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紫竹拉丁文名Phyllostachysnigra(Lodd.exLindl.)Munro别名黑竹、墨竹、竹茄、乌竹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簕竹超族、倭竹族、刚竹亚族亚属刚竹属

紫竹(学名:Phyllostachysnigra(Lodd.exLindl.)Munro):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无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绿色,但脉为紫色,舟状,直立或以后稍开展,微皱曲或波状。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片质薄,长7-10厘米,宽约1.2厘米。花枝呈短穗状,佛焰苞4-6片,除边缘外无毛或被微毛,叶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数条或无,缩小叶细小,通常呈锥状或仅为一小尖头,亦

形态特征

紫竹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无毛;中部节间长25-30厘米,壁厚约3毫米;竿环与箨环均隆起,且竿环高于箨环或两环等高。箨鞘背面红褐或更带绿色,无斑点或常具极微小不易观察的深褐色斑点,此斑点在箨鞘上端常密集成片,被微量白粉及较密的淡褐色刺毛;箨耳长圆形至镰形,紫黑色,边缘生有紫黑色繸毛;箨舌拱形至尖拱形,紫色,边缘生有长纤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绿色,但脉为紫色,舟状,直立或以后稍开展,微皱曲或波状。

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不明显,有脱落性鞘口繸毛;叶舌稍伸出;叶片质薄,长7-10厘米,宽约1.2厘米。花枝呈短穗状,长3.5-5厘米,基部托以4-8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4-6片,除边缘外无毛或被微毛,叶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数条或无,缩小叶细小,通常呈锥状或仅为一小尖头,亦可较大而呈卵状披针形,每片佛焰苞腋内有1-3枚假小穗。小穗披针形,长1.5-2厘米,具2或3朵小花,小穗轴具柔毛;颖1-3片,偶可无颖,背面上部多少具柔毛;外稃密生柔毛,长1.2-1.5厘米;内稃短于外稃;花药长约8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下旬。

产地生境

原产中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与广西交界处尚可见有野生的紫竹林,印度、日本及欧美许多国家均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及陕西等省。北京紫竹院亦有栽培。1000米以下广大酸性土山地,分布广泛,东起台湾,西至云南东北部,南自广东和广西中部,北至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均产之。

主要变种

毛金竹:亦称淡竹

Phyllostachysnigravar.henonis(Mitford)StapfexRendle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竿不为紫黑色,较高大,可达7-18米,竿壁厚,可达5毫米,箨鞘顶端极少有深褐色微小斑点。

原产中国,产黄河流域以南。生于林中。输入日本及欧洲。模式标本采自中国。

笋供食用;竿可整材使用,并可劈篾编制竹器,粗大者可代毛竹供建筑用;中药之“竹茹”、“竹沥”一般取自此种。

生长习性

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能耐-20℃低温、耐阴、忌积水、适合砂质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对气候适应性强。好光而喜凉爽,要求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不低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800毫米地区都能生长。垂直分布高度与纬度、经度、地形有密切关系,一般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最宜,过于干燥的沙荒石砾地、盐碱土或积水的洼地不能适应。竹鞭的寿命可达10年以上,1-6年为幼、壮龄阶段,以后逐渐失去萌发力。

繁殖方式

紫竹虽可种子育苗造林,但由于从育苗到成林的时间长,故一般多用移竹造林。选择秆形较小、分枝低、竹鞭粗壮的二年生竹作竹种,挖掘时按竹鞭行走方向找鞭,一般留来鞭20-30厘米长,去鞭40-50厘米长,宿土20-30千克,留枝3-5盘,削去顶梢。母竹远距离运输,必须包好扎紧。

栽培技术

整地作床

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苗床宽1米,长5米,共计22个苗床。苗床深翻平整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床进行喷洒消毒。

埋穗选择

除保留分枝3-5个节的小段外其余枝叶全部剪除。对于选中的分枝,在同一母竹上,竹秆的上、中、下部位节上发育的枝芽质量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而言,上部竹节分枝较好,但因母竹上部直径小,节间短,贮藏养分少,竹芽发笋消耗养分后易退笋。母竹下部由于受光少,主枝发育不良,甚至无主枝和芽,仅有的分枝也普遍较为瘦弱。母竹中部各节分枝发育良好,隐芽饱满充实,生活力强,生长快,竹秆贮藏养分丰实,埋植后成活率较高,此部分是最理想的连秆埋枝育苗繁殖材料。Zw59.Com

埋穗制作

连秆埋枝的截取方法,一般采用单节段的育苗方法较理想,即保留一个完整的竹节,其上带有发育良好的分枝和具有生命力的隐芽,竹节上、下端各保留1/2的秆间部分。

埋穗处理

材料选好后,放入100mg/kg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秒,取出待用;开挖宽20厘米深10厘米的沟,将埋穗条分别平展于沟中埋植。

苗期管理

种竹要深挖穴,浅栽,务使鞭根舒展.不强求竹秆直立,竹下部垫土密接,分次回土踏实,浇足定根水,设置支架。初期抚育着重除草松土、施肥、灌溉,成林后进行护笋养竹、间伐及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有毛竹丛枝病、梢枯病、秆茎腐病、竹黑痣病等,主要虫害有竹织叶野螟、竹笋夜蛾、竹斑蛾、竹巢粉蚊、黄脊竹蝗等,防治方法见刚竹。主要通过喷洒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

根状茎(紫竹):辛,平。祛风,散瘀,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经闭,症瘕,狂犬咬伤。

【藏药】牛温次哇: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治疗妇科热症《中国藏药》

园林

紫竹为传统的观杆竹类,竹杆紫黑色,柔和发亮,隐于绿叶之下,甚为绮丽。

此竹宜种植于庭院山石之间或书斋、厅堂、小径、池水旁,也可栽于盆中,置窗前、几上,别有一番情趣。紫竹杆紫黑,叶翠绿,颇具特色,若植于庭院观赏,可与黄槽竹、金镶玉竹、斑竹等杆具色彩的竹种同植于园中,增添色彩变化。多栽培供观赏观秆色竹种,为优良园林观赏竹种。

经济

毛竹秆形粗大,端直挺秀,清雅宜人,风景区、城市郊区营造纯林或与阔叶树混交,对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改善小气候都有很大的作用。多栽培供观赏;竹材较坚韧,供制作小型家具、手杖、伞柄、乐器及工艺品。

精选阅读

柳叶石斑木Rhaphiolepis salicifolia Lindl.


    中文学名柳叶石斑木拉丁文名RhaphiolepissalicifoliaLindl.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石斑木属种柳叶石斑木分布区域产自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分布越南。

柳叶石斑木(学名:RhaphiolepissalicifoliaLindl.)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2.5-6米;小枝细瘦,圆柱形,灰褐色或褐黑色,叶片披针形、长圆披针形,稀倒卵状长圆形,顶生圆锥花序,具多数或少数花朵,萼筒筒状,萼片三角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花瓣白色,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期4月。生于山坡林缘或山顶疏林下。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2.5-6米;小枝细瘦,圆柱形,灰褐色或褐黑色,幼时带红色,具短柔毛。叶片披针形、长圆披针形,稀倒卵状长圆形,长6-9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稀急尖,基部狭楔形,下延连于叶柄,边缘具稀疏不整齐的浅钝锯齿,有时中部以下至基部近于全缘,上面光亮,中脉在两面突起;叶柄长5-10毫米,无毛。顶生圆锥花序,具多数或少数花朵,总花梗和花梗均具短柔毛;花梗长3-5毫米;花直径约1厘米;萼筒筒状,外面具短柔毛,内面近无毛;萼片三角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外面几无毛,内面有柔毛;花瓣白色,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稍急尖;雄蕊20,短于花瓣;花柱2,几与雄蕊等长或稍长。花期4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缘或山顶疏林下。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分布越南。

近种区别

柳叶石斑木与石斑木(R.Indica(L.)Lindl.)近似,唯后者叶片较宽,多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圆钝、急尖或长尾尖,锯齿较密,可以区别。胡先骕的新种R.KwangdendsHu及Metcalf的新种R.ChenlanaMetcalf和柳叶石斑木在重要特征方面基本相同,因此合并为一种。

八角刺llex cornuta Lindl.


