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麦类秀夜蛾的发生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名称:秀夜蛾

拉丁学名:Amphipoeafucosa(freyer)

分布区域:东北、西北、华北春麦区、西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及华东小麦产区

形态特征:成虫灰黄褐色,体长13~16毫米,翅展30~36毫米。前翅黄褐或灰黑色,有5条褐色线。环形纹及肾形纹白色或深黄色。卵半圆形,乳白色,孵化前为褐色。幼虫体灰白色,头部黄色,腹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褐色线,腹背第8、9节有黑褐色斑。老熟幼虫体长30-35毫米。蛹红褐色,背面第5~8节前缘有明显的点刻,尾刺2根,呈钩状向前弯曲。

为害作物:小麦、大麦、莜麦、黍、野生寄主有燕麦、芦苇、碱草等

为害症状:秀夜蛾以幼虫为害;低龄幼虫蛀茎取食植株组织,4龄后将麦秆地下部咬烂,麦株呈枯心苗状,发展后全株枯死,造成缺苗断条。甚至毁种。

分类属性:鳞翅目,夜蛾科

发病特点:北方春麦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孵化,3龄前幼虫蛀茎为害,4龄后从麦秆地下部咬烂入土,继续为害他株,5月下至6月下旬进入为害盛期,幼虫期约50天左右,老熟幼虫为害后于6月下至7月上中旬化蛹,化蛹处多在被害株附近地下l~3厘米土表。蛹期15~20天。7月下至8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盛发后随即进入产卵盛期。成虫趋光性较强,利用黑光灯可诱集大量成虫。成虫日伏夜出,白天多隐藏在阴湿地边草丛及作物田土缝中,傍晚出来取食、交尾及产卵活动,直至深夜。卵多产在麦秆茎部叶鞘内侧地下l~3厘米处,呈块状,每块20~30粒,每头雌虫可产卵200粒左右,多者400余粒。小麦收割留在茬内的卵块,随秋耕翻入地下5~10厘米深处,如翻入15-25厘米深土层,春季幼虫孵化后,部分幼虫不能出土而死亡,从而降低发生虫源。越冬卵春季孵化的迟早与土温有关,土温高则发生早些,土温低则发生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深翻灭卵,将根茬翻入15厘米土层以下,以增加初孵幼虫死亡率。②适期灌水幼虫初孵期正是小麦三叶期,麦田灌水可控制低龄幼虫为害。⑧除掉根茬,将麦根除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卵量。

(2)灯光捕杀成虫发生期用20瓦黑光灯诱杀成虫(可结合其它害虫一起诱集毒杀)。

(3)化学防治用4%辛硫磷颗粒剂,或用0.5%硫环磷颗粒剂,每亩施1.5~2公斤,播种时,随种子施入土中。幼虫期也可用敌百虫灌根。

常用药剂:辛硫磷硫环磷

小编推荐

姜田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甜菜夜蛾俗称青布袋虫,近几年来在胶东地区的姜田发生为害猖獗,成为姜的主要害虫。姜被害后,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者减产25%~30%。现将姜田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设20W黑光灯1台,诱集甜菜夜蛾成虫,观察其发生规律。6月下旬和7月中旬分别选有代表性的覆膜姜田和露播姜田各2块,每块地不小于700m2,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定点调查,每点20株,共100株,3d调查1次,记录田间卵量和幼虫的数量。

2、发生规律

甜菜夜蛾在胶东地区1a发生5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为害姜的主要是2~5代。各代成虫发生盛期:越冬代4月下旬,一代6月中旬,二代7月中旬,三代7月底至8月初,四代8月中旬,五代9月上旬。在姜田各代卵盛期:二代6月下旬(主要是覆膜姜),三代8月初,四代8月中旬,五代9月上旬。在姜田各代幼虫盛期:二代7月上旬,三代8月上旬,四代8月中旬末,五代9月中旬,各代幼虫往往重叠发生并为害。

