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豆芽生产中常发病症防治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种豆不发芽

1、症状:种豆不发芽。

2、发生原因:(1)陈豆。种豆贮存2年以上,或保存中受高温高湿而发生霉变。(2)残豆。如虫蛀豆、病豆、碎豆等丧失发芽能力。(3)生产条件不适宜。温度极低,水分不足,或浸水时间过长等造成。

3、防治措施:(1)选择新鲜优质种豆,拣出病豆、碎豆。

(2)浸泡种豆时,水温要适宜,浸种时间要合适。育芽环境温度要保持在25℃左右,每隔4~6小时淋一次水,水要淋透,但注意容器底部不能有积水。

二、豆芽生长细弱

1、症状:芽体细长而脆弱,真叶长出展开,呈现青绿色,严重影响豆芽的品质和价格。

光和空气接触时间过长。(2)育芽容器内温度过高,豆芽生长过快,芽体细弱。(3)淋水过少,胚轴没有充分吸收水分满足生长。(4)采收过晚,豆芽生长时间过长。

3、防治措施:(1)育芽容器上方遮荫物覆盖要严密,创造阴暗的育芽环境。(2)淋水要及时,水量要足,并适当调节水温,保持豆芽生长温度适宜,水分供应充足。(3)及时采收,防止豆芽老化。

三、烂豆芽

1、症状:由于病菌的侵染,豆芽先从下部开始腐烂,随着病菌繁殖,整个容器内豆芽全部感染腐烂,最终导致烂缸。

2、发生原因:(1)种豆质量不合格。种豆中存在腐烂豆、虫蛀豆或破碎豆等,遇水后病菌易侵染而发生腐烂。(2)环境不清洁。生产豆芽的容器、工具以及容器上的覆盖物等不洁净,带有细菌或污染物。(3)淋水不洁净,尤其是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水,易感染病菌,引起腐烂。

3、防治措施:(1)精选种豆,剔除腐烂豆、破碎豆。(2)对生产场房、容器、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一般用漂白粉或小苏打等溶液清洗。(3)淋水要清洁,淋水次数、水量、水温要按照豆芽要求进行操作。

四、豆芽红根

1、症状:豆芽根水浸状发红,影响豆芽的外感形态和产品质量。

2、发生原因:(1)淋水时间间隔过长,水量不足,散热不及时,氧气缺乏,造成红根沤根。(2)水温不适宜,尤其高温季节,淋水温度偏高,散热效果差,易发生红根。

3、防治措施:按时淋水,并掌握好水温、水量,使豆芽充分散热。

五、坐缸

1、症状:豆瓣大,豆芽细短,生长无力,育芽容器底部的豆芽发酸、发臭,排水孔常流出白浆。

2、发生原因;(1)浸豆时间过长,种豆过胀,种豆内的养分外渗而防碍种子的发芽和正常生长。(2)容器排水不畅,底部有积水。

3、防治措施:(1)根据不同豆类,不同季节,浸种时间要适宜。如,生产黄豆芽浸种时间:冬季为8小时,夏季4小时,春秋季5~6小时即可。(2)注意排水通畅,防止容器积水。

豆芽生产中常发病症防治措施

六、豆芽长势不均匀

1、症状:育芽容器四周与中央豆芽生长不一致。

2、发生原因:采用普通的育芽设施,容器四周与中央的温度不一致造成。冬季,外界温度低,降低了容器四周豆芽的温度,使中间豆芽生长较快;夏季,容器中央豆芽散热透气差,四周豆芽比中央生长好。

3、防治措施:(1)生产房建造要合理,尽量做到冬暖夏凉,并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2)冬季注意容器四周保温物要填实;夏季可通过淋水调节温度,改变长势不均的现象。

七、烂芽窝

1、症状:高温季节,在豆芽生长的中期,产生一团团老鼠洞状的烂芽窝,严重时会出现塌缸现象。

2、发生原因:豆芽生长初期,由于豆芽子叶小,相互间的空隙小,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而产生腐烂现象,一般容器中下部发生较重。

