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麦颈叶甲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麦颈叶甲,为鞘翅目肖叶甲科甘薯肖叶甲属的一种甲虫。甘薯叶甲有两个地理亚种:麦颈叶甲亦称甘薯肖叶甲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和四川一带;甘薯叶甲称甘薯叶甲丽鞘亚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别名甘薯金花虫、甘薯华叶虫、番薯鸠、红苕柱虫、剥皮虫、牛屎虫等。主要危害作物为甘薯、蕹菜、棉花、小旋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mm,宽3~4mm,体短宽,体色变化大,有青铜色、蓝色、绿色、蓝紫、蓝黑、紫铜色等。不同地区色泽有异,同一地区也有不同颜色。肩胛后方具1闪蓝光三角斑。触角基部6节蓝色或黄褐色,端部5节黑色,头部生有粗密的点刻,刻点间具纵皱纹,上唇黑色至暗红色;前胸背板宽为长的2倍,前角尖锐,侧缘圆弧形,盘区隆起,密布粗点刻;小盾片近方形,鞘翅隆凸,肩胛高隆,光亮,翅面刻点混乱较粗密。甘薯叶甲丽鞘亚种肩胛后方有一闪蓝色光泽的三角斑,此为区别指名亚种的重要标志。卵长圆形,长约lmm,初产时浅黄色,后微呈黄绿色。幼虫黄白色,体长9~10mm,头部浅黄褐色,体粗短呈圆筒状,有的弯曲,全体密布细毛。裸蛹长5~7mm,初化蛹时白色,后变黄白色,短椭圆形。

防治方法

(1)震落捕杀成虫。利用该虫假死性,于早、晚在叶上栖息不大活动时,震落塑料袋内,集中消灭。

(2)在甘薯栽秧前用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浸苗后晾干,然后栽种,可防治苗期受害。

(3)必要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氧乐氰乳油3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绿·马乳油1500倍液、0.6%苦参烟碱1000倍液。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小编推荐

麦叶螨防治


麦叶螨主要有两种:麦圆叶爪蟠(Penthaleusmajor)和麦岩螨(Petrobialatens)。麦圆叶爪螨分布在我国北纬29一37地区;麦岩螨分布在北纬34一43地区。有些地区两者混合发生、为害。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

小麦麦叶螨为害田间症状

【形态特征】

麦圆叶爪螨:成虫体卵圆形,黑褐色,足、肛门周围红色。卵椭圆形,初暗褐色,后变浅红色。若螨共4龄,1龄幼螨,3对足,初浅红色,后变草绿色至黑褐色;2龄、3龄、4龄若螨4对足,体似成螨。麦岩螨:成虫体纺锤形,两端较尖,紫红色至褐绿色;4对足,其中l、4对特别长。卵有2型:越夏卵圆柱形,卵壳表面有白色蜡质;非越夏卵球形,粉红色,表面生数十条隆起条纹。若螨共3龄。

【发生规律】

麦圆叶爪螨一年发生2一3代,即春季繁殖1代,秋季1一2代,完成1个世代46一80天,以成、若虫和卵在麦株及杂草上越冬,冬季几乎不休眠,耐寒力强,翌春2、3月越冬螨陆续孵化为害。3月中下旬一4月上旬虫口数量大,4月下旬大部分死亡,成虫把卵产在麦茬或土块上。10月越夏卵孵化,为害秋播麦苗。喜潮湿,多在上午8一9时以前和午后16一17时以后活动。多行孤雌生殖,每雌产卵20多粒;春季多把卵产在小麦分蘖丛或土块上,秋季多产在须根或土块上,多聚集成堆,每堆数十粒,卵期20一90天,越夏卵期4一5个月。生长发育适温8一15℃,相对湿度高于70%,水浇地易发生。

麦岩螨一年发生3一4代,以成虫和卵越冬,翌春2一3月成虫开始繁殖,越冬卵开始孵化,4一5月田间虫量多,5月中下旬后成虫产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孵化,为害秋苗,喜干旱,白天活动,以下午15一16时最盛,遇雨或露水大时,即潜伏麦丛或土缝中不动。完成一个世代需24一46天。多行孤雌生殖。把卵产在麦田中硬土块或小石块及秸秆或粪块上,成、若虫亦群集,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冬春进行灌溉,及时清理田边杂草。主要抓好发生初期的防治,可以有效的控制叶螨的为害。

