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大姜茎块腐烂病病原,症状以及防治技术简介》,希望您喜欢!

【常见问题】大姜茎块腐烂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如何防治?

【专家解答】

大姜茎块腐烂病病原以及发病条件

病原:包括尖镰胞菌和茄病镰孢,属结群霉,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均可产生大型和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单孢或双孢,卵形至肾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两菌均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带菌的肥料、姜种块和病土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传染。植地连作、低洼排水不良或土质过于粘重,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易发病。

大姜茎块腐烂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耐涝品种。

2、常发地或重病地宜实行轮作,有条件最好实行水旱轮作。zw59.Com

3、选高燥地块或高厢深沟种植。

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5、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收集病残株烧掉。

6、常发病地块在种植前注意精选姜种块,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姜种块1-2小时,捞起晾干下种。

7、发病初期于病穴及其四周灌40%施纳宁(代森铵)300倍液,20%络氨铜锌水剂600倍液,7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1-2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大姜茎块腐烂病症状

症状:又称姜枯萎病,烂根病,主要危害地下块茎、根部,块茎变褐,从外表皮向内腐烂,根部坏死,地上部植株心叶干枯,整株呈枯萎状。该病与细菌性姜瘟外观症状易混淆,两病区分为:姜瘟病块茎多呈半透明水渍状,挤压患部溢出乳白色菌脓,镜检则见大量细菌涌出,细菌性姜瘟一般从姜块内部往外部腐烂,姜枯萎病块变褐而不带水渍状半透明,挤压患部虽渗出青液但不呈乳白色浑浊状,姜块腐烂一般从外向里烂,镜检病部可见菌丝或孢子,保湿后患部多长出黄白色菌丝;挖检块茎表面有菌丝体。

小编总结:大姜也被叫做生姜,是我国蔬菜品种以及经济作物之一,今天小编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姜茎块腐烂病防治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扩展阅读

沙姜发生姜瘟病症状以及防治要点


沙姜是一种能够以根茎做药治疗胃肠炎,跌打损伤,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好疗效一种药用兼高营养价值的一年的生草本植物。沙姜发生的病症中姜瘟病以及姜枯萎病是最为难辨认的。

沙姜姜瘟病和姜枯萎如何辨认?请按如下的方法进行区分:

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姜枯萎病根茎变褐,而姜瘟病发病初期呈半透明水浸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姜枯萎病挤压病部渗出清液,而姜瘟病由于内部组织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所以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乳(白色混浊)汁液,散发臭味。如果判断病株是姜枯萎病,在发病初期可及时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续喷3次,交替用药。

如果经判断是姜瘟病,建议采取如下综合预防的措施:

(1)轮作或调整产品结构,由于姜瘟病病菌一般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特别是老姜种植区,由于连年连作,土壤中存活大量的姜瘟病菌,即使是植入健康的姜种,也难避免发生病害。尤其是在产区连片耕作,病菌也会随雨水,或灌溉水源进行传播。目前,暂无理想的杀菌剂对姜瘟病进行防治,亦未有理想的抗病品种。因此间隔3-4年以上再重种,在重种之前,考虑可种植粮食作物或蔬菜作物。但注意不要种植番茄、茄子、辣椒以及马铃薯等作物,尤其是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

(2)在种植前注重土壤消毒,可在种植前20-30天按每亩(667平方米)用50-100公斤石灰氮和足量腐熟有机肥施下并灌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5-20天后,整地备播。土壤消毒一般以20℃以上效果较好。

(3)严格选择用无病种姜,姜收获前,在无病姜田严格选种,在贮姜室单放单贮,翌年下种前再严格挑选。

(4)姜田应选在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

(5)发现病株要及时铲除,将距其0.5米内的健株一并去掉,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

(6)轻微发病用95%故克松1000倍或30%特富灵1000倍,或50%苯菌灵1200倍,每7天喷一次,连喷3次,对控制病情有好处。

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技术


一、症状苹果树腐烂病主要危害结果树的主干和主枝,还可危害小枝、幼树和果实,枝干症状分为溃疡和枝枯两种类型。

1、溃疡型: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上,病部树皮呈现红褐色水渍状微隆起圆形至长圆形病斑,质地松软,易撕裂,手压凹陷,流出黄褐色汁液,有较浓的酒糟味。后期病部失水干缩,边缘产生裂缝,病斑表面长出小黑点。

2、枝枯型:主要发生在二至五年生枝条上,病斑边缘不清晰,不隆起,呈水渍状,染病枝条迅速失水干枯,后期病斑表面产生很多小黑点。严重时也可危害果实,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腐烂,有酒糟味。

