出营养液,湿润基质。微灌带的出水孔采用特殊的机械加工方法形成,流量均匀。软灌带的成本低,使用方便,但使用寿命较短。

灌溉系统用的营养液,要经过一个装有100目砂网的过滤器,以防杂质堵塞滴头。

三、砂培技术要点

(一)营养液管理

1.配方及浓度

从砂的化学性质看,pH值一般为中性或偏酸,除Ca的含量较高,其他大量元素含量都偏低。各种微量元素在砂中都有一定的含量,很多砂中Fe的含量较高且可被植物利用,Mn和B含量仅次于Fe,有时可以满足作物需要。

另外,砂培基质的缓冲能力较低,且是采用开放式供液,在基质中贮液不多,以致使基质中营养液的成分、浓度和pH反应会变化较大。

因此,在选定营养液配方时,应根据所用砂的各种元素的含量对配方进行调整以确保各种养分的平衡,另外营养液的生理反应应比较稳定。使用时,应用低的剂量,如果配方的生理反应稳定,但剂量较高,则可用其1/2的剂量。

2.供液量和供液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可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要来确定供液次数。每天可滴灌2~5次,每次要灌足水分,允许有8~10%的水排出,并以此来判断是否灌足。

每星期应对排水中的可溶盐总量测定两次(用电导率测定仪)。如可溶盐总量超过2000mg/l时,则应改用清水滴灌数天,让其溶盐,以降低浓度。当出现低于滴灌用的营养液浓度后,应重新改回用营养液滴灌。

如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从对水分的需要来看,可能不需要天天多次滴灌。但从养分需要来看,有可能是需要滴灌的。此时可继续滴进营养液,让新营养液替换掉已在砂中被作物消耗去养分的旧营养液,以保证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如遇到滴量不多就有不少水排出时,可将营养液的浓度提高(总营养盐浓度不要超过2.5g/l)再行滴灌。

(二)基质消毒

一般每年进行1次,也可以1茬1次。以消除包括线虫在内的土传病虫害为主。常用消毒剂为1%福尔马林溶液、0.3%~1%次氯酸钙或次氯酸钠溶液。药剂在床上滞留24h后,用水清洗3~4次,直至完全将药剂洗去为止。此外,也可用溴甲烷等药剂消毒和其他方法消毒,方法可参照本书基质消毒部分。

大岩桐的栽培技术


大岩桐(SinningiasPecosa)又名落雪泥,苦苣苔科,苦苣苔属。花朵大而鲜艳,十分雍容华贵,花期又长,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室内盆栽花卉。

(一)形态特征及品种

多年生球很花卉,块茎扁球形,地上茎极短,叶对生,肥厚而大,长椭圆形,密生绒毛。花顶生或腋生,花冠钟状,先端浑圆,色彩丰富,大而美丽,园艺品种很多,有青、紫、墨红、玫瑰红、洋红、大红、白、白边红心、白边蓝心等色。果,种子小而多,1毫升有1万粒以上。

(二)生态习性

原产巴西。喜温暖、潮湿。好肥,要求疏松、肥沃而又保水良好的腐殖质土壤。忌阳光直射。适宜生长的温度18C~20C,生长期要求空气湿度大,冬季落叶休眠,块根在5C左右可安全越冬。休眠期要保持干燥,如湿度过大、温度过低,块茎易腐烂。

(三)繁殖方法

可用播种、扦插和球茎分割等方法繁殖。

1.播种春秋两季均可,用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的混合土壤装入播种浅盆,抹平压实,均匀撒上种子,盆底润水后盖上玻璃。室温保持18C~22C,10天后出苗,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移植于浅盆或木框,6~7片叶时移植于小盆。苗期避免阳光直射,适当遮阳,经常喷雾,保持较高的湿度。一般播后6个月开花。

2.扦插块茎上常萌发出嫩茎,剪取嫩茎,长2厘米~3厘米,插于珍珠岩或细沙中,温度保持18C~20C,半月后即生根。也可在花谢后,剪取健壮的叶片,留叶柄1厘米,剪平,叶片的1/3插于蛭石内,2/3留在地表面,适当遮阳,保持一定湿度,10天后开始发根,长出小苗移于小盆。5~7月扦插,翌年6~7月开花。