3、防治措施:(1)豆摆放要疏松,尤其是容器的中部。(2)高温季节淋水要及时,淋水要透,充分降温。(3)一旦发现有烂芽窝时,要及时拔掉,防止进一步蔓延。

八、根部发黑

1、症状:根部发暗、发黑,芽茎颜色不鲜。

2、发生原因:冬季生产,环境温度过低,淋水温度也偏低。

3、防治措施:冬季提高环境温度和淋浇水的温度,以补充热量,使豆芽正常生长。

九、豆芽根圆无尖

1、症状:豆芽生长一切正常,但无根尖长出,根呈圆形,豆芽粗短。

2、发生原因:无根激素喷洒不当,使用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引起。

3、防治措施:尽量不用无根豆芽激素,一旦使用应注意浓度和用量。

小编推荐

草莓大棚生产中出现的灰霉病及其防治


症状:果实、花瓣、花萼、果梗、叶柄均会受感染。叶片受侵染后,初期产生不明显的褐色湿润斑点,在潮湿环境条件下,长出一层灰色孢子;叶柄、果柄受侵染后变为褐色,常环绕叶、果柄,使感染部分萎蔫、干枯;果实受侵染后,从果基从萼片部位开始发病,初期果实病斑呈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急剧扩大,成褐色长形病斑。后期果实变软、腐烂,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湿度高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未熟果实发病后,常干腐;花瓣受害,变为黄褐色。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菌核、分生孢子在病株组织中越冬,孢子靠风、雨水飞溅传播,从植株伤口入侵。孢子能在2~30℃萌发,最适温度是24~25℃。浆果成熟期是该病害盛发期,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连绵阴雨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①选择有利于排水的田块建园,采用深沟窄畦种植。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②注意大棚经常通风换气,避免高湿。③及时清除老叶、病叶、病果、病花,并集中销毁。④药剂预防:预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75%猛杀生水分散粒剂600倍。治疗:40%农利灵水分散粒剂10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轮换交替使用,隔7天一次,连用2~3次后改用预防剂继续防治。阴雨天可用30%一熏灵0.2~0.3克/立方米熏蒸,隔7天一次,连用3次。

杨树腐烂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出诊子,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大量枯死。在安徽省普遍发生,除危害杨树外,也危害柳树、榆树、槐树等其他树种。

一、发病症状

1、干腐型:主要发生于主干、大枝及分叉处。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病斑,略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此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纵向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1周时,其上部即枯死。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素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达木质部。

2、枯梢型:主要发生在苗木、幼树及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1周后,上部枝条枯死。

二、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子囊壳、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内越冬。来年春季平均气温在10-15℃,相对湿度60-85%时,子囊中子囊孢子成熟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从枝、干伤口侵入,半月后形成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同样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天。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7月份后病势渐缓,秋季又复发,10月份基本停止发展。杨树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苗木和林木,通过虫伤、冻伤、机械损伤等各种伤口侵入,一般生长健壮的树不易被侵染。

三、防治措施

1、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的良种造林。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同时防治其他病虫害。以免腐烂病的大面积发生。

臭氧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


中国在农业上运用不少农药,环境污染已构成社会性的疑问。臭氧具有强氧化力与灭菌作用,作为避免药害及环境污染的一个手法正在各行业得以运用,如设备园艺(营养液培养),种子育苗,保鲜等的灭菌消毒,别的低浓度的处置以推进发芽、成长也较得作用。因为农业触及诸因子之复杂性,同样是臭氧,因浓度与处置办法的不一样,对植物及生命体的影响也具有彻底不一样作用。

臭氧气体用于设备内植物臭氧发生器能有用防治暖棚中西红柿、香瓜、黄瓜的霜霉病、灰霉病等,并能去掉茄子、蘑菇类、盆花等的霉杂菌及蚜虫,还有推进成长之作用。小型温室只需装一台,在通路上方布管可到达极好分散作用。氧水用于大棚滴灌臭氧水滴灌可驱除营养液中藻类,也可用于营养液病害的杀灭。因选用根部浸渍培养时,浓度在0.1MG/L以上会有危害,所以可在休闲期对营养液处置,或许以循环方法,即在营养液回流储存罐时,写入臭氧的间歇方法灭菌。例:单栋温室,350平方,均高2米。12-3月间运用XD7型臭氧机,每1-2天开机一次,每次60分钟对空气净化,一起每3天往水箱中吹臭氧,100升的水箱曝气20分钟。经臭氧处置的大棚菜的情况:臭氧喷雾防治空气传染性病菌选用抗叶霉病较弱的西红柿种类,设4个试验区进行菌接种;

1)喷雾后批改浓度为0.3mg/l的臭氧水喷雾区

2)百菌清农药700倍稀释的农药喷雾区

3)蒸馏水喷雾区

4)无接种无喷雾对照区。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治理对策探讨


石门县是湘北重要产茶区之一,现种植面积3000公顷,年产量在2500吨左右,有牛抵茶、宜红茶等传统名茶,近年来还相继开发了东山秀峰、石门银峰、白云银毫等名优茶。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县茶叶生产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茶叶产品竞争乏力,市场萎缩。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药残留不达标。因此,探讨茶园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降低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茶叶,已成为植保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

1.1主要病虫种类

本县茶园发生的主要病虫约65种。常年发生的重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黄螨、茶蚜、黑刺粉虱、茶尺蠖、卷叶蛾、茶椰园蚧、茶蓑蛾等,其中以茶小绿叶蝉、茶毛虫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主要病害有白星病、赤星病、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煤病、茶云纹叶枯病。其中以茶白星病发生面积大,危害重,严重威胁春茶和早夏茶生产。

1.2发生特点及危害程度

本县茶园一般地处中、高山区,海拔高度在500~1500m之间,雾露时间长,日照短,全年气温偏低,春季气温上升较慢,多数茶园树龄在20年以上。茶园病虫害发生特点是:春茶以病害为主,夏秋茶以虫害为主,病害损失重于虫害。茶白星病是所有病虫害中危害最突出的一种,发生期早,流行时间长,一般发生始期为3月下旬,流行期4月上旬至6月上中旬,常年发生面积为2150公顷左右,占总面积的70%,造成的经济损失占病虫灾害总损失的50%~60%;茶小绿叶蝉,发生时间长,种群增长快,世代重叠严重,防治难度大,常年发生面积占茶叶总面积的75%以上,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全年发生高峰期;茶毛虫发生面积约占总面积55%~60%,6~7月、9~10月为幼虫发生高峰期;茶黄螨在干旱年份发生面积可达60%~70%;黑刺粉虱种群近年来上升速度较快,极有可能成为茶园主要害虫。

