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小花山小橘Glycosmis parviflora (Sims) Kurz》,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小花山小橘拉丁文名Glycosmisparviflora(Sims)Kurz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小花山小橘分布区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六省

形态特征小花山小橘是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叶有小叶2—4片,稀5片或兼有单小叶,小叶柄长1—5毫米;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

形态特征

小花山小橘是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叶有小叶2—4片,稀5片或兼有单小叶,小叶柄长1—5毫米;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有时倒卵状椭圆形,长5—19厘米,宽2.5—8厘米,顶部知尖至渐尖,有时钝,基部楔尖,无毛,全缘,干后不规则浅波浪状起伏,且暗淡无光泽,中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或下平段微凹陷,侧脉颇明显。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通常3—5厘米,很少较短,但顶生的长可达14厘米;花序轴、花梗及萼片常被早脱落的褐锈色微柔毛;萼裂片卵形,端钝,宽约1毫米;花瓣白色,长约4毫米,长椭圆形,较迟脱落,干后变淡褐色,边缘淡黄色;雄蕊10枚,极少8枚,花丝略不等长,上部宽阔,下部稍狭窄,与花药接连处突尖,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阔卵形至圆球形,油点不凸起,花柱极短,柱头稍增粗,子房柄略升起。

果圆球形或椭圆形,径10—15毫米,淡黄白色转淡红色或暗朱红色,半透明,油点明显,有种子3—2、稀1粒、花期3一5月,果期7—9月。通常除冬、春初季节外常在同一树上有成熟果也同时开花。

在同一花序中有个别花的雄蕊为8枚,或更有5枚的。采自广东及广西东南部的标本,其小叶在干状态下沿中脉两侧有形状不规则的茶褐色细斑纹,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

生长环境

生长于低海拔缓坡或山地杂木林,路旁树下的灌木丛中亦常见,很少见于海拔达1000米的山地。

分布范围

产自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六省区的南部及海南。越南东北部也有。百余年来先后被引种至欧洲及美洲各地。

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广州或湛江近郊)。

主要价值

果略甜,轻度麻舌。根及叶作草药,味苦,微辛,气香,性平。根行气消积,化痰止咳;叶有散瘀消肿功效。

延伸阅读

山小橘Glycosmis pentaphylla (Retz.) Correa


    中文学名山小橘拉丁文名Glycosmispentaphylla(Retz.)Corre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山小橘分布区域越南西北部、老挝、缅甸及印度东北部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达5米。新梢淡绿色,略呈两侧压扁状。叶有小叶5片,有时3片,小叶柄长2-10毫米;小叶长圆形,稀卵状椭圆形,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5米。新梢淡绿色,略呈两侧压扁状。叶有小叶5片,有时3片,小叶柄长2-10毫米;小叶长圆形,稀卵状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3-7厘米,顶部钝尖或短渐尖,基部短尖至阔楔形,硬纸质,叶缘有疏离而裂的锯齿状裂齿,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明显凹陷呈细沟状,侧脉每边12-22条;花序轴、小叶柄及花萼裂片初时被褐锈色微柔毛。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位于枝顶部的通常长10厘米以上,位于枝下部叶腋抽出的长2-5厘米,多花,花蕾圆球形;萼裂片阔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早落,长3-4毫米,白或淡黄色,油点多,花蕾期在背面被锈色微柔毛;雄蕊10枚,近等长,花丝上部最宽,顶部突狭尖,向基部逐渐狭窄,药隔背面中部及顶部均有1油点;子房圆球形或有时阔卵形,花柱极短,柱头稍增粗,子房的油点干后明显凸起。

果近圆球形,径8-10毫米,果皮多油点,淡红色。花期7-10月,果期次年1-3月。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各地)及西南部(临沧等地)。越南西北部、老挝、缅甸及印度东北部也有。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1200米山坡或山沟杂木林中。

