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香瓜白粉病的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香瓜白粉病是危害甜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引起早衰,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春、秋两季发病重,发病率比较高,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香瓜白粉病的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一、香瓜白粉病的危害症状

甜瓜白粉病在甜瓜全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为害叶柄和茎蔓。叶片发病,初期在叶正、背面出现白色小粉点,逐渐扩展呈白色圆形粉斑,多个病斑相互连接,使叶面布满白粉,随病害发展,粉斑颜色逐渐变为灰白色,后期偶有在粉层下产生黑色小点,最后病叶枯黄坏死。

二、香瓜白粉病的发病条件

甜瓜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低湿可萌发,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因此,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高温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北方该病多在春未夏初进入雨季或秋初较干燥时发生或流行,坐瓜四周的功能叶最易感病,以后随坐瓜增多,抗病力下降,病情不断增加。

三、香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前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源,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施足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及时整枝打杈,保证植株通风透光良好,合理浇水,适时揭棚通风排湿。

2.生物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发病严重时5~7天用药一次,也可使用95%矿物油、枯草芽孢杆菌等。

3.物理防治

采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在叶片上,使之在叶片上形成一层薄膜,不仅可防止病菌侵入,还可形成缺氧条件,使白粉病菌死亡,隔5~6天喷1次,连喷2~3次,定植前几天,将棚室封闭,每100立方米用硫黄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均匀后装入4~5个小塑料袋中,傍晚时分点布放,点燃后封闭大棚1夜。

4.药剂防治

喷洒2%农抗120(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或高科控白(乙嘧菌酯),隔6~7天再喷1次,也可在发病前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药200~250克,傍晚分点布放,暗火点燃后,封闭大棚熏1夜,次日开棚放风。

以上就是植物59网对香瓜白粉病的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的介绍,仅供大家借鉴参考。

zw59.com推荐

豇豆白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豇豆富含维生素和植物蛋白,对环境适应性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现在6月份,天气闷热,温、湿度高,很多农户表示常发生白粉病,白粉病对豇豆危害很大,若不及时防治,对其品质和产量有很大影响,下面一起来了解豇豆白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豇豆白粉病发病症状

豇豆白粉病主要发生也叶片上,也可侵染茎蔓及豆荚,发病后出现黄褐色斑点,后扩大呈紫褐色斑,叶片上会覆盖一层白粉(分生孢子),会沿叶脉扩展至全叶,发病重时背面也会有症状,叶片会枯黄或脱落。茎蔓和豆荚受害,也会出现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蔓和豆荚,致使枯黄枯死。

二、豇豆白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棚室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

2、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将病残体带出田间并销毁。

3、合理肥水管理,及时浇水追肥,防治生长中后期缺水脱肥,豇豆种植地要开好排水沟,防止田内积水;控制氮肥,结合防治豇豆病虫害加入磷酸二氢钾、海藻肥等优质叶面肥,既可促进豇豆结荚,又可提高抗病能力。

4、在田间发现病株时要及时选用苯甲·吡唑、苯甲·嘧菌酯、肟菌酯·戊唑醇、吡唑·代森联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可兼防锈病、煤霉病,亦可使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白粉病。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续2-4次,喷药也要注意喷施叶背面。同时豆角是连续采收的蔬菜,用药要注意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以上就是关于豇豆白粉病的介绍了,这个病害对豇豆有很大的危害,特别是现在高温高湿的天气,容易发生白粉病侵染,因此种植户们一定要注意了。

关于豇豆白粉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极为常见的病害,一般会造成草莓减产20%-30%,甚至有可能造成绝收,严重影响到草莓的种植效益。那么对于草莓白粉病该怎么防治呢?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1、发生症状

白粉病咋草莓整个生育期即可发病,主要侵害草莓叶、花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呈大小不得的暗斑,随着时间推移,叶斑上会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成红褐色,叶缘逐渐萎缩、焦枯。花染病后,花瓣或变为红色,导致花蕾不能完全开放,幼果染病后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萎缩,成果染病后会出现一层白毛,而且会着色不均匀,严重影响到果实品质和食用价值。

2、发病原因

病菌多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寄主上一代一代地完成周年循环分生孢子借气流进行传播,从芽管和吸器侵入,在迅速繁殖,一周后即可形成菌丝,之后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再靠气流分散传播。在病原存在的前提下,病害流行取决于温度和湿度,在15-25度的范围内,湿度高于80%时,病害蔓延速度较快,表现为低温高湿特征。另外基肥不足、土壤缺水、或者浇水过多、氮肥施用过量、光照不足等情况时,也有利于病害流行。

3、防治方法

可以采取合理轮作,这样能降低病原基数,减轻病害的发生,在种植时应该选择抗白粉病的品种。在施肥时要合理施肥,切勿偏施氮肥,浇水遵循宁干勿湿的原则,做到小水勤灌,切勿漫灌,在不影响草莓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延长通风时间,将其棚内湿度。发病时应该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田间处理,再对病穴和周围用退菌特喷洒防治,以免病害进一步蔓延。

以上是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番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番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西红柿,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在我国有着非常广的种植面积。在种植番茄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许多病虫害危害番茄的生长,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白粉病了。那么番茄白粉病有哪些症状呢?又该怎么防治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1、发病症状

