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油茶产业成赣州精准扶贫“主力军”》,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发展新路子,初步形成集种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脱贫攻坚中,赣州探索出回购返租五统一分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形成了油茶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赣州已有近3万户、13.5万名贫困农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人均年增收800多元。

油茶是赣州重要的传统经济林树种,而赣州已成为江西省油茶主产区,是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在扶持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赣州积极推行油茶造林良种化,定点育苗,推行良种良法造林。建有油茶良种嫁接育苗定点苗圃9个,年产苗木1900万株;选育出23个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其中11个为国家级良种、12个为省级良种;引导规模以上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升综合开发能力,目前。已有不少油茶加工企业开始对茶枯饼皂素、茶粕等进行精炼加工,开发沐浴露、洗发水等系列新产品。并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油茶研发力度,成立了江西省首个省级油茶工程研究中心。

据介绍,赣州市油茶林面积已达243万亩,其中连片10001万亩的油茶基地98个,连片1万亩以上的基地5个;油茶加工龙头企业12家,年产茶油可达1.5万吨以上,并涌现出齐云山百丈泉山村等赣南茶油品牌。

小编推荐

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7成贫困县选择了这个产业


7月25日-27日,全国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举行。会议听取了了全国各地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经验并就此进行了交流,召集了食用菌产业专家进行座谈,组织了武川县食用菌产业投资推介等活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程新元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围绕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余名食用菌农业主管部门、企业家代表,就本地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和技术交流。会议期间,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将武川县确定为全国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会议现场表彰了17位2016年全国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新闻人物获奖人员。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就各地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苦干、实干加巧干,重在巧字,解放思想;二是要学会整合资源,抱团取暖,重在引进资金,借鸡生蛋;三要理性发展,不盲目求大,重在树立品牌,实现标准化生产。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程新元通过数据解读出食用菌产业在扶贫方面的巨大潜力:对全国592个贫困县产业扶贫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其中有420县开展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占比达72%。相比养殖业,食用菌产业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非常适合贫困区农牧民尽快实现脱贫。

武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自2012年以来,利用本地独特冷凉气候发展食用菌产业,已基本形成国有控股,扶贫参与;土地流转,农民打工;职业经营、市场运作的食用菌生产经营格局。截至2015年底,该县食用菌大棚共有3348棚,惠及农户达4000多户,受益农民超过10000人,菇农月均收入最高可达5000多元。

种草皮也能赚钱?西安草坪产业扶贫有成效


种草也能够赚钱?没错,在西安市长安区引镇街道龙渠村,就有一个春天草坪产业扶贫基地,让村里的贫困户们能够通过种植草皮上市销售成功脱贫致富。其中贫困户张举又是劳动力,又是主家,今年年底将草皮卖完便可以拿到分红7000多元,比原来的日子好过多了。

引镇街道种植草皮时间长,面积广,如今可被称为西安的草皮之乡,草坪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种植草皮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如何让贫困户用好这项法宝,脱贫致富更有信心、更有底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足了绣花功夫。选取龙渠、甫江、东堡等支部,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策略,变漫灌为滴灌,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不断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真正让党建引领脱贫、精准施策扶贫,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强大杠杆,成为增加贫困户家庭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支部引领,精准施策

龙渠村是引镇街道产业扶贫成功典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龙渠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建立了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将党建+产业+基地+贫困户真正落到了实处。

能带领大家早日脱贫致富,看着乡党都过上好日子,我作为书记,觉得比啥都强,比啥都值得!在骆书记的带领下,两委会班子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了贫困户种草这项大事上。同时,支部书记在自己流转的草坪地中划拨出24亩,作为10户在册贫困户和2户已脱贫困难家庭的草坪扶贫产业基地。采取党建+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在贫困户自愿的情况下,将财政扶持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1万元,入股春天草坪种植基地,力促贫困户实现稳定分红增收。

党员服务,点燃希望

为了草皮种植早日投产见效,两委会党员干部先垫付资金购置起草机、剪草机等生产机械设备、购买草籽、化肥、农药等必要的生产物资,更是积极联系销路、跑市场,增强草皮种植经济效益。同时,组织村内草坪种植大户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学会种草、管理、剪草、铲草,增强贫困群众的参与度,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解决了个别贫困户存在的精神贫困、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使贫困户利益收到保障,草坪基地和贫困户签订了草坪种植合同书,确保每户年收益3000元以上,这样无疑是给贫困户吃了定心丸。此外,龙渠村两委会班子在草坪基地设立了管理领导小组,无偿服务产业基地,并坚持定期公示制度,做到账务公开透明,推动产业扶贫基地健康持续发展。

