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舍尔黄芪

2020-10-15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克舍尔黄芪》,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植物名称克舍尔黄芪

科属 豆科
学名Astragalus kessleri Trautv.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天山;苏联(中亚)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小半灌木。株高30~40cm,各部(除去花冠)被丁字毛,根系发达,长50~70cm,具短而粗壮的根状茎。单数羽状复叶,叶轴长5~15cm,硬化而宿存;小叶9~15,披针形或条形,长0.7~1.2cm,宽1~4mm,先端常具小尖头。总状花序,花梗较长,花稀疏;萼管状;花淡紫色。荚果细长,三棱形,先端尖,长1~1.8cm,宽3~5mm,青绿时淡紫红色,含种子3~5粒。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克舍尔黄芪为旱生植物,多生长在海拔1000~1400m的山地阳坡,坡度较陡,砾石质很强的地段。是砾石质荒漠植被的伴生种或亚优势种。共生植物多为博乐蒿(Artemisia borotalensis)、冷蒿(A.frigida)、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木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等。

克舍尔黄芪的抗旱能力很强,它在山地坡度陡,水土流失严重,光照强的生境中,生长很旺盛,由于它的根蘖很发达,一株可多达30~50个,所以耐牧性很强。再生能力也较强,在春季经常放牧的情况下,6月中旬停牧,半月以后再生草仍然开花结果,得到繁殖的机会。

克舍尔黄芪所处的草地,气候干旱,地形陡,植物种类少,草层高20~30cm,覆盖度15~30%,亩产干草20~35kg。这类草地一般作为冬牧地。由于处在阳坡,冬季积雪少或不积雪,过度放牧牲畜,因之多数为干旱退化的草地。

克舍尔黄芪,在新疆天山中段的北坡,4月上旬返青,花期较长,通常为5月初到7月初,7月下旬种子成熟。

饲用价值
克舍尔黄芪为优等牧草,在砾石质荒漠分布广,草群中占有一定的产量,春季返青早,生长快,耐践踏,再生力强,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盛花前,基生叶丰茂,草质柔软,结荚后草质变粗老,有较高的适口性,各种牲畜采食,绵羊最喜食,马、牛乐食。据牧民反映。牲畜被放牧在有克舍尔黄芪的草地,上膘很快。

小编推荐

伊尔库特雀麦


植物名称伊尔库特雀麦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甘蒙雀麦、沙地雀麦
学名Bromus ircutensis Kom.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小腾格里沙地、锡林河沿岸沙带、乌珠穆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些沙地(永昌、民勤、敦煌);在国外,分布于原苏联东部西伯利亚和蒙古。

形态特征
多年生根茎性禾草,基部斜倚;秆细质刚,高40~90cm,花序下部常倒生绒毛。叶片质韧,长15~35cm,宽2.5~7mm,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叶鞘有毛,大部闭合,长于节间或仅上部的稍短,基部者多撕裂成纤维状;叶舌质硬,长约1mm。圆锥花序直立,紧缩,长15~35cm,每节具2~5分枝;分枝具短柔毛,各具1~2小穗;小穗长20~40mm,含5~10小花;颖膜质,第一颖狭披针形,长6~9mm,第二颖阔披针形,长8~10mm,外稃膜质,先端钝圆,无芒,第一外稃长10~13mm,第二外稃与第一外稃等长或稍长,外稃基部边缘均具白色柔毛,当中数小花外稃毛多,两端小花外稃毛少或无毛;内稃膜质,狭窄;花药褐色。颖果深褐色,长约10mm。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伊尔库特雀麦为匍匐根茎性禾草,根茎发达,分布于地下10~30cm深度处,长度可达数米,须根具沙套。圆锥花序上小穗不多,一般只有20个左右,而且每小穗一般只有1小花可以结实,故结实数量很少,主要借助根茎进行营养繁殖。种子较大,据测定,千粒重为5.192g。

