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土蜜树Bridelia tomentosa Bl.》,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土蜜树拉丁文名BrideliatomentosaBl.别名逼迫子、夹骨木、猪牙木二名法Brideliatomentos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叶下珠亚科族土蜜树族属土蜜树属种土蜜树分布区域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经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

土蜜树(学名:BrideliatomentosaBl.)土蜜树族土蜜树属直立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通常高为2-5米,稀达12米,树皮深灰色,枝条细长,叶片纸质,叶柄长3-5毫米,花雌雄同株或异株,核果近圆球形,花果期几乎全年。土蜜树叶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根治感冒、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树皮可提取栲胶,含鞣质8.08%。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为2-5米,稀达12米;树皮深灰色;枝条细长;除幼枝、叶背、叶柄、托叶和雌花的萼片外面被柔毛或短柔毛外,其余均无毛。

叶片纸质,长圆形、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稀近圆形,长3-9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锐尖至钝,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叶面粗涩,叶背浅绿色;侧脉每边912条,与支脉在叶面明显,在叶背凸起;叶柄长3-5毫米;托叶线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顶端刚毛状渐尖,常早落。

花雌雄同株或异株,簇生于叶腋;雄花:花梗极短;萼片三角形,长约1.2毫米,宽约l毫米;花瓣倒卵形,膜质,顶端3-5齿裂;花丝下部与退化雌蕊贴生;退化雌蕊倒圆锥形;花盘浅杯状;雌花:几无花梗;通常3-5朵簇生;萼片三角形,长和宽约1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匙形,顶端全缘或有齿裂,比萼片短;花盘坛状,包围子房;子房卵圆形,花柱2深裂,裂片线形。m.ZW59.cOm

核果近圆球形,直径4-7毫米,2室;种子褐红色,长卵形,长3.5-4毫米,宽约3毫米,腹面压扁状,有纵槽,背面稍凸起,有纵条纹。花果期几乎全年。

分布范围

土蜜树产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经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1500米山地疏林中或平原灌木林中。喜高温高湿,生长适温约为22-32℃。土蜜树全日照、半日照均能生长,但光照充足生长较旺盛。以石灰质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排水需良好。

繁殖方法

用播种、高压法,春至夏季为适期。

栽培技术

春至夏季为幼株生长盛期,追肥2-3次即能生长旺盛。土蜜树冬季长期低温会有半落叶现象,春季修剪整枝,春暖后枝叶更茂密。

主要价值

药用。叶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根治感冒、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树皮可提取栲胶,含鞣质8.08%。

延伸阅读

波叶土蜜树Bridelia montana (Roxb.) Willd


    中文学名波叶土蜜树拉丁文名Brideliamontana(Roxb.)Willd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牻牛儿苗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种波叶土蜜树分布区域中国云南东南部,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地

波叶土蜜树(拉丁学名:Brideliamontana(Roxb.)Willd),为大戟科乔木;除幼枝条、叶背脉、苞片被短柔毛或疏柔毛外,其余均无毛。叶片纸质,倒卵形,少数椭圆形,长6-16厘米,宽2.5-10厘米,顶端急尖至钝,基部宽楔形,叶面具光泽,叶背灰绿色,边缘浅波状;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疏林中。产于云南东南部,分布于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

形态特征

波叶土蜜树为乔木;除幼枝条、叶背脉、苞片被短柔毛或疏柔毛外,其余均无毛。叶片纸质,倒卵形,少数椭圆形,长6-16厘米,宽2.5-10厘米,顶端急尖至钝,基部宽楔形,叶面具光泽,叶背灰绿色,边缘浅波状;叶脉在叶面扁平,在叶背凸起,侧脉每边8-18条,斜升;叶柄长3-10毫米;托叶线状披针形,长3-5毫米。

花小,雌雄同株,组成腋生团伞花序;花梗极短;苞片多数,小而短;雄花:长约2.5毫米;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宽卵形,全缘;花盘杯状;雌花:长2.5-3毫米,直径3-4毫米;花梗极短;萼片窄三角形;花瓣卵形;花盘包围子房;子房卵圆形,花柱2,长达1毫米,顶端2裂。核果圆球形,直径约5毫米,1室,有宿存的萼片。染色体基数x=13。

生长环境

波叶土蜜树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疏林中。

分布范围

波叶土蜜树产自于中国云南东南部,也分布于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地。

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 (Bl.) Muell. Arg.