    中文学名八角刺拉丁文名llexcornutaLindl.别名老虎刺、猫儿刺、鸟不宿科冬青科属冬青属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八角刺为常绿阔叶小乔木,在野生状态下常长成丛生灌木状。八角刺枝叶繁茂,叶形奇特,尤其是秋后红果累累,鲜艳美丽,是观叶观果兼优的花卉品种。

形态特征

八角刺枝叶稠密,叶形奇特,深绿光亮,四季常青。株高4—8m,树干灰色,比较平滑,小枝灰白色,幼枝上有稀疏的短茸毛,顶芽上也略带茸毛。单叶对生或互生,长方状5角形,在叶片的顶端和四周各伸出一个突出的三角形尖刺。叶长4—8cm,宽3-4cm。表面隆起,有时翻转扭曲。叶面浓绿色,光亮。中肋明显下凹,侧脉不明显。叶脉羽状,叶柄长约2cm。革质,厚而硬。

生长环境

八角刺喜欢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及排水良好的酸性肥沃土壤,耐寒性较差,生长得缓慢,要多施磷肥,才能果密色鲜。

养护

八角刺的果实很吸引鸟雀啄食,因而在果期要加以遮盖保护,夏季还要将盆移置阴处。

八角刺的繁殖多采用播种法和扦插法,其中由于其种皮坚硬,种胚休眠,秋季采下的成熟种子需在潮湿低温条件下贮藏至翌年春天播种。

八角刺枝叶繁茂,叶形奇特,尤其是秋后红果累累,鲜艳美丽,是观叶观果兼优的花卉品种。

主要价值

化学成分

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oxycoumarin)、三萜烯(triterpenes)、咖啡碱(caffeine)、皂甙、鞣质、苦味质。

性味

性凉,味苦。

功能主治

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用于肺痨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采制

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叶类长方形或椭圆状长方形,偶有卵圆形,边缘反卷,有硬尖刺5~11个,先端3刺常等大,边缘刺大小相间排列,卵圆形叶无刺。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叶脉羽状,叶柄长约2cm。革质,厚而硬。味微苦。

栽培技术

宜在秋后或春季萌芽以前上盆栽种,挖掘苗木时,必须注意保护好侧根和须根,仅有主根时难于成活,最好带土球移植,同时对枝叶要适当疏剪,以减少水分消耗。盆土宜用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微酸性、中性或钙质土壤,常用腐叶土或熟化田园土,掺拌适量沙土。

锐齿石楠Pourthiaea arguta (Lindl.) Decne.


    中文学名锐齿石楠拉丁文名Pourthiaeaarguta(Lindl.)Decne.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蔷薇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石楠属分布区域原产自印度。

锐齿石楠(学名:Photiniaarguta)为蔷薇科石楠属下的一个种。灌木或小乔木果实球形,直径6毫米,无毛。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叶片革质,披针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两面初具白色柔毛,后脱落无毛,侧脉8-10对;叶柄长5-6毫米。花少数,成顶生复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有白色柔毛,后脱落无毛;花梗长1-2毫米;萼片锐或钝;花瓣白色,倒卵形,无毛;雄蕊约20;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无毛,子房顶端密生长柔毛。果实球形,直径6毫米,无毛。[1]

分布范围

原产自印度。

主要价值

石楠枝繁叶茂,枝条能自然发展成圆形树冠,终年常绿。其叶片翠绿色,具光泽,早春幼枝嫩叶为紫红色,枝叶浓密,老叶经过秋季后部分出现赤红色,夏季密生白色花朵,秋后鲜红果实缀满枝头,鲜艳夺目,是一个观赏价值极高的常绿阔叶乔木,作为庭荫树或进行绿篱栽植效果更佳。根据园林绿化布局需要,可修剪成球形或圆锥形等不同的造型。在园林中孤植或基础栽植均可,丛栽使其形成低矮的灌木丛,可与金叶女贞、红叶小檗、扶芳藤、俏黄芦等组成美丽的图案,获得赏心悦目的效果。

栽培技术

土壤

种植地土壤以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至中性为好,且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翻耕深度在25厘米以上、同时施用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翻耕后将土壤整平,开排水沟,做苗床,床面宽度为1米左右。

苗期

待树苗基本出齐时(约经过30天),应小心揭去覆草,防止将树苗拔出。树苗密度过大的应及时间苗,时间在5月份,密度过小的应及时移栽或补种。将间下的苗按20厘米×2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随栽随浇水,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每半个月施1次尿素或三元复合肥,每亩用量约为4千克。天旱时及时灌溉,涝时及时排水。苗床期常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猝倒病和蛴螬、地老虎等,应及时防治。还要防止鸟兽为害树苗。

插后

扦插后1周,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70%,空气相对湿度以95%为宜。扦插15天以后,多数插条开始生根,应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逐步揭膜通风,有50%以上插条萌发出新叶时可除去薄膜。每隔20天喷1次福·福锌和多菌灵800倍液防治炭疽病和根腐病,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在插条全部生根展叶后,喷施水溶性化肥(0.2%尿素)促进生长。

肥水

栽前施足基肥,栽后及时浇水。在定植后的缓苗期内,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如遇连续晴天,在移栽后3-4天要浇—次水,以后每隔10天左右浇一次水;如遇连续雨天,要及时排水。约15天后,种苗度过缓苗期即可施肥。在春季每半个月施一次尿素,用量约5公斤/亩,夏季和秋季每半个月施一次复合肥,用量为5公斤/亩,冬季施—次腐熟的有机肥,用量为1500公斤/亩,以开沟埋施为好。施肥要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不可一次用量过大,以免伤根烧苗,平时要及时除草松土,防土壤板结。

防寒

新移植的石楠一定要注意防寒2-3年,入冬后,搭建牢固的防风屏障,在南面向阳处留一开口,接受阳光照射。另外,在地面上覆盖一层稻草或其他覆盖物,以防根部受冻。

修剪

石楠修剪时,对枝条多而细的植株应强剪,疏除部分枝条;对枝少而粗的植株轻剪,促进多萌发花枝。树冠较小者,短截一年生枝,扩大树冠;树冠较大者,回缩主枝,以侧代主,缓和树势。如石楠生长旺盛,开完花后将长枝剪去,促使叶芽生长。冬季以整形为目的,疏除部分密生枝以及无用枝,保持生长空间,促进新枝发育。对于用作造型的树种一年要修剪1-2次,如用作绿篱,更应该经常修剪,以保持良好形态。

病虫防治

病害

叶斑病主要发生在石楠叶片上,初期病斑褐色,扩展后病斑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稍显轮纹状;后期病斑干枯,着生黑色颗粒,严重时可引起落叶。病菌一般从伤口和皮孔侵染,病叶可作为病源引起再侵染。该病常年发生,梅雨季节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清理病叶;二是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100-150倍液、60%-75%代森锌500-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灰霉病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期可用1%波尔多液每半个月喷1次,或用50%代森锌8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

主要有介壳虫、石楠盘粉虱、白粉虱和蛀干害虫。防治介壳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洒处理。石楠盘粉虱的防治:人工摘除有虫叶片,杜绝其大量繁殖和蔓延;利用其成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的特点,在羽化前两天,于植株旁布置黄板进行诱杀,杀灭效果很好;利用其主要天敌如细蜂、瓢虫、草蛉、捕食螨等进行生物防治。防治白粉虱,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对树冠喷雾,能迅速杀灭白粉虱群体;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毫升/株根施,不仅能保护天敌,而且防效很好。防治蛀干害虫如天牛幼虫、吉丁虫等,可用40%乐果乳油200-4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喷洒,以喷至树干流液为止;成虫出现时,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9月下旬在树干基部喷洒80%敌敌畏或辛硫磷200倍液毒杀成虫。

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 Nees et Arn. ex Munro


    中文学名版纳甜龙竹拉丁文名DendrocalamushamiltoniiNeesetArn.exMunro别名甜竹、甜龙竹二名法Dendrocalamushamiltonii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簕竹超族·牡竹族属牡竹属亚属牡竹亚属

版纳甜龙竹,(学名:DendrocalamushamiltoniiNeesetArn.exMunro),竿直立或有时向外倾斜,高12-18米,直径9-13厘米,梢端长而下垂,基部数节环生一圈气根。

形态特征

竿直立或有时向外倾斜,高12-18米,直径9-13厘米,梢端长而下垂,基部数节环生一圈气根;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被灰白色呈纵行排列的绒毛,竿壁厚1.2-2厘米;节内和各节下方均具一圈浓密的灰白色至黄褐色的绒毛环;主枝1,甚发达,惟有时则无明显主枝,同节其它枝条显然较细,并向后翻转而围绕竿节。箨鞘早落性,革质,干后呈鲜黄色或枯草色,背面被微毛而粗糙,此外还被有稀疏易落的小刺毛,边缘具纤毛,先端两肩微耸起;箨耳缺;箨舌高1毫米,先端具波状高低不齐的齿裂;箨片直立,长3-7厘米,背面的脉纹与箨鞘之脉纹相连通,腹面贴生以小刺毛。末级小枝具9-12叶;叶鞘被贴生的淡黄色小刺毛;无叶耳;叶舌高1.5-2毫米;叶片大小有较大的变异,最大的长可达38厘米,宽达7厘米,次脉6-17对。花枝的节间长2-4厘米,一侧扁平或具沟槽,其间密被黄褐色绒毛,而其余部分则无毛,每节丛生10-25枚假小穗,后者丛生成簇团,其直径为1-2厘米,下方托附有数片黄褐色而有光泽的苞片;小穗近于无毛,略扁,长8-10毫米,宽3-5毫米,黄褐色,先端钝,含2-4朵能孕小花;颖1或2片;外稃长5-7毫米,宽6-7毫米,先端具长仅0.3-0.5毫米的芒刺状小尖头;下部小花中的内稃几与其外稃等长,先端2裂;花丝长,花药黄色,药隔先端长锐尖头,长3-4毫米,成熟后伸出花外而垂悬;雌蕊全体被细毛,花柱长4.5毫米,柱头单一(原记载谓3裂),羽毛状。果实未见。

