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狗獾子的疾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在饲养狗獾过程中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室舍清洁,防止疾病流行传染非常重要。因为生活环境对獾整个机体的生理、病理、繁殖,甚至遗传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野生獾被强制在一定环境范围中生活,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其中不少对獾具有致病性,严重威胁着动物的健康。獾的常见传染病有鼠疫、巴氏杆菌病、蛔虫病等,如果加强卫生消毒,精心管理,早预防,疾病是可以避免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獾体健康,增强獾的抗病能力。应重点抓好合理搭配饲料,提供全价营养,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夏防暑,春秋防气候突变,四季防潮湿。

(2)搞好卫生消毒

搞好卫生消毒是狗獾防病的重要措施,既可切断传染途径,又可消灭或抑制传染源。应做好饲养人员个人卫生、笼舍环境卫生、用具卫生消毒。根据病毒、细菌、寄生虫及蚊、蝇、鼠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消毒药物、途径及方法。

(3)隔离与检疫

新引入的种獾应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后(一般710天),确认健康才能公母合笼交配。对病獾和可疑獾应立即隔离观察、治疗,由专人管理,獾笼舍及环境严格消毒,防止疫情扩大。谢绝参观、严禁其他动物闯入。

(4)做好饲养场所及笼舍的消毒

消毒方法有多种,物理方法(阳光曝晒、高温高压蒸煮、火焰喷烧、紫外灯照射等),化学方法(如不同的消毒药物)等。不同消毒对象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食槽消毒,先用清水冲洗,再用0.01%一0.05%高锰酸钾溶液或0.05%新洁尔灭溶液浸泡;产仔箱可用5%的来苏儿消毒,在日光下曝晒;污染不洁的青绿多汁饲料可用0.01%一0.05%高锰酸钾水清洗(/致富网);墙壁、地面和运动场可用109,620%生石灰乳、5%一20%漂白粉水、5%来苏儿;室内可用高锰酸钾加甲醛熏蒸(每立方米高锰酸钾15g、甲醛30mL,关闭门窗,用前充分通风);蚊、蝇等可用1%一2%敌百虫溶液或溴氰菊酯溶液喷洒。

精选阅读

人工养殖狗獾的活动规律及时间分配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行为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动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活动强度及变化规律。对珍稀濒危动物活动节律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珍稀濒危动物的生态学基础资料,而且能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1]。

狗獾隶属于食肉目,鼬科,狗獾属(Meles),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除台湾省和海南岛外,各省均有分布[2]。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面积的减少和破碎化,狗獾在中国的数量锐减。我国现已将狗獾列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外对狗獾开展了洞巢学[3]、生理学[4]、生态学[5]、行为学[6]和流行病学[7]等多方面的研究。针对狗獾行为活动的研究也很多,尤其在西欧和北欧[8],主要包括狗獾离开洞穴的时间(/),活动的持续时间、活动的时间分配和夜间活动的距离等。但国内对狗獾仅有洞穴[9]、自然条件下活动节律[10]和食性方面[11]的报道。圈养条件下狗獾的活动节律方面,国内外均未见报道。因此,作者对上海奉贤区申亚生态园内圈养狗獾的夜间活动节律进行了监测,以期为狗獾的人工饲养与管理提供生态学方面的依据。

1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奉贤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5℃,夏季气候暖湿多雨,年均降雨量1062m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气温最低期为1月上旬到2月上旬(平均3~3.5℃);7~8月为高温期,平均气温28~30℃[12]。

观察地点选在奉贤区泰日镇明星村申亚生态园区的农园内。申亚生态园区占地约200hm2,三面环水,植被丰富,人为干扰小,适合狗獾长期生存。整个围栏由30m40m的铁丝网围成,铁丝网下埋至地下50cm,以防止狗獾逃逸。其中内环顶部也布置有铁丝网,为全封闭环境。

2研究方法

2.1夜间活动节律的监测

预观察阶段(2008年10月3~8日,累积观察124h),熟悉和掌握狗獾的行为类型和活动规律。根据预观察结果,将狗獾的行为分为5类:①取食。包括食盆内取食和围栏内取食;②移动。包括走动、小跑和奔跑。③挖洞。指先用鼻将土拱松,后用前爪将松动的土壤扒出的行为;④警戒。包括出洞前警戒和活动时警戒;⑤其他。由于饮水、站立、排泄、争斗等行为发生的频次较少,因此将其归类为其他行为。

正式观察阶段(2008年10月11~30日,累积观察240h),根据预观察发现狗獾仅在夜间活动,因此本研究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IKENO/OK-203ND)进行观察,该设备带有电动三可变镜头(AVENIR/SSL0636G)、红外灯(HLA/S-5030)、四路工控式视频服务器(RIDAN/RD-404H)和液晶显示器(PHILIPS)。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所有数据可以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上。观察时将4台红外监视仪固定在围栏四周,监控区域几乎覆盖围栏全部。18∶00至第二天6∶00对狗獾的夜间活动进行全事件观察记录,并同时启动录像以15min为时间间隔进行实录。试验期间有晴天14天,雨天6天。

