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芍药(牡丹)虫害防治 铜绿丽金龟的治理办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铜绿丽金龟AnomalecorpulentaMotschulsky

形态特征

成虫:中型,体长宽10~11mm。头、前胸背板、小盾片和鞘翅呈铜绿色,有闪光。前胸背板两侧缘、鞘翅侧缘、胸及腹部面为黄色或黄褐色。前胸背板两前角前伸,呈斜直角状,前胸背板最宽处位于两后角之间。鞘翅各具4条纵肋(隆起线)。肩部具瘤突。足的基节、腿节黄褐色,而胫节、腿节深褐色。前足胫节具二外齿,较钝,对面生一棘刺。臀板三角形、密生刻点。雄虫臀板基部中间具一小三角形黑斑;雌虫臀板白色或黄白色,无黑斑。

卵:初产卵椭圆或长椭圆形,乳白色。长约1.8mm,宽1.4mm。孵化前膨大几成圆形,长约2.5mm,宽约2.2mm,卵壳表曲光滑。

幼虫:中型,体长30~33mm。头部前顶毛每侧各6~8根,后顶毛10~14根。肛腹片后部腹毛区具刺毛2列.每列14根左右,两列刺毛尖彼此相遇和相交。钩毛分布于刺毛列周围。肛门孔横裂呈一字形。

蛹:体长18-21mm宽10mm体淡黄色、稍弯曲。孵化前头部色泽变深、复眼变黑。腹部笫1-7节背面各节沿中脊沟两侧各有1个眼形凹痕(共6对)。尾节腹面半椭圆形。

生活习性铜绿丽金龟在江淮地区1年发生1代。

防治方法同华北大黑鳃金龟。

精选阅读

观赏树木铜绿异丽金龟的防治方法


铜绿异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Motschlsky又称铜绿金龟、铜克朗。属鞘翅目,丽金龟科。分布很广泛。成虫为害杨、柳、松、柏、梅花、茶花、樱花、香樟、榔榆、乌桕、油桐、枫杨、女贞、柿、蔷薇、葡萄、夹竹桃、苹果、桃、核桃、龙眼和香椿等近百种。成虫取食叶片和花,造成残缺不全,严重时只留下粗叶脉和叶柄,造成植株不能正常生长,花朵调谢,影响结果。

成虫体长18毫米左右,宽9毫米左右。体翅铜绿色,有金属光泽,头和前胸色较深,鞘翅色较浅。复眼黑色,大而圆。触角鳃片状,浅褐色。前胸背板前缘凹入,前翅有不太明显的隆起条纹和刻点。腹板生有黄褐色绒毛。卵近球形。乳白色,表面光滑。幼虫老熟时体长约40毫米,体乳白色,头小,黄褐色。体较肥胖,胸足发达,体背多皱,常弯曲呈C字形,俗称蛴螬。蛹初期乳白色,后渐变为浅褐色。

综合防治

(1)诱杀成虫成虫发生期,采用新型高压农林杀虫灯诱杀成虫。

(2)消灭虫源结合养护管理,春播翻土消灭越冬幼虫。

(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大杜鹃、大山雀、黄鹂、红尾伯劳等益鸟,还有青蛙、刺猬、步行虫和金龟绿僵菌等。

(4)药剂防治地面撒5%西维因粉剂,消灭土中蛴螬。或灌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5%辛硫磷颗粒剂,每公顷用药量为30千克。施用药剂后,注意翻土中耕,土表层不要暴露药剂。

防治铜绿金龟子有方法


近年来,果园采用生草、覆草制栽培,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等多种原因,铜绿金龟子在全国各地发生普遍,以黄河故道果区最为严重,其危害期长,迁移性强,取食量大,食性杂,主要寄主有:苹果、葡萄、梨、桃、李、核桃、山楂等树种,其中以苹果受害最重。铜绿金龟子成群结队聚集在树上取食叶片,被害叶残缺不全,严重时仅存叶柄,甚至全树叶片被食光。幼虫取食果树根系,严重影响幼树生长及成龄大树的产量,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多年来致力于防治铜绿金龟子多种药剂的复配对比试验研究,攻克了防治铜绿金龟子的最有效的新方法,杀虫效果100%。

