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养花好不好?卧室养花可以吗?风水上认为植物是有灵性的,对人的各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因此常用植物来调节环境气场。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草菇夏季栽培技术 草菇夏季怎样栽培》,希望您喜欢!

草菇又名兰花菇、苞脚菇起源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中,300年前我国已开始人工栽培,在20世纪约30年代由华侨传入世界各国,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国草菇产量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草菇夏季怎样栽培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草菇夏季栽培技术。

草菇对环境的要求

温度

草菇属高温性菌类,生长发育温度10-44℃,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生长发育时期而不同。

担孢子:萌芽温度为30-40℃,40℃时萌发率,35℃次之,30℃以下发芽率,高于45℃或低于25℃均不发芽。

菌丝生长:在10-44℃温度下均可生长,但低于20℃时生长缓慢,15℃时生长极微,至10℃时几乎停止生长,5℃以下或45℃以上导致菌丝死亡。

子实体发育:子实体发育温度24-33℃,以28-32℃适宜,低于20℃或高于35℃时,子实体难于形成。

水分

草菇适宜在较高湿度条件下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在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95%为适宜。空气湿度低于80%时,子实体生长缓慢,表面粗糙无光泽,高于96%时,菇体容易坏死和发病。

光照

草菇营养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在无光条件下可正常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需要光的诱导,才能产生子实体。但忌强光,适宜光照50-100lx。子实体的色泽与光照强弱有关,强光下草菇颜色深黑,带光泽,弱光下色较暗淡,甚至白色。

养分

研究表明,葡萄糖、果糖、蔗糖、蛋白胨、天门冬酰胺、谷氨酰氨等都是草菇的良好碳、氮源,稻草、废棉、蔗渣等是栽培草菇的主要材料。分析表明,废棉中天门冬酰胺、谷氨酰氨较为丰富,两者含量占其氨基酸总量的1/3,可见,废棉是栽培草菇的理想材料。但废棉的含氮量不一,在0.25-1.45%之间,而草菇培养料含氮量以0.6-1%为宜。补充大豆粉可提高产量。

酸碱度(pH)

草菇对pH要求在4-10.3之间,担孢子萌发率以pH7.5时,菌丝和子实体阶段,以pH4.7-6.5和8适宜。

草菇夏季栽培技术

菇畦的准备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大棚上盖好薄膜及草苫保温保湿。菇畦宽1米,长度不限,菇畦间距30厘米,既可做人行道,又可做蓄水沟。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间留20厘米小土垄,菇床内喷0.2%的敌敌畏和0.1%的多菌灵杀虫。

稻草处理把稻草或麦草切成3厘米长的小段,用2%的石灰水加0.5%的复合肥浸泡24小时后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后待用。

选好菌种选用的草菇栽培种菌龄不要超过18天,菌丝健壮并有棕红色的厚垣孢子者为。

栽培方法将稻草段或麦草段均匀地铺在挖好的菇床里,铺一层草段再铺一层麸皮及一层菌种,麸皮用量为5%,菌种用量为10%,上面的一层菌种稍多些,然后将小土垄上的土撒在料面上,高10~12厘米,用木板将培养料压紧。培养料上床后,沿菇畦横向架小拱棚,拱棚高50厘米左右,上面覆盖薄膜保温。畦间蓄水沟要装满水,保持大棚里的相对湿度不低于80%,气温不低于28℃,过48小时以后可揭开小拱棚上的薄膜透气通风。

出菇后的管理从播种到现菇蕾一般需要9~10天,现蕾后3~4天即可采收。

采菇后的管理采菇后不能喷水,要覆盖两天薄膜,使菌丝恢复生长,然后继续进行出菇管理。每次出菇前喷施一次0.1%的尿素水溶液,促使草菇生长。

草菇夏季栽培技术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植物59网微信号:zw59.com),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zw59.com小编推荐

秸秆种草菇的技术 使用秸秆可以种草菇吗


草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几年来,草菇价格更是一路高涨,前景十分看好。而且,草菇属高温菇种,也是所有食用菌中收获快的一种,从播种到采收仅需10-14天,种植一茬仅需一个月左右,非常适合夏季空棚期棚室栽培。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秸秆种草菇的技术。

