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秋冬香菇出菇巧管理》,希望您喜欢!

一、拉大昼夜温差。秋末冬初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白天盖层薄膜,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点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连续几天,原基就会大量暴露在菌筒表面,发育成菇蕾。

二、控制菇场湿度。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温度在85%左右,随着大量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至80%左右。

三、创造适宜的干湿差。秋菇前期,菌筒内部含水量较充足,完全能满足第一茬菇子实体生产的需要,不用浸水催菇。第一批菇采收后,停止喷水,掀膜通风,让菌筒表面干燥1~3天,再盖上薄膜,以提高畦温,促进菌丝生长。2~3天后,采后留下的菇穴会发白长出菌丝。这时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提升温度,促使下一批菇生长。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四、保证通风,减少畸形菇。气温在23℃以上时,每天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气温在17℃以下时,每天通风一次即可。要保证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水分和新鲜空气。

五、给予充足光照。香菇子实体在生产期间必须有一定的非直射阳光的光照,一般能在菇棚内顺利阅读报纸上的小字的光照强度就可以了。

六、预防杂菌感染,延长菌筒寿命。可在墙壁、菇架、地面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1%来苏水溶液防治杂菌感染。(邱燕)M.zw59.com

编辑推荐

白灵菇秋冬出菇对设施的要求


出菇设施的建造应根据白灵菇子实体的发生发育特性进行,首先考虑到的是设施在低温季节里的取暖保温性能。

日光温室大棚或闲置房屋均可作为出菇设施,二者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须能满足在低温期内8℃以上的出菇温度需要。

以菇棚为例,菇农常把简陋的平菇棚作为白灵菇的出菇设施,平菇棚在设计和建造上的先天不足难以使出菇最适时段向低温季节延伸,常常造成秋菇拖至春天出。错过了冬季里天冷货少价高的时期,使种菇效益和菇棚利用率低下,形成白灵菇效益不如平菇的结果。

一个结构优良的日光温室应具备如下特点:1、具有良好的采光屋平面,能最大限度的透过自然光,因为采光即采热(光转化为热),透光过多与白灵菇需光较少的矛盾可通过在棚内悬吊遮阳网来解决。2、具有优良的保温和蓄热构造,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散热,同时应具有较大面积蓄热能力强的蓄热体。3、温室的长、宽、脊高、后墙高、前坡屋面和后坡屋面等规格尺寸及温室规模要适当。4、具有辅助热源,在外界气温过低时也能保持一定的棚温,延长出菇的黄金档期。具体建造尺寸可参照优良蔬菜棚的尺寸,但棚内地面最好下降40厘米左右,棚高略降低些,以利保湿和减少受热空间。.

白灵菇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白灵菇作为一种高档珍稀食用菌,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栽培失败者很多。现本人把栽培白灵菇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

1.后熟培养:白灵菇茁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需要经过50~60天的生理成熟才能出菇。这个阶段应控温在20~25℃,如温度低,时间还要延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75%,增加一定的光照。

2.搔菌:当白灵菇菌丝将要达到生理成熟时(后热40天左右),开始搔菌。这样做可定位出菇,减少袋内菇、畸形菇的发生,从而提高优质菇的成品率。具体方法:打开准备出菇的那头菌袋口(最好采用一头出菇法),用经过消毒的镊子去除中间的接种块,然后重新系上袋口,袋口和料面要保留一定空间,扎口不可太紧。

3.催蕾:把经过搔菌的菌袋双排摆放于塑料大棚内,要做到集中入棚、集中催蕾,搔菌的那头朝外,菌袋最上面覆盖避光的编织袋(减少袋内出菇),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增强光照,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0-20℃。晚上若外界气温很低,早晚只需拉放草苫即可增加低温和温差刺激了,不必撩开塑料膜。这样经过10~15天的催蕾,就会在搔菌处出现米粒状原基。

