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锈色花楸Sorbus ferruginea (Wenzig) Rehd.》,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锈色花楸拉丁文名Sorbusferruginea(Wenzig)Rehd.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花楸属种锈色花楸分布区域分布于不丹、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

锈色花楸(学名:Sorbusferruginea)是蔷薇科花楸属的植物。分布在不丹、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300米至2,5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石山、山谷斜坡和丛林内,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高4-10米;小枝肥壮,幼时密被锈色绒毛,以后逐渐脱落,二年生枝灰褐色,具多数显明皮孔;冬芽卵形,先端圆钝,外被多数棕褐色鳞片,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8(10)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全部有细锐锯齿或仅基部近全缘,幼时上下两面密被锈色绒毛,老时脱落,仅在下面中脉及侧脉上具锈色绒毛,侧脉6-8(11)对,直达叶边齿尖,在下面显著突起;叶柄长1-1.5厘米,幼时密被锈色绒毛,老时脱落,无毛或近于无毛。复伞房花序多花,总花梗和花梗有锈色绒毛;花梗长3-5毫米;花直径7-9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有锈色绒毛,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钝,外面有锈色绒毛,内面无毛;花瓣宽长圆形或卵形,长3-4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圆钝,白色,内面有稀疏柔毛;雄蕊20,稍长于花瓣;花柱3-4,基部或近中部合生,无毛,短于雄蕊。果实球形,直径5-8毫米,平滑或有极少数斑点,萼片脱落后先端留有圆痕。花期4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谷斜坡、石山或丛林内,海拔2300-25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不丹、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

延伸阅读

纤细花楸Sorbus filipes


    中文学名纤细花楸拉丁文名Sorbusfilipes二名法SorbusfilipesHand.-Mazz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花楸属种纤细花楸分布区域产云南西北部。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纤细花楸(学名:Sorbusfilipes)为蔷薇科花楸属的植物。产云南西北部。生于高山丛林中、河边或山坡多石地,海拔3000-4000米。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植株

灌木,高1.5-4.5米;小枝纤细,灰黑色,具少数皮孔,嫩枝褐色或红褐色,外被锈黄色柔毛;冬芽卵形,先端稍钝或急尖,具多数深褐色鳞片,外被褐色柔毛。

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共长5-8厘米,叶柄长约5-8毫米;小叶片8-13对,间隔3-6毫米,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钝或稍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每侧有3-4个粗大锯齿,上下两面均无毛,侧脉4-5对;叶轴两侧具窄翅,上面有沟,下面有稀疏褐色柔毛;托叶细小,长约2毫米,紫色。

花序较小,伞房或复伞房状,具花3-10(12)朵,总花梗和花梗无毛或有稀疏褐色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至果期无毛;萼筒钟状,紫色,内外两面均无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圆钝,外面无毛,内面近先端微具柔毛;花瓣宽卵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钝,红色,无毛;雄蕊20,短于花瓣;花柱3-5,几与雄蕊等长,基部微具柔毛。

果实卵球形,直径7-8毫米,深红色,微具白粉,先端有宿存萼片。

花果期

花期6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丛林中、河边或山坡多石地,海拔3000-4000米。

产地分布

产云南西北部。

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

本种枝条细弱,叶片细小,小叶片边缘仅有3-4粗锯齿,花序通常无毛,有花3-10(12)朵,在花楸属中易于识别。

毛背花楸Sorbus aronioides Rehder


    中文学名毛背花楸拉丁文名SorbusaronioidesRehder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属花楸属种毛背花楸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和缅甸北部。