全事件取样法是指在一个观察期内记录群体内全部或某一特定行为发生的全部过程。整个观察过程采用全事件取样法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围栏较小且红外夜间监视仪可遥控利于观察;②狗獾夜间活动虽然较频繁但可通过保存在计算机硬盘内的录像记录进行详细统计。该方法的优点是记录的行为事件准确可行。

2.2狗獾个体的识别

所观察4只狗獾(1雄,3雌)分别记录为M1、F1、F2、F3。分别对其进行了头部、背部和臀部剪毛标记,因此夜间通过红外夜间监视仪可对每只狗獾进行识别。

2.3数据处理

处理数据时,将每天的观察时间段以1h为一个时间单元划分为12个区间,统计每个区间每台红外监视仪拍摄到的狗獾活动记录、活动记录总数和活动记录占总记录的百分比,然后将实际观察到的和4台红外监视仪分别记录到的信息汇总,最后对其进行个体间和不同条件下各行为的统计分析和比较。其中图片由CorelDraw12绘制,所有统计分析借助SPSS11.0软件和Excel2000完成。

3结果与分析

3.1圈养狗獾的夜活动节律

夜间对4只狗獾累积观察240h,用每小时的活动频次占总频次的百分比作统计,得出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圈养狗獾整个夜间都比较活跃,活动频率曲线呈M型。21∶30~23∶00和1∶30~3∶00为狗獾活动的高峰期,其中前者主要为狗獾的取食时间段,后者主要为狗獾的挖洞时间段。6∶00狗獾的活动频率降至最低,为15%。观察期间记录到的狗獾最长取食时间达32.15min,最长挖洞时间45.56min,最晚回洞时间为5∶41。

3.2圈养狗獾各行为的时间分配

以每天的观察时间为横坐标,以各种行为在某一时刻记录频次占总记录频次的比例为纵坐标,得出狗獾夜间各行为的时间分配曲线(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整个夜间狗獾取食和挖洞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取食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挖洞所占比例在2∶00出现一个高峰期62%;其他行为在4∶00达到峰值39%;警戒、移动等行为在夜间发生的较为随机,只是在活动高峰期出现较小波动。

3.3晴天和雨天的行为时间分配

为了说明天气因素是否会对狗獾的行为时间分配产生影响,将晴天、雨天狗獾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比较(表1)。在进行参数检验前先对检验数据进行正态性分析,经检验,数据符合参数分析的条件。因此,对晴天(14d)、雨天(6d)狗獾的行为数据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晴天狗獾在取食、移动、挖洞和其他行为上的时间分配都高于雨天,但仅取食(P=0.028)和移动(P=0.040)行为的差异显著。雨天在警戒上所花费的时间较多。

3.4不同个体各行为时间分配的比较

将4只狗獾各行为的活动数据分别汇总,得出4只狗獾各行为的时间分配(图3)。如图3所示,M1个体整个夜间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其他,而F1、F2和F3个体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挖洞,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较少,推测为性别原因导致上述差异。由于圈养条件下没有天敌且人为干扰源较远,4只狗獾用于警戒的时间都较少。

4讨论

由于生活环境差异,往往会导致动物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不同[13]。有研究表明[14],3~9月波兰中部的狗獾活动持续时间从3~7h不等,直到10月份,其在洞穴外的活动时间才明显减少,狗獾秋季在洞穴外的平均活动持续时间为每天6.70h。研究表明[6],一年中狗獾的出洞时间存在差异,狗獾每天的活动持续时间平均为8.2h。上海野生狗獾四季活动持续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春季的活动时间平均为6.85h,夏季为5.95h,秋季活动持续时间最长达8.23h,冬季活动持续时间仅3.11h,不到秋季的一半活动时间[10]。而秋季圈养条件下4只狗獾的平均活动持续时间仅为(3.3510.308)h。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①从环境条件的角度看,圈养狗獾属于人工投食喂养,其食物资源丰富,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寻找食物,同时由于没有天敌干扰,不需要分散精力躲避天敌,取食时间更加集中。②从行为表达程度的角度看,动物表达行为需要一定的空间,若活动空间过小,虽然对刚性较大的行为(如摄食行为、排泄行为、休息行为)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会限制一些弹性较大的行为(如发情行为、社会行为、通讯行为、玩耍行为等)的表达[15]。圈养环境中的狗獾由于缺乏行为的表达空间,前期仅仅表现出刚性大的行为(如取食、排泄、休息等行为),而丧失了许多弹性大的行为(如社会、通讯、玩耍等行为),因而其活动率较野生条件下的狗獾低。

