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2019年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全国茶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小贯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虫、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角胸叶甲、茶网蝽、茶黑毒蛾、茶黄蓟马、茶棍蓟马以及茶饼病和炭疽病等,2019年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树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茶叶质量符合我国茶叶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M.ZW59.COM

二、防控策略

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以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以科学用药为应急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优先采用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灯光诱捕、色板诱集和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进区域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华南茶区:主要包括海南省、云南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以茶小绿叶蝉、咖啡小爪螨、灰茶尺蠖、茶毛虫、茶丽纹象甲、角胸叶甲、茶黑毒蛾、茶卷叶蛾类、茶黄蓟马、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饼病和茶炭疽病等为主。

2.西南茶区:主要包括云南中北部、西藏东南部、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以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茶棍蓟马、茶网蝽、茶黄蓟马、茶黑毒蛾、黑刺粉虱、茶跗线螨、茶饼病、茶炭疽病、白星病等病虫为主。

3.江南茶区:主要包括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东南和西部、安徽省和江苏南部。主要病虫是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或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毛虫、茶蚜、茶丽纹象甲、角胸叶甲、茶小卷叶蛾、茶白星病、茶炭疽病和茶饼病等。

4.江北茶区:主要包括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以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黑刺粉虱、茶蚜、茶细蛾和茶炭疽病等病虫为主。

(二)主要技术措施

1.茶小绿叶蝉。维护茶园周边自然植被,间作显花草本和木本植物,秋冬季在园边适度留养杂草,为蜘蛛类、寄生蜂类提供庇护场所,增强生态控制潜能。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勤采,清除茶行间杂草,控制虫口基数。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选用以下药剂喷施:印楝素、藜芦碱、茶皂素、呋虫胺、茚虫威、联苯菊酯、虫螨腈、唑虫酰胺等。

2.灰茶尺蠖(茶尺蠖)。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翻耕土壤,减少土中越冬虫蛹的成活率。在灰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保护和利用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蜘蛛类等重要天敌。在灰茶尺蠖成虫羽化期,每亩放置2~3套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使用茶尺蠖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第1、2代或5、6代的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药剂:茶核苏云金、苦参碱、短稳杆菌、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

2.茶毛虫。利用茶毛虫群集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在茶毛虫成虫羽化期,安装诱虫灯诱杀成虫,每亩放置2~3套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使用茶毛虫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药剂:苦参碱、短稳杆菌、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

4.茶橙瘿螨。适时分批勤采,带走部分成螨、卵、幼螨和若螨。秋末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封园。在茶橙瘿螨发生高峰前期,可选用藜芦碱、矿物油予以防治。

5.黑刺粉虱。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促进茶园通风透光以抑制其发生。越冬代成虫羽化始盛期,使用信息素+黄板诱杀成虫,每亩挂诱虫板15~20块。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可喷施噻虫嗪联苯、溴氰菊酯等药剂。秋季在越冬虫口偏高田块可用石硫合剂、矿物油等进行封园。

6.茶黄蓟马。适时分批勤采,恶化其营养条件和庇护场所,带走部分卵、若虫和成虫。以信息素+蓝色、或信息素+黄绿色诱虫板诱杀成虫。结合茶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等主要害虫防治时进行兼治。

7.茶跗线螨。分批勤采,尤其是结合夏茶的机采。防治药剂可用乳油矿物油。非采摘茶园或秋后封园,则喷施石硫合剂、矿物油等。

8.茶饼病。适时分批勤采,结合茶园改造,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和台刈以去除病叶。清除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在历年发病较重茶园中,可在发病初期连续喷施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等药剂二次,间隔7天-10天。

9.茶炭疽病。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的健壮种苗。平衡施肥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及时剪除病枝。适时采摘。对于重发茶园,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进行防治。

备注:本技术方案所列农药仅供茶叶为国内销售的茶园使用参考,出口茶园防控病虫害须针对出口国的检测要求慎重选择农药。具体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及安全间隔须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和产品说明书。

全国农技中心

责任编辑:王伟

zw59.com延伸阅读

2021年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


草地螟属间歇性暴发、迁飞性、杂食性害虫。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预测,2016年草地螟一代幼虫在西北、华北、东北大部轻发生。由于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虫源不清,不排除一代成虫集中迁入造成二代幼虫发生为害的可能。为做好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发生区及时开展应急防治,控制幼虫大规模群集迁移危害,防控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中低密度区处置率达到70%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确保草地螟在常发区农田不成灾、偶发区农田不造成严重危害。