生长环境

喜生于潮湿、疏松土壤。生于海拔500—800米的热带季雨林。

分布范围

产云南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分布于印度、缅甸、尼泊尔、锡金、不丹及老挝。

本种提示

本种是我国产区最常见的笋用竹,其笋无苦味,蔬食颇佳,故当地亦有“甜竹”之称。

本种广泛栽培于云南西双版纳各地,它的各方面特状均接近D.hamiltoniiNeesetArn.,所不同者在于原记载谓竿高可达27米,径粗17.5厘米;箨舌高5毫米,无毛而且全缘;假小穗簇团的球径可达3.75厘米;小穗紫色,花药亦紫色,柱头3裂而非单一等项与我国标本有异。由于这些性状稳定性较差,可能因时因地以及不同植株而有变化,尚未见到原产地的典型标本,无从仔细比较。现仍将我国材料暂给予此一学名,是否系另一新分类群还待今后考证。

主要价值

本种是中国产区最常见的笋用竹,其笋无苦味,蔬食颇佳,故当地亦有“甜竹”之称。

笋鲜甜,是品质最优良的笋用竹种之一。

当地少数民族常鲜食或腌制成风味独特的酸笋,竹筒可作盛食品的容器,堪称”一身全是宝”。

作为西双版纳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甜龙竹既为“绿宝石”增添了新的光彩,实现退耕还林,恢复和保护生态,也是西双版纳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办法。

栽培技术

造林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

应选择土层厚60公分以上、疏松、透气、肥沃、保水性能好的沙壤土、乌沙土、黄棕壤,充分利用排灌条件较好的平原、河滩淤地、山脚缓坡地、房前屋后空地、农村菜园周围等处造林,山区应在海拔300米以下、坡度15度以下背风向阳的南坡或东南坡,土壤条件好的,也可扩大到20-25度的坡地。造林前整好地,每亩挖穴60-100个,穴规格为60×40×40公分,株行距3×3米,平地每隔10米开一条25×30公分的排水沟。对20度以上坡地可实施带状整地,带宽4-7米,带间距3-4米。

造林时间及方法

在春季2-3月或秋冬季10-11月造林。选择1-2年生、胸径2-4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竹子作为母竹,生长于林地边缘的新竹最为理想。起苗时保留鞭长15-625px,带土球20kg以上,以草绳包扎。起苗后砍去顶梢,适当修剪,留枝4-7盘。装车时从车厢尾部开始一株一株斜放,蔸互相靠紧。栽植时先平整穴底,每穴回填表土与腐熟有机肥拌匀作底肥,至穴深15-20公分放入母竹。有少数母竹竹秆与竹鞭是不垂直的,这时要让竹鞭在穴内平直舒展,而不强求竹秆直立。填土踏实,根盘下部一定不能留空隙,以利鞭土密接,栽后浇水封土。栽植于风口处的竹子,应采用支架固定。

抚育管理

水分管理

造林的头两年,应十分注重水分管理。长期干旱要浇水:坡地围绕母竹挖环状沟浇透水后封土,平地在行间挖浅沟灌水后覆土。同时,可在林间套种花生、大豆等农作物,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夏季降雨集中时,一定要及时清沟排水,以防竹子积水死亡。

除草施肥

施肥量要逐年增加。肥料种类根据需要而选择,3月、6月施速效肥,如氮肥、复合肥等;9月施缓效肥,如腐熟饼肥、农家肥、人粪尿等。施肥方式:头一、二年竹鞭伸长不远,可围绕竹株开环状沟,均匀施入肥料后覆土,。从第三年开始,竹林密度增大,采用撒施,配合松土将肥料埋入土中。

留笋护竹

为促进竹林郁闭,对前二年所出竹笋,要全部保留,严禁采笋和牲畜为害。第三年如果出笋较多,可挖除小笋、虫笋,保留壮笋。另外,根据我们的经验,后期长出的笋因营养不良,一般长不成竹子,可以挖掉,一是减少养分消耗,二是能增加经济效益。

培土(覆土)

竹鞭分布太浅,往往只能长出小笋。在9月份第二次施肥后再覆盖一寸土,既能改良土壤,又能提高春笋的鲜嫩度。

管理技术

成林阶段的管理管理重点是调整竹林结构、改善竹林环境条件、创造良好的土、肥、水、气条件入手,使竹林密度维持在800~1000株/亩、竹子平均胸径3~100px,分布均匀,大小基本一致。具体要点如下:

适时留养、合理挖笋

为使竹林永续经营,年年丰产,就必须每年留养一定数量的新竹,作竹林再生产的基础,因此笋期必须处理好挖笋与留笋长竹的关系。一般每年五一节前后开始留养,每亩留200-300株。挖笋方法:当笋出土10~15公分时,沿竹笋周围刨开泥土,从竹笋与竹鞭接点处切断,不要切断竹鞭。每2—3天挖一次。退笋是指生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自然死亡的竹笋,识别退笋是在早晨看竹笋尖上有水珠存在的是好笋,而没有水珠的即为退笋,对退笋应及时挖除以免影响食用。

松土

每年6月深翻松土,挖除老鞭、竹蔸,深翻时即使鞭段有损伤,也可很快抽发新鞭,促发岔鞭。对林间空地增施有机肥,利用竹鞭趋松趋肥性诱来嫩鞭,使竹林地下系统分布均匀。

砍除老竹,更新竹园

6—7年生的竹子,生产力已衰退,应及时除去。可结合6月份松土,将老竹连蔸挖去,保留少量4—5年生竹,1—3年生竹占70%以上,伐竹的枝叶最好留盖林地,增加养分。为便于识别竹子年龄,可对当年新竹标号。对于冬季雪害严重地段的竹林,在新林完成放枝展叶后的6月份,可对竹子斩梢,每株留枝12—15档。老竹园更新复壮可采用带状伐竹深垦作业法:把竹园划成宽2—3米的林带,隔带砍去带上竹子,深垦50公分,把新老鞭都挖出,施入有机肥,拌匀复土,2—3年后带上长出新竹,再伐去保留带的竹,按同样方法处理。

肥水管理

依竹林的年生长节律,每年施肥四次,2—3月份施长笋肥,挖笋后每穴施尿素10克,每亩25—60公斤。6月份施长鞭肥,每亩施尿素50公斤,结合松土施腐熟厩肥1000公斤。8—9月份施催芽肥,每亩施复合肥100公斤或人粪尿液肥,天旱时结合浇水施入,或撒施浅削入土,或开沟施入复土。11月—次年2月份施孕笋肥。我市降雨正常年份,一般不需浇水,但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会导致地下茎生长不良,竹鞭节短缩,鞭芽不齐,有条件的应对竹林进行灌水。

病虫害防治

竹丛枝病

其症状为:变态丛生的细枝簇拥在一起,象鸟巢一样挂在竹枝间。发现后及时剪除病枝烧毁,可有效阻止传染。该病在管理粗放的竹林中常有发生,应经常保持竹林通风透光。

竹织叶野螟

又名竹螟虫、竹苞虫,是对笋用竹为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发生于6-9月,每年繁殖二代。主要吃新竹的嫩叶。其幼虫能吐丝将竹叶卷起,在虫苞内取食并排出锯末状粪便。

防治方法:发现成虫开始产乱卵时,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喷施于竹叶。竹林郁闭后,其抗虫能力也有所增强。另外,每年9-10月清除林地杂草,可以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减少次年虫害的发生。

竹笋泉蝇

是重要的食笋害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30日至5月10日。其成虫类似小苍蝇,于竹笋刚出土时在笋尖上产卵,在笋体内孵化成蛆状幼虫,聚集于笋体内取食笋肉,被害竹笋无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于出笋前半个月,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均匀喷洒林地,可杀灭部分成虫;如出笋后发生,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拌鲜笋片撒于竹林内可诱杀成虫。

竹笋夜蛾

发生高峰期同竹笋泉蝇。其成虫于竹笋刚出土时在笋尖上产卵,幼虫在笋体内孵化成长,体长2.5-100px,虫头橙红色,体紫褐色。一般一虫为害一株竹笋。笋尖被虫咬秃,笋体上有多个小孔,孔中有蜂蜜状分泌物排出,有蚂蚁聚集取食。剥开竹笋箨叶,发现笋体上有多处被蛀食,一般从上部向下部取食。被害较轻者仍在继续生长,可以采食;严重者笋体开始腐烂。防治方法同竹笋泉蝇。

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


    中文学名淡竹拉丁文名PhyllostachysglaucaMcClure别名粉绿竹、花斑竹、红淡竹、毛金竹。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倭竹族属刚竹属种淡竹

淡竹(学名:PhyllostachysglaucaMcClure)是禾本科,刚竹属植物,竿高可达12米,粗可达5厘米,节间长可达40厘米,壁薄,厚仅约3毫米;竿环与箨环均稍隆起,箨舌暗紫褐色,箨片线状披针形或带状,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存在但早落;叶舌紫褐色;叶片下表面沿中脉两侧稍被柔毛。花枝呈穗状,鳞片状苞片;佛焰苞无毛或一侧疏生柔毛,小穗狭披针形,小穗轴最后延伸成刺芒状,节间密生短柔毛;笋期4月中旬至5月底,6月开花。

形态特征

竿高5-12米,粗2-5厘米,幼竿密被白粉,无毛,老竿灰黄绿色;节间最长可达40厘米,壁薄,厚仅约3毫米;竿环与箨环均稍隆起,同高。箨鞘背面淡紫褐色至淡紫绿色,常有深浅相同的纵条纹,无毛,具紫色脉纹及疏生的小斑点或斑块,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暗紫褐色,高约2-3毫米,截形,边缘有波状裂齿及细短纤毛;箨片线状披针形或带状,开展或外翻,平直或有时微皱曲,绿紫色,边缘淡黄色。