根据铜绿金龟子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在每年的6月中旬成虫开始出土时,傍晚7时成虫进行交配后开始取食危害前,用40%水胺硫磷乳油8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混合液对全树叶片喷洒,喷药后1小时,即可看到铜绿金龟子中毒落地死亡,第二天清晨,果园内到处是成堆中毒死亡的铜绿金龟子害虫。因水胺硫磷内吸传导性强、残效期长,应每隔7天结合杀菌剂喷洒一次,既可有效地防治铜绿金龟子的危害,又可防治果树食心虫等害虫的双重效果。

水胺硫磷是剧毒农药,按无公害果品生产标准,未结果树可以使用,结果树不可使用。

芍药(牡丹)根腐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烂根病。

分布为害芍药根腐病是安徽丹皮的主要病害。在铜陵县新桥乡调查,发病地块为100%,个别严重的地块,植株成片枯死缺苗,甚至全田枯死。一般因病减产20%~40%。目前仅知安徽发病较重,未见其他地区有发病的报道。

症状根部发病,主根、支根和须根均能被害发病。主根被害,初为根皮上出现不规则黑斑,以后病斑扩展,大部分根变黑,并侵入木质部,甚至全部根变黑腐烂、病株枯死。支根和须根发病,病根变黑腐烂,并能从支根扩展到主根。由于根部被害,地上部分亦出现症状,发病轻时,植株生长衰弱。重病株叶片小而发黄,蒸发量大时,病株呈萎蔫状态,并逐渐枯萎死亡。

病原Fusariumsolani(Mart.)Sacc.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真菌。气生菌丝絮状,灰白色至奶油色。气生菌丝生长快。小型分生孢子产生在单出细长瓶状小梗上,小型分生孢子梗的大小为45.0~76.0m2.5~3.0m,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多为单胞,聚集在梗顶端呈假头状,大小为7.5~15.0m2.5~5.0m大型分生孢子纺缍形至镰刀形,稍弯,顶端细胞短,2~7个隔膜,以3~5隔为多,大小为25.0~60.0m4.5~6.0m。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光滑,圆形或短圆形。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以25℃为最好。分生孢子萌发以25~30℃适宜。丹皮根汁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在4%丹皮根汁中孢子萌发最好。

侵染循环病菌随烂根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亦可随采收和加工过程中,病残体传播到肥料中,以菌丝、厚垣孢子越冬。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病菌侵入丹皮,主要从地下害虫、线虫为害的伤口或机械伤口侵入。安徽栽种丹皮,多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的方法,因此,二年生苗发病较重。

发病条件

1.丹皮连作地发病重,往往造成大面积死苗,减产50%以上。

2.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病害发生亦重,在主根腐烂处,往往能看到蛴螬为害的伤口。

3.栽培和管理方法的影响:育苗移栽的发病重,施用未腐熟饼肥,导致地下害虫发生重,因此发病严重。

防治

1.实行轮作:旱地轮作年限宜5年以上,或与水田实行2年轮作。

2.营养袋育苗移栽:育苗地利用高温季节用塑料薄膜覆盖消毒,用营养袋育苗移栽,可减少根部伤口。移栽前,挖穴曝晒,施用腐熟肥料,并施用甲基异柳磷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若未用营养袋育苗,在移栽时利用农药蘸根后栽种。药液配制:用50%托布津和40%甲基异柳磷600~800倍液,掺入粘土和适量肥料以及微量元素肥料。

