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一些关于黄姜种植的科学有效方法》,希望您喜欢!

(一)土地准备黄姜选择土层深松的山地,以沙壤为宜。整地前,每亩施猪牛栏肥或堆肥3000公斤左右。熟地耕翻1~2次,坡地可按等高撩壕方式整厢。(二)播种方法1、播籽育种:一般采用田间空地育苗。播种期宜在3月下旬~4月中旬进行,种籽拌细沙或肥土播种,要浅播浅盖,并覆草保墒,约25~30天出苗。2、种姜直播:选择粗细均匀、新鲜有活力的1~2年生的姜块作种姜,切成3~5厘米长(重约15~20克),每个姜块上保留1~2个潜伏健壮芽,每亩用种量约150~250公斤。黄姜每亩种植8000~10000株左右(肥田稀,瘦田密);播种时间,可以选择春播(2~3月)和冬播(11~12月),以冬播为佳;种植深度8~10厘米,覆土厚度68厘米。(三)田间管理1、适时追肥:在黄姜苗期(4月下旬)每亩喷施尿素2公斤,初花期(5月下旬~6月上旬)每亩追施硫酸钾6公斤、尿素2公斤。2、中耕除草:封行前要进行2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宜浅不宜深,姜田杂草宜除早除小,近株杂草宜用手拨。有条件地方可以推行姜田化学除草。在黄姜初花期,杂草4~5叶期时,对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每亩可远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5毫升,对恶性茅草,每亩可选用10%甘草膦(即农达水剂1~2公斤,总水25公斤定向喷雾)。3、合理搭架:一般在黄姜株高30厘米左右之际即可搭架。架型,可搭成人字架;架材,以竹子最好;架高,一般1.5~2米为宜。4、科学管水:气候正常的年份,可以不灌溉;干旱严重时,要浇水和灌溉,以促进姜块的良好生长和皂素的积累;土壤积水,对姜块发育,成熟极为不得利,甚至会导致姜块腐烂,故须及时排水防渍。5、病虫防治:对在苗期和后期危害地下茎和地上茎的地老虎,可采用90%晶体适百虫500倍液喷杀;对易发根茎腐烂症的田块,播种前可用多菌录拌种,来减轻危害。6、培土壅蔸: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壅蔸,促根发育,以防止姜块外露、增加肥力、减少草害、防止过冬冻害。7、化学调控:在6月间黄姜营养生长期7、8月间黄姜根茎膨大期,每亩选用多效唑150克或缩节安4克,兑水50公斤喷雾,可控苗促姜、增加叶厚、提高产量。(四)采收加工黄姜一般在每年秋末(即11月份)枯萎期采挖为宜。如果鲜姜不能马上出售出去,可去掉泥土(切忌水洗,以免皂素流失)后,切片晒(凉)干,以利保存和运输。

精选阅读

关于肉桂皮再生技术的一些知识


环剥后再生率超过80%,3年再生皮桂皮醛含量达到6年原生皮水平

肉桂属樟科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地区名贵药用植物之一,在广东省粤西地区种植较多,是一种生产效益较高的经济植物。肉桂以桂皮、桂枝和果实入药,叶子可蒸桂油。桂皮和桂油是肉桂树的主产品,也是我国南方的传统出口土特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桂皮一般取自栽培5年以上的肉桂树,过去采用砍树剥皮的方法,待树桩长出新的萌芽条,再经45年后才能再次剥皮,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并恶化农业生态环境。自1993年4月以来,广东省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先后在肇庆四会市江林镇进行肉桂树剥皮再生的试验研究,探索出高效的肉桂皮再生技术,并进行了药用成分的分析,经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效益显著,通过了省科委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处于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该项技术经审定通过后,除在四会市江林镇外,还在广东著名的肉桂之乡德庆县凤村镇进行应用推广,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凤村镇是德庆县北部的一个较大山区镇,该镇种植肉桂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肉桂这一南方珍贵药材成了该镇经济发展的拳头产品,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已达9万多亩。过去由于传统生产方法比较落后,桂农们种植积极性不高。桂树砍过之后剥皮,桂皮出售,树干弃为柴用。而现在该镇已大量推广应用肉桂皮再生技术,即运用实验植物学及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原理,采用大面积环剥、喷洒桂皮再生剂和包裹透明塑料薄膜的方法,使剥皮后的茎干表面原位再生出新皮,实现剥皮后不死树。因此,有人誉称此技术为肉桂青春再生技术。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剥皮技术

