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梨树梨叶疹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梨叶疹病又名叶肿病又名叶肿病,各梨区均有发生,粗放管理的南果梨园发生较重,正常管理的梨园发生较轻。

1、病症:此病主要为害幼嫩叶片。受害叶片发病初期,于叶背产生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淡绿色小疱诊,常密集成行。随着叶片的生长,郊疹明显突起,使叶面凸凹不平,皱缩变形。后期疱疹逐渐变为红色、褐色、直至黑色。发生严重时,叶片上疱疹密集,使全叶变褐,早期脱落。

2、病原:梨叶疹病是由梨叶肿瘿螨寄生引起的,所以又名梨潜叶壁虱,属于蜱螨目,瘿螨科。壁虱体长约为250微米。圆筒形、灰白色或稍带红色,全体具有许多环状纹。前端有两对足,尾端有2根长刚毛。卵很小,卵圆形,半透明,在叶组织中,约一周后孵化。

3、发生规律:瘿螨一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在芽鳞片内越冬。春季梨树展叶后,越冬成虫从嫩叶皮孔侵入中肉组织内为害,并产卵繁殖。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疱疹,5月中、下旬发生最重。6月以后的高温季节,不得此虫繁殖,为害程度减轻。9月成虫从叶片内爬出,潜入芽鳞片内越冬。带有瘿螨的苗木及接穗,可随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4、防治方法:m.ZW59.cOm

(1)早春梨芽膨大时,喷布波美3―5度石硫合剂,发芽后喷布波美0.3--0.5石硫合剂,其效果较好。

(2)梨树展叶后,在为害严重的地区,可喷布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如同时兼治梨圆蚧、梨大食心虫,可喷布50%对硫磷1000倍液。

小编推荐

梨树虫害之梨茎蜂防治


梨茎蜂(学名:Januspiri)又叫折稍虫、切芽虫,为膜翅目,茎蜂科害虫,是梨树常见虫害之一。我国大部分梨区都有分布

为害特点:

当新梢生长至6~7厘米时,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新梢顶端锯断,仅剩皮层与枝相连,新梢萎蔫下垂,不久干枯脱落,形成枝橛。成虫在断梢部位以下约l厘米处产卵于皮层组织内,外表留下明显的小黑点。幼虫在被害梢内蛀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10毫米,翅展13~16毫米,体黑色,有光泽。触角丝状,黑色。口器、前胸背板后缘、中胸侧板、后胸两侧及后胸背板后缘均为黄色。翅透明,翅脉黑褐色。足黄色,基节基部、腿节基部和附节均为褐色。雌虫腹部末端的产卵器锯状。卵为长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略弯曲。老熟幼虫白色,体长8~11毫米,身体略扁。头淡褐色,头、胸部略向下弯,尾端上翘。胸足极小,无腹足。蛹为裸蛹,长约10毫米,初期为乳白色,渐变为黑色。

梨树虫害之梨茎蜂防治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多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3月上旬化蛹,下旬为化蛹盛期,4月间羽化梨新稍大量抽出为产卵盛期。成虫产卵时,先用锯状产卵器将嫩稍4~5片叶处锯伤,将卵产在伤口下2~4毫米处嫩组织里。幼虫孵化后即向枝橛下方蛀食。幼虫为害至6~7月份先后老熟,掉转身体,头部向上做茧休眠。

防治方法:

1.尽早剪除被害稍,剪稍部位须在产卵孔以下。

2.成虫发生量大时,可于成虫发生期(新稍长至5厘米左右时)喷药防治成虫。常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

梨树梨瘿纹的虫害防治


梨是蔷薇科梨属植物,多年生落叶乔木果树,叶子卵形,花多白色,一般梨的颜色为外皮呈现出金黄色或暖黄色,里面果肉则为通亮白色,鲜嫩多汁,口味甘甜,核味微酸,是很好的水果。因此广受欢迎,农户也喜欢种植。为了提高大家梨树管理水平,介绍的梨瘿纹防治技术如下。

梨瘿纹为双翅目,瘿蚊科。寄主是梨树。在中国主要梨区均有发生,以幼虫为害梨芽和嫩叶。芽、叶被害后出现黄色斑点,不久,叶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受害严重的叶片纵卷,提早脱落。