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存在但早落;叶舌紫褐色;叶片长7-16厘米,宽1.2-2.5厘米,下表面沿中脉两侧稍被柔毛。

花枝呈穗状,长达11厘米,基部有3-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5-7片,无毛或一侧疏生柔毛,鞘口繸毛有时存在,数少,短细,缩小叶狭披针形至锥状,每苞内有2-4枚假小穗,但其中常仅1或2枚发育正常,侧生假小穗下方所托的苞片披针形,先端有微毛。小穗长约2.5厘米,狭披针形,含1或2朵小花,常以最上端一朵成熟;小穗轴最后延伸成刺芒状,节间密生短柔毛;颖不存在或仅1片;外稃长约2厘米,常被短柔毛;内稃稍短于其外稃,脊上生短柔毛;鳞被长4毫米;花药长12毫米;柱头2,羽毛状。笋期4月中旬至5月底,花期6月。

主要变种

变竹(变种)(河南农学院学报)

该变种与淡竹的区别在于幼竿无白粉或微被薄白粉,分枝以下各节的箨鞘背面具云雾状淡褐色纵长斑纹。

分布于中国河南博爱、沁阳等县。模式标本采自郑州河南农学院竹子栽培园。

筠竹(栽培型)(植物分类学报)

该变种与淡竹之不同处在于竿渐次出现紫褐色斑点或斑纹。

分布于中国山西、陕西和河南等省。模式标本采自郑州河南农学院竹子栽培园。笋味淡;竿色美观,篾性韧,致密,为河南博爱“清化竹器”的原材料,适宜编竹器及工艺品。

生长环境

淡竹有怕强风,怕严寒,喜光的特点,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下,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年平均温度10℃以上,极端最低温度不得超过-20℃,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酸、微碱性土壤。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产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1926年由南京引入美国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美国。

繁殖方法

在成林的园子里,选择用来繁殖的母竹。淡竹繁殖特性比较特殊,必须选择两年生的淡竹。一年生淡竹是绿色的;两年生淡竹是黄绿色的;三年以上的淡竹是黄色的。用来繁殖的母竹必须是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没有病虫害单株粗度1-3厘米的健壮淡竹。一棵带有地下茎的母竹,第二年,它就长出新的淡竹,到了第三年,这一棵母竹,就能变成一片竹林。

栽培技术

建园

对于淡竹栽培来说,建园质量的好坏,一个园子建好了,就等于成功一大半。发展淡竹园,可选择背风、向阳山麓,缓坡、村庄附近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进行栽植,瘠薄粘重的土壤不宜栽植。

淡竹建园的时间是春季,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首先要施肥整地。为了培肥地力,在建园地挖深度为30厘米、宽度为30厘米的条状沟,沟与沟之间距离1米左右,挖好沟后在沟底施足基肥,平均使用土杂肥75000千克/平方米,磷肥900千克/平方米,以满足淡竹生长需求。

栽植

母竹在栽植前,为减少水分蒸发,保证营养充足,使淡竹能够正常生长,一般要进行修剪,每株竹子留三四个枝节为宜。挖母竹时,在竹子20-30厘米处开挖,保持母竹地下茎的完整。将修剪好的母竹,可以直接种在挖好的定植沟里。挖栽植坑长宽以1米见方为好,深40厘米左右。栽后踏实,使土壤与地下茎接触紧密,母竹与母竹之间的株行距为1米×2米。

管理

栽植后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湿润,特别是在出笋期,或幼竹旺盛生长期,要保证及时灌水。对新栽植的竹子,每天上午9-10点,下午3-4点要定时对竹叶进行喷水,在夏季移栽时,要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移栽时,若管理不当,会出现“假死现象”,所谓假死,就是新栽植的竹叶,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但只要竹干始终保持鲜绿色,这时注意保湿,仍能重新发芽,并长出新叶。竹子较喜湿,但也怕水涝,因此干旱时要注意及时灌水,在雨季要及时挖沟排水。

在栽植时,要剪除一部分枝条,并摘除部分叶片,尤其要剪去衰老的叶片,减少水分蒸发,确保成活。由于淡竹的根系较浅,新栽的容易倒伏,特别是春天风大,因此,移栽后,要绑杆固定,及时用小竹杆把整个建园地的母竹连接起来,变成结实的框架结构。在浇水或雨后,要及时对斜歪的母竹进行培土扶正。

防病治虫

主要虫害有竹蚜、竹螟、竹蝗和竹象鼻虫等,要及时喷药防治。主要病害有丛枝病和煤污病,要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竹间的通风透光性,增强其抗病虫的能力,对于煤污病主要是防治蚜虫,可用65%的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到1500倍液。病害在发病初期可用波尔多液或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主要价值

淡竹通直,材质柔软,是竹编的很好用材,其竹编制品,美观耐用,又是大栩、竹黄的极好用材,淡竹笋食用,味美不亚于毛竹笋,药用的竹沥及竹茄也多产于淡竹,其用途之广,经济价值之高,在竹类中居于前列。淡竹,不仅适宜环境,而且生长快,易繁殖,是发展经济林的物种。

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中文学名篌竹拉丁文名Phyllostachysnidularia别名大韧竹、刚竹、扫把竹、金丝竹、笔笋竹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亚目须叶藤亚目科禾本科属刚竹属种篌竹分布区域河南、山东、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

形态特征竿高达10米,粗4厘米,劲直,分枝斜上举而使植株狭窄,呈尖塔形,幼竿被白粉;节间最长可达30厘米;壁厚仅约3毫米;竿环

形态特征

竿高达10米,粗4厘米,劲直,分枝斜上举而使植株狭窄,呈尖塔形,幼竿被白粉;节间最长可达30厘米;壁厚仅约3毫米;竿环同高或略高于箨环;箨环最初有棕色刺毛。箨鞘薄革质,背面新鲜时绿色,无斑点,上部有白粉及乳白色纵条纹,中、下部则常为紫色纵条纹,基部密生淡褐色刺毛,愈向上刺毛渐稀疏,边缘具紫红色或淡褐色纤毛;箨耳大,系由箨片下部向两侧扩大而成,三角形或末端延伸成镰形,新鲜时绿紫色,疏生淡紫色繸毛;箨舌宽,微作拱形,紫褐色,边缘密生白色微纤毛;箨片宽三角形至三角形,直立,舟形,绿紫色。末级小枝仅有1叶,稀可2叶,叶片下倾;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微弱或俱缺;叶舌低,不伸出;叶片呈带状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2厘米,无毛或在下表面的基部生有柔毛。花枝呈紧密的头状,长1.5-2厘米,基部托以2-4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小形苞片;佛焰苞1-6片,在下部者呈卵形,上部者形较狭,纸质,长约16毫米,边缘生纤毛,其他部分无毛或只在两侧及顶部多少有毛,缩小叶有变化,或极小或近于无或呈叶状,每片佛焰苞腋内具假小穗2-8枚;假小穗的苞片狭窄,大小多变化,甚至有时可无苞片,膜质,5-7脉,具脊,上部及脊上均生有长柔毛;小穗含2-5朵小花,上部1或2朵小花不孕;小穗轴节间略呈棒状,上侧扁平并生有数条长柔毛,顶端斜截平;颖通常1片,有时多至3片,其形状、大小及质地与其下的苞片相似,长可达15毫米;外稃草质,密被长而开展的细刺毛,先端作芒状渐尖,多脉,第一外稃长10-12毫米,最长可达16毫米;内稃短于外稃,亦被开展的细刺毛,长6-11毫米;花药长4.5-5.5毫米;柱头3有时2或1,羽毛状。笋期4-5月,花期4-8月。

本变型竿壁薄,竹材较脆,细竿作篱笆(故称篱竹),粗竿劈篾编织虾笼(因此称笼竹);笋味美,供食用。植株冠辐狭而挺立,叶下倾,体态优雅,亦宜作布置庭园用。

分布范围

产陕西、河南、湖北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多系野生。模式产地在意大利,根据原描述记载,系1868年由日本输入的。但迄今为止日本的有关文献中均未提及该国有此竹种,很可能原来的引注有误,估计还是引自我国。

篌竹主要分布区位于西起四川和云南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大致地理范围为北纬25°—35°、东经105°—120°。目前北引至山东济南、潍坊和青岛一线的篌竹,虽长势不及原产地,但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南缘福建福州等地基本适应篌竹生长,西缘达云南昭通永善海拔1000~1300m的滇东北中山山原区。篌竹垂直分布上限在东部浙江天目山可达1200~1500m、西部四川和贵州可达1800m以上,分布区北缘的秦岭、桐柏山和伏牛山仍可达1000m。近年来在海拔1200m左右的黔中地区也人工引种成功。四川东部和重庆东北部、贵州东北部、浙江西北部和安徽南部山区等地是篌竹的相对集中分布区,成片面积近10万hm2。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本变型竿壁薄,竹材较脆,细竿作篱笆(故称篱竹),粗竿劈篾编织虾笼(因此称笼竹);笋味美,供食用。植株冠辐狭而挺立,叶下倾,体态优雅,亦宜作布置庭园用。