3、生活习性

成虫有趋光性,白天隐藏于叶片背面、草丛和土缝等阴暗场所,傍晚开始活动。卵产在姜叶片正面,每块卵有17~38粒,排为1~3层,卵上面覆有褐色毛。初孵幼虫群聚为害,3龄前幼虫取食上表皮和叶肉,剩下表皮,呈窗户纸状,干枯后纵裂。3龄后幼虫开始分散为害,咬食苞叶,或钻入未展开的心叶里,啃食叶片造成孔洞或缺刻。4龄幼虫食量增加较大,5龄幼虫食量最大,占总食量的75%,并且白天潜伏在土壤缝隙内,傍晚爬出为害。幼虫有假死性,老熟后入土化蛹。

4、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卵孵化盛期用药防治效果最好,此时幼虫小,抗药能力低,且尚未钻入苞叶,容易着药,尤其在早晨或傍晚喷药效果更佳。喷药时要上翻下扣,四面打透,使植株叶片的正反面充分着药。

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加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加80%敌敌畏乳油1000液,或加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亦可用卡死克5%可分散液剂500倍液加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5d的防治效果达95%。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隔5~6d再喷1遍,连喷2~3遍,并按比例加入展着剂、增效剂等。

(2)人工捕捉: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对一些大龄幼虫,其抗药能力强,有时加大用药浓度也难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且往往会产生药害。因此,在搞好药剂防治的基础上,提倡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人工捕捉,同时抹去部分卵块,能有效地降低虫口密度。

(3)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能明显降低卵密度和幼虫数量,并可根据诱到成虫的数量变化,准确地预测出田间落卵及幼虫孵化情况,为及时喷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苹果螨类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危害苹果的螨类主要有山楂叶螨、果台螨和苹果全爪螨。

一、危害状

1、山楂叶螨:又称山楂红蜘蛛,主要危害苹果树地叶片、嫩芽和幼果,叶片受害时,红蜘蛛群居叶背面,吐丝拉网,丝网上粘附微细土粒和卵粒;叶正面出现许多苍白色斑点,受害严重时,叶背面出现铁锈色症状,进而脱水硬化,全叶变黄褐色枯焦,形似火烧,受害严重的果园,6-7月间大部分叶即可脱落,促成受害果树二次开花发芽,受害严重的芽,不能继续生长而枯死。

2、果台螨:又名苹果长腿红蜘蛛,苜蓿红蜘蛛,主要在寄主叶片正面吸食危害,能形成较大的褪绿斑点,叶片背面无铁锈色,此种红蜘蛛不吐丝拉网,受害叶柄、枝条等处附有大量的白色螨皮,可造成叶片枯焦、早落。

3、苹果全爪螨:又名苹果红蜘蛛,嫩芽受害常不能正常展叶开花,甚至整芽死亡,受害叶正面布满黄白色斑点,最后全叶枯黄,一般不提早落叶,也不拉丝结网。

二、发生规律

1、山楂叶螨:1年发生6-10代,以受精雌虫在树皮裂缝内,粗皮下及地面土缝中越冬,一般6月份之前危害较轻,6月中下旬以后,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繁殖很快,7月份进入严重危害阶段,可造成大量落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随着雨季的到来和天敌的增多,虫口密度逐渐下降,至8月中旬大部分雌虫已进入越冬场所,有的可延续到9-10月份越冬。

2、果苔螨:1年发生3-7代,以卵在主枝及侧枝的阴面及果苔等处越冬,翌年4月苹果发芽时开始孵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危害最重,一般以8月初卵出现。

3、苹果全爪螨:1年发生6-9代,以卵在果苔,果痕及二年生细枝上越冬,高温干燥有利于苹果全爪螨的繁殖危害。

三、防治措施。在做好休眠期防治和虫情测报的基础上,根据3种红蜘蛛的发生规律,抓住苹果开花前后和麦收前的3个关键时期,适期喷药,同时注意后期防除,以压低越冬虫口,便可有效控制红蜘蛛的危害。

1、人工防治:在山楂红蜘蛛越冬前,于树主干或主枝上绑缚草把,诱集越冬雌螨,草把要上松下紧,待其雌螨越冬结束后,将草把解下烧毁,刮除粗老翘皮,清除落叶和杂草进行深埋,可以消灭山楂红蜘蛛越冬雌螨和苹果红蜘蛛及苜蓿红蜘蛛的越冬卵。