二、发生规律此病一年中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分别为春季高峰(3―4月)和秋季高峰(7―9月)。早春气温回升,树液开始流动,营养向生长点转移,加之树体向阳面局部增温,导致树体抗病能力迅速降低,造成病菌大量扩展蔓延,而形成春季发病高峰。7―9月,果实迅速膨大,需要大量养分,导致树枝干营养水平相对降低,病菌又开始扩展蔓延,进而出现秋季高峰。

三、防治方法硫酸铜1kg,生石灰2kg,适量的高锰酸钾和机油8g。把0.1%的高锰酸钾放入机油中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生石灰、硫酸铜混合即可使用。于每年的10~12月份或次年的3~4月份,用快刀将果树主枝或主干上带病疤的皮全部刮掉,深度达到木质部,并把周围的好皮斜向切掉1cm~2cm。切面要求光滑干净,呈45o~60o的斜面,病疤要刮成菱形或椭圆形。然后将配好的药液用小刷子涂抹在刮好的病疤上,涂抹的范围应超过病疤周围2cm以上。要求做到刮一块涂一块,过2周再涂抹一次。涂抹时一定要均匀、细致。

梨树如何防治腐烂病?


梨树经常发生的枝干的疾病其中之一就是梨树腐烂病,该病不单单对枝干会产生危害,同时对果实有时候也会发生危害,所以梨农要格外注意对该病的防治。

一、发病症状危害初期病部隆起,呈水渍状、红褐色,指压病斑下陷,并流出具浓郁酒糟味的汁液(与苹果腐烂病相比,梨树腐烂皮层的酒糟味很轻或没有)。后期病皮易剥离,表面布满黑色小粒点。冬季病皮翘起,严重者造成枝条或全树死亡。

二、发病规律梨树腐烂病一年中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病高峰,以春季较重。梨树结果超量树势衰弱、水肥不足的易发病;修剪过重、伤口过多病菌易侵入的发病较重;遭受冻害后树体衰弱,易引发各种病虫害,冻伤斑往往变为腐烂病斑,造成腐烂病大面积发生。

三、防治要点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是预防腐烂病的根本措施。增施优质有机肥料,科学施用氮、磷、钾肥,干旱季节及时灌水;合理修剪,及时疏花疏果,调节负载量,平衡大小年;预防早期落叶,喷施叶面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控制后期贪青徒长;树干涂白,喷施防冻剂防止冻害发生;尽量减少各种伤口,及时防治害虫。

2.清洁梨园,减少菌源。晚秋清扫梨树落叶,清除病果、病枯枝,减少越冬菌源;早春梨树发芽前结合修剪,清除病梢,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梢、病花簇。

3.刮除病斑,涂药治疗。早春梨树发芽前,细致刮除树干上的腐烂病斑。对已发病至木质部的病斑,要彻底刮净,要求刮面超出病斑健交界处0.5厘米;对发病仅在韧皮部的病斑,刮除变色的韧皮组织即可。然后用843康复剂原液或50%腐必清4倍液均匀涂抹一次,7-10天后再涂抹一次。此时还可对全园进行刮树皮,刮去翘起的树皮及坏死的组织,刮皮后结合涂药或喷药。注意要将刮下的病皮组织及时烧毁处理,以减少病原物的传播。对于发病初期,病斑较小时,可采用划道法涂药治疗,方法是将腐烂病斑连同周围0.5厘米的健皮按0.5厘米的间距纵横划道,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刷均匀地涂抹5倍腐必清+5%煤油(助渗剂),反复涂抹直至不产生泡沫为止。涂药液的次数最好在2次以上。

4.早春发芽前三个关键期全园喷施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95%的银果原药600倍液或50%腐必清5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200倍液,树干及枝干的基部要重点喷,可有效消灭树体上的潜伏病菌;重病园在5-8月份于树干基部喷施腐必清50倍液等,可以控制腐烂病的传播感染;另外在花露红期、谢花期、套袋前、雨季来临前全株喷施菌毒清等,可有效预防腐烂病的发生。

5.红土泥和毛发混合液涂抹治疗。将红土泥与毛发混合成适宜黏度后抹于病斑处,厚度3厘米以上,然后用塑料布捆扎,经10天左右,即可使病原菌因干泥固定隔绝空气而窒息死亡。