草菇种植原料的选择

生产草菇的主要原料是麦草、玉米等秸秆,可解决秸秆处理问题,成本低廉,原料来源广泛,技术容易掌握,收效快。栽培草菇后,剩下的废料直接作为肥料翻压在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通透性,减少土壤病原菌和有毒、有害物质,有利于下茬蔬菜的正常生产。

秸秆种草菇的技术

草菇种植棚的准备:

夏季栽培草菇时,棚内一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对建造棚室的材料,如竹竿、钢架、草苫子等损害较大。因此,草菇很少在新建大棚栽培,却适合在一些种植时间较长的老棚栽培,不怕损坏棚室的支架等设施,又可改良土壤,增加收益,效果明显。

秸秆种草菇的种植步骤:

步骤一、草菇原料的处理:

选新鲜的麦秸、玉米、棉籽壳等作为原料。这里以麦秆为例,先用3%-5%石灰水浸泡24小时后捞起沥干,拌入石膏、畜禽粪、磷肥、草木灰等建堆发酵。麦秆堆制发酵时,一般堆宽1.2米,堆高1米,长度1米以上,堆中要适当穿通气孔。堆制好后,要盖膜保湿。堆制好的培养料要质地柔软,含水量70%,pH值调至9左右。

步骤二、草菇种植方法及播种:

垄式条播是草菇高产的一种新方法,播种采用三层垄式栽培。先在地面铺培养料,宽30-40厘米,厚10厘米,沿四周播一层菌种。麦麸用3%的石灰水拌湿后放在菇房内进行二次发酵。在播种中心撒一层10厘米宽的麦麸带,按上述方法铺第二层培养料、播种、撒麦麸,上面铺一层培养料,料面播一层菌种,并覆膜。

步骤三、草菇的管理:

草菇播种后,维持培养料温36℃左右,保持2-4天揭膜。然后于床面覆盖一薄层(1厘米左右)肥沃的砂壤土,并在土层上适量喷1%的石灰水,保持土层湿润,再盖上塑料薄膜。盖土后,室温控制在30℃左右,料温保持35℃。在保证料温的情况下,适当通风。

第4-5天要喷出菇水1次,喷水后要适当通风换气,避免喷水后立即关闭通风口,否则菌丝会徒长。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6-7天开始有幼菇形成。此时应注意保温保湿,并适当通风透气。

棚内维持培养料温33-35℃,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保持一定的散射光。不能用水直接喷幼菇,湿度不够大时,用30℃左右的水喷雾。通常播种后10天左右有菇采收。

秸秆种草菇的技术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植物59网微信号:zw59.com),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鸡腿菇的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夏季怎样栽培鸡腿菇


鸡腿菇,学名是毛头鬼伞,因其形如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夏季鸡腿菇如何栽培呢,鸡腿菇的栽培技巧有哪些呢?一起来看!

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鸡腿菇属于中温偏高型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适温度是16-24℃。在自然界中温度达到10℃以上子实体就可生长,因此,从每年的3-10月都可以栽培。

一、温度管理

鸡腿菇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2-26℃,适温度为24℃。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3-35℃,适生长温度在24-28℃。菌丝在-10℃下不会冻死,但生长缓慢,35℃以上停止生长,并迅速老化,自溶变黑,达到40℃时菌丝枯萎死亡。因此,出菇期自然温度控制在10-28℃之间为宜,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一定要做好降温或升温工作。

二、水分管理技术

床面覆土后,应在2-3天内分多次将土层水分逐步调湿,含水量达到18%左右。标准是土粒无白芯,手握成团,触地能散,不粘手为宜,使菌丝能迅速伸入土层,并在土层中生长。结合温度、土层含水量和菌丝生长的情况,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补充水分,保持土层呈湿润状态。约经10-15天,床面子实体原基大量形成后,喷水量也应逐渐加大,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膨大,每天每平方米喷水量应达到2000-2500毫升。一潮菇结束后,停水2-3天,以利菌丝恢复生长,下一潮菇长出后,又逐步加大喷水量周而复始的进行管理。水分管理的原则概括起来为:“喷结菇水要多,出菇水要稳,转潮水要重,维持水要补,空气水要勤”。喷水保湿须多次、少量,尽量不使子实体上积聚水珠。生长期间培养基的含水量60%-70%,65%为适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

