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扁豆茎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扁豆茎枯病是扁豆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现将扁豆茎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扁豆茎枯病主要为害茎部。初在茎部表面生灰色条状或不规则形斑,病斑扩展茎粗的2/3以上时,植株往往在下午呈现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当病部扩展绕茎一周后,可致病部以上或全株枯死,病部变为灰白色至暗灰色,表面生出很多小黑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2、病原

Macrophominaphaseoli(Maubl.)Ashby称菜豆壳球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暗褐色球形,初埋生、分散,直径89~275微米;产孢细胞葫芦形,无色,大小5~134~6微米;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圆柱形或纺锤形,大小16~325~10微米;菌核黑色,坚硬,直径5~100微米。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孢子萌发进行初侵染,引起幼苗或成株发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田间高温多湿、地势低洼及土壤湿度大利于该病发生。

4、防治方法

(1)选用特嫩1号、1409、极早生豆角等蔓生菜豆,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2)有条件的可与稻、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注意增施钾肥,以增强寄主抗病力。

(4)木素木霉对此菌抑制作用强,可将其与饼肥混合制成抗生菌肥料施用,无公害。

精选阅读

黄瓜蔓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蔓枯病是黄瓜常见病害之一,对黄瓜威胁较大,接下来介绍一下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

该病可发生在茎、蔓各个部位,多在近节部的地方先发病。也危害叶片和果实。病部初时为椭圆形或棱形、稍凹陷、黄褐色病斑,并有琥珀色树脂物分泌出来,后期病部扩展至较长一段,干缩、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发病部位茎叶萎蔫枯死,一般不出现全株枯死,维管束不变色,瓜条、叶片均能受害,叶片上产生10~35毫米甚至更大的在叶边缘呈V字形或半圆形的病斑,上面也生许多小黑点。

后期病部叶片多破碎,果实受害,产生近圆形、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上面生有小黑点,后多干燥星状开裂,病斑下果肉干腐,稍发黑,瓜条受病瓜尾变细,有2~3条纵沟,纵剖从尖部向内果肉变褐色干腐。

防治技术

1、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晒透,最好不要与瓜类连作。

2、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避免大水漫灌,浇水后及时中耕,适当控水,全生育期应多次追肥并施以多种微量元素增加抗病力,防止早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3、黄瓜定植前,大棚内没有栽培作物时,可用300毫升福尔马林对等量水,加热熏蒸37立方米容积的棚室,每次熏蒸6小时。

药剂防治:可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3天;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00~15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10天;或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喷雾;或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4天。

豇豆青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豇豆青枯病发病多从抽蔓上架初花期开始,即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转折期。现将豇豆青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表现

病株叶片青绿就凋萎下垂,中午烈日当空时最为明显。初期病株早晚尚可恢复正常,稍后不再恢复,终致全株枯死。拔起病株不易断头;部检根茎部可见褐色病变;切取病变部薄片(半米粒大)用夹玻片法对光观察,可见薄片周围渗出乳白色混浊液(菌脓),可作为确诊本病的佐证。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粪肥也可带菌。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施肥,甚至人畜活动等而传播,从根茎伤口侵入,在寄主维管束内繁殖扩展。

病菌喜高温、高湿、偏酸条件,土壤偏酸、植地连作和高温高湿特别是时晴时雨的天气易诱发本病。病菌有生理分化。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调查。一些一般表现较强抗病性的豇豆品种是否也抗青枯病,有待于各地进一步调查鉴定。

防治方法

(1)在常发病地区注意寻找抗病良种。

(2)重病田勿连作,最好水旱轮作,至少也要引水浸田一段时间(20天以上)再整地种植。

(3)适当增施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

(4)常发病地区提倡药土营养杯育苗并带杯移植(20%喹菌酮可湿粉∶肥土=1∶50O配成药土),或穴播时用药土护种(苗)。

(5)出苗后至初花期,淋喷药液预防控病。可试用青枯颉颃菌MA-7或NOE-104(南京农大培育)淋苗,或用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以上均按说明书使用),或77%可杀得500~800倍液,或50%代森胺1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连淋2~3次或更多,隔7~10天1次,淋足喷透(0.25~0.5千克/株)。