化学成分

根皮含furoquinolines、acridones及quinazolines类生物碱。

长叶山小橘Glycosmis longifolia (Oliv.) Tanaka


    中文学名长叶山小橘拉丁文名Glycosmislongifolia(Oliv.)Tanaka门种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长叶山小橘分布区域云南西部(沪水)及西南部(镇康)。印度及缅甸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棕灰色。叶具单小叶,叶柄甚短,通常长不超过5毫米,小叶柄与叶柄连接处不增粗,干后颜色相同;小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棕灰色。叶具单小叶,叶柄甚短,通常长不超过5毫米,小叶柄与叶柄连接处不增粗,干后颜色相同;小叶片长椭圆形,长10-18厘米,宽4-5厘米,顶部狭尖,基部狭楔尖,偶有倒披针形,纸质,边全缘,新梢及嫩叶背面均被褐锈色早脱落的粉末状微柔毛,成长叶背沿中脉两侧尚有甚稀疏微柔毛,干后叶背呈苍灰或略呈浅银灰色,油点多且明显,侧脉每边9-13条,中脉在叶面稍凹陷呈细沟状,下半段较明显。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2-5厘米,位于小枝下部的较短,花较密集,呈团伞状;花萼裂片阔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长3-4毫米,早落;雄蕊10枚,长短相间,花丝上部较狭,向下渐宽,顶端与花药连接处针尖状,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初时圆柱状,授粉后很快增宽,呈阔卵形或圆球形,花柱短,柱头稍增大,子房的油点干后不凸起成熟果未见,据载为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15毫米,宽8-10毫米,有种子1粒。花期4-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约1300米沟谷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西部(沪水)及西南部(镇康)。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亮叶山小橘Glycosmis lucida Wall. ex Huang


    中文学名亮叶山小橘拉丁文名GlycosmislucidaWall.exHuang门种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亮叶山小橘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及以西各地(景洪、勐腊、景东、澜沧等地)。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夏、秋开白色小花,花近无梗。小浆果肉质,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夏、秋开白色小花,花近无梗。小浆果肉质,近球形,常略偏斜,直径约7毫米,淡红色或较深,略通明。

小乔木,高3-5米。嫩枝淡黄绿色,略呈两侧压扁状,无毛。叶有小叶3-5片,偶有6片,稀兼有单小叶,小叶柄长2-8毫米,腹面凹陷呈小沟状;小叶长椭国形或有时披针形,长7-18厘米,宽3-6厘米,顶部长渐尖或尾状渐尖,顶端钝,基部短楔尖,全缘,不规则浅波浪状,干后淡黄绿色,略有光泽,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稍凹陷呈小沟状,侧脉每边8-11条,干后在叶背颇明显凸起。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4厘米,花颇多;花序轴及花梗被甚早脱落的褐锈色微柔毛,花梗甚短;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常有细缘毛;花瓣长约5毫米或稍更长,宽2-3毫米,较迟脱落,有油点;雄蕊10枚,长短相间,花丝线形,中部以下较宽,顶部突狭尖,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圆柱状或短棒状,散生干后明显凸起的油点,花柱比子房略纤细但甚短且界限不明显,柱头约与花柱等粗果阔椭圆形或卵形,橙红色,长10-14毫米,宽8-12毫米,通常有1种子。花、果期几乎全年,盛花期1-3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900-1400米山地杂木林中,湿润地方较常见。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及以西各地(景洪、勐腊、景东、澜沧等地)。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主要价值

【来源】为芸香科山小橘属植物山小橘Glycosmiscitrifolia(Willd.)Lindl.,以根、叶和果实入药。夏季采叶,鲜用或阴干。根全年可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阴干。深秋摘果,用开水烫过再晒干。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积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肿痛。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小花七叶树Aesculus parviflora


    中文学名小花七叶树拉丁文名Aesculusparviflor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七叶树科分布区域原产于美国。我国可在北至华北,南至湖南、江西、四川北部区域内生长。

小花七叶树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4~3.6米,冠幅2.4~4米,分布于美国、中国等国家。

形态特征

叶片呈墨绿色,由7个叶片组成,秋季变成乳黄色。花序长12~20厘米,花冠生长在枝干的末端,向上直立,花在阳光和遮阴处同样茂盛。蒴果光滑,梨形,呈棕色,每个蒴果含1~2粒亮棕色的种子。

生长环境

喜光,也能稍耐阴,在潮湿、排水好的土壤中长势良好。

分布范围

原产于美国。我国可在北至华北,南至湖南、江西、四川北部区域内生长。

主要价值

景观用途

是较理想的庭园观赏树,可栽植于灌木边界,也可群植。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可用麻袋移植或盆栽。