1.3天敌资源丰富

本县茶园一般均在崇山峻岭之中,环境植被复杂,具有生态多样性,有较丰富的天敌资源。据调查全县茶园有昆虫类天敌136种,两栖类天敌5种,爬行类天敌3种,寄生性天敌32种。优势种群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松毛虫赤眼蜂、绒茧峰、小绿叶蝉缨小蜂等寄生性天敌和蜘蛛、虎甲、步甲、草蛉、蜻蜒、茶褐猎蝽、异色瓢虫、捕食螨、螳螂等捕食性天敌10多种。

1.4病虫治理水平较低,过分依赖化学农药

茶区大多在边远山区,茶农科技素质较低,食品安全意识较差,缺乏病虫综合治理技术,防治病虫时往往忽视利用丰富的天敌资源,而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施药频率偏高,用药量偏大。据调查,主产茶区全季施农药在10次以上,主要品种为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拟除虫菊脂类等高毒、高残留农药,茶区甚至风行在采茶后喷施甲胺磷加尿素液作为催壮茶芽的关键增产手段,造成天敌被大量杀伤,茶园生态遭受严重破环,茶叶的农药污染严重。

2茶叶无害化生产的病虫治理对策

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有害生物危害,要做到既控制病虫为害,又保证茶叶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必须从茶园生态系的整体平衡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利用生态控害措施和茶树自身的抗耐病虫能力,实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

2.1健身栽培,增强树势

充分发挥茶树自身的抗病虫作用和耐害补偿效应,破坏有害生物发生的生态基础,实现控虫抑病与丰产、优质栽培有机结合。

(1)选用抗性良种,汰除感病劣种。选用福鼎大白、福云六号、白毫早等抗病、优质、高产的良种。

(2)科学运筹肥料,做到全营养平衡供应。坚持地下施肥与叶面追肥相结合,推广施用茶叶专用复合肥。冬肥宜施用枯饼或人畜粪、土杂肥等有机肥,不施或少施速效氮肥,以免因茶梢嫩绿而发生冻害和诱发白星病等病害。

(3)合理密植,保持茶丛通风透光,促使茶树生长健旺。茶园采取双条植的栽植方式,栽植规格为宽行1500m、窄行33cm、株距330m。

(4)搞好修剪,更新树冠枝叶结构。1~3年的幼龄茶园依次按株高30、50、60cm进行定型修剪;成年茶园在定型修剪5年后于树冠下150m处下剪,剪去一层鸡爪枝;衰老茶园在离地300m处实行重修剪,超龄老茶园实行台刈更新。

2.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1)茶园行间蓄留繁缕、猪殃殃、黄花菜、荠菜、车前草等矮化良性杂草和刈割山青嫩草,铺于茶树行间,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促进茶园降温保湿,优化天敌栖息发展的生态环境。据观察,蓄留良性杂草的茶园每100m茶丛有蜘蛛158只,异色瓢虫27只,草蛉8只,捕食螨48只,而裸地茶园分别为68只、7只、2只、52只。

(2)茶园防病杀菌不使用铜制剂。保护芽枝霉、韦伯虫座孢菌、多毛菌等有益微生物,有利抑制黑刺粉虱、蚧壳虫、害螨的种群数量。

(3)人工助迁青蛙、蟾蜍、蜘蛛、肉食性瓢虫等捕食性天敌,注意采集利用茶园僵蚕及病菌感染虫体等防治茶毛虫、茶尺蠖、卷叶蛾等鳞翅目害虫。

2.3科学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2.3.1加强病虫监测,明确主攻对象

技术人员和茶农互相结合,搞好病虫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防治主要病虫,适当放松次要病虫,春茶重点抓好茶白星病、茶饼病的防治,4月上中旬掌握3d平均气温在15℃以上,新梢病叶率在5%时施药防治。夏茶重点抓好茶小绿叶蝉、茶毛虫、黑刺粉虱的防治,兼治其他病虫。

2.3.2抓好冬季清园,减少病虫基数

全园修剪,清除病虫枝叶。施用融杀蚧螨、石硫合剂等植物源、矿物源农药进行清园,减少茶黄螨、黑刺粉虱等越冬害虫及各种病菌。

2.3.3放宽防治指标

充分利用天敌的控虫抑病作用,给天敌生长繁殖保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茶小绿叶蝉掌握在百叶虫量10只,茶黄螨掌握百芽虫量10~15只,茶毛虫在百叶虫量3~5头时施药,低于防治指标不用药防治。

2.3.4控制药剂种

禁止使用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对天敌杀伤力较强的农药,推广使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系列、苏云金杆菌(bt)系列、白僵菌及核多角体病毒制剂防治虫螨为害,推广菌立灭、大生m-45防治茶白星病等病害。据试验示范,吡虫啉控制小绿叶蝉20d防效仍达81.2%,阿维菌素控制茶黄螨防治效果可达92%,苏云金杆菌(bt)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达85%,菌立灭、大生m-45对茶白星病15d的防治效果达82%以上。

