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种甘薯冻害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甘薯冻害,也称硬心薯。

〔病害诊断〕薯块受冻,初时皮色与健薯无明显差别,只稍失光泽。后期可看出薯皮略带暗色,无光泽,用手指轻压受冻部分有弹性感觉,剖开冻薯可见接近薯皮处的薯肉迅速变褐,不渗白浆,用手挤压渗出清水。一般根据薯肉变褐的速度,可以推测受冻程度,变褐速度越快,说明受冻越严重。冻伤的薯块往往形成硬心,发苦,煮不烂。薯块受冻后,易招致弱寄生菌寄生,造成腐烂。

〔病因〕薯块在9℃以下的低温环境持续较长时间,就会使薯块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使薯肉组织受到冻伤,形成硬核,表皮和组织坏死。但受冻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腐烂。温度越低,冻害越重。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冻害也越重。薯块受冻害,发生腐烂一般有两次高峰:一次是生产上收获过晚,在田间就受冻,称为窖外冻害,入窖后约15天左右即开始腐烂;另一次是窖贮中期、后期,因窖浅或防寒保温较差,窖温低而发生冻害,继而腐烂。一般在4~5℃时持续半个月开始腐烂,6~7℃时经过1个月才腐烂。

〔防治措施〕(1)适时收获,入窖,防止薯块受冻。甘薯收获适期应掌握当地旬平均气温降低到14~15℃左右时为宜。选晴天及时收获,并应收获当天薯块入窖。(2)贮窖消毒,薯块入窖前,旧窖的窖壁应铲去一层土,然后药剂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抗菌剂402水剂30~40毫升熏蒸消毒,或用福尔马林50倍液喷洒窖壁四周,均需封闭两天然后打开通气,再过两天后使用。(3)精选薯块,凡带病的、虫咬的、霜打受冻的薯块均应剔除,不能入窖。(4)在收获、运输、入窖贮藏过程中,要精心操作,轻拿轻放,尽量防止产生伤口。(5)做好贮窖温湿度管理。防止薯块受冻,安全贮藏,窖温保持在11~13℃,相对湿度75%~80%为宜。

小编推荐

种甘薯黑星病的防治


甘薯黑星病,也称黑斑病。

〔病原菌学名〕AlternariabataticolaIkata.

〔寄主作物〕甘薯。

〔病害诊断〕为害叶片,叶柄和茎蔓。叶片发病,初时产生水渍状褐色斑点,扩展后病斑圆形、椭圆形,大小3~5毫米,褐色。后期病斑中心灰褐色,周围褐色,再外层为淡褐色,与健全部交界处为黑褐色,形成浓淡交替的同心轮纹。病重时,病斑汇合,致使叶片变黄以至脱落。叶柄及茎蔓上病斑梭形、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发生重时,病斑包围叶柄,致使连接的叶片变黄干枯。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淡黑色霉状物。致病菌为甘薯链孢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束生,褐色,色泽均一,基部细胞稍大,不分枝,正直或微弯,无膝状节,具1~4个隔膜。分生孢子单生,倒棍棒形,淡褐色,具5~12个横隔膜,0~3个纵隔膜,隔膜处有缢缩,嘴喙稍长至长,不分枝,色淡,具0~3个隔膜。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薯上在窖内越冬。带菌种薯育苗可使幼苗发病,并病苗可作远距离传播。田间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害潜育期3~7天,再侵染频繁,温湿度条件适宜病害发展很快。病害较喜温湿条件,发病适温24~25℃,多雨、重雾、露大发病重。土质瘠薄、耕层浅、肥水不足病情重。

〔防治措施〕(1)种薯消毒,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5分钟。(2)翻耕土壤,施足粪肥。适时追肥、灌水,使植株生长旺盛。(3)注意田间卫生,发病初期摘除初始病叶,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并深翻土壤。(4)药剂防治。应及早喷布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

种甘薯的甘薯种的选留与贮藏


适时收获甘薯收获过早,产量较低;收获过晚,易遭受冻,影响贮藏。所以,一般最好在气温18℃左右时开始收获,气温在10℃以上时(即枯霜期前)收获完毕。一般先收切干用的春瓜地,再收作种用的夏甘薯。

精选瓜块在收获选留好甘薯品种时,一定要精心刨割,避免外伤。为了多出苗、出壮苗和降低成本,应选块根150―200克的瓜块作种。所选的瓜块要无病、无涝害,还要具有本品种的典型特性。收获时,最好早晨割秧,上午收刨,下午入窖。

入窖贮藏用大屋窖或地窖贮藏,瓜种入窖前要对旧窖严格消毒,如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5%安索菌毒清水剂500倍液等喷洒瓜窖消毒。存放甘薯时,每存一层甘薯,就用甘薯保险剂稀释液均匀喷洒一遍。现将大屋窖贮藏甘薯的特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瓜种入窖前期(入窖15―20天),应先加温18―24小时,使窖内温度达到35℃―38℃,保持四昼夜。以后打开天窗,排湿降温,经18―24小时,使窖温降至15℃;贮藏中期(入窖后20天到第二年春2月初),主要是保温、升温,以防止瓜种受冷害,此时的窖温应稳定在12℃―13℃;贮藏后期(2月初到育苗)及时开窖检查,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用以上方法储藏的甘薯,保鲜时间长,甘薯完好率达96%以上。