植物文化

七叶树是娑罗树娑罗双树英文名称:sal两棵娑罗树,相传释迦牟尼涅盘于娑罗双树间。据传说,古时候印度有一条名叫希拉尼耶底的河,岸边长着一片十分高大茂盛的娑罗双树(也有称娑罗树的)。释迦牟尼80岁时(在当时的印度,80岁已经是很高的年龄了)的一天,他走进希拉尼耶底河里洗了个澡,然后上岸走到娑罗双树林中。他在两株较大的娑罗双树中间铺了草和树叶,并将僧伽铺在上面,然后头向北,面向西,头枕右手,右侧卧在僧伽上,最后就涅盘升天了。所以,卧佛寺的卧佛就是释迦牟尼圆寂的式像。娑罗双树属龙脑香科常绿大乔木,树干可割采龙脑香。龙脑香是高级天然香料,十分名贵,有名的印度蚊香是用龙脑香制造的。虔诚的佛教徒常用龙脑香油点佛灯,常用娑罗双木材点香敬佛,致使佛堂满屋清香。在印度、泰国等国,人死后用木材焚烧尸体,富裕高贵的人家,常用娑罗双树作燃料。娑罗双树是娑罗树原产喜马拉雅以南的丘陵山国,是热带植物。北京附近多古寺。许多寺庙的植有娑罗双树。比如潭柘寺。资料说,娑罗树,又叫七叶树,原生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宏扬佛法和涅盘均与此树有关,是佛门圣树。公元566年,印度高僧智约将此树移植到潭柘寺。再比如,位于海淀区西北的千年古刹大觉寺。每年5月,娑罗古树正含苞待放,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大觉寺内共有七棵娑罗树,其中一棵是一级古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娑罗树又名七叶树,因其树叶似手掌多为七个叶片而得名。此树夏初开花,花如塔状,又像烛台,每到花开之时,如手掌般的叶子托起宝塔,又象供奉着烛台。四片淡白色的小花瓣尽情绽放,花芯内七个橘红色的花蕊向外吐露芬芳,花瓣上泛起的黄色,使得小花更显俏丽,而远远望去,整个花串又白中泛紫,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蜜汁桂花山药


1、本菜谱的营养成分

热量56千卡蛋白质1.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2.4克膳食纤维0.8克胡萝卜素20微克钙16毫克磷34毫克钾213毫克钠18.6毫克镁20毫克铁0.3毫克锌0.27毫克硒0.55微克铜0.24毫克锰0.12毫克

2、制作方法

1.山药洗净

2.上锅蒸熟,开锅后大约15分钟就好

3.剥皮切成等长的小段

4.煮锅里添加适量清水,放入麦芽糖,小火煮

5.煮至糖水稍稍变的黏稠,放入糖桂花,干桂花亦可,没有桂花亦可不放,再继续熬煮一分钟左右即可关火,淋在山药上即可享用

3制作提示

1.饭店的普遍做法是把山药洗净后就削皮然后下油炸熟,我采用了蒸的方式,这样更健康一些,但是口感上稍稍差于油炸的,大家做这道菜时可以参考;

2.铁棍山药本身很甜,所以我没用蜂蜜,只是用到了麦芽糖,如果您用蜂蜜,切记在糖水稍凉后再加入,不然蜂蜜营养会遭到破坏。

4推荐食用时间

午餐、晚餐

5营养解析

山药: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6食物相克

山药+黄瓜:黄瓜中含维生素c分解酶,若山药同食,维生素c则被分解破坏

山药+笋瓜:胡萝卜中含维生素c分解酶,若山药同食,维生素c则被分解破坏

山药+虾:同食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山药+南瓜:南瓜中皆含维生素c分解酶,若山药同食,维生素c则被分解破坏

牛筋条Dichotomanthes tristaniicarpa Kurz


    中文学名牛筋条拉丁文名DichotomanthestristaniicarpaKurz别名山胡椒、诈死枫、野胡椒、红眼睛(四川土名),白牛筋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牛筋条属种牛筋条分布区域产云南、四川。

牛筋条(学名:Dichotomanthustristaniaecarpa)别名:山胡椒、诈死枫、野胡椒、假死柴、冬不落叶。是蔷薇科牛筋条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一般生于山坡开旷地杂木林中以及常绿栎林边缘。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高2—4米;枝条丛生,小枝幼时密被黄白色绒毛,老时灰褐色,无毛;树皮光滑,暗灰色,密被皮孔。

叶片长圆披针形,有时倒卵形、倒披针形至椭圆形,长3—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并有凸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无毛或仅在中脉上有少数柔毛,光亮,下面幼时密被白色绒毛,逐渐稀薄,侧脉7一12对,下面明显;叶柄粗壮,长4—6毫米,密被黄白色绒毛;托叶丝状,不久脱落。

花多数,密集成顶生复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白色绒毛;苞片披针形,膜质,早落;花梗长2—3毫米;花直径8—9毫米;萼筒钟状,外面密被绒毛,内面被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圆钝,边有腺齿,外面密被绒毛,内面无毛或几无毛;花瓣白色,平展,近圆形或宽卵形,长3—4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有极短爪;雄蕊20,短于花瓣,花丝光滑无毛;子房外被柔毛,花柱侧生,无毛,柱头头状。

果期心皮干燥,革质,长圆柱状,顶端稍具短柔毛,长5一7毫米,褐色至黑褐色,突出于肉质红色杯状萼筒之中。花期4—5月,果期8—11月。

中药

【来源】樟科钓樟属植物牛筋树Linderaglauca(Sieb.etZucc.)Blume,以根、叶、果入药。根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夏秋采叶,秋季采果,晒干。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解毒消肿,止血止痛。用于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脾肿大,虚寒胃痛,肾炎水肿,风寒头痛;叶外用治外伤出血,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祛湿瘙痒。

【用法用量】25~50克,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研粉麻油调敷或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养花小知识:如何选购健康旺盛的盆橘,不再被骗!