二、防控策略

阻击外来虫源,控制本地虫源。防治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应急防治。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区域

1.幼虫重点防控区域。新疆阿勒泰和和田、内蒙古东部和中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等区域。

2.越冬代成虫重点防控区域。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新疆阿勒泰,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北方部分农区及农牧交错区。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调控技术。对越冬区,实行秋耕冬灌春耙,破坏越冬场所。种植荞麦、糜、黍等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实行生态控制。

2.灯光诱杀成虫技术。在草地螟越冬代成虫重点发生区和外来虫源降落地,提前安装杀虫灯等物理诱杀工具,及时诱杀草地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灯应安置在视线开阔,周围无遮挡物的地方;种植豆类、向日葵、苜蓿等蜜源植物较丰富的场所,安灯高度以灯底高出周围主要作物顶部20cm为宜。

3.挖沟阻隔和喷施药带阻止幼虫迁移技术。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防止幼虫从草原、荒地、林带等交界处以及退化草场向农田迁移,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的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4.中耕除草灭卵技术。对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和马铃薯等,于产卵前除净田间杂草。对于草地螟喜食性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处理。要注意清除藜科和蓼科等杂草,同时要注意清除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为害。

5.药剂防治技术。3龄幼虫前(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选用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区采取药带隔离和应急防治集中歼灭,及时挑治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注意对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的防治。

番茄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番茄是常见的蔬果,很多人都喜欢吃,也是很多地区最常见的蔬菜种植。现在不管是什么种植,都讲究绿色安全监控,番茄也不例外,那么番茄种植时如何做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下面一起来学习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田间栽培事项

早春露地栽培预防低温冷害可采用地膜+稻草+小拱棚。越夏栽培预防高温热害可采用稻草覆盖种植畦面降温保湿,旱季灌水切忌大水漫灌,宜采用滴灌方式。秋延后大棚栽培中后期预防冷害和冻害可采用棚顶和棚内空间双层膜覆盖,畦面采用地膜+稻草覆盖。

二、病虫害综合防治

1、定植前

定植前彻底清洁田园杂草,把拉秧的植株集中处理,以减少菌源和虫源,降低病虫害基数。整地时可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以保证生育期的营养,增强抗病性。提倡高畦种植,以利排水,防涝降湿。土壤亩撒入生石灰100㎏,并随即翻入土中,有效防治土壤病虫害。

2、成株期

(1)大棚应用防虫网防治蚜虫,避免蚜虫传毒;定植前用硫磺粉熏蒸大棚;

(2)早春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减缓各种病害发生蔓延;

(3)应通过加强通风及变温管理,升高棚温、降低棚内湿度;

(4)阴天亦打开通风口换气;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节制浇水,防止结露;

(5)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人为传播;

(6)保持棚内通风透光及地面干燥,可提高抗病力。

(7)选择无病田育苗,采用嫁接育苗,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8)可在棚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每亩地放置30~35块,置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采用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盛期每亩设置15个诱杀点,每点放一张诱蝇纸,3~4天更换1次。

以上就是关于番茄种植病虫害防治事项了,只要按照以上方法进行番茄栽培,相信不仅绿色健康,还会高产高质的,关于番茄栽培,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关于番茄栽培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番茄畸形果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021年柑橘大实蝇防控技术方案


为做好2016年柑橘大实蝇防控工作,有效控制柑橘大实蝇危害,切实保障柑橘产业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治处置率达到8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60%以上,总体防控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柑橘大实蝇不大范围扩散蔓延。

二、防控策略

采取分区治理、分类防治、联防联控的防治策略,加强柑橘大实蝇发生期监测,重点应用成虫诱杀、捡拾落果和虫果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三、防控措施

(一)重点防控区域。以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的柑橘主产区及其它柑橘大实蝇重发地区为防控重点区域。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成虫回园监测。采用挂瓶法、点喷法等方法监测成虫回园始期,准确确定防治时期,做好分类指导,为大面积防治提供依据。

