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2021年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草地螟属间歇性暴发、迁飞性、杂食性害虫。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预测,2016年草地螟一代幼虫在西北、华北、东北大部轻发生。由于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虫源不清,不排除一代成虫集中迁入造成二代幼虫发生为害的可能。为做好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发生区及时开展应急防治,控制幼虫大规模群集迁移危害,防控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中低密度区处置率达到70%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确保草地螟在常发区农田不成灾、偶发区农田不造成严重危害。

二、防控策略

阻击外来虫源,控制本地虫源。防治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应急防治。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区域

1.幼虫重点防控区域。新疆阿勒泰和和田、内蒙古东部和中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等区域。

2.越冬代成虫重点防控区域。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新疆阿勒泰,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北方部分农区及农牧交错区。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调控技术。对越冬区,实行秋耕冬灌春耙,破坏越冬场所。种植荞麦、糜、黍等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实行生态控制。

2.灯光诱杀成虫技术。在草地螟越冬代成虫重点发生区和外来虫源降落地,提前安装杀虫灯等物理诱杀工具,及时诱杀草地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灯应安置在视线开阔,周围无遮挡物的地方;种植豆类、向日葵、苜蓿等蜜源植物较丰富的场所,安灯高度以灯底高出周围主要作物顶部20cm为宜。

3.挖沟阻隔和喷施药带阻止幼虫迁移技术。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防止幼虫从草原、荒地、林带等交界处以及退化草场向农田迁移,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的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4.中耕除草灭卵技术。对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和马铃薯等,于产卵前除净田间杂草。对于草地螟喜食性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处理。要注意清除藜科和蓼科等杂草,同时要注意清除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为害。

5.药剂防治技术。3龄幼虫前(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选用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区采取药带隔离和应急防治集中歼灭,及时挑治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注意对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的防治。

小编推荐

2021年柑橘大实蝇防控技术方案


为做好2016年柑橘大实蝇防控工作,有效控制柑橘大实蝇危害,切实保障柑橘产业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治处置率达到8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60%以上,总体防控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柑橘大实蝇不大范围扩散蔓延。

二、防控策略

采取分区治理、分类防治、联防联控的防治策略,加强柑橘大实蝇发生期监测,重点应用成虫诱杀、捡拾落果和虫果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三、防控措施

(一)重点防控区域。以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的柑橘主产区及其它柑橘大实蝇重发地区为防控重点区域。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成虫回园监测。采用挂瓶法、点喷法等方法监测成虫回园始期,准确确定防治时期,做好分类指导,为大面积防治提供依据。

2.成虫诱杀。根据监测情况,在柑橘大实蝇羽化始盛期至盛末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期间诱杀成虫。(1)挂瓶(诱捕器)诱杀。对于虫果率3%以下的果园,可采用糖醋液等食物诱剂挂瓶(诱捕器)诱杀成虫,每亩悬挂8-10个,每7天换1次诱剂。(2)点喷诱杀。对于虫果率3%以上的果园,使用蛋白饵剂点喷柑橘树冠叶片背面,每亩喷10个点,每点0.5平方米,或糖醋液每亩喷三分之一柑橘树,每株树喷三分之一树冠。每隔7天喷药1次,蜜桔类一般要喷3-5次,椪柑类和橙类一般喷4-6次。

3.捡拾落果与虫果处理。捡拾并处理虫果对控制翌年害虫基数作用较大。(1)捡拾落果。从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定期捡拾园中落果,并摘除未落的虫果,每7天一次。山坡果园在坡下挖浅沟拦截虫果收集。打蜡加工厂、零散交易点及无人管理桔园虫果收集后集中处理。(2)处理虫果。捡拾和摘除的落果就地置于塑料袋中,扎紧口袋密封闷杀。约7-10天后虫果内幼虫死亡,烂果埋入土中作肥料,虫果处理袋可重复使用。也可将收集的虫果,送往虫果处理池中浸泡灭杀,或喂鱼、喂猪。

2019年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全国茶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小贯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虫、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角胸叶甲、茶网蝽、茶黑毒蛾、茶黄蓟马、茶棍蓟马以及茶饼病和炭疽病等,2019年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树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茶叶质量符合我国茶叶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二、防控策略