目前,今年春天草坪基地的草皮正在销售之中,每平方米售价约6--8元,每亩纯利润至少有2500余元。待今年的草皮销售完后,即可给贫困户予以现金兑付,真正起到当年建基地当年见效益的目标。

如今在引镇街道,光伏发电、草坪种植、花卉种植、农家乐经营、中蜂养殖等产业扶贫初见成效,产业扶贫真正为贫困户家庭点亮了希望,给他们增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也为扶贫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赣州市南康区2022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康府办字〔2017〕12号

关于印发《南康区2017年蔬菜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南水开发办,区政府有关部门,区属、驻区有关单位:

现将《南康区2017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7年3月3日

南康区2017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印发<赣州市2017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17〕4号)精神,为加快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新(扩)建50亩及以上规模蔬菜基地6000亩,其中新增钢架大棚面积4000亩。重点抓好唐江一龙华、横市一坪市、横寨一赤土等三个蔬菜产业重点区域以及十三五贫困村蔬菜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建设。

二、工作措施

(一)大力发展规模基地。抓好龙华崇文、唐江幸屋等新增规模蔬菜基地,打造农旅一体化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带动更多农户连片种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金,推进蔬菜产业基地发展。坚持分类布局、集中连片原则,建设好十三五贫困村蔬菜基地和一批蔬菜专业村(组)。

(二)巩固提升基地设施。统筹整合中央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项目资金,积极鼓励龙华福华、唐江唐农、横市洪鑫、朱坊荷树等现有蔬菜基地巩固提升,引导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

(三)引进推广实用技术。以现有规模蔬菜基地为依托,年内至少引进10个蔬菜新优品种进行试种,加快选育推广适宜本地的蔬菜良种。聘请蔬菜技术专家常年驻点开展技术服务,年内至少组织开展2期蔬菜实用栽培技术培训,培育好本土农民菜技员和生产一线能手。

(四)加强信息引导服务。完善区、乡两级信息服务机制,利用短信平台、微信、QQ等媒体,及时准确地为菜农推送天气预报、灾情预警、实用技术、产业政策、市场行情等信息。

(五)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指导100亩以上蔬菜基地全面建立生产和销售台账,加大农业投入品管控和蔬菜抽检力度,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基地种植主体,年内申报奖补时实行一票否决。引导规模蔬菜基地实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引导推广无公害蔬菜产品认定。

(六)搞活市场对接流通。大力推进蓉江桥口果蔬批发市场建设。加快改造和改建城区南门、北门、家具城、城西、塔垇等一批农贸市场,完善城区、集镇两级农贸市场体系。扶持相关企业在龙岭、唐江建设蔬菜配送中心(中央厨房),新建30家以上社区蔬菜便利店。

(七)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建立五个一利益联结机制,把规模蔬菜基地打造成蔬菜产业扶贫示范点。通过引领贫困户参与务工、土地流转,以及入股分红、返租倒包、订单生产等直接发展蔬菜产业联结方式,辐射或直接带动2000户以上贫困家庭增收。

三、政策扶持

今年安排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符合立项条件的新建蔬菜基地给予奖补。

(一)立项奖补条件。按十三五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分区域奖补。蔬菜基地必须建立土地或贷款等要素入股、就业务工、土地流转、订单生产、返租倒包和其它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的联结方式。

1.十三五贫困村。新建集中连片钢架大棚30亩及以上,并且带动联结在册贫困户10户以上的蔬菜基地。

2.非贫困村。新建集中连片钢架大棚100亩及以上,并且带动联结在册贫困户20户以上的蔬菜基地。

(二)新建蔬菜生产设施奖补内容。对符合立项条件的钢架大棚蔬菜基地,并新建以下设施的,分项进行一次性奖补。省、市等各级奖补政策可以同时享受,但分项奖补资金不超过该项投资额的60%。对已享受过蔬菜项目奖补政策的设施异地搬迁,不再享受此政策。

1.喷滴灌设施。采用滴灌设施的,按设施面积5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采用喷灌设施的,按设施面积4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喷灌、滴灌奖补政策不叠加享受。

2.钢架大棚设施。按以下两类大棚分类别分区域进行奖补,按棚内面积540平方米折算为1亩的标准进行测算设施面积。

(1)标准大棚。新建跨度在6米、脊高2.6米以上,棚架间距不超过1.5米,纵向各拱架间用拉杆或斜交式拉杆连接固定形成整体的集中连片钢结构大棚,北六乡镇十三五贫困村按设施面积60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其它十三五贫困村和全区非贫困村分别按设施面积5000元/亩、40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