3.球茎分割繁殖在春季换盆前,块茎发芽后,用芽接刀将块茎割成几块,每块都带芽眼,否则仅生根,不能形成生长枝。分割的切面用草木灰涂抹,以防止块茎腐烂。

(四)栽培技术

定植时,要施足底肥。栽种深度以植株茎部大叶平盆口为度。由于叶面绒毛密生,施肥时不可将肥液沾污叶面,每次施肥后,要喷清水1次,以保持叶面清洁。

大岩桐为半阴性植物,平时应适当遮阳。冬季幼苗期应阳光充足,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在生长期光照不能太强,否则会抑制生长,故从4月起即要逐步在中午前后遮光。夏季高温潮湿季节,浇水宜少,不干不浇。开花时宜适当延长遮阳时间,以延长开花期,进入结实期后则应缩短遮阳时间,以促进种子成熟和球茎发育。当植株枯萎进入休眠时,应停止浇水,将球根从盆中取出,藏于微湿润之沙中,冬季贮藏温度以10C~12C为宜,块茎可连续栽培7~8年。用B91000PPm喷布可控制植株高度,特别是对因夏季遮光引起的徒长效果较好。

岩黄连高效栽培技术


岩黄连是黔、桂高寒山区珍贵的中草药材,该药的主要药物成分是岩黄连碱(脱氢卡维丁),具有独特的抗菌消炎、镇痛和强安定作用。近年来,岩黄连的临床价值越来越高,其加工制成的岩黄连针剂常用于治疗乙肝、甲肝和早期癌症等疾病,疗效显著,产品供不应求。为科学开发这一中草药材资源,我们于20002003年对野生岩黄连进行株系驯化栽培,全部获得成功,平均亩产干草78.9公斤,亩产值6670元。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一、科学选地。野生岩黄连常生长在海拔600800米的石灰岩缝隙中,生长环境荫凉少雨。因此,在大田高产栽培时,应选择在阴凉的山中肥地或田块来种植。据我们在不同的海拔、日照和土壤条件下的栽培试验,野生岩黄连在荫湿、凉爽,日照89小时、土壤深厚肥沃、偏碱的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较好,而在海拔低、气温高、光照强的瘠薄型酸土上长势较差。

二、合理密植。岩黄连株高5560厘米,株冠4045厘米。每株有1214个分枝。为使植株合理采光,在大田栽培时按畦长1820米、畦宽1.31.4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起垄,每畦种4行,株距40厘米,亩植35003600株。由于岩黄连种粒细小,顶土力弱,开穴直播出苗率低。为提高成活率,栽前宜采用营养杯(6厘米6厘米)提前5055天育苗,待长出67张全叶后带土移栽,同时每株淋0.5公斤的定根水。

三、重施基肥、追肥。基肥亩施腐熟牛栏粪2500公斤或土杂肥4000公斤;追肥亩施硫酸钾复合肥3540公斤,在药苗长至11张全叶时结合中耕除草开穴深施。

四、粮药轮作。在高寒山区利用稻田栽培时,可与中稻轮作;在山地栽培时可与玉米轮作。据20012002年在广西东兰县的试验,实行稻药轮作,中稻可在5月中旬播种,6月初抛栽,10月上旬成熟收获。岩黄连于8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中旬带土移栽,至次年4月上旬采收。采用玉米药轮作时,玉米于3月下旬播种,8月上旬收获。岩黄连于6月中旬播种育苗,8月中旬移栽,至次年3月中旬采收。

五、搭棚遮荫。大田栽培时应搭棚遮荫,以满足其对弱光温条件的需求。草棚要求:顶棚高1.8米、侧棚高1.5米、棚宽4米,棚长因地势而定。棚顶盖1层薄草或秸秆,透光率为70%最好。棚的四周用竹桩和芒秆围封,以防畜禽残踏。

六、药园管理。生长前期雨水较多,易长杂草,应及时清园除草,生长后期干旱少雨,应注意抗旱保苗。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白粉病,其防治应从苗期抓起,8叶龄前以防根腐病为主,发病时可用700800倍根腐灵液灌根。10叶龄后以防白粉病为主,发病时可用500600倍粉锈宁液进行全株喷雾。

七、适时采收。当岩黄连长至初花现蕾时,此时产量较高,应趁晴采收,采收时可用锄头将全株挖出,洗净杂泥后风干包装出售。

大岩桐栽培技术


大岩桐,又名落雪尼,为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肥大的扁圆形块状茎,全株密被白色绒毛,地上茎极短。叶对生稍呈肉质,较脆,叶面绿色,背面稍红,叶片卵圆形、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0厘米至13厘米,宽7厘米至10厘米。花顶生或腋生,花梗粗壮,花冠钟状或喇叭形,直径6厘米至7厘米,单瓣或重瓣,具5至6浅裂,裂片矩圆形。依品种的不同,颜色有红、粉、白、紫红、蓝紫及复色等多种色彩。在适合的条件下,全年均可开花,而不受季节的限制。

