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如何种植蒲公英?人工种植应该注意些什么?效益和风险分别有哪些?》,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蒲公英是我们小时候比较多见的植物之一,近年来在城市里越来越少。蒲公英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随风飘散的美感,在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那么农户应该如何种植蒲公英呢?人工种植蒲公英应该注意些什么?种植蒲公英的效益和风险分别有哪些?

一、如何种植蒲公英?

1、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野生条件下二年生植株就能开花结籽,初夏为开花结数随生长年限而增多,有的单株开花数达20个以上,优良品种单株开花数量可高达20个以上,开花后经13~15天种子即成熟。

2、花盘外壳由绿变为黄绿,种子由乳白色变褐色时即可采收。切不要等到花盘开裂时再采收,否则种子易飞散失落损失较大。一般每个头状花序种子数都在100粒以上。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克左右,小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0.8~1.2克左右。

3、采种时可将蒲公英的花盘摘下,放在室内存放后熟一天,待花盘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至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尖端的绒毛,然后晒干种子备用。

4、在蒲公英野生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直接控取野生蒲公英的根用于栽培。通常在10月份,挖根后集中栽培于大棚中,株行距8厘米3厘米,栽后浇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发新叶,这时再施一次有机肥,生长到一定程度即可采叶上市。

二、人工种植蒲公英应该注意些什么?

1、采收种子,蒲公英种植两年就可开花结籽,生长年份越久,开花越多,最多可以开花20朵以上,开花后种子成熟期很短,一般半个月就可以成熟了。种子是否成熟是需要颜色变化的,看花盘外壳由绿色变成黄色,花盘颜色由白色变成褐色,即代表种子成熟,便可采收。

2、蒲公英既耐旱又耐碱,喜欢疏松、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

3、如果想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可以在野外挖根,然后栽植在温室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行距15厘米,株距5厘米栽根,埋到原根地表位置为宜,可以通过控制温度,从而控制蒲公英的生长。如使蒲公英在市场需求旺季上市,要控制温室温度,使植株生长受到限制,即可收到满意效果。

4、如果播种后需要提前出苗,可以泡在在50-55℃温水中,搅动到水凉后,再浸泡8小时,捞出,种子包于湿布内,放在25℃左右的地方。上面用湿布覆盖,每天早晚用50℃温水浇1次,34天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每公顷播种量11.25千克。

5、蒲公英生长期间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蒲公英出苗后需要大量水分,因此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是蒲公英生长的关键。

6播种的蒲公英不提倡施化肥,施化肥虽然嫩株及叶片色黑突长,但失去绿色植物的内涵,也失去了蒲公英的野味风格。一般每公顷可产900010500千克。

三、种植蒲公英的效益

蒲公英叶、根、茎皆可入药,每亩可产干品600kg左右,按6元每kg计算,亩产效益在3600元左右。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连续生长两年以后,可将其根挖出晒干,根的价格是茎叶的两倍以上,根亩产可达300kg左右,价格在13元每kg,亩产效益可达3900元,加上它可作为蔬菜食用,所以亩产效益在7000-8000左右。

四、种植蒲公英的风险

现在中草药种植都是不错的项目,比以往的粮食作物种植经济效益更高,但是跟风的太多,导致蒲公英种子价格大幅度上涨,而且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种植出好的蒲公英,种植地区和种植技术极其重要,所以种植蒲公英有一定风险,种植要因地制宜,掌握好的种植技术。

zw59.com延伸阅读

桂花人工种植注意事项


桂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开花的时候,香味浓郁久远,闻之可以让人心旷神怡,现在赏桂花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在家要养殖好桂花,应该要掌握哪些方法呢?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

1、土壤选择

桂花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所以建议种植户们选择肥沃疏松,透气性强的微酸性土壤,碱性高的土壤不能使用,如果在家养殖,可以选用富含有机质泥炭土、园林土和蛭石混合配制成栽培土壤进行养殖。

2、光照温度要求

桂花适宜生长温度18~28度,如果在冬天养殖就要做好防冻保护,避免冻伤叶片,而且桂花喜欢在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中生长,但是也不能太强,不然会造成桂花树缺水,种植户们可以适当做好遮阴处理。

