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双核枸骨Ilex dipyrena Wall.》,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双核枸骨拉丁文名IlexdipyrenaWall.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无患子目科冬青科属冬青属种双核枸骨分布区域分布于缅甸、尼泊尔、锡金、印度以及中国四川、西藏、湖北、云南等地。

双核枸骨(学名:IlexdipyrenaWall.)是常绿乔木,高15米;树皮灰黑色,浅纵裂;叶片厚革质,椭圆状长圆形、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卵形,叶面深绿色,光亮,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每个分枝具单花;花淡绿色,4基数;花萼盘状,深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卵形,具缘毛,败育子房卵状球形,内果皮木质。花期4~7月,果期10~12月。生长于海拔2,000~3,4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谷及箐边常绿阔叶林下。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5(~25)米;树皮灰黑色,浅纵裂;幼枝具棱,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老枝粗壮,灰黄色,光滑或具小的纵裂缝,皮孔无或不明显,叶痕半圆形,不凸起。叶片厚革质,椭圆状长圆形、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渐尖至渐尖,渐尖头具锐尖的刺,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或近全缘而具刺齿3~14枚,叶面深绿色,光亮,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主脉在叶面凹陷,被微柔毛或变无毛,在背面隆起,侧脉6~9对,在叶面微凹,在背面凸起,网状脉不明显;叶柄长3~6毫米,上面具浅槽,被微柔毛,背面具皱纹;托叶宽三角形,宿存。

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每个分枝具单花;花序基部具卵状披针形苞片,外面者先端骤尖,内面者钝,均具缘毛;花淡绿色,4基数;雄花:花梗长2~3毫米,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基部具2枚披针形小苞片,长约1.5毫米;花萼盘状,直径约3毫米,深裂,裂片卵状三角形,急尖或饨,疏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7毫米,花瓣卵形,长约3毫米,具缘毛,基部稍联合;雄蕊4,较花瓣长,与花瓣互生,花药长圆状卵形,长约0.75毫米;败育子房卵状球形,直径约1.5毫米,先端钝或近平截。雌花:花梗长1~3毫米,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花萼与花冠同雄花:退化雄蕊略短于花瓣,不育花药箭头形或近心形;子房卵球形,柱头盘状,稍浅裂。

果实球形,直径7~9毫米,幼时绿色,成熟后红色,基部具宿存的平展四角形花萼,顶端具盘状宿存柱头,2~4浅裂。分核1~4,通常2枚,当2枚时,轮廓为长圆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5~7毫米,背部宽约5毫米,且具掌状纵条纹和沟,腹面也具条纹和沟,若为4枚,其轮廓为长圆形,背部宽约3.5毫米,内果皮木质。花期4~7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3400米的山谷,箐边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及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湖北西南部(利川)、四川(木里)、云南(贡山、福贡、德钦、维西、中甸、丽江、鹤庆、大姚、景东、凤庆)和西藏东南部(察隅、亚东、墨脱)等省区;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尼泊尔、锡金、缅甸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印度旁遮普,非《云南植物志》(4)记载的采自云南西部。

编辑推荐

波缘水竹叶Murdannia triguetra (Wall.)Bruckn


    中文学名波缘水竹叶拉丁文名Murdanniatriguetra(Wall.)Bruckn目鸭跖草目科鸭跖草科分布区域云南

波缘水竹叶是鸭跖草科、水竹叶属植物。被SP2000收录,状态为Murdanniaundulata为接受名。产云南南部(河口新寨),属于我国特有品种。茎长达50厘米以上,匍匐生根,近于无毛,直径3-4毫米,节间长6厘米,有不孕短分枝。叶无柄,长卵状披针形,长达12厘米,宽3-3.5厘米,顶端短渐尖,边缘有一条波状皱带,无毛;叶鞘长约1厘米,一侧有长硬毛。

