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直叶凤尾藓Fissidens strictulus C. Muell.》,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直叶凤尾藓拉丁文名FissidensstrictulusC.Muell.别名拟剑叶凤尾藓门苔藓植物门纲藓纲目凤尾藓目科凤尾藓科属凤尾藓目种直叶凤尾藓分布区域中国,日本,印度。

形态特征植物体细小,紧密丛生。能育茎高约1.5mm,连叶宽0.8mm,具叶3对。不育茎连叶高1–4mm,宽0.6-lmm,具叶4-16对。腋生透明

形态特征

植物体细小,紧密丛生。能育茎高约1.5mm,连叶宽0.8mm,具叶3对。不育茎连叶高1–4mm,宽0.6-lmm,具叶4-16对。腋生透明结节稍分化。中轴不分化。能育茎的上部叶及雌苞叶远大于下部叶,线状披针形,长0.5-1.4mm,宽0.15-2mm,先端狭急尖;不育茎的叶相似,披针形,长0.8-lmm,宽0.1-0.2mm,急尖;背翅基部楔形;鞘部为叶全长的1/2一2/3,叶边全缘,分化边缘在前翅宽2-3列细胞,在鞘部宽3-7列细胞,横切面厚1-2层细胞;中肋短突出;前翅和背翅细胞四方形至不规则六边形,长7-16μm,薄壁,鞘部的基部细胞较长,长可达21μm。基生同株。雄器苞极小,芽状。颈卵器顶生,长约240μm。蒴柄长3.5-4.6mm,平滑。孢蒴圆柱状,直立,对称;蒴壶长0.45-0.6mm。蒴齿长约0.2mm,基部宽32μm。

生长环境M.ZW59.COM

直叶凤尾藓生长于局部阴蔽而潮湿环境中的石上。

分布范围

直叶凤尾藓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

陕西:Tui-Kio-SanIX.1896.J.P.Giraldi(同合模式标本,FI)。云南:西南部海拔2900-3100m,Handel-Mazzetti6604(F.subxiphioides的主模式标本,H一BR)。

名称

描述FissidensstrictulusC.Muell.,NuovoGiorn.Bot.Igal.N.Ser.5:159.1898;Chenetal.,Gen.Musc.Sin.1:164.1963;Iwats.,Journ.HattoriBot.Lab.48:180.1980;Iwats.andSuzuk.,Journ.Hattori-Bot:Lab.51:372.1982:Li,ActaBot.Fennica129:19.1985;RedfearnandWu,Ann.MissouriBot.Gard.73(1):188.1986.

F.subxiphioidesBroth.inHandel-Mazzetti,Symb.Sin.4:9.1929.

F.saxatilisTuz.etNog.,Journ.JaP.Bot.24:145.f.1.1949;Chuang,Journ.HattoriBot.Lab.37:444.1973;LaiandWang-Yang,Taiwania21(2):183.1976.

小编推荐

异形凤尾藓Fissidens anomalus


    中文学名异形凤尾藓拉丁文名Fissidensanomalus门苔藓植物门Bryophyta纲藓纲Musci目凤尾藓目Fissidentales科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属凤尾藓属Fissidens种异形凤尾藓Fissidensanomalus

异形凤尾藓是一种苔藓植物。植物体绿色至带褐色。茎密集丛生,单一或分枝,连叶高14-50mm,宽4.5-5.3mm。生于林下溪谷边湿石上,有时亦生于树干和土上。

形态特征

植物体无腋生透明结节;茎中轴分化。叶15-53对,最基部叶小,上部叶远较下部叶为大,排列较紧密;中部以上各叶狭披针形,长3.1-3.7mm,宽0.7-0.8mm,干时明显卷曲,先端狭急尖;背翅基部圆形,罕为短下延;鞘部为叶全长的1/2-3/5,对称至稍不对称;叶尖处有不规则的牙齿,其余部分具细圆齿至锯齿;叶边由1-3列平滑、厚壁而浅色的细胞构成一浅色的边缘;中肋粗壮,突出;前翅和背翅细胞四方形、圆形至不规则的六边形,长7-11μm,角隅加厚,具明显的乳头状突起,不透明;前翅厚1层细胞;鞘部细胞与前翅和背翅细胞相似,但靠近中肋基部的细胞较大而壁较厚,乳头状突起较不明显。叶生雌雄异株。雄株细小,高0.9-1.lmm,长于雌株叶的鞘部;茎叶细小,长约0.5mm,由1列细胞构成1条不明显的浅色边缘;中肋远离叶尖消失。雄器苞顶生于主茎或短的基部侧枝上。雌器苞腋生。雌苞叶卵圆状披针形至钻状披针形,长约0.9mm。颈卵器长280-370μm。蒴柄短,长仅1.5-2mm,平滑。孢蒴直立对称;蒴壶长0.7-lmm,蒴壁细胞长圆形,纵壁厚,横壁较薄。蒴齿长0.3-0.5mm,基部宽88-98μm,上部具螺纹加厚及突起的节瘤,中部具粗疣,下部具细密疣。蒴盖具长喙,长0.5-0.8mm。蒴帽钟状,长约1.3mm。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林下溪谷边湿石上,有时也生于树干和土上。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锡金、印度、斯里兰卡。