剥皮前进行果园清理,选择栽培3年以上最好是5年以上树体健康的肉桂树,用芽接刀于主干大分叉以下约10厘米处向下纵割至离地约10厘米,然后在切口上、下端各环割一圈,切割深度达木质部。从切口上端往下将树皮撬起,向一侧撕开,完整地剥下一圈。剥皮后向茎干表面喷洒桂皮再生剂,再用透明塑料薄膜包裹23层(不要超过3层),用塑料绳将薄膜上、下端绑紧。在正常剥皮季节即清明后20天内剥皮,且剥皮当日无雨,有利于新皮再生,不容易发生霉菌污染。5月份以后再剥皮,不容易剥离,伤树严重,易造成污染,新皮再生不良。注意在整个剥皮操作过程中头手不要接触剥皮后的茎干表面。

剥皮一周后,开始看到茎干表面出现分散的愈伤组织,以后愈伤组织逐渐向周边扩展并连成一片,在愈伤组织表面发生栓质化。1个月后,再生新皮基本上长满茎干表面,呈淡黄绿色,此时应解开包裹物,以加快再生新皮的栓质化。6个月后,可见再生新皮明显增厚,厚度超过原生皮,但颜色明显较浅,表面分布有大而明显突起的皮孔,因而新皮表面粗糙不平。2年生新皮,颜色与原生皮很接近,但表面仍有明显的皮孔突起,3年生新皮与原生皮相比差别不大,仅略显粗糙。环剥后植株再生率超过80%以上。

药效测定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测定,一年生再生新皮虽然结构完整,但由于韧皮部较薄(仅占全皮厚度的204%515%),油细胞未发育成熟,挥发油含量很少,口尝味淡,甜辣味不明显。2年生再生皮有明显的甜辣味,挥发油含量达到07%,与6年生原生皮挥发油含量06%相接近。3年生再生皮挥发油含量高达09%,有浓烈的甜辣味,含油量明显超过6年生原皮。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新皮的发育成熟,挥发油含量逐步提高,3年生再生皮已经生理成熟,可再行剥皮。斑点(层析)分析表明,再生皮与原生皮的成分没有明显差异,都具有18个斑点。气相色谱分析也证明,3年生再生皮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醛的含量已达到或超过6年生原皮。以上结果充分表明,虽然3年生再生皮的皮龄较短,但由于树龄长(8年),次生产物的积累加快,故挥发油含量及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高。

效益分析

过去桂皮生产一直采用砍树剥皮的方法,砍树当年可在树桩上萌新枝,但新枝在前两年生长量小,遇大雨往往造成山坡地水土流失。新枝一般要经过45年的生长才能再次剥皮且前3年不能采叶蒸油,生产经济效益不高。采用剥皮再生技术,3年后可再次剥皮,提前12年产桂皮并提高产量,且剥皮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均可采叶蒸油,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据林业部门资料统计,目前广东省肉桂种植面积达300万亩,每年剥皮面积近20%。根据四会市江林镇的测算,推广应用桂皮再生技术,每年每亩可增收240元。如该技术在全省推广,预计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4亿元。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徐鸿华先生认为:肉桂皮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做到剥皮不砍树,保护肉桂资源,实现桂皮增产和增加采叶蒸油次数,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防止由于砍树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关于绿植花卉养护的一些认知错误


关于绿植花卉养护的一些认知错误?

关于绿植花卉养护的一些认知错误?对于绿植花卉养护有些秒招很管用可又有些却反而害了绿植花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个误区。蛋壳增肥:蛋壳里残留的蛋清深入土壤里以后,随之散发热量,损害绿植花卉的根系。残茶养花:茶叶里含茶碱等元素,对土壤里有机养分有破坏效果。日光暴晒、浇冷水:这会严重干扰绿植花卉的新陈代谢和其他功能,影响绿植花卉正常生长。但是有些对绿植花卉还是很好的、就像有句话说的:淘米水是个宝、浇花少不了,淘米的水富含多种维量元素和营养物质,是难得的浇花水,把淘米的水存在桶里十来天,待其发酵用来浇水,可是花卉花色鲜艳生长茂盛。