3.施用腐熟饼肥,忌施未腐熟饼肥。

4.及时拔除病株,病穴撒施生石灰消毒。

薏苡虫害防治 粘虫的治理办法


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r

别名夜盗虫,五色虫,属鳞翅目,夜蛾科(Noctuidae)的一种暴食性害虫。

为害幼虫为害米仁叶片咬成缺刻,也为害嫩茎和嫩穗。大发生年份,整片叶被吃成光杆,严重减产。

形态特征成虫褐色至黑褐色,前翅中央有2个圆形淡黄色斑,翅中央有1个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翅上有1条黑色斜纹,外缘有7个小黑点。卵黑色,馒头形,排列成行。幼虫体色变化大,呈赭红色,头部有1个黄色倒八字纹。蛹褐色,腹部末端有粗长刺1对,略弯曲的细刺2对。

生活习性在江苏、安徽、上海、河南中部、南部、山东南部、湖北北部等地区,1年发生4~5代,但2代发生数量最多,以幼虫和蛹在土内越冬,以1~3代幼虫为害米仁较严重。成虫有趋糖醋性。幼虫有假死性。卵产于枯黄叶子上。3龄以后幼虫分散为害,5~6龄幼虫为害暴食,然后成群迁移为害。

防治

1.诱蛾灭卵:用稻草扎成小把,捆在竹棒上,分插在田间,4~5天换1次并烧掉草把,消灭大量的卵块。

2.药剂防治:应掌握幼虫3龄前施药,可用50%~75%辛硫磷乳油3000~5000倍液,或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用量为900~1050kg/hm2。

杜仲虫害防治 灰夜蛾的治理办法


杜仲灰夜蛾Poliasp.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mm左右,翅展38mm左右,灰蓝色中型蛾。雌蛾触角呈丝状,雄蛾触角呈栉齿状。喙发达,下唇须倾向上伸,第2节前缘有长毛,第3节短,额平滑,复眼大而圆,前后胸上均有毛簇,胫节也有毛簇。腹部背面有1列毛簇。

卵:呈半球形,绿色,直径为0.2~0.3mm。

幼虫:初龄幼虫草绿色,3龄后转为棕褐色或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2mm左右,体形短粗。头灰褐色,具有黄红不规则的斑纹。头部有1对黑褐纵纹,亚背线黑褐色,背线及气门线黑色。气门椭圆形,气门筛灰白色。胸足灰褐色,腹足灰色。趾钩单序中带。

蛹:棕褐色,腹部末端有臀棘1枚,蛹体外常被有薄茧或土室。

杜仲灰夜蛾幼虫仅为害杜仲叶片和嫩皮,其成虫以野菊花(DendranthemaindicumL.)和巴东排草属植物(LysimachiapatungensisHand-Mazz)为主要蜜源植物。

生活史该虫在湖北巴东地区1年发生2~3代,以第3代老熟幼虫于10月间开始入土化蛹,翌年4月初羽化。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在4月中旬~5月下旬。第1代幼虫发生在4月中旬~6月上旬,其盛发期在4月底~5月初,化蛹期在5月下旬~6月中旬,成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其盛发期在6月中、下旬。化蛹期于6月中旬~9月上旬。

生活习性当杜仲林内日平均气温超过18℃、地温超过15℃时,灰夜蛾的蛹开始羽化为成虫,当气温上升到22~25℃时,羽化数量猛增。成虫羽化后一般潜伏1~2日才开始活动,昼伏夜出,在杜仲林内主要取食花蜜。凌晨1点左右雌雄成虫交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化性和趋光性,且可耐林间37℃高温。雌虫经交尾后2~3天产卵,卵期5~7天。幼虫在5龄前取食杜仲叶,老熟幼虫下迁入土时,经过环剥后再生新皮的树段,食害新皮。6月期间为害最重,7月后气温升高,为害减轻。

防治

1.在杜仲环剥处的上下方各涂刷1圈粘胶剂,阻碍或粘杀幼虫。

2.铲除越冬蛹。

3.铲除蜜源植物。

4.用糖、醋、酒或灯光诱捕成虫。

贝母虫害防治 野蛞蝓的治理办法


野蛞蝓AgriolimaagrestisLinnaeus.