竹壁薄,竹材较脆,整秆用于编篱笆、搭瓜菜棚架,由于其秆颜色及味甘,常用其篾黄编虾笼,用来捕虾独好。笋味鲜美,供鲜食或加工笋干。

植株冠幅窄而挺立、叶下倾、体态优雅,笋箨纹路明晰、色泽各异,是道路绿化和庭园置景的上选竹种。

食用价值

笋味美,供食用。植株冠辐狭而挺立,叶下倾,体态优雅,亦宜作布置庭园用。

笋期时,大箨耳特别醒目,形如矛枪,紧抱竹竿,意趣奇特。适于成片栽植。或在乔木林下栽植,作为下木配置。笋味美,竹材常作农业竿用。陡坡处栽植用于绿化、水土保持。

经济价值

竹材纤维较长、纤维素含量较高,是上好的纸浆原料。

繁殖方法

移植母竹植之,成活率高,发笋快,但在贫瘠的土壤或竹林荒芜时,都长成细小密集、丛篁密箐的竹林。

养护与病虫害

施肥培土

生长旺盛的竹林,每隔3-5年进行一次施肥压土。根据肥源和劳动力条件,在夏季把青草、幼嫩树枝、树叶、堆肥、厩肥或饼肥等均匀施在林地上,再盖土5-10cm厚。有利于防冻护鞭,面积较大的可把林地划分为3个区,每年冬季埋肥培土一个区,3年一遍,循环进行。衰老残败的竹林,老鞭竹蔸充塞土中,影响新鞭生长和萌笋长竹,通过深翻、施肥、培土,可以复壮更新。根据地形情况,把林区划分成2-3m宽的若干条带,秋后砍伐时隔条抽带,将带上的竹株全部砍掉,深翻25-30cm,清除竹鞭竹蔸,树桩石块,扒开表层土壤,施下草秸、土杂肥、厩肥或饼肥,或拌入少量化肥,再行覆土。第二年竹鞭即从两侧回窜过来,第三年发笋长竹。在第三年的秋后又以同样的方式垦覆余下条带,约需5年的时间,即可把衰老的竹林全部改造过来,成为生长旺盛的复壮新林。

护笋养竹

出笋期间要有专人巡视护笋,禁止人、畜入林,为防止虫退,可在每年出笋前在林地喷洒一次低毒农药。竹笋出土盛期后,要进行检查,碰到退笋及时挖去,并去掉一部分小的、密的、弱的竹笋,每亩留养健壮竹笋500-600株,使之分布均匀,提高竹林质量和整齐度。

适当整枝

整枝应在新竹抽枝后但未展叶时(5月中旬至6月下旬)进行。过早,竹秆尚未老化,竹梢幼嫩,打枝时会操损伤竹秆或打断竹梢;过迟,竹枝已老化,不易打落,或撕下竹青(皮)降低竹材质量。整枝常用小木棍或铁钩,沿新竹的枝秆分岔处垂直打下竹枝。整枝强度一般以打下竹秆最下的枝条3-5盘为宜。

合理砍伐

1-3年的竹株正是壮龄阶段,生理代谢旺盛,抽鞭发笋力强,是竹林更新发展的基础,不能砍伐。3年以上的竹株逐渐老化成熟,所连的鞭根也渐渐衰退,失去发笋能力,除少量的空档竹、林缘竹外,应尽量砍伐利用。砍伐量应为当年新竹留养量的70-90%,伐后竹林仍保留每亩1000株左右,并使保留竹株均匀分布。伐竹的季节从秋末到初春为好,按四留四砍的原则进行砍伐(即砍小留大、砍老留新、砍密留稀、砍低留高)。伐竹要齐地砍断,随即用砍刀劈破竹桩,促其腐烂分解。

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 Munro


    中文学名糯竹拉丁文名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 Munro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 目莎草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梨竹族属空竹属种糯竹分布区域产中国云南。

糯竹(学名:CephalostachyumpergracileMunro)又叫香糯竹、糯米香竹、香竹、糯米饭竹。竿直立,高可达12米,直径可达7.5厘米,梢头下垂或稍下垂;粉绿色,节下被白柔毛,竿箨厚革质,远短于其节间,背面密被黑色刺毛,纵肋不明显;箨耳圆形或近圆形,折皱,箨片外翻或稍外展,卵形或心形,叶鞘边缘具纤毛,叶耳不发达,叶舌低矮,边缘微具齿或全缘;叶片狭披针形,质薄,花枝无叶,花药成熟时紫色;颖果无毛,先端具宿存的花柱基部。西双版纳有成片纯林,栽培甚广。缅甸各地均有分布。该种笋箨起初被黑色硬

形态特征

竿直立,高9-12米,直径5-7.5厘米,梢头下垂或稍下垂;节间长30-45厘米,粉绿色,幼时密被白色贴生短刺毛,节下被白柔毛,竿壁较薄;竿环平。竿箨厚革质,迟落,远短于其节间,长10-15厘米,宽15-20厘米,背面密被黑色刺毛,继后则脱落而呈光亮的栗褐色,纵肋不明显;箨耳圆形或近圆形,折皱,边缘具长达1.3厘米的屈曲缝毛;箨舌极低矮,全缘或微具齿;箨片外翻或稍外展,卵形或心形,长5厘米左右,具硬尖,腹面密被毛茸,底部两侧与箨耳相连。

叶鞘边缘具纤毛,外叶舌被短纤毛;叶耳不发达,但在叶鞘口部具易落之短纤毛;叶舌低矮,边缘微具齿或全缘;叶片狭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2.5-3.8厘米,有时宽达6厘米,质薄,先端钻状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两表面均粗糙,次脉7-13对。

花枝无叶,各节着生有多数假小穗所形成的球形假小穗丛,其直径为1.5-3厘米,下方托以苞片。小穗长1.2-2厘米,宽2毫米,密被淡黄色硬毛;小穗轴延伸成刚毛状,长5-6毫米,颖2-3片,长0.6-1.1厘米;外稃长1.3-1.8厘米,圆卷,先端具刺芒状尖头,背面密被毛,多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较长,背部具2脊,先端常2裂成短尖头;鳞被窄,膜质,披针形,先端锐尖;花药成熟时紫色;柱头3。颖果长6-8毫米(不包括花柱部分),宽2-3毫米,无毛,先端具宿存的花柱基部。

产地生境

产中国云南南部至西南部。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西双版纳有成片纯林,栽培也甚广。缅甸各地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糯竹是一种喜热喜湿的热性竹种,对水条件要求较高,而对光照要求不严,属中性竹类,有一定的耐荫性,在全光照或半荫蔽的混交林下均能良好生长。糯竹林的生长优劣与坡向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坡位的关系较大。由于山麓地带水湿条件较好和土壤肥厚的缘故。生长于坡位下部的竹林各项生长因子都优于上部和中部。

繁殖方法

种子

苗圃地选择:苗圃地要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

整地作床:冬季对育苗地进行深翻,深度30厘米深,同时施入基肥。早春对土壤进行细整后,做成宽1米,长以地形而定的苗床。

播种: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10°C时进行播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温水浸种,并每天换一次清水,连续浸种两天,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即可捞出播种。播种方法可分为点播、条播和撒播。但点播较有利于管理和节约种子,播种穴的株行距为20×20厘米,穴深1厘米,每穴播种子15粒左右。每亩用种1.5-2公斤。播种后覆土0.5厘米。床面上再盖1厘米厚的稻草,以保持土壤湿润。种子无休眠期。种子采收后就能播种。有温室或塑料大棚的地方,最好在秋季种子采收后播种,因此时种子发芽率高,毛竹种子采收后发芽率为50%。放置第二年春季后,发芽率降至20%左右,一年后无发芽能力。

苗圃管理:⑴洒水。播种结束盖草后,立即洒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土壤缺水时,应及时洒水补墒,这是保证种子出苗的重要环节。⑵搭荫棚,当有50%以上竹苗出土后,应及时搭起荫棚,揭去盖草。荫棚的透光度初期为40%,随着竹苗分蘖次数的增加,透光度可扩大为60%。秋后拆除荫棚。⑶除草、培土,竹苗出土后,对苗床的杂草要及时进行清除,对因洒水冲刷裸露的种子要及时进行培土,除草后要及时洒水,以利于竹苗与土壤密接。⑷追肥和防治病虫。竹苗容易发生病虫害。当出苗达80%以上时,应每隔10天喷一次波尔多液,可防治多种病害。苗木生长初期每隔10天用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埋鞭

在成林的毛竹林里,挖掘2-4年生健壮的竹鞭,截成40-50厘米长的鞭段,也可以挖掘2-8年生实生苗和实生苗造林的3-4年生幼林里的小竹鞭,截成20厘米长,进行埋鞭育苗。埋鞭时,在苗床上每隔30厘米开一条育苗沟,沟深20厘米,宽20厘米,施入基肥,将竹鞭平放于育苗沟中,盖土10厘米左右,浇水后用地膜覆盖。埋鞭苗造林具有成林快的特点。埋鞭苗一般1—2年就可造林。埋鞭的时间以秋季和早春为好。

栽培技术

移竹造林

林地选择:选择疏松、湿润、肥沃、土层深度达5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酸性、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或砂质土为宜。秦巴山区最好选择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腰和山麓地带的缓坡地,地下水位低的河滩地、溪畔沟边河岸、村宅四旁边缘栽植较为理想。

整地:生产中多采用穴状整地。挖穴前,先确定造林密度及株行距,笋材两用毛竹林其株行距为3×4米或4×4米,材用林及丰产竹林的密度可大些。挖栽植穴的规格为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50厘米,挖穴时表土和底土分别置于穴的两侧,穴挖好后将表土回填底部,有条件的地方可施入有机肥。