4.出菇:刚出现原基时,去掉袋绳,不可完全打开袋口。棚温控制在12~18℃(不可低于5℃或高于20℃),空气相对湿度85%~95%,根据棚温调整光照、通风量。当菇蕾长到黄豆大小时撑开袋口,当菇蕾长到花生米大小时进行疏蕾,每袋只保留1个健壮、菇形好的菇蕾。疏蕾后做到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管理,随着菌盖、菌柄的分化,就可以完全打开袋口了。打开口后出菇架。采用单排墙式出站为好,保证足够散射光,适当延长通风时间,10天后即可采收。

采收潮菇后,脱去外袋,将未出菇的一头向上,进行覆土出菇,还能出一个优质菇,总生物转化率可达80%。

秋冬小白菜巧种植


小白菜,又称白菜、青菜、不结球白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在我国栽培十分广泛。

1、整地施肥,选择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壤土作育苗畦,应及时清除前茬作物残留物,尽早耕晒白,清洁田园,并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的猪牛粪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作基肥)

2、种子处理,选用抗病优良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选择晴天及时晒种,并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种子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在适时播种(播种时应掌握匀播和适当稀播),用齿耙轻耙表土,使种子播入土。

3、补苗间苗,出苗后要适时间苗,防止徒长。一般间苗2~3次,间苗后应及时追肥和浇水,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使幼苗健康成长。

4、移栽定植,大田应浇水、施足基肥(每亩属腐熟的猪牛粪1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合理密植,边栽边浇定根水,并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幼苗抗自然灾害能力,缩短缓苗期。

5、田间管理,缓苗期结束后,应适时中耕保墒、供给水肥(特别增施氮肥含量),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养肥利用率;并适时喷施壮茎灵可使植物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

秋冬四季绿南瓜巧栽培


浸种催芽四季绿南瓜籽壳比普通南瓜厚,为提高发芽率,可在浸种前,用钳子或牙齿(未经消毒的种子)把南瓜籽尖头部轻轻嗑开,在30℃温水中浸4小时,然后用湿毛巾裹住,放在保暖处。一天后看其发芽情况,如发芽少,可用30℃温水冲洗,再用温热毛巾裹住放入保暖设施中,隔几小时观察一下,待南瓜籽芽长好后即可播种。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播种育秧秋季栽培,一般采取营养土或营养钵育苗。营养土制备比例:熟土94%,腐熟有机肥5%,复合肥1%,充分拌匀,然后用600倍多菌灵水溶液喷洒翻拌至手捏成团,摊开即散的程度。

播种时可把发芽的南瓜籽插入营养土或营养钵中,然后喷水至湿润,再用小拱棚薄膜覆盖,保湿、保温有利出苗。出苗后,及时拨去籽壳、揭膜通气透光,以防徒长。

移栽定植该品种南瓜结瓜早,秧龄不宜过长,以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移栽为宜。种植密度一般秋冬季栽培900株左右,行株距1.5米0.5米。南瓜是高温作物,冬季栽培时,宜在10月20日前移栽,并采用大棚内再搭内棚的多层覆盖技术。为保温保湿和防除杂草,移栽时应铺好除草地膜。

肥水管理基肥在移栽前一次性施足,亩施猪栏肥1000公斤左右,条施于瓜行间,离瓜根30厘米处。移栽前,按规定株距打好坐苗穴,在穴内亩施20公斤复合肥,然后覆土,使南瓜苗根不直接接触复合肥,以免灼伤苗根。移栽后用稀薄人粪尿点根至苗成活。以后视南瓜长势,决定追肥次数和数量,原则上做到:前期足,中期补,后期控。

冬季栽培要注意肥水不能过多,以免造成芽苗徒长,不利过冬。

金针菇出菇期的水分控制管理法


金针菇栽培养护管理要求较高,特别是子实体发育对水分的要求。现介绍五字经水分管理法:

一保

当菌丝发到袋底后,立即开袋搔菌,耙去老菌皮,盖湿报纸或地膜进行保湿催蕾。报纸覆盖的,喷水应少量多次(每天3~4次),以保持报纸湿润;地膜盖的,可向地面和空间喷水,保持空气湿度90%左右。