在小麦苗期,田间麦叶螨发生初期,可用下列杀虫剂:20%哒螨灵乳油20一4Oml/亩;40%三唑磷乳油30-40ml/亩;1.8%阿维菌素乳油10一20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

小麦拔节后气温开始回升,田间麦叶螨大量发生期,可以用下列杀螨剂或杀虫剂: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一20g/亩;73%炔螨特乳油30一50ml/亩;1.8%阿维菌素乳油10一20ml/亩;1.5%噻螨油50一66ml/亩;40%三唑磷乳油40一50ml/亩;25%氰戊菊醋氧乐果乳油10一15ml/亩;20%马拉硫磷辛硫磷乳油45一60ml/亩;40%氧乐果乳油100ml/亩;50%马拉硫磷乳油10一15ml/亩,对水40一50kg均匀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麦叶螨。

山楂萤叶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山楂树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萤叶甲的危害,要注意一旦发现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5~7.6mm,长椭圆形.后部略膨大,橙黄色。复眼黑褐色,椭圆形,微突起。触角丝状,黑褐色,11节,基部第1节稍长,着生于头部前端。鞘翅较薄,其上密生细小刻点,覆盖整个腹部,小盾片三角形,雌虫为橙黄色,雄虫为黑色。足黑褐色,胫节较细长.略呈圆柱形。雄虫触角、前胸背及胸腹面均为黑色。

(2)卵:卵椭圆形,长径0.8mm.宽径0.6mm;土黄色,近孵化时淡黄白色。

(3)幼虫:体长8~10mm。头部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胸足3对,黑色。胴部米黄色,各节具黑色毛瘤。

(4)蛹:蛹体长5~7mm,裸蛹,椭圆形,淡黄色。

2、为害症状

成虫食芽、叶、花蕾;幼虫蛀食幼果,引起大量落果。

3、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行动较迟缓,飞行力不强,有假死性。成虫取食,在芽膨大期多从芽侧向内咬成圆洞,渐将芽上部吃掉,残留基部少许幼叶及鳞片,严重时将芽吃光,随芽叶的伸展而食叶片呈缺刻与孔洞,并喜食花蕾,多从顶端咬1孔洞将花蕊食净。

(2)幼虫:幼虫蛀入果实后,从蛀孔排出少量米黄色条状粪粒,堆积萼洼处,此点易与白小、梨小、桃蛀螟的粪粒相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萼洼内排出的粪粒渐增,陈旧的粪粒变为深褐色。果内亦充满粪粒。

4、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一年发生1代。

(2)越冬及初次虫源:以成虫于树冠下10~20cm土层中越冬。

5、防治方法

(1)秋季深翻树盘,可破坏成虫越冬场所消灭部分成虫。

(2)幼虫为害期及时清理落果,集中销毁,可消灭其中没脱果的幼虫。

(3)清理树冠下的枯枝落叶、杂草、石块等杂物。

桃红颈天牛防治方法


桃红颈天牛:主要寄居在桃、杏、李、梅、樱桃、苹果、梨等植物上面。

成虫体长28-37mm,体黑色发亮,前胸棕红色或黑色,密布横皱,两侧各有刺突1个,背面有瘤突4个,黯翅表面光滑。卵卵圆形,白色,长6-7rnm。幼虫老熟体长42-52mm,乳白色,长条形;前胸最宽,背板前半部横列黄褐斑4块;体侧密生黄细毛,黄褐斑块略呈三角形;各节有横皱纹。蛹为裸蛹型,长约35mm,乳白色,后黄褐色。更多绿色尽在

2-3年发生1代,以幼龄和老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由南往北,5-8月出现成虫,成虫遇惊扰飞逃或坠落草中,多于午间在枝干上多次交尾,产卵于树皮裂缝中,以主干为多,产卵期约1周,产卵后成虫几天就死亡。除成虫和卵暴露在树体外,其他虫态(主要是幼虫)在树干内隐蔽生活2-3年,幼虫在树干内的蛀道极深,而且多分布在地上50cm范围的主干内,干基密积虫粪木屑,桃树枝干流胶,很快导致树木死亡。

防治方法:

1.重点放在消灭成虫上,在成虫期人工捕杀效果极佳,尤其中午成虫有从树冠下到干基部栖息的习性。

2.在成虫产卵前期进行树干及主枝涂刷白涂剂(生石灰10份、硫磺1份、水40份)或石灰水,防止产卵。

柳蓝叶甲如何防治


柳蓝叶甲,学名plagioderaversicolora(Laicharting)属鞘翅目,叶甲科。别名柳圆叶甲。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河南、湖北、安徽、浙江、贵州、四川、云南。主要寄生玉米、大豆、棉花、桑、各种柳树。