3、浇水和施肥

桂花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不能有水涝,一般将土壤浇至表面湿润即可,另外为了保障桂花的光合作用,可以每隔7~10天左右施薄肥1次,以氮肥为主,后期开花施磷钾肥。

4、修剪枝

对桂花修剪枝,可以将养分充足的供给有用的枝条或叶片,对于病枝或是残枝就要及时修剪掉,对于桂花正常生长很有帮助,在开花的时候不宜折枝过多,避免影响开花效果。

5、繁殖方式

桂花一般以扦插繁殖为主,在春季发芽之前选择一条健壮的枝条,保留2-3片绿叶,然后扦插到培养基质中,扦插完成后,需要用保鲜膜密封,平时保持基质微润,放在遮阴处养护。

6、病虫害防治

对于桂花病需要防治的有叶斑病、叶枯病、煤烟病,这些病害可以引起桂花提早落叶,导致植株的营养供给出现问题,会导致桂花观赏价值降低,另外,剪除病叶,可以有效提高桂花树的病害蔓延,在发病后,使用多菌灵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杀,每隔7-10天喷一次,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病害效果。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对于桂花的人工养殖方法了解得差不多了,如果大家也有养殖桂花的爱好,不妨在家里养殖一些,不过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旱半夏如何人工种植?


常见的中药材其中之一就是旱半夏,因为在市面上比较稀少,所以市场价格一直在每千克36-42元之间。如此高价值的旱半夏那么怎么人工种植呢?

一、种植地的选择。旱半夏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耐荫不耐旱,适合山坡、平地栽培,可与果树间套种,也可与玉米、油菜、小麦等高杆植物间作,以砂质土壤种植最佳,重粘土、低洼积水地块不宜种植。

二、种植。旱半夏以冬季11月至次年春季4月为播种适宜期,播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000公斤、有机肥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播种时再耕翻一次,然后整细耙平作畦。旱半夏主要用块茎和株芽繁殖。采用块茎繁殖最好,随挖随栽种,按行距17-20厘米、株距7-10厘米挖穴,每穴栽二至三个块茎,每亩用40-50公斤块茎,盖土不要过厚,以1-2厘米为宜,覆土后如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采用株芽繁殖的则应在夏秋间老叶将要枯萎、叶柄下的株芽已发育成熟时,采取成熟株芽进行条栽,行株距同块茎繁殖一样。

三、田间管理

⑴除草:在幼苗未封行前,要及时除草,中耕深度不宜超过5厘米,以免伤根。因为旱半夏的根生长在块茎周围,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厘米的表土层,所以中耕宜浅不宜深。

⑵施肥:在苗出齐后,每亩施入1:3的人畜粪水1000公斤,在株芽形成期,每亩施入人畜粪2000公斤,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粪水泼浇。以后根据生长情况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5公斤,有机肥10公斤。

四、采收加工。旱半夏的生育期为180-210天,块茎繁殖根据播种季节不同可于当年或第二年采收。一般于夏秋茎叶枯萎倒苗后采挖,选晴天小心挖取块茎,避免损伤,抖去泥沙,放入筐内盖好。不要暴晒,否则不易去皮。加工时先将鲜半夏按大、中、小分级,再分别装入麻袋内,在地上轻轻摔打几下,然后倒入清水缸中,反复揉搓,直至外皮去净为止,再取出晒至全干即可。

人参人工种植的技巧 人参可以人工种植吗


人参素有“东北三宝,人参为首”的美誉,是中内外的名贵中药材和保健品。在清朝,人参被列为贡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参皂甙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药用、食用价值极高,具有美容、抗衰老、、健身、益智、、延寿的显著功效。那么人参可以人工种植吗?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人参人工种植的技巧。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气雄体润,升多于降;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人参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脾气不足之食少倦怠,呕吐泄泻;肺气虚弱之气短喘促,咳嗽无力;心气虚衰之多梦,惊悸健忘,体虚多汗;津亏之口渴,消渴;血虚之萎黄,眩晕;肾虚阳萎,尿频,气虚外感。