毛背花楸(学名:SorbusaronioidesRehder)是灌木或乔木,高4-12米;小枝圆柱形,紫黑色;叶片椭圆形、长圆椭圆形或椭圆倒卵形;伞房花序多花,萼筒钟状,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卵形,白色;果实卵形,红色,表面光滑,2-3室,先端萼片脱落后留有圆环。花期5-6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林中或湿润杂木林内,海拔1000-3600米。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4-12米;小枝圆柱形,紫黑色,有稀疏皮孔,幼嫩时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外具少数鳞片,无毛。叶片椭圆形、长圆椭圆形或椭圆倒卵形,长6-12厘米,宽2.5-5(6)厘米,先端短渐尖,稀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锐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在微下陷的中脉上具稀疏腺点,下面在突起的中脉上和侧脉基部具稀疏绒毛,老时逐渐脱落,侧脉7-10对,在叶边分枝成网状;叶柄长5-10毫米,多数无毛。复伞房花序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均光滑无毛;花梗长2-5毫米;花直径7-8毫米;萼筒钟状,内外两面均无毛;萼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边缘有稀疏柔毛,不久脱落,内面先端有柔毛;花瓣卵形,长2.5-3.5毫米,宽2-3毫米,先端圆钝,白色;雄蕊20,几与花瓣等长或稍长于花瓣;花柱2-3,稀4,在中部以下合生,无毛,短于雄蕊。果实卵形,直径约1厘米,长9-11毫米,红色,表面光滑,2-3室,先端萼片脱落后留有圆环。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中或湿润杂木林内,海拔1000-3600米。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瓦山。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近种区别

毛背花楸与滇缅花楸(S.Thomsonii(King)Rehd.)相似,惟后者的叶边锯齿圆钝,中部以下近全缘,两面光滑无毛,果实近于球形。又可与毛序花楸(S.Keissleri(schneid.)Rehd.)比较,后者花序具绒毛,果实卵形,叶片多数倒卵形,锯齿较粗;叶柄较宽短,可以区别。

附生花楸Sorbus epidendron Hand.-Mazz.


    中文学名附生花楸拉丁文名SorbusepidendronHand.-Mazz.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花楸属种附生花楸分布区域产云南西北部。越南北部和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附生花楸是花楸属、落萼组、褐毛系灌木或乔木。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达15米;小枝粗壮,圆柱形,黑褐色,有少数不显著的皮孔,幼时密被锈褐色绒毛,老时脱落;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外被数枚暗红褐色无毛鳞片。叶片长椭圆形、长椭卵形至长椭倒卵形,长7-12(15)厘米,宽3.5-6(7)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近基部1/4至1/5部分几全缘,上面被稀疏柔毛,下面有锈褐色绒毛,侧脉12-15对,直达叶边齿端;叶柄粗壮,长5-10毫米,密被锈褐色绒毛。复伞房花序有多数花,总花梗和花梗密被锈褐色绒毛;花梗长4-7毫米;花直径8-10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有锈褐色绒毛,内面近无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外面有稀疏褐色绒毛,内面先端微具柔毛;花瓣卵形,长3-4毫米,宽约与长相等,先端圆钝,内面稍有柔毛;雄蕊15-20,稍短于花瓣或约与花瓣等长;花柱2-3,基部合生,无毛,比雄蕊稍短。果实球形至卵球形,直径5-8毫米,有少数细小斑点,先端萼片脱落后残留圆痕。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河旁疏密丛林中,有时附生在其他大乔木上,海拔2500-3000米。

分布范围

产云南西北部。越南北部和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命名来源

[AkademiederWissenschafteninWien,Sitzungsberichte,Mathematisch-naturwissenschaftlicheKlasse,Abteilung160:1351923]

中国植物志:36:311

英文植物志:9:169

本种提示

本种花序、叶柄和叶片下面均密被锈褐色绒毛,大形复伞房花序上结多数球形果实,易与本属其他种区别。其近缘种为锈色花楸S.ferruginea(Wenzig)Rehd.,后者叶片侧脉较少,6-8对,叶柄较长,10-15毫米,是其异点。

烟斗柯Lithocarpus corneus (Lour.) Rehd.


    中文学名烟斗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corneus(Lour.)Rehd.别名石锥、烟斗子、黄楮、黄槠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山毛榉目 科壳斗科 属柯属 分布区域产台湾、福建、湖南、贵州三省南部,广西、广东、云南东南部

烟斗柯(Lithocarpuscorneus(Lour.)Rehd.):又名石锥、烟斗子、黄楮、黄槠。壳斗科,柯属乔木,高通常在15米以内,胸径15-40厘米;托叶披针形或线形,较迟脱落。叶常聚生于枝顶部,纸质或革质,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长4-20厘米,宽1.5-7厘米,侧脉每边9-20条,直达齿端,支脉纤细,彼此近于平行;叶柄长0.5-4厘米。