形态特征

茎长达50厘米以上,匍匐生根,近于无毛,直径3—4毫米,节间长6厘米,有不孕短分枝。叶无柄,长卵状披针形,长达12厘米,宽3—3.5厘米,顶端短渐尖,边缘有一条波状皱带,无毛;叶鞘长约1厘米,一侧有长硬毛。花序二歧状伞房花序,无毛;蝎尾状聚伞花序长达4厘米;花疏生;苞片披针形,急尖;花梗与苞片对生,几乎伸直,长10—13毫米;萼片宿存,包裹果实。蒴果椭圆状三棱形,长7毫米,3室,每室有种子7颗,种子单列,具白色网眼。果期5月。

本种叶很像宽叶水竹叶Murdanniajaponica,但本种的茎匍匐生根,蒴果狭长,每室有较多的种子。体态象根茎水竹叶Murdanniahookeri,但本种叶宽得多,边缘明显皱波状,圆锥花序远远伸出上部叶子,而且本种的种子较多,每室有7颗。

分布范围

云南(河口)

亮叶山小橘Glycosmis lucida Wall. ex Huang


    中文学名亮叶山小橘拉丁文名GlycosmislucidaWall.exHuang门种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亮叶山小橘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及以西各地(景洪、勐腊、景东、澜沧等地)。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夏、秋开白色小花,花近无梗。小浆果肉质,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夏、秋开白色小花,花近无梗。小浆果肉质,近球形,常略偏斜,直径约7毫米,淡红色或较深,略通明。

小乔木,高3-5米。嫩枝淡黄绿色,略呈两侧压扁状,无毛。叶有小叶3-5片,偶有6片,稀兼有单小叶,小叶柄长2-8毫米,腹面凹陷呈小沟状;小叶长椭国形或有时披针形,长7-18厘米,宽3-6厘米,顶部长渐尖或尾状渐尖,顶端钝,基部短楔尖,全缘,不规则浅波浪状,干后淡黄绿色,略有光泽,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稍凹陷呈小沟状,侧脉每边8-11条,干后在叶背颇明显凸起。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4厘米,花颇多;花序轴及花梗被甚早脱落的褐锈色微柔毛,花梗甚短;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常有细缘毛;花瓣长约5毫米或稍更长,宽2-3毫米,较迟脱落,有油点;雄蕊10枚,长短相间,花丝线形,中部以下较宽,顶部突狭尖,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圆柱状或短棒状,散生干后明显凸起的油点,花柱比子房略纤细但甚短且界限不明显,柱头约与花柱等粗果阔椭圆形或卵形,橙红色,长10-14毫米,宽8-12毫米,通常有1种子。花、果期几乎全年,盛花期1-3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900-1400米山地杂木林中,湿润地方较常见。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及以西各地(景洪、勐腊、景东、澜沧等地)。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主要价值

【来源】为芸香科山小橘属植物山小橘Glycosmiscitrifolia(Willd.)Lindl.,以根、叶和果实入药。夏季采叶,鲜用或阴干。根全年可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阴干。深秋摘果,用开水烫过再晒干。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积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肿痛。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细刺枸骨Ilex hylonoma Hu & T. Tang


    中文学名细刺枸骨拉丁文名IlexhylonomaHu&T.Tang别名川黔冬青、刺叶冬青、细刺冬青、刺冬青、细齿冬青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无患子目亚目卫矛亚目科冬青科属冬青属亚属冬青亚属种细刺枸骨分布区域产于中国四川(峨眉、江北、南川、巫溪)和贵州(望谟、贞丰)。

细刺枸骨(学名:IlexhylonomaHu&T.Tang)常绿乔木,高4~10米;小枝圆柱形,栗褐色,略具棱角,无毛或变无毛。

形态特征

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2.5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短渐尖,具很短小的短尖头,基部急尖、钝或楔形,边缘具粗而尖的锯齿,有时齿尖为弱刺,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主脉在叶面凹陷,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在背面隆起,无毛,侧脉9~10对,上面微凹,背面凸起,明显,于叶缘附近网结,细脉网状,略明显;叶柄长8~14毫米,上面具沟槽及微柔毛,下面多皱;托叶三角形,微小,长约1毫米,急尖。