别名无壳蜓蚰螺,属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

分布为害野蛞蝓分布较广,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黑龙江、新疆等地。

野蛞蝓食性较杂,在药材中主要为害贝母、三七、板蓝根、黄柏等的叶片、嫩茎和芽。成体和幼体在叶片或嫩茎表皮刮食,造成孔洞和缺刻,受害的茎、叶和花上常留下一条银白色发亮迹印。

形态特征

成体:体长20~25mm,爬行时长达30~36mm。身体柔软而无外壳、暗灰色、灰红色或黄白色。头部前端具两对触角、暗黑色。下边一对短、上边一对长。眼在后触角的顶端、黑色。头前方有口,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其边缘卷起。在外套膜后方右侧有呼吸孔,以细小的带环绕。生殖孔在右触角后方约2mm处。尾脊钝。腺体能分泌无色粘液。

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mm。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

幼体:初孵幼体长2~2.5mm,体为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生活习性野蛞蝓在江淮流域1年可发生1~2代,以成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次年3月开始活动,4月开始变为成体、交尾产卵。每年以4~5月为害最盛,但在贝母上是以3~4月为害为主。7月份气温高,若雨水稀少,就潜入根部土下越夏,但阴雨天或露水多时,仍能活动为害。有时9月和10月能再次为害其他寄主。

野蛞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块缝隙内,每隔1~2天产1次。野蛞蝓怕光,在强烈日光下经2~3小时可被晒死。因此,日出后隐蔽而夜间出来活动为害。据观察该虫多在晚6时以后爬出活动为害,晚10~11时达到高峰,午夜以后活动取食的渐少而陆续潜土或隐蔽,晨6时前则全部停止活动为害。蛞蝓耐饥力很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环境条件下,能不吃不动。

防治

1.在野蛞蝓发生为害期,在被害作物附近阴暗潮湿的地方,经常检查和人工捕杀。

2.在其为害盛期,除尽药材田杂草,堆放菜叶或鲜嫩杂草诱集,然后集中杀死。

3.在受害较重药材四周,撒石灰粉,使其不能靠近为害。

4.可在傍晚用3%石灰水或70~100倍氨水喷洒,防治效果良好。

茴香虫害防治 茴香凤蝶的治理办法


茴香凤蝶PapiliomachaonLinne

别名黄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Papilionidae)。为害茴香、当归、防风、积壳、芹菜和胡萝卜等。

为害幼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或仅剩叶柄。

形态特征成虫大型蝶类,体黄色,背部有黑纹纵贯。前翅基部黑色,散布黄色鳞粉。后翅亦有黄黑斑纹,后缘角有一赤褐色圆斑,周围排列着6个大小不等的蓝斑。卵淡黄色,球形。幼虫,初孵时为黑色,3龄后变绿色,头部有2条黑纹,胸背各节间黑色,每节背面还有短黑横纹,气孔黑色,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线上各有1个橙黄色斑。蛹、黄绿色或淡黄褐色,长形稍弯曲,头上有2个角状突起,胸背及胸侧也有一小突起。

生活习性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或附近灌木枝条上越冬。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产卵于寄主叶面或嫩头上。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和嫩头,老熟后在寄主茎杆或附近其他植株上吐丝束腰化蛹。7~8月为害严重,10月以后幼虫化蛹越冬。