(2)高标准大棚。主体规格:棚体高度不低于3.5米,肩高不低于1.8米,形成装配式连栋大棚。主要材质:所有杆件和卡具采用热镀锌防锈处理,用专用卡具连接形成整体。配套设施设备:开窗、水肥一体化设施。主要功能:同时具备通风、保温、遮阳、降温等功能。北六乡镇十三五贫困村按设施面积160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其它十三五贫困村和全区非贫困村分别按设施面积12000元/亩、100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

以上区级奖补政策从2017年起执行,区政府办《关于印发<南康区蔬菜基地建设方案>的通知》(康府办字〔2015〕120号)所明确的扶持政策,如与本政策不相符的,以本方案政策为准。

四、强化保障

(一)强化责任落实。区农粮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工作;各乡(镇、街道)负责所在地基地建设,同时,要把蔬菜产业发展摆到重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发展举措,细化工作方案。各有关单位要围绕职责、各负其责,主动作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二)强化政策保障。广泛宣传最新扶持政策,及时组织验收并兑现奖补,充分调动各类主体投资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全力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和产业扶贫信贷通等政策,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蔬菜种植保险,加大财政对蔬菜保险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督查考核。各乡(镇、街道)要创新工作举措,加强督导调度,积极推进落实。区政府将实行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约谈诫勉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附件:1.2017年现有蔬菜基地巩固提升任务计划表

2.2017年新建规模蔬菜基地计划任务分配表

江西芦笋产业:“蔬菜之王”如何成致富“金元宝”


我省芦笋产业发展水平与资源优势不相称

蔬菜之王如何成致富金元宝

建议: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打造全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大健康的消费需求不断被释放,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蔬菜之王芦笋,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消费的升级也提高了芦笋经济效益,每亩芦笋的种植收益可到万元以上。

长期以来我省芦笋产业的科研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我省具备发展芦笋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但我省芦笋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与国内其他芦笋主产区相比却相对滞后,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现象。

如何把芦笋变为我省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元宝?近日,记者来到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的芦笋产业扶贫基地,对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采访。

一、经济效益高

冬阳下的西岗村,一眼望去,地里都是芦笋。西岗村第一书记余重民介绍:我们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原来大家只靠种几亩田过日子,收入很低。2016年底,我们集中流转了上千亩土地,种上了820亩芦笋。去年,村里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过了3000元。今年,人均纯收入可达5000多元!一旁的村民姜兰高兴地说:真没想到这小小的芦笋还是个金元宝。种下后从第二年开始采收,可以连收10年左右呢。

芦笋是全球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际市场久畅不衰。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芦笋产业的主要承接地,种植面积和出口量超过世界总量的50%,是我国加工出口贸易最大的单一蔬菜品种。芦笋种植与加工既有高效农业的特征,又具有生态与健康产业的属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加工、医药保健、生态治理等多个领域。

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室主任罗绍春介绍,农村1个劳动力可种4至5亩芦笋,每亩种植净效益可过万元,最高的可达3万元。同时,芦笋加工的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还可加工成芦笋茶、汁、药品和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附加值是鲜芦笋的5倍以上。

通过走访省城部分超市,记者发现普通芦笋每公斤售价达到40多元,有机芦笋每公斤售价更是达到了近百元,芦笋茶的售价甚至高达每公斤上万元。

芦笋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生态效益。我省环鄱阳湖地区和赣江古河道沿途的上百万亩荒沙滩如种植芦笋,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可以涵养土壤、防风固沙。

二、优势难转化

多年来,我省在芦笋现代育种、芦笋种质资源圃、行业标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性系杂交芦笋新品种井冈701和第一个四倍体紫色无性系芦笋新品种井冈红。今年10月8日,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博士陈光宇和他的团队独立完成的《芦笋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选育》荣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标志着江西在芦笋现代育种及研发体系、芦笋种质资源圃、行业标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来自中国园艺学会芦笋分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芦笋种植面积达142万亩,我省芦笋种植面积仅1万亩左右。

据南昌市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场每天的芦笋批发量达到20至30吨,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地区,本地芦笋非常少。南昌市民杨涛说:我的血压偏高,医生建议我多吃芦笋。但市面上芦笋的价格太高了,这其中有不少是运输成本。希望能有更多的本地芦笋,我们消费者也能吃上更实惠的蔬菜之王。