快脂质代谢,并具有明显降低高胆固醇的作用。小剂量人参可使麻醉动物血压轻度上升,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不同的人参制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及在体兔、猫、犬心脏皆有增强其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其心室纤颤时的心肌无力

降血糖作用: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尤其是人参皂苷Rb2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此外人参多糖(或糖肽类)是人参中另一类降血糖成分。

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人参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人,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均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人参多糖是人参中提纯的高分子酸性多糖,是一种免疫增强剂。经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观察,证实能显著增强人体,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临床实验可见同样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且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

经过临床观察证实:人参多糖有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与放化疗同时应用,能够减小放疗的毒副作用,预防白细胞减少使病人顺利的完成。应用人参多糖过程中无副作用,证明该药是、可靠的。

提高对有害刺激的抵御能力,可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和适应性,人参中含有人参苷,可以提高抗应激作用。可以抗缺氧、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

人参人工种植的技巧

1、人参种植环境的选择

人参这种中药材喜欢生长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中,它耐寒性强,不能有强光直射,在种植时需要准备荫棚,只能在上午八点以前和下行六点以后把荫棚去掉,中午如果不用荫棚会让人参的叶子出现焦枯。另外人参种植时选择土质应该是中性或者弱酸性,不能是碱性土质。

2、人参种植时播种技巧

人参的种子收取以后就可以用来播种,但是人参的种子需要经过二十到二十一个月左右才能发芽,其中有八到九个月是催芽期,如果催芽不当,人参的种子也不会发芽。催芽时可以把人参的种子播入五厘米厚的土质中,土壤的湿度应该保持于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另外外界环境的温度也不能有太大变化,应该在十七到十八度之间,只有符合这些条件,人参种子才能正常发芽。

3、人参种植的田间管理

人参种好以后,在春天土地解冻以后,就要把防寒草去掉,然后把土壤深翻一次,但是在翻地时不能伤害到人参的根本,再以后为人参松土时就不宜过深了。另外在撤掉防寒草以后还要使用对畦面进行,这样可以保证人参幼菌的健康生长,也能减少多种病害的发生。夏天人参生长期间,要严格控制光照,在秋天采收时,不要一次采完,要分两次进行,而且要把带病的果梗全部去掉,以免其他健康的人参受到影响。

人参价格多少钱一斤

有具体区别的,次的是5元10克,也就是250元一斤。一般的是2元一克,也就是1000元一斤,好的是8元一克及以上,也就是4000元一斤以上,现在东北人参价格现在多少钱一斤比较正常,干人参一斤400-800元,好的山参万元以上。的不是一般的钱能衡量的,10万100万都有。

人参人工种植的技巧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植物59网微信号:zw59.com),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黄姜经济效益以及人工种植技术简介


【常见问题】黄姜大经济效益如何?怎么人工种植?

【专家解答】

黄姜的经济效益

黄姜耐旱,适应性强,1983年湖北省郧西县首次进行黄姜人工野转家栽培,在种植区域上实现了从碱性土壤到红壤酸性土壤,从半荫到强光照地区的突破,形成了红土壤地黄姜规范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种植1亩黄姜需用姜种250~300公斤,折款600~720元;需黄姜专用肥150~200公斤,折款150~200元;架杆3000~4000根,折款300~400元;需病虫害防治农药折款200元,合计投入1250~1520元。黄姜两年起挖亩产2000~2500公斤,产值4000~5000元,扣除投入1250~1520元,纯收入有2750~3480元,平均每年纯收入1375~1740元。可见黄姜的经济效益是很高的,实际上,黄姜价格已突破了2.5元/公斤,2000~2500公斤的单位产量收入为5000~6250元,即使市场波动,黄姜价格走低,按1.2元/公斤计算,年亩平收入也有575~740元,是种粮效益3~5倍。