伊尔库特雀麦为旱中生沙生禾草,只生长在砂质土壤上。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它生于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上,在流动沙丘上也可生长。具耐干旱、抗风沙特性,发达的根系将沙土固结住,不怕沙粒击打和沙埋,是良好的固沙植物。多散生,不单独形成群落,不是建群植物。据调查,有伊尔库特雀麦参与的植被,多为半灌木和小灌木建群的群落或群聚。如褐沙蒿(Artemisia intramongolica)、木岩黄芪(Hedysarum fruticosum var.lignosum)、小叶锦鸡儿(Caraoana microphylla),草本植物以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扁蓿豆(Melilotoides ruthenica)等沙生植物占优势,伴生有地梢瓜(Cynanchum fhesioides)、虫实(Corispermum sp.)、砂珍棘豆(Oxytropis psammocharis)、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等。植被总盖度低者,8~15%,高者达40%以上。伊尔库特雀麦在植被中的频度可达100%,但其相对盖度和相对重量最高达30%左右。还观察到,在锡林河沿岸沙带中的白杆(Picea meyeri)林边缘,散生有伊尔库特雀麦。

饲用价值
伊尔库特雀麦尽管质地较粗糙,但其对牲畜的适口性还是比较好的。全年为骆驼和牛所喜食,在冬春季节其他植物质数量微时,本种对驼、牛为最喜食。对羊和马的适口性稍差,仅在青鲜时采食其嫩叶,干枯后茎叶粗老,适口性更差些。

伊尔库特雀麦的营养价值从它的化学成分看,在开花期其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在10%左右,这在禾本科牧草中还是比较高的,但在老熟时显著降低;粗纤维含量占干物质30%多些,应属于中等的,而灰分含量也是较高的。

其他用途
综合前述,伊尔库特雀麦属于良等牧草。虽这种草的资源不算事富,在畜牧业的饲料平衡上没有很大作用,但可利用它在广泛的沙区作为播种材料参与固定流沙和改良沙地草场的工作。

鹰嘴黄芪


植物名称鹰嘴黄芪

科属 豆科
异名 鹰嘴紫云英
学名Astragalus citer L.

地理分布原产欧洲,1931年加拿大从苏联引进。近年来我国从加拿大,美国引入。目前加拿大、美国栽培较多。经在我国辽宁、北京、山西、陕西、河南、浙江、云南等地试种,生长良好。

形态特征
鹰嘴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由粗壮而强大的直根和根茎两部分组成。直根上部直径在2cm以上,乳白色到浅黄色。主根及侧根上均可产生根瘤,根瘤开始呈姜状,随分枝不断增加,后呈球形,直径在2cm以上,主要分布在20cm以上土层中。根茎上有节,节长2~3cm,节上有膜质化的叶鞘。浅黄色。根茎上可产生根茎分枝。主要分布在5cm以上表土层中。茎较细,直径0.3~0.5cm,基部紫红色,上部绿色,幼嫩时密生白色茸毛,后逐渐变稀不甚明显。第一年匍匐生长,第二年前期直立,后期匍匐生长。枝长70~150cm,草层高40~70cm。分枝力差,基部分枝一般3~5个,侧枝4~10个。奇数羽状复叶,每个复叶有小叶15~33片。小叶长椭圆形,长2.5~4.0cm,宽1.0~1.5cm。叶面及叶缘密生白色茸毛。托叶两片,披针形,和叶柄对生,着生在叶柄基部对面两侧,基部和叶柄连在一起,紧抱茎,密生白色茸毛。荚果,膀胱状,幼嫩时密生黄色茸毛,成熟后黑褐色。荚果成熟后不脱落。每荚有种子3~11粒。种子黄色,带有光泽。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鹰嘴黄芪适于温暖湿润气候,在潮湿的沙质土,沙壤土上最能表现其生长特性。抗寒力、耐瘠性较强,亦抗高温和耐酸,但不耐盐碱和水渍,适宜在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上种植。随着地上部分枝的产生,自子叶叶腋处开始产生根茎芽。根茎芽向上生长出土形成茎枝,斜向下生长形成根茎。根茎上可形成根茎芽,根茎上根茎芽横向水平生长形成根茎,分枝向上生长则形成新的植株。新植株形成新的营养根和根茎。这些根茎和根茎分枝纵横交错,在表土层中形成稠密的根茎层。随着生长年限延长,植株密度、根茎数量不断增加。种子硬实率高,一般为70~80%。硬实率随着贮存年限延长而降低。条件适宜时,枝条扦插可形成新的植株。可用根茎和枝条进行无性繁殖。