2.3.5严格把握施药剂量及鲜叶采摘安全间隔期

全季农药的使用次数控制在3次以下,严格掌握施药剂量和施药浓度,确保一定的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摘。

莲藕褐纹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莲藕褐纹病,因其发病后莲叶呈现圆形至不规则形的褪绿色大黄斑或褐色枯死斑,又被称为黑斑病或莲叶斑病,虽只残害叶片,但严重时将导致整个藕田除叶脉外的整个叶片布满病斑,半叶或整叶干枯,如同被火烧过一样。该病目前为莲藕生产方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将导致整个藕田的商品价值降低25%以上,极大的影响了莲藕种植户的利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莲藕褐纹病的发病症状以及莲藕褐纹病如何防治。

一、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莲藕叶片,叶柄上较少表现病征。在莲藕叶正面初始产生针头大小的圆形黄褐色小斑点,在叶背面尤为明显,以后逐渐扩大成直径0.5~2.0厘米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大斑或暗褐色枯死病斑,叶背面病斑颜色较叶正面略浅,呈褪绿色的大黄斑。病斑稍凹陷,病斑上有或无明显的褐色同心轮纹,病健边缘清晰,四周具细窄的褪色黄晕。浮叶正面的病斑多呈深褐色,中后期病部易腐烂,用手触摸,上表皮易脱落,但不穿孔;离叶的病斑上表皮虽已坏死,但不易脱落。中后期往往数个病斑扩大融合成大的不规则形焦枯病斑,严重时除叶脉外,整个叶面上布满病斑,致使半叶至全叶干枯死亡。田间连片流行发病时,远眺藕田病区似火烧状。

二、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或采种藕株上存活和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经2~3天潜育发病,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和再侵染。在湖北本病5月中旬始发,7~9月高温多雨季节盛发,尤其是暴风雨后或莲藕生长衰弱时易染病,藕田水温高于35℃或偏施氮肥、蚜虫为害猖獗发病重。

三、防治办法

1.轮作换茬,避免连作

实行水旱轮作,是防治该病的最佳方法。发病田块一定要实行3年以上轮作,尤其是上年度发病较重的藕田,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或大蒜、药芹等经济作物换茬,可有效减少病菌在田间积累,减轻侵染危害。

2.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鄂莲4号、鄂莲5号抗病性较强,品质优且产量高。必须选用无病种藕或在无病田块选留种藕。种藕应选用前端肥大的2~3节整藕,因其营养丰富,藕叶可较早伸展出水面,有利增强抗病性,减少病菌初侵染机会。

3.及早清洁藕田

在莲藕生长中后期随时采摘病叶,带出藕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掉,但需注意不要折断藕叶柄,以免雨水或塘水灌入叶柄通气孔,引起地下茎腐烂。收获莲藕前将病叶清除,采收莲藕后尽量清除田内莲藕残体,并立即集中到藕田外深埋或烧毁。另外,在立冬(11月7日至8日)后对藕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公斤拌细干土100公斤混匀后撒施,然后深翻耕地,冬闲冻垡。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不能一味为了提高产量而增加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否则易造成田间郁蔽,引发病害。只有合理密植才能使田间通风透光性能良好,保证藕株生长健壮。播种后宜灌浅水,以利于温度升高,使种藕提早发芽。

5.加强肥水管理

选择土质好、灌水方便的田块种莲藕。施足经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莲藕生长期间追肥注意适时适量,应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依据莲藕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水层管理。莲藕生长前期气温较低且立叶少,水层宜浅;中期高温季节水层宜深;后期水层又适当放浅,利于长藕和氧气交换。注意水温要控制在35℃以下。在台风、暴风雨来临前及时将藕田水灌足、灌深,风雨过后及时排水。

6.种藕消毒

种植前对种藕进行消毒处理,将种藕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中浸20~30分钟。也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种藕喷雾,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24小时,晾干后种植。

7.种藕田预防病害

对于上年发病的藕田,栽前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公斤,加干细土10~15公斤拌匀撒施消毒土壤;或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消毒。

8.用药防治

浮叶一般首先受害,喷药于叶片正面;中后期以离叶受害为主,喷药于叶片正反两面。在发病初期,及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混匀后兑水800倍液喷施;或喷洒0.5∶0.5∶100倍式波尔多液;或用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7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58%甲霜·锰锌(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先喷田块中间植株,后喷四周植株。因莲藕叶片上蜡质较多,在喷药时最好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增强药液黏着力。应选择无风晴天喷药为好。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用药2~3次。若施药后遇雨天应及时补喷。

苗木溃疡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溃疡病主要发生于主干上,形成近圆形、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溃疡斑。小枝受害后往往枯死。病斑的形成过程有两种类型。

(一)水泡型。在皮层表面形成约1厘米的圆形小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稍下陷的枯斑。水泡型病斑只出现于幼树树干和光皮树种的枝干上。(二)枯斑型。先是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发生规律

该病由病菌浸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借风、雨传播。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凡是致使树木衰弱的条件,均是发病的原因,如树苗移植、春旱、春寒、风沙多、管理粗放、盐碱地等均易致病。不同杨树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防治方法