小叶榄仁夜蛾类的防治方法


小叶榄仁春季萌发青翠的新叶,随风飘逸,姿态甚为优雅。树形虽高,但枝干极为柔软,根群生长稳固后极抗强风吹袭,并耐盐分,为优良的海岸树种。

小叶榄仁夜蛾类危害特点:幼虫食害叶片,严重时全田小叶榄仁蚕食一空,仅留叶柄及主脉,被害麻株生长停滞,多生侧枝,既影响本季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剥食茎杆皮层;幼虫可成群迁飞,稍受震扰吐丝落地,有假死性。

3-4龄后,白天潜于植株下部或土缝,傍晚移出取食为害。一年发生6-98代,7-8月发生多,高温、干旱年份更多,常和斜纹夜蛾混发,对叶菜类威胁甚大。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清除杂草,收获后翻耕晒土或灌水,以破坏或恶化其化蛹场所,有助于减少虫源。

2、结合管理随手摘除卵块和群集危害的初孵幼虫,以减少虫源。

(二)物理防治

1、点灯诱蛾。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

2、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

3、柳枝蘸洒500倍敌百虫诱杀蛾子。

柚类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柚类的黑星病(又名黑斑病)在很多果园中发展迅速,严重影响金柚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发病为害程度越来越严重,为此,应加强对金柚黑星病的防治,现将金柚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症状

柚类黑星病多发生在将近成熟的果实上,病斑为圆形小斑,直径15毫米,多数为23毫米,初呈现红褐色,以后病斑中部凹陷,呈现灰褐色至灰色,其上生一个至几个以至几十个黑色小粒点,病斑边缘略隆起,暗红褐色至黑褐色。果实在贮藏期可继续发病,病部往往受腐生菌侵染而引起腐烂。黑斑病在叶片上的症状与果实上相似,但病斑较小。

二、发生规律

柚类黑星病的病原为一种真菌,在田间主要通过风雨和昆虫进行传播。它一般在45月开始侵染幼嫩果实(这也是很多果农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病菌侵入后,其菌丝体在寄主组织内受抑制而进行潜育,潜育期可长达312个月,至果实近成熟时迅速扩展,在梅州7月下旬至8月中旬开始出现症状,在9月至10月上旬果实近成熟时发病最为严重。所以对金柚黑星病的防治,其重点应放在病原菌刚开始侵染为害的45月,而不是一般果农所认为的主要78月甚至910月的发病时期。一般来说,金柚黑星病在高温季节比较容易严重发生。

三、防治措施

柚类黑星病的防治重点是抓住药剂防治的时期。

1、做好冬季清园工作。剪除病虫枯枝,铲除园内杂草,集中烧毁,并用081波美浓度石硫合剂或1015倍松碱合剂进行冬季清园。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适当搭配,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一般在幼果期喷02%硫酸锰稀释液(使用时加等量石灰)可预防或减轻此病。同时,在树冠修剪中不可过度透光,以免过多的阳光直射果实而加重发病。

3、做好药剂防治工作。根据黑星病病原菌仅在幼果期侵染的特性,药剂防治须在谢花后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内进行,一般在谢花三分之二时喷第一次药,此次药可结合金柚的炭疽病、疮痂病,以后隔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连续23次。常用药剂有03%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10%世高水分散性粒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绿得宝乳油600倍液等。同时,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分别再喷一次,可显著减轻发病。

葱兰夜蛾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葱兰一般指葱莲。葱莲(学名:Zephyranthescandida(Lindl.)Herb.),又名玉帘、葱兰等,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卵形,直径约2.5厘米,具有明显的颈部,颈长2.5-5厘米。叶狭线形,肥厚,亮绿色,长20-30厘米,宽2-4毫米。

葱兰夜蛾是种夜蛾科昆虫,主要危害葱兰、朱顶红、石蒜等植物,是一种次要害虫,在杭州地区也只是每年零星发生,如九十年代以来杭州东河的绿化带上该虫一直取食葱兰。近年来随着葱兰用于园林绿化的数量、面积的增大,该虫的发生范围也在扩大,调查发现,除东河仍有发生外,下沙、滨江、花港公园亦都有发生,危害也严重起来,葱兰夜蛾严重时可以把葱兰的地上茎全部吃光。虽然葱兰茎叶被该虫取食后,地上部分仍能萌发生长,不造成葱兰的死亡,但是其生长势明显减弱,对葱兰的景观影响也日益显现,园林景观遭严重破坏。故对该虫的防治、控制应加以重视。