皂素加工厂也有极大的利润可突,通常从黄姜提取皂素的收率为0.7%,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第一年栽培4000亩后,当年即可收得黄姜9200吨,可提取皂素64.4吨;第二年24000亩,可产姜55200吨,可提皂素386.40吨;第三年扩展到40000亩,可产姜92000吨,可提皂素644吨。此外,从皂素到深加工螺内旨,也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皂素还可向下游深加工成双烯,双烯又可继续深加工成雄烯二酮,这些都是生产螺内旨的中间产品。该产品每吨成本约320万元左右,而市场价在500万元左右,并有上涨的趋势。

黄姜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黄姜的生长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气候、海拔、土壤等条件的要求,我们经过多年的技术探索,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总结了野生黄姜人工种植的八个技术关键:

(一)选地、整地

1、选地

经过多年野生黄姜人工种植试验观察表明,黄姜是一种地下根茎横向生长的块根作物,根茎粗壮、分枝较多、根系发达,并随年份增加而分层生长,且怕渍耐旱。1996年郧西连续干旱300多天,其它农作物基本绝收,但是黄姜种植仍有较好的收成,若生长在低洼渍水处会烂种和大面积发生病害。因而,黄姜种植应选择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层深30cm以上、质地疏松、不易渍水的土地种植,以砂壤为宜,平地、坡地(限30度以下)均可。

2、整地

整地一般要求两犁两耙、整平细耙,捡尽石块,防止压苗。土层深翻整细后,活土层不浅于25cm,并开沟起垄,垄宽视种植行数而定。通常情况下,种单行姜的垄宽40~60cm即可,种双行姜的垄宽要60~80cm。厢沟深15~25cm,起好排水厢沟、围沟和边沟。坡地要按沿流水沟方向整地,尤其要深挖流水沟,以免渍水,造成烂根。

(二)施肥

1、底肥(也称基肥)

底肥以长效性肥料为主,速效肥料为辅,底肥在总施肥量中占70~80%,以农家肥、黄姜专用肥为主,据情况巧施元素肥。如:硼、锌、铁、铜肥等,有的可以浸种,有的可以喷叶,有的可以拌肥追撒等。在1990年的多次试验中,发现农家有机肥使用量的多少对产量的影响很大(详细下表数据)。

试验表明:有机农家肥含有多种黄姜生长所需要的不同养分,同时有机农家肥的长期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能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能,又有利根茎生长发育,比单一使用化肥效果更好,产量更高。在多次反复试验中发现黄姜喜肥怕氯,在肥料的三元素中,对钾、磷需求较高。在实践中,我们通过不同配比施肥的对比试验和对相关土壤进行的测试,初步掌握和确定了黄姜需肥规律为,N∶P2O5∶K2O的比例为2.5∶1∶4.6,并根据配方施肥发明的兴郧牌黄姜专用肥用于大田试验,年亩单产由900公斤上升到1500公斤以上,平均提高单产35%左右,年销售专用肥达7000吨以上。在大田生产中,要十分注意农家肥的使用。一般每亩1000~2000公斤腐熟农家肥,农家肥不足也可用庄稼桔杆开沟深埋代替。黄姜专用肥每亩必须保证150~200公斤。据试验,大约每生产1000公斤鲜姜,需要氮肥,如尿素12公斤,过磷酸钙18公斤,硫酸钾20公斤。因为化学肥料的利用率高低不一,试验中总体概算,按每亩产鲜姜2000公斤计算,大约需氮肥45公斤,磷肥100公斤,钾肥60公斤。使用农家肥较多的田地,可适当减少化肥使用量。

2、追肥

追肥因苗而异,占总施肥量的20~30%。可在苗期、初花期、盛花期等阶段施用,状苗、大苗尽量少施,以尿素、硫酸钾为主,也可结合叶面喷肥,注意在盛花期不得追施氮肥。

(三)播种

1、选种

俗语讲好种出好苗,种子的好坏,对产量影响很大。我们在试验中发现没有龙头的块姜不发芽,而根须几乎秃了的多年生老茎发芽率在50~70%,且苗弱,生长不明显,产量低,因此作为块茎作物种子,要选一年生或两年生的均可,重点要把握好种姜粗细均匀、有2~3个龙头、表皮颜色一致、根须发达、无病虫害的为好。