一些板蓝根实用的种植技术


一、概述

板蓝根为常用中药材,以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主治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等。其叶称大青叶,也供药用,具有根的同样药效。板蓝根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喜温暖,怕水涝。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根部粗长,质量好。低洼积水的土壤容易烂根。在我国北部地区均可种植,一般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华北、西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平邑县、鄄城县、文登市、河北安国市、安徽太和县、内蒙古赤峰以及甘肃、新疆等省区。

二、栽培方法

选地整地种植板蓝根应选疏松肥沃的土壤。要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层深厚,还要求细碎平整的土壤。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秋耕越深越好,不要行耙,冬季冻酥土块,冻死越冬害虫,来年春季早耕。因板蓝根的主根能伸入土中50厘米左右,种前每亩适当增施磷肥可提高根的产量。施肥以底肥为主,春耕前每亩施腐熟农家基肥或栏肥2500~300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撒施畦面,深翻至土壤下层,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肥力,深耕细耙整地作畦。

采用平畦种植板蓝根,整好2米宽的平畦。这种栽培方法便于浇水,但反复浇水易致土壤板结,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为克服排水不畅,采用高平畦栽培板蓝根,由于畦面高,避免了因雨季积水造成烂根,从而可以提高产量,在整好的地面上做宽1.2~1.5米畦、15~20厘米高略呈龟背形的高平畦。畦与畦之间留30厘米宽的沟,沟底要平,以备浇水用。下种后盖平稍压,立即浇水,以水沿高畦两侧沟渗透畦面湿润为度。其他整地及管理方法与平畦种植法相同。

繁殖板蓝根种子发芽率约为70%,在15℃~30℃温度下种子萌发均良好。生产上可春播或夏播,春播在4月上旬至中旬、清明前后播种,夏播在5月下旬至六月上旬、芒种前播种。一般用条播法,先在畦面上按28~30厘米行距开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用水浸后晾一下,随即拌入细土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厘米,稍加镇压。每亩用种量1.5~2.0公斤,有足够的湿度,约7~10天即可出苗。

三、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在板蓝根株高7~10厘米时,间去弱苗,去弱留强,株距16~20厘米定苗,同时进行除草。遇缺苗应及时移栽补苗。

追肥定苗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浇水和追肥。板蓝根生长前期一般宜干不宜湿,以促使根部下扎。生长后期适当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养分吸收。一般5月下旬~6月上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撒入行间。水肥充足叶片才能长得茂盛,生长良好的板蓝根可在6月下旬和8月下旬采收2次叶。为保证根部生长,每次采叶后应进行追肥浇水。每到大青叶采割的前15~20天,可追1次人粪或速效化肥,在雨后土表疏松时进行。追肥时土壤不可过干或过湿,过干易伤根系;过湿则踩后易板结土壤,影响生长。

中耕除草齐苗后进行中耕除草,经常保持土壤表层疏松,田间无杂草。粘土地雨后表层容易结成硬壳,中耕要勤,在雨后表土刚干时进行,以便保墒。幼苗期不能中耕,杂草用手拔除。

防旱排涝夏季雨水过多,为防止田间积水,应及时清沟排涝,粘土地不易保墒,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遇干旱,要在早晨和晚上进行灌溉;9月上中旬,若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此时光合作用强,干物质形成快。

四、病虫草害防治

(一)病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症状发病叶片在叶面出现边缘不甚明显的黄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所限,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相应的背面长有一层灰白色的霜霉状物,湿度大时,病情发展迅速,霜霉集中在叶背,有时叶面也有。后期病斑扩大变成褐色,叶色变黄,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防治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避免与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连作或轮作;病害流行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

2、根腐病

症状被害植株地下部侧根或细根首先发病,再蔓延主根;有时,主根根尖感病再延至主根受害。被害根部呈黑褐色,随后根系维管束自下而上呈褐色病变。以后,根的髓部发生湿腐,根部发病后,地上部分枝叶发生萎蔫,逐渐由外向内枯死。

防治合理施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期喷洒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淋穴。

(二)虫害及其防治

菜青虫成虫为白色粉蝶,常产卵于叶片上,因幼虫全身青绿色故名菜青虫,以幼虫取食,2龄以前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一层薄而透明的表皮;3龄以后将叶片咬穿,吃成缺刻孔洞,严重时将全叶吃光仅留叶柄使光合作用受阻,产量降低。

防治清洁田园,处理田间残枝落叶及杂草,集中沤肥或烧毁,以杀死幼虫和蛹。冬季清除越冬蛹。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或用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