为害特点

成、幼虫取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mm左右,近圆形,深蓝色,具金属光泽,头部横阔,触角6节,基部细小,余各节粗大,褐色至深褐色,上生细毛;前胸背板横阔光滑。鞘翅上密生略成行列的细点刻,体腹面、足色较深具光泽。卵橙黄色,椭圆形,成堆直立在叶面上。幼虫体长约6mm,灰褐色,全身有黑褐色凸起状物,胸部宽,体背每节具4个黑斑,两侧具乳突。蛹长4mm,椭圆形,黄褐色,腹部背面有4列黑斑。

生活习性

河南年生4—5代,北京5—6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落叶和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柳树发芽时出来活动,为害芽、叶,并把卵产在叶上,成堆排列,每雌产卵千余粒,卵期6—7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幼虫期约10天,老熟幼虫化蛹在叶上,9月中旬可同时见到成虫和幼虫,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选择较抗虫品种栽培。

(3)加强栽培管理,秋末冬初将病残物及时清除,连茬苗圃冬季深翻地并铲除地边杂草可减少越冬代基数。

(4)利用成虫有假死性,可震落成虫杀灭。

(5)化学防治发生严重时在树冠上喷布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防治成虫及幼虫。

女贞潜叶跳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女贞潜叶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危害金叶女贞叶部,成虫取食叶片,导致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幼虫潜入皮下,在表皮下钻出弯曲虫道,破坏叶绿体结构,削弱光合作用,使大量叶片枯焦而影响绿地景观效果。

危害特点

潜叶跳甲主要危害金叶女贞叶部,成虫取食叶片,导致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幼虫潜入皮下,在表皮下钻出弯曲虫道,破坏叶绿体结构,削弱光合作用,使大量叶片枯焦而影响绿地景观效果。

形态特征

女贞潜叶跳甲成虫椭圆形或圆形,黑色,背面有金属光泽,翅鞘中央有1个椭圆形红色斑块;幼虫淡黄色,体粗短略扁,腹部1~8节两侧有瘤状突起。

发生规律

一般1年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5月至6月中旬l代,6月下旬至7月下旬1代,8月下旬至9月第3代幼虫出现。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初冬清除树干上的地衣、苔藓,堵塞树干缝隙,减少越冬场所;春梢生长期摘除虫叶,清除新的落叶,集中烧毁,将幼虫消灭在入土化蛹之前。

化学防治:在危害期可喷乐斯本1000倍液加穿透剂,也可喷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0倍液。

杨树柳蓝叶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树柳蓝叶甲主要危害是以成、幼虫危害柳属、榛属植物叶片,影响幼苗、幼树的正常生长。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mm,卵圆形,背面相当拱凸,深蓝色,有金属光泽,有时带绿光。

卵:长0.8mm,椭圆形,橙黄色。幼虫:长6mm,体扁平,灰黄色。头黑褐色。

蛹:长4mm,腹背有4列黑斑。

发生规律

1年发生5~9代。以成虫于枯落物、杂草及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柳树发芽时开始活动,随即交尾、产卵,并孵出幼虫,第一代虫态较整齐,以后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常同期可看到几种虫态。成虫有假死习性,卵成块产于叶背或叶面,每雌可产卵数百粒至千余粒。

初孵幼虫多群集剥食叶肉,致被害处灰白半透明。幼虫4龄,老熟后附于叶片化蛹。苗圃2年生苗木受害最重,换茬1年生苗最轻。林内1~2年萌生条最重,其次为孤立木及林缘木,林内大树受害最轻。

防治方法

1.连茬苗圃冬季深翻地并铲除地边杂草可减少越冬代基数。

2.震落捕杀成虫。

3.喷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防治成虫及幼虫。

油菜大猿叶甲的病害防治方法


大猿叶甲每年4~5月和9~10月为两次危害高峰,油菜里面的大猿叶甲虫害主要以啃食叶片为主,严重时影响油菜的生长,那么如何才能防治油菜里面的大猿叶甲虫呢?