2.成虫诱杀。根据监测情况,在柑橘大实蝇羽化始盛期至盛末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期间诱杀成虫。(1)挂瓶(诱捕器)诱杀。对于虫果率3%以下的果园,可采用糖醋液等食物诱剂挂瓶(诱捕器)诱杀成虫,每亩悬挂8-10个,每7天换1次诱剂。(2)点喷诱杀。对于虫果率3%以上的果园,使用蛋白饵剂点喷柑橘树冠叶片背面,每亩喷10个点,每点0.5平方米,或糖醋液每亩喷三分之一柑橘树,每株树喷三分之一树冠。每隔7天喷药1次,蜜桔类一般要喷3-5次,椪柑类和橙类一般喷4-6次。

3.捡拾落果与虫果处理。捡拾并处理虫果对控制翌年害虫基数作用较大。(1)捡拾落果。从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定期捡拾园中落果,并摘除未落的虫果,每7天一次。山坡果园在坡下挖浅沟拦截虫果收集。打蜡加工厂、零散交易点及无人管理桔园虫果收集后集中处理。(2)处理虫果。捡拾和摘除的落果就地置于塑料袋中,扎紧口袋密封闷杀。约7-10天后虫果内幼虫死亡,烂果埋入土中作肥料,虫果处理袋可重复使用。也可将收集的虫果,送往虫果处理池中浸泡灭杀,或喂鱼、喂猪。

2020年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的防控策略,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合理采取适期晚播、清除田间自生麦苗和地边路旁杂草等。

为进一步加强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害防治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国家小麦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组织相关专家,提出了我国不同产区秋冬季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我们就其中主要内容供您参考。

防治重点

黄淮海麦区:以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

长江中下游麦区:以纹枯病、全蚀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为主要对象,少数田块有地下害虫危害。

西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赤霉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西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为主要防治对象。

种植抗(耐)病虫品种

黄淮南部条锈病常发区,应在常年早发重发区域种植周麦17、豫麦34、豫麦49、豫麦69、新麦19、西农979、小偃6号等抗锈慢锈品种。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应选择种植太空6号、中育6号、新麦11等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区和新发生区可种植新麦208、豫麦70-36、泛麦5号、豫麦70、郑麦366等较抗品种。

长江中下游麦区及赤霉病重发区,要选择对赤霉病等病害有一定抗耐病品种,减轻后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压力。

西南麦区主要以抗条锈病品种为主,根据各地情况,选用绵杂麦168、绵麦37、绵麦39、绵麦41、绵麦43、绵麦45、川麦42、川农18、西科麦2号、鄂麦18号、云麦2号、黔麦15、周麦17、皖麦53等抗病品种。

西北麦区是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区,在该区不同海拔区域,选用种植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小麦良种,对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传播和初始菌源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陇南山区、六盘山等越夏区周围的麦区应根据情况种植抗(耐)病品种。西北麦区其它地区根据情况尽量选择优质抗病高产的当地品种。

药剂拌种

根据病虫情况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高效悬浮种衣剂进行小麦种子包衣预防病害,用适量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预防害虫、黄矮病和丛矮病,二者混用可兼治苗期主要病虫害。在条锈病越夏区及其周边麦区,采用三唑酮、戊唑醇等种衣剂拌种,兼治苗期条锈病、白粉病、预防后期腥黑穗病等发生。在全蚀病发生区,重点采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拌种或包衣;对地下害虫可选用辛硫磷或毒死蜱拌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特别严重的田块,要进行药剂土壤处理。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复配(混合)剂中各单剂的有效成分应与单独使用时大致相同。苗期蚜虫、麦蜘蛛和地下害虫发生危害较重的地区,采用辛硫磷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

农业措施

黄淮麦区玉米秸秆还田地区,要做好精细整地,尽量将玉米秸秆埋于土壤中,清理地苗残秆,出苗后结合冬灌、镇压麦苗。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域或田块,要重点推广播种后和秋苗期镇压控病措施。小麦条锈病越夏区要用人工铲除和喷施除草剂的方法清除自生麦苗,播种时期根据墒情,采取适期晚播,减轻苗期条锈病的侵染,减轻苗期病害,压低秋苗菌源量。