形态特征

乔木,高通常在15米以内,胸径15-40厘米,小枝淡黄灰色,无毛或被短柔毛,散生微凸起的皮孔;托叶披针形或线形,较迟脱落。叶常聚生于枝顶部,纸质或革质,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长4-20厘米,宽1.5-7厘米,顶部渐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至近于圆,对称或一侧略短,叶缘有裂齿或浅波浪状,很产兼有全缘,两面同色,叶背被雨点状、无色、半透明、甚细小(在4倍扩大镜下可见)的鳞腺,侧脉每边9-20条,直达齿端,支脉纤细,彼此近于平行;叶柄长0.5-4厘米。

雌花通常着生于雄花序轴的下段,若全为雌花则花序长不过10厘米;每3朵一簇,也常有单朵散生,花柱斜展,长约2毫米。壳斗碗状或半圆形,高22-45毫米,宽25-55毫米,少有较少,则果序较长且有成熟壳斗多达16个,包着坚果约一半至大部分,小苞片三角形或斜四边菱形,中央及两侧边缘脊肋状增厚且略隆起,形成规则的网纹,很少几全与壳壁愈合而仅留痕迹,壳壁中部以下甚增厚,木质。

坚果半圆形或宽陀螺形,顶部圆,平坦或中央略凹陷,很少无毛,果壁近角质,比壳壁厚,很少等厚,果脐占坚果面积一半至大部分,其上部的边缘檐状,子叶饱满,4-8浅裂。花期几乎全年,盛花期5-7月,果次年约同期成熟。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约1000米以下山地常绿阔叶林中,阳坡或较干燥地方也常见,为次生林常见树种。

分布范围

产台湾、福建、湖南、贵州三省南部,广西、广东、云南东南部。越南东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树皮灰色或褐灰色,通常厚5毫米以内,外皮甚浅裂,内皮淡棕黄色,槽棱较浅,脊棱面较钝,有少量聚合射线,木质部的管孔在扩大镜下甚明显,宽木射线窄而密接,年轮不明显,木材淡黄白色,质稍坚实,不耐腐,多作农具材,属白椆类。

锈毛石斑木Raphiolepis ferruginea Metcalf


    中文学名锈毛石斑木拉丁文名RaphiolepisferrugineaMetcalf别名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石斑木属种锈毛石斑木分布区域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达10米以上,树皮暗灰黑色;小枝圆柱形,密被锈色绒毛。叶片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向下方反卷,全缘,上面幼时被绒毛,以后无毛,中脉下陷,下面密被锈色绒毛,中脉及侧脉稍凸起;叶柄长1-2.5厘米,密被锈色绒毛。圆锥状花序顶生,长3-5.5厘米,直径约5.5厘米;花梗长2-4毫米,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达10米以上,树皮暗灰黑色;小枝圆柱形,密被锈色绒毛。叶片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向下方反卷,全缘,上面幼时被绒毛,以后无毛,中脉下陷,下面密被锈色绒毛,中脉及侧脉稍凸起;叶柄长1-2.5厘米,密被锈色绒毛。圆锥状花序顶生,长3-5.5厘米,直径约5.5厘米;花梗长2-4毫米,总花梗和花梗均密被锈色绒毛,花直径8-10毫米;萼筒外面密被锈色绒毛,长约4毫米;萼片卵形,长约3毫米;花瓣白色,卵状长圆形,长约4毫米,先端圆钝;雄蕊15,长短不等;花柱2,基部连合,无毛,约与雄蕊等长。果实球形,直径5-8毫米,黑色,幼时被黄色绒毛,成熟后近于无毛或仅在顶端散生少数锈色绒毛,2室,萼片脱落。果梗粗短,长4-7毫米,密被锈色绒毛。花期4-6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600米的山谷或路旁疏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

长果花楸Sorbus zahlbruckneri Schneid.


