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葡萄日灼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北方的果树上经常发生一种非侵染性生理病害,叫做日灼病。对于葡萄来说,这个病害危害非常严重,一旦感染此病害,不管是露地栽植还是设施栽植,都无法幸免。发病严重地块还会出现颗粒无收现象,给果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那么如何有效避免?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日灼病的病症

葡萄日灼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果实,其中以幼果为主,受危害的果实起初在受害部位形成火烧状褐色不规则的近圆形斑点,之后随着病情加重,受害部位会逐渐下陷、干枯,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进而导致商品价值大大降低。因为此种病害主要是由高温强光照所引起的,所以危害严重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向阳面的果实。

二、日灼病发生规律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除了与气候环境条件有关之外,还受树势强弱、负载量大小以及叶片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比如高温、低湿的天气所引起的蒸发量增大、失水严重的现象就会导致此病的发生;除此之外,树势过弱、过旺等不合理生长、植株负载量过大、通风透光性不良、施肥结构不合理、疏果正值太阳直射的中午等等。以上提到的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引起或加重日灼病的发生,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高温、低湿、太阳直射等气候方面的因素,所以在制定防治措施把此考虑进去。

三、葡萄日灼病的防治措施

根据以上对发生规律进行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生产实际,对于葡萄日灼病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治。

1、针对气候环境条件,做适应性工作予以防治

通过“发生规律”一节,我们发现气候环境条件对葡萄日灼病发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在防治工作中必须把这个放到首位来进行,具体如下:

(1)设施葡萄:通过认为操作适当控制设施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其中温度一般以白天22-25℃,夜间9-12℃为宜;湿度一般通过小水勤浇的方式进行调节;

(2)露地葡萄:此种方式栽植的葡萄最害怕太阳直射,所以在建园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小棚架式栽培,此种栽培方式在日灼病防控方面明显由于立架式(注意:两种栽培方式各有各的优点与缺点,所以在选择时一定要结合当地情况,抓重避轻。)。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套双层花纸袋的方式来防治日灼病的发生,采用此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纸袋的选择,慎用白色纸袋。

2、针对树形树况,做相应的调整

虽说树势状况并不是葡萄日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树势弱会明显增加此种病害的发生机率,所以在生产上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尽量以培育中庸健壮树势为主。除此之外,对于日灼病发生严重的果园还要由针对性的修剪,尽量保证结果枝条不受太阳直射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在夏季修剪时果穗附近可适当多留些叶片,及时转动果穗于遮阴处,而在无果穗部位,适当去掉一些叶片,适时摘心、减少幼叶数量,避免叶片过多,与果实争夺水分。

3、针对肥料种类,做合理搭配

目前,农业上推广力度比较大的施肥方式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此种施肥方法主要时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来有选择性的搭配施肥,此种施肥方法在防治葡萄日灼病的发生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果不是采用此种施肥方法,则需要结合相关生产实际经验,适量减少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钙等肥料,尤其时在容易发病之前的一段使用,效果更好。

具体原因如下:氮肥多,树就会徒长,进而消耗大量的养分以及水分,此时如果遇到高温天气,作为浆果的果实会首先大量失水,然后日灼病就发生了;而磷、钾、钙类肥料的施用会明显增加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增强植株的抗旱性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日灼病发生的概率。

4、针对疏果时期,多加借鉴学习

葡萄日灼病发生多在疏果时期,所以此时进行此项农事操作的时候一定要防止因操作不当引起日灼病发生的现象。根据果农的生产经验,葡萄疏果以避开阳光直射强烈的中午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除此之外还要采取保护措施,以免弄掉葡萄表面的果粉,增加发病机率。

关于葡萄日灼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精选阅读

玉米黑粉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但是近年来,玉米黑粉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玉米黑粉病,也被称为瘤黑粉病、黑穗病,俗称“黑瘤子”,对苗期到成株期的玉米造成较大的危害,在玉米抽穗开花期蔓延最快,并形成发病高峰期,直到玉米成熟才会停止发病。那么玉米黑粉病都有哪些症状及发生规律?该如何防治?

