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盆栽碗莲规模化生产技术》,希望您喜欢!

夏季开花美艳、适合家庭盆栽观赏的水生花卉首推碗莲。笔者曾从事碗莲品种筛选、种植、营销工作,吸取众家之长,总结出一套易于掌控的盆栽碗莲规模化生产技术,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品种筛选碗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小型品系,种藕细小,一般只有铅笔粗细,花梗高通常在30厘米以下。市场上盆栽碗莲中小叶、丰花、叶柄短、花梗高的品种较受欢迎,优良盆栽品种为‘贵妃出浴’(黄绿色重瓣)、‘桌上莲’(红色重瓣)、‘满江红’(红色重瓣)、‘友谊红’(粉红色重瓣)、‘娇容醉怀’(红色重瓣)、‘羊城碗莲’(红色重瓣)、‘矮相思红’(红色重瓣)、‘小舞妃’(复色单瓣)、‘牡丹仙子’(白色重瓣)、‘小红台’(红色重瓣)、‘多花小红’(红色重瓣)、‘小公主’(红色重瓣)等。

二、盆器和基质的选择种碗莲的花盆一般选择口径在26厘米左右、深15至30厘米的塑料花盆,盆器大小、深浅应根据品种性状及花盆和碗莲株形的比例确定。基质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可用肥沃的湖塘淤泥,最好采用鱼塘清淤的塘泥,可以直接用软塘泥装盆或将塘泥晒干研细,去除杂物上盆,视塘泥肥沃程度拌入适量有机肥。

三、场地选择碗莲属阳性植物,喜充足光照,光线不足,荷叶徒长褪绿,不能孕蕾。生产场地应选择在全日照的开阔场地,四周应设立防风围护。促成栽培应用温室苗,在大棚内种植生产。

四、制定生产计划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碗莲应考虑到有效延长产品供应周期,让碗莲上市时间提前,促成育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秋末冬初取种藕上盆,出苗后在塑料大棚中越冬;一种是开春在温室中促成育苗,按生产计划分期分批进行。

五、栽植注意事项碗莲是喜温植物,要求气温保持在15℃以上,发芽适温为17℃至24℃。因此,育苗时应控制好适温区域,藕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4℃至25℃。当气温降至8℃已不适应地下茎的生长,在促成育苗时大棚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上。

促成育苗采用分藕法,将整盆母本碗莲倒扣,轻轻分出种藕,取藕时要保持顶芽、侧芽和尾芽的完整无损。无病无斑的健壮芽每段种藕以3个节为宜,每盆栽一段种藕,种苗要经过生长素处理。花盆内土层一般占全盆容积的3/5左右,种植前一天先将盆灌好水,掺入一定量有机肥,搅成稀泥备用。栽植时用手扒开泥浆,深约5厘米,将种藕顶芽倾斜30度放置,轻轻回土,做到“藏头露尾”。苗期应控制盆内水分,仅保持泥浆湿润即可,能有效提高土温,促进萌发。待长出叶芽时可浅灌水,视生长情况逐步提高水位。气温高时碗莲容易失水,经常观察盆内水位,应保持5厘米以上。水质要清洁,浇水要选用细眼喷头,沿盆壁淋下,切不可直接倒入盆内以免冲断刚抽生的花芽和叶芽,即使是雨天也应注意检查盆内是否缺水。生长旺盛的立叶覆盖盆面,形如雨伞,雨水多被截流外溢,不能淋入盆内。

碗莲生长初期,塘泥肥沃,肥料充足,不必追肥。进入花期,为促进花芽分化,应追施速效肥。常用复合肥进行追肥,氮、磷、钾比例为1∶1∶1,取5克施入盆中心,入泥深10至15厘米,一般一周一次。

六、杂草、藻类和病虫害防治一般半个月清除杂草一次,防止杂草争肥和遮光,对过多的浮叶、老叶和病叶应及时摘除。盆内青苔可捞除或用0.5%的硫酸铜喷施,也可在清晨用草木灰水喷杀。碗莲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褐斑病、黑斑病等。发病期集中在雨季,主要是通风透光不好造成。应经常摘除病叶,合理调整密度,发病较严重时,可打8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