(三)草害及其防治

双子叶杂草主要有:猪毛菜、扫帚菜、灰菜、马齿苋、荠菜。单子叶杂草主要有:升马唐、稗等。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化学除草应以播前土壤施药为主,争取一次施药便能保证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危害。用50%乙草胺乳油:该药对多种1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并可兼治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每亩用该剂80~15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土表。实践证明,本药剂对板蓝根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小面积种植最好不用除草剂。对播前土壤未施药或效果不理想的田块,要进行人工除草。

五、收获加工

板蓝根在10月间地上部枯萎后刨根。宜在霜降后采挖。采挖时先在畦旁开挖50厘米深的沟,然后顺序向前刨挖,去净泥土,晒至7~8成干,扎成小捆,再晒干透。以根长直、粗壮、坚实、粉性足者为佳。每亩产干货400公斤左右。

大青叶春种的在6月下旬苗高18~20厘米时可收割一次叶子,留叶基部的嫩芽,在3厘米处割叶。8月下旬待苗子重新生长可再割一次叶。每年可收叶3次,晒干即为药用大青叶。大青叶的采割应根据叶与根的需用比例。少割叶子可增加根的收获量。正常情况下,大青叶可割3刀。每亩收干叶300~500公斤。

大棚花卉种植管理的一些误区


最近几年,棚室花卉种植发展迅速,但是生产者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正确对待。

施肥过度

一次施肥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大,花卉发生反渗、伤根现象;偏施化学肥料,尤其是偏施氮、磷肥,造成花卉营养比例失调。

注意调控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一次施肥量不要过大,应施足基肥、适当追肥;多增施有机肥,因为有机肥既可改善土壤结构,又可使肥效稳步缓慢释放,还可调节土壤的酸碱度;要穴施或条施,深度应在5厘米以上,并与花卉根部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巧用高浓度、全元素复合肥或微生物复合肥,则溶解率、吸收利用率都很高,可适于滴灌、喷灌及叶面喷施,且性能稳定。

密度过大

很多花农认为密度过稀影响产量,往往在花卉留苗时舍不得去苗,认为只有密植才能高产。其实,栽植密度合理才有利于花卉生长,过度密植反而不利于提高产量,还影响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确定栽植密度,要从花卉品种、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考虑,以合理稀植为原则。矮化短枝型的木本花卉和草本花卉,深厚而又肥沃的土壤状况,光热水条件较好的夏秋季节,较高的棚室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在上述情况下可以适当密些。为了充分利用棚室空间,可采取前期密植、中期疏株、后期疏枝的管理办法,以枝叶不拥挤为准,来提高花卉的总体产量和综合效益。

温度过高

不少花农认为建棚室就是为了增温保温,温度高了,花卉就会生长得快。其实,花卉对温度有上限要求,一般为20℃至25℃,少数为25℃至30℃。若超过30℃,则花卉的呼吸作用大,会造成植株徒长,枝叶和花果的生长不平衡,效益反而会下降。

解决措施是在棚室设置放风口,及时开闭调节温度;严格按照不同种类的花卉生长期所需温度的要求,以及各个器官生长期对温度的特殊要求来进行管理,防止温度过高枝叶徒长和花果生长不良影响整株质量。要把调节棚室的温度和解决通风换气密切结合起来,以防止棚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易滋生病虫害问题,和通风换气不良会造成有害气体的发生和危害问题。

长势过旺

大多数人认为花卉枝蔓旺才是好,于是就多浇水、多施肥,以促进花卉的生长。殊不知,水多肥多枝叶旺盛,也可能造成根浅干弱、营养不全面。长势过旺,使营养生长强度过大,势必影响生殖生长强度,整体产量不见得升,整体质量反而会降。

解决措施有以下两点。一是要在花卉幼苗期为根系良好生长打下基础,并控水控肥控株,使地下部分吸收光合产物占一多半,花卉生长的中后期,地下和地上部分吸收量各占一半左右。二是前期株体消耗营养量占60%左右,生殖生长占40%左右;中期各占50%左右;后期生殖生长占60%至70%,营养生长占30%至40%,即保证前期有一定的同化叶面积,后期要控叶促果壮株,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打药过勤

很多花农在花卉生长中后期,每隔几天就打农药,认为农药打得勤,就可以防止病虫杂草滋生蔓延,实际结果却并非如此。杀虫剂、杀菌剂使用过频,病虫害就会产生抗药性,需要加大药量,容易产生药害、病虫再猖獗和环境污染问题,造成恶性循环。

