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如何防治生菜褐斑病?》,希望您喜欢!

生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菜品之一,在近几年随着种植量的多了起来,各种病症也不断爆发出现,生菜褐斑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生菜叶片危害的病害。

生菜褐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莴苣褐斑尾孢霉菌或香蕉褐斑尾孢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的病斑表现两种症状,一种是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出现褐色至暗灰色病斑,直径2~10毫米;另一种是深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外围具水渍状晕圈。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致叶片变褐干枯。第一种褐斑症状是由莴苣褐斑尾孢霉菌引起,而香蕉褐斑尾孢霉菌则引起第二种褐斑症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蔓延。在连续阴雨雪天气、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致长势过旺时,会导致病情的发生加重。

主要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及时把病残体携出园外烧毁。2.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10天左右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7天停止用药。

扩展阅读

甘草褐斑病如何防治


①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Cercosporaastragali),属半知菌亚门孢目尾孢属真菌。危害叶,受害叶片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在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子实体叶两面生,但主要叶面生,子座仅仅是少数的褐色细胞;分生孢子梗6~12根成束生,淡褐色,顶端色淡并较狭,不分枝,具0~5个膝状节,顶端近截形,孢痕显著,1~7个隔膜;分生孢子鞭形至倒棒形,无色透明,正直至弯曲,基部截形至近截形,顶端略钝,3~10个隔膜。

②症状感病植株叶片上病斑呈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1~3mm,中心部灰褐色,边缘褐色,两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子实体)。

③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合适时,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引起初浸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又不断地繁殖引起再浸染。一般在7~8月发生。

④防治措施秋季清园,集中处理病株残体,减少病源;喷无毒高脂膜200倍液保护;发病初期喷1:1:(100~160)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发病期喷施65%代森锰锌500倍液1~2次。

什么是哈密瓜褐斑病?哈密瓜褐斑病该如何防治?


哈密瓜是一种优质水果,具有有醇香、清香和果香等风味,味如香梨,鲜甜脆嫩,并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哈密瓜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袭击,哈密瓜褐斑病就是常见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哈密瓜褐斑病吗?哈密瓜褐斑病该如何防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什么是哈密瓜褐斑病?

褐斑病为哈密瓜普通病害,分布较广,多零星发病,病情较轻,对生产无影响。严重时病株率可达80%以上,使部分叶片染病坏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量和品质。

症状:此病多在哈密瓜生长中后期发生,只侵染叶片。初期在叶片上产生褐色小点,以后发展成近圆形至不定形褐色坏死斑,大小差异较大,病斑边缘明显,常具有黄绿至浅黄色晕圈。一般见不到病斑上的霉层,仅在连阴雨或高湿的条件下产生暗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越冬,病菌还可以厚垣孢子和菌核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形成新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发病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5-27℃和湿度饱和时,病害发生较重。生长中后期高温高湿,或阴雨天较多,或长时间闷棚,昼夜温差很大等均有利于发病。

哈密瓜褐斑病该如何防治?

1、农业防治

①重病地块实行与非瓜类、豆类作物2-3年以上轮作,控制发病。

②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适时灌溉,培育壮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保护地选用6.5%甲霉灵粉尘剂15kg/hm2喷粉防治。

常用药剂敌菌灵、农利灵、福星、乐必耕、甲基托布津、大生、甲霉灵。

以上就是关于哈密瓜褐斑病的一些信息了,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睡莲得了褐斑病怎么防治?


【睡莲养殖】睡莲得了褐斑病怎么防治?

【专家解答】

褐斑病危害:它是睡莲生长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及时有效的得到防护,才能让植株健康生长,褐斑病如果严重,最终会导致植株不开花或枯死,期初的叶子有淡黄色的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面积逐渐扩大,导致叶片枯黄。

发病规律:这种病的病原体是睡莲褐斑尾孢菌,这是一种可以在病叶中过冬的病菌,一般在5-6月期间借助雨水和风力传播,7月和8月之间发病,高温和高湿天气,是它肆虐的主要天气。暴风雨后,如若睡莲叶片过于密集,透光不良,或者整体生长状态不佳,都有可能是这种真菌乘虚而入的原因。

防治方法:

1、睡莲生长期间,及时减掉老叶残叶,保持环境清洁,增强透光性,同时合理施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2、在真菌多发的季节,可以喷1至2次1:1:100的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3、果发现已经感染病菌,可以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至10天1次,连喷3至4次,保证病菌被杀死,睡莲植株得到保护。

【小编结语】睡莲是一种水生植物,如果遭受病虫害侵蚀,那很容易影响它的观赏价值,褐斑病是它常见的一种病害,上文第一农经小编为您介绍了睡莲褐斑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了解睡莲更多相关资料的,可以关注我们种植技术与植物病虫害睡莲相关的文章。

鸡冠花褐斑病的综合防治


鸡冠花花大,花期长,但在南方和北方等省市均易发生褐斑病。此病由真菌引起,大部分下层叶片发病形成褐斑,在夏秋期间,病斑相连使大半个叶片或整个叶片干枯下垂,严重影响观赏和生长。

症状:褐斑病,又称呈斑病,该病是鸡冠花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南北各地常有发生。发病初期,主要侵染叶片、茎及叶柄等。叶片出现黄或浅红褐色小斑,扩展成圆形、不规则病斑,边缘紫褐色,中间色较浅的病斑。老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褐色,轮纹明显。后期,病斑背面着生有粉红色的霉层。病斑连片可使叶片枯黄、早落,单个病斑干枯脱落则形成穿孔,近地面的茎部发病,病斑呈长条状、褐色;根茎处易发病,病斑褐色,长条形,植株易倒伏。