1、在无病区建立苗圃,培养健壮苗,加强检疫,把好苗木柿抗亍=?弥夭苗木造林或截干后定植。

2、育抗病树种,选用适合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的树种,发挥自身抗病能力。

3、造林过程中尽量减少苗木失水,随起苗随栽植,少伤根,避免长途运输。

4、在病害发生前稀释菌医10001500倍均匀喷雾,预防效果佳;在发病期兑水8001000倍液喷雾,对发病重的地块要增加用药量,并视病情连续喷23次。或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战菌1500-2000倍液茎叶喷雾,即每亩用药15-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用水量适当大才能让药液均匀彻底展着在草坪上,杀菌彻底;当病害发生比较严重时,1000-1500倍喷雾,即每亩用量为40-60毫升;当发生根部病害且比较严重时,也可以上浓度进行灌根,效果更佳。

罗汉松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罗汉松,别名土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弱,华北盆栽观赏;耐阴性强;喜排水良好湿润之砂质壤土,对土壤适应性强,盐碱土上亦能生存;对二氧化硫、硫化氢、氧化氮等多种污染气体抗性较强。罗汉松叶枯病是罗汉松常见病虫害。

发病症状:该病仅发生于叶部,被害叶从叶尖开始叶色发红,后转淡褐色至灰白色,病斑呈条状或不规则形,上生点状黑色子实体,轻时叶尖端半段枯死。病部与健部界限明显,严重时整个梢头的叶片都枯死。

为害情况:该病主要为害罗汉松嫩叶,患病后,能使叶子枯尖,发病严重时还能导致苗木枯死,影响生长和观赏。

发生规律:该病的病原属真菌中的半知菌类,以菌丝体在枯枝落叶中越冬。第二年春,病菌侵入嫩叶或从伤口侵入枝条。病菌侵入后吸取寄主养分,在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在下雨或潮湿的条件下,分生孢子盘散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植株徒长、湿度大等情况下发病重。苗木过密、通风不良、管理粗冻害、日灼造成伤口等情况都能促使发病。

防治方法:

1、清除枯枝落叶,加强养护管理,可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避免风害、冻害、日灼和人为创伤,可减少发病。

3、选用无病健壮的枝条作繁殖材料。

4、在发病早期以代森铵10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或等量式100倍波尔多液等杀菌剂,每10天一次,喷施23次,以防发病。

常见病症核桃举肢蛾综合防治措施


陕西商洛是核桃老产区,也是核桃虫害多发区,特别是以核桃举肢蛾为主的虫害发生严重,常造成核桃果实变黑并提早脱落。浅山川道果园受害率12%~17%;深山、杂草丛生、不便管理的果园受害率高达90%以上。每年因虫害可造成减产35%以上,经济损失较大。近年来,通过在商洛市洛南县石门镇留题村干亩核桃园进行的防虫试验,笔者摸索出了综合防治核桃举肢蛾的一些技术措施,供果农参考。

1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属鳞翅目举肢蛾科。该虫每年发生1~2代,以l代为主,2代发生数量较少,危害轻微。以老熟幼虫在核桃树冠下1-2ClTI的表土层中以及草皮下结茧越冬。5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化蛹盛期为6月9-25日。5月下旬始见越冬代成虫,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下旬,是成虫大量产卵、第1代初孵幼虫开始蛀果盛期,也是树冠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7月中旬开始有幼虫脱果,8月上旬是幼虫脱果盛期。脱果的幼虫中,有一部分能继续结茧化蛹发生第2代,8月上旬出现的第2代幼虫中,只有少数能够脱果,大部分至核桃采收时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从9月中旬开始,老熟幼虫进入越冬状态,越冬幼虫中既有第1代幼虫,也有少量的第2代幼虫。

成虫白天多静伏于叶背或草丛中,日落前1~2小时最活跃,在树冠外围转圈飞翔寻偶,黄昏时停于叶背交尾。卵多产于两果相接处。初孵幼虫有在果面上爬行3~5小时的习性,找到适当位置即蛀入青果,初蛀孔出现黄白色小水珠。蛀果幼虫串食果肉,l周后果面出现弯曲的褐色虫道。随着幼虫食量的增加,果肉渐被蛀空,内充满虫粪,果实变黑,皱缩凹陷。受害果内一般有幼虫5-6头,多者20头。蛀果早的幼虫,除蛀食果肉外还可蛀食核仁,造成果实早期脱落。该虫有连年危害同一株树的习性,老熟幼虫有脱果入土结茧的习性,多分布于树冠冠幅内,在深1~2cm的表土层越冬。从发生程度看,深山区果园重于浅山区果园,阴坡园重于阳坡园,沟里的园重于沟外的园;潮湿地较重;羽化期雨量多发生重,干旱年份发生轻。一般果实受害率达60%以上,严重的可达9O%以上。