防治

1.幼虫发生初期可人工捕杀。

2.虫口量大,可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喷2~3次。

黄柏虫害防治 星天牛的治理办法


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

别名花牯牛、水牛姆;幼虫俗称围头虫、盘根虫。属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

分布为害星天牛国内外皆有发生。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起吉林、辽宁,南迄广东;西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东达沿海各省和台湾。星天牛寄主广泛,在药用植物中主要为害黄柏、厚朴、枳壳、佛手、无花果等,以幼虫蛀食皮层和木质部,蛀孔外常排出黄色的屑状物,该虫多在成年树的主干基部和主根为害,严重时树皮被蛀食1圈,破坏树体的养分和水分输送,以致树势衰退,重者造成围头现象,或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7~41mm,黑色具有金属光泽。前胸背板中瘤明,侧刺变粗壮。鞘翅基部有黑色小颗粒,每1鞘翅上具有大小白斑15~20个。雌虫触角比雄虫短、超出身体1~2节,雄虫超出身体4~5节。

卵:长椭圆形,5~6mm,初产时白色,渐变为浅黄白色。

幼虫:体长38~60mm、浅黄白色,头部褐色、前胸略扁、背板骨化区呈凸字形,气孔9对、深褐色。

蛹:体长30~38mm,初为淡黄色,后渐变为黄褐至黑色,翅芽超过腹部第3节后缘。

生活习性星天牛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的树干基部或主根内越冬。第2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现,5、6两月为成虫羽化盛期。羽化后10~15天交尾产卵,卵期一般9~15天。7月中下旬幼虫大量孵出,钻入寄主皮层和木质部之间为害,以后再蛀入木质部取食,秋末即在下部虫道中越冬。

星天牛成虫多在白天活动、交尾产卵。卵散产,以树干基部10cm以内较多。成虫产卵前先用上顎咬破树干皮层,呈L形或丄形伤口,一般产1粒卵于其中,并分泌黄色胶状物封闭。每只雌虫可产卵20~30粒,最多可达70粒。幼虫孵化后先在皮层和木质部之间蛀食,形成不规则的狭长沟状隧道。幼虫在皮下蛀食3~4个月后才深入木质部蛀害,在为害木质部时,初为直入,至一定深度再转而向上,秋后则转回向下沿原虫道钻蛀,并能继续下钻出新虫道,蛀入木质部后咬碎的木屑及粪便,部分阻塞孔内,部分推出孔外,排出物成堆积聚在树干基部周围。

防治

1.加强药材林管理,使植株生长旺盛,保持树干光滑,以减少天牛产卵。

2.捕杀成虫,掌握成虫活动盛期,组织人工捕杀。

3.除卵及初孵幼虫,注意检查天牛易产卵部位和初孵幼虫为害状,发现后即用快刀凿削除去虫卵。幼虫初发期,注意扒土亮兜,检查星天牛虫孔虫粪,消灭幼虫于皮下为害初期。

4.钩杀及用药物毒杀幼虫,秋分和清明前后,检查树体,凡有虫屑虫粪者,可用钢丝钩杀幼虫。对蛀入木质部较深的天牛幼虫,可用铅条制成锥子,在锥尖上裹着小棉球,沾以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5~10倍液,塞入虫孔。也可将上述药剂配成200倍液,用注射器注人虫孔,然后用毒泥封住虫道洞口,可有效地消灭幼虫。

玄参虫害防治 灰蜗牛的治理办法


灰蜗牛Fruticicolaraoida(Benson)

别名带壳蜓蚰。

分布为害灰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它为害玄参、三七等多种药材。这种软体动物舔食玄参嫩叶成许多小孔洞,并能舔断嫩茎。

形态特征

成体:体软,黄褐色,头上有2对长短不一的触角,背上有一黄褐色带有黑点的螺壳。

卵:球形,白色光亮,后变土黄色。

幼体:较小,似成体。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以成体和幼体在枯枝落叶或浅土缝隙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为害,4~5月为害最烈,5~6月产卵,孵化后幼体继续为害玄参及其他作物,7月以后逐渐减少。蜗牛性喜阴暗潮湿,怕阳光,一般在清晨、傍晚和雨天活动为害,蜗牛爬过处留下白色发亮的胶粘液的痕迹。