如何防治泡桐腐烂病


腐烂病是泡桐树生长中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泡桐树皮。分布在我国山东、河南、安徽、陕西及湖南等省,其中楸叶桐、兰考桐、毛泡桐、白花桐等受害严重。对泡桐的生长和材质造成很大损失。

症状腐烂病发生后,植株皮层腐烂,初期无明显症状,4-5月间发病部位树皮色泽较浅、水渍状,后出现灰褐色病斑,长椭圆形、棱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边缘微突起,此时皮层内已变褐色,散出酒糟味,病斑下陷呈溃疡状,病斑上出现黑色子实体,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器,在分生孢子器间有时有成堆的病原子囊壳。病斑逐年扩大后,病皮下木质部表面呈黑褐色同心圈状。当病斑环绕树干后,上部即枯死。

病原为泡桐黑腐皮壳菌ValsapaulowniaeMiyabeetHemmi。属于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无性阶段为泡桐壳囊孢菌Cytosporapaulowniae。病菌的大型子座宽2-3毫米,高1.8-2毫米,内聚生有长颈烧瓶状的子囊壳6-10个,孔口外露,子囊壳大小为343-522m342-481m,颈长756-825m,粗96-178m。子囊棍棒形,大小为27-34m5.4-7m,单孢、无色,内含8个子囊孢子,香蕉形,大小为11-12m1.1-1.4m;小型子座大小为11.3毫米,内生的分生孢子器,呈不规则形,孔口外露,器宽1003-1237m,高481-550m,颈长472-550m。沿器内壁密生细长无色的分生孢子梗,大小为16-23m0.7-1m:分生孢子单孢无色、香蕉形,大小为3.5-4.5m0.8-1m。

发病特点泡桐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该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皮内越冬,症状在晚秋出现,至来年3、4月为病斑扩展期,5月初基本停止扩展。6-8月虽能侵染泡桐,但由于泡桐正值生长旺盛期,抗扩展能力强,病菌很难在侵染点扩展致病,似有潜伏侵染现象,至晚秋树势转弱后出现病斑,翌年3、4月泡桐进入生长期前为病斑扩展盛期。病菌的孢子经风雨、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泡桐经水浸、日灼后,或植株过密生长不良,也易感染腐烂病。树种不同发病轻重也不同,如秋叶泡桐较毛泡桐抗病。发病部位以树干中、下部及基部为主,方向以南向、西南向为多。早春泡桐干部遭受冻害,是导致泡桐腐烂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苹果树腐烂病、轮纹病刮皮防治技术


近几年随着苹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种植数量也不断在增加,但是同样增加的是各种的病虫害,今天小编主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如何在早春时期对苹果树的腐烂病、轮纹病采用刮皮防治技术方法。

由于一些果农对这两种病害的刮皮方法了解不清,常常造成年年刮皮,年年腐烂病、轮纹病照样发生。近年,我们在一些果园对果农进行了腐烂病、轮纹病刮皮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月下旬到花期前后,是防治腐烂病的最佳时期,此时树液开始流动,腐烂病病斑开始表现水渍状症状,很容易发现和辨认。此时应对全园进行几次彻底细致的检查,查看腐烂病的发病情况。刮治病斑时,一定要刮去1厘米的好组织,使其伤口成新茬,这样便于伤口愈合。刮后需立即涂抹绿保丹、菌毒清、石硫合剂原液或20%以上的浓盐水,同时还要彻底拾净病皮、病屑。对于病斑较大的树,已经影响到输导组织的,应在花期树体离皮时采用桥接技术进行补救(需在萌芽前准备足够的一年生枝条,或利用根茎部位发出的徒长枝桥接)。

需要强调的是腐烂病的刮治不能图省事,有的果农将操作简化成在病疤上用刀划道,然后涂药,这种处理方式或许当年看病斑不发展,甚至病斑也发干脱皮,但因为没有完全清除病组织,极易造成病斑第二年复发,而且发病面积比原来还大,增加了防治难度。

对于枝干上发生的轮纹病,刮治的方法与腐烂病有很大的不同,腐烂病由于大多是块状发生,所以要完全刮除病组织,而轮纹病的病瘤往往是遍布整个树干或主枝,如果刮治过重,反而会影响树体营养流动,进而影响树体生长,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死树。所以对于枝干轮纹病的刮治,一定要轻,即用刮刀轻轻刮去隆起的瘤状病斑,刮至树皮附近时则停止。刮后同样要涂抹药剂,并且要收集刮下的病皮组织。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刮刀要经常用药剂消毒,做到一斑一消毒。否则带了病菌的刮刀会在刮除新病斑的过程中造成继发感染,刮了旧的,又传染了新的。刮掉的病皮组织一定要收集起来,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如果不清理,随意丢在地上或与病死枝随意堆在果园周围,遇有风雨,这些病体组织一样可以作为传染源进行新的侵染。