雄花序:由3花组成的聚伞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总花梗长约1毫米,基部具1苞片,苞片三角形,具缘毛;花梗长约3毫米,基部具2枚具缘毛的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1.8毫米,无毛,4裂,裂片阔三角形,长0.5毫米,宽0.5~1毫米,先端钝,具缘毛;花冠辐状,淡黄色,花瓣4,倒卵状椭圆形,长3~3.5毫米,宽约1.5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4,与花瓣互生,并短于花瓣,花药卵球形;退化子房近球形。雌花未见。

果序常2~5个簇生于叶腋内;果近球形,直径10~12毫米,成熟时红色,在干时多皱,宿存花萼平展,直径约3毫米,顶端具厚盘状或乳头状宿存柱头;果梗长3~4毫米,基部具2枚小苞片;分核4,轮廓倒卵形,横切面三棱形,顶端斜微凹,长6~9毫米,背部宽约3~4毫米,具不规则的皱纹及孔,中央具1纵脊;内果皮石质。花期3~5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1780米的山坡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四川(峨眉、江北、南川、巫溪)和贵州(望谟、贞丰)。

物种鉴别

细刺枸骨与中华枸骨(I.centrochinensisS.Y.Hu)在叶的质地、颜色,花序的自然状态、果柄短及分核的特征等方面近似,但后者的叶较小,长4~9厘米,宽1.5~2.8厘米,边缘具3~10对刺状牙齿,果较小,直径6~7毫米而不同。

主要变种

光叶细刺枸骨(变种)刺叶冬青(湖南植物名录),光枝刺缘冬青(浙江植物志)

本变种与细刺拘骨(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革质或厚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主脉上面无毛。

产于浙江(淳安、建德、镇海、宁波)及湖南(长沙)和广西(桂林);生于丘陵、山地杂木林中。模式标本采集广西桂林(W.T.Tsang27796.A)。

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淀粉。

【性味】微苦;凉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主肝血不足;肾脚痿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浸酒,补腰脚令健。

《本草从新》:补阴,益肝肾。

【摘录】《中华本草》

栽培技术

刺冬青为冬青科枸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干青灰色,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锐齿,老叶深绿色,新叶嫩绿色,带有红晕,清新亮丽,极为美观。其叶片细小而稠密,四季常青,萌发力强,耐修剪,非常适合制作盆景。

刺冬青的挖掘移栽多在春季萌芽前进行,其根系发达,须根较多,移栽很容易成活。移栽前先把不必要的枝条剪除,将主根剪断,多留细根和须根,挖后或打上泥浆或套上塑料袋进行保鲜保湿,应及早栽植。

栽前对树桩进行一次整形,剪除造型不需要的枝条和过长的根,先栽在瓦盆或地下“养坯”,栽后浇透定根水,并对树干喷一遍水,然后用塑料薄膜罩住,以后注意土壤和棚内湿度,及时补充水分,随着天气的转暖,树桩会萌发新芽,可逐步打开塑料薄膜进行通风炼苗。当年栽种的树桩所萌发的枝条可任其自然生长,不要剪除,以使其通过光合作用多制造养分,有利于根系的恢复生长,等到第二年再进行抹芽、修剪或造型。

刺冬青树桩形态丰富,造型可根据树桩的不同形态因势利导,加工制作成单干式、双干式、丛林式、一本多干式、悬崖式、临水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树冠既可塑造成潇洒疏散的自然型,又可修剪成规整的圆片型。

造型方法以修剪、蟠扎相结合,蟠扎多在10月进行,修剪则在秋末冬初。制作好的刺冬青盆景可在春季或梅雨季节移入紫砂盆之类的细盆观赏,因其根系发达,可将部分根提出土面,使其悬根露爪,以体现苍劲古朴的特色,并根据需要在盆面放置山石。

刺冬青适宜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耐半阴,有一定的耐寒性。平时管理较为粗放,当年移栽的树桩不要施肥,盆土干燥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夏季高温时注意遮光,以防烈日曝晒。第二年的生长季节可每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夏季也不必遮光,平时保持盆土湿润,空气干燥时向叶面喷些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叶色光亮翠绿。生长期随时除去影响树形的新枝嫩芽,以保持盆景的美观。