我省发展芦笋产业具有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科技。但为什么没能把科研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陈光宇一针见血地指出:还是没有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多年来,由于没有出台相关指导性政策,芦笋产业未被纳入江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我省的科研成果没有得到就地转化。纵观山东、山西、河北等省,通过引进我省的科研成果,种植面积都已发展到二三十万亩。同时,芦笋与传统农业相比,更需要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芦笋种植必须与加工企业相配套,千亩以上面积一定要相应地配备一个加工厂。然而,由于我省芦笋种植面积小,不具规模,导致加工企业不愿投资建厂;没有加工企业,芦笋种植业又发展不起来,最终导致我省芦笋种植规模小,产业化进程缓慢。

三、迎来大机遇

从11月上旬在南京召开的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上传出消息:芦笋已列为国家食药同源之首,正在成就万亿级体量大的大健康产业。

我省芦笋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让蔬菜之王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健康消费需求,还能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罗绍春坦言:通过将我省国内领先的芦笋科研成果迅速就地转化,快速打造融起来的芦笋全产业链已是刻不容缓。

西岗村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迈出了打造芦笋全产业链的第一步,正在筹建一个集种植、观光、休闲的田园综合体。余重民告诉记者,村合作社将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引进省内外资金,兴建一个加工企业,开发芦笋精深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当地农民搭上蔬菜之王的致富高铁。

如何在全省范围内打造融起来的芦笋全产业链?推动芦笋产业一二三产融合,一产要先赚钱,二产就可上马,三产就能转起来。陈光宇说。

对此,陈光宇建议,做大一产,各级政府要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制订相关指导性政策,相关部门要整合涉农资金,设立芦笋产业引导资金,开展技术服务。同时,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进芦笋三产融合发展,要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各地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进入芦笋产业,做大做强一批芦笋加工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芦笋产业化联合体,使芦笋产业的精深加工强起来,形成芦笋产业集群。

业内人士呼吁,要围绕业态创新,大力打造芦笋休闲业,壮大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企业和基地。同时,相关部门要将芦笋大健康产业纳入江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效整合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平台,为迅速做大芦笋产业提供强劲动力,真正让蔬菜之王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元宝。(记者宋思嘉)

吉林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成产业升级新动力


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产后环节收益,吉林省农委实施了国家农财两部下达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帮助农民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储藏、保鲜、冷藏、烘干等设施,推广科学的存储保鲜技术。

通过近5年的实施,共新增存储能力近30万吨,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及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近年来,吉林省实施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缩减,果蔬与马铃薯等作物面积逐步扩大,2015年全省果蔬及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152.3万亩,产量达2243.9万吨。但是由于东北的气候特点,作物生长期短且成熟期集中,与市场需求和加工不同步,农民沿用的传统存储方式,造成了农产品产后浪费巨大、损失严重。实施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后,建设先进贮藏加工设施,推广贮藏保鲜技术,提高贮藏水平,大幅度减少了浪费,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苹果梨存储1个月就能够减少20%的损失,3个月就能够减少30%以上的损失。

吉林省通过实施项目,形成了生产-初加工-存储-市场和生产-初加工-存储-精深加工-市场等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延长了农产品供应链,推动了果蔬、马铃薯和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水平。特别是通过产后处理,促进了贮藏、保鲜、烘干、分类分级、包装和运销等环节的升级,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优质原料,实现了产业增值、农民增效。

吉林省洮南市通过加强辣椒为主的冷藏保鲜和烘干初加工设施建设,推动了辣椒色素提取等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如辣椒之乡的福顺镇共建设组装式冷藏设施23座,经测算,通过项目的实施,按年周转3次计算,新增保鲜储藏能力100万吨,全市辣椒贮藏增收800多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为合作社减少损失达到300万元左右。目前,该市农产品冷藏初加工示范村已达9个,从业农户56户,产业发展涉及果品、畜牧、蔬菜、农产品加工等多个产业类型,实现了乡镇有冷库,各业有储藏的良好产业基础。

农产品冷藏保鲜、烘干设施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通过预冷、烘干、保鲜仓储、冷运、冷柜销售等现代冷链流程,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商超、流通和电商等提供了条件。吉林省农安县、洮南市、九台区、通化县等通过完善存储设施,当地的龙头企业与上游的新型合作组织和农户建立起产业联盟,充分发挥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应用、组织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优势,结成利益共同体;在产地初加工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了专业市场发展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企业、设施建设主体与当地农民实现了三方增收的共赢格局。

《油茶产业成赣州精准扶贫“主力军”》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私生活成花的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