2综合防治措施

2.1树下防治在树冠下进行垦复,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对地面土壤实施药剂处理,将害虫封杀在出土之前。根据核桃举肢蛾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表层、草皮下结茧越冬的特点,采取药剂处理土壤的方法,触杀脱果幼虫和出土成虫。药剂可采用甲敌粉或20%杀螟松粉剂,施药量为5g/mz,均匀施人稍大于树冠正投影面积范围的土壤内。对长期无人管理的核桃树,可于每年核桃采收后至翌年5月举肢蛾成虫羽化前,在树冠下进行垦复、扩盘,深度15cm以上,既可疏松土壤、蓄水墒、促进树体生长,又能阻止举肢蛾越冬幼虫羽化。对不便垦复、杂草丛生、深沟、坡边的核桃树,可清除枯枝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2.2摘拾黑果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及时摘拾树上树下黑果,集中烧毁,减少虫口密度。此法连续进行3年,虫果率可降至15%以下。

2.3化学防治举肢蛾发生极重,且不便采取上述措施时,可将化学防治法作为应急措施,以保当年核桃产量。喷药时间从6月上旬(当地小麦呈绿黄色时)开始,每隔1O天喷药1次,共喷3次。可选用敌杀死(进口的浓度为7000倍液,国产的浓度为5000倍液)、磷胺(3000倍液)、杀螟松(2000倍液)等。经多年试验,采用进口敌杀死防治效果最佳,防治后好果率可达95%以上。注意喷药后若遇雨天,应及时补喷。

苹果裂纹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苹果生长后期果实裂纹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严重影响苹果的商品价值,应引起足够重视。苹果裂纹病是由于苹果生长前期干旱果肉细胞膨大较慢,苹果生长中后期遇雨细胞迅速膨胀导致的一种生理病害,发病程度与品种、树龄、树势有密切的关系。富士品种发病较重,树龄大,树势弱者多而重,树龄小,树势强者少而轻。

一、苹果裂纹病发病原因

1、环境条件

苹果生长发育期间干旱、高温、多风等果园环境突变是裂纹病发生的直接诱因。春季持续干旱,特别是幼果膨大期连续多日高温干旱后,突降阵雨,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雨过天晴,又遇连续高温会导致苹果裂纹病的大发生。果实膨大期是果树需肥需水的关键时期,如果遇干旱高温天气,又未及时灌溉补水,会严重影响果皮细胞发育,导致与果肉组织发育不同步。若在采收前突然降水或人工灌水,都易引起果肉细胞吸水膨胀,皮层组织撕裂,形成果面裂纹。裂纹多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期或近成熟期。

苹果裂纹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2、土壤条件

果园的土壤营养条件和苹果裂纹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均衡的果园,极少发生裂纹现象。土壤中钙、硼、氮、钾等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与裂纹发生直接相关。当土壤中钙、硼含量不足,或氮含量过高时,苹果裂纹病加剧,土壤补施硼肥和钙肥、增施钾肥均有助于缓解裂纹病的发生。长期生草的果园土壤养分、水分供应平衡,裂纹病发生比清耕果园轻。

3、栽培管理

果园管理粗放,树冠郁闭、内膛通风透光不良,导致果皮角质层发育不健全,弹性降低,裂纹病发生重。果实阳面通常着色均匀,极少发生裂纹,而果实阴面极易裂纹,尤其是两果邻近的阴面区域,往往成为裂纹的集中发生区。套袋果脱袋后遇雨或遭遇极度干热天气也易裂纹。

二、防治措施

1、加强果园水分管理

加强果园水分管理是减缓裂纹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有条件的果园,尽量能在冬季或早春灌一次透水,并重视果实膨大期的灌水,保持稳定的土壤含水量,使果实均衡生长。水源条件差的地方,应推行果园生草和节水灌溉技术,如覆草滴灌、生草微喷等,以调节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供应。

2、加强果园土壤管理

重视果园有机肥的施用及平衡施肥,花蕾期喷一次硼肥,幼果期套袋前结合喷药喷硼肥,加补钙剂2次。

3、重视果园综合栽培管理。矮化砧树发病明显高于乔化树,在栽培中对矮化树应深埋砧,重修剪,复壮树势。套袋时减少单层劣质纸袋的使用,选择优质双层三色纸袋,特别干旱的地区也可以选择纸加膜袋。套袋时,袋口一定要扎紧,不能让雨水顺果柄流入果袋。幼果期尽量少用对果皮细胞有刺激性的农药。及时摘叶、转果、地面铺反光膜补光,促进果皮健全发育。优化树形,疏除过多枝条,打开层间光路,减少低光效冠区,为果实均匀着色创造有利条件。脱纸袋时避开干热、多风、骤热变温天气。套塑膜袋果,带袋采收、贮运。

红皮云杉叶锈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分布与危害

本病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川、河北、山西、山东、台湾、青海等省(区)。自八十年代末期,在黑龙江省的伊春市汤旺河、乌伊岭、新青等林区流行成灾。天然幼壮云杉林、人工云杉幼林,以及苗圃1~4年生的云杉幼苗都遭到为害。幼林重病株次年延迟发芽或不发芽,枝梢长度逐年缩短,生长衰退。

症状

一般6月下旬红皮云杉当年生嫩叶上出现淡黄色的段斑,其上成行排列黄褐色至黑褐色小点,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小点顶部有淡黄色密滴珠。数日后在性孢子器之间或对面,产生桔黄色微隆起椭圆形,或长条状锈孢子器。病叶逐渐变为淡黄色,密生桔黄色锈孢子器,发病严重的林分远望整个树冠呈现一片枯黄色。锈孢子器成熟后,包被膜陆续破裂,飞散出黄色粉状的锈孢子,9~10月份病叶干枯脱落。