三、通风管理

鸡腿菇也是一种好气菌,在生理活动中的呼吸作用也十分旺盛,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鸡腿菇的通风管理与其它菇类有所不同,通风量不宜太强,否则,菇体表面的鳞片明显增多,影响商品外观。床面喷水时一定要大通风,喷水结束后,也不能急于关闭门窗,至少要待1小时左右再关闭和覆膜。温度较高时,菇房的门窗、大棚或小拱棚的两头均应挂上湿草帘后通风,尽量保持菇房内有一个较高的环境湿度。阴雨天,空气湿度高,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总的原则是,既要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又要防止小气候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较激烈的变化。使小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鸡腿菇的栽培注意事项

一、虫害防治

遮阳棚四周用防虫网封闭,以防各种虫类进入。

二、搭设遮阳棚

强光照射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加速菌丝的老化。避免阳光直射,夏季可设置荫棚。在栽培大田上方2.5~3米处搭遮阳棚,要求遮阳棚密闭不透光。棚上覆盖一层塑料膜,以免淋进雨水。上方再盖一层遮阳网,遮阳棚边缘以超过栽培田周边各3米为宜,使9~16时的阳光无法直射菌畦。遮阳棚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可过高,中间部位95%,周边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即可。

据了解,鸡腿菇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品,被誉为“菌中新秀”,鸡腿菇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农户在种植鸡腿菇时,一定要科学掌握鸡腿菇的种植技术及注意事项,为鸡腿菇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加鸡腿菇产量。

夏季韭菜的管理技术 夏季韭菜怎样管理


韭菜适应性强,抗寒耐热,各地到处都有栽培。但随着炎热夏季到来,韭菜组织纤维增多,市场需求量减少。韭菜经过一个春季的生产养分消耗较多,进入开花结实期,又会导致大量养分消耗,如果夏季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韭菜来年产量和品质。我们要科学管理,争取韭菜高产。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夏季韭菜的管理技术。

夏季韭菜的管理技术

免割

由于夏季调温营养累积少,消耗大,影响植株生长,且叶片组织纤维增多,质地粗糙,生长减弱而呈现歇伏现象。这时,一般不再收割。否则会影响秋季生长及产量,还会影响韭菜寿命。应该加强植株培养,为秋季生产打好基础。

除草

夏季高温多雨,有利杂草滋生,影响韭菜生长,在每次收割整地后,及时杂草,然后用25%除草醚喷洒行间地面。

摘花薹由于韭菜开花结实时,大量消耗养分,影响植株生长、分蘖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影响来年的产量。因此,除采种田外,应在花薹幼嫩时,及时摘除,以利植株培养。

加强肥水管理

依据苗情、墒情和天气情况,每隔7~10天浇1次水,并随水追施人粪尿和尿素化肥3~7次。

防病治虫

韭菜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易发生枯萎病,尤其是大雨之后,再遇烈日暴晒,在接近地面处,发生烫状的病斑,严重时全株枯死。因此,夏季要注意排水防涝,暴雨之后,用井水浅灌,降低地温并摘除地面黄叶,使行间通风良好,减轻危害。

还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防治。夏季韭蛆发生也很严重,一般在夏初用90%敌百虫加碱面100~200克或50%辛硫磷800倍液防治韭蛆。夏末用3000倍液的杀灭菊脂喷洒叶面、粪堆、茅坑、地头、消灭害虫。夏季韭菜的管理技术

夏季韭菜的管理技术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植物59网微信号:zw59.com),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南方夏季设施大棚圆叶竹芋盆花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 栽培基质与肥水管理

(1)栽培基质

基质需透气性好,有一定的纤维长度,粗度5~20mm,Ec值0.5ms/cm,pH值5.5左右。笔者一般使用进口草炭,这样能保证圆叶竹芋根系良好生长。在进口草炭内加入适量的木屑或精粒珍珠岩,栽培效果会更好,泥炭与木屑或粗粒珍珠岩比冽为4∶1。