大猿叶甲以成虫在5厘米表土层越冬,少数在枯叶、土缝、石块下越冬。翌春开始活动,卵成堆产于根际地表、土缝或植株心叶,每堆20粒左右。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200~500粒。成虫、幼虫都有假死习性,受惊即缩足落地。成虫和幼虫皆日夜群聚取食菜叶,致使菜叶千疮百孔,严重时吃成网状,仅留叶脉。

成虫寿命平均达3个月。春季发生的成虫,当夏初气温达26.3℃以上,即潜入土中或草丛阴凉处越夏,夏眠期达3个月左右,至8~9月气温降到27℃左右,又陆续出土危害。卵发育历期3~6天;幼虫期约20天,共4龄;蛹期约11天。每年4~5月和9~10月为两次危害高峰,通常秋季白菜受害较重。

大猿叶甲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秋冬结合施肥,清除菜田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虫源及减少早春害虫的食料。

2.药剂防治:在成虫、幼虫始盛期,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

防治成虫可用0.5%楝素杀虫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幼虫应在卵孵化盛期,用5%氟虫腈悬浮剂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或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防治1次,一般防治2~3次效果较好。

如何防治柳蓝叶甲


柳树,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其树姿优美,经济价值较高,还是重要的固堤、护岸、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的树种。近年来,常见其受到柳蓝叶甲的侵害。柳蓝叶甲又名柳蓝金花虫、柳树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特别容易在柳树较多或柳树集中的地方大量发生,在江苏地区,柳蓝叶甲一般一年会发生4至5代。

柳蓝叶甲具有群栖性,通常会以成虫的形式在树干基部土壤中、落叶和杂草丛中,或者树干的皮缝内越冬。第二年3月底至4月上旬,柳树发芽时柳蓝叶甲开始出来活动,随后交尾、产卵,并孵出幼虫,幼虫期约为10天。柳蓝叶甲的第一代虫态较为整齐,但自第二代起世代重叠现象较为严重。

柳蓝叶甲成虫白天进行活动,且具有假死习性,同时还有一定飞翔能力。它不断取食柳树的芽和叶,并把卵产在叶片上。初孵的柳蓝叶甲幼虫群集为害,啃食树木的叶肉,因而常常使柳树叶的被害处成灰白半透明网状。而大龄幼虫分散为害,直接蚕食叶片和嫩芽。幼虫老熟以后会将腹部的末端粘附于叶片上化蛹。柳蓝叶甲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为害高峰期,9月下旬至10月间会陆续下树越冬。

防治方法:

1.入冬后,彻底清除落叶及周边杂草,集中进行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害虫,减少越冬虫源。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好螳螂类、蜘蛛类、小花蝽类、鸟类等天敌。

2.应及时开展涂刷石硫合剂的工作,用以保护树体。

3.药剂防治:柳蓝叶甲并非十分顽固的害虫,用普通杀虫剂即可杀死。施药时,喷施药液的重点部位应是树木的叶片处。喷洒药液时,可选用的药剂有:90%敌百虫1000至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20%虫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至10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800至1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等。

另外,如受害的树木因高大难以喷洒药剂时,可采用打孔注射药液的办法,药剂一般选用40%的氧化乐果。

谷鳞斑叶甲如何防治


谷鳞斑叶甲,学名PachnephoruslewisiiBaly属鞘翅目,肖叶甲科。别名粟灰褐叶甲。过去误订为粟番死甲。分布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北等地。山西、河北、河南、辽宁粟产区发生严重。

寄主

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旋花科、唇形花科、锦葵科等14科40多种植物。嗜食谷子和小蓟等。为害特点谷子萌芽出土时,成虫大量转入谷田,咬食幼苗的生长点,使幼苗未出土即死亡,俗称“劫白”;谷苗出土真叶现绿时,从基部齐土咬断,造成死苗,俗称“劫青”,造成缺苗断垄,致改种或毁种。幼虫也可为害寄主的幼根。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mm,近椭圆形,土褐色或灰褐色,稍带铜色光泽,体背密被浅褐色和白色鳞片,腹部、足有灰白色鳞片,头小,向前下方弯,触角念珠状,11节。第1节膨大为球形,2—6节细,末端5节扁宽。前胸背板近圆形,鞘翅基部宽于前胸背板,鞘翅上具刻点不规则。胸足3对等长。中足、后足胫节末端无距,胫端部外侧呈半月状,腹部腹面可见5节,基部1节长等于其余4节之和。卵长0.5一0.6mm,椭圆形,初乳白色,近孵化时变深。末龄幼虫体长约5mm,身体稍弯曲,乳黄色,头部黄褐色,胴部13节,1节细,9—11节略膨大,其余各节渐细缩,4—7节各具1对小肉瘤,肉瘤上生有3—7根细毛。3对胸足,短弯。裸蛹长3mm左右,初白色,后变暗,腹未有2条刺。