    中文学名中平树拉丁文名Macarangadenticulata(Bl.)Muell.Ar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血桐属种腺苞种分布区域产于海南、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中平树大戟科血桐属乔木,小枝粗壮,具纵棱,枝叶花均俱绒毛。托叶披针形,苞片近长圆形,花期4-6月,果期5-8月。

形态特征

乔木,高3-10(-15)米;嫩枝、叶、花序和花均被锈色或黄褐色绒毛;小枝粗壮,具纵棱,绒毛呈粉状脱落。叶纸质或近革质,三角状卵形或卵圆形,长12-30厘米,宽11-28厘米,盾状着生,顶端长渐尖,基部钝圆或近截平,稀浅心形,两侧通常各具斑状腺体1-2个,下面密生柔毛或仅脉序上被柔毛,具颗粒状腺体,叶缘微波状或近全缘,具疏生腺齿;掌状脉7-9条,侧脉8-9对;叶柄长5-20厘米,被毛或无毛;托叶披针形,长7-8毫米,被绒毛,早落。雄花序圆锥状,长5-10厘米,苞片近长圆形,长2-3毫米,被绒毛,边缘具2-4个腺体,或呈鳞片状,长1毫米,苞腋具花3-7朵;雄花:花萼(2-)3裂,长约1毫米,雄蕊9-16(-21)枚,花药4室;花梗长0.5毫米。雌花序圆锥状,长4-8厘米,苞片长圆形或卵形、叶状,长5-7毫米,边缘具腺体2-6个,或呈鳞片状;雌花:花萼2浅裂,长1.5毫米;子房2室,稀3室,沿背缝线具短柔毛,花柱2(-3)枚,长1毫米;花梗长1-2毫米。蒴果双球形,长3毫米,宽5-6毫米,具颗粒状腺体;宿萼3-4裂;果梗长3-5毫米。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1300米(西藏)低山次生林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海南、广西南部至西北部、贵州(册亨)、云南东南部至西双版纳、西藏(墨脱)。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主要价值

【药名】:中平树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中平树的根。

【功效】:行气止痛清热利湿。

【主治】:用于肝胃气滞所致胃脘疼痛,胸胁胀痛,湿热黄疸,湿疹,妇人白带腥臭、阴肿阴痒等证。

【性味归经】:辛、苦,寒。肝、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研末冲水服。

【别名】:美幢档(广西那波壮语)、嘎炉依(广西都安瑶语)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西、广东、云南、西藏。

【考证】:始载于《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叶轮木Ostodes paniculata Bl.


    中文学名叶轮木拉丁文名OstodespaniculataBl.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巴豆亚科族花戟族属叶轮木属种叶轮木分布区域国内分布为海南,国外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各国、印度尼西亚(爪哇)也有分布。

分布国内分布为海南,国外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各国、印度尼西亚(爪哇)也有分布。生境海拔:400-900命名来源

分布

国内分布为海南,国外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各国、印度尼西亚(爪哇)也有分布。

生境

海拔:400-900

命名来源

(海南植物志)[Bijdr.:620.1825]

中国植物志:44(2):157

山漆茎Glochidion lutescens Bl.


    中文学名山漆茎拉丁文名GlochidionlutescensBl.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牻牛儿苗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属算盘子属

山漆茎,学名GlochidionlutescensBl.,大戟科,算盘子属,生于山地疏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0米;枝条细;除叶片下面和蒴果外,全株均无毛。叶片坚纸质至革质,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斜卵形,长6-14厘米,宽3-7厘米,顶端短渐尖至钝、基部急尖、钝至圆,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被微柔毛至无毛;叶柄长3-5毫米。花小,多朵簇生于叶腋内;雄花:花梗长约5毫米;萼片6,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3,合生呈圆柱状;雌花:花梗长2-3毫米或几无;萼片6,卵形;子房圆球形,6室,花柱圆柱状或近圆锥状,顶端截平,与子房等长。蒴果扁球状,直径10-18毫米,高约5毫米,淡红色,有6条纵沟,被微柔毛;果梗长1.5-5毫米。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自印度至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贵州土蜜树植物


    中文学名贵州土蜜树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大戟科属土蜜树属种贵州土蜜树分布区域贵州安龙等地