二降

当菇蕾长到1~2厘米,即进入抑制生长时期。此时要减少或停止喷水,降低湿度。连续3~5天夜间打开门窗,让冷风进入降温散湿,把室温降到8℃以下(以4~5℃最好),湿度降到75%左右。

三促

子实体长到3~4厘米,进入伸长期后,每天喷水4~5次。喷水量随菇的长大而增加,掌握空气湿度在90%左右(即子实体基部袋壁附有细水珠为宜),促进子实体迅速生长。同时适当通风,采取干湿交替来抑制菇盖增加和促菇柄伸长。

四补

菌袋在头潮菇采收后,含水量下降20%~30%,二潮菇采后下降30%~50%。因此,在第一、二潮菇采收后,要立即向搔菌后的菌袋里喷水补湿。

五浸

采收三潮菇后,菌柱的含水量已降到50%以下,此时可脱去塑料袋,将菌柱置池水中浸泡,待菌柱吸水恢复到原来开袋时的重量时捞起,稍晾干装入袋中。也可直接向袋内注水浸泡,待菌柱吸足水后倒净袋内多余的水。补足水分后再将菌袋重新排放在床架上,盖湿报纸照常管理,这样还可采两潮菇。

平菇出高产防僵菇以及畸形菇


秋季虽然平菇采收期还没结束但是生长以及产量却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天气变冷的原因。特别是冬旱时期,经常会发生平菇僵菇以及畸形菇的现象。防治技术要点如下:

科学用水,确保环境温度:当气温低于5℃、相对湿度低于70%时,菌丝体的代谢功能会显然减弱,子实体的生长速度也会显然下降。此时培养料的基质含水量应节制在60%以内为宜,床面喷水量也应相应减少,重点应以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为主,使菇棚或菇房的相对湿度达到85%~90%。湿度小时菇体生长速度较慢,不仅会延长其生长周期,而且也会下降其产量。此外,菇体单调时其品格也会很差。每天当气温较高时才可向空间、地面、墙壁等处喷水,以提高菇棚或菇房内的湿度。

双膜覆盖,巩固小空间温度:在室外进行小拱棚栽培的,如碰到低温寒潮、大风降温气象,覆盖双层薄膜的菇床增温保温效果好。有条件的可在小拱棚上搭盖塑料大棚,没有条件的可在小拱棚膜上加盖厚草苫,再在草苫上覆盖一层薄膜。实践证实,用双层薄膜覆盖的菇床,其温度比单层膜覆盖的要高出3~5℃,可显然加快菇体生长速度,提高平菇产量。

弥补养分,提高菌丝体的代谢功能:采收了第一茬菇后,培养料的养分、水分会显然下降,再生长的菇体多涌现盖薄、柄细、单生、丛小、色浅、菇体龟裂等景象,这与料内养分和水分严重不足以及菌丝体分解养分能力下降有着直接关系。在冬季气温低时,可联结弥补水分向培养料内增补3%的黄豆浆液、10%的淘米水、0.5%的尿素液,以调节培养料的碳氮比,加强菌丝的活性,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标。

合理通风,有利菇体正常生长:在寒冷的冬季,菌丝体和子实体并未停滞生长,依然进行着代谢作用,因此千万不可忽视菇棚或菇房的通风换气工作。每天应联结喷水或采菇时进行通风换气,把菇棚或菇房内的二氧化碳含量降到最低限度,确保菇棚内空气新鲜,每天在气温较高时通风1~2小时。

料面覆盖,确保菌丝安全越冬:冬季管理应在秋菇停滞之后,使培养料处于较为单调的情况,再联结打杆松动料面,排出培养料中的废气,并恰当弥补养分和调整培养料的pH值,此后在料面薄膜上覆盖10~15厘米厚的土层或20厘米厚的干净草层,以利保温,严防料面结冰而冻伤菌丝。室内栽培的应维持室温5℃左右,待开春温度回升后揭开覆盖物,再正常管理出菇。

《秋冬香菇出菇巧管理》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观花植物巧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