生活习性

辽宁、山西年生1代,华北1—2代,以成虫在田边土块下、土缝里、作物根茬及杂草根际处5—6cm土中越冬。东北1代区,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5月上中旬进入出土盛期,即田间为害盛期,7月上旬一8月下旬进入幼虫期,7月下旬一9月上旬化蛹,接着成虫出现。9月下旬成虫开始越冬。华北二代区,2月下旬末越冬代成虫已开始为害,4月下旬一5月上旬进入成虫盛发期,即进入为害高峰期。7月上旬一8月中旬是二代幼虫发生期,8月下旬一9月上旬化蛹后羽化,10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有时第一代成虫直接越冬。该成虫寿命可达8个月。产卵期延续3个多月,出现世代重叠,春季谷子尚未出土,该虫在小蓟或苍耳上取食,谷苗出土时迁入田中,把卵产在幼苗根部或杂草根际1—2cm土层中,每雌产卵140粒。卵期9一13天,初孵幼虫在土下4—6cm处食害幼根,幼虫期30天左右,老熟后在地下4—5cm处作土室化蛹。蛹期7天。该虫食性杂,喜干旱,一般干旱少雨年份易大发生。坡地、旱田、播种深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秋季深翻地,达到地平土细无坷垃,早春开始清除田边、地头、地埂杂草,清除田间作物根茬、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杀灭大量越冬成虫。

(2)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50%甲拌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0.5kg,对水20kg拌种子200一300kg,拌匀后堆闷,晾干后播种。

(3)播种时,每667m2施用3%映喃丹颗粒剂2kg,处理土壤。

(4)越冬代成虫开始活动后,及时调查虫情,当每m2有虫4—5头时,应及时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1.5kg,拌干土10一15kg,拌匀后撒在植株四周。必要时也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50%对硫磷乳油、50%氟铃脲乳油1000倍液。

大田蔬菜大猿叶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大猿叶甲,别名呵罗虫、文猿叶甲、乌壳虫、白菜掌叶甲、弯腰虫,幼虫又叫肉虫,该虫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可以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油菜、甜菜等。现将大田蔬菜大猿叶甲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7~5.2毫米,宽2.5毫米,长椭圆形,蓝黑色,略有金属光泽;背面密布不规则的大刻点;小盾片三角形;鞘翅基部宽于前胸背板,并且形成隆起的肩部,后翅发达,能飞翔。

卵:长椭圆形,1.50.6毫米,鲜黄色,表面光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7.5毫米,头部黑色有光泽,体灰黑色稍带黄色,各节有大小不等的肉瘤,以气门下线及基线上的肉瘤最明显;肛上板坚硬。

蛹:长约6.5毫米,略呈半球形,黄褐色。腹部各节两侧各有1从黑色短小的刚毛;腹部末端有1对叉状突起,叉端紫黑色。

发生特点

年发生代次由北到南2~8代,以成虫在5厘米表土层越冬,少数在枯叶、土缝、石块下越冬。翌春开始活动,卵成堆产于根际地表、土缝或植株心叶,每堆20粒左右。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200~500粒。

成虫、幼虫都有假死习性,受惊即缩足落地。成虫和幼虫皆日夜群聚取食菜叶,致使菜叶千疮百孔,严重时吃成网状,仅留叶脉。成虫寿命平均达3个月。

春季发生的成虫,当夏初气温达26.3℃以上,即潜入土中或草丛阴凉处越夏,夏眠期达3个月左右,至8~9月气温降到27℃左右,又陆续出土危害。卵发育历期3~6天;幼虫期约20天,共4龄;蛹期约11天。每年4~5月和9~10月为两次危害高峰,通常秋季白菜受害较重。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秋冬结合施肥,清除菜田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虫源及减少早春害虫的食料。

②药剂防治:在成虫、幼虫始盛期,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40%新农宝乳油1000倍液,或55%农蛙乳油15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或10%歼灭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天诺一号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好乐士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大康乳油2000~30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绿得福微乳剂600~800倍液,或25%广治乳油600~800倍液,或3.3%天丁乳油1000倍液等。

桑树桑黄迷萤叶甲的防治方法


桑树桑黄迷萤叶甲的学名MimastracyanuraHope属鞘翅目,叶甲科。别名黄叶虫、黄叶甲。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四川、贵州、湖南等。寄主桑、苎麻、大麻、榆树、梧桐等。