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对症下药,选用既能杀病虫、又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药物;二是改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且尽量降低使用浓度,以免产生药害;三是改善、优化棚室的生态环境,促使花卉健康生长,以提高抗性;四是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喷药,注意合理混用,避免药液的蒸发和流失。

茬次过多

很多花农认为,建造棚室投资大,不能让地闲着,于是副茬跟着主茬、主茬套种副茬,栽植茬次过多,结果效益却不高。

解决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大部分一年生草花而言,越冬一大茬,一年种一茬为好,春秋茬以一年两作为宜,有些品种可续收一茬,价格低时拔出晾地;二是每年在夏秋季留一段时间,对棚室内的土壤进行深翻、雨淋、压盐,并暴晒杀菌,闷棚灭虫,熟化土壤,储蓄肥力。

棉花合理高效的一些施肥方法


棉花不同的生育期吸收肥料三要素的数量是不同的。苗期温度较低,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养分消耗较少。到现蕾期,气温逐渐升高,植株生长速度加快,消耗养分多,吸肥量加大。花铃期期(从开花到吐絮)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吸收肥量达到高峰。据有关试验数据报道,从初花到盛花吸收氮量占全生育期的40-56%,吸磷量占24%,吸钾量占36%;从盛花到吐絮吸氮占23%,吸磷占51%,吸钾占42%。以后生长逐渐衰退,吸肥量也不断减少。因此,棉花的施肥一般是施足基肥,配合分期施肥。早施、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巧施盖顶肥。1.施用量棉花产量水平不同,吸收三要素量也不同,据我国各地丰产资料分析,生长发育正常的棉田,平均亩产50kg皮棉、吸收氮(N)8.85kg、磷(P2O5)3.2kg、钾(K2O)7.74kg,氮、磷、钾比例为1:0.36:0.87;而平均亩产100kg皮棉,需吸收氮(N)13.13kg、磷(P2O5)4.57kg、钾(K2O)13.13kg,三者的比例为1:0.36:1。目前生产水平,百公斤皮棉的施肥量,三要素都要相应增加。2.施肥时间(1)基肥:基肥应占施肥总量的40%,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迟效性的磷钾肥,在翻土整地后穴施下,浅覆土后播种。(2)追肥:每一次在棉苗刚出土,子叶的颜色尚未转绿时追肥。这时土温低,根系吸收能力弱,往往会造成植株缺肥现象。棉苗如缺氮肥,叶色淡黄,植株就不能早发,所以要及早追肥。一般每亩用硫酸铵2~2.5kg,兑1%水溶液点根浇。第二次在棉株现蕾期,这时气温升高,不但植株生长迅速,而且还要有充分的养分孕蕾。为使棉株生长健壮的大植株、多长蕾就应抓紧施肥。特别在基肥中磷钾施用不足的应每亩施过磷酸钙15~20kg,硫酸钾8~10kg,对土质瘠薄、棉树生长势差的,可适当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硫酸铵约4.5kg,将化肥离植株12~15cm处穴施或沟施,然后浇水。第三处是花铃肥。棉花的花铃期是指从初花到盛花,盛花到花絮这段时间,一般要经历50天左右,这时养分消耗最大,吸肥量也达到最高值,棉花能不能丰产,这也是关键时刻。有经验的棉农都说要重施花铃肥,原因就在这里,一般施用量要占追肥总量的50%。如果施用就要看植株的长势、地力、天气等情况。当已施足蕾期肥的,但由于植株高大,结铃甚丰,负荷重,要达到高产不早衰,在花铃中期就要增施适量氮、磷、钾肥。对那些地方差(瘦),前期与蕾期未施或追施不足,棉株生长不旺的棉田,在干旱的情况下可在花始期施。对雨水多、晚发、生长比较旺盛的棉田,则应在植株下部座住2~3个大铃时施,以免落花落铃、植株徒长。将化肥离植株约15cm处沟施或穴施,后落水。第四次盖顶肥。组成棉花产量的有三桃,即伏前桃,伏桃和秋桃。伏前桃生在植株下部,产量不高,但它的收成好否是丰产的前兆。伏桃长在植株中部,棉花质量好,产量高。秋桃长在植株上部,果子较小,纤维品质较差,但也构成一部分产量。防止植株早衰,力肃多结秋桃,就要巧施盖顶肥。常常对缺肥而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应早施盖顶肥。对生势好,肥力足,后劲力大的棉花则应少施或不施,以免棉花贪青晚熟。盖顶肥不宜施得太迟,一般在立秋前后施用,早衰的棉田还可提早施。三要素的用肥比例为1:1:1,施用氮素约1.2~1.7kg,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都是同等量,将上述各种肥混匀后,离植株主杆约15cm处沟施或穴施,后浇水。也可在用肥的前一生将肥溶解于水,充分搅拌,配成1~2%的水溶液,用澄液作叶面喷施,每亩用肥液150~200kg。叶面喷施的时间最迟可延迟到8月中旬至9月初。作者:周焱联系电话:9616806127信息来源:浙江省土肥站