受生物、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动物行为活动大多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观察发现,圈养条件下的狗獾也具有明显的夜间活动节律。夜晚狗獾活动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为21∶00~23∶00和第二天1∶00~3∶00,整个活动频率曲线呈M型,前一个高峰期其活动内容主要为取食,而后一个高峰期则主要为挖洞(图2)。所得结果与关于狗獾夜间仅有一次活动高峰且发生在22∶00~02∶00的报道不符[14],而与关于狗獾夜间存在两个活动高峰相符[16]。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除了不同种类的差别以外,可能还与地理位置及气候等因素有关。有研究报道,狗獾同样存在两个活动高峰,但时间上有些不同,为18∶00和4∶00~5∶00,推测是观察条件和观察季节不同导致上述差异[2]。

狗獾夜间的活动内容主要为取食和挖洞。一方面由于狗獾属半冬眠性动物,而冬眠动物在冬季来临之前有一个肥育的过程,需要储藏足够的能量越冬,秋季越冬前体重可达春季的两倍。夜间活动的时间和距离在八九月份达到高峰,此时动物大量捕食以积累脂肪。冬季也进食,只不过食量较小;在很冷的时节和大雪的时候狗獾可能几天或几个星期都呆在洞穴里,单靠夏季和秋季积累的脂肪来维持生存。这种冬眠期在北欧可长达几个月,据调查,在西伯利亚狗獾冬眠期最长达7个月[6]。另一方面由于狗獾穴居,且极善于挖洞,其一生中几乎一半的时间是在洞内度过的,獾洞既不易被别的动物占据,也不易被同类其他家族社群成员所占据。因此,洞穴对狗獾的生存来说是极为必要的,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能量营造洞穴作为睡眠、栖息、繁殖和逃避天敌的场所。可以说建造洞穴和秋季增加取食时间是狗獾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在西欧,冬季室外的温度对狗獾离洞频率的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狗獾的日行为活动时间。温度、降雨量和昼夜长短的月波动可以解释狗獾日行为活动时间存在90%的差异,且狗獾离洞的频率与降雨量正相关[14]。表1的结果显示,晴天狗獾在取食、移动、挖洞和其他行为上的时间分配都高于雨天,仅在警戒上花费的时间略低于后者。从整体来看,雨天导致空气湿度上升和温度下降,狗獾晴天的日平均活动时间3.678h较雨天3.172h长,与上述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

作者:谢志刚楮可龙蒋文忠徐循谢一民裴恩乐袁晓徐宏发

参考文献:

[1]马建章,徐利,张洪海,等.大兴安岭地区紫貂的活动节律[J].兽类学报,1999,19(2):95-100.

[2]高耀亭.中国动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3]ROPERTJ,OSTLERJR,SCHMIDTK,etal.SettuseinEuropeanbadgers[J].Behavior,2001,138:173-187.

茎腐病防治方法


茎腐病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多危害植物的茎基部、根部,发病率达50-70%,一般可减产20%左右,所以种植作物时,一定要防治好此病害,那茎腐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选地整地:最好选排水性好的地块,比如能直接灌溉或能使用喷带喷水的缓坡地或平地作为建设地是最好的,然后还要把地深翻30cm左右,让土壤得到自然风化、减少病源。

方法二、适当浅种:目的是减少泥土对茎部的覆盖,一般以不盖过幼苗的营养土为宜。

方法三、切勿积水:种植前要做好排水沟,若后期排水沟不通了,要及时疏通排水沟,避免雨后积水,减少因流水传播的机会。

方法四、避免连作:避免与蔬菜地或葫芦科作物连作。

方法五、合适施肥:定植前要注意增加有机肥用量,深施有机肥,同时要减少化学肥料用量或不用化学肥料。高温天气下,化学肥料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很高,再加上土壤中本身盐分高,过多施用化学肥料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方法六、药物防治:植株出现病症后,要及时扒开土壤,并用消过毒的竹片或小刀,将已感病的皮层和组织刮净,然后采用如下几种药物配方的其中一种涂抹病部和灌根,直至伤口变干不流胶为止。

1、每亩用杀毒凡+朴海因+农用链霉素各100-200倍液涂抹根部或灌根。

2、每亩用多菌灵200倍液与50%石灰水交潜使用。

3、每亩用雷多米尔+农用链霉素+万灵粉各200倍液。

总的来说,要想防治茎腐病,就需做好水肥、选地整地、忌连作、适当浅种,用药剂涂抹根部或灌根来防治。

瓜蒌蔓枯病防治


瓜蒌即栝楼,别名苦瓜(乐清)、吊瓜(温州文成)、老鸦瓜(温州)。根(中药名天花粉),果(中药名栝楼实),果皮(中药名栝楼皮)、种子(中药名栝楼仁),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缘草本,长可达10米。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黄色。茎多分枝,无毛;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雌雄异株;雄花数朵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果期7~11月。栝楼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种子含脂花肪油;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瓜蒌培温暖潮湿气候。较耐寒,不耐干旱。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地块栽培为好。不宜在低洼地及盐碱地栽培。常生长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在自然分布区广为栽培。

什么是瓜蒌蔓枯病?