(2)肥水管理

①营养液配方

不同时期圆叶竹芋的营养液配方不同(笔者使用不同营养配比的进口康朴肥配制营养液)。

选择株高3.5~8cm、1~2片叶、无徒长、叶色正常、根系发育良好的穴盘苗栽种。购回的穴盘苗置于阴凉的大棚内缓苗5~7天后,移栽至盆口径90cm规格盆,待根长到盆壁时开始施肥。施肥太早容易在盆内积累,过晚则影响生长速度。施肥采用N∶P∶K比例为20-20-20的配方肥配制营养液,此配方的主要特点是: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分蘖,后期植株容易长得比较健壮、丰满。待根分布3/4盆时移栽至盆口径140cm规格盆,施肥采用N∶P∶K比例为20∶10∶20的配方肥配制营养液。如果此规格为出售规格,在其生长中期每月施用1次N∶P∶K比例为30∶10∶10的配方肥配制营养液。如果继续扩大规格的,须待根再次分布3/4盆时移栽至盆口径170cm规格盆,在其生长中期每月施用1~2次N∶P∶K比例为30∶10∶10的配方肥配制营养液。期间视生长情况补施微肥及钙镁肥。

②施肥量

圆叶竹芋喜肥,但对高浓度肥料很敏感,过量就会出现烧叶或烧管现象(管:指卷曲的尚未打开的叶子),所以要薄肥勤施。为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定期(可每2周1次)检查盆内基质的Ec值、pH值。当基质Ec值在0.3mS/cm以下则浇肥水,反之浇清水。种苗栽种后710d(根长到盆壁),完成缓苗进行施肥,肥水的要求是Ec值为0.8、pH值为5.5。在竹芋施第一次肥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增大肥水的浓度,Ec值从0.8~1.5最后控制在1.5以下。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天气状况适当调整肥的浓度。夏初,外界环境比较适宜植株的生长,植物进入最快生长期,肥水需要量大,施肥Ec值在1.2~1.5,根据圆叶竹芋的生长量调节。盛夏温度高,盆土蒸发快,导致盆土Ec值上升,因此要每4~5天浇肥水1次。若气温长期持续在30℃以上,竹芋生长速度会明显下降,根据生长量,肥水Ec值控制在1.1~1.3之间。遇到桑拿天,竹芋生长量更小,肥水的Ec值调至0.8。

③浇水量

圆叶竹芋对水分比较敏感,特别在盛夏的桑拿天,应严格控制浇水量。浇肥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穴盘苗缓苗期间只喷清水,每次移栽换盆后开始均只浇清水,待根长到盆壁时,才开始浇肥水。每次的浇水量不宜太多,否则容易出现叶片吐水现象,此状况持续时间长,则会出现焦边。没有根的区域应保持透气状态,根长至盆地时晴天应浇透水,以浇水10~20min之后盆地的基质刚好湿润为宜。

2. 环境管理

(1)温度控制

圆叶竹芋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寒冷,生长最适温度为18~30℃,夏季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2℃,气温过高,叶片的边缘易萎黄枯焦,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在夏季持续高温时期,必须时刻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圆叶竹芋喜欢温差小的环境条件,温差不得高于5℃,否则很容易出现黄斑。夏季面临白天高温、夜晚高湿的双重考验,白天应启动风机、水帘进行降温、增湿。

(2)湿度控制

圆叶竹芋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要求空气湿度控制在65%~75%,最好不超过80%,不低于50%。尤其是新叶生长期,在此条件下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除了启动风机、水帘进行降温、增湿外,还应经常向植株喷水,每天向叶面上喷水2~3次,否则会因空气干燥导致叶缘枯焦和新叶难以舒展,同时向周围地面洒水,增湿降温,以利其生长。傍晚要保持棚内水帘、地面干燥,晚上则需要适时进行风机抽湿,否则夜晚高湿环境易导致叶片出现水浸状斑点。