关于灵芝种植养护的一些小问题


灵芝俗称灵芝草,古称瑞草或仙草,现将其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技术1、栽培种的制作。原料配方为棉籽壳60%、杂木屑20%、麸皮20%,外加糖1%、豆饼2%、石膏、石灰各1.5%,硫酸镁0.4%。配制时先将主料干拌混合均匀,然后把糖、石灰、硫酸镁溶于水中,喷洒在主料中再进行翻拌,待含水量均匀时(60-65%)即可接种。菌种袋最好采用1735CM的丙烯简料,两头扎口,两头接种。每袋可装干料0.5公斤。装料时要松紧一致,两头袋口要扎紧。袋装好后及时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时维持8-9个小时,停火后再闷上5-6个小时即可出锅晾袋。待料袋温度下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时要严格控制,做到无菌操作,减少污染。发菌阶段要使光线阴暗,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温度保持在24-28℃。每隔7-10天翻袋一次,发现污染及时清除处理。一般经过25-30天菌丝即可发满料袋,5-7天后即可扩种,扩种时菌丝培养与栽培种相同。2、出芝的管理。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均可安排出芝。当灵芝菌袋发满菌丝后,开始出现原基时,即可进行出芝管理。紫芝由于其柄短甚至无柄,所以覆土时不能全脱袋,应在一头留有2-3CM的菌袋,其余部分全脱,然后进行覆土。土应覆至袋口0.5CM以下以防芝层沾土,影响质量。每平方米50袋左右,袋间距2CM左右,覆土后用喷壶洒水,使袋头的余土冲掉,两天得剪掉袋口。芝畦不宜过宽,以80CM为宜,覆土整理后,开始控制温度。掌握22-30℃之间,空气温度控制在85-90%,增加光线,通气使菌蕾早形成,快分化。适宜条件下,一般从栽培至采摘约40天左右。灵芝成熟的标志是,菌盖由薄变厚,颜色由浅黄变红褐色,菌盖周围白色的生长圈已消失,菌管内散少量孢子粉。菌盖变成漆光色泽。成熟的灵芝已停止生长,抗逆抗杂菌能力减弱,加之芝棚的温湿度较高,所以易感杂菌。因此,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可用利刀从芝柄根部割下或用手直接拧断芝柄,采下的灵芝应及时放在干净的水泥场上晾晒,严防杂物粘附,也可以在40-60℃烘干,使水分降至12%。二、病虫防治1、木霉绿霉(青霉)和链孢霉。在培养料上,灵芝菌柄生长点和菌盖下面的子实层均易受伤害。青霉初期的菌丝为白色,松絮状,产生分孢后,为浅绿色或蓝绿色。木霉初期菌丝为灰白色或白色浓密棉絮状,不久便产生黄粽色、黑色或深绿色的分生孢子。绿霉的繁殖力强,在灵芝的发菌期被浸染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不能产生子实体。子实体被侵染后,严重时会腐死。链孢霉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危害猖獗,主要在培养料袋口和子实体根部及边缘蔓延极快,产生大量的桔红色粉状孢子。对于杂菌的防治,可选用克霉灵注射,子实体可用克霉灵加石灰擦洗或覆盖,严重时可以清除、火烧或深埋。2、菌蝇。菌蝇产卵于培养料的表面。几天后便孵化成蛆,蛆钻入培养料内破坏菌丝体,后期危害子实体,取食组织。菌蝇及其他害虫都要做到以防为主,在培养袋进棚前要作内外喷酒0.2%乐果或0.2%敌杀死处理,以彻底杀死虫体。

《一些关于黄姜种植的科学有效方法》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关于植物的一些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