2、播期

春秋两季播种均可,以秋播为宜。春播在2月底至少月初,秋播在头年的11月份。

3、播种量

通过对6组试验(亩用种量分别为150公斤、200公斤、250公斤、300公斤、350公斤和400公斤)的综合分析,加上农民多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得出亩用种量以种子质量和地力差异而定,一般200~300公斤为宜。具体讲,平田平地高产地块,亩用种量300~350公斤,地力较差地块,亩用姜种200~250公斤,薄地亩用种150公斤左右。

4、播种方法

根据实践总结,不同的播种方法与技术对黄姜产量形成影响很大。从八四年到八九年的六年中,我们在黄姜野转家的栽培试验中,探索了多种栽培方法(如:①犁地沟种法;②挖窝点播法;③扒堆穴种法;④高垅种植法;⑤夹层种植法等等)和种植密度试验(每亩5000株,6000株,7000株,8000株,10000株,12000株,13000株,15000株等)。但在实践中,犁地沟种法,深浅难控,出苗不齐;挖窝种植法解决了种植深浅不一的问题,但不易排除土壤中的明水,长期潮湿易造成烂种,死苗现象。扒堆穴种法,费工费力不说,还难以保证密度,唯有深沟高垅种植法和夹层种植法,能匀播种子,保证密度,及时排渍,便于管理,且高产稳产,种植密度根据地力不同,以8000~10000株为宜。现将高垅种植与夹层种植法具体介绍如下:

A、高垅种植法:一般以2尺宽为一厢划线,先在厢中开沟深埋农家肥,注意姜种不要直接靠近化肥,防止根系灼伤,造成烂种。然后在行中撒上专用肥,合垅后薄土盖肥,上面按大行一尺,株距5~6寸,均匀的摆上姜块,高产园每亩一般1~1.2万株左右,低产园一般6000~8000株。再在两边取沟土覆盖。根据土壤厚度,一般厢高5~6寸,盖土深度1寸左右,太深太浅,都不太好。

B、夹层种植法:先按2~3尺一厢划线,然后在厢中均匀的撒上农家肥、专用肥与黄姜种,姜种撒不均匀时,应用手适当摆匀,并注意不要将种姜摆放到沟边沿线上,防止取沟高垅时姜种外露;最后按每厢边线取沟土覆盖两边,并把姜种与肥料盖严盖实,且完全包裹在夹层中。此种种植方法,可每亩节约工时3~5个,产量无明显差异。

(四)搭架

黄姜属攀缘植物,在自然生长中,其攀附乔本的本领极强,因而人工搭架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叶面的光合作用,促进代谢,同时有利于减少褐斑病的危害,促进产量的提高。

1、搭架数据比较

1991年在郧西城效0.5亩的黄姜地搭架与不搭架,架高与架矮的试验中:搭架的要比不搭架的产量高18~20%,最高的产量差别在1倍以上(参见下表),且繁殖系数和分株个数也相差一倍左右;在架高0.5,0.8,1.2,1.5,2米的不同试验中,1.2~1.5米的架高最好,产量也最高。

不搭架的地块,因茎蔓得不到缠绕,茎叶长期匍匐在地面,叶片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加之互相遮盖,又无法通风,下面的叶片容易枯黄,所以采挖中缺窝断垅现象严重。而搭架者,黄姜叶片能充分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植株生长健壮,茎叶茂盛,地下茎块发育良好。试验数据表明,黄姜高产栽培必须要把及时搭架作为重要环节之一,不可忽视。

2、搭架材料:搭架以竹棍为好,树枝杂材次之。

3、搭架方法:在苗芽3~6寸高时,要及时搭架,架杆一般1.2米左右,3~4杆为一架并扎紧,每亩大约需架杆3000~4000根。杆头插地时,要注意防止刺伤种姜,引起腐烂。