病原

杜鹃金锈菌(ChrysomyxarhododendriDeBary)是长循环型生活史转主寄生锈菌。在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阶段寄生在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当年新叶上,偶尔也生在鱼鳞云杉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阶段寄生在兴安杜鹃叶上。

性孢子器生于嫩叶皮层下,黄褐色丘形小点,直径0.15~0.24mm,高0.1~0.13mm,内含受精丝和性孢子,其顶部分泌蜜汁。性孢子为长椭圆形。无色,大小为5.1~8.3m3.1~4.6m。

锈孢子器桔黄色,扁长柱形,长0.5~1.1mm,宽0.3~0.5mm,高0.8~1.2mm,锈孢子卵圆形,桔黄色,串生,大小为20.3~27.5m16.8~22.4m。表面具有疣,电镜下可见表面分为疣区和光滑区,疣呈塔形,平顶刺疣,光滑区似U字型,占孢子表面积约1/4~1/3左右。

夏孢子堆散生或密集生于叶背表皮下,后外露,尖塔形,有似包被。基部直径0.3~1.5mm,高1.2~2.0mm。夏孢子广卵形,桔黄色,串生,具疣,大小为21.2~28.7m17.0~21.5m。

冬孢子堆扁圆形,初生于叶表皮下后外露,棕红色,直径0.3~0.5mm,有的相连汇合成大冬孢子堆。冬孢子单细胞,无色、光滑,短圆柱形,串生,大小为10~20m10~16m。冬孢子串链长达40~80m,松散地连合成堆。

担孢子鲜黄色,不规则圆形,表面具有短平顶疣,疏密不均,大小为22.0~24.7m16~21m。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病原菌以夏孢子阶段的菌丝在常绿灌木兴安杜鹃叶上越冬,病部叶表面呈暗棕红色病斑,第二年春逐渐发育。5月下旬~6月上旬,形成微隆起暗棕红色冬孢子堆。6月中、下旬冬孢子成熟,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侵染云杉当年生嫩叶。云杉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发病显症状。7月中旬至8月下旬,锈孢子器陆续成熟破裂,释放锈孢子。锈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兴安杜鹃。在叶背产生桔黄色夏孢子堆,夏孢子成熟飞散重复侵染杜鹃。秋末,以夏孢子阶段菌丝过冬。

2.流行条件:此病原菌在我国是1928年在辽宁省凤凰山首次发现,现分布全国10个省份,但都未引起云杉叶锈病流行成灾。由于阔叶红松林大量采伐,寄主红皮云杉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比例大量增加,中间寄主兴安杜鹃大量繁殖遍山分布。病原菌经过几十年,也大量积累,因此具备了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终于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云杉叶锈病进一步发展蔓延流行成灾。

3.病害与光照的关系:天然红皮云杉幼、壮林,尤其是分布在公路两侧平坦、河谷地上,受光照时间较长的云杉林分病重,可能是云杉属阴性树种不宜长日照,致使抗病力减弱。

4.病害与林分类型的关系:云杉纯林比各种云杉混交林发病重,一般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幼林比壮龄林重。

鱼鳞云杉比红皮云杉有较强的抗病性,天然鱼鳞云杉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

1.清除中间寄主减少侵染源:在兴安杜鹃开花后,及时连根铲除,特别是苗圃附近。

2.营造云杉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

3.苗床上用塑料薄膜做拱棚,直接阻隔病原菌的侵染,侵染期过后撤除拱棚,可以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4.苗圃和人工幼林在侵染期内,及时喷药剂防治,可用97%敌锈钠0.25%的药液,加上0.2%洗衣粉或20%的粉锈宁200倍,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无公害柑桔生产中病虫草害的综防技术


一、无公害柑桔生产基地的选择和保护:

1、基地的选择:基地周围最好有适当的地形阻隔,基地周围有山丘、河流等地形阻隔。生态系统相对独立,有利于减少周围地区对本区域生态的不利影响和避免新的病虫传入。选择生物群落结构良好的果园,特别是害虫天敌丰富,地被植物以根系浅、茎叶矮的良性草为主的柑桔园,病虫草害的自然控制能力强。

2、基地的保护:避免基地内没有的新的病虫草种类的传入,基地内需要的苗木和接穗最好由基地内部提供,必须由外部带入的要在搞清来源的基础上,对苗木和接穗进行仔细的检查。

二、加强肥水管理:

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补充微肥和叶面营养液,避免单施氮肥,尽量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重点是降低硝酸盐污染。

1、施好春肥,2月下旬至3月以施用生物活性有机肥为主,全面配合硼、锌、镁肥,春肥占全年施肥量的1015%。

2、巧施稳果肥,5月中下旬,以叶面追肥为主。配以天然芸苔素、保得,可抑制夏梢抽发,促进营养吸收。

3、多施壮果肥,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促进果实膨大和秋梢抽发,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尿素、磷肥及钾肥,占全年的3040%。