一、玉米黑粉病的症状

玉米黑粉病侵染时间长,病菌从苗期到成株期都能侵染玉米。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侵染部位,症状表现有所差异。

1、不同生长阶段

(1)幼苗期:苗期受害情况不易被发现,需仔细地诊断才能正确地辨别出病株。一般当幼苗长至3-5片叶(植株高度30厘米左右)后症状才开始显现,靠近地面的茎基部或叶片背面产生小瘤状物,茎基部病瘤膨胀较大,严重时可致幼苗枯死。有的病瘤沿幼茎串生。

(2)成株期:以雌穗发病危害最重,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产生瘤状菌瘿,严重时全穗形成畸形菌瘿。菌瘿的外薄膜颜色起初呈白色,后期过渡为黑灰色。薄膜破裂后便散发黑灰色的粉末(孢子),孢子可萌发并再次侵染玉米。

2、不同生长部位

(1)叶片:病瘤多分布在叶片基部近中肋两侧或叶鞘上,病瘤常串生出现。

(2)茎秆:病瘤多生在茎节上,病瘤近球形或不规则形。

(3)雄穗:病瘤呈牛角状,经常成堆出现。病瘤比茎、叶等部侵染的症状要小许多。

(4)雌穗:病瘤多生于雌穗的顶端,一般多表现为部分小花被侵染,其余部分正常结粒。出现整个果穗变成病瘤的情况较少。

二、玉米黑粉病的发生规律

1、粗放栽种管理的地块发病高。大面积连作;施用未腐熟农家肥;偏施氮肥(促使植株旺长);人为损伤(去雄操作、除草等);虫害防治不及时(虫咬留下的伤口有利于病原侵染);收获后病株残体清除不及时等。

2、高温高湿天气发病高。病原黑粉菌分裂的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期,高温(26-35℃)高湿、干湿交替等天气有利于孢子萌发侵染(一般南方比北方发病严重)。

3、抗病性差的品种发病高。晚熟、甜玉米、苞叶短小、包得不严等玉米品种发病高。

4、春播玉米比夏播发病高。

三、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措施

1、选择植抗病品种。目前还没有免疫黑粉病的玉米品种,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明显,农民朋友选种的时候,要合当地情况,尽量选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像是农大60、中单2号、沈单10号、农大3315等品种的抗病性较好。

2、及时清除病原体。在病原侵染初期,病瘤尚未成熟(病瘤外薄膜呈白色)前,及时将其小心摘除,然后带到远离地块的地方集中销毁;当玉米棒子成熟收获后,将病株残体彻底清理出地块,集中焚烧处理;秋深翻整地,以将地表的病原深埋地下,减少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3、提倡精细化管理。

(1)推行轮作:建议黑粉病高发地区推行3年以上大面积轮作。

(2)适时播种:播种深度应稍浅,以减少幼苗出土时间;春玉米要适当晚播,随着气温升高,有利于快速出苗生长,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幼苗被病菌侵染的概率。移栽定植时,根据种植的季节、品种、生育期长短等合理密植,一般可控制在亩植3000-3500株内,培育壮苗。

(3)科学控旺:加强肥水管理,重视腐熟农家肥的施加,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切忌偏施氮肥,避免植株旺长,以提升玉米自身的抗病能力。在土壤缺少磷钾的地区,要注重增施磷钾肥。另外,要适当增施含锌、硼的微量元素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抗病性。玉米抽雄穗前后要及时灌溉,以保证植株的水分需求。

(4)及时防虫:及时防治玉米螟虫,最好在玉米的心叶末期(抽出幼嫩雄穗前),每亩使用50%巴丹100克兑水100公斤对着心叶喷雾,以减少侵染机会。

4、拌种处理。玉米黑粉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播种前对玉米进行拌种处理,能有效降低玉米被黑粉菌侵染。可以使用20%粉锈宁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4%。

5、病害防治。可以使用30%爱苗乳油、25%金力士乳油喷药防治,一般喷治2-3次。在喷药时,喷头与玉米病害位置的距离尽量保持在30厘米左右,按照单侧平行推进喷雾,不重喷、漏喷。

(1)第1次。在6月中上旬(玉米喇叭口期)灌头水前进行,每亩使用30%爱苗乳油制剂10毫升或25%金力士乳油制剂6毫升,兑水60千克。

(2)第2次。在6月下旬(玉米抽雄前)进行第2次喷药,药剂配置与第一次相同。

(3)第3次。病害严重的年份,还可以在7月下旬(玉米抽雄后)及时喷药控制病害蔓延。

以上就是玉米黑粉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当前多地正处于雨水期,这为黑粉病的侵袭制造了有利条件。农户们要注意预防,一旦发生黑粉病,要及时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希望以上内容能对玉米种植户们有所帮助。

关于玉米黑粉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小麦干热风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干热风在温度持续升高的阶段特别容易发生,目前不少地区温度持续上升,而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遇高温、干旱和强风便会引起小麦干热风。下面一起学习小麦干热风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小麦干热风有什么症状?

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从顶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变白或叶片卷缩萎凋,颖壳变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

二、小麦干热风是如何发生的?

干热风危害的气象指标,各人研究结果不一,冬麦、春麦不同,地区之间也不一致。

一般说,高温低湿型:轻干热风为日最高气温≥29-34℃,14时风速大于、等于2-3米/秒。重干热风为日最高气温≥32-36℃,14时相对湿度≤20-30%,14时风速大于、等于2-4米/秒。这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类型,主要会造成小麦干尖、麦粒枯黄、小麦干秕从而影响产量。

雨后热枯型:小麦成熟前10天内有一次降雨过程,雨后转晴升温,2-3天内日最高气温达30℃以上。这种情况主要会造成小麦的青枯和枯熟的状况发生。

三、小麦热干风如何防控比较好?