1、形态特征

幼虫:长纺锤形,13节。1~2龄幼虫无色透明,3龄幼虫半透明,4龄幼虫乳白色,渐变为橘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8~2.4毫米。前胸腹面具丫字形黄色剑骨片。

成虫:雄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约3.5毫米,体暗红色。头小,复眼甚大,黑色,无单眼。下颚须4节,触角念珠状,15节,长约1.1毫米,各鞭节形如球杆,球部散生放射状刚毛。前翅具蓝紫色闪光,翅面生微毛。后翅退化成平衡棒,淡黄色。足细长,淡黄色,跗节5节,第二节几乎与胫节等长,足端具黑色爪2个。雌虫体长1.4~1.8毫米,翅展3.3~4.3毫米。触角丝状,长约0.7毫米,各鞭节为圆筒形,两端各轮生1圈较短刚毛。足较雄虫短,腹末有长约1.2毫米的管状伪产卵器。

2、发生规律

武汉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裂缝或树冠下2―6厘米的表土层中越冬。翌年3月化蛹出土,成虫产卵于嫩叶上。据观察,每头雌虫可产卵几十粒至100余粒。成虫寿命短,只几十小时。卵孵化后,幼虫吸取梨叶汁液,将梨叶从叶外缘纵卷成紧筒,叶片变脆,幼虫经13天左右老熟,又入土化蛹,出土产卵。

但老熟幼虫脱叶要有降水才能脱叶入土或爬到树皮裂缝中,所以雨水能影响梨瘿蚊为害的程度。无雨水,既不脱叶,也不在叶内化蛹。入土后化蛹,也要求有15%~30%的土壤含水量,过低不能化蛹,超过35%化蛹率低,即使化蛹,成虫羽化率也很低。羽化的成虫生命力也弱。

3、防治方法

①成虫羽化出土前,树冠下地面撤施敌百虫或西维因毒土,或40.7%乐斯本600倍液杀幼虫和成虫。

②冬季深翻土地。

③及时摘除虫叶,集中烧毁。

④大量发生时,叶面喷施吡虫啉(使用浓度见说明书,含量不同,使用浓度不同)或1000倍液的杀螟松。

圆柏梨锈病防治方法


圆柏梨锈病危害及病原

为害圆柏及其变种如龙柏、塔柏、偃柏等以及刺柏属的铅笔柏,在刺状叶,绿色小枝和木质小枝上,于春季长出褐色锥形胶质物即冬孢堆,受害的木质小枝常肿大呈梭形,上聚生许多冬孢子堆。冬孢子堆成熟后遇雨膨大胶质,呈桔黄色如黄花状,后干缩,受害小枝可枯死。转主有梨属、山楂属多种果树及木瓜、贴梗海棠、日本海棠等观赏树,主要为害叶,也为害梨和山楂幼果,病叶正面出现许多橙黄色小斑点即性孢子器,后扩大增厚,半月后斑背面出现成丛的黄白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叶柄、果柄和幼果受害后,病部肿胀变黄,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haraeanumSyd.。异名为G.asiaticum和G.chinense。冬孢子堆圆锥形或扁楔形,咖啡色,高2-5mm,冬孢子椭圆至长椭圆形,双细胞,大小为33-75m14-28m,黄褐色,柄无色,极长。性孢子器瓶状,性孢子单胞、无色,8-123-3.5m。锈孢子器管状,长5-6mm,锈孢子橙黄色,近球形,单胞,18-20m19-24m。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在梨园或苹果园周围2.5-5km范围内不宜栽植圆柏类或刺柏类树木,即可避免果园发生锈病。在栽植圆柏刺柏的公园、庭院或绿化道路附近,不栽植贴梗海棠、海棠花、石楠、杜梨等观赏植物和苹果属梨属果木树,避免圆柏、刺柏等发生锈病。

(2)药剂防治。

在已发病地区,3、4月间圆柏上的冬孢子堆未成熟前,喷3-5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液等铲除剂,可抑制冬孢子萌发,在梨、苹果、海棠、石楠等展叶期和叶片成长期,喷1:2:200倍波尔多液或代森锌、萎锈灵等有机杀菌剂1-2次,可保护幼叶、幼果。