秋苗防治

根据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秋苗发病情况,在病害发生严重时,进行打点保面。在条锈菌冬繁区的陕南地区,加强监测,对早发病田进行药剂防治,化学药剂可选用三唑类杀菌剂喷雾防治。在纹枯病的苗期发生区,要加强监测,及早开展防治;在渭北旱塬地区、甘肃陇东地区、陇南地区、宁夏南部冬麦区,在拌种预防的基础上,要注意防治苗期蚜虫,预防小麦黄矮病的发生。早期有翅蚜虫可用黄板诱杀,药剂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

关于农业部印发《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全文


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做好小麦苗期病虫害防控,可有效压低病虫基数、延缓病虫发生。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针对今年秋季气候变化趋势,总结近几年小麦苗期病虫防控的经验,制定了今年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节本增效原则,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前移防控关口,以合理布局抗病品种、优化农业防控措施为基础,以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为重点,有效预防控制纹枯病、孢囊线虫、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虫发生危害,压低小麦蚜虫、条锈病、赤霉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发生基数,延缓、减轻小麦苗期病虫发生危害程度,为小麦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工作打好基础。

二、区域重点

各小麦产区要根据近年病虫发生危害特点,确定重点防控的病虫。黄淮海麦区以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毒病、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长江中下游麦区以纹枯病、黑穗病和蚜虫,兼治灰飞虱、白粉病和地下害虫;西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防治;西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为主要防治对象,新疆麦区需兼顾雪腐叶枯病等防控。

三、防控技术

(一)选用抗(耐)性品种。西南麦区可选种绵杂麦168、绵麦37、绵麦39、绵麦41、绵麦43、绵麦45、川麦42、川农18、西科麦2号、鄂麦18号、云麦2号、黔麦15、周麦17、皖麦53等抗病品种;黄淮南部麦区可选种周麦17、豫麦34、豫麦49、豫麦69、新麦19、西农979、小偃6号等抗锈慢锈品种;西北麦区可选种西农889、西农558、西农529、阎麦9710、西农668、陕垦6号、天选54、天选57、天选58、中梁32、中梁34、中梁35、宁春4号、宁春15号、宁春16、伊农18、伊农61、新麦2等抗(耐)锈品种。西南、黄淮南部、西北等条锈病常年越冬、越夏区,应因地制宜选种优质抗病高产品种。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赤霉病常发区,应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具有一定抗(耐)病性的高产优质品种,避免盲目跨区域引种高产感病品种。黄淮孢囊线虫重发区,可选种太空6号、中育6号、新麦11等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发生区,可选种新麦208、豫麦70-36、泛麦5号、豫麦70、郑麦366等品种。

(二)强化农业防治措施。推行精细整地、适墒适期适量播种,以及播后镇压和及时灌溉等农艺措施,力争一播全苗、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赤霉病常发区,推行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尽量避免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裸露在土壤表层,压低菌源基数,减轻抽穗扬花期防控压力;西北条锈病越夏区,播前或播后苗前,应采取人工铲除或喷施除草剂等,清除自生麦苗和地边杂草,降低秋苗侵染几率;西南、黄淮南部等条锈病越冬区,推行适期晚播,尽可能缩短秋季病菌感染时间,较少初始侵染菌源;江淮、黄淮等纹枯病重发区,应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黄淮胞囊线虫重发区,应重点推广播种后和秋苗期两次镇压措施。

(三)大力推广秋播药剂拌种。土传病害重发区,采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包衣或拌种,防治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兼治苗期黑穗病等。地下害虫重发区,采用辛硫磷、毒死蜱拌种,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兼治孢囊线虫、苗期蚜虫、麦蜘蛛等。条锈病越夏、越冬区,实行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包衣或拌种,预防苗期条锈病、白粉病,兼治后期黑穗病。全蚀病发生区,采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包衣。此外,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采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复配进行包衣或拌种,复配剂中各单剂的有效成分应与单独使用时大致相同。

四、防控措施

(一)及早部署安排。各冬麦区要充分认识做好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要及早安排部署小麦秋播病虫防控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政策扶持,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做到统一发动、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精准指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方案,全面分析当地土传、种传病虫和苗期病虫发生情况,确定小麦播种期重点防控对象,做好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余缺调剂,指导农民科学防控。在冬小麦秋播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三)推进统防统治。各地应充分发挥专业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防控,切实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全面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联系,大力宣讲小麦秋播药剂拌种防控病虫害的意义和效果,普及防控技术,总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做好病虫防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秋播进展及药剂拌种相关信息报送,促进秋冬季小麦病虫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2019年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虫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