防治

1.在日出前人工捕捉,捣碎作饲料或沤肥。

2.清除地内杂草,并堆嫩草或用砷酸钙0.5kg、麦麸25kg、水25kg做成毒饵诱杀。

3.在灰蜗牛产卵盛期及时中耕除草,消灭大批卵块。

4.傍晚喷撒石灰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黄柏虫害防治 褐天牛治理办法


褐天牛NadezhdiellaconioriHope

别名成虫俗称黑牯牛,幼虫又称老木虫、目虫、干虫、桩虫,属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

分布为害褐天牛国内外皆有分布。国内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发生为主,此外,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也有发生和分布。褐天牛可为害多种林木果树。在药用植物中主要为害黄柏、吴茱萸、枳壳、厚朴、木瓜忍冬等,以幼虫钻蛀为害。主要为害主干和主枝。造成枝干内蛀道纵横,蛀孔外有唾沫状胶质分泌物,并有木屑和虫粪,植株被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输送,以致长势衰退,枝条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51mm,黑褐色,有光泽,体上被有灰黄色短绒毛。头顶两复眼间有一深的中央纵沟,触角基瘤之前、额中央又有2条弧形深沟,呈括弧状。雄虫触角超过体长的1/2~2/3,雌虫触角较身体短。前胸宽大于长,背面呈较密而又不规则的脑状皱褶,侧刺突尖锐。鞘翅肩部隆起,两侧近于平行、末端略为斜切,内端角尖狭,但不尖锐。

卵:长约3mm,椭圆形,上端有胶状的乳头状突起,卵壳表面有网纹及细刺状突起。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黄,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体长46~56mm,乳白色。前胸背板淡褐色,横列成4段棕色宽带,中间2段较长。胸足细小,中胸腹面、后胸及腹部1~7节背、腹两面均具移动器,背面的移动器呈中字形。

蛹:长约30mm,乳白色至淡黄色,翅芽叶形,伸达第3节的背面后端。

生活习性褐天牛2~3年完成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虫道中越冬。越冬成虫第2年4月外出活动,成虫产卵期较长,但主要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8月卵孵化为幼虫并开始钻蛀为害。经历两个冬天(以幼虫越冬),于第3年5~6月化蛹,以后羽化为成虫越冬。

成虫白天潜伏于树洞内,黄昏开始出洞,以晚上8~9时出洞最盛,在树干间交尾、产卵至夜11时后才陆续潜回洞中。成虫多产卵于树干裂缝或洞穴边缘、伤疤处,主干和侧枝都有卵分布,但以近主干分叉处卵密度最大。

幼虫孵化后,在皮下钻蛀取食,15~20天后,蛀入木质部为害,通常先横向蛀行,然后转而向上蛀食。少数幼虫在向上蛀食时,如遇坚硬木质或有隧道的障碍,即改变前进方向,因而造成若干岔道。幼虫蛀道上有3~5个气孔与外界相通。老熟幼虫在蛀道内选适当地点,吐出一种白垩质物,封闭两端,再以排泄物填充其内,造成长椭圆形蛹室,随即化蛹。

防治基本同星天牛的防治方法。但褐天牛可为害寄主侧枝,故可采取剪除部分被害枝条的方法,来避免褐天牛的严重为害。

菊花虫害防治 菊天牛的治理办法


菊天牛PhytoeciarufiventrisGautier.