病原及发病特点:该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硫色镰孢菌和鸡冠花砖红镰孢菌。病菌以菌丝体在植株残体及落叶上过冬,翌年4至5月间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工具、风、雨水、浇水的飞溅传播,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15至20℃,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一般在南方(广州地区)6月上旬开始发病,7至8月发病最为严重,10月底基本结束。高温潮湿有助于其发生与蔓延,土壤透水性差,排水不良,植株长势衰弱,也容易发病。由于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厚垣孢子可存活多年,分生孢子由水流传播,种子可能带菌及侵染植株。北方地区(北京地区)8月初发病,8至9月为发病盛期。台风期暴雨多,发病重,蔓延传播快。病残体多,连作,土壤湿度大等皆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对于褐斑病,应防重于治,合理栽培。及时摘除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盆土宜用肥沃沙质壤土,腐熟厩肥、农家肥各半,再掺入少量煤炭渣及河沙拌匀而成。

l.种子和土壤消毒处理:种前,种子要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4小时进行消毒。土壤消毒,常用药为90%敌克松2至3克/平方米,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克/平方米或0.2至0.5%高锰酸钾或0.1%托布津溶液等处理;盆栽用土也可用太阳能热处理消毒(即将盆土倒在水泥地面或晒谷场1至2天)。

2.实行轮作及排除积水:发病重的地块实行轮作,间隔期2至3年。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病于6至10月,要经常松土,防止根周围土壤板结,雨季则要及时排除积水。浇水时防止水管高抬面飞溅,并注意摆放或种植不能过密。

3.药剂防治:6至7月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处理,每盆用药量100至150克,每7至10天喷、灌一次,连续2至3次,防治效果达95%以上。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粉剂2000倍液,隔20至25天喷1次,连续喷2至3次,效果较好。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至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对病害的发展也有良好控制作用。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对真菌类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也可用25%丙环唑乳油29毫升加水100升喷雾,间隔期40至48天一次,防治效果较良好。

药用植物夹竹桃褐斑病


夹竹桃学名NeriumindicumMill.属夹竹桃科木本植物。以叶、花入药;有毒。具强心利尿、祛痰杀虫之功效。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尖或叶缘出现紫红色小点,扩展后形成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上具轮纹。后期中央退为白色,边缘红褐色较宽。湿度大时病斑两面均可长出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CercosporaneriellaSacc.称欧夹竹桃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深褐色,大小25一125m。分生孢子梗色浅,粗细不匀,聚集成束状,具隔膜0一3个,不分枝,顶端生有小型孢子痕,大小5―353―5(m)。分生孢子圆筒形,具1―5个隔膜,大小15―503―5(m)。此外,C.nerii-indiciYaman称夹竹桃尾孢,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或随落叶留在土表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夹竹桃上,萌发的孢子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3―7月发生,苗木生长过密或细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强苗木管理,不宜栽植过密,清除病叶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水仙花疾病--褐斑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


【常见问题】水仙花为什么会发生褐斑病,如何防治?

【专家解答】

一、病状现象发病初期,病斑多出现在叶部的尖端,呈褐色,先导致叶部尖端成段枯死,后逐渐扩展到茎梗上部。仔细观察,病斑呈纺锤形或椭圆形,也有的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出现。再由几个病斑的愈合后,呈现明显的红褐色大型条斑,致使叶片扭曲,到后期即产生病部破裂造成病害,如遇到气候潮湿的情况下,在病部就出现深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实体。

二、致病原因1.气温与雨水气温与雨水对水仙花产生褐斑关系密切。由于病原菌以菌丝在上年的病叶里越冬,而在鳞茎和鳞片中越夏,故在翌年2月上旬期间,当初次出现该病菌侵染时,如遇雨水较多,气温又较高的年份,发生病害也更加严重,特别处在4月~5月阶段为发病盛期;反之,发病则轻。2.营养与肥量营养条件与病害的发生也有直接关系。在种植水仙花中,如在密植的田间,肥料含量过高,造成植株生长脆嫩,此时如遇田间积水过多,不容易及时排除,就会发生褐斑病。

三、防治方法1.科学管理(1)清除病源。要求每年在种球或花球收获后,必须加紧清除田间及田埂里的所有杂草,特别以水仙鳞茎为主,以达彻底清除病源、消灭寄主。尤其是严格去除带病的种子,做到一粒不留。(2)储存良种。凡是留下作为种子的水仙球,其储存方法十分讲究,最好是选择具备阴凉、干燥的房屋作为储存室。同时,还要结合做好定期通风、多加翻动,可避免腐烂良种产生。(3)坚持轮作。坚持轮作极为重要,因为连作田种植水仙后,其田块极容易造成逐年积累病菌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样发生病害也更加严重。因此,应严格控制田块的轮作制,可以减少病害的侵染源。(4)合理施肥。严格控制水肥,注重合理施肥,特别是要避免氮肥偏重的危害性,并且还要防止土壤过分潮湿,在雨季偏多情况下,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做好排水准备工作,力求水份适宜,确保夺取丰产。2.药物防治(1)植前用药。凡在种植水仙花种球前,预先加强种球消毒。取用代森锌300倍或托布津600倍~800倍水溶液,将种球浸泡15~30分钟,对减轻种球发病率起到有效作用。(2)叶面喷洒。种球入土,到出芽生长过程,即3月中旬开始,施洒1%波尔多液或700倍的75%百菌清液于叶面,坚持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5次~7次为宜,可获良好防治效果。

小编总结:褐斑病是水仙花常见疾病之一,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的防范,经常会出现病斑,可以进行判断,防治死亡。

《如何防治生菜褐斑病?》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