每年的秋末冬初进行一次修剪整形,剪除病枝、交叉枝、平行枝、枯枝,使盆景的内膛通风透光。冬季移至室内,越冬温度宜保持在0℃至10℃,不要施肥,也不要浇过多的水。每2至3年的春季翻盆一次,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较好。

薄核冬青Ilex tenuis C. J. Tseng


    中文学名薄核冬青拉丁文名IlextenuisC.J.Tsen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无患子目亚目卫矛亚目科冬青科属冬青属亚属冬青亚属种薄核冬青分布区域产于广东连山

薄核冬青(学名:IlextenuisC.J.Tseng),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常绿乔木。产于广东连山,山地疏林中。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7米,胸径20厘米;当年生幼枝近圆形,具纵条纹,无毛,较老枝条圆形,黄褐色,具黑色斑点及细的纵裂纹;顶芽小,近圆锥形,无毛。叶生于1~3年生枝上,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稀钝圆,基部楔形或钝,边缘稍反卷,具疏的细圆齿,齿尖变黑色,叶面深绿色,干时黄绿色,无毛,背面绿色,无毛,具褐色腺点,主脉在叶面凹陷,在背面隆起,侧脉6~8对,两面稍凸起,斜直伸,于近叶缘处网结,网状脉两面明显;叶柄长5~8毫米,上面具槽,背面具横皱纹,无毛;托叶无。雌、雄花不详。

果球形,直径1~1.2厘米,幼时绿色,无毛,在扩大镜下可见深绿腺点;2~4颗簇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内,几无总梗,果梗长约6~8毫米,具纵条纹,无毛,近基部具2枚卵状三角形小苞片,无毛,具缘毛;宿存花萼伸展,近四角形,直径约2毫米,4裂,裂片三角形,无毛;宿存柱头盘状,微4裂;分核4,长圆形,横切面“V”型,两端尖,长7毫米,背部宽约5毫米,背面具宽而深的“V”型凹槽,槽内具不规则的凸起条纹和洼穴,两侧面具不规则的网状条纹和洼穴,内果皮革质或近木质。果期6月(未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900米的山坡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连山等地区。

物种区别

本种与宁德冬青近似,惟后者的枝、叶柄及叶中脉均密被黑色微柔毛,分核背部平坦,中部有1狭沟而不同。

参考文献

双果冬青Ilex dicarpa Y. R . Li


    中文学名双果冬青拉丁文名IlexdicarpaY.R.Li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冬青目科冬青科属冬青属种双果冬青分布区域产于西藏东南部

常绿小乔木,高5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具纵棱及沟,被微柔毛,较老枝具疏散的小圆形皮孔,叶痕圆形,稍凸起。

形态特征

叶生于1~2年生枝上,叶片纸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10厘米,宽3~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钝至阔楔形,边缘具细小的浅圆齿状锯齿,齿尖黑色,叶面绿色,无光泽,背面浅绿色,具细小腺点,两面无毛,主脉在叶面凹陷,背面隆起,侧脉9~10对,斜升,于近叶缘附近弯曲分叉并网结,在叶面明显,背面凸起,网状脉两面明显;叶柄长6~7毫米,幼时被微柔毛,后变无毛,上面具纵槽;托叶狭三角形,渐尖,被微柔毛,宿存。雌花与雄花均未见。果序由具单果的分枝2个成对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内,稀为单果,苞片狭三角状卵形,长1~1.5毫米,被微柔毛;果梗长5~7毫米,由基部向顶端逐渐增粗,具纵褶皱,疏被微柔毛或变无毛,近基部具2枚狭三角形小苞片,被微柔毛;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未成熟),宿存花萼平展,盘状,波状浅裂,具小缘毛,宿存柱头盘状,稍凸起,浅裂;分核4,未成熟,纹饰不清。果期8月(幼果)。

生长环境

生于1600米的山坡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西藏东南部.