为害特点

成虫咀食叶片,尤喜刚展开的嫩叶,轻的把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重的整个桑园枝条梢部的嫩叶被吃光,仅留主脉。排出粪便污染下部叶片,严重影响春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幼虫以苔藓植物、菜叶、杂草为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一12mm,体黄色或尾端呈蓝黑色,长椭圆形,头顶黄色,头顶后缘具黑色山字形斑纹和中缝线1条。触角11节,丝状,基部黄色,上端黄褐色。前胸背板长方形,有4团黄褐色斑,后方正中呈三角形浅陷。鞘翅金黄色或后端为蓝黑色,其上布满刻点,后翅浅黄色膜质。足基节短粗,跗节2节扁平。腹部黑色。卵长0.71mm,球形至椭圆形,黄色。

末龄幼虫体长10mm,圆筒形,土黄色,尾端肥大弯曲。头部黑色,胸部、腹部土黄色,前胸、腹部末端的臀板黑色具光泽,胸腹各节有78对深褐色疣状凸起和3对黑色胸足。裸蛹长8mm,鲜黄色。翅芽达4腹节。背面黑褐色,有很多沈状凸起和刚毛。(图左)

生活习性

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江苏、浙江于4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6月上旬开始产卵,7月中旬孵化,10月上旬陆续入土越冬。四川2月下旬化蛹,3月下旬一4月中旬羽化。3月中旬前后先在榆树、椿树、梧桐、沙桐等树枝上为害,后迁飞到桑树上为害,桑树上长出89片叶子时,受害最重。5月开始产卵,6月初孵化,11月后陆续入土越冬。

该成虫有假死性和群集性,飞翔力强,借风力传播。但早、晚及晨露未干时,飞翔力弱。一般受惊扰时仅飞12m,有的展翅远飞而去,喜在上午9时交尾。每雌可经过多次交配,每次l小时,产卵期30天左右。产卵后515天雌虫死去。卵多产在土表或土块的裂缝中,每雌卵量171粒,卵经月余即孵化。幼虫多在土表活动,食害杂草或青叶。10月底以后陆续入土23cm处筑土室。幼虫在土室中越冬,翌年23月才化蛹,蛹期2528天。34月羽化后经2天才出土,刚出土先在草上爬行,后飞往树上。春暖的年份该虫发生早且多,丘陵地较平原水地多。天敌有茶翅蝽,成、若虫刺吸黄叶虫体液致死。

防治方法

(1)利用该成虫假死性和密集为害习性,对低中干桑树,在清晨露水未干前振动桑枝,使叶甲落入备好的盛有肥皂或洗衣粉水的脸盆或盛石灰的簸箕中。

(2)夏伐时留少量枝条,不采桑叶也不剪,用来诱虫。

(3)晨露未干时喷洒80%敌敌畏乳油l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l000倍液、40%乐果乳油l000倍液。

(4)10月中旬3龄幼虫集中在苔藓上取食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000一2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防效90%以上。

早播麦田麦黑斑潜叶蝇的防治方法


麦黑斑潜叶蝇是近年来危害小麦的新发害虫,在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均有发生。近期安徽部分地区的早播麦田已有发生,应及早防治。

麦黑斑潜叶蝇为双翅目潜蝇类害虫,成虫体长约3毫米,体黄褐色,有光泽,翅透明、浅黑褐色;幼虫虫体乳白色,蛆状,体长3-3.5毫米,体表光滑、柔软。主要以幼虫潜食叶片危害。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麦叶产卵,在叶片上半部留下一行行类似于条锈病病斑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成黄色小斑点。卵孵后,幼虫在麦苗叶片内危害,潜食叶肉,仅剩透明的表皮,虫道较宽,潜痕呈袋状,内有黑色虫粪,被害叶片从叶尖到叶中部枯黄或呈水渍状,严重的造成小麦叶片前半段干枯,影响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一般每年发生2代,10月中旬成虫交配产卵,11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盛发期,11下旬入土化蛹,次年2月底3月初羽化,4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发生高峰期,也是田间危害盛期,5月初落土化蛹。

被害株率达15%或百株虫量达25头以上的麦田,应及时施药防治。防治成虫,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拌细土20公斤撒施,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毫升加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幼虫,在幼虫初发期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50毫升或40%氧乐果乳油80毫升加水30-50公斤喷雾。

《麦颈叶甲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观叶植物种植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