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以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以科学用药为应急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优先采用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灯光诱捕、色板诱集和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进区域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华南茶区:主要包括海南省、云南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以茶小绿叶蝉、咖啡小爪螨、灰茶尺蠖、茶毛虫、茶丽纹象甲、角胸叶甲、茶黑毒蛾、茶卷叶蛾类、茶黄蓟马、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饼病和茶炭疽病等为主。

2.西南茶区:主要包括云南中北部、西藏东南部、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以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茶棍蓟马、茶网蝽、茶黄蓟马、茶黑毒蛾、黑刺粉虱、茶跗线螨、茶饼病、茶炭疽病、白星病等病虫为主。

3.江南茶区:主要包括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东南和西部、安徽省和江苏南部。主要病虫是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或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毛虫、茶蚜、茶丽纹象甲、角胸叶甲、茶小卷叶蛾、茶白星病、茶炭疽病和茶饼病等。

4.江北茶区:主要包括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以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黑刺粉虱、茶蚜、茶细蛾和茶炭疽病等病虫为主。

(二)主要技术措施

1.茶小绿叶蝉。维护茶园周边自然植被,间作显花草本和木本植物,秋冬季在园边适度留养杂草,为蜘蛛类、寄生蜂类提供庇护场所,增强生态控制潜能。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勤采,清除茶行间杂草,控制虫口基数。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选用以下药剂喷施:印楝素、藜芦碱、茶皂素、呋虫胺、茚虫威、联苯菊酯、虫螨腈、唑虫酰胺等。

2.灰茶尺蠖(茶尺蠖)。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翻耕土壤,减少土中越冬虫蛹的成活率。在灰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保护和利用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蜘蛛类等重要天敌。在灰茶尺蠖成虫羽化期,每亩放置2~3套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使用茶尺蠖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第1、2代或5、6代的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药剂:茶核苏云金、苦参碱、短稳杆菌、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

2.茶毛虫。利用茶毛虫群集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在茶毛虫成虫羽化期,安装诱虫灯诱杀成虫,每亩放置2~3套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使用茶毛虫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药剂:苦参碱、短稳杆菌、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

4.茶橙瘿螨。适时分批勤采,带走部分成螨、卵、幼螨和若螨。秋末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封园。在茶橙瘿螨发生高峰前期,可选用藜芦碱、矿物油予以防治。

5.黑刺粉虱。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促进茶园通风透光以抑制其发生。越冬代成虫羽化始盛期,使用信息素+黄板诱杀成虫,每亩挂诱虫板15~20块。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可喷施噻虫嗪联苯、溴氰菊酯等药剂。秋季在越冬虫口偏高田块可用石硫合剂、矿物油等进行封园。

6.茶黄蓟马。适时分批勤采,恶化其营养条件和庇护场所,带走部分卵、若虫和成虫。以信息素+蓝色、或信息素+黄绿色诱虫板诱杀成虫。结合茶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等主要害虫防治时进行兼治。

7.茶跗线螨。分批勤采,尤其是结合夏茶的机采。防治药剂可用乳油矿物油。非采摘茶园或秋后封园,则喷施石硫合剂、矿物油等。

8.茶饼病。适时分批勤采,结合茶园改造,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和台刈以去除病叶。清除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在历年发病较重茶园中,可在发病初期连续喷施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等药剂二次,间隔7天-10天。

9.茶炭疽病。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的健壮种苗。平衡施肥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及时剪除病枝。适时采摘。对于重发茶园,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进行防治。

备注:本技术方案所列农药仅供茶叶为国内销售的茶园使用参考,出口茶园防控病虫害须针对出口国的检测要求慎重选择农药。具体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及安全间隔须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和产品说明书。

全国农技中心

责任编辑:王伟

玉米粘虫和草地螟怎么防治?用什么药防治效果好?