(3)光照管理

圆叶竹芋类植物原产于热带林下,是一种附生植物,不需要太多的光照,忌烈日暴晒。光照过强,则会引起叶片灼伤光线不足,又会使叶面上的银灰色条纹减退,影响观赏。光照控制不当,叶片容易向外散,影响株形,栽培过程中光照应控制在8000~20000lx。最适宜10000~15000lx,一般在温室的四壁使用75%的内遮阳网,温室顶部使用遮阳效果达到90%的外遮阳层网。光强与竹芋植株的摆放密度有很大关系,如果植株摆放密度大,必须提高光照强度,故幼苗刚上盆时尽可能盆挨盆摆放,上盆约8~10周,结合换盆开始变换盆间距,植株排放太密,容易出现底部黄叶。

病虫害防治
在竹芋栽培过程中,要坚持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的病虫害防治原则。

1. 常见病害

(1)干边干尖 属于生理病害,发病原因是高温高湿及基质或肥水、水的pH值不宜。防治方法:可通过降温或通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65%~75%;调节基质及肥水pH值,pH值以5.5为宜。

(2)叶斑病 病斑黄褐色,叶片逐渐干枯、萎缩,以致脱落而死。发病原因是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植株摆放过密、氮肥施用过多、植株徒长。组织幼嫩者容易发病。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促使植株生长充实,增强抵抗力。及时清除病残叶及杂草,减少侵染源。植株摆放不宜过密,适当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可减少发病。发病时喷药保护,药剂有: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每隔7~1O天喷1次。各种药要交替使用,可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2. 常见虫害

(1)蓟马 发病时叶面上有银灰色小亮点或灰白色斑点。表皮呈灰褐色,出现变形、卷曲,生长势弱。防治方法:用克螨特或1.8%阿维菌素每4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为提高防效,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

(2)红蜘蛛 通常发生在叶背面,会出现大量小黄点,为害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红,影响正常生长,严重降低其观赏价值。一般在高温、干燥环境条件下,易发生。防治方法:必须在初发期防治,用25%倍乐霸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也可用三氯杀螨醇、齐螨素等,每隔5天处理1次,处理2~3次即可。受害严重的植株,将其拔除。

应用范围
圆叶竹芋四季常绿,其叶片有金属光泽,极为美丽,很适于室内摆置美化环境,成为小型盆栽植物的佼佼者。

三七的栽培技术 三七怎样栽培


三七根部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显著的化瘀、消肿定痛功效,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那么三七怎样栽培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三七的栽培技术。

三七的形态特征

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主根肉质,多呈短圆锥形。根茎短粗,俗称“羊肠头”。地上茎直立,光滑无毛,单生,不分枝,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3-7片,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5厘米,边缘具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花多数,两性,初开时黄绿色,盛开时白色;花萼、花冠各为5枚。浆果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白色种子1一3粒,多为2粒,扁球形。花期7-9月,果期9--11月。

三七的生长习性

三七属喜阴植物。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寒酷热;喜潮湿但怕积水,土壤含水量以22%-40%为宜。夏季气温不超过35℃,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5℃,均能生长,生长适宜温度18-25℃。三七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但以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上为好。凡过黏、过砂以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不宜种植。忌连作,土壤酸碱度4.5-8。

一年生三七只有1枚掌状复叶;二年生有2-3枚掌状复叶,每校由5-7片小叶构成,开始抽薹开花;三、四年生三七一般生3-5枚掌状复叶,每枚多数由7片小叶构成,少数多达9片小叶。五年以上的三七,复叶数可达6枚。各年生掌状复叶的多少受生长发育条件影响,营养充足,发育条件适宜,掌状复叶数多。

各年生三七,在产区是2-3月出苗,出苗期10-15天。三七出苗后便进入展叶期,展叶初期茎叶生长较快,通常15-20天株高就能达到正常株高的2/3,其后茎叶生长缓慢,随着萌发出苗一次性长出,一旦形成的芽胞成长出的茎叶受损伤,地上就无苗。

