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简单介绍下柑橘脚腐病的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脚腐病,又叫裙腐病和褐腐病。全国各桔区均有发生,西南桔区较严重,常使根颈部皮层死亡,引起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

[症状]

此病常发生在以甜橙为砧木的主干与地面接界处。开始发病时,病部树皮呈水渍状,发出酒糟气味,皮层呈褐色,流出胶水。气候干燥时,病斑干裂;气候适宜时,病斑迅速发展,使树干一圈均腐烂,上下输导作用被割断,造成植株枮死。病树部分大枝上或整个树冠的叶片的中脉与侧脉呈黄色,造成落叶。开花多而花期短,所结果实着色早,皮粗味酸。

[发病规律]

气温高,又连续下雨,果园排水不好,近地面主干处有伤口存在时,本病可严重发生。砧木中甜橙被害重,红桔砧木次之,酸橙与枳抗病力较强。

[防治方法]

第一、用有较强抗病性的枳与酸橙作为砧木,是防治此病的根本途径。对已发病树也可用这两个品种的苗木进行靠接换砧,特别是幼年树效果更好。

第二、对抗病砧木嫁接时,也要提高嫁接部位,定植不宜过深,使易感病的接穗部分离地面较高,以减少感病机会。

第三、注意柑桔管理,及时防治树干害虫,保持果园排水良好。

第四、刮除腐烂皮层及已变色木质部,然后涂以1:1:10波尔多浆,或2%-3%硫酸铜液,或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多效霉素8-10倍液加2010ˉ6的2,4D钠盐溶液。也可在木质部用刀纵划数条刻痕,每条刻痕相距1-1.5厘米,再涂以50%托布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100-200倍液。

第五、果实将转黄时,在地面铺草,防止土壤中的病菌被雨水击溅到枝叶及果实上。或用竹竿等将近地面枝叶撑起,使其距地面1米以上,并在地面及树冠下部喷洒0.7:0.7: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保护果实,避免褐腐。

精选阅读

葡萄根腐病的防治技术


一、症状

1、根部症状:先在须根上发病,形成红褐色圆斑,病斑相互扩大连接,逐渐深入木质部,木质部先变红褐色、褐色,最后成黑褐色至死亡。

2、地上部症状:在生长季表现有:⑴萎蔫型。叶簇萎蔫、叶片向上卷曲变形,叶小而色浅,新梢抽生困难,花蕾皱缩不开裂或坐果率极低,枝条失水,皱缩或枯死,这种类型多发生在4年生以上的植株。⑵青干型。根系染病后,病势发展迅速的病株,在春季干旱、气温较高时,病株叶片骤然失水青枯,并多从叶缘向内发展或从主脉向内扩展,在病部和健部之间有明显的红晕带,严重时叶片脱落,这种症状多发生在幼部。⑶叶缘枯焦型。春季不干旱,病势发展缓慢。发病时叶尖及边缘枯焦,但一般不落叶。⑷枝枯型。根部腐烂与烂根相对应的大枝枯死,皮层变褐下陷,好皮与坏皮界限分明,后期坏死皮层剥离,木质部导管变褐。

二、病原及侵染。园斑根腐病主要有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弯角镰刀菌引起的,它们都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腐生,只有当树体衰弱时,树体才会得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借水流传播,地下害虫,带菌的土壤,园艺工具均可带病传播。病菌多从伤口侵入,条件适宜时3天即可完成侵染。侵染后树体健壮不发病,而是潜伏下来,待树势衰弱或感染到一定程度,始出现症状,一般是第1年侵染,2―3年后表现出症状。

三、防治措施

1、合理建园。避免在果园重茬地建园,若确需建园时,则必须进行土壤消毒和改良土壤,如地面喷洒100倍五氯酚钠;地面撒施草木灰,改变土壤酸碱度,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地面撒施硫酸亚铁等。

避开低洼涝湿地建园,若地下水位在1米以上,则应采用高垄栽植或开挖排水沟,阻止水位上升。定植前按行距开挖深度各1米的定植沟,每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以上。