幼虫形态

葱兰夜蛾成虫黑色,具金属光泽。幼虫主体黑色,具白色斑点。头部橙黄色,上有黑斑4枚。前胸橙黄,两侧各有3枚相连黑斑,背部中央具2黑斑;中、后胸各节前后各有白色斑5枚,接近胸足的2枚白斑相连,胸节间相连的腹面部分白色,且与胸部两侧下部的白斑相连接。第1、2腹节白斑较胸部略大,第3-8腹节每节前后各有白斑5枚,近背面3枚前大后小,近腹足2枚相连,第9节背部仅1枚白斑,尾足斑存在,每个腹节中间处一线具4枚小白斑,其中腹足基中间1枚,另两枚位于背面中斑的两侧(3个斑的中央),腹足4对,腹足基部中央具一白色斑,具腹足的腹节间相连部分呈橙色,无腹足的腹部腹节间部分呈白色,与腹足基白色斑相连接。

发生危害

此虫年发生5-6代,末代老熟幼虫于11月下旬在寄主植物附近入土,化蛹越冬。翌年4-5月羽化,产卵。幼虫一般喜欢群集于寄主植物丛上取食,所排的粪便也多堆积在寄主植物丛基,粪便呈米白色,夏季炎热时,幼虫早晚取食,白天隐藏,在比较阴潮的林下,则幼虫整天取食。幼虫在8月、9月份危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1、冬季或早春翻地,挖除越冬虫蛹,减少虫口基数。

2、幼虫发生时,喷施米满1500倍、药剂乐斯本1500倍或辛硫膦乳油800倍,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幼虫出来活动(取食)时喷雾,防治效果比较好。

仙人掌类植物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


仙人掌类植物适应性强,易于栽培管理。但在栽植时,最易受到腐烂病的危害。播种的小苗易腐烂,嫁接不活易腐烂,扦插不活也易腐烂,成形植株有时也会突然腐烂。

1、腐烂病发生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类原因,一类是病理性的;另一类是生理性的。病理性腐烂由致病菌感染引起,土壤和周围环境,水和肥料,还有繁殖时用的工具,都有致病细菌和真菌存在,如果不注意消毒杀菌,病菌就很容易在土壤和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从人为造成的伤口开始危害。这些伤口通常是病菌侵入的通道。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大量繁殖时,植株特别是小苗常成批地大量迅速死亡。

引起仙人掌类花卉发生腐烂病的生理性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盆土过湿。仙人掌类植物喜排水良好、透气性强,含石灰质的砂壤土。若盆土排水、透气不良,土壤过度潮湿,很容易导致根系组织腐烂坏死。如不及时处理,会使全株死亡。若持续过度潮湿,仙人掌类花卉会遭致病菌的感染,这也是仙人掌类花卉发生烂茎的重要原因。

二是施肥过量。施用氮肥过多或施用未经腐熟的肥料以及在高温与冬季休眠期施肥,极易发生腐烂。三是过分遮荫。植株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致使植株生长不良,长势衰弱,易受病虫害的侵袭。如通风不良,会使盆土长期过湿而导致烂根等。

2、腐烂病的防治方法

一是改善栽培场所环境条

仙人掌类花卉喜光照充足的环境,但不能暴晒,夏季中午应适当遮荫,但在冬季应尽量放在见光的地方,切不可置于阴暗的角落。生长环境最好是干净、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温度适中,这样病原菌的发生和蔓延可大大减少。

二是加强栽培管理

首先是合理浇水,进入生长期应及时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对仙人球类植物,不能将水倾注入植株的凹处。最好在傍晚浇水,切忌于中午或在烈日下浇水。其次是适时适量施肥,生长期一般半月左右施肥1次,入秋以后应节制施肥,冬季休眠期及夏季高温季节停止施肥,施肥浓度不宜过大,做到薄肥勤施。施用有机肥,要经过腐熟及稀释后才能使用。