上好的盆橘花多果多,观赏价值也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购盆橘呢?

1.检查挂果情况。如果购买的盆橘已经挂果,可以通过观察果实的色泽,大小、多少、丰满与否等因素,来判断盆橘品种的优劣。例如果实色泽鲜亮,呈鲜红或橙黄色,用手触捏果实,有胀实感,且皮不软、不皱、皮肉不分离的,品质要好很多。

2.选择年龄小的盆橘。年龄小的盆橘生命力旺盛,长势强,有利于再培植、再挂果。这可以从主干以及分枝的颜色判断出来。枝条的年龄从小到大,皮层的颜色从绿、青、灰白间绿、灰白间灰黑、黑褐色。

3.选择嫁接苗。嫁接苗比实生苗生长快,挂果多,不会变种。其中单芽切接的盆橘比靠接的盆橘生长势强,挂果率高。在选择的时候,注意用单芽切接的愈合组织呈瘤状,用靠接繁殖的盆橘,靠接处形成的愈合组织呈长条形,愈合线斜跨树干,且愈合线上下皮色一样。

4.观察叶片的优劣。如果叶片从下到上、由外到内均为青绿色,并富有光泽,看起来厚实健壮,则可视为优质品种。而叶片猥琐、残缺蜷缩,甚至叶片上还有细小灰白点,这些是遭受虫害的现象;叶片中脉呈黄色,说明根系已经受伤或者腐烂,不能购买。另外还要选择树冠枝条匀称的,枝条充实坚硬的。如树冠枝条有的部位拥挤,有的部位空陷,且枝条低垂、零乱的,均属于劣质品种。

冬青树Ilex chinensis Sims


    中文学名冬青树拉丁文名IlexchinensisSims别名冻青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无患子目亚目卫矛亚目科冬青科属冬青属亚属冬青亚属 种冬青树分布区域中国南部

冬青属常绿乔木,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树冠卵圆形,树皮平滑,呈灰青色。小枝浅绿色。叶互生,长椭圆形,薄草质,边缘疏生浅锯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花单生,雌雄异株,排列成聚伞花序,着生枝端叶腋;花淡紫红色,有香气。核果椭圆形,熟时呈深红色,经冬不落。花期5月,果熟期10~11月。

形态特征

冬青属常绿乔木,树冠卵圆形,树皮平滑,呈灰青色。小枝浅绿色。叶互生,长椭圆形,薄草质,边缘疏生浅锯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花单生,雌雄异株,排列成聚伞花序,着生枝端叶腋;花淡紫红色,有香气。核果椭圆形,熟时呈深红色,经冬不落。花期5月,果熟期10~11月。

生长环境

冬青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气候,有一定耐寒力。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较耐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栽培技术

分布范围

产长江中下游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及四川、贵州、广西、福建等省(区)

繁殖方法

一般采用播种或插条繁殖。

1.播种:在秋季果熟后采收,搓去果皮,漂洗干净,将种子用湿沙低温层积处理进行催芽,在次年春季3月前播种。幼苗期生长缓慢,要精心加以养护管理。冬青种子如不催芽处理,往往要隔年才能发芽。

2.扦插:宜在梅雨季节采取嫩枝扦插,插穗长6~8厘米,剪去下部叶片,只留1~2叶片并短截,插深1/2,需用沙土为基质,插后搭棚遮荫,经常喷水,保持湿润,约1个月后即可生根。

3.管理:苗木在圃地培养2~3年后,即可移栽定植,移植宜在春季进行,要求挖苗时不伤根,并带土移栽,初栽时要注意中耕除草,干时浇水,加强管理。冬青易受白蜡介危害,密生枝叶间及焦皮处易发生煤烟病,应注意及时防治。主要品类

冬青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果熟时红若丹珠,赏心悦目,是庭园中的优良观赏树种。宜在草坪上孤植,门庭、墙际、园道两侧列植,或散植于叠石、小丘之上,葱郁可爱。

冬青采取老桩或抑生长使其矮化,可制作盆景。

庭院绿篱–冬青,冬青枝叶茂密,树形整齐,历来作为城乡绿化和庭院观赏植物。我国明朝浙江都司徐司马,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门前遍植冬青树…这种植物的果实,具有在整个冬季都不会从树枝上掉下来的特性。当鸟儿没有饲料,饥饿的时候冬青树的果实正好可以维持生命。冬青树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两边是尖尖的。它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它在几棵树围起来的时候,可以为我们遮挡阳光、遮挡风雨。冬青树叶子的两旁有弯弯曲曲的线条,很像花边剪刀剪出来的花纹。