在北京地区4月上旬播,冲,7月中旬开花,8月下旬种子成熟,12月上旬干枯;第二年4月上旬返青,5月中旬开花,6月下旬种子成熟。

饲用价值
鹰嘴黄芪茎叶柔嫩多汁,没有怪味,不含聚硒,皂素含量低,不会引起反刍家畜的臌胀病。一般家畜都喜采食。茎叶干物质比为1∶1.6,鲜干物质比为1∶1.5左右。营养丰富,一些地方称之为长毛兔的补品。

鹰嘴黄芪可青饲,亦可晒制干草,也可与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青贮。在北方,一年可刈割2~3次,亩产鲜草3500~4000kg;在南方,每年可刈割3~4次,亩产鲜草4000~4500kg。地上部茎叶稠密,地下部有稠密的根茎层和强大的根系,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还是蜜源植物。

其他用途 

栽培技术要点
鹰嘴黄芪种子硬实率高,播前种子必需处理;在南方,宜用根瘤菌拌种。选无盐碱或微盐碱,不积水的土地种植。苗期生长缓慢,播前整地消灭杂草;结合整地施磷钾肥20~25kg,播深2~3cm。用种子育苗、枝条扦插育苗或根茎移栽,每亩2000~3000株为宜,不宜少于2000株。

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注意中耕锄草。鹰嘴黄芪再生能力弱,为提高产草量,刈割收草留茬高度应在10~15cm以上。

种子易受籽实蜂类害虫危害,蕾期起至种子成熟,每隔10~15天用乐果类内吸剂药物防治一次。

多枝黄芪


植物名称多枝黄芪

科属 豆科
学名Astragalus polycladus Bur.et Franch.

地理分布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枝黄芪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匍匐茎多分枝,瘦弱,长约50cm。托叶联合。小叶11~21,卵状披针形或阔椭圆形。长3~10mm,宽1~4mm,叶两面均被有白色伏贴的长柔毛,顶端钝。总状花序紧密,多花,花冠红色或堇色;荚果有隔膜,长5~6mm,花果期6~9个月。

本种与松潘黄芪(A.sunpanlnsis)外形近似,其区别在于多枝黄芪荚果腹面有隔膜,种子排列在膜两边,而后者无隔膜。

细胞染色体:2n=2x=16。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多枝黄芪是横断山的特有种,多分布在海拔2100~4100m的干旱山坡、平滩、路边、沟谷。

多枝黄芪属寒温带地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在横断山及其毗邻地区分布十分广泛。从水平分布情况看,滇西北,川西、川西北、甘肃南部,藏东和青海南部高原地区均有自然分布。横断山高寒地区是它的重要分布区。

多枝黄芪有较强的适应性,最适于向阳的山坡、坝地,土壤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能力,在四川省阿坝县的寒温带地区,全年平均气温0~6℃,7月平均温度10~12.9℃,1月平均气温6~7.9℃,极端最低温可达-33.9℃,0℃的积温300~681℃无霜期很短,仅3~47天,甚至常年可见霜雪,年降水量700mm左右,且有50%集中在5~8月,干湿季明显。在多冰雹和大风的气候条件下,多枝黄芪仍然能生长。在群落中竞争能力很强,尤其在地势开阔,光照充足的河滩、阶地,生长更加繁茂。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板结土壤上,一经封育,即可迅速生长。

6月开花,茎、叶、花近乎同时生长发育。

饲用价值
多枝黄芪饲用价值颇高,它返青较早,枯萎又晚,耐牧力强,草质优良,常年为各类家畜所喜食,是天然草场上的优良豆科牧草。也是高寒草甸的主要成分,为在这些地区放养家畜,提供了丰富的,不可多得的优良牧草。

本牧草的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好,其各类家畜均喜食,特别对于绵羊、牦牛等高寒地区的草食家畜来说,它更是天然放牧场上的重要而优质的牧草来源。

多枝黄芪是一种很有栽培前途的野生牧草,青海省铁卜加草原改良试验站首先用它和其他禾本科牧草混播,建立人工草场,生长良好,其生产性能,再生能力和营养成分均较为理想,是较好的刈牧兼用优良牧草。

其他用途
此外,本牧草根深叶茂,繁殖能力极强,据测定,在土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一株多枝黄芪竟可覆盖1m2的土地,因而可以成为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特别在气候较寒冷,植物稀少,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种植,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狭叶瓶尔小草


品种名称狭叶瓶尔小草

学名Ophioglossum thermale Kom.