毛核冬青Ilex liana S. Y. Hu


    中文学名毛核冬青拉丁文名IlexlianaS.Y.Hu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冬青目科冬青科属冬青属种毛核冬青分布区域中国云南

常绿乔木,高可达13米;小枝粗壮,圆柱形,无毛,具皱纹及瘤状凸起,皮孔椭圆形,凸起,叶痕圆形凸起,当年生幼枝具纵棱、槽;顶芽和腋芽大,卵球形,芽鳞密被微柔毛。产于云南南部。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可达13米;小枝粗壮,圆柱形,无毛,具皱纹及瘤状凸起,皮孔椭圆形,凸起,叶痕圆形凸起,当年生幼枝具纵棱、槽;顶芽和腋芽大,卵球形,芽鳞密被微柔毛。叶片革质,卵状长圆形或卵形,长7.5~9厘米,宽4~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小圆齿状锯齿,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干时橄榄色,两面无毛,无光泽,主脉在叶面深凹陷,背面隆起,侧脉17~18对,两面凸起,于叶缘附近网结,网状脉密而明显;叶柄长1.5~2厘米,近圆柱形,上面具狭纵槽,背面具皱纹,无毛;托叶不明显。花序腋生,由具1或3花的聚伞花序分枝排成假圆锥花序,花序轴长约1厘米,具皱纹;苞片卵形,被微柔毛,具缘毛,早落;花梗长5~6毫米,无毛或疏被微柔毛,小苞片2枚,基生。花未见。果球形,直径约4毫米,成熟后红色,宿存花萼平展,盘状,直径约3毫米,4裂,裂片三角形,具缘毛,宿存柱头盘状,4浅裂;分核4,椭圆形,长约2.5毫米,背部宽约1.5毫米,被疏柔毛,背部具掌状纵棱及沟,侧面具皱纹及不明显的棱沟,内果皮木质。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850米的山坡混交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南部景东。

本种提示

本种在大的顶芽和腋芽、假圆锥花序及果小和被疏柔毛的分核等方面和锡金冬青相似,惟本种的叶较小,叶脉多而密、果较小;而后者的叶长13~20厘米,宽3~6.2厘米,侧脉12~14对,果直径可达4.5毫米,易与区别。

三叶漆Terminthia paniculata (Wall. ex G. Don) C. Y. Wu e


    中文学名三叶漆拉丁文名Terminthiapaniculata(Wall.exG.Don)C.Y.Wue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无患子目科漆树科属三叶漆属种三叶漆分布区域产云南南部至西南部

三叶漆:产红河流域中部的石屏、新平、元江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向阳干燥的山坡草地、稀树草地、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不丹、印度和缅甸北部。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小枝圆柱形,无毛,疏生小皮孔。掌状3小叶,叶柄长2.5-4厘米,无毛,上面具槽;小叶坚纸质至薄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通常最宽处在叶的中上部,侧生小叶长3-7厘米,宽1.5-3厘米,顶生小叶长6-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阔楔形,全缘或略成浅波状,侧脉两面突起,网脉在叶面突起;小叶通常无柄。

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宽大,被黄色微柔毛,长12-20厘米,多分枝,总梗及分枝纤细,下倾;苞片小,钻形,长1-2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极小;花淡黄色,花梗短,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花萼无毛,裂片卵圆形,长约0.5毫米,先端钝,无毛;花瓣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0.8毫米,无毛,两端钝,具褐色羽状脉;花丝细线形,长约0.5毫米,花药卵圆形,长约0.3毫米;花盘10裂,无毛;子房球形,径0.5-0.8毫米,无毛,花柱3,分离,近顶生,不等长,约0.5毫米,细线形,柱头头状。核果近球形,略压扁.径约4毫米,外果皮橙红色,无毛,具光泽,与中果皮分离,中果皮暗红色胶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向阳干燥的山坡草地、稀树草地、灌丛或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红河流域中部的石屏、新平、元江和云南西南部;分布不丹、印度和缅甸北部。

康定冬青Ilex franchetiana


    中文学名康定冬青拉丁文名Ilexfranchetiana别名范氏冬青,山枇杷,黑皮紫条(云南镇雄)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冬青科属冬青属种康定冬青分布区域分布在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四川、湖北、云南、西藏等地