    中文学名长果花楸拉丁文名SorbuszahlbruckneriSchneid.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花楸属分布区域产湖北、四川、贵州、广西。

长果花楸(SorbuszahlbruckneriSchneid.),是苹果亚科、花楸属乔木或灌木,高达15米,小枝圆柱形,幼时微具白色绒毛,老时脱落无毛,生于山坡、山谷或密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高达15米;小枝圆柱形,具稀疏皮孔,幼时微具白色绒毛,老时脱落无毛;冬芽长大,卵形,外有数枚暗红褐色鳞片,无毛。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卵形。长9-14厘米,宽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多数具浅裂片,裂片上有尖锐锯齿或重锯齿,有时不具裂片而有重锯齿,幼时上面有短柔毛,老时脱落,下面被白色绒毛,逐渐脱落,侧脉10-14对,直达叶边锯齿;叶柄长2-3厘米,被白色绒毛。复伞房花序具多数花,总花梗和花梗均被白色绒毛。果实长卵形至长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长达1.5厘米,有稀疏细小斑点,2室,萼片宿存,外被白色绒毛。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或密林中,海拔1300-2000米。

分布范围

产湖北、四川、贵州、广西。

球花石楠Photinia glomerata Rehd. et Wils.


    中文学名球花石楠拉丁文名PhotiniaglomerataRehd.etWils.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石楠属种球花石楠分布区域产中国云南、四川。

球花石楠(学名:PhotiniaglomerataRehd.etWils.)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幼枝密生黄色绒毛,老枝无毛,紫褐色,叶片革质,长圆形、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花多数,密集成顶生复伞房花序,萼筒杯状,萼片卵形,花瓣白色,近圆形,果实卵形,红色。花期5月,果期9月。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6-10米;幼枝密生黄色绒毛,老枝无毛,紫褐色,有多数散生皮孔;冬芽卵形,长3-4毫米,鳞片先端圆钝,外面有短柔毛。

叶片革质,长圆形、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5-)6-1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常偏斜,边缘微外卷,有具腺内弯锯齿,上面中脉初有绒毛,以后脱落,下面密生黄色绒毛,以后部分或全部脱落,侧脉12-20对;叶柄长2-4厘米,初密生绒毛,后几无毛。

花多数,密集成顶生复伞房花序,直径6-10厘米,总花梗数次分枝,花近无梗;总花梗、花梗和萼筒外面皆密生黄色绒毛;花直径约4毫米,芳香;萼筒杯状,长1毫米;萼片卵形,直立,先端急尖,外面有绒毛;花瓣白色,近圆形,直径2-2.5毫米,先端圆钝,内面被疏毛,基部有短爪;雄蕊20,和花瓣约等长;花柱2,合生达中部,子房顶端密生绒毛。

果实卵形,长5-7毫米,直径2.5-3毫米,红色。花期5月,果期9月。

球花石楠叶片形状大小及叶柄长短变化很大,在分类上不重要,而复伞房花序的总花梗数次分枝,花近无梗,总花梗、花梗和萼筒外面皆密生黄色绒毛,为主要特征。

产地生境

产中国云南、四川。生于杂木林中,海拔1500-2300米。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思茅。

岭南梨Pyruslindleyi Rehd.


    中文学名岭南梨拉丁文名PyruslindleyiRehd.别名花盖梨、山梨、青梨、野梨、沙果梨、酸梨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梨属种岭南梨分布区域台湾

岭南梨,PyruslindleyiRehd.,为双子叶植物蔷薇科植物。岭南梨药用部分为干果皮。可用于涩肠止泻,治痢疾。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米,树冠宽广;嫩枝无毛或微具毛,二年生枝条黄灰色至紫褐色,老枝转为黄灰色或黄褐色,具稀疏皮孔;冬芽肥大,卵形,先端钝,鳞片边缘微具毛或近于无毛,叶片卵形至宽卵形,长5-10厘米,宽4-6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稀宽楔形,边缘具有带刺芒状尖锐锯齿,上下两面无毛或在幼嫩时被绒毛,不久脱落;叶柄长2-5厘米,嫩时有绒毛,不久脱落;托叶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有腺齿,长8-13毫米,早落。花序密集,有花5-7朵,花梗长2-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在幼嫩时被绒毛,不久脱落;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12-18毫米;花直径3-3.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微具绒毛;萼片三角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长5-8毫米,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绒毛;花瓣倒卵形或广卵形,先端圆钝,基部具短爪,长约18毫米,宽约12毫米,无毛,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药紫色;花柱5,离生,近基部有稀疏柔毛。果实近球形,黄色,直径2-6厘米,萼片宿存,基部微下陷,具短果梗,长1-2厘米。花期5月,果期8-10月。

分布范围

分布台湾。

主要价值

【药名】:岭南梨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岭南梨的干果皮。

【功效】:涩肠止泻。

【主治】:治痢疾。

【性味归经】:酸、甘,平。入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

【别名】:乌梨(台湾)

【拉丁名】:PyruslindleyiRehd.