三是一旦发现植株上有局部感病造成的黄褐色软腐点,应立即将它挖除,并将邻近的健康组织也挖掉一部分,然后涂以木炭粉或硫磺粉,晾干伤口并隔离栽培一段时间。

当局部腐烂的部分较大时可将尚健的一部分切下来扦插或嫁接。由于感病植株周围的植株有可能再被感染,应立即喷多菌灵、托布津防治,并加强环境通风。四是有些大型植株本来生长良好,植株组织紧密,当被害虫或其他原因造成根系损伤后,外表上有时看不出变化,但时间一长就会逐渐衰弱,最后发生腐烂。

因此,在栽培中应注意观察,发现盆内害虫较多或浇水后盆土迟迟不干时,就应怀疑植物根系有问题。这时脱盆检查还有挽救的可能。定期在植株上或周围环境喷洒杀菌剂,对预防腐烂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杀菌剂有0.15%至0.35%浓度的代森锌,或0.1%浓度的多菌灵、托布津等。

甘蓝类黑腐病发生及防治


黑腐病是甘蓝类蔬菜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初期可引起叶斑和黑脉,直接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后期可导致植株萎蔫或枯死,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减产减收。广州市番禺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2.5万亩,其中甘蓝类蔬菜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连作以及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甘蓝类黑腐病日趋严重。

一、病原与症状甘蓝类黑腐病的病原称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型,属细菌。结球甘蓝、球茎甘蓝、芥蓝等甘蓝类蔬菜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球或叶茎。幼苗出土前染病不出苗,出土后染病子叶呈水浸状,根髓部变黑,幼苗枯死。真叶染病,病菌可从叶缘侵入,出现V字形黄褐色病斑。从伤口侵入的,可在叶片任何部位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病斑周围淡黄色。病菌能沿叶脉、叶柄发展,蔓延到茎部和根部,致使茎部和根部的维管束变黑,引起植株萎蔫,直至枯死,剖开球茎可见维管束全部变黑或腐烂,但无臭味,干燥条件下球茎黑心或干腐状,别于软腐病。椰菜花、西兰花染病时,除叶缘形成V形病斑外,病菌沿脉向下扩展,形成不规则黄褐色大斑或较大坏死斑,病斑边缘叶组织淡黄色。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叶枯死或造成外叶局部或全部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或形成穿孔状。

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内或病残体上越冬。播种带病的种子,病菌从幼苗子叶或真叶叶缘的水孔侵入,有时不能出苗,有时幼苗出土不久后死亡。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此时,病菌可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及农具等传播。成株期叶片受侵染时,病菌可从叶缘的水孔或伤口侵入,病菌很快进入维管束,并随之上下扩展,造成系统侵染。在留种株上,病菌可从果柄维管束进入种荚导致种子表面带菌,或从种脐侵入种皮带菌。种子带菌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高温多雨、虫害严重及连作地往往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2.种子消毒: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然后在冷水中降温,晾干后播种;或用种子重量1.5%的漂白粉,加少量水,放入种子拌匀,置于容器中密闭16小时后播种。3.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适期蹲苗,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尽早翻耕晒土,以加速病株分解,减少病菌数量。平整土地,高畦栽培利于灌水和排水。保持田间通风透光,以利于伤口的愈合。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8%雷多米锰锌500~800倍液,发病严重时可每隔7~10天喷一次。