母竹的选择:选择1-2年生、3-6厘米粗、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分枝低,枝叶繁茂,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单株。

母竹的挖取和运输:挖母竹时,首先要确定竹鞭的方向。一般竹鞭走向多数和第一层枝盘方向一致。挖竹时,在距母竹40厘米处用锄轻轻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来去鞭方向呈椭圆形挖好,来鞭留30厘米,去鞭留40厘米截断。其次要保护好竹鞭,尽量做到少伤竹鞭、鞭根和笋芽,更不能强行用力摇动种竹,以免损伤连接点。母竹挖好后,留枝3—4盘去梢,并使切口平滑。短距离运输可不必包扎,长途运输必须包扎,中途要进行洒水,上下车要轻搬轻放。

栽植季节与方法:竹子栽植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秋冬季和春季,即10月至翌年的2月是其造林的好季节,我市春季春旱较为严重,而秋季阴雨天气较多,所以秋季是我市栽竹的最好季节。栽植时,解除母竹上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四周踏实,浇足“定蔸水”后,再行覆土,覆土深度比母竹原土部分高3—5厘米,最后用1×1米地膜覆盖,地膜四周用土埋实。

抚育管护

松土除草:每年两次,第一次在5-6月间。第二次在7-8月间杂草种子尚未成熟前进行。

施肥:为促使竹子更新生长,提早成林,竹林应及时追施肥料。以农家肥和化肥并用效果好。在秋冬季施入饼肥、土杂肥等有机肥,有利于孕笋越冬。在春夏季节施入人粪尿、化肥,可及时满足竹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间伐:新竹萌发快,数量多,但大小不匀,应及时间伐,间伐时要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去老留幼,去密留稀。

加强保护:首先要严禁在新竹林中放牧,以免踩坏竹笋和破坏幼竹。其次要及时防病虫害和兽禽为害。

主要价值

特色食用

竹筒饭是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人们所喜食的特色食品,其做法为:先将香糯竹按节砍下,并保留一个节做底,把事先洗净并浸泡过七八个小时的糯米或紫糯米放入竹筒中,倒入一些清水,用芭蕉叶或竹叶塞紧竹筒口,先把竹筒架在火上烘烤,再放平用文火翻来覆去地慢慢烘烤,不久饭就可煮熟了。吃竹筒饭也是有讲究的,要先用刀背轻轻地反复敲打竹筒,使竹皮与里面的糯米饭彻底脱离,然后用刀在竹筒口划几道小缝,用手直接剥去竹皮,一条由竹壁膜包裹着的糯米饭便展现在大家眼前了。

这样的竹筒饭,味道香美,将香糯竹天然的清香与糯米本身的香味融合在一起,香糯竹是傣族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香糯竹是唯一适于烧制竹筒饭的竹子,故有“糯米香竹”之称。竹筒饭不但芳香可口,还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具有特殊的天然香味;特有的香竹黄酮更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等自然保健功效,同时其特有的双层内膜将香米饭紧紧包住,方便食用。

环境保护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广义上讲,竹子属于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显著功能;从狭义上讲,竹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比任何一种树木和植物都要显著。⑴与其它植物相比,竹子生长周期短、萌发快、生态适应性强,能迅速恢复森林植被,迅速固结表土,减少水土流失;⑵竹子根茎系统庞大,盘根错节,具有更强的保持水土作用;⑶竹子属多年生一次性生长植物,一次栽植后,年年发笋、岁岁长竹,可连续数十年收获而不破坏竹林群体结构,持续发挥生态保护作用。

住食文化

香糯竹是云南少数民族群众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原材料之一。傣家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香糯竹的广泛利用遍及衣、食、住、行、用诸多方面,可以说竹子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已经息息相关。傣家祖辈流传种竹用竹习惯:房外多种竹、房内皆用竹,食竹笋、住竹楼、用竹筷,吃竹筒饭、喝竹筒酒、饮竹叶茶,架桥以竹代木、防洪取竹制笼,大凡桶、篮、桌、凳等用具无不取材于竹,连吸烟也用竹制水烟筒。此外,香糯竹也常作围篱、盖房之用。傣家有住竹楼的传统习惯,除了盖顶有时用稻草外,其它均用竹子所造。全楼用竹建造的已不多了,但人们仍称其为竹楼,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包含着少数民族对竹楼的无限眷恋之情。一幢幢竹楼掩映在翠竹丛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竹文化景观。

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


    中文学名金镶玉竹拉丁文名Phyllostachysaureosulcata’Spectabilis’科禾本科族倭竹族属刚竹属种金镶玉竹分布区域江苏、浙江、北京。

金镶玉竹为竹中珍品,其珍奇处在那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条上镶嵌着块块碧玉,清雅可爱,故古海州志中称其为“金镶碧嵌竹”。杆高4-10m,径2-5cm.新竹新竿为嫩黄色,后渐为金黄色,各节间有绿色纵纹,有的竹鞭也有绿色条纹,叶绿,少数叶有黄白色彩条。该竹竹竿鲜艳,黄绿相间故称为金镶玉,非常引人注目。有的竹竿下部之字型弯曲。

形态特征

金镶玉发鞭、出笋力强,适应性强,种植易成林块。多采用母竹移植法栽植,用埋鞭育苗也极为容易。能耐-20℃低温。

竿高9米,粗4厘米,金黄色,除分枝一侧的宗槽绿色外,有数绿色纵条,新杆密被脱落性细毛;秆环与箨环均微隆起,节下有白粉环。叶片长7-15厘米,宽1-1.5厘米。笋期四月下旬-五月上旬。秆色泽美丽,栽培供观赏。

生长环境

宜栽植在背风向阳处,喜空气湿润较大的环境。

分布范围

北京、江苏、浙江也有栽培。

主要价值

园林绿化优质竹苗。

栽培技术

竹园林施工方式

1.成片风景竹林景观,根据一次成景,每亩栽100—300棵。

2.竹类品种园可栽种10—-50棵。

3.庭园小园林观赏竹布景5—-20棵均行。

整地方式

以穴状整地为主,穴深30-40厘米,穴大1米见方。或使用50-100公分直径的花盆。

观赏竹培育季节:

早春二月是最佳的观赏竹培育季节。此外每年的十月至翌年三月,梅季的六月都是造林的好季节。一些赶工期的园林绿化造景项目,需要在其它季节如盛夏季节施工,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栽后管理的技术。

年度管理

观赏竹幼苗管理

1.中耕除草:一年二次,时间6~8月,深度8~10厘米,杂草腐烂作肥料

2.施肥培土:因竹子地下茎分布浅,除草后应同时培土,以便杂草腐烂,利于吸收.肥料不充分,竹秆生长不良,新绿也过早消失,为使庭园每年能生长健壮竹子,应施用氮,磷,钾,硅肥和有机肥。每丛复合肥半斤左右。幼苗培土兼有保墒,固竹抗摇曳之功能,简单而有效。

3.灌溉抗旱:观赏竹类喜温暖湿润,笋期更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有”雨后春笋”之说。新造竹林如遇笋期干旱应浇水抗旱,力争幼林早发发好。.在观赏竹布景当年夏季,旱情严重,将严重影响成活率和幼苗生长,也必须浇水抗旱。浇水可于早晚进行,要浇透浇足,并在母竹周围铺些稻草,保湿降温。

4.疏伐:竹林3-5年后,可疏去一些老竹秆,以便让新竹有宽敞的空间展枝造形。

观赏竹成景时管理

1.中耕除草:一年一至二次,时间6~9月,深度8~10厘米,杂草腐烂作肥料

2.施肥:为使竹叶色浓绿,可少量施些复合肥,每亩10至20斤。

3.浇灌抗旱:盛夏干旱季节,竹容易缺水叶片失绿泛黄,需早晚浇水保湿。

4.修剪整形:当年新竹可于6月中旬留枝8-10盘,钓去上部之竹梢。可提高抗风雨松动的能力,可增加竹之美感。

5.疏伐:疏去一些老竹秆,以便让新竹有宽敞的空间展枝造形,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时间在每年的5月底6月初。也可在秋冬进行。

病害防治

竹灰球粉蚧为害金镶玉竹多种竹类。成、若虫寄生在小枝腋间、叶鞘内吸汁为害,后期形成灰褐色球状蜡壳,致使枝叶枯萎,生长缓慢,竹丛衰败,并影响出笋。成虫:雌成虫呈梨形,前端略尖,后端宽大,全体硬化。直径1.5-2mm,紫褐色,外被以灰褐色带石灰质混有杂屑的球形蜡壳。雄成虫体长约1.3mm,头胸红褐色,腹部淡黄色。腹末具性刺和两根尾毛。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当年新梢的叶鞘内越冬;翌年春继续取食,孕卵,虫体膨大成球形;4月下旬产卵于体下,5-6月问孵化为初孵若虫,很快爬行至新梢叶鞘内固着吸汁为害,同时体上分泌出白色蜡粉。5月下旬雄若虫从叶鞘基部爬至端部结茧化蛹,6月间羽化为雄成虫,此间雌成虫也羽化;雌雄交尾后,雄成虫很快死亡,雌成虫为害至10月陆续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管理。及时中耕松土,科学肥水,合理砍伐,保持竹林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减少虫害;根据该虫聚集为害习性,人工刮除,对于为害严重的植株应该及早挖除。