相近种类

本种与卷叶凤尾藓(F.cristatus)相似。但本种茎中轴不明显分化;叶狭披针形,中肋突出;浅色边缘较狭,宽1-3列细胞,前翅厚1层细胞;蒴柄长仅1.5-2mm,孢蒴直立,对称。而后者茎中轴明显分化;叶披针形,中肋及顶,浅色边缘较宽,宽3-4列细胞,前翅厚1-2层细胞;蒴柄长5-8mm,孢蒴略倾斜,不对称。

具体产地

陕西:西太白山,魏志平61206511(PESYS)。四川:峨眉山,海拔1750-1800m,李登科15072(SHM,SYS);二郎山,海拔1500–1800m,高谦等18531(IFSBHSYS)。湖北:大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张光初、白恩忠33917(IFSBHSYS)。台湾:嘉义,Koponen16991、17060(H);南投县,Koponen1749217574(H)。福建:武夷山,海拔1900m,李登科13046(SHM,SYS)。贵州:梵净山,高谦、冯金宇3158832089(IFSBH,SYS);宽阔水,海拔1600m,高谦、冯金宇33181(IFSBH,SYS)。云南:景东,哀牢山,海拔2500m,张晋昆642(HUM,SYS);贡山县,独龙江,海拔2100m,汪媚芝9830(c)、9833(b)(PE,SYS)。广西,龙胜、吴鹏程、林尤兴938、14080(PE,SYS);兴安县,1974年苔藓采集队S.N.(IFSBH,SYS);田林县,老山林区,1974年苔藓采集队2634(SYS,IFSBH)。

直叶桧叶金发藓植物


    中文学名直叶桧叶金发藓门苔藓植物门纲藓纲目金发藓目科金发藓科属金发藓属

植物简介直叶桧叶金发藓是一种棕绿色或者红棕色的真菌植物,有着孢子体和配子体。配子体性状:植物体较细长,密集或稀疏丛生,棕

植物简介

直叶桧叶金发藓是一种棕绿色或者红棕色的真菌植物,有着孢子体和配子体。

配子体性状:植物体较细长,密集或稀疏丛生,棕绿色或红棕色

茎:直立

叶形态:狭长披针形

孢子体:具孢子体

形态特征

外型粗壮而犹如松杉类幼苗,植物体高数厘米至数十厘米。茎有中轴的分化,基部有为数较多的红棕色假根。叶较硬挺,具多层细胞,腹面着生多数绿色单层细胞的栉片;叶边具粗齿;中肋宽阔,几乎占整个叶面。蒴柄红棕色,长数厘米。孢蒴为具四棱的椭圆形,台部明显。蒴齿64个。蒴盖扁圆锥形,蒴帽被多数金黄色纤毛。在酸性而湿润的针叶林林地,该种多成大片生长,并常与灰藓属或白发藓属植物混生。

薄叶牙蕨Pteridrys cnemidaria (Christ) C. Chr. et Ching


    中文学名薄叶牙蕨拉丁文名Pteridryscnemidaria(Christ)C.Chr.etChing门蕨类植物门纲蕨纲亚纲薄囊蕨亚纲目真蕨目科叉蕨科属牙蕨属种薄叶牙蕨

薄叶牙蕨,Pteridryscnemidaria(Christ)C.Chr.etChing,叉蕨科牙蕨属植物。国内分布于贵州(罗甸)、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河口、蒙自、金平、沧源)、台湾(台中)。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越南、老挝、缅甸。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3米。根状茎粗壮,斜升,粗2.5-3厘米,顶部及叶柄基部均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1厘米,先端长渐尖,全缘,膜质,暗棕色。叶簇生;叶柄长达1米,基部粗约1厘米,淡禾秆色,上面有深沟,光滑无毛,下部偶有鳞片;叶片椭圆形,长达2米,基部宽约60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截形,二回深羽裂;羽片达30对,互生,下部的相距7-8厘米,近平展,基部一对柄长约2厘米,阔披针形,长约30厘米,基部宽7-9厘米,先端长渐尖至近尾状,基部截形并稍下延,其两侧对称或下侧斜切,深羽裂达羽轴两侧的阔翅;裂片约25对,互生,彼此以2-3毫米宽的间隔分开,缺刻圆形并有一尖齿,近平展,镰状披针形,长2-4厘米,基部宽6-8毫米,短尖头,边缘有浅钝锯齿。叶脉羽状,小脉15-18对,稍斜向上,通常三叉,两面稍隆起;主脉两面均隆起。叶薄纸质,干后淡绿色,两面无毛;叶轴淡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光滑无毛;羽轴淡禾秆色,两面隆起。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上侧分叉的中部,在主脉两侧各有1列,每个裂片有10-16对;囊群盖圆肾形,灰白色,薄膜质,光滑。染色体2n=82。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800米的山谷密林下。