(五)除草

黄姜虽属野生植物,但特怕杂草欺荒,根据试验证明,荒草可使黄姜减产30~50%,因而及时消除草害特别重要。实践中,每亩姜地,一般除草至少需要10~15个工日,而化学除草可以大大节约劳力。其主要方法:应以杂草的类别对症用药为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黄姜的杂草危害具有普遍性,但地域不同,田块不同,杂草种类也不尽相同。化学除草能否达到理想效果,其关键一是对杂草类别进行普查,有什么草就用什么药;二是要把握用药关键时期。一般讲,一是出芽前,每亩可用90%禾耐斯、45毫升乙草安,亩用50%乙草安乳油70毫升加水40公斤、都尔125毫升,按说明兑水喷雾。出苗后,可用12%收乐通乳油40毫升、10.8%亩效盖草灵乳油30~40毫升兑水60公斤,直接对草喷洒效果较好。同时对少量阔叶草、人工拔掉。每亩成本一般5~8元左右。可以有效节约大量劳力成本,便于农户规模种植。三是要把握晴天用药。一般讲,天气晴朗,温度较高,用药效果就比较理想,反之则差。如遇阴雨天气,叶面药物被雨水冲掉,就达不到防治效果。在实践中,一般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时段喷药杀虫效果最佳。春夏雨季一般两次均可;四是要严格按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防止用量不足或兑水太多等,影响除草效果。

(六)培土

黄姜根系发达,耐旱怕渍,培土壅蔸必不可少。播种之后,雨水冲刷,沟土於塞。出苗或藤蔓上架时,应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壅蔸,壅蔸土层厚度10~15cm,以覆盖植株基部为宜.7~9月为块根膨大期,要注意培土壅蔸,防止浅根外露影响生长,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土壤湿度过大,积水渍根,烂种死苗影响产量。

黄姜根状茎含有75%左右的水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不耐积水。如遇雨水过多或水量充足时,应及时清淤排渍,防止土壤渍水引起烂根,导致植株死亡。

(七)病虫害防治

黄姜病虫防治,重点在重茬地,新播地块病虫较少,重茬地在播前要进行土壤消毒。重茬地为什么病虫较多,尚需研究,因而要注意重茬地土壤防害,重点防治根腐病、地老虎、蛴螬虫等。方法上可有多菌灵拌种,减轻病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喷杀防治,效果较好。

茭白有哪些种植技术?如何挑选种株?病虫防治应该注意些什么?


茭白就是高笋,茭白的亩产远超一般的蔬菜,在生长较好的情况下,一般在亩产1500kg左右。茭白有哪些种植技术?如何挑选茭白种株?茭白的病虫防治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什么是茭白

茭白,又名高瓜、菰笋、菰手、茭笋,高笋。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为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或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双季茭白(两熟茭)产量较高,品质也好。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

二、茭白的种植时间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种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迟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毕。

单季茭白一般春季栽培,在秋季短日照孕茭,农历8月采收。

三、如何挑选茭白种株

茭白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茭白的结茭率、产量和品质。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常引起种性退化,导致雄茭、灰茭的出现,所以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

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

当年株形整齐,孕茭早,结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无雄茭、灰茭,无壳里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种。

每年双季茭种苗应严格精选3次;第1次选在当年种植的茭白夏茭采收时进行,根据选种标准选择优良单株做种并做好标记;第2次在春茭采收时对第1次选择的种株进行复选,除去不符合标准的茭株;第3次结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时挖去雄株、杂株、灰株及壳里青、畸形茭等茭墩。一般栽植1亩大田需250个种墩左右。

栽前留10cm,割去选留好的优良种墩的地上枯叶,挖出种墩,劈取健壮老茎苗,以一根带根的老茎为一苗。栽植密度宽行1m,窄行0.8m,株距0.6m,每亩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茎的白色部分入泥为宜(即原来的深度)。

四、茭白的种植方法

1、茭田的选择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茭白结茭的早迟与土层、水层深浅、水温控制等有关。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结茭,迎风的山背田比避风的低洼田早结茭,土层浅(最好20~27cm)的比土层深的田早结茭。所以,南方地区种植茭白应力求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风、土层浅的水田种植。

水稻田栽种一般在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采收结束后及时翻耕,充分晒田,筑好田埂,确保田间能灌水15~20cm。整田时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100担或鸡粪1000kg、磷肥50kg作基肥,并耙平,灌水2~3cm,达到田平、泥烂、肥足。