【考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植物志》作者认为,本种系一栽培种,但未见标本,待考。”

褐梨Pyrus phaeocarpa Rehd.


    中文学名褐梨拉丁文名PyrusphaeocarpaRehd.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桃金娘目科蔷薇科属梨属分布区域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河南省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5-8米;小枝幼时具白色绒毛,二年生枝条紫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形,先端圆钝,鳞片边缘具绒毛。叶片椭圆卵形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5-8米;小枝幼时具白色绒毛,二年生枝条紫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形,先端圆钝,鳞片边缘具绒毛。叶片椭圆卵形至长卵形,长6-10厘米,宽3.5-5厘米,先端具长渐尖头,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齿尖向外,幼时有稀疏绒毛,不久全部脱落;叶柄长2-6厘米,微被柔毛或近于无毛。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边缘有稀疏腺齿,内面有稀疏绒毛,早落。伞形总状花序,有花5-8朵,总花梗和花梗嫩时具绒毛,逐渐脱落,花梗长2-2.5厘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很早脱落。花直径约3厘米;萼筒外面具白色绒毛;萼片三角披针形,长约2-3毫米,内面密被绒毛;花瓣卵形,长1-1.5厘米,宽0.8-1.2厘米,基部具有短爪,白色;雄蕊20,长约花瓣之半;花柱3-4,稀2,基部无毛。果实球形或卵形,直径2-2.5厘米,褐色,有斑点,萼片脱落;果梗长2-4厘米。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山坡或黄土丘陵地杂木林中,海拔100-1200米。

分布范围

产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

滑皮柯Lithocarpus skanianus (Dunn) Rehd.


    中文学名滑皮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skanianus(Dunn)Rehd.别名滑皮石栎、滑皮椆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滑皮柯分布区域产江西、福建、湖南三省南部、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东南部。

滑皮柯(Lithocarpusskanianus(Dunn)Rehd.),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芽鳞、当年生枝、叶柄及花序轴均密被黄棕色绒毛,二年生枝的毛较疏且短,常呈污黑色,皮孔甚小,肉眼不易察见。

形态特征

叶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有时兼有椭圆或长圆形的叶,长6-16厘米,宽3.5-5.5厘米,顶部短尾状突尖或渐尖,基部楔尖,全缘或在近顶部叶缘浅波浪状,中脉在叶面稍凸起,侧脉每边10-13条,通常在叶面微凹陷,支脉尚明显,彼此近平行,叶背面沿中脉被棕色长柔毛,其余部分兼被短的单及分枝的柔毛;叶柄长稀超过10毫米。雄圆锥花序生于枝顶部,少有单穗状花序腋生,长达25厘米;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约1毫米。壳斗扁圆至近圆球形,高14-20毫米,宽15-25毫米,包着坚果绝大部分或几全包坚果,小苞片钻尖状或2-3毫米的的短线状,扩展或顶部弯钩,或有时为三角形鳞片状伏贴于壳壁,被微短毛及棕灰色鳞秕,壳壁厚约1毫米或较薄,质脆,坚果扁圆形或宽圆锥形,高12-18

毫米,宽14-22毫米,无毛,果脐口径11-13毫米,深不到1毫米。花期9-10月,果次年同期成熟。模式标本采自福建南平。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海南、广西西部及云南东南部(文山、富宁)的其叶较大,长达30厘米,宽12厘米,质地较厚,被毛较密且较迟脱落,这些特征与L.rhabdostachyus的相同,只是本种的壳斗较小且非甚扁的扁圆形,通常不全包坚果,凭此而将二者区分。

产江西及湖南的本种,其壳斗上的小苞片短线状,顶部一段向内弯钩,壳斗顶部的稍延长而后向壳斗的口部下弯,形成甚短的乳头突状,此特征与壶斗柯、榄叶柯、圆锥柯和厚斗柯的相同。

主要价值

树高约10米的树皮厚约3毫米,不开裂,外皮褐黑色或暗灰色,近于平滑,内皮的木射线不甚凸起。木材灰棕色,颇坚实。果实含淀粉。

紫玉盘柯Lithocarpus uvariifolius (Hance) Rehd.