贵州土蜜树萼片卵形,长1.2毫米;花瓣圆形,直径0.7毫米;花盘杯状,顶端全缘;顶端钝;花盘坛状,高约1毫米,顶端撕裂,生于石灰岩山地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0米;枝条黄褐色;除老叶上面、花瓣、花盘、子房及核果无毛外,其余均密被短柔毛或柔毛。叶片纸质,长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3-27厘米,宽7.5-15.5厘米,顶端钝,基部圆或浅心形,叶面仅中脉上被短柔毛;中脉和侧脉在叶面扁平或略凹陷,在叶背凸起,侧脉每边10-13条,与中脉成45°角斜升,网脉明显,近平行,与侧脉近垂直;叶柄长1.2-2.5厘米;托叶卵形。团伞花序腋生;苞片小,线形或长圆形;花丝合生,包围柱状的退化雌蕊;雌花:萼片三角形,长2毫米;花瓣长圆形,长1毫米,顶端钝;花盘坛状,高约1毫米,顶端撕裂;子房圆球形。核果圆球形,直径约8毫米,2室。

生长环境

贵州土蜜树生长于石灰岩山地林中。

分布范围

主要产于贵州安龙等地,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模式标本采自柬埔寨

白毛算盘子Glochidion arborescens Bl.


    中文学名白毛算盘子拉丁文名GlochidionarborescensBl.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叶下珠亚科族叶下珠族属算盘子属种白毛算盘子分布区域产于云南(思茅、景东、双江、泸水、勐海、勐腊、景洪等地)。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白毛算盘子(学名:Glochidionarborescens)为大戟科算盘子属下的一个种。

形态特征

乔木,高约8米;枝条、叶片下面和花均被锈色短绒毛或短柔毛。叶片革质,斜卵形或长圆形,长5-15厘米,宽3-75厘米,顶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两侧偏斜,上面绿色,干后淡灰色,被柔毛或仅中脉上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干后淡红褐色;中脉和侧脉粗壮,侧脉每边7-12条;叶柄短而粗壮,托叶长圆形。聚伞花序通常腋上生,具有花序梗;花金黄色;雄花:花直径约3毫米;花梗长4-7毫米;萼片6,长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6,合生呈近圆柱状;雌花:花梗和萼片与雄花的相同;子房卵状圆球形,被柔毛,3-5室,花柱短圆锥状,长达0.5毫米,柱头3-5裂,裂片圆锥状或近钻状,直立。蒴果扁球状,直径8-8.5毫米,高5-6毫米,被微柔毛;果梗长6-8.5毫米。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白毛算盘子生长于海拔800-2200米山地林中。

分布范围

白毛算盘子产于云南(思茅、景东、双江、泸水、勐海、勐腊、景洪等地)。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印度

国内分布

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参考资料

白毛算盘子(云南种子植物名录)小草面瓜(云南思茅)

GlochidionarborescensBl.Bijdr.584.1825:Ridl.Fl.MalayPenins.3:211.1924;Back.etBakh.f.Fl.Java1:462.1963;AiryShawinKewBull.26(2):273.1972,etop.cip.Add.Ser.4:120.1975.——Phyllanthusarborescens(Bl.)Muell.Arg.inFlora48:370.1865,etinDC.Prodr.15(2):279.1866.——P.silheticusMuell.Arg.inFlora48:378.1865,etinDC.Prodr.15(2):297.1866.——G.sclerophyllumHook.f.Fl.Brit.Ind.5:313.1887.——G.silheticum(Muell.Arg.)Croiz.inJourn.Arn.Arb.21:492.1940.

大叶土蜜树植物


    中文学名大叶土蜜树二名法BrideliafordiiHemsl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目大戟目(Euphorbiales)属土蜜树属(BrideliaWilld.)分布区域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大叶土蜜树托叶早落,在叶柄基部两侧留有线形的托叶痕。花小,黄绿色,雌雄异株;花梗长约l毫米;花瓣倒卵形,长约1毫米,膜质,顶端有3-5齿;花丝基部合生而包围着退化雌蕊的基部,生于海拔150-1400米山地疏林中。

形态特征

大叶土蜜树为乔木,高达15米,胸径达35厘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绿色,具有纵条纹和黄白色皮孔;除苞片两面、花梗和萼片外面被柔毛外,全株均无毛。叶片纸质,倒卵形,有时长圆形,长8-22厘米,宽4-13厘米,顶端圆或截形,具小短尖,稀微凹,基部钝、圆或浅心形;叶脉在叶面扁平,在叶背凸起,侧脉每边13-19条,近平行,直达叶缘而网结,网脉明显,近平行,与侧脉相连;叶柄长约1.2厘米,稍粗壮。