2、灌水

茭白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水位要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

3、追肥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苗早发,早孕茭。结合水层管理,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孕茭,提高产量和品质。茭白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须适时追肥。

4、耘田除草

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间用铁耙或人工用手翻动土壤,达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温、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进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开始返青时进行,以后隔15天进行一次。

5、清除雄茭灰茭

雄茭和灰茭不能结茭,应随时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蘖多的正常茭墩上的苗补上。

6、剥枯叶

剥枯叶、拉黄叶清除枯老的叶片、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在春茭采收后期开始,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把枯老的叶片剥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伤,把拉下的黄叶踩入田间作为肥料。

7、疏苗补苗

南方地区种植的双季茭白每墩茎蘖达15根以上时,应进行疏苗,拨除过密的小分蘖,每墩留有效分蘖15~20根左右,疏苗后茭墩中间压一块泥,使植株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五、茭白的病虫防治

南方抗高温茭白病虫害主要有胡麻叶斑病、锈病、飞虱、螟虫等。

茭白主要病虫害主要有4病3虫,即锈病、细菌性鞘腐病、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长绿飞虱、蓟马。无公害生产茭白应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在大暑至处署期间,将茭株基部老、黄、病叶及无效分蘖及时剥去,改善株间透光条件,抑制病害发生。每50亩按装一盏诱虫灯,可有效控制二化螟和长绿飞虱为害。此外还应因病虫发生实际及时做好科学防治。

1、胡麻叶斑病

真菌性病害:半知菌亚门,在茭白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

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步扩大为椭圆形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为褐色,中间呈黄褐色或灰白色。严重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湿度大时表面上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

受害叶片由叶尖向下干枯,后期常引起叶片半枯死至全枯死,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残老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冬季施腊肥,春施发苗肥,适时喷施叶面肥,特别注意补充磷肥、钾肥和锌肥,增强茭株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在5月前和发病初期分别用50%扑海因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硫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三环唑500倍喷雾,隔7~10天1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孕茭期慎用。

2、锈病

真菌性病害(担子菌亚门),危害叶片和叶鞘。

发病期间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会出现黄褐色隆起的小孢斑,小孢斑破裂后,散出锈色粉状物。病斑散生,不规则排列。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死或使植株生长矮小。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株及田间杂草。

②增施磷肥、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③高温季节适当灌水,降低水温和土温,控制发病。

④药剂防治:在5月份(预防)、发病初期分别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7%敌锈钠可湿粉剂2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孕茭期慎用。

3、飞虱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茭白残体,降低越冬卵量基数。

②及时剥枯叶、拉黄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形成不利于成虫的生存环境。

③药剂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90%杜邦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4、螟虫

防治方法

①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冬前割墩时清除茭白病残体,开春铲除田边、水沟边杂草,消灭越冬幼虫。

②药剂防治:掌握在蚁螟盛孵期,选用5%锐劲特胶悬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5、茭白黑粉病

主要侵害植株地下茎(茭笋)。染病茭白植株生长减弱,叶片变宽,叶色深绿,叶鞘发黑。挖检地下茎(茭笋),发现地下茎变短,部检茭肉,发现茭肉呈短条状变黑(病菌未发育成熟的孢子堆)或散出黑粉(病菌发育成熟的孢子堆)。

叶鞘染病初期,病斑为深绿色小圆点,以后发展成椭圆形瘤状突起,后期叶鞘充满黑粉孢子团,使得叶鞘发黑。茭肉染病时黑粉菌充斥茭白组织,使得中间鼓胀突起,茭肉条体变短,外表面多有纵沟,粗糙,严重时茭肉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

①轮作发生过茭白黑粉病的田块应与旱土作物实行隔年轮作,这样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②选留无菌种株在无病田留种,坚持选用健壮不带菌的优良茭种育苗和栽种。

③种苗处理春季要将种苗老墩地上部割去,压低茭墩,以便降低分蘖节位。若引进的是有怀疑不可靠的种苗。要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600倍液浸蔸消毒处理,以消灭带菌种苗的病菌。