2、采用脱毒苗建园。尽量选用嫁接脱毒苗建园,嫁接砧木以贝达、巨峰为好。

3、改善栽培条件,实行生草栽培,适时浇水和及时排水,防止水土流失,树体合理负载,避免大小年结果。加强地上部病虫害的防治。

4、药剂防治。发芽前及初显症状时,采用200―500倍硫酸铜或波美1度石硫合剂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或双效灵200倍或多效灵300倍,进行灌根。灌根时,每株用10―15千克。早春发现病树后,土施美腐克,每株100克撒于树盘下,深锄土壤,与土壤混匀后浇水。生长季发现病树后,立即刨出根系,并在伤口上涂菌毒清10倍液,或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2%的402杀菌剂等。

在萌芽前,对上一年发现的病株扒土晾根,即将根茎暴露在外,晒7―10天后,再用30―50倍福美胂消毒伤口,同时地面用100倍五氯酚钠消毒,并施入发酵腐熟的饼肥或鸡粪后覆土浇水。

番茄茎基腐病的介绍及防治


番茄茎基腐病

病原

立枯丝核菌丝Rhizocloniasolaniku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等50科200余种植物。

危害

番茄的普通病害,

分布

分布较广。

为害症状

仅为害茎基部。(1)苗期:幼苗发病后,首先茎基部变褐,随后病部收缩变细即发生缢缩现象,进而中上部茎叶逐渐发生萎蔫下垂和枯死现象,开始,发病苗白天萎蔫,夜晚可恢复,数日后,当病斑环绕茎一周时,幼苗便逐渐枯死,不倒伏。(2)成株期:植株发病后,病部初亦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部扩展,致皮层腐烂,地上部叶、花、果逐渐变色停止生长。在果实膨大后期发生该病,植株迅速萎蔫枯死,似青枯症状,但患病部位无菌脓。另外,发病部位常出现具同心轮纹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期易出现淡褐色霉状物或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

病原物

(1)形态:菌丝无色,老菌丝黄褐色,分枝基部缢缩。菌核近球形,直径0.1~0.5mm,无色,后为黑褐色。(2)特性: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病菌腐生性强;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

发生因素

阴雨天气、苗床或棚室温度高、施用未腐熟肥料、土壤湿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茎基有损伤,易发病。

番茄茎基腐病-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常见的抗病品种有毛粉802、大红1号等。尽量避免连作或与茄科蔬菜轮作。采用稻、菜轮作或玉米茬,也可实行2~3年的轮作方式。③清洁田园,上茬作物收获后及生产中应及时清除残枝、枯叶和烂果等,并集中烧毁或深理。④培育无病壮苗.选棚外大田土壤配制育苗营养土,结合定植时间,适期育苗,并加强苗床管理u⑤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⑥加强通风管理。棚温白天保持在20~25℃,晚上闭棚后温度降到15~17℃,阴天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也要通风排湿。(2)物理防治:定植前15~20天,扣好棚膜,关闭风口,密闭大棚15-20天,进行棚室消毒,使棚内气温达到60℃以上,持续5~7天,使棚内形成长时间的高温环境,全面杀死残存的病原,减轻病害发生。(3)药剂防治:①育苗时苗床可用20%多菌灵、50%敌克松或40%五氣硝基苯DP与50%福美双WP按1:1混合,8g/m2药剂加营养土4kg拌勻成药土,播前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药土撒在畦面上,把傕好芽的种子播上,再把余下的2/3药土搜盖在上面。②幼苗发病喷75%百菌清WP600倍液,或50%福美双WP500倍液。③定植后至成株期发病,用40%拌种双WP600倍液,或表土施药9g/m2,与土拌匀后施于病株基部,榭盖病部。或喷75%百菌清WP600倍液,或40%拌种双DP800倍液。④发病初期病喷40%拌种双DPSC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EC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AS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SC500倍液。还可用50%福美双WP600倍液喷淋茎基部。棚室中采用45%百菌清FU或15%腐霉利FU进行熏杀防治,防效亦十分显著。