别名菊虎,属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

分布为害菊天牛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南、河北、安徽、江西、浙江、四川等省。该虫除严重为害菊花外,还能为害苫薏、白艾、茵陈蒿、苦艾、红菊及蛔蒿、北苍术、白术、大麻叶、泽兰等。成虫和幼虫皆能为害。成虫产卵时,将寄主茎梢咬成小孔、然后产卵,使茎梢失水萎蔫。幼虫钻蛀为害,使被害枝不能开花,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11mm,宽1.5~3.0mm。体圆筒形,头、胸及鞘翅黑色,被灰色绒毛。前胸背板中区有1近卵圆形的桔黄色斑,腹部及足大部分橘红色或橘黄色(余为黑色)。触角与身体约等长,且雄虫长于雌虫。头、胸及鞘翅密布刻点。

卵:长椭圆形,长2~3mm,宽约0.5mm,淡黄色至橘黄色,表面光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9~12mm,乳白色至淡黄色。体圆柱形,头小,宽约1mm。前胸背板近方形,中央有1白色纵纹。胸足退化,腹部末端圆形,具多数黄色刚毛,肛门3裂。

蛹:体长7~10mm,全体淡黄色,第2~7腹节背面具黄褐色刺列;前翅达第4腹节后缘,后翅达第4腹节中部,中、后胸中部有纵沟、尾部下弯、端部较平截,具多数黄褐色刺毛。

生活习性菊天牛1年发生1代,以新羽化成虫在菊花根部蛀道内越冬。第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并产卵为害。成虫发生为害期主要为5、6两月。幼虫从5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皆可发生为害,7~8月份为害较重,尤以8月上中旬为幼虫为害时期。9月上旬以后逐步羽化为成虫,当年成虫不活动,潜伏越冬。

菊天牛成虫白天活动,以上午9~10时至下午3?4时活动最盛。成虫受惊有假死习性。成虫白天在菊花叶背交尾,产卵时在茎梢部咬去大半圈皮层(约占茎周的3/4~2/3),似刀切,然后在伤痕下方产卵。卵单产,个别产2粒,被害枝头因失水而干枯。幼虫孵出后即在茎内由上向下蛀食,虫粪大多排泄于茎内,但后期在根茎外可见虫粪啮屑。幼虫蛀食到根茎部时,如尚未发育成熟,便转移到其他茎杆为害,仍是自上而下蛀食。老熟幼虫一般达到根茎部蛀道内进行化蛹,成虫羽化后即潜伏越冬。

防治

1.菊天牛成虫盛发期喷5%西维因粉剂,用量为30~37.5kg/hm2。

2.成虫产卵期在被害枝产卵孔下3~5cm处剪断销毁,平时要注意剪除有虫枝条,减少虫量。

3.菊天牛卵孵化盛期喷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杀蜈乳剂1000倍液,防治初孵幼虫。

4.在成虫活动期,每天于露水未干时在菊花园中寻捕成虫。

5.避免长期连作或与菊科植物间作套种。

黄芪虫害防治 豆杆蝇的治理办法


豆杆蝇MelanagromyzaphaseoliCoguiilett

别名蛀杆虫。除为害黄芪外还为害大豆、绿豆、豇豆、菜豆、豌豆。属双翅目,潜蝇科(Agronvyzidae)。

为害幼虫从嫩梢向下蛀入黄芪茎杆中,使顶部嫩梢逐渐枯萎。茎杆内被害处有黄褐色虫粪。

形态特征

成虫:为小型蝇类,体褐色,被有许多刚毛。复眼黄褐色,足黑色。

卵:乳白色,肾形。

幼虫:淡黄白色,半透明形似粪蛆,头部和尾部上方各有气门1对。

蛹:橄榄形,初为金黄色,后变黄褐色。

生活习性以蛹在豆杆内越冬。5月上中旬为害幼苗,6~7月为害重。成虫于黄芪顶梢嫩芽上产卵,孵化后幼虫咬破表皮向下蛀入茎杆中心部为害。一般每株1条虫,也有的1株2~3条虫。老熟幼虫在茎杆中化蛹,羽化,过10天后外出交尾产卵。

防治

1.冬季消除枯枝茎杆,减少越冬虫源。

2.自5月开始,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每隔7~8天1次,连续喷2~3次。

《芍药(牡丹)虫害防治 铜绿丽金龟的治理办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