康定冬青(学名:Ilexfranchetiana)为冬青科冬青属的植物。分布在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四川、湖北、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1850米至285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地阔叶林中以及杂木林中,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8(~12)米,全株无毛;小枝近圆柱形,褐色,具纵棱槽,叶痕宽三角形,平坦或稍凸起,无皮孔;顶芽圆锥形,急尖,芽鳞具缘毛。叶生于1~2年生枝上,叶片近革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稀椭圆形,长6~12.5厘米,宽2~4.2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窄反卷,具细锯齿,齿具硬尖头,变黑色,叶面深绿色,稍具光泽,背面淡绿色,主脉在叶面狭凹陷,狭,背面隆起,侧脉每边8~15条,两面明显,网状脉在背面明显;叶柄长1~2厘米,上面具槽,背面具皱纹;托叶三角形,小而急尖,宿存。

聚伞花序或单花,簇生于二年生枝叶腋内,苞片广卵形,长约4毫米,边缘啮蚀状或具缘毛,早落;花淡绿色,4基数。雄花:每个聚伞花序具3花,总花梗长1~1.5毫米,花梗长2~5毫米,基部具2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2毫米,4深裂,裂片三角形,钝或圆形,具小缘毛;花瓣4,长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基部合生;雄蕊略短于花瓣,花药长圆形;退化子房圆锥形,先端钝,4裂。雌花:单花簇生于二年枝叶腋内,花梗长3~4毫米,近中部具2小苞片;花萼同雄花;花瓣卵形,长约2毫米,分离;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3/4,败育花药心形;子房卵形,长约2毫米,直径约1.5毫米,无毛,顶端截形,柱头盘状。

果柄长4~5毫米;果球形,直径6~7毫米,成熟时红色,宿存柱头薄盘状,宿存花萼伸展,四角形,直径2~3毫米;分核4,长圆体形,长5~6毫米,宽2.5~3毫米,背面微隆起,具掌状纵棱和沟,两侧面具条纹及皱纹,内果皮木质。花期5~6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850~2300(~2850)米的山地阔叶林中或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湖北西南部(鹤峰、恩施、宣思、长阳、兴山、神农架、竹溪、随州、罗田)、四川(南川、灌县、汶川、峨眉、峨边、雷波、宝兴、洪雅、汉源、马边、泸定、天全、茂县)、贵州(宽阔水、梵净山),云南东北部(昭通、永善、镇雄)及西部(漾濞、瑞丽)和西藏东南部。缅甸北部。

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果实、叶、根

药用功能:叶健胃,平喘

药用主治:果治疗瘰疬痒、风湿麻木;根能治崩漏

近种区别

贡山冬青

该种与贡山冬青(I.hookeriKing)相似,但后者之小枝灰色,苞片和花萼均无缘毛,而该种的小枝褐色,苞片边缘啮蚀状或具缘毛,萼片边缘具缘毛而不同,易与区别。

小叶康定冬青

小叶康定冬青与该种主要区别在于叶片较小,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6厘米,宽1.2-2.5米,侧脉6-7对;果较小,直径3-5毫米,而不同。

南宁冬青Ilex nanningensis


    中文学名南宁冬青拉丁文名Ilex nanningensis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无患子目亚目卫矛亚目科冬青科属冬青属分布区域广东、广西、海南

南宁冬青,拉丁学名:Ilexnanningensis,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幼枝近圆柱形,具纵棱角,暗棕色,密被短柔毛,三年生枝挺直,具不明显的纵裂缝及半圆形叶痕,被短柔毛;顶芽小,裸露,被短柔毛。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形态特征

高可达20米;幼枝近圆柱形,具纵棱角,暗棕色,密被短柔毛,三年生枝挺直,具不明显的纵裂缝及半圆形叶痕,被短柔毛;顶芽小,裸露,被短柔毛。叶互生,可见于1~4年生枝上,叶片厚革质,椭圆形,罕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短渐尖,尖头宽三角形,长2~12毫米,基部钝或楔形,叶缘具圆齿状锯齿,干时稍外弯,叶面亮绿色,背面淡绿色,干时灰褐色,主脉在叶面凹陷,被短柔毛,在背面隆起,侧脉每边7~8条,在背面明显,上面模糊,网状脉仅在背面明显;叶柄长7~10毫米,被短柔毛,上面具沟槽,上端具由叶基下延的狭翅;托叶胼胝质,三角形,镰刀状,急尖,基部被短柔毛。