枇杷病虫害管理之烂脚病的防治技术


近几年来,有些地方枇杷烂脚病发生特别严重,给枇杷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据调查,该病以洛阳青、大红袍感病为最。其发病初期为主杆基部先发生腐烂,以后逐渐向上部枝杆发展,病组织则由髓心周围的木质部渐向四周扩展。重病植株表现为枝杆急性腐烂,导致上部枝叶迅速枯萎。树冠较大的从发病至全株枯萎在夏季只需几天时间,树冠较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约维持1年时间,少数树体可维持2年以上。发病区域幼龄树感病后,死亡率高达80%以上,初产果树约73%。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试验选择洛阳青品种,在重病区及相邻轻发区,对初果期和盛果期病树,按发病程度分勾重、中、轻及健康株(对照)4个类型进行不同药剂和不同施用方法的防治处理。 施药前先将病株F树冠滴水线范围内的土壤翻松,深15-30厘米,然后选用以下药物防治:(1)多菌灵和托布津50倍液,每株0.25-0.5千克拌成药土,均匀撒施在树冠下的松土上,并将药土翻入土下;(2)甲醛100倍液每株50-70千克浇根;(3)甲醛100倍液每株50-70千克浇根;(4)甲醛100倍液和托布津50倍液树杆注射(树干基部向下倾斜钻孔5-7厘米深,加压注入药液后10分钟,再用粘土封住孔口)。 试验结果表明,上述防治方法,对重病树均无防治效果,对中病树防治效果较好,对经病树的防治效果及对健康树的保健效果显著;并以多菌灵和托布津每株0.25-0.5千克浇根和托布津50倍液杆注射的次之。由此可见,对本病要注重早防旱治,应在发病初期病情较轻时就用多菌灵和托布津50倍液每株0.25-0.5千克进行土施。

杜鹃茎基腐病的防治技术


一、症状杜鹃茎基腐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尤以苗期为重。

病害发生初期,茎基部皮层出现褐色水浸状病斑,后逐渐呈湿腐状,并向上扩展至枝干部分,向内发展可深及木质部,进而破坏输导组织,导致植株萎蔫,顶芽不发,病株根系变褐,发育不良,须根少且短。后叶片脱落,部分枝条或整个植株呈黑色光杆状枯死。

二、发病诱因影响杜鹃茎基腐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复利用基质在苗圃中,栽培用的基质常常未经消毒就被反复利用,导致基质中滋生了大量的病原菌,为植株发病提供了菌源。

(2)机械伤口病菌可通过根部伤口侵入植株,移栽时造成根部大量机械伤口,为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3)土壤pH值杜鹃喜欢偏酸的环境,生长适宜的pH值为4.5至5.5。当pH值为6.5至7.5时,即表现生长不良。

在pH值高于7.5的碱性条件下,少则数月,多则一年,植株即死亡。偏碱性环境中的植株生长衰弱,抗病能力降低,易诱发病害。

(4)湿度高湿是导致植株发病的重要因素。浇水过频、过量造成湿度增加,有利于植株发病。浇水方式不当(大水冲浇)有助于水的飞溅作用和水流传播。

(5)青苔有时,发病植株茎部表面会有一层厚实的青苔,不仅消耗了寄主的营养,而且使茎部维持较高的湿度,也是病害的诱发因素之一。

三、防治方法

(1)浇水浇水是杜鹃栽培管理中频繁的农事活动之一。宜用雨水、河水、湖水和塘水等软水浇灌,深井水和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浇灌。深井水含有钙离子和镁离子,中等偏碱性,使用前应做适当处理。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氯离子,可用容器贮存一段时间后再使用。

(2)药剂消毒对于新基质来说,每吨可用0.5千克浸种灵100至400倍液消毒,有较好的杀菌和杀线虫效果。而对于反复使用的基质来说,则应采取加压蒸汽消毒。另外,使用苗菌灵200-300倍液浇灌苗床,还可明显抑制病害的发生和青苔的生长。