大岩桐原产巴西,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忌严寒和涝渍。宜用含腐殖质丰富、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栽培,常用3份腐叶土加1份珍珠岩、1份河沙和少量的基肥配制。生长适温10℃至25℃,在此条件下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可使叶片生长繁茂、碧绿。空气干燥时可向植株喷水,但水滴不宜长时间滞留在叶片上,否则会使叶片腐烂;平时浇水要适量,如果浇水过多,盆土长期潮湿,易造成块茎腐烂,叶片枯黄,甚至整株死亡。每周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施肥时注意肥水不要溅到叶片上。平时要适当遮荫,避免强光直射,夏季放在室内通风良好又稍见阳光处养护,并适当减少浇水。冬季维持8℃至12℃的室温,控制浇水,若温度太低、湿度过大,会引起块茎腐烂。每年的2月至3月将块茎从土中取出,重新栽种。

大岩桐的繁殖可用播种,扦插或分株的方法。播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播后在20℃左右的条件下,半个月后出苗;扦插在春季进行,用新芽或成熟健壮的叶片,插于沙土,保持25℃的温度,10天左右生根;分株也在春季进行,老的块茎发芽后,进行切块,每块需带一芽,切口涂上草木灰或硫磺粉,以防腐烂,分别栽种即可。

兰友多年总结兰叶的养护


由于中国兰花多数品种每年只开一次花,因此兰叶也就成了重要的欣赏对象,甚至有观叶胜赏花的说法。兰草的每个假鳞茎上的叶片均一次长出,不能重发新叶,这就使兰叶的养护显得愈加重要。笔者从多年养兰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兰叶保养要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避免病虫害造成的伤害。尤其在梅雨季节,雨水较多、温度较高的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要十分注意防涝积水及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如疮痂病、白绢病等,它们主要伤害叶片,使叶面的正面或反面发生不同程度的斑点,很难消失,严重时全叶枯萎,所以要注意防病。

初春,用甲基托布津兑800倍水的药液或百菌清兑水500倍药液防治,每10天一次。同时,保持养兰场地和盘内通风良好,疏密得当。当兰花发生病害时,应及时剪去病叶、老叶,剪后形成的尖角应小于30度。虫伤叶可保留,只要将害虫除去即可。剪下的兰叶不可扔在兰花栽植场地,应焚烧或深埋。

第二,保全叶尖,预防焦尖现象的发生。兰叶的先端要尽量保全,不可轻易剪去。叶尖一旦失去,兰叶就成了无锋之剑,显得呆板。保全叶尖关键在于日常的精心养护管理。盆湿过度,老苗易焦尖;过于干燥新苗要枯尖;盆内过热,通风不畅,施肥过度,翻种时枯烂根修剪不净,植料不清洁等,均会造成兰花焦尖。就外部环境而言,空气湿度过高或太低,通风不良闷热等也会造成焦尖。

此外,还有细菌性的焦尖缩头,当叶片出现病斑时,如果剪刀消毒不彻底,剪除时会将细菌带入伤口。剪除焦尖的时间应该在晴好干燥的中午,这时伤口愈合较快,切忌剪后浇水或在阴雨天修剪。

焦尖的病源在根部,因此根治焦尖必须翻盆,清理根部病源,并以多菌灵粉直接洒于伤口。对于兰叶焦尖,治是消极的,治好后叶也已经伤残。因此防才是积极的,要改进管理、精心栽培。

第三,保持兰叶正常的生长姿态,还兰叶以清洁。兰花在运输和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兰叶易被外力所破坏,如折断、扭曲、纠缠等,因此我们在操作过程中要细致。喷水时要防止因水压过高使兰叶翻折;扫地走路时要避免碰撞叶片;发现扭曲的叶片要及时理顺,恢复其正常的生长状态;避免泥土、尘埃、虫尿及鸟粪污染叶片,因为一经污染,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叶片病害的发生,所以一旦发生污染,应立即洗净。

第四,遮阴网处理要到位。遮阴网的支架一般不低于2.5米,这样才能确保通风透气。同时遮阴网的遮蔽指数一定要达到70%以上,长期用低密度的遮阴网会出现兰叶部分或全部叶片枯黄现象,而且难以恢复其绿色。但兰棚应避免又暗又热,要遮得既亮堂又清凉,以人在兰棚下感觉凉爽为佳。

《紫色砂叶岩栽兰的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观叶植物养护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