(6)管好水,切勿深灌或大水漫灌。

柳杉赤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柳杉栽植越来越广,近年来由于赤枯病的危害,有些地区造成苗木大量死亡,已成为我国严重的林木病害之一。现将柳杉赤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柳杉赤枯病主要危害1~4年生苗木的枝叶。一般要苗木下部首先发病,初为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并变成暗褐色。病害逐渐发展蔓延到上部枝叶,常使苗木局部枝条或全株呈暗褐色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会产生许多稍突起的黑色小霉点,这便是病菌的子座及着生在上面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病害也可直接危害绿色主茎或从小枝、叶扩展到绿色主茎上,形成暗褐色或赤褐色稍下陷的溃疡斑,如果发展包围主茎1周,则其上部即枯死。有时主茎上的溃疡斑扩展不快,但也不易愈合,随着树干的直径生长逐渐陷入树干中,形成沟状病部。这种病株虽不一定枯死,但易遭风折。

2、病原

(1)分类地位及形态:柳杉赤枯病由真菌中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的CercosporasequoiaeEv.(C.cryptomeriaeShirai)所引起,分生孢子梗聚生于子座上,稍弯曲,黄褐色。分生孢子鞭状,但先端较钝,有3~5个分隔(少数有6~9个分隔),淡褐色,表面有微小的疣状突起。

(2)病菌生态学特性:孢子于15~30℃下发芽良好,25℃为发芽最适温度;在92%~100%的相对湿度下才能萌发。

3、发生规律

(1)越冬、传播与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萌发后经气孔侵入,约3周后出现新的症状,再经7~10天左右病部即产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

(2)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柳杉赤枯病发展快慢除和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外,主要和当年大气湿度和降雨情况密切相关。春夏之间降雨持续时间长的年份,发病常较重。在梅雨期和台风期最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另外,苗木过密,通风透光差,湿度大或氮肥偏多等,都易促使苗木发病。柳杉赤枯病在1~4年生的实生苗上最易发生。随着树龄的增长,发病逐渐减轻,7~10年生以上便很少发病。扦插苗一般较实生苗抗病力强。

4、防治方法

(1)清除侵染来源,如果是连作或邻近有病株,必须尽可能彻底清除和烧毁原有病株(枝),或冬春深耕把病株(枝)叶埋入土中,新区发现病苗,应立即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来源,严格禁止病苗外调。

(2)合理施肥,培育无病状苗:施肥要合理,氮肥不宜偏多,提高苗木抗性,培育无病状苗。

(3)药剂防治:发病期间用0.5%的波尔多液、401抗菌剂800倍液及25%的多菌灵200倍液,每2周喷1次。

芦笋枯梢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芦笋枯梢病在国内外芦笋栽培地区均可发生。1954年葡萄牙首先报道此病,接着美国、新西兰、瑞士、法国、日本等国均有报道。现将芦笋枯梢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在拟叶、分枝及茎秆上形成小斑点。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长出黑色霉状物。在嫩茎上形成的病斑顔色较浅。病拟叶提前早落,嫩梢枯死,潮湿时枯死嫩梢呈黑褐色腐烂症状。

病原

由半知菌亚门葱叶枯匐柄霉Stemphyliumvesicarium侵染引起。分生孢子梗暗色,单生或丛生,短小,偶有分枝,梗顶端膨大,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方圆形,大小为13-56微米7-29微米。分生孢子均由多个细胞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有横、竖隔膜3-4个。分隔处稍缢缩,中部隔膜的缢缩更明显。孢子橄榄褐色,表面有小瘤突。病菌有性世代为Pleosporaherbarum。病菌除为害芦笋外,还可为害洋葱、大葱、紫苜蓿及番茄等。