如何预防柑桔吸果夜蛾类


危害柑桔的吸果夜蛾种类多,发生面广,寄主多,危害严重。主要以鸟嘴壶夜蛾、嘴壶夜蛾、桥夜蛾、枯叶夜蛾、小造桥虫等危害严重。成虫在夜间飞到桔树上,用口喙穿刺果实,吸取汁液,导致果实脱落或腐烂。 以往柑桔吸果夜蛾大多发生在山区、半山区为主,因为它的寄主以山间木防己、汉防已、高梁泡、野板栗、薅秧莓等杂草。另外,随着水果业发展,如梨、桃、李、枇杷、杨梅等,都是它的食料,为它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链。所以,近几年来,吸果夜蛾向平原地区迁徒,加剧危害柑桔等水果。 柑桔吸果夜蛾大多数一年发生2-4代,多的可达5-6代。它均以成虫在夜间飞至果园危害成熟桔果,以口喙穿刺果实。幼虫不危害果实,常取食田间杂草。从目前各个桔区防治吸果夜蛾措施来看,用除莠剂防除杂草(幼虫寄生),诱杀幼虫,树冠挂毒饵,灯光诱杀及树冠喷洒药剂等方法,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真正推广应用其难度较大,真正要达到显著防治效果,还需进一步探索。 防治措施: 1、铲除寄生。将桔园四周的木防己、汉防己、高梁泡等杂草铲除,或喷洒除草剂灭之,可减轻鸟嘴壶夜蛾、嘴壶夜蛾等主要几种吸果夜蛾的危害。还可以留小部分寄主杂草,能捕捉幼虫。同时,在桔园近地不要栽种棉花、黄麻、木槿、芙蓉等作物。 2、新建桔园应栽种同时成熟品种,不可早、中、晚熟混栽,能切断吸果夜蛾食物链,以减轻、避免危害程度。 3、果实套袋。对早熟品种及时进行套袋,在套袋前应进行药剂喷洒防治柑桔锈壁虱,防止后期发生铜病果。 4、灯光诱杀成虫。根据吸果夜蛾趋光性,在距1.5-2m处桔园安装黑光灯、紫外线、频振式杀虫灯或普通电灯等。灯高于树冠,灯下放木盆,盆内盛水,加点柴油或机油。每日捞去死虫,隔几天换水一次。也可以在桔园内设置黄光灯,能拒避吸果夜蛾飞入园中,减轻果实危害。夜间用手电筒照射果实,搜捕吸果夜蛾成虫。 5、药物诱杀。 (1)糖醋液∶食糖8%、食醋1%、敌百虫0.2%的比例配制而成。 (2)红薯饴糖2份、秈米甜酒汁1份、烂桔果1份、敌百虫1份,加水20份配制成药液。 (3)毒饵:用瓜果片浸在5%氟虫腈SC(锐劲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30倍液浸瓜果片等。然后将浸好的瓜果片挂在树冠顶部,药液盛在盆中,每亩桔园内呈梅花形放5-6盆,以此诱杀成虫。 用香茅草油浸纸片挂在桔园四周边上的桔树上,对吸果夜蛾成虫有拒避作用。 6、药剂防治。用5.7%天王百树乳油1000倍液,或加入SK矿物油300倍液混用,喷洒树冠。起到拒避、拒食作用,喷一次药,可维持10-15天。采果前20天停止喷药。

秋季瓜菜类勤防斜纹夜蛾


瓜类蔬菜种植期主要集中在4~9月,此时高温多雨,害虫发生危害严重,如防治不当,往往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现将瓜类蔬菜主要害虫之一的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防治时参考借鉴。

1.发生规律

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为害。幼虫共6龄,5龄后进入暴食期,可在一夜间将叶片吃光,让人措手不及。除为害瓜类蔬菜外,还可为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和禾本科等200余种蔬菜和作物,虫卵成块产于作物中下部叶片背面,成堆排列,上覆黄色疏松绒毛,田间管理时易被发现。成虫昼伏夜出,飞翔能力强,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幼虫老熟后,入土作土室化蛹。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移苗前,翻土晒田,消灭土中虫源。注意清除田边杂草,减少斜纹夜蛾寄主。留意观察叶片上有无卵块和初孵幼虫,发现后进行人工捕杀。

②物理防治。利用成蛾趋光性,使用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也可利用成蛾趋化性,在糖醋液或胡萝卜、红薯、豆饼的发酵液中加入晶体敌百虫等进行诱杀。

③化学防治。最好要在3龄幼虫(体长0.5厘米左右)期之前施药。3龄后,幼虫抗逆性增强。由于斜纹夜蛾对许多药剂都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所以过去常用的很多药剂防效都很低。根据笔者的试验和实践,目前防效较好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除尽)、虫酰肼(米螨)、氟啶脲、虱螨脲(美除)、茚虫威(安打)等。