分布范围

产于贵州南部(罗甸)、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河口、蒙自、金平、沧源)、台湾(台中)。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越南、老挝、缅甸。模式标本产地:贵州。

凹叶达呼里耳叶苔Frullania var. concava k. c. chang


    中文学名凹叶达呼里耳叶苔拉丁文名Frullaniavar.concavak.c.chang纲双子叶植物纲科耳叶苔科属耳叶苔属

基本介绍种中文名:凹叶达呼里耳叶苔种拉丁名:Frullaniavar.concavak.c.chang科中文名:耳叶苔科科拉丁名:Frullaniaceae属中文

基本介绍

种中文名:凹叶达呼里耳叶苔

种拉丁名:Frullaniavar.concavak.c.chang

科中文名:耳叶苔科

科拉丁名:Frullaniaceae

属中文名:耳叶苔属

耳叶苔属

基本介绍

属中文名:耳叶苔属

属拼音名:eryetaishu

属拉丁名:Frullania

所有物种

阿氏耳叶苔

凹瓣耳叶苔

凹叶达呼里耳叶苔

巴兰耳叶苔

粗萼耳叶苔

脆叶耳叶苔

淡色耳叶苔

东亚耳叶苔

兜瓣耳叶苔

多褶耳叶苔

耳基陕西耳叶苔

耳叶苔属

格氏耳叶苔

钩瓣耳叶苔

厚角耳叶苔

喙瓣耳叶苔

尖叶耳叶苔

崛川耳叶苔

卡氏耳叶苔

盔瓣耳叶苔

列胞欧耳叶苔

裂瓣耳叶苔

绿耳叶苔

密瓣耳叶苔

南亚耳叶苔

尼泊尔耳叶苔

拟耳叶苔

欧耳叶苔

青山耳叶苔

全缘耳叶苔

日本全缘耳叶苔

陕西耳叶苔

石生耳叶苔

台北耳叶苔

台湾耳叶苔

西南耳叶苔

纤枝耳叶苔

小囊耳叶苔

小叶耳叶苔

楔形耳叶苔

原瓣耳叶苔

圆瓣耳叶苔

远东耳叶苔

云南耳叶苔

中华耳叶苔

皱叶耳叶苔

异鳞肋毛蕨Ctenitis heterolaena (C. Chr.) Ching


    中文学名异鳞肋毛蕨拉丁文名Ctenitisheterolaena(C.Chr.)Ching门蕨类植物门纲蕨纲目真蕨目科叉蕨科属肋毛蕨属

异鳞肋毛蕨(学名:Ctenitisheterolaena(C.Chr.)Ching)为叉蕨科肋毛蕨属下的一个种。产于西南河华南部分地区。生山谷密林下阴处,海拔1100-1800米。

形态特征

植株高50~7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1厘米,顶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6~7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厚膜质,褐棕色并稍有光泽。叶簇生;叶柄长25~30厘米,基部粗4~5毫米,禾秆色,上面有浅沟,与叶轴均密被鳞片,鳞片有两种:一种为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厚膜质,平直,开展,黑褐色并略有光泽;另一种基部为泡状,向上部稍卷曲,薄膜质,淡棕色;叶片椭圆披针形,长35~45厘米,中部宽约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三回羽裂;羽片15~20对,互生,平展,有短柄,间隔1~1.5厘米,阔披针形,中部的长8~9厘米(基部一对羽片略缩短),其中部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二回羽裂;小羽片12~14对,互生,平展,无柄,密接,狭椭圆形,长1.3~1.8厘米,宽5~7毫米,圆钝头并有浅钝齿,基部和羽轴合生,深羽裂达2/3,基部一对羽片的基部下侧小羽片明显缩短;裂片5~6对,稍斜向上,梯形,截头,有浅钝齿或近全缘。叶脉羽状,小脉约2对,单一,斜向上,上面疏被淡棕色有关节的长毛,下面被贴生的淡棕色细毛;主脉上面疏被有关节的棕色毛,下面密被淡棕色的泡状鳞片。叶薄草质,干后暗绿色;叶轴禾秆色,下面被鳞片,上面有浅沟并密被有关节的淡棕色毛;羽轴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并密被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密被淡棕色泡状的或偶有褐棕色尖尾的鳞片。孢子囊群圆形,每小羽片有5~6对,每裂片有1枚,接近缺刻,生于上侧小脉近顶部;囊群盖圆形,近全缘,薄膜质,灰棕色。

生长环境

生山谷密林下阴处,海拔1100~1800米。模式标本产地:四川(大相岭)。

分布范围

分布:产四川西部(大相岭、峨眉山)、云南(漾濞、西畴、金平)、贵州(榕江)、广西(武鸣、龙胜、花坪)、湖南(新宁)。

《直叶凤尾藓Fissidens strictulus C. Muell.》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直板铁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