发病规律

病原菌的芦笋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洋葱、大葱等寄主作物上越冬。开春气温回升后,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侵入芦笋的嫩茎或茎秆、分枝及拟叶出现症状,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潮湿多雨及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有利病害发生。各种不同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芦笋田内或邻近洋葱、大葱等作物有利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主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早在1985年瑞士报道使用代森锌、代森锰锌、百菌清及扑海因等防治效果良好。国内报道,使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有防治效果好。防治主要是搞好冬春季清园工作,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在芦笋大田内或附近不要种植洋葱及大葱。

瓠瓜蔓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蔓枯病是瓠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种植瓠瓜时需要特别注意,蔓枯病危害严重造成瓠瓜大量减产,那么如何防治瓠瓜蔓枯病呢?

发病症状

瓠瓜蔓枯病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型,淡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常龟裂,干枯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蔓上病斑椭圆形至梭形,油浸状,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腐烂、易折断。

蔓枯病防治措施:

①实行2~3年轮作。

②注意选用无病株留种。

③采用配方施肥,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栏肥。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施。重点喷在瓜秧中下部茎叶和地面。对于茎部病斑,还可在发病初期削除茎部病斑,并涂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3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保护地还可用百菌清等粉尘剂。

瓠瓜蔓枯病为害十分严重,在管理瓠瓜期间,要多注意病虫害的发生,提前预防病虫害,还瓠瓜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西红柿芽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西红柿芽枯病发生部位一般在植株第二、第三穗果的着生处附近。发病株腋芽处出现纵缝,形成裂痕,呈竖一字形或Y形,裂痕边缘有时不整齐,但没有虫粪,芽枯病发生严重的植株,生长点枯死不再向上生长,而是出现多分枝向上长的情况。

防治措施:

1、西红柿定植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同时注意中午放风,不使棚室内温度超过35℃;或及时采用遮阳网覆盖,以降低光照强度,避免造成高温危害;也可以在高温的中午,在叶面喷洒清水,以降低周围温度。

2、在番茄生长期实行配方施肥技术,并适当增加硼、锌等微肥的施用,适时中耕除草,合理浇水,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同时在开花结果期及时喷施菜果壮蒂灵增强花粉受精质量,提高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防裂果、畸形果发生,使西红柿品质提高,连连丰产。

3、芽枯病发生后,要注意培养出新的结果果穗,去掉一些徒长枝杈,并喷施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同时在适当的位置留一穗生长较好的花序,用它代替失去的果穗,以减少产量损失,必要时用浓度为0.1%至0.2%的硼砂溶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对植株进行叶面喷洒,每隔7至10天一次,连喷2至3次,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板栗芽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板栗又名栗、中国板栗,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现将板栗芽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板栗芽枯病为害症状

该病危害芽、叶片、新梢和花穗。全年发病时期为4月至7月下旬左右。栗芽绽开时,病芽呈水渍状,后变褐枯死。幼叶发病,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以后整个小叶变黑褐色,枯死。

叶片发病,产生水渍状小斑点,不久变成褐色,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叶脉发病,叶片呈扭曲状,最后叶片变褐,向内卷曲。叶柄也可受害。主脉和叶柄发病,往往蔓延到着生的新梢上。新梢发病时,往往引起花穗枯死、脱落,在新梢上留下疮痂状痕迹。

2、板栗芽枯病发病规律

病菌在枝梢病组织中越冬,借助雨水传播。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差别。

3、板栗芽枯病防治方法

1、栽培抗病品种,剪除病梢,收集病叶,集中烧毁。

2、发芽前往树上喷洒1:1:160倍波尔多液。

3、生长季节,于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50~100ppm。

扁豆白星病的病害防治要点


扁豆白星病为扁豆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夏、秋露地栽培发病较重,通常株发病率高达60%~80%,严重时常造成叶片提早坏死干枯,明显影响扁豆生产。