种甘薯褐斑病的防治


甘薯褐斑病,也称角斑病。

〔病原菌学名〕CercosporabatatacZimm

〔寄主作物〕甘薯、蕹菜、牵牛花等。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时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展,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多呈角状,也有不规则形。病斑初时黄绿色,后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中间淡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淡灰色稀疏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致使叶片黄枯脱落。致病菌为甘薯褐斑病菌。病菌分生孢子梗由气孔成束生出,淡褐色,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鞭状,无色至微淡黄褐色,有4~6个分隔。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翌年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传播至甘薯叶片上侵染引起发病。发病后病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田间再侵染,病害不断扩展蔓延。病菌喜高温多湿条件,病菌发育适湿25~28℃。在高温季节遇上阴天多雨或云雾重时,病害往往严重发生。

〔防治措施〕(1)精细整地,起垄栽培,注意栽植密度不要过密。(2)施足腐熟粪肥,注意磷、钾肥施用。(3)适时、适量灌水。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4)重病地块与非寄主作物进行2年轮作。(5)发病地收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并随之深翻土壤。(6)发病初期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百霜净胶悬剂600倍液,或40%抑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种甘薯蔓割病的防治


甘薯蔓割病,也称甘薯枯萎病、萎蔫病、蔓枯病等。

〔病原菌学名〕FusariumbulbigenumCke.etMass.Var.botatasWollenw.

〔寄主作物〕甘薯及其他旋花科植物。

〔病害诊断〕病苗根呈青肿状,导管变褐色,上部黄瘦。成株发病,病株矮小,茎基部膨肿,表面有青晕,剖视病部可见植株感病后维管束变褐色,从茎基部向上扩展可达二三十厘米长。病株除顶部少数叶片绿色外,其余叶片全部发黄,并从下部老叶陆续枯死脱落。后期病部皮层破裂,呈纤维状,表皮生粉红色霉状物。薯块发病,薯蒂部呈腐烂状,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变色部,在横切面呈黑褐色圆环状斑点。致病菌为甘薯镰孢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顶胞稍尖,末胞尖端稍弯曲,有3~5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单胞,卵圆形至椭圆形。厚垣孢子褐色,球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在土中病残体上越冬。病菌也可以腐生状态在土壤中存活。病菌多由伤口侵入,沿导管蔓延。栽苗的切口是最主要侵入部位,根部的伤口以及叶部伤痕也能侵入。病菌也能侵入生长不良的幼苗。病害可借病薯、病苗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主要靠土壤、流水、农具传播。土温27~30℃,土壤高湿有利于发病。降雨多,雨量大常使病害严重发生。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潮汕白、南京92、金山247、台城薯、南瑞苕、晋青9号、徐州18等。(2)选用无病种薯,无病土育苗。(3)栽植前薯苗用0.2%401抗菌剂浸苗10分钟消毒处理。(4)施用充分腐熟粪肥。适量灌水,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5)重病地块与粮食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与水稻1年轮作就可收效。(6)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7)发病初期可及时喷布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双效灵水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种甘薯紫纹羽病的防治


甘薯紫纹羽病,俗称红筋网、留皮等。

〔病原菌学名〕HelicobasidiummompaTanaka

〔寄主作物〕甘薯、马铃薯、大豆、花生、棉花、桑、茶、果树、林木等。〔病害诊断〕为害薯块和地下茎。病株表现茎叶萎黄,停滞不长。地下薯块表面缠绕白色纱线状物,以后线状物逐渐变粗,颜色渐变成红褐色至紫褐色。患病薯块由上而下,自外向内逐渐发展以至薯肉腐烂,发出酒精味,薯皮因包有菌膜,质地坚韧。表皮破裂后,腐烂薯肉流出,仅空存僵壳。地下茎、根须染病,皮层易脱落。致病菌为桑卷担菌。菌丝初时无色,老熟后紫褐色。菌丝集成的菌索长纱线状,不规则分枝。菌索后期集结形成子实体,上有发达的子实层,在子实层上并列着生着担子,担子圆筒形,担孢子单胞,无色,长卵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索和菌核依附于病薯、病拐子上,或以拟菌丝遗落土中越冬。病菌在土中可存活4年。翌年越冬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法形成的菌丝束,在土壤中延伸,接触寄主的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病、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或雨水、灌溉水流传播。病残体沤肥未经腐熟施入田间也可传播。另外,在病田放牧牛羊,或人进出病田,也会把病菌传到无病田。病菌在土壤中适应性强。低洼潮湿、积水地、砂质土、土层薄浅地发病重。植株缺肥,生长不良发病重。与桑、茶混种或间作容易发病,甘薯连作发病加重。酸性土壤利于发病。

〔防治措施〕(1)严格挑选种薯,剔除病薯,无病土育苗。(2)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马铃薯等地块栽植甘薯。最好甘薯与粮食作物倒茬。重病地应与禾本科作物进行4年以上轮作。(3)施足充分腐熟粪肥及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4)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早挖去,不要等到形成菌核再挖。并应将带菌土壤一并挖尽,再填入无病土。病株周围土壤灌20%石灰水消毒。(5)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6)发病初期可用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防霉宝水溶性粉剂800倍液灌根。

《种甘薯冻害的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