碗莲虫害有蚜虫、斜纹叶蛾、刺蛾、金龟子、蓑蛾等。蚜虫主要以老虫、成虫群集于叶柄和幼嫩的花蕾上吸食汁液,喷施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定期防治。斜纹叶蛾、剌蛾、蓑蛾幼虫一般在叶背活动,可用高效氯氰菊酯1500至2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至1000倍液喷杀,也可在水中施高效颗粒农药杀灭害虫,还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捉。

七、花期控制为提前或延迟花期,拉长碗莲的供应时间,避开集中上市期,可以将种藕贮存于低温处,于5月下旬定植,花期可推迟至8月下旬到9月中旬。另一种方法,用藕带繁殖,5月至6月进行,40天左右砍蕾。

八、延长碗莲的货架期传统花卉销售方式为挑选将要开花的碗莲到市场上销售。碗莲单朵花期一般为一周,碗莲最佳货架期是现蕾后花苞接近开放时,买回家恰好开放。因此,供应市场时,一有花蕾就调到市场出售,延长碗莲货架期,不应等到花蕾快开放时出货。销售场地应选择光照充足、通风、雨淋不到的地方

扩展阅读

大丽花盆栽生产技术


大丽花又名大理花,为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其品种繁多,花形多变,色彩丰富。我国栽培大丽花始于19世纪末,目前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栽培较盛,其中甘肃矮种大丽花较为著名,一些地区矮生盆栽大丽花已开始规模化生产。

植物学特性

大丽花地下具肉质块根,茎光滑直立,中空。单叶对生,多羽状深裂,极少数为单叶。头状花顶生,直径5至35厘米,最大可达40厘米,由中心的管状花和外围的舌状花组成。舌状花色彩多变,有红、紫、白、黄、橙等色,管状花常为黄色。花期6至10月。花朵特征与瓣形变化是品种鉴定的主要依据。

大丽花为异花授粉植物,四季均可开花,以秋后开花最盛。外轮之舌状花雌蕊较先成熟,因多数无完整胚珠,不易结实;内轮的管状花两性,发育由外向内渐次成熟,同一管状花则雄蕊较雌蕊早熟2至3天。因而除单瓣型、环领型、复瓣型品种外,未经特殊处理和人工授粉,多数不易结实。瘦果长椭圆形,种子黑褐色,果熟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生态习性

大丽花原产墨西哥高原地带,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温为10℃至25℃,高于30℃则生长不正常,开花少。温度低于0℃,易发生冻害。块根贮藏以3℃至5℃为宜。大丽花对水分比较敏感,不耐干旱又怕积水。喜充足阳光,但忌强光直射,需适当遮阴。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混合基质为好。

繁殖方法

一、分株繁殖发芽前将贮藏的块根分割,要注意带根颈部的发芽点,不带发芽点的不能形成新植株。分株时每个块根需带芽点1至2个,操作时勿伤幼芽。

二、扦插繁殖露天春秋季扦插,在温室内四季均可。从健壮母株上剪取嫩枝,保留2个节,每段7厘米左右,至少要有一个健壮腋芽或顶芽。以蛭石或粗沙为插床基质,插后经常喷水,遮阴60%,约30天可生根,40天上盆,上盆90至110天后可开花。

栽培管理

一、苗期管理上盆扦插生根的大丽花苗,长到8至10厘米高即可上盆。基质用腐叶土、河沙、有机肥按3∶1∶1配制。

浇水苗期浇水要适当,不宜过多,以防徒长。阴雨天蒸发量少,应少浇;晴天或干热夏季,蒸发量大,每天除浇水外,还需叶面喷水1至2次,同时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温度与通风苗期最适的生长温度是日温22℃至28℃,夜间12℃至16℃。白天暖和、夜间凉爽有利于大丽花的生长发育。为保证幼苗生长健壮,必须防止幼苗徒长,白天应适当加强通风。