常用药剂石硫合剂、五氯酚钠、波尔多液、代森锌、萎锈灵。

梨树梨茎蜂发生与防治方法


梨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又名梨梢茎蜂、梨茎锯蜂,俗称折梢虫、剪头虫。是梨树主要的虫害之一,要注意及时进行防治。

1、为害症状

成虫和幼虫主要为害梨的嫩梢和二年生枝条,成虫产卵期为害最重。受害新梢上的嫩叶自叶柄中部被锯断。成虫将卵产在新梢刚形成的木质部,新梢折断下垂,2~3天后被风吹落,被产卵处叶片落地,产卵孔成为黑点。被幼虫蛀食的新梢木质部的被蛀空部分变黑褐色,形成黑褐色的干橛。

2、形态特征

(一)成虫:体长7~10毫米,体黑色,有光泽;翅透明,翅脉黑褐色。

(二)幼虫:共8龄。体长8~11毫米。头部淡褐色。体稍扁平,头胸下弯,尾端上翘。

(三)卵:长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略弯曲。

(四)蛹:长7~10毫米,初化蛹时为乳白色,渐变为黑色。

(五)茧:棕黑色,膜状。

3、发生规律

每年1代,以蛹过冬。成虫羽化后先在枝内停留3~6天,咬一圆形孔钻出,成虫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5时最活跃,成群飞舞于树冠外围的新梢间,或在叶片上爬行。交尾时多双双停息于叶背。

成虫产卵子新梢上,自产卵处向尖端1.5~6毫米处围困将新梢皮层咬断或留一点皮相连,枝端凋萎下垂,风吹即落,幼虫孵化后向下姓食幼嫩的木质部而留皮层,边吃边拉粪便,将空梢添满,当年生枝蛀食完后即继续蛀食二年生部分,拄成略弯曲的长椭圆形虫室,老幼虫调转头向上作褐色薄茧,开始休眠,直至越冬。南方化蛹过冬,据江西观察,成虫寿命为6~14夭,每雌可产卵11~15粒,卵期28~56天。幼虫取食期50~60天,蛹期42~65天。

4、防治措施

(一)结合冬剪剪除被害枝梢

冬季结合修剪,剪去的被害枝在3月间要处理完毕。不能剪除的被害枝,可用铁丝戳入被害的老枝内,以杀死幼虫或蛹。

(二)捕捉成虫

在早春梨树新梢抽发时,于早晚或阴天捕捉成虫。

(三)药剂防治

掌握在成虫发生高峰期新梢长至5~6厘米时,喷90%敌百虫1O00倍液防治,喷药时间以中午前后最好,在两天内突击喷完。

(四)剪除被害梢

成虫产卵结束后,及时剪除被害新梢,在断口下3~4厘米处剪除。

梨树梨轮纹病的防治方法


梨轮纹病又叫粗皮病、瘤皮病,是我国梨树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重要病害之一,下面是梨树梨轮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可供参考。

1、病症: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其次是叶片。

枝干受害,通常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凸起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或不正形的暗褐色病斑,初期病斑隆起呈现瘤状,后病斑周围有时环状下陷。第二年,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粒点,即为轮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与健部裂缝逐渐加深,病组织翘起,病情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接在一起,使枝干表皮极为粗糙。

果实多在近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发生水渍状褐色近圆形的斑点,后逐渐扩大,呈暗红褐色有时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发展迅速,病果很快腐烂,并流出茶褐色粘液,有些病果最后也会干缩成僵果。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上开始,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后逐渐变为灰白色,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等形式在枝干病部越冬。翌年早春恢复活动,3月上旬即可捕捉到孢子。分生孢子在下雨时散出,引起初次侵染。因而病菌主要靠雨水传播。相对湿度75%以上或降雨量达10毫米时,病菌传播最快。

老病斑在3月中旬开始扩展,4月上旬至5月上旬扩展速度较快。果实从5月上旬至8月上旬均可感病,病菌侵入后,潜育期长,一般至成熟后才陆续发病表现症状。

3、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势,增强树体抗性。轮纹病是弱寄生菌,树体衰弱则发病严重,树体健壮则发病轻或只感病而不发病。