三七对光敏感,喜斜射、散射、漫射光照,忌强光。一般透光度以30%为宜。光照过弱,植株徒长,叶片柔软,主根增长缓慢,容易得病;光照过强,植株矮小,叶片容易灼伤。

三七种子具后熟性,保存在湿润条件下,才能完成生理后熟而发芽。种子发芽适温为20℃左右。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寿命为15天左右,种子一经干燥就丧失生命力,因此,宜随采随播,或层积处理。

三七的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或砂壤上。农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一次翻地每亩施腐熟的厩肥5000千克,饼肥50千克,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一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土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选种及种子处理每年10-l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满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入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65%代森锌4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10分钟处理。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2)播种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进行点播,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以腐熟农家肥或与其它肥料混合),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7万一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千克。

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为主,通常追施3次,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度变化加以调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2千克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l.5-2千克的为二级;1.5千克以下的为三级。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18厘米×15-18厘米;三级的为15厘米×15厘米。种苗在栽前要进行。多用300倍代森锌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

3.田间管理

(1)除草和培土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应进行培土。

(2)淋水、排水在干旱季节,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除去积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发生。

(3)搭棚与调节透光度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棚高1.5-1.8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棚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棚透光多少,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影响。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透光过足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应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即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为45%-50%,秋季气温转凉,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一60%。

(4)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亩用50-10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4-5月施1次混合有机肥(厩肥、草木灰2∶1),每亩用2000千克,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15千克,以促进果实饱满。冬季清园后,每亩再施混合肥2000-3000千克。

⑤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产量。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4.病虫害防治

(l)立枯病为害幼苗。2-4月开始发病,低温阴雨天气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结合整地用杂草进行烧土或每亩用1千克氯硝基苯作土壤处理;

②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以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③严格进行种子处理;

④未出苗前用1∶1∶1倍波尔多液喷洒畦面,出苗后用苯并咪唑1000倍液喷洒,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石灰处理病穴,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5-7天喷1次,连喷2-3次。

(2)疫病为害叶。5月开始发病,6-8月气温高,雨后天气闷热,暴风雨频繁,天棚过密,园内湿度大,发病较快而且严重。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园后用2波美度①的石硫合剂喷洒畦面,消灭越冬病菌;

②发病前用1∶1∶2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③发病后用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4次。

(3)蚜虫为害茎叶,使叶片皱缩,植株矮小,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

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

(4)短须螨又称红蜘蛛。群集于叶背吸取汁液,使其变黄、枯萎、脱落。以6-10月危害严重。花盘和果实受害后造成萎缩、干瘪。

防治方法:

①清洁三七园;

②3月下旬以后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7天,连喷2-3次;

③6-7月发病盛期,喷20%三氯杀螨砜800-1000倍液。

三七的栽培技术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植物59网微信号:zw59.com),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甘蔗怎样栽培,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甘蔗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对土壤、营养、水分等等外界的要求,火爆农资网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关于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的一些情况。那么具体甘蔗如何栽培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

甘蔗如何栽培:

一、选用良种,合理轮作。推广应用甘蔗良种是提高甘蔗单产的有效途径,必须选用与蔗区环境条件相适应、抗逆性好、宿根性强的良种,才能获得高产。

由于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多,长期连作或宿根年限较长,土壤肥力下降,养分失去平衡,病虫草害也较严重。合理轮作对甘蔗稳产高产的作用很大,有两种方式:(1)水旱轮作,可使土壤疏松,不易板结,蔗稻兼益;(2)旱地轮作,甘蔗新植1年并宿根1~2年后轮种花生、大豆、芝麻、蚕豆、甘薯、玉米、谷子等短期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能。

二、蔗地深耕,重施基肥。一般采用牛犁翻耕或机械深松耕。前者实行两犁两耙,犁至30厘米,耙碎土壤;后者用没有犁壁的硬土层破碎器深度松土,犁35~45厘米深至底土。通常在整地时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的磷、钾化肥为辅。一般用1000千克~1500千克/667平方米,腐熟农家肥和10千克~15千克/667平方米过磷酸钙及硫酸钾,均匀撒施于蔗田;也可在下种前将土、肥拌匀施于植蔗沟内,边施肥、边下种、边覆土。