二、盆栽管理温度大丽花喜凉爽环境,生长适温为10℃至25℃,若温度高于30℃,则生长不正常,花少而小。昼夜温差在10℃左右可使植株矮壮,生长开花更为理想。因此,在温室生产时,除了要保持生长适温,还要有一定的昼夜温差。

光照大丽花喜光,充足阳光可使其茎叶生长健壮,开花多而色彩鲜艳。但夏季强光直射会使叶片粗糙而无光泽,甚至黄叶、干边,因此应使其在上午充分见光,中午和下午遮光50%左右。

浇水大丽花对水分敏感,不耐干旱,怕积水,雨季大量降水,对室外盆栽大丽花生长极为不利,往往受涝死亡。浇水量大小,可影响植株高矮决定,在生长前期应适当控制浇水量。夏季每天向叶面喷水1至2次,同时向地面喷水,以保持60%空气湿度。

矮紫薇盆栽生产技术


矮紫薇盆栽生产技术

1繁殖

1.1播种繁殖。于每年的10-11月份,从成年植株上采下朔果,使其风干开裂,翌年2月-3月播种。每平方米可撒播种子2000粒左右,播种后用细土盖住种子,苗床用薄膜覆盖,10余天后,种子即开始发芽出土,待真叶长出后揭开薄膜,白天若阳光太强,还应适当遮阳。当幼苗长至10厘米高以上,即可将苗移栽上盆。

1.2扦插繁殖

1.2.1硬枝扦插。春季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于萌动前进行。在背风向阳处做畦,插条长8-10厘米,并用刀将插穗下部修成马蹄状,然后将插穗插在沙质苗床上,扦插后浇透水,罩薄膜保温保湿,在光照强时适当遮阳,白天适时喷雾,经20-30天可生根,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

1.2.2嫩枝扦插。夏季剪取当年生枝条10厘米左右,上面保留3-4片小叶。在沙壤土上开沟,株行距为3厘米×6厘米,插入土壤5厘米左右,浇透水,罩薄膜保湿并遮阳,经常向枝条喷水和适时浇水,以防枝条缺水、土壤干燥。15天左右即可生根,成活率可达95%以上。

2栽培管理

2.1栽植。矮紫薇性喜阳光,盆土以肥沃的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为佳。用盆大小视植株大小而定,一般口径15厘米左右的花盆即可满足3年生植株的生长需要。所需肥料以腐熟的饼肥为主,开花前每周喷施1次0.1%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以使花大、色艳。

2.2整形。春季进行修剪,每个枝条选留2-3个健壮芽,其余抹去。在6-7月,植株基本都会现出花蕾,但开花对幼苗生长有影响,因此要及时抹蕾以利其进一步萌发生长,这样的植株生长到第2年,不仅株形丰满,而且花多色艳。若有意延长花期,可将首次花蕾的枝梢短截,以后多增加光照,并加大肥水,待30天左右即可重新现蕾、开花。

2.3病虫害防治。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几乎不用施药。

盆栽百合生产技术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花卉,花大色艳,株型优美,为世界五大鲜切花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开始发展盆栽百合,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呈现出较强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常见盆栽品种

全世界的百合约有90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我国为世界百合的分布中心,约有46个种,18个变种。但目前适于盆栽的品种多为美国、日本及以色列所育出,主要有:

亚洲百合杂种系黄色系:超级康巴斯(CompassSup),高45厘米,花金橙色;乡情(Countylife),株高40厘米,花深黄色。白色系:新波(NewWave),株高40厘米,花纯白色。红色系:伙伴(Partnr),株高40厘米,花深红色;黑鸟(Black?Bird),株高30厘米,花深红色。橘红色:地平线(Horizon),株高35厘米,花橙色。

东方百合杂种系白色系:埃德先生(Mr.Ed)。粉色系:蒙娜丽莎(MonaLisa)复色系:早恋(Babylove),株高25厘米,花白带黄心;名士(Prestige),株高40厘米,花深红带白边;奇迹(Miracle),株高30厘米,花粉红带黄心。