瓜蒌蔓枯病是制约瓜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在茎基部危害,其次危害果实。初期呈褐色油渍状斑,稍凹陷并出现黄白色流胶,后期干燥后呈现红褐色,病部干枯,表面散生小黑点,维管束不变色。据系统观测:长期低温阴雨有利于该病发生,特别是连作田块有逐年加重趋势。

瓜蒌蔓枯病怎么防治:

出苗期重点防治,可用40%杜邦福星乳油800倍液进行茎基部喷雾,或5%菌毒清300―500倍液灌根或全田喷雾,隔4―5天再防治1次,以后视病情而定。

油菜菌核病防治时间


油菜菌核病在油菜整个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结实期发病率更高,初期防治时间是播种以及菌核病发生早期阶段,此时施用生物菌剂可有效降低田间菌核数量,而防治的重要阶段是始花期和盛花期,可根据病害程度,调配菌克灵、多菌灵、菌核净、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

一、油菜菌核病防治时间

1、油菜菌核病在油菜整个生长期间都会发生,而在结实期发病率比较高,中国南方地区冬季播种油菜,一般在10-12月份会发生少数菌核病,而绝大多数是在第2年的3-4月份发病比较严重。

2、中国北方地区播种油菜,一般在3-5月份发生菌核病,最近这几年,由于夏季雨水比较多,在西北种植春油菜,菌核病发病率也偏高。

3、因此可选择在播种时,还有菌核病发生早期阶段施用生物菌剂,有利于降低田间菌核数量,菌核病防治重要时期,是在始花期和盛花期,期间可根据病害程度,调配多菌灵、菌克灵、菌核净、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油菜菌核病农业防治措施

1、种植耐病性强的品种,一是进行水旱轮作,通过灌水将残留在土壤内的菌核浸泡腐烂,从而减少传染源,二是及时处理残留植株,将油菜进行脱粒后,把茎枝叶、角果皮等,单独处理或者放入田间沤制肥料。

2、三是深耕土壤灭菌,选择在秋季深耕,然后在春季中耕培土1-2次,可以消除、淹埋子囊盘,四是种子进行处理,通过筛选和药剂拌种等方法,消灭掉菌核和杀灭种子表皮病菌,然后再进行播种。

三、油菜菌核病农药防治措施

1、进行农业防治的同时,还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这样能控制和减轻菌核病的发病率,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必须要掌握好剂量,选择适用的药物进行防治,目前经常用的主要药剂品种有菌克灵、菌核净、多菌灵、托布津等各种杀菌剂复配农药。

2、由于油菜在开花期易感菌核病,因此可选择在初花期,喷洒1次药剂,相隔7-10天后进行第2次用药,喷洒2次药后,如果遇上连续阴雨天气,需要再喷洒1次药剂,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用药时兑水量为50-60千克,可适当喷粗雾,从花至基部茎杆都需要进行喷洒,致使植株表面形成药剂保护层。

种甜瓜的枯萎病防治


症状此病在甜瓜全生育期都可发生。苗期染病,病苗叶色变浅,逐步萎蔫,最后枯死,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色。成林期发病,植株叶片由下向上萎蔫下垂,部分叶片叶椽变褐或产生褐色坏死斑,最后全株枯死。有时病茎上还出现凹陷坏死条斑,空气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最后病茎基部腐烂纵裂,维管束变褐。

发病条件此病由半知菌镰孢霉真菌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袍子在土壤、病残体或未腐熟的菌肥中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尖分生细胞间侵入,形成初侵染。土温15~20℃,甜瓜根系生长不良,伤口难于愈合时病菌容易侵入。连茬种植,病菌连续积累病情较重。土壤偏酸、土质粘重、地势低洼积水和施用未腐熟肥料及地下害虫多等都有利于发病。

防治要点

l、轮作换茬,最好与十字花科、百合科蔬菜轮作。根据病菌致病特性、病害严重地区可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与甜瓜接穗斜插嫁接防病。

2、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等节水栽培技术。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伤根。浇小水,并注意浇水后及时浅中耕。

4、播种前或移栽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或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2~3公斤/667平方米50~60公斤,沟施或穴施。也可用15%双效灵水剂15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乳剂1000倍液,或30%土菌消水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定植穴,0.25公斤/穴药液。发病初期亦可用上述药剂同浓度药液灌根,每棵灌药液0.25~0.5公斤。

《狗獾子的疾病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