番茄白粉病主要是危害番茄叶片,在发病前期时,番茄的叶片会出现许多小霉点,霉点颜色呈白色。然后会逐渐扩展成白色的斑块,斑点之间会互相融合成病斑。发病严重的时候整个叶片都会呈白粉状,最后导致叶片枯死掉落。除了叶片之外,番茄的叶柄、茎果等也会有受感染现象,同样也会出现白色的霉层,白粉物质状的东西便为白粉病的分生孢子。

2、发生规律

白粉病的发生规律根据种植地区而右手不同。例如在北方的时候,白粉病的病菌会在冬茬番茄上进行越冬,也可以在土壤、病残体等物质上进行越冬工作。然后会散发出子囊孢子,随着空气、雨水等进行传播感染,然后病株又会散发出新的分生孢子,再依此循环。如果在南方种植的话,那么分生孢子的繁殖速度将会非常快,一直传播,扩大受害面积。分生孢子危害的适温在22度左右,露地栽培的话一般发生在6-10月,8月较少,大棚种植则集中在4-5月。

3、防治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优良的品种,保证抗病能力强,然后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菌的基数。在种植后要注意控制好温湿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环境。在采收后要注意及时清除病残体,做好清园工作,破坏病菌的越冬场所,减少翌年的发病现象。然后加强预防,使用粉锈宁、福星乳油等药剂进行喷洒预防。

在白粉病发病前期时,如果是大棚温室种植的话,那么要使用粉尘或者是烟雾法进行全园消毒。然后要注意及时摘除病叶,使用三唑酮、武夷菌素水剂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大约一周一次左右,喷洒一个月,抑制白粉病分生孢子的繁殖传播,减少受害面积。

以上就是番茄白粉病防治方法的简单介绍了。番茄白粉病只是番茄所有病虫害中常见的一种,还有许多病虫害都是需要我们着重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多注意。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瓜类作物白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种植瓜类作物的农户都知道,瓜类作物容易患上白粉病,也叫做白毛病、粉霉病。尤其是甜瓜、西葫芦、南瓜、黄瓜等发生白粉病的几率更大、更为普遍,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会严重影响瓜类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严重的,还会导致作物早衰死亡,对农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那么瓜类作物白粉病有哪些症状及发病规律?该如何防治?

1、瓜类作物白粉病的症状

此病主要侵染作物叶片、叶柄、茎蔓也常受害,果实受害的情况较少。在白粉病发病初期,叶片的正面或背面会长出小圆形白色粉状霉点,不久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白色粉状霉斑,以后蔓延到叶柄和茎蔓甚至嫩果实上。严重时整个植株叶片被白色粉状霉层所覆盖,叶发黄变褐,质地变脆。后期有时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的有性世代的闭囊壳,先为黄色后变成黑褐色的小粒点。

2、瓜类作物白粉病的发病规律

该病由真菌浸染所致,病原菌可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温室作物上越冬。病原菌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传播。

3、瓜类作物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1)棚室消毒。定植前5~7天,每半亩棚室可用硫磺粉250克,并与500克干锯末混均匀后,分装在几个塑料袋或花盆内,分放在棚室内,在傍晚时分,密闭棚膜,点燃熏蒸一夜,第二天放大风。熏蒸时,棚室内气温最好维持在20℃左右,架杆等物也可放在棚室内同时消毒。

(2)种子选择。选用各种抗白粉病的瓜种

(3)物理法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高脂膜,兑水为30~5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4次,每亩喷药液50~75千克。

(4)小苏打防治。发病初期,可用0.2%小苏打溶液进行喷雾。每隔7~9天喷1次,每亩每次喷药液75千克。

(5)生物防治。用农抗120,兑水为2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每亩每次喷药75千克。

(6)药剂防治。生产上提倡正常年份发病期提前15天进行喷药预防,可以用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900-1000倍液或25%乙嘧粉悬浮剂800-1000倍液,间隔10天1次。初发病时,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0%唑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每隔7~9天喷1次,连喷2~3次。注意在使用药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用量和指导方法使用,避免出现药害,另外,瓜类苗期对唑类药剂比较敏感,使用时要减半使用。

(7)烟剂防治。每亩每次用10%百菌清烟剂300~400克,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或粉锈宁烟剂300克,在初发病时进行熏蒸。

以上瓜类作物白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瓜类白粉病是瓜类作物常见的一种病害,而且分布也比较广泛,所以农户们在种植瓜类作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治,避免因白粉病而影响瓜类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

关于瓜类作物白粉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选用抗小麦白粉病的品种,如郑州8915号、中育4号和豫麦9号等,然后根据品种的特性和当地条件进行合理密植,再施以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此外,南方地区雨后排水和北方地区干旱浇水及时也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措施。

造成小麦白粉病的原因包括:

1.病原

冬麦区春季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春麦区,除来自当地菌源外,还来自邻近发病早的地区。

2.气候

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3.管理

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

危害小麦的症状表现为:

1.危害部位

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2.阶段特征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1.5mm的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总的来说,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也就是选择抗病品种、使用化学药剂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香瓜白粉病的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条件”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