麝香百合杂种系白色系:如白美国(WhiteAmerican)、白森(WhiteSheerv)。

栽培管理技术

种球选择及处理盆栽百合要选择充实、均匀、无病的种球。亚洲系种球周径须在10厘米以上,东方系的要在12厘米以上。一般种球越大,花蕾数越多。种植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30分钟,捞起晾干后上盆栽种。

培养土配制及种植盆栽百合要求基质通透性良好,中等肥力,无杂菌,低盐分。亚洲系要求土壤pH6至7,东方系pH5.5至6.5。基质组成:50%泥炭土+30%田园土+20%珍珠岩(或粗河沙)。

盆栽百合常用12至15厘米深盆,每盆栽一个种球。或用15至18厘米深盆,每盆栽3个,呈品字形均匀排放。芽朝向盆壁(以免出芽后挤在中间),然后在种球上盖土8厘米左右。因为百合生长期间主要靠茎生根吸收水分和养分,所以覆土不能太浅,否则茎节部不定根长不好。覆土后稍微压实,放置阴棚内,浇透一遍水。

养护管理1.温度管理生长初期土壤的温度要低,最适温在5℃至13℃,过低会延长生长期限,高于15℃会影响产品质量。注意遮阴、通风,必要时用冷水浇灌或喷雾降温,但喷雾易使亚洲系百合感染灰霉病。茎根长出后可逐步提高温度。白天温度控制在18℃至25℃,夜间温度不同类型百合要求不一样,亚洲百合10℃至15℃,东方百合15℃至20℃(低于15℃可能导致落芽和叶黄)。

2.水分管理盆栽百合生长期间应保持盆土湿润,但要避免过于潮湿,否则影响根系生长。浇水宜在早晨进行。经常检查花盆是否积水,若积水应及时处理。百合生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至85%,剧烈变化会使叶片变焦。

3.光照管理光照不足会使其发育不良并引起落叶,植株变弱,叶色变浅。花芽发育时需要充足的光照。夏季生产盆栽百合要用遮阳网,遮光50%至70%。用遮阳网期间,隔几天要转动花盆,防止茎干弯曲生长。

4.施肥定植后的前3至4周可不施肥(百合忌重肥),但要保持盆土湿润。以后每5至7天追施一次1%尿素和0.5%硫酸镁的水溶液;现蕾后用1%硝酸铵和1%硝酸钾的水溶液追肥,或0.3%硝酸钾和0.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喷施1至2次,要控制磷肥的施用浓度,防止磷过高烧叶。当百合叶片出现缺铁症状而发黄时,土施1次0.5%硫酸亚铁溶液。

矮化处理当盆栽百合新芽出土5至10厘米时,土施多效唑。施用浓度因品种不同而有异,要先试验再大面积应用。一般浓度在50至100毫克/升之间。施用多效唑可使盆栽百合矮化、株型紧凑、叶色加深、脚叶黄化现象减轻,提高观赏效果。

花期调控方法

盆栽百合作为节日用花,主要供应春节市场,因此花期调控非常重要。一般采用低温处理来实现。百合种球经过一段时间低温后即可打破休眠,处理时间长短视品种和需要的花期而定。大多数品种在5℃下经4至6周即可打破休眠。为使其在春节开花,须9月上旬将种球贮藏在3℃至5℃处以打破休眠,11月上中旬种植于花盆中,白天温度控制在18℃至25℃之间,晚间在10℃至15℃,水肥管理按常规进行。待花蕾长到1厘米左右时开始人工补光,在植株上方1米处安装带有反光罩的100瓦白炽灯,每5平方米一盏,每晚补光4至6小时,可在1月中旬开花,供应春节市场。

病虫害的防治

1.百合鳞茎青霉病病状:发生在贮藏期。鳞茎上病斑凹陷,暗褐色,上生青绿色霉层,内部鳞片逐渐腐烂,最后引起鳞茎干腐。发病条件:鳞茎损伤、贮藏场所潮湿、通风不良易引起青霉菌的侵染为害。防治方法:挖掘、运送球茎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害,贮藏前彻底消毒;贮藏温度应保持在3℃至6℃,发现球茎霉烂,及时清除。种植前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30分钟,晾干后再种。