甘蓝夜蛾的防治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夜蛾(MamestrabrassicacLinnaeus)属鳞翅目,夜蛾科。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十字花科和藜科蔬菜,如甘蓝、白菜、油菜、菠菜、甜菜等。

[田间识别]以幼虫取食叶片。初孵幼虫群集为害,稍大后分散为害,可将叶片吃成孔洞、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

成虫体长1825毫米,为灰褐色蛾子。幼虫老熟时体长约40毫米,头黄褐色,体黑褐色,各节背面中央两侧有短黑纹、呈倒八字排列。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4代,各地均以蛹在土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成虫羽化。在辽宁,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及910月是幼虫为害盛期;在湖南和四川,则45月及9l0月是为害盛期。成虫晚间活功,有趋光性;对糖醋等香甜物质有趋性。老幼虫具假死性、暴食性。

[防治要点]

①秋翻地,消灭一部分越冬蛹。

②设黑光灯或糖醋盆诱杀成虫。

③在卵及初孵幼虫盛期,可人工摘卵,摘除群集幼虫,集中消灭。

④药剂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l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或2.5%溴氰菊酯、或2.5%功夫3000倍液,或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40006000倍液,或2.5%天王星4000倍液喷雾。

⑤生物防治,在卵盛期释放赤眼蜂。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江苏省淮海农场1998年水稻立枯病的发病率为16%,1999年水稻立枯病发病率为20%,2000年水稻立枯病发病率为25%,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秧苗素质,达到育壮苗的目的,以促进水稻单产的提高。

一、病因分析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使床土或种子带菌,加之幼苗的生长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毒乘虚侵入,导致发病。

(2)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是由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当,使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生理失调,根系吸水满足不了叶片蒸腾需水的要求,使叶片严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地势低洼、盐碱、地下水位高、土壤冷凉、播种量大、通风炼苗晚、高温徒长的苗床。

廉者往往极有联系又有区别,再生产上往往同时发生。生理性立枯秧苗枯死后基部不腐烂,可连根拔起不折断,从蜘蛛上分离步出病原菌;真菌性立枯病在秧苗极部多产生水浸状的褐点,以后扩大腐烂,并在秧苗基部和周围土壤上长出粉红或白色的霉层,拔苗时已从基部折断。病原真菌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6~8℃低温条件下也能寄生。一般在连续出现10℃一下的低温或遇到温度忽高忽低时容易发生水稻立枯病,特别是遇高温多湿后形成徒长苗更容易导致立枯病的发生。另外,气温冷热的急剧变化,也会造成生理上的发育障碍,产生瘦苗、弱苗,容易诱发真菌性立枯病。1993年田茂又指出:PH值在5.6以上发病率较高,PH值在4.7一下发病率则较低,甚至不发病。且在同一PH值下,砂土、粘土发病率比黑土、壤土低;通知图纸,通透性良好的笔通透性差的发病轻;自然状态下的土壤比人工配制的床土发病率低。

二、症状分析

(1)真菌性立枯病:由于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种类型。

芽腐:稻苗出土前后就发病,芽根变褐,鞘叶上有褐斑或扭曲、腐烂。种子或根有粉红色霉状物,在苗床上呈点块分布。

基腐:多发生在立针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苗,茎基部变褐色,叶鞘有时有褐斑,根系变黄或变褐,茎的基部逐渐变成灰色,腐烂。用手提苗时茎与根脱离,易拔断,在苗床上呈不规则簇生。

黄枯:病苗多发生在三叶以前,叶片呈淡黄色,并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病苗较健苗矮小,心叶卷曲,前期早晨叶尖无水珠,后期干枯死亡,在苗床上可成片发生。(2)生理性立枯病:多发生在三叶以后,发病初期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叶片发青,发病中期早晨叶尖无水珠,中午打卷,心叶卷筒状,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稻苗萎蔫而死。用手提苗时可连根拔出,在苗床上成片或成床发病,危害严重。

三、防治措施

1.真菌性立枯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病力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提倡稀插旱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尽量少浇水,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秧苗的抗病力。