1.选用早熟高产品种和采用适时早播等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促使小麦提早成熟,躲过或减轻干热风的为害。选用抗旱、抗病、抗干热风等抗逆能力较强的品种。提倡施用充分沤制的堆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加深耕作层,熟化土壤,使根系深扎,增强抗干热风能力。适时早播,培育壮苗,促小麦早抽穗。

2.浇好灌浆水小麦开花后即进入小麦灌浆阶段,此时高温、干旱、强风迫使空气和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大,浇好灌浆水可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增加空气湿度,起到延缓根系早衰,增强叶片光合作用,达到预防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注意有风停浇,无风抢浇。灌浆水宜在灌浆初期浇。

3.巧浇麦黄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根据小麦群体、天气状况、土壤墒情,在干热风来到之前浇一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减轻干热风危害。麦黄水在乳熟盛期到蜡熟始期浇。

4.叶面喷肥在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用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2%-4%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作叶面喷肥,每亩每次喷洒20-100公斤,可以加速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

5.叶面喷醋在小麦灌浆初期,用0.1%醋酸或1:800醋溶液叶面喷施,可以缩小叶片上气孔的开张角度,抑制蒸腾作用,提高小麦植株抗干旱、抗干热风能力。

6.小麦后期“一喷三防”是预防和减轻病虫害、干热风等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天气变化,喷施2-3次,能有效提高粒重,预防干热风。(来源:山东科技报微信公众号)

小麦种植户朋友可以多多参考此篇内容,很多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害,主要提前做好预防,就不会发生。

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最近几年果树种植越来越多,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梨小食心虫主要为害梨,苹果,桃,大樱桃等果树的新梢和果实。梨小食心虫雌成虫产卵量大,而且卵产在叶片的背面,幼虫钻蛀在新梢里面,这都在防治上增加了难度。那么梨小食心虫都有哪些危害及发生规律?如何防治?

一、梨小食心虫的危害

幼虫为害果多从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的果蛀孔外会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的多无虫粪。幼虫蛀入会直达果心,高湿的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常会变黑腐烂并逐渐扩大,俗称"黑膏药"。

苹果蛀孔的周围不变黑,李幼果被害容易脱落,李果稍大受害不脱落,蛀食桃李杏多为害果核附近果肉。多从上部叶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至木质化处便转移,蛀孔流胶并有虫粪,被害嫩梢渐枯萎,俗称"折梢"。

二、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下、剪锯口处结茧越冬,单植梨园梨小发生2-3代。越冬代成虫发生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在6月末至7月末;第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初至9月中旬。

第一代卵主要产在桃树嫩梢3-7片叶的叶片背面,幼虫大都在5月份危害,初孵幼虫从嫩梢端部2-3片叶子的基部蛀入嫩梢中。

第二代卵主要在6月至7月上旬,大部分还是产在桃树上,少数产在梨或苹果树上,幼虫继续危害新梢,并开始危害桃果和早熟品种的梨、苹果。

第三代卵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卵盛期在8月中、下旬,第三代和第四代幼虫主要危害梨、桃、苹果的果实。

成虫白天多静伏在叶、枝和杂草丛中,黄昏后开始活动,对糖醋液和果汁以及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成虫产卵前期1-3天,夜间产卵,单粒散产。每雌虫可产50-100余粒。在桃、梨兼植的果园,梨小第一代、第二代主要为害桃梢,第三代以后才转移到梨园为害。

三、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

(1)春季细致刮除树上的翘皮,可消灭越冬幼虫;单植梨园,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人工摘除被害虫果。

(2)桃梨兼植园,及时摘除被害桃梢,减少虫源,减轻后期对梨的为害。

(3)种植诱集植物,试验证明,在梨园周围零星种植李子树,诱集梨小在李果内产卵,5月初,95%以上的李果均被梨小食心虫蛀食,在其脱果前,及时摘除全部受害李果,集中销毁,可有效压低当年虫口数量。

(4)黑光灯诱杀。

(5)在越冬脱果前(北方果区一般在8月中旬前),在主枝主干上,利用束草或麻袋片诱杀脱果越冬的幼虫。

(6)建园时,尽量避免与桃、杏混栽或近距离栽植,杜绝梨小在寄主间相互转移。

(7)在果园中设置糖醋液(糖:醋:白酒:水=1:3:3:20)加少量敌百虫,诱杀成虫。果园里食心虫来袭,糖醋液诱杀。

(8)悬挂频振式杀虫灯从3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可以有效诱杀。

2、化学防治

药剂种类: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灭幼脲、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效果最好)等农药,具体用药可咨询相关专家。