2.百合白绢病症状: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索或菜籽状茶褐色小菌核,患部变褐腐烂。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索和茶褐色菌核。防治方法:及时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并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

3.百合病毒病症状:病株叶片出现花叶症状,如上部叶小且弯曲,叶片呈现退绿斑或出现坏死斑,同一花上颜色不均,呈斑驳状,着花数少而小,严重时不着花。

防治方法:使用健康的种球。喷洒杀虫剂消灭蚜虫。

菊花耐低温品种选育与切花菊标准化生产技术


菊花在栽培过程品中由于繁殖手段落后,栽培管理水平低下,造成切花菊生产中产量低,品质差,严重阻碍菊花的出口。落后的管理技术造成能源和人力的浪费,同时由于农药的过度使用,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菊花设施栽培冬季生产需要加温达到2025℃,能源消耗大,也成为增加其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选育出2种抗低温品种及一套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与工艺。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耐低温品种选育。分子育种方面:分离低温诱导转录因子DgSTH和DEADBoxRNA解旋酶基因,为培育耐低温、节能耗的菊花新品种提供有效的基因储备。探讨DgDBRH基因提高菊花低温耐性的转录调节机理,并获得DREB1A基因转化菊花植株。筛选耐低温品种:依据试验区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全面详细调查以下方面:生育期及品种植株整齐度测定;植株性状测定;切花瓶插寿命测定;商品切花出产情况测定。

菊花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的确立:初步研究了种苗繁育、切花生产关键技术,为制定菊花切花生产技术规程提供前期工作基础,在对各品种自然开花和各品种促成、抑制栽培各指标评比的基础之上,在母株的栽培管理、接穗选、扦插、整地、定植、摘心、施肥、整枝、补光、短日照处理、抹芽与疏蕾、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实验,制定出一套全方位的、科学、优质、高效的菊花切花标准化生产技术。

此技术在北京双卉新华园艺等公司应用表明,耐低温品种优香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产量达22500枝/亩,成品率75%以上,总产值达33750元/亩;神马(1号和2号)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产量18000枝/亩,成品率70%以上,总产值27000元/亩。

中国农业大学还筛选出其他具有优良性状的切花菊品种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在上海和江苏多个生产企业进行了示范推广,累计提供种苗超过12万株,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浪费和人力浪费,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为当地农户增加了经济效益和就业渠道。(高俊平)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技术


一、启动诱导(一)母株的选择。母株的选择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1.整个群体表现出该品种的典型性状;2.群体生长发育良好,没有普遍发生特定病害浸染,特别是东亚兰花叶病毒,齿舌兰轮斑病毒;3.在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体中选择性状优异的健壮单株作母株。(二)外植体处理。选择叶片未完全展开的肥壮营养芽(勿选花芽)为外植体,先剥去2~3片外层叶片,再手持兰花叶芽梢,切去基部胜物及损伤、老化组织,最后逐层剥净外层叶片,直至有小顶芽和小侧芽露出。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的酒精浸泡外植体30秒,用无菌水冲洗后,再放入0.1%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8分钟左右,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在无菌接种盘上小心切下顶芽和侧芽。(三)圆球茎诱导与驯化。将切下的顶芽和侧芽插入诱导培养基中,基部向下,稍稍露出芽尖。然后将其置于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光照强度1000~15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14小时,培养温度25℃左右。10天后芽开始萌动,诱导率在85%以上。在圆球茎的诱导过程中,有80%左右的芽萌发后很容易长成小苗。诱导30天后,待小苗长至4厘米、基部膨大时,将苗切离基部,并将膨大基部纵切成厚3~4毫米的薄片,切口向下重新放入相同的新鲜培养基中,30~35天从下端切口部位可长出类似愈伤组织的圆球茎,其中顶芽诱导率最高,诱导速度也最快,侧芽次之。