(3)调节基质pH值调节基质pH值呈弱酸性,有利于植株生长,增强抗病力。值得注意的是,用浸种灵处理过的基质和苗床的pH值略有升高。

(4)减少植株伤口数量移栽时,宜轻拔轻插,尽量减少根部的伤口,以降低发病几率。

(5)生物防治经试验发现,木霉对疫霉和腐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利用木霉生物防治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柑橘衰退病的防治措施


在柑橘的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衰退病毒为害柑橘有三种形式,有时分别称为速衰病,茎陷点病和苗黄病。现将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发病症状

①速衰型主要症状为柑橘树体逐渐或快速的衰退甚至死亡。

②苗黄型主要症状为苗木的叶片黄化。

③茎陷点型主要症状为植株矮化,树势衰退,剥开枝梢的皮层,可见木质部有明显的陷点或陷条,有时充胶,枝条脆弱极易折断,叶片呈现主脉黄化,果实变小。

2、防治措施

①加强植物检疫,防治可以引起甜橙严重茎陷点的强株系的传入。

②对于发病严重的应铲除发病树体,建议更新抗病性强的树种作为主打品种。

③对于发病较轻的枝梢,应及时修剪并在修剪口涂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

④防治传毒昆虫。田间防治蚜虫的主要药剂有抗蚜威、中西杀灭菊酯或、灭扫利、水胺硫磷倍液等轮换使用,建议添加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⑤防治的同时不能忽视保护。在花期和幼果期后喷施壮果地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强化树体,增强树体抗病菌感染能力。采果前后及时而适当地增施肥料以增强树势。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在树体涂刷护树将军做好防寒工作。

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顶腐病,俗称膏药顶,是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来在永年菜区发生比较普遍,而且越来越重。轻者果实变扁、变轻、变甜失光,严重时整个果实变黑腐烂,减产20―30%。

一、发病症状。脐腐病在番茄如拇指大小到着色成熟前均可发病,病斑只发生在果实顶端的脐部,故称脐腐病。病斑初为水浸状暗绿色,不久变为暗褐或黑色的直径1―2厘米或更大的坏死斑,其下部果肉干腐收缩,脐部凹陷,有时龟裂,果实变扁,果肉变甜。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果实停止膨大提早变红,果皮柔韧、无光,失去食用价值。

二、发病原因

1、水分供应失调的影响。干旱时果实脐部最易失去水分引起组织坏死。在大量供水时,由于蒂部细胞膨压过大而使细胞破裂、细胞内充水,最后变色坏死。即水分过多、过少或忽多忽少造成的。

2、缺钙的影响。多年连种,过量使用氮、磷肥,都会抑制对钙的吸收。果实中钙含量低于0.2%时易导致脐腐病发生。

3、土壤层浅、沙性大、盐碱土发病重。

4、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果皮较薄、果顶平及花痕较大的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适时灌水防止土壤时干时湿,特别不要使土壤过分干旱。第一水定植时和第二水花开始坐果时,水量均不能太大;第三花序开完以后,第一穗果如鸡蛋大小时,才浇大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灌水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注意做到勤浇、浅浇。

2、选富含有机质土层厚,保水强的砂壤土种番茄。土壤缺钙时,亩用硝石灰或碳酸钙50千克均匀均撒于地面并翻入耕层中。

3、避免施氮肥过多,特别是速效氮肥,不要一次施用过量,注意氮、磷、钾适当,要多施腐熟有机肥。

4、发病时,用1%的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进行根外施肥,每7天1次,具有良好防效。此外也可用口服钙片喷施。

紫苏根腐病与斑枯病的防治技术


紫苏根腐病:主要为害幼苗或幼嫩植株根系和根茎部。

发病症状:染病后叶缘颜色褪绿变淡,以后逐渐萎蔫坏死,由下向上发展。有时仅某方向部分叶片沿叶缘向叶柄方向变褐坏死,最后至全株萎蔫死亡。染病植株根部和根茎部多形成不规则黑褐色坏死斑,几个病斑相互汇合致根系或根茎部呈黑褐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坏死。