危害症状

此病主要侵染叶片。叶片染病,初现紫红色小斑点,后发展成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后期病斑灰白色,周围常具暗紫色边缘,病斑表面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形大斑,终致叶片坏死干枯。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菜豆叶点霉PhyllostictaphaseolinaSacc.侵染引起。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随病残体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至寄主作物形成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致使病害扩展蔓延。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田间发病最适气温24~30℃,相对湿度85%以上,多雨、多露的天气该病容易发生流行。

防治要点

①精选无病种子,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②茬口轮作:重病地块实行与非豆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

③加强管理:生长期适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④药剂防治:必要时在发病初期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枇杷芽枯病的病害防治


在许多枇杷栽培资料中,芽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叉叫枇杷癌肿病;以细菌性病害防治无效的情况下,有的专家认为可能是真菌性病害,但防治效果甚微。笔者认为芽枯病大多发生在土地耕层较浅,土壤瘠薄,缺水、缺肥的山地:排水不畅、土壤板结的园地也有发生,且大量吸收根死亡。因此,芽枯病是在水肥条件不能满足生长需要的前提下,导致大量吸收根死亡而引发的生理性病害。

治疗措施

断腐促根:由于吸收根的大量死亡,主根感染,甚至腐烂。因此,治愈芽枯病的根本在于根系的恢复。应在6月结合控梢促花措施,切除主根腐烂部位,于好根处开挖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沟穴改土,促进新根生长。

培育壮梢:在攀枝花地区,受害枇杷在雨季(6~8月)会从枯死顶芽下萌发丛生状态的丛状侧枝。顶芽下枝条破裂。应于7月作回缩处理,剪到破裂处以下。待再生枝长至5~8厘米时抹芽后留单芽,抹芽后应施人复合肥1~1,5千克,确保枝梢生长健壮,为第二年产量打好基础。若顶芽下枝条未破裂。可不用回缩,对丛生枝进行抹芽后留单芽。

扩穴改土:于雨季后期的湿润季节(9~11月),在树冠滴水线以内50厘米处四周开挖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沟穴,每株施人厩肥、秸秆等腐熟有机物10~100千克或油枯20千克,过磷酸钙4~8千克。

预防措施

摘心:芽枯病主要在高温干旱的4~5月为害停梢状态顶芽,必须严格实施枇杷控花成熟技术规程,于上年12月至次年2月摘心,促发新梢再生结果母枝。使树体处于生长状态,维护根系正常生长。

增施微肥:3~5月结合灌水,施人含锰、铁、镁、锌、钼等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树体营养水平,保护根系生长活性。

水肥处理:当地枇杷水肥管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灌跑马水。二是在下雨前表土撒施肥料。由于根系有向水向肥性,导致吸收根系向土壤表层生长,在高温干旱时期大量死亡。根系死亡是芽枯病的重要诱因,应在已改土壤的施肥区开挖施肥穴,深20~30厘米,引根深入。

荷兰豆芽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荷兰豆芽枯病又称湿腐病、烂头病。主要为害株端2~5厘米幼嫩部位,初呈水渍状,在高湿或叶面结露条件下迅速扩展,呈湿腐状腐败,致茎部折曲;干燥条件下或阳光充足,腐烂部位干枯倒挂在茎顶,夜间随温度下降湿度升高,病部又呈湿腐状。

荚染病荚的下端蒂部先染病,初呈灰褐色湿腐状,后病荚四周长有直立的灰白色茸毛状霉层,中间夹有黑色大头针状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豆荚逐渐枯黄,病荚由蒂部向荚柄扩展,湿度大时可见许多半荚长有灰白色茸毛半枯黄的荷兰豆,健部仍保持绿色。