(2)冬季认真做好清园工作。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对被害病枝上的病斑及时刮除,而后用5度石硫合剂或腐必清2~3倍液消毒伤口,并将刮掉的组织及清除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病源。

(3)喷药保护,果树发芽前喷布40%福美砷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梨树谢花后,视降雨情况并结合防治其它病害及时喷药,可选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交替使用,但退菌特在果实采收20天前要停止使用。

梨轮纹烂果病防治方法


一、危害特点与症状

梨轮纹烂果病又称梨轮纹病,梨轮纹病病原菌侵染期和潜伏期较长,病源菌侵入果实后,并不很快表现病状,待果实7~8成熟后陆续表现症状,初在果面上生一圆形褐色小点,2~3天后病斑扩大至3~5毫米,病斑显轮纹,病斑逐渐扩展,深达果心,果实的成熟度越高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越重。

二、防治技术

1、源头防控,减轻发病。

①在梨树的休眠期清除病源:将园内的病叶、病果和枝干上的轮纹病瘤清除干净并收集深埋或焚烧,然后用3~5波美度+300倍五氯酚钠树冠喷雾。

②梨幼果期套袋:套袋前梨果喷药1次,纸袋选择视果皮色泽而定。

③增强树体抗病力:搞好梨园栽培管理,合理负载和施肥灌水,及时中耕除草,施肥、通风透光,保持健壮的树体。2、喷药保果,阻止发病。梨轮纹烂果病病原菌借风雨流行传播,在雨前、雨后及时喷药,减轻病原菌的侵害,药剂选择70%甲基托布可湿性粉剂10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10%果康保膜悬乳剂100~150倍液、1:2:160倍的波尔多液等。

3、安全采收贮运,降低发病。

避免人为创伤和高湿高温时采收,采收的果实用多菌灵500倍液侵果1分钟,减少贮运期发病,其防效率达80%。有条件的地方低温贮藏,梨轮纹病病菌发育最低温度为70C,在低于70C的温度条件下贮藏可控制果实发病。

葡萄扇叶病防治


1988年首次在城南、会善果园的巨峰葡萄上发现银杏状叶片,当时误认为是除草剂(2,4D丁脂)所致,尚未引起重视。1989年5月间,在多处发现类似症状,经查对确认是葡萄扇叶病。葡萄扇叶病又名葡萄退化,是一种病毒病害。在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表现为病株衰弱、寿命短,平均减产达30%50%。

【葡萄扇叶病症状】

葡萄扇叶病镶脉症状

扇叶株系:主要症状为叶片变小。叶基部的裂刻扩展增大,呈平截状。叶片边缘的锯齿伸长,主脉聚缩,全叶呈现不对称等畸形。有些品种的叶片出现褪绿斑驳。新梢和叶柄有时变成扁平的带状,或在一个节上生出两个芽,节间缩短。

黄色花叶株系:在新梢叶片上出现鲜明的黄色斑点,逐渐扩散成为黄绿相间的花斑叶。已黄化的叶片,秋季呈日烧状并发白,叶缘部分常变褐色。

镶脉株系:镶脉症状多出现在夏季初期和中期。发病时,沿叶脉形成淡绿色或黄色带状斑纹,但叶片不变形。

【病原与发生规律】

Grapevinefanleafvirus(GFLV)称葡萄扇叶病病毒,属于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目前已知有3个致毒株系,即扇叶株系(Fanleafstrain)、黄色花叶株系(Yellowmosaicstrain)和镶脉株系(Veinbandingstrain)。

病毒存在于葡萄根、幼叶和果皮中,可由几种土壤线虫传播,通过嫁接亦能传毒。介体线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可传毒,传毒与得毒时间相同。病毒和线虫间具有专化性。得毒时间相当短,在病株上饲食数分钟便能带毒。线虫的整个幼虫期都可带毒和传毒,但蜕皮后不带毒。葡萄扇叶病毒远距离传播主要由调运带毒苗木导致。其他线虫传播多角体病毒能通过各自的虫媒传给葡萄和杂草。