(2)化学防治:一要进行严格种子和床土消毒。种子消毒可用901药剂100g或一浸灵80g,对水50kg浸40kg种子,浸5~7天,每天搅动2~3次。床土消毒可采用各类多功能壮秧营养剂或用25%敌克松50g对水30kg,浇20m2床面。二要在苗期进行药剂防治。于水稻115叶期还应进行药剂防治,用50%立枯净25g或38%恶枯灵30g,对水30kg浇20m2苗床,这样对水稻真菌性立枯病有较好预防和治疗作用,或用立枯清在水稻播种前进行苗床混土,先将药粉加入少量细沙制成母土,再逐级混入所需营养土中,每平方米用药0.5克拌匀铺平即可。在秧苗发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药1~1.5克兑水均匀鹏在苗床上

。一旦病害发生,在发病初期可用70%敌克松1000倍液喷雾或1500倍液泼浇,防效达95%以上,5天后秧苗恢复生长。

2.生理性立枯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要降低播种量,每平方米苗床播芽种250~300g。二要采取高台大中棚育苗,苗床要高出地面50cm,降低床土水分,提高床土的温度。三要在盐碱地育苗时,苗床要设置隔离层,用水稻专用编织布或打孔农膜上覆2~3cm营养土,防止返盐又可提高地温。四要严格控制育苗期温度,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0~28℃,夜间为10~15℃。五要床土调酸,为秧苗生长创造最适PH值,把床土PH值控制在415~515。盐碱地育苗在播种前调酸的基础上,还应进行苗期调酸,在水稻115叶期浇500倍硫酸水,防止返盐。六要在青枯病发病初期用生根粉药液进行叶面喷雾,促进水稻快发根、多发根,防止立枯病发生和蔓延。

总之,目前国内外有关立枯病防治的研究结果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而有效的彻底根治该病,较少化学药剂污染的方法迄今尚在探索,只是在水稻产区仍有水稻立枯病不同程度的发生,阻碍生产的发展。相信随着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定将为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开拓新途径。

茶橙瘿螨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茶橙瘿螨是茶园最严重的害螨之一,中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两种瘿螨常混合发生。成螨和若螨刺吸茶树叶片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不同色泽的锈斑,叶脆易裂,严重时造成落叶,树势衰弱。

一、发生与为害:

茶橙瘿螨,Acaphyllatheae(Watt)属蜱螨目,瘿螨科。别名茶锈壁虱。为害特点以成、若螨刺吸嫩叶或成叶汁液,致叶背产生红褐色锈斑或叶脉变黄,芽叶萎缩,严重的枝叶干枯,呈现铜红色,似火烧状。

二、形态特征:

成螨体长0.14mm,长圆锥形,橙红色,体前端略宽,后端渐细,似胡萝卜状,2对足,体后部生很多环纹皱褶,腹末生刚毛1对。卵球形,白色透明。若蜗乳白色至浅桔红色,2对足与成螨近似。

三、生活习性:

清流县一年发生20代,以卵或幼螨、若螨、成螨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气温低于10℃,各龄螨均能继续活动,但多在翌年3月中、下旬气温升高后转至叶面上为害。成蜗羽化后经1―2天可产卵,每雌产卵15―20粒。卵散产在叶背侧脉低洼处,借风、雨、人畜活动及苗木传播扩散。气温18―26℃、相对湿度70%一80%利其生长发育,暴雨常抑制该虫发生。

四、防治技术:

1、及时采摘

及时采摘茶叶,直接带走栖息于茶树嫩叶中的茶橙瘿螨,减轻茶橙瘿螨的发生为害。

2、药剂防治

发生茶橙瘿螨严重的茶地,亩用10%四螨嗪悬浮剂50克+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均匀喷雾,可直接杀死各龄期的茶橙瘿螨并兼治其螨卵。

茶橙瘿螨重发茶地周围的田块,亩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均匀喷雾。以上药剂,机动喷雾兑水20公斤,手动喷雾兑水60公斤,喷雾时重点喷施叶片背面。

3、释放捕食螨

对于只是螨害较重而其它病虫发生较轻的茶园,可释放捕食螨,控制害螨为害,每亩地挂放捕食螨20袋左右。

注意:挂放捕食螨后,千万不要再使用任何农药,以免杀死捕食螨。

《麦类秀夜蛾的发生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