病原:病原菌为Fusariumsp.属半知菌镰孢霉真菌。病菌产生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3~5个隔膜。小型孢子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或双胞。

发病规律:根腐病是紫苏的普通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种植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5%~10%,严重地块可达40%以上,明显影响生产。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内越冬,带菌的肥料和土壤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他作物遗留的病组织也可引起发病,病菌分生孢子还可随种苗传播。田间病菌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或浇水施肥传播蔓延。低洼、土质黏重的地块发病较重,施用未腐熟的堆肥或施肥、管理不当,或地下害虫严重致植株根部受伤等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植株及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重病地块种植前深翻晒土,杀灭病菌。

2.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有机堆肥充分腐熟,常发病地块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生长期适时中耕,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田间积水或因水肥管理不当造成根伤。

甘蓝黑腐病的防治


甘蓝黑腐病是一种常见的毁灭性病害,常与软腐病混合发生,造成大面积死棵。甘蓝移栽后,从出生第一片叶起,便可发生此病。多从叶缘的虫咬伤口处开始发病,病斑向两侧和向内扩展呈v字形。虫害伤引起的病斑不规则,初发病时叶片褪绿显灰绿色。天晴时,病斑萎蔫,阴天、傍晚又恢复正常,持续几天后失去恢复能力。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叶色变褐,干燥时变脆干枯,根茎处维管束变黑,叶柄中空干腐,:病害沿植株维管束发展,从外叶蔓延至内叶,最后外叶枯死,包心不紧。

防治方法为:

(一)种子处理播种前以50℃恒温水浸种20―30分钟,并用菜丰宁b1拌种,每亩种子拌50克。以0.1%浓度的强氯精浸种20分钟,冲洗后播种亦可以减少发病。

(二)防治害虫甘蓝生长期应及时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以尽量减少病菌入侵伤口危害。可用bt乳剂400―5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应争取消灭在三龄以前。

(三)喷药防病在发病初期应及时用药,喷施50%福美双,或70%敌克松400―600倍液;也可喷施dt、dtm800―1000倍液。共喷3―4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

(四)农业技术措施实行轮种。3―4年种一次甘蓝和大白菜等,可以大大减少病害;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腐熟,追肥不能迎头泼浇,不能过多过浓,以防烧叶烧根;移栽时动作要轻,以免碰伤茎、叶;及时拔除病株,病穴以20%石灰水消毒;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兰花茎腐病的防治


茎腐病是危害兰花最厉害的病害,兰花一旦被感染,如处置不当,轻则满盆枯死,重则危及整个兰苑的兰花,以至于人们把茎腐病称之为兰花的癌症、养兰杀手。茎腐病是危害兰花最厉害的病害,兰花一旦被感染,如处置不当,轻则满盆枯死,重则危及整个兰苑的兰花,以至于人们把茎腐病称之为兰花的癌症、养兰杀手。实践证明,防治兰花茎腐病,只要搞清其起因、症状及发病规律,对症下药,还是有办法的。

起因及症状

茎腐病又称枯萎病和凋萎病,其病原菌是一种叫半知菌亚门尖胞镰刀菌的真菌。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月至9月,最早发病可出现在2月份;发病的典型症状是兰苗的心叶从基部开始发黄,然后迅速自下而上、自里而外发展,往往一苗兰草在短短一两天内就枯黄干死,如用手触摸,会整株草从叶柄的指环处折断。此时,如果倒盆,就可发现病苗的根系仍然完好无损,甚至还有水晶头存在,当年发出的新芽也是完好的。但如果切开病苗的假球茎,就会发现球茎内部已经变为褐色,甚至腐烂。继续往下切割还可发现,那些叶面翠绿、看似完好的苗,其假球茎内部已经被感染变色,发病倒草是迟早的事,可见此病的传播极具隐蔽性。