锡金冬青Ilex sikkimensis Kurz


    中文学名锡金冬青拉丁文名IlexsikkimensisKurz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冬青科属冬青属种锡金冬青分布区域云南,西藏

锡金冬青,学名IlexsikkimensisKurz,冬青科冬青属植物。产于云南西北部(贡山、怒江与独龙江分水岭)和西南部(腾冲、瑞丽)、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海拔2080~30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山区、印度北部(曼尼普尔)。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17米;小枝粗壮,干时灰黄褐色,具纵棱槽,无毛,二年生枝具膨大突起的椭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叶痕三角状半圆形,稍突起;顶芽大,卵圆形,长1.5~2.5厘米,先端钝,边缘通常干膜质,背面密被短的微柔毛;腋芽卵球形,直径约5毫米,芽鳞具缘毛。叶生于1~2年生枝上,叶片薄革质,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8~)10~15.5(~20)厘米,宽3~5.5(~6.2)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钝,边缘稍反卷,具密的细锯齿,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干时橄榄绿色,两面无毛,主脉在叶面宽而深的凹陷,背面隆起,干时具纵条纹,侧脉12~15对,几平行,在叶面平坦或稍凸起,背面凸起,在近叶缘处分叉并网结,网状脉叶面不太明显,背面显著;叶柄长2~5厘米,上面具纵沟或宽纵槽,背面圆形,具皱褶,近顶端具叶片下延而成的狭翅;托叶未见。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雄花序:簇的单个分枝为二次二歧聚伞花序,具3~7花,总花梗很短,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具缘毛,二级轴发育,花梗长2~3毫米,具小苞片;花4基数,花萼盘状,直径2~2.5毫米,裂片4,卵状椭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圆形或钝,具缘毛;花冠辐状,花瓣宽卵形或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稍短于花瓣,花药宽卵形或椭圆体形;不育雌蕊小,顶端中央凹入。雌花序:由1~3花的聚伞花序组成假圆锥花序或假总状花序,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若3花,总花梗极短或较短,被微柔毛,苞片宽三角形,长仅1毫米,花梗长3~4毫米,基部具三角形小苞片;花萼直径约2毫米,裂片宽三角形,长约0.5毫米,具小缘毛;花瓣同雄花;不育雄蕊的花药很小;子房4室,每室具1枚倒生胚珠。果球形,直径4~5毫米,幼时绿转黄色,成熟后红色。果序轴长4~7毫米,直径约2~2.5毫米,总花梗长约1.5毫米,果梗长6~10毫米,均无毛;果之宿存花萼平展,近四角形,裂片三角形,具缘毛;宿存柱头盘状,4裂;分核4,轮廓卵状三棱体形,长2.5~3毫米,宽1.5~1.8毫米,背部凸起,具3~5条微凸起的纵条纹和浅沟,侧面具条纹,被疏柔毛,内果皮骨质。花期6~7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80~30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西北部(贡山、怒江与独龙江分水岭)和西南部(腾冲、瑞丽)、西藏东南部(墨脱);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山区、印度北部(曼尼普尔)。

物种区别

本种的主要特征是顶芽发育很好,卵圆形,长1.5~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芽鳞密被极短的微柔毛,分核被疏柔毛。不同于其他种。

金毛空竹Cephalostachyum virgatum (Munro) Kurz


    中文学名金毛空竹拉丁文名Cephalostachyum virgatum (Munro)Kurz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族梨竹族属空竹属种金毛空竹分布区域中国云南(瑞丽、潞西)。印度、缅甸和中南半岛

金毛空竹,拉丁文名:Cephalostachyumvirgatum(Munro)Kurz,是双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空竹属植物,竿直立,幼时被白色贴生刺毛及白粉,以后变为光滑无毛,竿壁薄。竿箨革质或薄革质,早落,三角形,远短于其节间,干后黄色,背面贴生金黄色硬毛,稍平整为截形或稀可下凹;箨耳明显,其上着生多数繸毛;箨舌低矮,呈流苏状;箨片外展或直立,三角形,基部宽或稍收缩,边缘有些向内卷曲,背面无毛,腹面密被贴生硬毛。叶鞘光滑;叶耳不明显,生于花枝的各节,下部托以多数狭窄之膜质苞片。