穗状花序腋生或在小枝顶端由3-9个穗状花序再组成圆锥花序状,长10-20厘米;苞片卵状三角形,长2.5-3毫米;雄花:萼片长圆形,长2毫米,基部宽1毫米;花药宽卵形;退化雌蕊柱状,顶端不分裂;花盘杯状;雌花:萼片长圆形,长2毫米,基部宽1毫米;花瓣匙形,长约l毫米,膜质;雌蕊长2毫米,子房卵圆形,长1毫米,花柱2,顶端2裂;花盘坛状,包围子房,并与子房等高。核果卵形,长7-8毫米,直径4-6毫米,黑色,2室。花期4-9月,果期8月-翌年1月

生长环境

大叶土蜜树生长于海拔150-1400米山地疏林中。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密脉土蜜树植物


    中文学名密脉土蜜树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大戟目科大戟科亚科叶下珠亚科族土蜜树族属土蜜树属种密脉土蜜树分布区域分布于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密脉土蜜树为大戟科乔木,高达20米;除嫩枝、叶背、叶柄、托叶和雌花萼片外面被短柔毛外,其余均无毛。

形态特征

叶片革质,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0-18厘米,宽5-7厘米,顶端钝至圆,稀微凹,基部圆至浅心形;叶脉在叶面扁平,在叶背凸起,侧脉每边16-26条,近平行横出,至叶缘前分叉连结,网脉近平行,与侧脉垂直连结;雄花:萼片狭卵形,长约1.2毫米;花瓣宽倒卵形,长1毫米,边缘有细齿;花盘环状;花丝基部合生,花药椭圆形,长0.25毫米;退化雌蕊倒卵状;雌花:萼片卵状三角形,长2毫米;花瓣倒卵形,长1毫米,全缘;花盘环状,包围着子房;子房卵圆形,花柱2,分离,顶端2裂。核果圆球状,直径7-9毫米,2室。染色体基数x=14。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

密脉土蜜树生长于海拔1150米的山地疏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椴叶野桐Mallotus tiliifolius (Bl.) Muell. Arg


    中文学名椴叶野桐拉丁文名Mallotustiliifolius(Bl.)Muell.Ar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野桐属种椴叶野桐分布区域泰国南部经马来西亚至大洋洲北部和斐济

形态特征椴叶野桐为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科小乔木,高达7米;小枝稍扁,被黄色或灰色星状绒毛。叶对生,纸质,同对的叶形状和大小

形态特征

椴叶野桐为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科小乔木,高达7米;小枝稍扁,被黄色或灰色星状绒毛。叶对生,纸质,同对的叶形状和大小稍不相同,卵形、卵状三角形或肾状卵形,长4.5-21厘米,宽与长近相等,顶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稀截平,全缘或边缘波状,上面被疏微星状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和疏生褐红色颗粒状腺体;基出脉3条,侧脉5-6对,基部有黑色斑状腺体2至多个;大型叶的叶柄长5-12厘米,小型叶的叶柄几短一半。

花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总状,顶生或近腋生,基部有时有分枝,长6-19厘米,被灰黄色柔毛;苞片钻形,长1.5-2毫米,外折,早落,苞腋有雄花3-8朵;雄花:花梗长2-3毫米;花萼裂片3-5,椭圆形或披针形,长2-3毫米,顶端急尖,两面均被微柔毛,内面具颗粒状腺体;雄蕊80-100枚,药隔宽。雌花序总状,顶生,长3-15厘米;苞片钻形,密被灰黄色星状毛;雌花: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裂片3-5,卵状披针形。长2.5-4.5毫米,渐尖,密被星状柔毛,外折;子房具软刺和密被毛;花柱长3-5毫米,中部以下合生,柱头密生乳头状突起。

蒴果扁球形,钝三棱,长约6毫米,直径11-14毫米,密被星状毛和疏生短软刺;种子球形,直径5-6毫米,褐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椴叶野桐产于台湾和海南。生于海滨沙地上。

分布范围

分布于泰国南部经马来西亚至大洋洲北部和斐济。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膜叶土蜜树植物


    中文学名膜叶土蜜树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亚纲蔷薇亚纲目大戟目科大戟科亚科叶下珠亚科族土蜜树族属土蜜树属种膜叶土蜜树分布区域中国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印度、尼泊尔、锡金、缅甸