以上就是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梨小食心虫的卵一般产在叶的背面,所以打药时喷头要朝上,杀灭叶子背面的卵。幼虫是从新梢顶部向下钻蛀,因此新梢要用喷头向下喷药,杀灭幼虫。

关于梨小食心虫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柑橘天牛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每年一到5-6月份,柑橘天牛就会进入活动旺盛期,这种害虫会啃食枝梢嫩皮,会严重危害柑橘的干基部及主根,造成枝干千孔百洞,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那么怎么有效防治这种害虫?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柑橘天牛发生规律特点

星天牛在我国南方地区多1年发生1代,北方地区2-3年1代;柑橘褐天牛多为2-3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发生时期各地有一定差异。幼虫的星天牛会蛀食根系,造成水分和营养难输送,从而导致植株枯死。由于天牛藏身于柑橘树干内,防治难度很大,而且很难有天敌进入,常规的化学药剂对其伤害也不高,造成了很多果农对其防治的无奈。

二、柑橘天牛的防治措施

1、人工捕捉

柑橘天牛5-6月成虫活跃盛期,这时可进行人工捕捉。在晴天上午9-14时以及傍晚7-9时,可在树干基部或树枝间、分杈处查找成虫,捕捉捕杀。

2、药剂防治

可将药剂绿色威雷胶囊剂或噻虫啉胶囊剂,喷洒在树干、主干分叉处和根茎周围,或是将药剂拌在石灰里,涂白主干阻止成虫产卵。

3、刮皮捉虫

可观察天牛产卵部位,进行人工锤杀虫卵、勾除幼虫等。但这个操作主要正确找到侵入孔或气孔,然后清理虫粪或木屑,这个钩杀木质部幼虫效率低,适合小面积种植户,且这个方法容易伤害树体,留下疤痕容易成为成虫产卵场所。

4、药剂防治事项

柑橘天牛还可用吡虫啉、噻虫啉和氰戊菊酯等药剂喷药防治幼虫,但注意施药前尽量用铁丝清理虫孔处的虫粪和木屑,二是施药后用湿泥巴堵口。

5、加强果园管理

另外果农们要做好柑橘园管理,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尽早处置,同时尽量保证树干光滑和清理截面的平整。

以上就是对于柑橘天牛的防治介绍了,其实任何害虫,我们只要掌握了其发病规律,那么防治起来就会轻松很多。对于柑橘天牛,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关于柑橘天牛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小麦地下害虫蝼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蝼蛄是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之首,以成、若虫咬食小麦的种子和幼苗,特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造成严重缺苗、断垄;也咬食幼根和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特别是蝼蛄在土壤表层善爬行,往来乱窜,隧道纵横,造成种子架空,幼苗吊根,导致种子不能发芽,幼苗失水而死。

一、为害症状

蛴螬食性很杂,可以危害多种农作物、牧草及果树和林木的幼苗。蛴螬取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种绝收。蛴螬危害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易于识别。

华北蝼蛄雌成虫体长45-50毫米,雄虫体长39-45毫米。体色黄褐或黑褐色,后足胫节刺1-2根,腹部近圆筒形;初孵化若虫头、胸特别细,腹部肥大,全身乳白色,复眼淡红色,5-6龄以上体色基本同成虫。东方蝼蛄雌成虫体长31-35毫米,雄虫体长30-32毫米。体黄褐色。腹部近纺锤形,后足胫节有等距离排列的刺3-4根。初孵化若虫(同华北蝼蛄),腹部红色或棕色,半天后,头、胸、足逐渐变为灰褐色,腹部淡黄色。2-3龄以上体色基本同成虫。

二、发生规律

一般一年或几年发生一代,幼虫土生土长,幼虫、成虫都在土里越冬、昼伏夜出。在进行耕作、灌溉等农事操作时,对地下害虫都有杀伤作用,所以精耕细作的地方发生轻、管理粗放的地方发生重;因为食物的关系,都受作物茬口变化的影响。三类害虫在土温不适于生活时,都有下潜到土壤深处的习性。

三、防治措施

①土壤处理。亩用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加水2~3公斤,喷于25~30公斤细土中制成毒土,顺垄条施,施后浅锄,或撒于播种沟内或地面,然后耕翻,也可结合浇水施入,对三种地下害虫都有效果。

②种子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毫升或40%辛硫磷乳油20毫升对水0.5公斤均匀拌麦种10公斤,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播种预防地下害虫危害。

③对蝼蛄重发田,每亩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炒香的麦麸3~4公斤,于傍晚撒于地面。

④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800~1000倍液浇灌地下害虫为害处。

《葡萄日灼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