目前,正是病虫防控的重要时期。据监测,江淮、黄淮等地粘虫一代成虫高峰集中向东北、华北地区迁移。同时,受境外虫源和迁飞条件适宜因素影响,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和吉林西部部分地区草地螟成虫突增,呈重发态势,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对此,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玉米粘虫和草地螟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实防控措施,遏制玉米粘虫和草地螟暴发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农业农村部部署玉米粘虫和草地螟防控工作

一要及早安排部署。目前,正值东北、华北、黄淮玉米苗期,也将进入二代粘虫为害期。同时,今年东北地区豆类等草地螟喜食作物面积增加,加之受干旱等气象因素影响,草地螟暴发的几率增大。各地要坚定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的目标不动摇,把防汛抗旱与病虫防控同步推进,及早安排部署,落实防控措施。

二要加强监测预警。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作用,准确监测虫情发生动态。对农牧交错带、粘虫常年重发区,要加密监测。组织植保专业人员、乡村农技人员、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群众深入田间,调查粘虫、草地螟发生情况,准确研判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同时,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和重灾情实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三要加强分类指导。根据粘虫、草地螟迁飞规律和发生危害特点,加强分类指导,落实关键措施。对粘虫成虫迁出区,要加密监测,及时掌握迁出虫量、过境虫量和滞留虫量,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对成虫迁入区,要及早做好物理诱杀、田间查卵和低龄幼虫药剂防控准备。草地螟越冬代成虫重点发生区和外来虫源降落地,要利用杀虫灯等诱杀工具、降低虫源基数,成虫产卵前、卵孵化前铲除田间杂草、减轻危害,并及时防治幼虫。

四要推进统防统治。充分利用现有项目资金,支持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植保服务组织开展病虫防治服务,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施药作业等五统一服务,提高防治效果。

五要精准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制定粘虫、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因地因时落实好防控措施。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粘虫、草地螟重发区,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在防控关键时期,对粘虫、草地螟重发区开展工作督导,推进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玉米粘虫用什么药防治效果好

玉米粘虫主要是使用2.5%敌杀死、2.5%功夫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20-30毫升、灭幼脲等药剂,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灭幼脲在低龄幼虫期使用效果最明显。

如果玉米粘虫发生比较严重的话,可以采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80ml/亩,5%高效氯氟氰菊酯12-18克/亩,20%辛硫灭多威乳油80-100克/亩,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30-4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

农业害虫草地螟的危害有哪些?用什么药防治?


草地螟,螟蛾科,又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网锥额蚜螟,草地螟为多食性大害虫,主要为害甜菜、大豆、向日葵、马铃薯、麻类、蔬菜、药材等多种作物。那草地螟的危害有哪些?用什么药防治?

6月上中旬,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和吉林西部突增,灯下和田间虫量高,成虫发生面积超过1500万亩。近日,东北地区越冬代成虫数量逐步降低,一代幼虫数量明显上升,局部适宜产卵和杂草多的田块幼虫量高、危害重。初步统计截止6月20日,草地螟全国一代幼虫发生面积超过700万亩。

草地螟的危害

草地螟以老熟幼虫在丝质土茧中,越冬。越冬幼虫在翌春,随着日照增长和气温回升,开始化蛹,一般在5月下至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后,从越冬地迁往发生地,在发生地繁殖1~2代后,再迁往越冬地,产卵繁殖到老熟幼虫入土越冬。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使叶片呈网状。大发生时,也为害花和幼英。

草地螟如何防治

1、农业防治

根据草地螟喜欢在灰菜、猪毛菜等杂草产卵的特性,注意消灭荒地、池塘、田边、地头杂草以减少草地螟的落卵量,并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可消灭部分虫源,秋耕或冬耕还可消灭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虫茧既可降低防治成本,又可提高防效。

2、化学防治

由于草地螟有群集迁移及暴食性的特点,因此,防治时期比较集中,必须在幼虫3龄前,即从卵孵化盛期后10-12天内及时进行防治为宜。由于分布不均,为害隐蔽,要强调及时查田,进行挑治。当田间幼虫密度大,且分散为害时,应组织农户联防,进行大面积的统防统治。

药剂选择:草地螟没有抗药性一般杀虫剂均可。综合考虑宜选用低毒、击倒速度快、对作物安全且较经济的药剂。

推荐使用药剂:

①在晴天下午草地螟成虫蛾子活动高峰期,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杀死成虫(玉米、高粱上使用剂量不可增多,否则产生药害)。

②幼虫防治:在幼虫低龄期(1-2龄),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药剂:2.5%功夫乳油12-20毫升,每亩兑水50公斤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每亩30毫升。

③采用机引悬挂式喷雾机,拖拉机保持二档速度,每亩喷液量30公斤进行防治,或采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每人之间间隔5米,一字排开喷雾。

3、物理防治

在豆田内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稻田养蟹防控稻田杂草技术


中国河蟹产业第一县2003年,辽宁省盘山县坝墙子镇在于永清教授主持下采取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进行稻田养殖大规格成品河蟹实验。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河蟹生长后期光照不足的问题,还扩大了河蟹活动空间,又因大垄双行通风透光好,水稻产量不但没减反而有增。

稻田养蟹技术是指在稻田内既种稻又养蟹、稻蟹互利共生的复合生态农业技术,在我国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该技术应用农业生态学中的食物链理论、生态位理论和种间互利共生理论,融传统的精细耕作农业、现代低耗高效农业、无公害农业、立体农业于一体,采取种植、养殖相结合的方法,重建了稻蟹互利共生、安全生长的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出无公害稻米以及消费者喜食的河蟹,对稳定粮食生产、改善人们食物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试验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镇姜家村稻田养蟹示范基地进行,该地区常年平均温度8.4℃,无霜期174天,年降水量612毫米。蟹种为辽蟹,规格12克/只,每公顷放蟹苗60千克;水稻品种为辽星1号;试验田土壤为黏土,田间土壤肥力均匀一致,各处理施肥量相同。

水稻于4月27日播种,5月31日插秧,采用大垄双行(即40厘米垄,比常规的30厘米垄大)栽插方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株行距较小,导致封垄早,后期通风透光不良,底部叶枯死较早,造成水稻早衰、干物质积累受阻等问题,从而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每公顷基本苗82.04万株,平均每蔸4.1株。于6月10日放蟹入稻田。9月25日收蟹。

1稻蟹共育田的杂草种群稻蟹共育试验田杂草的主要种类有鸭舌草、水葫芦、稗草、苦草、眼子菜和野慈姑,还有陌上菜、节节菜、异型莎草、千金子、丁香蓼和牛毛毡等,数量较少。从其种群数量和密度分析,试验田杂草的主要优势种为鸭舌草、稗草、水葫芦、苦草、眼子菜和野慈姑。其空间分布为,稗草和野慈姑为上层草,而鸭舌草、水葫芦、眼子菜和苦草分布在下部。

2.稻蟹共育对杂草的防控效果稻田养蟹控制稻田杂草的主要机制是:利用河蟹的杂食性和长时间的活动,不断采食稻田杂草,河蟹活动引起的浑水也能够抑制杂草种子和病原体的萌发、杂草幼苗的光合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杂草的发生基数和危害程度。

杂草在水稻插秧后3~5天开始萌芽生长,被翻压的杂草于立苗时恢复生机,至稻苗封行时杂草达到生长高峰。

在水稻拔节期,养蟹投饵区对眼子菜、鸭舌草、野慈姑和水葫芦的植株密度防效分别达到28%、64%、49%、63%和42%,对水绵和浮萍的防效低,对稗草无防效;养蟹不投饵区对眼子菜、鸭舌草、野慈姑和水葫芦的植株密度防效分别达到51%、80%、73%、76%和38%,对水绵和浮萍的防效好,对稗草无防效。

在水稻拔节期,养蟹投饵区对杂草的植株密度防效达到44%,对杂草植株鲜重防效达到43%;养蟹不投饵区对杂草的植株密度防效达到57%,对杂草植株鲜重防效达到59%。

收获稻谷产量,不养蟹区为每公顷9665千克;养蟹投饵区为每公顷10495千克,增产7.9%;养蟹不投饵区为每公顷10405千克,增产7.1%。

收获河蟹产量,养蟹投饵区为每公顷405千克;养蟹不投饵区为每公顷381千克。河蟹的引入,不仅减少了稻田杂草,还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河蟹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2021年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质量管控”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