三、精心选种,浸种。选择蔗茎粗壮、不空心、不蒲心,蔗芽饱满,无病虫为害的蔗茎做种。通常采用生长点以下50~67厘米的一段蔗梢做种,用利刀砍成单芽段、双芽段或多芽段,切口要平整,避免破裂。

浸种能增强种苗吸水能力、促进发芽,也可杀灭种苗上的部分病虫害,包括清水浸种、2%石灰水浸种和药剂浸种。不同方法浸种时间各不相同,长则1~2小时、短则5~10分钟,药剂浸种可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5~6分钟。催芽能缩短种苗萌发出土的时间、提高萌芽率,有堆肥酿热催芽法和蔗种堆积催芽法两种。催芽时间大约1周,当种苗上的根点突出、蔗芽胀起呈“鹦鹉嘴”状时,即可下种。

四、适时下种,深沟栽培。甘蔗下种有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根据下种期的不同,分成春植蔗、秋植蔗和冬植蔗等栽培制度。春植蔗下种在立春至清明节令之间,适当早植有利于甘蔗提高产量。秋植蔗在立秋至霜降期间,下种不宜太早也不宜太迟,以中间时期为佳。冬植蔗在立冬至立春两头温度较高时下种,温度较低时要用地膜覆盖,保证蔗苗越冬。

深沟栽培可以确保前期种苗萌发和后期土壤积蓄水分,利于生长,增强抗旱能力。

1.深沟浅种法。沟深5040厘米,下种时再挖沟底7~10厘米,施入底肥后下种,然后盖土10~15厘米,效果较好。

2.深沟板土法。边开植蔗沟边下种,在开挖第2沟的蔗沟时,用其沟底湿土盖第1沟的种苗,而后进行镇压。

3.穴植聚土法。在坡地上免耕(或者耕犁1次后)挖穴,后一穴挖起的耕层熟土聚于前一穴内,将深层生土置于穴外风化,穴深40厘米,穴与穴距离100~120厘米,穴直径70~80厘米。

4.槽植法。沿等高线深开沟,然后闭垄成槽。槽深和宽各30厘米,每隔10~20厘米留1个20厘米宽的隔埂,形成槽状。

五、合理密植,覆盖地膜。旱地甘蔗出苗率较低,分蘖少,应加大下种量保证有效茎数。行距在1米~1.2米,比水田种植密度大8%~16%,下种量在12万~13.57万/公顷有效芽,或者移栽7.5万~9万株/公顷有效苗。新植蔗种植后,应全部喷施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先喷种植沟,盖膜后喷膜外裸露地面。每公顷用阿特拉津750毫升加乙草胺1500毫升对水900千克均匀喷施。芽前除草剂应选择阴天且土壤湿润时喷施,药效可持续50天,防效达95%以上。选用厚0.005毫米、宽45厘米的地膜,盖膜前要求土壤持水量85%以上,地膜展开并且紧贴种植沟两侧,边缘用碎土压好,透光面在20厘米以上,无通风漏气现象,达到增温保湿的效果。

六、抓好宿根蔗护理。宿根蔗要选上一年高产、蔗株分布均匀、无病虫害的蔗地。砍后7~10天将蔗叶隔行还田,并破垄松蔸。出现断垄30厘米以上的蔗行进行补种或移蔸补缺,确保无断垄现象。松蔸应彻底掘净蔗头周围的泥土,但不挖离原位,保证蔗芽能够萌发。施基肥后及时覆盖地膜和进行化学除草。

七、查苗补苗,追肥培土。在萌芽末期检查蔗田,发现有30厘米以上的缺株断行,就需补苗。补苗与间苗相结合。

追肥以有机肥配合一定量的氮素化肥为宜,一般3~4次。在施“攻苗肥”时小培土3厘米可促进分蘖;在施“攻蘖肥”时中培土6厘米能保护分蘖;在施“攻茎肥”时大培土20~30厘米,能抑制分蘖;部分高产蔗田还需补施“壮尾肥”并高培土,可有效防止倒伏,为翌年宿根蔗栽培奠定基础。