二、继代增殖和幼苗分化将圆球茎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然后将其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25℃左右,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10小时。每45~50天继代一次,增殖倍数可在10倍以上。继代增殖初期用浓度为1.510-6至210-6的6-BA(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较快地积累材料,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特别是15代以后或变异株开始出现后,只能用浓度为0.510-6至1.510-6的6-BA(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在生产中及时淘汰变异的圆球茎。变异的圆球茎表面只是光滑一片,没有芽尖,不能分化出芽苗。当圆球茎继代到所需数量时,直接将完整的圆球茎转移到新鲜的增殖培养基中,不要纵切分割,也不要切除芽尖,让圆球茎表面的芽尖直接分化萌发为小苗。

三、生根与炼苗当苗长至3厘米高、有2~3片叶时,即可将苗小心切离基部,转入壮苗生根培养基中,然后将其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25℃~28℃,光照强度5000~60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20天左右开始生根,35天可进行炼苗。大花蕙兰瓶苗移栽前先移入遮阳棚内,在自然散射光下(7000~80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8~12小时的环境中放置15~20天,可明显提高瓶苗的质量和栽植成活率。当瓶苗叶色浓绿、叶片坚挺、植株健壮时,即可出瓶移栽。

白灵菇生产技术要点


白灵菇,因其自身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投料量逐年增加,并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前景,是广大种菇新手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首选菇类之一。

目前白灵菇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菌、出菇阶段污染率高、发菌慢、出菇率低、菇型差等,对此,我们在这里结合生产技术要点的介绍给出解决方法。

要点一:制种

专家提示:制备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故建议菇农最好到正规食用菌研究所或科研单位购买母种,切忌到无经营许可证、无科研实力的小商贩那里购买,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在购买试管母种时,要注意鉴别菌种的优劣,需仔细检查试管中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免买到老化的菌种。一般来说,健壮的母种表现为菌丝洁白、粗壮、尖端整齐。若菌丝干散或培养基收缩,瓶底有黄色积水,说明菌丝已老化,请勿购买。

菇农经验:11月29日,家住寿光市田柳镇巨家村的种菇能手李本亮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制种经验。我们当地白灵菇的生产设施多于金针菇生产设施相同,一般为大拱棚(棚面由塑料薄膜+麦秸+无纺布覆盖)。制种时间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栽培的大众菌种多从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购买,一般品种为天山二号。制种分两个阶段:一是从母种(试管一级种)到原种(玻璃瓶或啤酒瓶二级种);二是从原种到栽培种(生产袋三级种),所需时间约32天。

第一阶段:母种原种。

1.材料准备:试管母种、啤酒瓶(按照1个试管种接种10个啤酒瓶的用量准备)、玉米粒(按照1个啤酒瓶盛56两的用量准备)等。

2.操作过程:第一步先处理用料。因玉米粒种皮较厚,不易泡透,需将其煮熟后使用。注:煮玉米粒时要把握好火候,既不能让玉米粒开花,也不能外熟内生。第二步,待瓶内装入用料约4/5瓶时,再用棉塞封口,且外用牛皮纸包裹,以防高温灭菌时蒸汽浸湿棉塞。第三步,将瓶子摆放到蒸锅上进行高温灭菌,约12小时左右。第四步,灭菌完成后,待瓶温降至30℃左右,再将其转移至无菌操作箱内进行接种,即用接种针从试管内挑起少许菌丝,并快速放入啤酒瓶内,同样棉塞封口,外用牛皮纸包裹。最后,把接种好的啤酒瓶放在约25℃的室内保存,以促发菌丝生长。原种长满瓶之后,需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出现衰老,甚至死亡。

第二阶段:原种栽培种。

一般情况下,生产用料多为棉籽壳(85%)、麸皮(10%)、玉米面(5%)、石膏或石灰(5%)、无机营养(5%)配比,料与水的比例为1∶1.41.5(搅拌后达到手捏成团,手松散开为宜)。用宽18厘米长3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捆扎后进行常压蒸汽灭菌(因白灵菇所要求为熟料栽培),一般来说,每万斤料需连续灭菌72小时以上。菌袋灭菌后,待冷却至室温便可接种。接种在无菌箱内进行,采用两头接种,每瓶原种可接30-40生产袋。生产袋接种后便可将其移至菇棚内发菌培养,可堆放57层。