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的环境、植料板结、通风不良,易发生此病。该病菌是一种土传性真菌,主要是菌丝体和厚壁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作为初侵染来源。带菌土壤因翻盆换土而传播病害,病菌从植株根系伤口和根毛细胞侵入,侵染兰株的维管束并大量繁殖后堵塞植株输水通道,引起脱水缺乏营养而死亡。所有得茎腐病的兰草,都是从基部枯黄,逐步向上,整株脱水,直至由黄转褐色,到枯死。

防治方法

一是及时处置兰株伤口,以防感染。兰花分株造成的伤口是很大的隐患,最好分株后立即涂抹伤口愈合剂。同时,为预防土壤中的害虫咬伤假球茎造成感染,可以在土壤中施放呋喃丹杀虫剂。

二是发现病苗,及时割除销毁。发现病株,应立即翻盆检查,查明症状根源。一旦查明症状根源,应果断彻底切除病株,直至切到球茎为白色为止,决不能心慈手软和抱侥幸心理;有些病苗,初看几乎没有发现病症,但球茎已感染,必须扔掉。切除病株时,注意每切一刀要用打火机烧一次刀具,以防感染。发病苗原来所用的植料、盆具,应全部舍弃不用,更换新的植料和盆具;重新栽植前要将兰盆、植料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三是加强通风,充分消毒。养兰环境通风要好,兰盆不宜放置过密。兰花一旦发病,应将切除病株后留下的兰苗全株浸泡在茎腐病防治专用药剂中,浓度可以是500倍或更浓些,浸泡时间为一天或更长些。浸泡后阴干到根表面无水即可上盆。上盆后仍用500倍液药剂连续浇灌3天,每天一次,以后就可进入正常的防治工作。

四是坚持不懈地进行药物预防。开春回暖后,第一次使用兰花茎腐病防治专用药剂,建议连续浇灌3次,每隔一周一次,浓度为500倍至1000倍,即一瓶药剂兑水50公斤至100公斤,有条件的第一次可以用浸盆的方法,连续浸泡一天或更长时间,浸泡时提盆几次以便换气,以后间隔一个月浇灌一次,8月份以后可间隔更长时间浇灌。同时,注意每次使用药剂后不能用清水冲洗,一般坚持两三年使用后,如果不再发病,就可以停止用药。

象脚王兰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象脚王兰学名银线象脚丝兰,又名象脚丝兰、巨丝兰、荷兰铁、无刺丝兰和斑叶王兰常在金秋十月前后开花,圆锥花序由莲座中间抽出,花葶粗壮,姿态优美,花朵洁白繁茂,大而下垂,常于晚间开放,开时放出奇香。是室内外绿化装饰的理想材料。为了能使大家更好的养殖象脚王兰,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下象脚王兰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症状

该病主要侵染叶尖和叶边缘部位,病状特征与叶斑病相似。发病初期呈现湿润状褐色病斑,有时出现粉红胶质粘液,即病原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堆。发展扩散后,呈半圆形或不规则的椭圆形、红紫色或暗褐色病斑,中央为淡褐色或灰出色,并稍打下陷,发病后逐渐扩大,四周可见轮纹斑痕,褐色,病斑逐渐萎缩干枯。斑上散生着黑色颗粒状物。发病严重时,引起整个叶片变黄枯萎。

病原

胶抱炭疽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围小丛壳,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分生孢子盘初生在叶片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盘聚生或散生,排列成同心轮纹状;分生孢子盘有褐色刚毛,分分生孢子圆筒形,两端钝圆,单胞,无色。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淋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严生病斑后又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导致病害不断发展。高温、多雨季节,生长势弱,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量增施磷、钾肥。

②及时修剪病枝叶和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③分生孢子不防治,连片侵染发病时,用29%石硫合剂100-200倍液或30%悬浮剂碱式硫酸铜400-1000倍液(发病前施药)、27%铜高尚500-800倍液、4%农抗120水剂600-800倍液、25%阿密西达悬浮剂100-200mg/l20%噻菌铜500-800倍液喷雾。