形态特征

竿直立,高12-15米,粗5-10厘米;节间长50-88厘米,幼时被白色贴生刺毛及白粉,以后变为光滑无毛,竿壁薄。竿箨革质或薄革质,早落,三角形,远短于其节间,长15-20厘米,基底宽18-25厘米,干后黄色,背面贴生金黄色硬毛,鞘口宽10-12厘米,稍平整为截形或稀可下凹;箨耳明显,其上着生多数繸毛;箨舌低矮,呈流苏状;箨片外展或直立,三角形,长10-12.5厘米,基部宽或稍收缩,边缘有些向内卷曲,背面无毛,腹面密被贴生硬毛。

叶鞘光滑;叶耳不明显,鞘口具少许直立繸毛;叶舌甚短,流苏状;叶片质薄,长圆状披针形乃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4.5厘米,基部圆形乃至宽楔形,先端硬,渐尖成一粗糙尖头。花枝无叶。

假小穗丛球形,生于花枝的各节,其径1.5-2厘米,下部托以多数狭窄之膜质苞片,其间还杂以不孕小穗;小穗形狭,细尖,长1.25-1.5厘米,具淡色刚毛;小穗轴光滑,一面扁平;颖卵形至卵圆形,先端具短尖;外稃长约1厘米,疏被白色刚毛,圆卷,先端具短尖;内稃稍长于外稃,近无毛,微具2脊,脊彼此紧靠,先端具2短尖头;鳞被披针形,渐尖,先端具短纤毛,略具3脉纹;花药形狭窄,先端钝圆;子房卵形,无毛,花柱较粗,柱头2-3,紫色,羽毛状。果实未见。

植物体木质化,体中所含的SiO2可高达70%,常呈乔木或灌木状。竿和各级分枝之节均可生1至数芽,以后芽萌发再成枝条,因而形成复杂的分枝系统;地下茎(rhizome)亦甚发达和木质化(指植株成长后而言),或成为竹鞭在地中横走[此为单轴型(monopodium),又因竹鞭较竿径为细,故亦称细型(1eptomorph)],或以众多竿(culm-base)和竿柄(culmneck)两者堆聚而成为单丛[即合轴型(sympodium)或粗型(pachymorph)],竿柄有节而无芽,通常亦不在其上生根,它著作较长的延长时,称之为假鞭(pseudorhizome),此时地面竿则为多丛兼疏稀散生,如同时兼有上述两类型的地下茎,则称为复轴型(amphipodium),其地面竿自然为多丛性的;新竿有其特殊的生长方式,即由地下茎(竹鞭或竿基)的芽向上出土而成新苗[俗称shoot)),它最初有不分枝的短暂时期。

叶二型,有茎生叶与营养叶之分;茎生叶单生在竿和大枝条的各节,相应地称为竿箨(culm-sheath)、枝箨(branehsheath),它们有颇为发达的箨鞘和较瘦小而无明显中脉的箨片,在两者间的联结处之向轴面还生有箨舌,此外箨耳和鞘口燧毛亦常存在,惟箨片绝对无柄;营养叶二行排列互生于枝系中末级分枝(常称具叶小枝)的各节,并可形成类似复叶形式的同一面,其叶鞘常彼此重叠覆盖,相互包卷,叶鞘顶端还可生有叶舌、叶耳和鞘口燧毛等附属物,叶片具叶柄,中脉极显著,次脉及再次脉亦均明显,小横脉易见或否,叶柄简短,位于叶鞘顶端由内外两个叶舌所形成的杯状凹穴之内,因基部具关节,故嗣后叶片能连同叶柄一齐从鞘上脱落,而叶鞘则在枝条上存留较久。花期不固定,一般相隔甚长(数年、数十年乃至百年以上),某些种终生只有一次开花期,花期常可延续数月之久。