异名一支箭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水生植物
生物分类瓶尔小草科瓶尔小草属

产地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北、江西、江苏、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小型草本,高10-20cm。根状茎细短而直立,有一簇细长不分枝的肉质很。叶单生或2-3片由根状茎顶端生出,总柄长8-14cm,纤细。营养叶从总柄基部以上3-6cm处生出,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2-5cm,宽0.5-1.5cm,先端微尖或稍钝,基部下延为狭楔形,全缘,叶脉网状,不明显。孢子囊穗自总柄端生出,有5-7cm长的柄,穗长2-3cm,狭线形,顶端具小突尖。由15-42对孢子囊组成,孢子灰白色,近平滑。

生活习性:生于温泉附近、潮湿地等环境之中。

繁殖方法: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首先要选择生长健壮成熟的孢子叶作繁殖材料,再对所用的土壤及器皿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土壤装入器皿内后,将孢子叶平铺在土壤的表面,孢子向下,稍加压紧,并盖上玻璃,以保持温、湿度,同时略留缝隙,以利通气,防止孢子被烧死。温度20-25℃,相对湿度90%左右,及时补给清洁水,约2个月内孢子发芽生长出新的植株。无性繁殖:将地下根茎切成段,去除老根茎即可进行繁殖。

栽培要点:根据盆栽的要求进行栽植,一般一盆多株,栽植后应放置在通风、光照不强的阴凉的地方为宜,并保持湿润。在生长期,要及时清除杂草,以免与苗争夺养分,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并施追稀肥1-2次,使植株生长旺盛,提高观赏价值。冬天要进行越冬处理。

应用价值:狭叶瓶尔小草叶色青绿,株形较美观,可盆栽作室内装饰用,也可在水景中作点缀。全草入药,能消肿解毒,主治蛇伤和无名肿毒。

黄芪栽培技术


黄芪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它的根部可入药,有补气固表、利尿排脓等功效,很多人都在种植它。黄芪栽培技术是什么样的呢?

黄芪栽培技术

1、黄芪为深根性植物,平地栽培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而肥沃的砂质土壤;山区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好,背风向阳的山坡或荒地栽种。

2、选地后进行整地,以秋季翻地为好,一般深耕30-45厘米,结合翻地施基肥,每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春耕翻地要注意土壤保墒,然后耙细整平,作畦或打垄。

3、先将有杂质、瘪粒和虫蛀的种子去掉。黄芪种子皮比较坚硬,不易发芽,播种前须进行种子处理,多采用粗砂或磨末机轻度摩擦种皮,也可将种子置于50℃的温水中浸泡6-12小时,捞出后装入布袋催芽。

4、分春播、伏播和秋播。春播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伏播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播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春播应注意土壤墒情。

5、播种方法有穴播、条播和撒播,但主要为穴播和条播。在生产上多采用直播,田间管理方便,省工而产量高,质量好。育苗移栽不仅费工,而且移栽时易伤主根,形成鸡爪芪,影响药品质量。

6、当年苗出齐后即可松土除草,一般进行2-3次。当苗高7-10厘米时进行疏苗,按15-20厘米株距定苗。

7、以后每年于生长期视土壤板结和杂草长势,进行松土除草。播种1-2年生黄芪生长旺盛,根部发育较快,可结合中耕除草适当追施磷钾肥料。

8、出苗和返青期需水分较多,如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水。雨季土壤湿度大,易积水地块应及时疏沟排水,以防烂根。

9、黄芪生长期间主要注意防治白粉病、根腐病、蚜虫、豆荚螟。

①白粉病:从苗期到成株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荚果。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15天喷1次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每10天1次,连续2或3次。

②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烂根。在高温高湿,土质黏重的情况下更易发病。防治方法:选择的种植地要好,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整地时每亩施70%。

③蚜虫:主要侵蚀植株上部的嫩茎叶,从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和50%杀螟松1000倍液喷洒,每7天1次。

④豆荚螟:该虫将卵产于嫩荚或花苞上,孵化出来的幼虫会侵蚀种子。防治方法:在成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80%晶体敌百虫1500-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3-5次,直到种子全部成熟。

3-4年后,黄芪根部可以进行采收,挖刨时不要损伤其外皮。种子也要做到随熟随采。

《克舍尔黄芪》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福尔摩斯植物园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