桃褐腐病的治理介绍


桃褐腐病又称菌核病,为真菌性病害。病果果面涌现褐色圆斑,病部果肉褐腐,几天内病斑即可扩散至全部果面,后期病果全体糜烂并失水干缩形成僵果。该病侵染道路多,侵染期长,再侵染和蔓延快,常造成严重丧失。为寻觅对该病有效的杀菌剂,山东省临沂市果茶技巧中心陈修会等人于2007年选用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好力克(43%戊唑醇悬浮剂)、安泰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进行了田间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好力克、安泰生对桃褐腐病均有良好防效,安泰生600倍液的防效超过91%,持效期15天左右;好力克5000倍液的防效巩固在90%左右,这两种药剂均可在桃褐腐病防治上推广使用。另外,安泰生的补锌效果较为显然,施药后树叶色彩深而且较厚,果实光泽度好。相比起代森锰锌,安泰生的含锌量较高,且其所含的络合锌更易被果树吸收利用,同时可避免长期使用代森锰锌类杀菌剂诱发果树粗皮、黑点、早衰等锰毒症。

丙森锌为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病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戊唑醇主要经过抑制真菌体内甾醇的脱甲基化,导致生物膜的形成碰壁而发挥杀菌活性,可经过叶片浸透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和均匀散布,具备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属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实验中发现,将具备保护性的安泰生和具备内吸性的好力克减量混配使用,互补性强,能显然提高对桃褐腐病的防效,而且不增长用药成本。好力克(10000倍液)加安泰生(1000倍液)混配组合的均匀防效为94。26%,比单用安泰生600倍液的均匀防效高3。3%,比单用好力克5000倍液的均匀防效高5%。在桃树病害防治上,能够将安泰生和好力克合理混配使用。

柑橘(陈皮)黄龙病的防治方法


柑橘别名橘皮。属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以果皮(陈皮)、橘核、橘络、橘叶、青皮入药。具理气健胃、燥湿化痰之功效。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我国栽植的柑橘,品种很多,大多可入药。

症状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或黄枯病。枝、叶、花、果及根部均可显症,尤以夏、秋梢症状最明显。春梢症状多出现在叶片转绿后,先在叶脉基部转黄后部分叶肉褪绿,叶脉逐渐黄化,叶片现不规则黄绿斑块,且有淀粉积累现象。夏梢症状多在嫩叶期不转绿均匀黄化,叶片硬化失去光泽,似缺氮状;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根的腐烂,其严重程度与地上枝梢相对称。枝叶发病初期,根多不腐烂,叶片黄化脱落时,须根及支根开始腐烂,后期蔓延到侧根和主根,皮层破碎,与木质部分离。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类立克次氏体,是一种类黄枯病。病原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在寄主筛管细胞和薄壁细胞内稠或稀疏分布。只侵染柑桔属、金柑属和积属植物。病原体在木虱体内的循回期约1个月。

发生规律

通过嫁接和柑桔木虱(Diaphorinacitri)传播。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及品种有关。5月下旬开始发病,89月最严重。春、夏季多雨,秋季干旱时发病重;施肥不足,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冠郁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杜绝病苗、病穗传入无病区和新建的桔园。

(2)在无病区设置苗圃,培育无病苗木。苗圃要与桔园相距2km以上。砧木种子采健康母本树,播种前砧木种子用5052℃热水预浸5分钟,再用5556℃温水浸泡50分钟。接穗选自无病毒的高产优质母树,或用l000mg/kg盐酸四环素液浸泡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洗净再嫁接。

(3)防治传毒媒介。嫩梢抽发期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杀。

(4)病树治疗。重病树立即挖除;轻病树,可在主干基部钻孔,深达主干直径的2/3,从孔口注射药液,每株成年树注射1000mg/kg盐酸四环素液25L。

《简单介绍下柑橘脚腐病的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