竹类花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为有如普通禾草那样,植株上的具花部分(在禾本科中,习惯上以小穗为一单位)可形成各种式样的花序,它们的发育是一次性完成的,术语上称为单次发生花序(semelauctantinflorescence),其着生部位都是在植株营养体某些部分最上方的一片营养叶[称旗叶(flagleaf或uppermostleaf)]之上,花序轴及其分枝(包括小穗柄)均常实心,即内部结构上下均匀一致,分枝处(包括小穗柄着生处)无明显的节,偶可有小形的鳞片状苞片,其腋内无芽,仅在枝腋有时可具枕瘤(tubereule),在竹类中称为真花(genuineinflorescence),以便与另一类型即假花序(falseinflorescence)相对应;后一类型的基本结构是假小穗(pseudospikelet),它是l枚小穗顶生于极为短缩的小枝上所形成,而此小枝除其基部之内侧照例有1片先出叶外,其上方的叶器官均减退呈颖状或外稃状的苞片,且连同顶生的小穗在外观上混为一体而类似“小穗”,但此实为一复合性的构造物,其下方属于小枝的部分之苞片腋内常有小枝芽[此时该苞片称具芽苞片(bud-subtendingbract)],如果此腋芽发育,则可成长为次生假小穗,后者的腋芽也有可能发育成另一再生的假小穗,如此重复,最后可形成一团假小穗丛,这是由各级假小穗依次发育生长而成的,故称此假小穗丛为续次发生(interauctantinflorescence),它们着生在营养枝甚至在主竿的各节以形成穗状、圆锥状或球形的头状等式样的花枝,惟其主轴及分枝均并不特化,仍与营养枝无异,还是有着明显的节和中空的节间,因此也有人常将此花枝误称为“花序”。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颖l至数片或可无颖,有时将颖及小穗下部的不孕小花之外稃合称为过渡颖(transitionalglumes),惟不孕外稃之内常含不同程度退化的花器官而可与真正的颖有所区别;外稃具(3)5脉乃至多脉,先端无芒或有小尖头,罕可具l短直芒如刺,而从不为膝曲芒;内稃具2脉或更多脉,背部具2脊或呈圆弧形而无脊,先端有时可分裂或下凹;鳞被多为3片,稀可无或多至6片,甚至更多片;雄蕊(2)3—6,稀可为多数(例如我国不产的群蕊竹属OchlandraThwait.)花丝彼此分离或有部分的连合,甚至相互连成管状或片状而成为单体雄蕊(monadelphousstamen);雌蕊1,花柱l-3,柱头(1)2—3稀或更多,子房卵圆形、长椭圆形或近于球形,有时基部干缩而作具柄状。果实有各种类型,颖果较常见,易与稃片相分离,果皮干燥或新鲜时稀可肉质,有时为硕大型,此时则较子房原来体积增大许多倍(例如梨竹属MelocannaTrin.),种脐线形,几与果实同长,胚小,多为F+PP型或略变为其他类型,胚乳多为单粒淀粉质(梨竹属等可无胚乳)。

染色体基数X=12。模式属:?竹属BambusaRetz.Corr.Schreb.(nom.cons.)mbosRetz.(nom.rej.)竹亚科(不包括我国不产的草本竹类)就狭义而言计有70余属1000种左右,一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尤以季风盛行的地区为多,但也有一些种类可分布到温寒地带和高海拔的山岳上部;亚洲和中、南美洲属种数量最多,非洲次之,北美洲和大洋洲很少,欧洲除栽培外则无野生的竹类。在产地通常与其他植物伴生,但亦可形成纯群。我国除引种栽培者外,已知有37属500余种,分隶6族;其自然分布限于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少数种类还可向北延伸至秦岭、汉水及黄河流域各处。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700-1000米的地带。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云南(瑞丽、潞西)。也见于印度、缅甸和中南半岛。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主要价值

本种是国产空竹属中植物体最大的一种,竿粗达10厘米,适宜于编织及制工艺品。

厚叶柯Lithocarpus pachyphyllus (Kurz) Rehd


    中文学名厚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pachyphyllus(Kurz)Rehd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厚叶柯分布区域厚叶产自云南西南部(腾冲、龙陵、景东、顺宁等地)

厚叶柯(学名:Lithocarpuspachyphyllus(Kurz)Rehd)为乔木,花期5-6月,果次年8-9月成熟。产印度、缅甸、尼泊尔、锡金及中国云南西、西藏。在西藏生于海拔850-1000米河谷两岸阔叶林中;在云南生于海拔2400-3200米山地杂木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5米,胸径50厘米,枝、叶无毛,新生嫩枝被褐锈色细片状蜡鳞,有纵沟棱。叶薄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4-7厘米,稀较小,萌生枝的叶长达30厘米,顶部突窄的长尖,尾状,钝或圆头,常有凹口,基部宽楔形,略下延,全缘,叶面中脉的下段微凸起,侧脉每9-15条,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并有分支与相邻侧脉连接,在叶面裂缝状凹陷,嫩叶的支脉亦凹陷,叶背幼时褐红色,成长叶带灰白色,有初时呈棕色细片状紧实的蜡鳞层,嫩叶干后叶面有时有油润光泽;叶柄长1.2-1.5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聚生于枝顶部;雌花序2-3穗聚生,长达15厘米,雌花每3-5朵一簇。壳斗碗状,嫩时包着坚果绝大部分,成熟时包着坚果1/2-1/3,大小差异较大,高5-25毫米,宽15-46毫米,顶部边缘通常唇状增厚且略隆起,有时较薄而紧贴坚果,小苞片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四或五边形,轮廊分明,与壳壁愈合而仅有痕迹,被红锈色细片状颇紧实的鳞秕;坚果扁圆形,高12-20毫米,宽15-30毫米,顶部圆或略尖,无毛,淡栗色,柱座高约1.5毫米,果脐凸起,但四周边缘明显凹陷,位于坚果的底部,径12-15毫米。花期5-6月,果次年8-9月成熟。