【防治方法】

1、培育葡萄无病毒母本树,繁殖和栽培无病毒苗木。实行植物检疫、建立健全植物检疫制度,是防止葡萄扇叶病继续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

2、清除发病株,减少病毒源。定植前施足腐熟有机肥,生长期合理追肥,细致修剪、摘梢和绑蔓,增强树体抗病力。进行土壤消毒。

3、在扇叶病严重发生的地区或葡萄园,土壤中有传毒线虫存在,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澳甲烷30k以亩,施用深度为5075cm,问距为165cm,施后覆盖塑料薄膜;或用1,3一二氯丙烷,用量为93155L/亩,施用深度7590cm。

4、及时防治各种害虫,尤其是可能传毒的昆虫,如叶蝉、蚜虫等,可采用下列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防治,减少传播机会。防治线虫,用5%克线磷颗粒剂200300倍液,浸根530分钟,可杀灭线虫,防止传毒。

梨树病虫防害之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主要为害梨新梢、叶片、果实。一般从落花期一直为害到果实成熟期,症状为在病部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故又有黑霉病之称。叶片受害多发生在叶背,长出黑色霉斑,叶正面为多角形或圆形褪绿黄斑,严重时,叶正反面都长满黑色霉层,致使叶片干枯而脱落。叶柄受害产生圆形或长条状霉斑造成落叶。嫩梢发病除形成条状霉斑外,后期皮层龟裂呈粗皮状的疮痂。果实受害,初期为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长出黑霉,以后病部凹陷木栓化,停止生长呈畸形易脱落。 黑星病的发生与降雨量有密切的关系,近期我区雨水较多,温度上升,高温高湿天气易发生梨黑星病,各镇(街道)农技中心要加强宣传,密切关注,及时做好防治指导工作。 防治梨黑星病应抓好如下措施: 1.农业防治:实行果实套袋,以防止病原菌对果实的侵染、为害;加强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避免因偏施氮肥造成枝条徒长,并合理修剪,以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对病叶、果,要及时摘除并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结合降雨情况进行防治,一般雨后需用药一次,或每隔15~20天喷一次,共4~5次。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1:2~3:180~320)和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多菌灵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前期喷药中可混加尿素500倍液,中期混磷酸二氢钾300~500倍液,不仅防病还有增加营养的作用。

马铃薯卷叶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卷叶病,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高感品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在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发生非常普遍。

病因

引致生理性卷叶的原因有几种:如过量偏施氮肥,土壤干旱,缺水,高温,或根系发育差、受损伤等引致吸水能力受阻等等因素常会引起植株生理功能减弱,代谢机能受影响,使碳水化合物从叶的输出被削弱,叶片中积累淀粉粒过量,使之老化,变厚,而呈上卷。植株根部供水不足时,若遇高温,往往使叶面水分蒸腾量大于吸收量,供不应求,则植株本能地保护自己,机制调节,使下部叶片卷曲,减少蒸腾面积。

症状

1、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上部叶片卷曲,尤其是小叶的基部。这些叶片趋于直立并且一般是淡黄色。对许多品种而言,它们的颜色可能是紫色、粉红色或红色。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后并没有症状。高感品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

2、次生症状(从被感染的块茎长成的植株(普通栽培亚种)是基部叶片卷曲、矮化、垂直生长及上部叶片发白。卷曲的叶片变硬并革质化,有时它们的背面呈紫色。

3、安第斯亚种反应不一样:它从边缘开始发生并相间失绿,尤其是上部叶片明显的直立生长,通常严重矮化。一般下部叶片不卷曲。通过蚜虫自然传播是不可避免的,也通过感染的块茎传播。

防治方法

选育抗病品种、综合措施防治。

1、选用脱毒种薯。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种薯应尽可能提早收获。可由黄皿诱蚜数量来确定收获时间,避免后期蚜虫传毒。