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每束具2~5花;苞片卵状肾形,先端骤尖或具短尖头,具缘毛;花4基数,芳香。雌花:束的单个分枝具单花,花梗长6~8毫米,被短柔毛,近中部具2长三角形、被短柔毛的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3毫米,4浅裂,裂片圆形,长约0.5毫米,宽约1.5毫米,疏被小微柔毛及缘毛;花冠辐状,直径约8毫米,花瓣长3毫米,宽2毫米,先端部分具缘毛;退化雄蕊4,略短于花瓣,败育花药箭头状;子房卵球形,长约3毫米,直径约2.5毫米,顶端截形,柱头盘形。雄花不详。

果近球形,长约8毫米,直径约1厘米,宿存柱头圆形,扁平,直径约2毫米,基部具伸展的圆形,直径约3毫米的宿存萼;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果柄长约8毫米。分核4,轮廓长圆形、长约6.5毫米,宽约5.5毫米,背面多皱,具网状条纹,平滑而具宽凹陷,内果皮木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米的山地林中或山坡混交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新丰)、广西(十万大山)和海南(保亭)。

枸骨适合盆栽种植吗?盆景枸骨养护管理必学经验!


枸骨原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树种。常生于山区林下。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生于微酸性的肥沃湿润土壤。萌生力强,极耐修剪。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皮灰白色、平滑,小枝密生而开展。单叶互生,椭圆状矩圆形,硬革质,有5枚坚硬刺齿,表面光亮,深绿色。雌雄异株,聚伞花序,黄绿色,簇生于2年生小枝叶腋内。花期4~5月。核果球形,熟时鲜红,果期10~11月。无刺枸骨为其一变种,目前比较流行。

繁殖与栽培

枸骨的树材来源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进行扦插或分蘗繁殖。无刺枸骨应采用扦插或分蘖繁殖。播种:秋季果熟采收沙藏至来年3~4月播种,播种深度为23厘米,条播行距15~20厘米,播后保湿遮荫,约20~25天即可发芽出士。2~3年后移植分栽。扦插:常在梅雨季节进行,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后遮荫,保持土壤湿润,60天左右即可生根。

盆景制作

制作枸骨盆景常采用釉陶盆、紫砂陶盆、凿石盆。移栽常于秋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由于枸骨主根较少,侧根发达,所以栽植时应带土球移植,以便保护须根。同时对盆上部分枝叶进行适当修剪。枸骨枝干硬脆,通常在梅雨季节,树液流动旺盛时期进行加工。因其叶片大而硬,一般采用棕丝攀扎为好,不宜用金属丝攀扎,否则易造成枝叶断损。枸骨叶硬而具尖刺,在造型时,可将不必要的枝叶先剪去,对剩下的枝干进行攀扎修剪。枸骨的树形可制成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及悬崖式等。小型盆景以自然式为佳,大型盆景则可将枝叶扎成云片状,古老的桩景则以悬根式、屈干式的美姿出现。枸骨盆景通常2~3年翻盆一次,常于春季2-3月进行,也可在秋后树木进入休眠期时进行。翻盆时可修去部分老根,施足基肥,保留1/2旧土,重新上盆。

生长习性

枸骨喜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盐碱。枸骨宜使用肥沃疏松、透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盆土可用腐叶土、田园土,掺沙土配制而成。枸骨喜阳光也耐阴,夏季需在荫棚下或林阴下养护。

温度较耐寒,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能耐-5℃的短暂低温。冬季需入室越冬。一般耐干旱,生长旺盛时期需勤浇水,一般需保持盆水湿润、不积水,夏季需常向叶面喷水,以利蒸发降温。施肥一般春季每2周施一次稀薄的饼肥水,秋季每月追肥一次,夏季可不施肥,冬季施一次基肥。