(2)保护和利用瓢虫、寄生蜂和草蛉等天敌。

(3)药剂防治。掌握若虫孵化期喷洒25%喹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或20%稻虱净乳油1500-2000倍液。

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中文学名早园竹拉丁文名PhyllostachyspropinquaMcClure别名沙竹、桂竹、雷竹二名法Phyllostachyspropinqua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簕竹超族属刚竹属分布区域中国河南、江苏、安徽、浙江、贵州、广西、湖北等省区,美国。

早园竹,又称早竹、雷竹、燕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一种优质高产笋用竹种。早园竹秆高6-8m,径2.5-5cm,中部节间长10-20cm,不匀称,常一侧肿胀,新秆深绿色,节紫褐色。在年平均温度15-17℃,最低温度-13℃,年降水1200mm以上的地方均适宜生长,具有出笋早、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效益好的特点。

形态特征

竿高6米,粗3-4厘米,幼竿绿色(基部数节间常为暗紫带绿色)被以渐变厚的白粉,光滑无毛;中部节间长约20厘米,壁厚4毫米;竿环微隆起与箨环同高。箨鞘背面淡红褐色或黄褐色,另有颜色深浅不同的纵条纹,无毛,亦无白粉,上部两侧常先变干枯而呈草黄色,被紫褐色小斑点和斑块,尤以上部较密;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淡褐色,拱形,有时中部微隆起,边缘生短纤毛;箨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绿色,背面带紫褐色,平直,外翻。末级小枝具2或3叶;常无叶耳及鞘口繸毛;叶舌强烈隆起,先端拱形,被微纤毛;叶片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宽1-2厘米。笋期4月上旬开始,出笋持续时间较长。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早园竹杆高叶茂,生长强壮,耐旱力抗寒性强,能耐短期摄氏零下20度低温;适应性强,轻碱地,沙土及低洼地均能生长,是华北园林栽培观赏的主要竹种。

分布范围

产河南、江苏、安徽、浙江、贵州、广西、湖北等省区。1928年由广西梧州西江引入美国。

栽培技术

栽培条件

1、园地选择:要求土壤疏松、透气、肥活,以土层深厚、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乌沙土、沙质壤土为好。普通红壤、黄壤也适且栽培。盐碱土、石灰性土不适宜栽培,土壤深度要求50cm以上,PH值4.5-7.0左右,以微酸性或中性为宜,地下水位应在1m以上为宜。坡度在20°以下,海拔250m以下为好。早园竹喜湿润怕积水,喜光怕风,应种在背风向,光照充足的东南坡、南坡。

2、母竹选择:母竹选择1-2年生为好,因为这种母竹的竹鞭属壮鞭生活力强,侧芽饱满,根系发达,种植后容易长鞭生根。还要注意选择生长健壮、节间匀称、分枝较低、无病虫害、无开花枝的母竹。母竹不宜过粗或过细,一般胸径在8cm左右为宜,每墩1株,少数2株,带宿土8-10公斤。挖掘时注意留好鞭,来鞭10cm,去鞭15cm。保留枝5-7档,多余枝梢削掉,以减少水分蒸发。

栽植方法

早园竹造林除大伏天、冰冻天和竹笋生长期外均可种植,但以5月下旬-6月的梅季和9月桂花季为好。定植密度一般2.5m×3m或3m×3m,每亩70-90株。有坡度的造林地,按等高线种植或筑成梯田,挖80cm×50cm×40cm定植穴,穴底要平整,表土放在一边,先在穴内放10公斤左右经过腐烂的厩肥或1公斤左右菜饼,用10厘米细泥盖住肥料后再种上竹苗,先复表土,再复心土;也可暂不施底肥,先种上竹,到次年母竹成活后再施肥料。切忌在穴内施较多的尿素、复合肥及浓畜肥,否则要造成母竹肥害,影响造林成活率。种竹宜浅不宜深,可比原来略深,一般以竹鞭在土中20-24cm为好,母竹种植后,如遇降水不足,应适当浇水,尽量不使竹叶失水。

抚育管理

(一)幼林期竹抚育以保证成活和促进生长为主,措施是:

1、留笋养竹。造林后头一、二年,要留笋养竹为主,一般每条鞭留种笋1株,一株母竹留种笋2-3株,第三年后,可先挖一部分笋,后再留养比母竹多2-3倍的粗壮种笋,以促使郁闭成林。同时,对新竹要进行适当钩梢,留枝10-15档,以提高抗风雪灾害能力。

2、合理施肥。新造林地肥力差,要做到合理施肥,头2-3年,可在母竹和新竹周围块状施肥,每墩施腐熟过的畜肥10-15公斤或饼肥1-2公斤,如果天气干旱,可施2-5%浓度水肥,施肥时间、次数与成林竹地施肥一样。

3、抚育套种。新造林立竹稀疏,土壤板结,阳光充足,易蔓生杂草,争夺养分,应及时松土除草,保持林地疏松、湿润、无杂草,以利新竹生长。为了降低造林成本,增加副业收入,头二年还可在林地空间套种农作物,实行以短养长,以耕代扶,但套种作物最好选择能固氨的豆科植物或生长期短、施肥量多的植物,如黄豆、碗豆、马铃薯、油菜、西瓜、花生、蔬菜等。不要套种秸秆高、藤茎长、耗肥多的玉米、南瓜、蕃茄、芝麻等,尤其套种芝麻,会引起竹鞭腐烂。

4、抗旱和排水。新造林鞭根较少,竹秆较嫩,抗旱能力较差,造林后当年夏秋季要注意保护竹秆,浇水抗旱,以提高新造林的成活率。到了春雨连绵季节,竹地积水过多,又要注意开沟排水,防止地下竹笋和鞭、根腐烂。

(二)成年林须采取以下七条培育措施,才能达到竹笋优质高产的目的:

1、掘地加泥,松土除草。一般情况下,每年需掘地二次松土除草二次。第一次掘地应在5月中旬-6月上旬进行,掘地前先砍除4年以上老竹及全开花竹,重施有机肥和化肥,垦复深达30cm;第二次掘地应在9月份进行,这次掘地不宜太深,一般10-15cm,同时增施一次有机肥和磷钾肥。对土层不深、肥力不高、砂性或粘性过重的竹地,每年秋冬初要加3cm左右客土,以改良土壤肥力,水网平原地区在秋冬季节,可捻挑一次河泥,但加土和捻泥都不能太厚。

2、氮、磷、钾合理配方,实行科学施肥。根据实际调查和有关资料分析,笋用竹林氮、磷、钾合理配方为5:2:3。早园竹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副,合理搭配,一般一年要施4次肥,即1月中旬施笋前肥,2-3月上旬施笋期肥,5月下旬-6月施行鞭肥,9-10月施孕笋肥。

3、开沟排水,浇水抗旱。早园竹地下竹鞭生长既怕积水,又忌过干,因此每年秋末冬初,如久晴不雨,气候干燥,就要浇水抗旱,促进笋芽分化、膨大。梅雨和秋雨季节,如雨水过多,竹地过湿,要事先开沟排水,平坦竹地,一般每隔4-6m开一条排水沟,山坡竹地,每隔4-8m开设水平避水沟。

4、适时挖笋,留好种笋。竹笋出土盛期(3月中旬-4月中旬),应根据竹地出笋迟早选择最佳的留养种笋时间。要选择笋体粗壮,分布均匀的“乌桩头”留作种笋,并插上标记。一般每亩留养新竹250-300株为宜,且每年留养种竹数量不宜忽多忽少。

5、挖除老竹,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早园竹的立竹量一般每亩700-1000株,理想的年龄结构:1-2年竹各占30%,3年竹占30%,4年竹占10%,无5年生以上老竹。挖除老竹的数量与留养新竹数量基本相等,立竹偏高的竹林,要多挖除一些老竹,偏低的竹林,要少挖除一些老竹。

6、适时钩捎,合理留枝。钩捎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进行,一般钩捎后留枝10-15档。

病害防治

蚜虫

俗称腻虫、油虫,以春、夏季危害为重。1、保持竹林合理密度,增强林间通风透光。2、早春,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3、注意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

竹螟

俗称卷叶虫,一般在5-7月发生危害,6月中旬为危害高峰期。1、5-7月,用黑光灯诱杀成虫(蛾子)。2、6月份,用20%杀灭菊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3、秋冬季(10-12月),进行林地垦复,击毙幼虫或土茧。

竹小蜂

俗称炮仗虫,受害小枝节间膨大,5-9月为危害期。1、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松土施肥。2、5月上、中旬,用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3、幼虫初期(5月中旬—6月),用40%氧化乐果兑水10倍竹腔注射,每株约2毫升。

金针虫

俗称铁丝虫,是为害早园笋的主要地下害虫,土温达15℃左右时害虫活动为害,3-4月为危害高峰期。1、人工挖退笋时将害虫直接杀死。2、危害严重的竹林,在笋期过后(4月下旬),用90%敌百虫400-500倍液喷浇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2-2.5公斤均匀翻入土层15厘米左右。

竹丛枝病

俗称竹扫帚病、雀巢病,发病枝不断长出侧枝形似扫帚或鸟巢。1、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松土施肥,提高抗病力。2、清理林地,砍除重病竹。3、4月之前,剪除林内所有丛枝并烧毁。