要点二:发菌

专家提示:据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孙庆温老师介绍,发菌是白灵菇栽培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菌丝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灵菇的产量。如果菌丝长得不理想,后边的出菇管理得再好,其产量也不会太高。

白灵菇发菌理想的菌袋标准是:发菌过程中,菌丝浓密洁白,菌丝前端整齐一致。发菌完毕后,菌袋坚硬结实,用力拍打菌袋发出砰砰的响声。若将其掰开,可见有大量白色菌丝,这种菌袋出菇时不但产量高,而且出菇后期也不易被杂菌所污染。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发菌阶段所需时间比其它菇种(平菇、金针菇)时间要长1倍多,一般为7585天,这就特别要求在其发菌期要调控好菇棚环境,以利于正常发菌。

温:白灵菇发菌温度要求为,菌袋内的温度在2024℃,菇棚内气温上限为30℃,若棚温过高,易出现菌袋烧菌现象。在北方大部分地区,8月中下旬正值白灵菇发菌阶段,这就要求广大菇农切实做好菇棚降温工作。方法:一是除下雨及大风天气外,菇棚昼夜始终保持通风状态。若是大棚,应在其后墙上设置通风口(高于地面30厘米为宜)。二是在棚面上覆盖一层遮阳网进行降温。

湿:白灵菇发菌湿度要求为,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若棚内湿度过大,菌袋易被杂菌所感染。控湿方法:地面撒施石灰,用于吸收水汽。

气:因白灵菇菌丝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生长量越大氧气需求量越大,所以在白灵菇的发菌过程中,必须结合温度和湿度管理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其目的就是改善菇棚内空气条件,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除注意菇棚内通风换气外,菌袋内氧气的供给也必须充分及时,否则袋内原料易产生厌氧发酵,影响菌丝生长。方法:在发菌进行到半月至20天时,进行一次菌袋倒堆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下部菌袋移至其上部,在这一过程中可增加菌袋内的氧气含量。而不建议采用打孔增氧的办法,因该法易增加白灵菇感染杂菌的机会。

要点三:后熟

专家提示:白灵菇和平菇、金针菇生产区别之处,就是其菌丝长满菌袋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培养,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否则即便创造出菇条件也不能正常出菇。

白灵菇生理成熟期的管理方法和其发菌期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袋温在2024℃,生理成熟期为30天左右。如果温度在20℃以下,温度越低生理成熟的时间将会越长。生理成熟期菌袋温度的上限为26℃,超过26℃虽然生理成熟期可以缩短,但白灵菇菌丝的生活力衰退,产量下降。菌袋的生理成熟过程,其实质是一个菌丝代谢积累营养的过程,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其代谢的速度,从而延长菌袋生理成熟的时间。

白灵菇后熟结束后,菌袋坚挺,菌丝浓密,通体发白。而后便可进入催菇阶段。

要点四:催菇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的催菇管理原则就是人为创造适合白灵菇形成原基的条件,使其出菇整齐,出菇率高。

白灵菇催菇的关键在于把握温、湿、光、气等的刺激措施:

一是温差刺激。白灵菇催菇温度调控的原则是,保持10℃左右的昼夜温差,最低不能低于5℃,最高不要高于18℃,并且温差及低温刺激的天数应在10天以上。具体措施为:白天适当掀开草苫等覆盖物,室温保持在1518℃,夜间棚内通风,保持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

二是湿度刺激。白灵菇催菇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对于菇棚栽培白灵菇而言,达到这一湿度比较容易。方法一:地面灌水。方法二:空间喷雾器加湿。

三是通风与光线刺激:白灵菇催菇时,在保证催菇要求的温湿度条件下,应尽量大通风,多通风。并保持棚内为散射光要求(可采用遮阳网达到散射光条件)。

按以上的催菇方法保持15-20天或有效积温达到600℃,就可看到菌袋两端形成圆柱状的白灵菇原基,此时催菇阶段结束,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要点五:出菇

专家提示:白灵菇出菇阶段仍以调控环境为主,但此期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与发菌、催菇阶段有所不同。