修剪管理

枸骨萌发力很强,很耐修剪,对成景的作品,平时可剪去不必要的徒长枝、萌发枝和多余的芽,以保持一定的树形。对需加工的树材,可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枝条,以利加工造型。病虫害防治枸骨病虫害很少,树干因生木虱而引起煤污病,可在梅雨季节前4~5月,每10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或于早春喷洒50%乐果乳油2000倍液,毒杀越冬木虱,每周一次,连续3次即可防治木虱为害。偶见介壳虫为害时,可用砷酸铅喷杀即可。

常见应用

枸骨枝叶茂密,叶色亮绿,叶形奇特,秋季红果艳丽,是观叶、观果的优良树种。古老的树桩姿态古雅,四季常青,可于室内终年观赏。可在庭院作绿篱栽培,也可盆栽,陈设于厅堂放在几架上,因有刺勿让儿童触摸,以免受伤。

大麻竹Sinocalamus giganteus (Wall) Kengf


    中文学名大麻竹拉丁文名Sinocalamusgiganteus(Wall)Kengf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种大麻竹

大麻竹为禾本科植物,药用为大麻竹的竹黄。清热祛痰定惊安神。用于中风、痰不悟等症,小儿惊风、抽搐等。

形态特征

禾本科植物,药用为大麻竹的竹黄。

高1-5米竹杆灰白色,绿叶成荫,整丛竹子好像团花簇锦,竹子可长30多米高,为全世界最高的竹子。全世界最大的竹子为巨龙竹,最小的竹子为铺地竹,最高的竹子为苏麻竹。

分布范围

产于我国云南西南部。

主要价值

【药名】:大麻竹

【性味归经】:甘,寒;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

【别名】:苏麻竹(《种子植物名称》)

【考证】:始载于《植物学大辞典》。

【生药材鉴定】:《新华本草纲要》:“功效同华思蒡竹”。

贡山冬青Ilex hookeri King


    中文学名贡山冬青拉丁文名IlexhookeriKin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冬青科属冬青属种贡山冬青分布区域云南,缅甸,印度

贡山冬青,学名IlexhookeriKing,冬青科冬青属植物。产于云南西北部(贡山、腾冲);生于海拔2500~3000米的山坡阔叶林中。分布于缅甸北部和印度大吉岭。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8米,全株无毛;幼枝褐色,后变淡黄褐色至灰色,具皱褶及阔三角状椭圆形叶痕,无皮孔;顶芽椭圆状圆锥形,大,长约15毫米,芽鳞边缘具齿,无毛。叶生于1~3年生枝上,叶片厚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边缘具锯齿,齿尖细而黑色,叶面绿色,干时灰橄榄色或褐橄榄色,两面无光泽,主脉在叶面深凹陷,背面隆起,侧脉每边11~15条,在叶面凹陷,背面突起,近叶缘处网结,网状脉显著,上凹下凸起;叶柄长1.2~3厘米,上面具浅而狭的槽,背面圆形,具皱纹。

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苞片卵状圆形,无毛及缘毛;花白绿色,4基数。雄花:单个聚伞花序具1~3花,总花梗长约1毫米,花梗长2~3毫米,均无毛,近基部具2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2.5毫米,4深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钝;花瓣4,长圆状卵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基部合生;雄蕊略短于花瓣,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退化子房近球形,直径约1毫米,顶端钝,微4裂。雌花:花序的每分枝具单花,花梗长6~8毫米,近基部具2阔三角形小苞片;花萼与花冠同雄花;退化雄蕊长约为花瓣的一半,败育花药箭头状;子房卵球形,长约2毫米,直径约1.5毫米,先端截形,柱头盘状,4裂。

未成熟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宿存柱头薄盘状,4裂;宿存花萼伸展,直径约4毫米;分核4,椭圆体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背面和两侧面均具掌状棱及深沟,内果皮革质。花期5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500~3000米的山坡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于云南西北部(贡山、腾冲);分布于缅甸北部和印度大吉岭。

本种提示

本种的主要特征为小枝灰色,叶片之侧脉和网状脉在叶面均凹陷,花序无毛,萼片无缘毛。

参考文献

《双核枸骨Ilex dipyrena Wall.》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双受精过程知识框架”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