竹秆锈病

多发生在竹秆中下部或基部,夏季、冬季病部产生黄色的病菌。1、加强抚育管理,保持合理立竹量。2、冬季,清除林内重病竹。3、3月底之前,人工刮除黄色病菌及其周围部分竹清,注意不跳刀、不遗留。

繁殖方法

母株繁殖。

主要价值

景观价值

早园竹,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早园竹姿态优美,生命力强,在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天津、河南、北京等省市引种表现良好。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早园竹可广泛用于,公园、庭院、厂区等。也用于绿化边坡、河畔、山石。早园竹成本较低,而绿化效果好,栽植当年即可体现非常好的观赏价值。深受各地景观工程的喜爱。

食用价值

竹笋味道鲜美、产量高、出笋时间早,亦为优良笋用竹。

其他价值

竹材可劈篾供编织,整竿宜作柄材、晒衣竿等。

植物文化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竹文化的发祥地,从殷商时代就跨入了“竹子文明”的时代。中国人民种竹、用竹、爱竹、咏竹、画竹之风长盛不衰,绵延数千年。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发展史后也认为,东亚文明就是“竹子文明”。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竹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亭亭玉立的竹子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于一身。人们把竹子的生物学特征总结升华成了做人的品格和情操。自古以来人们不仅喜欢竹子的外形,更爱竹子的内涵。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赋予许多生物以人的灵性,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喻为“四君子”。

谦虚谨慎是竹的品格,坚韧不屈是竹的气节,无私奉献是竹的风骨,高风亮节是竹的灵魂。

在中华民族文明史的进程中,几乎处处打上了竹的烙印,处处都可以见到竹子的踪迹,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竹文化。

硬头青竹Phyllostachys veitchiana Beudle


    中文学名硬头青竹拉丁文名PhyllostachysveitchianaBeudle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倭竹族亚族刚竹亚族属刚竹属

硬头青竹是产于湖北西部及四川的一种竹子,竿高3-5米,粗1-2.5厘米,幼竿被白粉并疏生短柔毛;节间一般长20-22厘米,壁厚3-5毫米;节处隆起,竿环高于箨环。

形态特征

竿高3-5米,粗1-2.5厘米,幼竿被白粉并疏生短柔毛;节间一般长20-22厘米,壁厚3-5毫米;节处隆起,竿环高于箨环,节内长4毫米。箨鞘背面绿色具紫色纵条纹,被白粉,基部箨鞘混生有灰白色或淡褐色柔毛及长短不一的短硬毛,其余的箨鞘则近于无毛或无毛,边缘生长短不齐的纤毛;箨耳紫色,三角形、阔镰形至镰形,斜上举,与箨片基部明显相连、边缘饰以弯曲的繸毛;箨舌紫色,拱形,长约2-3毫米,边缘呈啮蚀状,密生长为2-3毫米并带紫色的粗纤毛;箨片三角形至狭三角形,直立或外倾,紫色或绿紫色,微呈波状。末级小枝具1或2叶;无叶耳,有鞘口繸毛数条,直立;叶舌边缘具粗纤毛;叶片线形或阔线形,长8-14厘米,宽1.2-1.8厘米。花枝为稍紧密的头状或短穗状,其下托以5-6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后者薄革质,边缘密生纤毛;佛焰苞生于花枝下部者为广卵形,愈向枝的上部则愈狭,叶耳及鞘口继毛俱缺,叶舌明显,缩小叶极小,锥状或三角形,每片佛焰苞腋内具假小穗1或2枚;小穗通常具4或5朵小花;小穗轴易自颖之上及诸小花之间脱节:颖1或2片,大小多变化,通常较外稃为狭,多少呈膜质,被长柔毛,先端渐尖呈芒状;外稃狭披针形,除基部外密被长柔毛,有不明显的多脉,背部具脊,顶部渐尖呈短芒状,第一小花的外稃长12-14毫米,其内俘及雌雄蕊常发育不良而极小,其余小花的内稃短于外稃,具长柔毛,顶端2裂;鳞被匙形,上端具细纤毛;花药长6毫米;子房三棱形,花柱1,柱头3。果实未见。笋期5月,花期5-6月。

分布范围

产湖北西部及四川。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

主要价值

竹竿坚实挺直,质地优良,可作家具或劈篾编织均可。

本种提示

本种原系根据一花枝标本发表,此花枝及叶枝仅具1或2叶的特征与四川名山、灌县等地所产的被命名为P.RigidaX.JiangetQ.Li者极相似,故将P.Rigida作为本种的异名。本种与贵州刚竹P·guizhouensisC.S.ChaoetJ.Q.Zhang很相似,但本种的地下茎具一圈明显的通气道、竿中部的箨鞘无刺毛、末级小枝具1或2叶等特征可以与之相区别。

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unro) Kurz


    中文学名勃氏甜龙竹拉丁文名Dendrocalamusbrandisii(Munro)Kurz别名勃氏麻竹、甜竹、甜龙竹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牡竹族属牡竹属亚属牡竹亚属种勃氏甜龙竹

勃氏甜龙竹(学名:Dendrocalamusbrandisii(Munro)Kurz)是禾本科、牡竹属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15米,梢端下垂乃至长下垂,竿环不隆起;

形态特征

乔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合轴型。竿高10-15米,直径10-12厘米,梢端下垂乃至长下垂,在高2米以下的各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3厘米,幼时被以纵行排列的白色绒毛,壁厚3厘米;竿环不隆起;节内长2厘米,节内和节下方均具一圈灰白色至棕色绒毛环;主枝1,甚发达,惟有时可无主枝,其余枝条纤细,能向外翻而包围竿节四周。

箨鞘早落,革质,红棕色至鲜黄色,背面具白色短柔毛;箨耳小;箨舌高1厘米(原记载0.5-0.7时),上缘深齿裂;箨片外翻或近于直立,基部宽为箨鞘口部宽1/3-1/2。叶鞘外面贴生白色小刺毛;叶舌高1.5-2毫米;叶片大小有变异,长23-30厘米,宽2.5-5厘米,下表面具柔毛,次脉10-12对。

花枝呈鞭状,节间长2.5-3.8厘米,一侧扁平,密被锈色柔毛;花枝各节丛生假小穗5-25枚,成簇团时其球径为1.3-1.8厘米;小穗卵圆形,略具微毛,长7-9毫米,宽4-5毫米,紫褐色,先端钝,含2-4朵小花;颖1或2片,长4毫米,宽3.5毫米,具10脉,先端具小尖头;外稃类似颖片,长5-6毫米,具16-20脉;内稃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宽1.6毫米,具3脉,先端尖或具2尖头;鳞被常缺,但有时为1或2片,存在时呈披针形或匙形,基部具3脉,边缘生纤毛;花药成熟时能伸出小花外,绿黄色,短而宽(长3毫米),先端具药隔伸出的小尖头或具笔毫状微毛,花丝短,起初较粗;子房卵圆形,遍体生毛茸,花柱长3毫米,柱头1或.2裂,紫色,羽毛状。

果实呈卵圆形,长1.5-5毫米,上部生毛,先端具喙,果皮硬壳质。

近种区别

勃氏甜龙竹的原记载未对竿箨进行描述,可能是标本不全。原作者A.Camus估计“箨可能非常大而无毛”,但我国的标本(德宏傣族称为“埋桑”者)则是箨鞘背面被毛的。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2000米处。适应性强。

分布范围

产云南南部自东至西,广泛栽培于村旁寨边。缅甸、老挝、越南、泰国亦有分布,印度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主要价值

良好的笋用竹,笋尤宜鲜食。竿可用于建筑和制作筷子,但篾用价值不高。

巴氏龙竹Dendrocalamus parishii Munro


    中文学名巴氏龙竹拉丁文名DendrocalamusparishiiMunro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族牡竹族属牡竹属种巴氏龙竹

形态特征竿高10米,直径10厘米。竿箨未能见到。叶鞘无毛,无叶耳,叶舌显著,高2毫米;叶片长17厘米,宽3厘米,无毛,次脉9对。

形态特征

竿高10米,直径10厘米。竿箨未能见到。叶鞘无毛,无叶耳,叶舌显著,高2毫米;叶片长17厘米,宽3厘米,无毛,次脉9对。花枝无叶,节间有中空,圆筒形,不在一侧具沟槽,长7-8厘米,每节着生20-35枚假小穗,其簇团的直径为2.5-3.2厘米;小穗卵圆形,长1.3厘米,宽5毫米,略扁,紫褐色,近于无毛,含2或3朵小花,成熟时在小花之间略疏离而各自张开;颖1或2片,先端具小尖头;外稃长1-1.2厘米,宽7.5-8.5毫米,先端具长为0.5-0.8毫米的芒刺小尖头,纵脉间有小横脉,边缘生纤毛;内稃长5-9毫米,两脊相距1.5毫米,脊上疏生纤毛,先端钝;花药长3-5毫米,先端具较钝的小尖头和笔毫状的毛茸;雌蕊全长0.8-1厘米;柱头1或有时可裂为2枝。果未见。

地理分布

本种在云南福贡县新发现。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模式模本采自印度旁遮普邦,是一有花而无叶的不完整材料。

物种区别

本种原发表时仅有花部的简略描述。我们在云南所得到的一份标本也不完整,因此亦未能列入分种检索表中。有必要等待做进一步的调查和采集工作。

《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