温:白灵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温度应保持在8-18℃,并尽量较少昼夜温差,保持恒温。温度过低子实体发育缓慢,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盖薄或畸形菇增多,商品价值较低。需要注意的是,白灵菇对温度较敏感,如果袋温超过25℃,原基有可能死亡,此后再想催菇就困难了。

湿:白灵菇出菇阶段湿度应保持在80%-90%,但不要直接往菇体上喷水,同时也要防止菌袋或塑料布上的水珠滴落在菇体上,以免形成污斑,降低商品价值。注意:采菇前可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以保持菇体表面洁白。

风、光:菇棚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是其优质高产的关键。如果温室内通风不良,白灵菇子实体可长成倒马蹄形,柄粗长而菌盖小,这样的菇体售价低。因此,在白灵菇生产中,应在协调好温度、湿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态。如前文所述,通风的目的就是降低菇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保证菌盖正常发育。因二氧化碳比重大,常沉积在棚内下部,所以生产上要求后墙通风口的位置应尽量低些(距离地面30厘米为宜),同时应将拱棚两边的塑料薄膜掀起30厘米左右,从而能在棚内形成空气对流。另外,生产优质白灵菇还需有足够的散射光,以在棚内看报纸不费力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照到菌袋或菇体上,若光线过强,菌盖易变色,降低其品质。

菇农经验:菇农李本亮介绍说,如同蔬菜上的疏花疏果,为了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精品菇,也应采取疏蕾的措施。

疏蕾,即当白灵菇菌袋原基长至花生仁大小时要将多于的菇蕾疏去,菌袋两头各保留1个健壮的原基。因疏蕾需要大量人工,建议菇农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错过最佳疏蕾时间。

疏蕾原则:菌袋两头一边留一个幼菇;留大菌蕾,去掉小菌蕾;留健壮蕾,去掉生长势较弱的菌蕾;留下菌盖大的菌蕾,去掉柄长的菌蕾;留下菇型圆整的菌蕾去掉长条形菌蕾;留下无斑点无伤痕的菌蕾;留下直接在料面上长出的菌蕾,去掉在菌种块上形成的菌蕾。

疏蕾时应注意:疏蕾用的工具(由自行车辐条做)注意在每个菌袋疏蕾过后,都要将其用75%的酒精消毒一次,以免细菌性病害的交叉感染;疏蕾工具不能碰伤保留的幼菇及幼菇基部的菌丝;疏蕾工作要适时进行,不能过早或过晚;每个袋疏蕾后要剪去菌袋两头多余的塑料并按原来菌袋的摆放位置放好。

此外,头茬菇从催蕾到采菇约10天,一般头茬菇占总产量的60%。在头茬菇采收过后,可用补水器对料袋进行补充肥水(营养液一般包括白糖、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以促发二茬菇来潮。

要点六:防病虫

1.白灵菇生产中常见的畸形:

小盖长柄:白灵菇菌柄细长、菌盖过小,是由于菇棚内气温较高、通风不良致使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故建议改善棚内的通风条件。

死菇:白灵菇幼菇开袋后表现为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在敞口前温湿度变化过大,导致幼菇不适应而发生此情况,所以需避开极端高温和低温(棚温24℃、4℃)。

龟裂:可发生在菌盖和菌柄上,影响白灵菇产量和外观。当菇棚内湿度低于70%、温差过大,通风过猛时,易龟裂。因此,要保持适当湿度、通气条件,尽量减少菇房昼夜温差,避免该情况发生。

2.白灵菇常发病虫害:

绿霉病:保持发菌场所清洁、卫生、通风良好,菌袋点片发生绿霉时,可用5%石灰清液注射霉菌斑及周围培养料,抑制绿霉菌生长。

细菌性腐烂病: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保持适当通风,注意水滴不与菇体直接接触

菇蚊:菇棚场所通风口处张挂60目防虫网,以防菇蚊成虫飞入,也可在菇棚内悬挂黄板诱杀。

《盆栽碗莲规模化生产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盆栽小植物种植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