病原

Choanephoracucurbitarum(BerkeleyetRav.)Thaxter和Choanephoramandshurica(SaitoetNagamoto)Tai称瓜笄霉和茄笄霉,均属接合菌门真菌。分生孢子梗不分枝直立在寄主病部表面上,长3~6毫米,无色、无隔,端部宽基部渐狭,长29.86微米,顶端产生头状膨大的泡囊,其上又生小枝,小枝末端又膨大为小泡囊,后又生小梗,顶端生出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柠檬状或梭形,褐色或棕褐色,表面具纵纹,大小12.5~21.38.8~12.5微米。该菌寄生性弱,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产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侵染黄瓜的花和幼瓜,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该菌腐生性强,只能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

防治方法

(1)选择地势高燥地块,施足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病力。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采用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

(4)坐果后及时摘除残花病瓜。集中深埋或烧毁。

(5)开花至幼果期开始喷洒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70~75升,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侧柏叶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侧柏叶枯病是侧柏在养护管理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在江苏、安徽等省大面积发生,在发病季节,林区呈现一片枯黄,仅见残留梢部的绿叶。

1、症状:

该病侵染当年生新叶、幼嫩细枝与鳞叶。感病植株当年不出现症状,翌年3月叶迅速枯萎。6月中旬前后,在枯死鳞叶和细枝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囊盘。子囊盘遇湿吸水膨胀呈杯状,橄榄色。侧柏受害后,树冠似火烧状的凋枯,病叶大批脱落,枝条枯死。在主干或枝干上萌发出一丛丛的小枝叶,所谓树胡子。连续数年受害引起全株枯死。

2、病原:

病原为侧柏绿胶杯菌(Chloroscyphaplatycladussp.noV.),隶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真菌。

3、发病规律:

树冠内部和下部发生严重,当年秋梢基本不受害。6月高温、降雨量大,冬季寒冷、干燥,次年病情就严重,反之亦然。该病原菌是一种寄生性不强的盘菌,植株生长衰弱容易感染,凡是影响侧柏生长的各种因素,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发展。

4、防治方法:

①适度修枝,改善侧柏的生长环境,降低侵染源。

②增施肥料,促进生长。

③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时期,喷施40%灭病威、或40%多菌灵、或40%百菌清500倍液进行防治。

④防治的主要办法还是要选用抗病品种绿化造林。

花生芽枯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花生又名落花生,属蝶形花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除供食用外,还用于印染、造纸工业,花生也是一味中药,现将花生芽枯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花生芽枯病毒病主要发生在、广西,最高发病率达20%。病株顶端叶片出现很多伴有坏死的褪绿环斑或黄斑,常沿叶柄或顶端表皮下的维管束变为褐色坏死或导致顶端枯死,顶端生长受抑,严重的节间短缩、叶片坏死,植株矮化明显。

病原:

Tomatospotwiltvirus,简称TSWV,称番茄斑萎病毒。病毒粒体系带有一层脂蛋白双膜的球状物,大小70-90nm,钝化温度45-50℃,体外保毒期5-6小时,稀释限点1000-10000倍,可系统侵染花生、绿豆、大豆、豌豆、田菁、蕃茄、辣椒、普通烟、芝麻等,引致花叶、环斑、坏死等症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主要由花生田烟蓟马(Thripstobaci)等4种蓟马传毒。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毒病品种。如道花28、花37、鲁花9号、14号、豫花1号、海花1号、山花2000、徐系1号、徐花3号、徐州68-4、冀油2号、89-6花生、大花生H花-3等。

(2)选用无病毒花生种子。从无病区调种,也可建立无病留种田或距病田100-400m建立隔离地带,繁殖后用于大面积生产,基本上可以控制花生条纹毒病和黄花叶病。用轻病田留的种子也可减少发病。

(3)使用脱毒剂1号或2号处理种子,或用种子重0.5%的35%种衣剂4号拌种。

《扁豆茎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