黄瓜根结线虫病因,症状以及防治技术


黄瓜根结线虫发生在大棚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必须要经常的防治,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黄瓜根结线虫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影响发病的因素以及防治方法。

一、症状

本病仅发生于根部,以侧根及须根最易受害,一般地上部分没有明显症状。根部受害后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瘤状根结初期白色而光滑,后转呈黄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粗糙乃至龟裂,严重时腐烂。根瘤外观无病症,剖检根结内部,可见到比针头稍大的白色梨状体,为病原雌线虫体,也是确诊本病的一个标准。病株地上部分前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根部受害的加重,其表现为叶片发黄,似缺水缺肥呈萎蔫状,生长减缓,植株衰弱,结瓜不良,严重者植株发育不良,有的甚至全田枯死。此外,感染根结线虫后,黄瓜本身对其他病害的抗性也明显减弱。

二、病原

黄瓜根结线虫病由线虫纲的根结线虫属线虫侵染所致。经放大镜观察,病原线虫雌雄异型,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根内,膨大呈梨形或球形,前端尖,乳白色,大小0.44-1.59毫米0.26-0.81毫米,解剖根结或根瘤则肉眼可见。雄成虫呈线状,无色透明,尾稍钝圆,大小1-1.5毫米0.03-0.04毫米,主要生活在土中。根结线虫以在土壤温度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时发育最适宜。

三、传播途径

根结线虫以2龄幼虫或卵在土中越冬。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幼嫩根尖侵入,直至发育为成虫,成为内寄生线虫。在其取食的同时,分泌刺激物,刺激根细胞增大和增殖,形成根结或根瘤。初侵染源为病土、病苗及灌溉水,远距离移动和传播则依靠流水、风、带病的种子、病土搬运、农机具沾带的病残体以及人的各项农事操作。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1.土壤和地势与发病的关系。根结线虫是好气性的,凡土壤潮湿、黏质土壤、结构板结等均不利根结线虫活动,故发病较轻。反之,地势高燥、结构疏松、含盐量低而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都适宜于根结线虫的活动,因而发病重。

2.耕作制度与发病的关系。连作地发病重,连作时间越长,受害愈严重。发病地如长期浸水4个月,可使土中线虫全部死亡。

3.温、湿度与发病的关系。根结线虫适宜的繁殖温度是25℃-30℃,低于5℃或高于40℃则活动较少,在55℃条件下持续10分钟则可致死。一般来说,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湿度条件也适合根结线虫,适宜湿度40%-70%。

4.耕翻与发病的关系。根结线虫多分布在土表层下20厘米,特别是在3-9厘米内最多。因为病原线虫的活动性不强,而且土层越深透气性越差,不适宜于病原线虫生活。如将表层土壤深翻后,大量虫体从上层翻到底层,不仅可以消灭一部分越冬的虫源,同时耕翻后表层土壤疏松,日晒后易干燥,不利线虫活动,虫源也相对减少。

五、防治方法

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

1.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土壤线虫量,减轻病害的发生,若能实行2-3年轮作,效果更显著。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因禾本科作物不会发生根结线虫病。无病土育苗和深翻土壤,也可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发展。

2.加强田间管理。彻底处理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压低虫源基数。合理施肥和灌水,对病株有延迟其症状表现的作用或减轻损失。播前深耕,通过深耕深翻把分布在表土层的线虫翻到土壤深处。增施有机肥,可增加根系发达强度和韧性,提高植株的抗性和耐性。

3.水淹杀虫。对重病田进行灌水,使线虫缺氧窒息而死,水深10-15厘米,保持4个月。

4.土壤消毒。主要用于苗床,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颗粒剂,药剂在播种前2-3周施于离表土15-25厘米深的土中。施药前保持湿润,施药后覆土压实,以达到熏蒸杀虫的目的。

5.药剂灌根。黄瓜生长期初显症状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乐斯本乳油对水稀释成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

6.高温杀虫。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白天达60℃-70℃,10厘米深处的地温达30℃-40℃,即可有效杀灭各种虫态的线虫。一般7-8月在灌水后,用塑料薄膜平铺于地面、压实,保持10-15天可达到杀虫的效果。

《大姜茎块腐烂病病原,症状以及防治技术简介》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块根植物种植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