八、中耕除草,合理排灌。甘蔗封行后,应及时铲除杂草。人工除草与中耕松土同时进行。雨后中耕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增产28.8%,增糖3.6%。用化学除草剂代替人工除草,减少耕作次数和施肥次数,使土壤少受干扰和破坏,也具有保水抗旱的效果。

甘蔗苗期需水量少,适逢雨季,低洼地块应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切忌“浸泡”。伸长期是一生需水量的时期,土壤必须保持湿润状态。成熟期耗水量逐渐减少,应保持相对干燥,利于蔗糖分的积累。

九、防治虫害、鼠害。秋、冬植蔗及冬管宿根蔗开春追肥小培土和春砍宿根蔗破垄松蔸施肥时,按每公顷用量60千克~75千克要求施放呋喃丹或特丁灵,可预防二点螟、条螟、蔗龟和其他地下害虫。条螟防治也可在“花叶期”初期用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5~7月发现绵蚜虫为害时,用40%乐果乳油对水700倍喷雾,或用50%霹蚜雾750克对水600千克喷施。在生长后期,注意防治鼠害,一般用灭鼠剂拌谷,分点施放于田间诱杀。

十、适时砍收,保护蔗蔸。高糖早、中熟品种和淘汰蔗地须在2月中旬前砍收完毕,按照先熟先砍,即秋植一宿根一冬植一春植顺序,先砍淘汰蔗,后砍留宿根蔗。宿根性稍差的高糖品种如新台糖1号、10号等适宜在12月15日前或翌年立春后砍收。因为这2个品种在12月中旬至1月底期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出苗较差。砍收时宜用锋利蔗斧砍入泥3~5厘米,并尽量减少蔗蔸破裂,做到增收保蔸。

以上本文介绍的就是关于甘蔗如何栽培,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的详细情况,感谢大家的查阅和支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多多关注火爆农资网,去了解更多更加详细的农业资讯。

苗木夏季怎样管理


夏季是苗木生长旺盛的季节,一般要占全年总生长量的60%~80%,同时也是干旱、病虫害等危害严重的季节。俗话说:树木是三分栽,七分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苗木夏季如何管理。

一、及时灌水

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土壤易缺水。苗木受旱时,要及时引水灌溉或人工浇水,湿透苗床,保持土壤湿润。

二、松土、除草要适时

在每次降雨或灌溉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和除草,撒播苗不便松土,可将苗间杂草拔除,再在床面上撒盖一层细土,防止露根透风。中耕松土要逐次加深,但不要伤苗和压苗,松土、除草时切勿碰伤苗木根须。据试验,晴天中午松土比不松土的地表温度要高8℃左右,因此在高温、干旱的晴天中午不宜松土、除草,选在阴天早、晚或雨后进行。

三、施肥的方法要得当

施肥不可浓度过高,一次不可施得过多。要在早、晚浇水或淡施水肥,决不可在苗行间撒施化肥。施水肥可在松土、除草后进行。

四、注意做好病虫害防治

夏季苗木易发生立枯病、根腐病、食叶、食芽害虫等病虫害。当发生立枯病、根腐病时可用喷洒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等防治;发生食叶、食芽害虫时可喷洒敌百虫等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如金龟子、蝼蛄、蟋蟀等可用敌百虫、乐果喷洒,也可进行人工捕捉。

五、及时间苗、定苗

间苗应选在雨后或灌溉后进行。对过于密集、生长不良、发育不健全、受伤和有病虫害的苗木以及影响周围多数苗木生长的“霸王苗”要及进间除,对于生长快的阔叶树如香椿、栾树等可间苗1-2次,对生长缓慢的针叶树种如柏树等不宜过早定苗,可在间苗2-3次后再定苗。间苗后用稀粪水浇灌,提高苗木成活率。

六、遮阳工作也很关键

温度过高,不利于幼苗生长。遮阳后地表温度可降低10℃左右,因此,有条件的地方要给苗木遮阳,以利苗木生长。

苗木夏季如何管理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植物59网微信号:(zw59.com)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草菇夏季栽培技术 草菇夏季怎样栽培》由植物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佛珠植物夏季怎样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