4-、增施二次壮果肥,9月份对结果多,树势弱的?柑适当增施一次肥料,对提高单果重,增进果实商品性作用大,施肥以N、P、K复合肥为宜。

5、采果肥,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采前一周施用,以栏肥、土杂肥等迟效性有机肥为主,少量施用速效氮肥。

6、加强水份管理,春季和梅雨季节注意开好沟渠做好排水防涝,防止根系积水腐烂。旱季来临前,做好根际覆盖抗旱工作,810月柑桔园表土发白,晴天中午出现叶片卷曲时,应及时灌水抗旱。

三、病虫无公害防治:

从生态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病虫测报为先导,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

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树干深白,合理肥水管理,科学修剪、控梢、摘除病叶集中处理。

2、物理防治:57月天牛成虫盛发期,采用人工捕捉,刮卵等措施;吸果夜蛾发生期可用诱蛾灯或糖醋液诱杀。

3、生态调控技术:可在桔园种植霍香蓟,白叶草等起到覆盖园地和提供天敌栖息环境的作用,推广使用BT,尽量少用广谱菊酯类农药,以达到保护天敌的作用。

4、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量少用广谱菊酯类农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生物性农药,严格禁止甲胺膦、氧化乐果、一六○五、呋喃丹、水胺硫磷、三氯杀螨醇、久效磷、甲拌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1)疮痂病:3月下旬5月下旬,分别在柑桔芽长0.20.3cm、花谢2/3、幼果期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12次。

2)炭疽病:主要发生在6月至7月初幼果期(果实上),和9月中下旬果实膨大期(?柑枝条),防治药剂可选取用80%代森锰锌。

3)溃疡病:春梢35月,秋梢89月,分别在橙类芽长1.53.0cm、新叶转绿期、花后10、30、50天各喷一次,可选用农用链霉素16万国际单位/千克水,或77%可杀得400600倍液。

4)小黑点病:69月,主要发生在脐橙上,可用80%代森锰锌每23周喷一次。

5)红蜘蛛:36月,911月,可选用15%哒螨灵15002000倍,25%炔螨特750倍液。

6)锈壁虱:610月,可选用15%哒螨灵15002000倍液,0.6%阿维菌素1500倍液。

7)潜叶蛾:79月,选用0.6%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

8)蚜虫:45月,选用10%吡虫啉3000倍液。

9)介壳虫:59月,各次卵孵化高峰期至二龄高峰用48%乐斯本800倍液。

10)黑刺粉粉:59月,用药同介壳虫。

11)花蕾蛆:4月份,花蕾露白期树冠喷药保护,选用80%敌敌畏或48%乐斯本800倍液。

12)冬春季药剂清园:在冬前或春季萌芽前,选用45%晶体石硫合剂60-80倍,防治越冬的介壳虫、粉虱、红蜘蛛、锈螨、疮痂病、溃疡病、煤烟病、地衣、苔藓等。

附:各类病虫防治指标:

1、柑桔红蜘蛛:春季45头/叶(或80%叶片有螨)、夏秋季68头/叶(或90%叶片有螨)

2、锈壁虱:用10倍放大镜观察果实背阴面的1/4果面,有8%以上果实有螨。

3、圆蛤类:第一代初龄幼蚧盛发期,10%以上果实有虫,以后各代初龄幼蚧盛期,10%以上果实有虫3头以上。

4、红蜡蚧:上年春梢枝条上平均每梢有越冬成蚧一头以上。

5、蚜虫:1/3以上的新梢有无翅蚜。

6、潜叶蛾:嫩叶受害率在5%以上。

7、疮痂病:温州蜜柑等感病品种果实的发病程度几乎每年都在防治指标以上,在春芽长2mm和花谢2/3时防治。

花卉线虫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如何防治花卉线虫病?

花卉具有美化环境、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其种植的种类和面积逐年增加,但受到线虫的为害也越来越严重。

症状

植物线虫主要为害菊科、报春花科、蔷薇科、凤仙花科、秋海棠科等花卉。此病为害根部、叶子、花芽和花。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

1、地上部症状:

此类症状以滑刀线虫,叶片表现出多角形的坏死斑、芽畸形,全株矮化,为害菊花、大丽花、早小菊等,虫体侵害叶和芽。茎线虫,表现为叶片变形,花卉矮化,甚至不能开花。为害郁金香、风信子、唐菖蒲、水仙等,虫体侵害球茎和块茎等。

2、根部症状:

根部肿大畸形呈鸡爪状,根组织变黑腐烂,如为害牡丹、芍药、四季海棠、月季、凤仙花、仙客来等,虫体侵害植物根系。也有的根上产生球状根结。

发生特点

线虫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花卉上,1年发生代数不同,一般几代至10多代,以卵、幼虫和成虫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虫体借雨水、灌溉、工具、土壤、花苗、种球等传播。翌年春季土温上升后,卵孵化,幼虫从气孔、皮孔、伤口等处侵入。土壤温度在15-30℃时,有利于根结线虫和茎线虫发育与侵染。在适宜条件下,20-30天就可完成1个世代。一般沙质土壤发病严重。有的线虫还能传播病毒。从春到秋,种群数量呈递增趋势,群体结构呈多样化发展。

《豆芽生产中常发病症防治措施》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