生长环境

在西藏生长于海拔850-1000米河谷两岸阔叶林中;在云南生长于海拔2400-3200米山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厚叶产自云南西南部(腾冲、龙陵、景东、顺宁等地)、西藏东南部(墨脱),印度和缅甸东北部、尼泊尔、锡金也有。

主要价值

厚叶柯树皮灰黑色,浅纵裂,木材较坚实,干燥过程中不扭曲,不爆裂,在国外用作楼板、天花板等建筑材。

白毛巨竹G.albociliata(Munro)Kurz


    中文学名白毛巨竹拉丁文名G.albociliata(Munro)Kurz别名白缘毛硕竹、白纤毛滇竹、版纳龙竹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禾本目(GRAMINALES(POALES)科竹亚科族牡竹族(DendrocalameaeBenth.)种白毛巨竹分布区域产云南勐海和勐腊、滇西。

白毛巨竹(G.albociliata(Munro)Kurz),别名:白缘毛硕竹、白纤毛滇竹、版纳龙竹。秆高6-10m,径3-6cm,梢头下弯,节间长20-40cm,淡绿色,幼时密被白色粗硬毛,分枝多数,主枝不明显。叶鞘被易落之浅棕色刺毛,叶舌高3-4mm,先端常下凹,叶片长20-30cm,宽2-3.5cm。材质致密,材性好,不易劈裂用于制作竹凳、竹椅、房橼梨耙、水车等农具,也用于编织笋味美,可制酸笋干。

形态特征

竿高6-10米,直径2-5厘米,竿壁厚5-10毫米,梢端下垂;节间灰绿色,长20-35厘米,在其上半部被有白色粗硬毛。竿每节有多枝簇生,主枝不明显。箨鞘早落性,革质,背面贴生易脱落的棕黑色小刺毛,以后变无毛;箨耳不明显;箨舌高1-2.5厘米,边缘作不规则的齿裂;箨片直立,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基部向内作圆形收窄,并沿鞘顶稍外延。末级小枝具8-10叶,叶鞘被棕色至灰白色柔毛,以后变为无毛;纵肋显著;叶耳不存在,叶舌高1.5-3.5毫米,边缘生细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约1.5-2.5厘米,下表面灰白色,上表面无毛,惟近边缘则粗糙,叶缘之一侧或两边均具小锯齿而糙涩,次脉6-9对,小横脉不存在,但常具透明微点以代之;叶柄长约2.5毫米。花枝无叶,细长,节间长2.5-7.5厘米,无毛,每节轮生有10-20枚假小穗;小穗纤细,长1.5-2厘米,宽仅2.5毫米,常弧弯,含1或2朵小花,并在下方混杂有1朵不孕的雄性小花,全体无毛;颖2或3片,卵形,先端急尖,边缘具白色纤毛;外稃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有浅裂,具多脉,边缘常内倦,亦生有白色纤毛;内稃较其外稃为短或常甚短,卵形而先端钝,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但上方一朵小花的内稃则无脊而背部圆卷,仅其尖端处生纤毛;花药能伸出花外,黄绿色,被较长的微毛,先端有小尖头;花丝起初连合成一粗短的花丝管,惟以后则增长而为膜质的花丝管;子房狭卵形,被微毛,向上渐变为细长的花柱,柱头白色,单一或2裂。颖果未见。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云南勐海和勐腊、滇西。生于海拔500—800米的平坝旷地和林内。

国外分布:缅甸全境均有分布,在印度和泰国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主要价值

材质致密,材性好,不易劈裂用于制作竹凳、竹椅、房橼梨耙、水车等农具,也用于编织实用价值极强。笋味美,可制酸笋干。

参考文献

Gigantochloaalbociliata(Munro)Kurz,Prelim.Rep.For.Veg.PeguApp.A:136,App.B:93.1875.etFor.Fl.Brit.Brum.2:555.1877;云南树木图志下册,1416页,图663.1991.——OxytenantheraalbociliataMunroinTrans.Linn.Soc.26:129.1868;GambleinAnn.Roy.Bot.Gard.Calcutta7:70.t.61.1896.etinHook.f.,Fl.Brit.Ind.7:401.1897;E.G.Camus.Bambus.146.1913,E.G.etA.CamusinLecomte,Fl.Gen.Ind.-Chin.7:614.1923.——Dendrocalamusalbociliata(Munro)J.L.SuninRedaiZhiwuYanjiu(热带植物研究)66.1984.

《小花山小橘Glycosmis parviflora (Sims) Kurz》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小花坛适合种植的植物”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