2、早期要及时拔除感病植株,加强检测。叶面肥翠杰制剂用药量:800—1000倍

使用方法:均匀喷施于叶片正反面,每5——7天喷施一次。

3、喷洒内吸性杀虫剂防治蚜虫:用乐果、灭蚜威等农药稀释500-1000倍喷施。种薯生产在蚜虫发生高峰期之前,每隔10天喷药一次,直至收获。

4、对种薯进行升温处理:将块茎放置在37℃条件下25天,可钝化卷叶病毒,种植后不出现病症。

燕麦叶枯病防治方法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颖等地上部。叶片染病初生1—2×0.5—1(mm)、边缘不明显的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后扩大至5—20×2—3(mm),中间褐色,四周略带黄色。病斑多时,从叶尖端逐渐向下枯死。该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叶鞘染病病症与叶片相似。

病原

Bipolarisvictoriae(MechanetMurophy)Shoem.异名HelminthosporiumvictoriaeMechanetMurphy称一种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防治方法

该病系全生育期病害,穗期叶斑和穗腐是防治的关键。千方百计减少田间菌源,降低病菌积累速度,保护成株功能叶片,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1)农业防治提倡轮作以减少土壤中菌量,秋翻灭茬,加强夏秋两季田间管理,加快土壤中病残体分解;选用无病种子,适时适量中,提高播种质量,减轻苗期发病。

(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冬小麦抗(耐)病品种有:豫麦21号、郑州8915、西农88号、西农881、秦麦12号、西农1376。

种植防害之日韩梨黑斑病防治技术


目前引种日韩梨品种较多,为此,向农民介绍一下日韩梨黑斑病防治措施,以供。 症状叶片发病。黑斑病主要危害叶,也危害果。幼嫩叶片最先发病,开始时产生针头大、圆形、黑色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有时出现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遍生黑霉。叶片上长出多个病斑时,往往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大斑,叶片畸形,早期落叶。 果实发病。幼果发病产生一个至数个黑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略凹陷,表面遍生黑霉,随果实长大,果面龟裂,病果往往早落。长大的果实感病时,其前期症状与幼果上的相似,但病斑较大,黑褐色,后期果实脱落。重病果常数个病斑合并成为大病斑。甚至使全果变成为漆黑色,表面密生墨绿色至黑色的霉。 新梢发病。新梢病斑早期黑色,椭圆形,稍凹陷,后扩大呈椭圆形或纺锤形,浅褐色,病健部分界处常产生裂缝,有时呈疮痂状,遇风易折断。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果园内间作绿肥或增施有机肥料。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应开沟排水。 套袋。套袋时间南方一般在5月上中旬以前进行。 喷施杀菌剂。梨树发芽前,喷一次0.3%五氯酚钠与波美5度石硫合剂混合液。果树生长期,南方一般在落花后至梅雨期结束前,即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北方从落花后至8月,都要喷药保护。为了保护果实,套袋前必须喷药一次,喷后立即套袋。开花前,结合防治梨树锈病,喷1次1:2:200--240波尔多液;落花后,喷5%果病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15天以后喷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多氧霉素1000--1500倍液,雨季喷施1:2--3:250波尔多液,间隔20天左右。扑海因和多氧霉素要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使用次数不可过多。

葡萄环纹叶枯病防治


【葡萄环纹叶枯病症状】

葡萄环纹叶枯病为害叶片中期症状

葡萄环纹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初发时,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病斑,周边黄色,中央深褐色,可见轻微环纹。病斑逐渐扩大后,同心轮纹较为明显。病斑在叶片中间或边缘均可发生,一般一片叶上同时出现多个病斑。天气干燥时,病斑扩展迅速,多呈灰绿色或灰褐色水浸状大斑,后期病斑中部长出灰色或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相连形成大型斑,严重时34天扩至全叶,致叶片早落。受害严重叶片叶脉边缘可见黑色菌核。

【病原与发生规律】

Cristulariellamoricola称桑生冠毛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一般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作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在早春气候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侵染幼嫩叶片。葡萄近收获期易感病。多雨潮湿,冷凉,少日照,病害易流行。

【防治方法】

1、葡萄收获后,清除葡萄园内枯枝落叶等病残体,集中销毁。注意修剪,保持通风透光良好,降低园内湿度。

2、发病初期,可结合白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防治,在枝叶上喷施下列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均匀喷施,间隔1015天1次,连喷34次,对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梨树梨叶疹病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