膜叶土蜜树花瓣卵形,长1毫米,有3-5齿;花盘枕状;退化雌蕊圆柱状;雌花:萼片三角形;花瓣倒卵形,比萼片短,生于海拔500-I300米的山地疏林中。

形态特征

膜叶土蜜树为乔木,高达15米;除小枝、叶背、托叶、花梗和萼片被柔毛或短柔毛外,其余均无毛。叶片膜质或近膜质,倒卵形、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5-7.5厘米,顶端急尖至渐尖,基部钝至圆;侧脉每边7-12条,在叶背凸起;叶柄长4-10毫米;托叶线状披针形,长4-6毫米。花白色,直径约8毫米,雌雄同株,多朵簇生于叶腋内或组成穗状花序;花梗极短;苞片小;雄花:萼片披针形,长,毫米;花盘坛状,包围着子房,顶端齿裂;子房卵圆形,花柱2,短于花瓣,基部合生,顶端2裂。核果椭圆状,长8-11毫米,顶端具小尖头,基部有宿存萼片,1室。染色体基数x=13。花期5-9月,果期9-12月。

生长环境

膜叶土蜜树生长于海拔500-I300米的山地疏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缅甸等。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相关的种

禾串树BrideliainsulanaHance

波叶土蜜树Brideliamontana(Roxb.)Willd.

墨鳞Melanolepis multiglandulosa (Reinw. ex BL.) Reichb


    中文学名墨鳞拉丁文名Melanolepismultiglandulosa(Reinw.exBL.)Reichb科大戟科属墨鳞属种墨鳞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台湾及日、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诸群岛。

墨鳞是大戟科墨鳞属下一个物种,分布于我国台湾及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诸群岛。

形态特征

小乔木;小枝被丛卷状星状绒毛。叶大,薄纸质,卵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和宽8-35厘米,常3裂,顶端急尖,基部阔心形或近截平,边缘具粗齿,上面沿叶脉被毛,下面被星状丛卷绒毛,有时近无毛,近叶柄处密生疣状腺体;掌状脉5-7条;叶柄长5-15厘米,被疏毛。总状花序或下部有分枝呈圆锥状,单性的,长5-40厘米,各部均密被星状绒毛;苞片钻形,长1-3毫米;雄花2-4朵簇生于苞腋,花梗长5-10毫米;花萼裂片卵形,长4-6毫米,外面密被星状毛;雌花单朵生于苞腋,花梗长约3毫米;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常不等大,两面均被星状毛;花柱长约1毫米,密生乳头状突起和星状毛;花盘环状,具毛。蒴果通常双球形,长6-7毫米,直径8-10毫米。种子近球形,直径约4毫米。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于100-400米山地山谷、河边密林或疏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台湾及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诸群岛。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

矮棕竹Rhapis humilis Bl


    中文学名矮棕竹拉丁文名RhapishumilisBl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初生目Principes科棕榈科Palmae亚科贝叶棕亚科Coryphoideae族贝叶棕族CORYPHEAE亚族三齿棕亚族THRINACINAE属棕竹属Rhapis

学名:RhapishumilisB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初生目Principes棕榈科Palmae

形态特征:

丛生灌木,高1米或更高些,茎圆柱形,有节,上部被紧密的网状纤维的叶鞘,纤维毛发状(或丝状),淡褐色。叶掌状深裂,裂片7-10(-20)片,线形,长15-25厘米,宽0.8-2厘米,具1-2(-3)条肋脉,横小脉稀疏,边缘及肋脉上具细锯齿,先端短2-3裂,稍渐尖;叶柄约与叶片等长,较细,宽2-2.5毫米,两面凸起,边缘平滑,顶端小戟突呈卵圆形,顶端被毛或无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序长25-30厘米,具3-4个分枝花序,花序梗及每分枝基部为一个佛焰苞包着,佛焰苞除顶尖被毛外,其余部分无毛,具条纹脉;小花枝纤细,长3-5厘米或更长,枝条各部分被锈色鳞秕状绒毛,雄花不很紧密地互生或螺旋状着生于小花枝上;花蕾时为卵形,花萼杯状钟形,具不整齐的3裂,充分成长时整个花为棍棒形,长约6毫米,花冠4-5倍长于花萼,短3裂,向下渐狭成管状,在基部1/3处是实心的,雄蕊6枚,花丝贴生于花冠管上,圆柱形,顶端变狭,花药圆形,两端具微缺。雌花未见。果实未见。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记载,其果实为球形,直径约7毫米,宿存花冠为实心柱状体。种子球形,直径约4.5毫米。花期7-8月。

产地分布:

产我国南部至西南部。各地常见栽培。

植物图片:

《土蜜树Bridelia tomentosa Bl.》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生物知识树植物”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