④疏除过密分蘖在茭白老墩萌芽初期,疏除过密分蘖,使养分集中,萌芽分蘖整齐一致,便于田间水层管理,减少发病概率。

⑤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或667平方米(1亩)施正丰生态颗粒肥100公斤作基肥。据试验,施正丰生态肥比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的病害发生少,而且持效期长。坚持科学灌水,按不同生育阶段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即根据促进茭白分蘖期、抑制后期分蘖期和促孕茭期的需要,做到分蘖前期灌浅水3-5厘米,并结合重施追肥,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30公斤,猛促分蘖生长;高温高湿期控制追肥防徒长,并且灌深水,抑制后期无效分蘖;孕茭期保持茭田湿润。

⑥人工摘除病叶结合中耕追肥等农事操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并携出田外销毁,以增强通透性。

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早喷药,药剂可选用3%多氧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5:250的波尔多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6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交替喷雾,每隔7天喷雾1次,连续防治3-4次,若在多雨季节用药防治,注意雨后及时补喷。

6、茭白软腐病

茭白软腐病主要发生于采收后运输、销售和贮藏期中的茭笋。染病茭笋初呈近圆形至不定形近半透明水渍状斑,后病斑迅速扩展,患部组织软腐,闻之有恶臭味,终致茭笋部分或大部分组织腐烂,不能食用。患部病征一般不明显,触之有质粘感。

防治方法

茭笋是采收后的茭白植株供食用的产品,为便于短期贮藏或运销周围地区,茭白产品往往保留茭肉的叶鞘,这样茭肉可保存5~7天不变褐色。而当这种茭白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再分销到菜摊经营者后,再剔除叶鞘,露出茭肉(即茭笋,只可保存1~2天),就地供应市场。鉴于茭白软腐病主要发生于这一环节,故防治本病,应抓好下述几点:

①在剥除叶鞘、露出茭肉时,注意剔除可疑病茭笋,另行处理,避免接触传染。

②注意勿把茭笋与大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一起堆放销售,以防止或减少软腐病接触传染。如发现个别或少量白菜类蔬莱感染了软腐病时,更应及时彻底妥善处理,避免病害蔓延,招致更大损失。

③据无锡地区经验,将茭白基部在明矾粉中蘸一下,或浸于1%~2%明矾水中稍顷,在常温条件下可延长茭白产品贮藏时间(约10天)。

据此,笔者建议,在茭白软腐病常发生的地区或菜摊可试在明矾液中加入1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5000倍液),可减少接触传染、抑制软腐病蔓延。同样,如白菜类蔬菜常有软腐病发生,也可试用硫酸链霉素(浓度同上)进行处理。

7、茭白瘟病

茭白瘟病又称茭白灰心病,主要侵害叶片。叶片病斑分急性、慢性和褐点3种类型。急性型斑圆点状,暗绿色,斑背面灰绿色霉层病征(分孢梗及分生孢子)较明显,其出现是茭白瘟流行的先兆。慢性型斑近梭形,似牛眼,周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常有或长或短的坏死线,此种病征由急性型斑转化而成,其出现预示着田间病情由急激转向缓和,斑背病征不明显。褐点型斑表现为褐色小点,与茭白胡麻斑近似,但斑外无黄色晕圈,且多见于较老叶片,在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发生,不常见。

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

②结合冬前割墩,收集病残物烧毁,以减少来年菌源。

③加强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注意适时适度露晒田,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抵抗力,有助于减轻发病。

④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在植株分蘖盛期,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加强检查,视苗情、天气和病情(是否发病和病斑类型等),决定挑治或全面治。药剂除参照胡麻斑病防治用药外,还可喷施20%三环唑可湿粉l000倍液,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或50%瘟特灵悬浮剂(广东江门农药厂)600~800倍液,或13%三环唑春雷霉素可湿粉400~500倍,2~3次,隔10~15天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

《如何种植蒲公英?人工种植应该注意些什么?效益和风险分别有哪些?》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如何种植植物”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