    中文学名紫玉盘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uvariifolius(Hance)Rehd.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分布区域产福建西南部、广东、广西(西至昭平县)。

紫玉盘柯(学名:Lithocarpusuvariifolius(Hance)Rehd.)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8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米,胸径15-40厘米,当年生枝、叶柄、叶背中脉、侧脉及花序轴均密被棕色或褐锈色略粗糙长毛,枝节上的芽鳞痕大而明显;托叶较迟脱落,长可达20厘米,背面密被伏贴棕色长柔毛。叶革质或厚纸质,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有时椭圆形,长9-22厘米,宽5-10厘米,顶部短突尖或短尾状,很少短渐尖,基部近于圆形,叶缘近顶部有少数浅裂齿或波浪状,很少全缘,中脉及侧脉凹陷,侧脉每边22-35条,稀较少,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常与相邻侧脉连结,支脉密接,彼此近于平行,明显,两面同色,叶背被2-4分枝短星芒状毛;叶柄长1-3.5厘米。花序轴粗壮;雄花序穗状,单或多穗聚生于枝顶部;雌花常生于雄花序轴的基部,每3朵一簇,有时单朵散生,花柱长达3毫米,无毛。果序有成熟壳斗1-4个;壳斗深碗状或半圆形,高20-35毫米,宽35-50毫米,包着坚果一半以上,壳壁厚2-5毫米,被微柔毛,及糠秕状鳞秕,稀全部脱落,小苞片在壳斗幼嫩时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彼此分离,坚果成熟时多呈菱形或多边形具肋状凸起的纹网,坚果半圆形,顶部圆或近平坦,很少凹陷,密被细伏毛,果壁厚4-8毫米,果脐占坚果面积一半以上,具檐状边缘。花期5-7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约8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或与马尾松混生,或与锥属和青冈属植物混生。

分布范围

产福建西南部、广东、广西(西至昭平县)。

主要价值

嫩叶经制作后带甜味,民间用以代茶叶,作清凉解热剂。果实含淀粉。

麻梨Pyrus serrulata Rehd.


    中文学名麻梨拉丁文名PyrusserrulataRehd.别名麻梨子、黄皮梨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梨属种麻梨分布区域产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广东、广西。

麻梨(学名:PyrusserrulataRehd.)是一种乔木,产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生灌木丛中或林边,海拔100-1500米。麻梨果实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8-10米;小枝圆柱形,微带稜角,在幼嫩时具褐色绒毛,以后脱落无毛,二年生枝紫褐色,具稀疏白色皮孔;冬芽肥大,卵形,先端急尖,鳞片内面具有黄褐色绒毛。

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5-11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锐锯齿,齿尖常向内合拢,下面在幼嫩时被褐色绒毛,以后脱落,侧脉7-13对,网脉显明;叶柄长3.5-7.5厘米,嫩时有褐色绒毛,不久脱落;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内面有褐色绒毛,早落。

伞形总状花序,有花6-11朵,花梗长3-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褐色绵毛,逐渐脱落;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5-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内面具褐色绵毛;花直径2-3厘米;萼筒外面有稀疏绒毛;萼片三角卵形,长约3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具有腺齿,外面具有稀疏绒毛,内面密生绒毛;花瓣宽卵形,长10-12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具有短爪,白色;雄蕊20,约短于花瓣之半;花柱3,稀4,和雄蕊近等长,基部具稀疏柔毛。

果实近球形或倒卵形,长1.5-2.2厘米,深褐色,有浅褐色果点,3-4室,萼片宿存,或有时部分脱落,果梗长3-4厘米。花期4月,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灌木丛中或林边,海拔100-1500米。

温度:梨树喜温,生育需要较高温度,休眠期则需一定低温,适宜的年平均温度秋子梨约为4-12℃,白梨及西洋梨约为7-15℃,沙梨约为13-21℃。

光照:梨树为喜光果树,年需日照在1600-1700小时之间,梨叶光补偿点约为1100勒克斯,光饱和点约为54000勒克斯。

水分:梨树需水量较多,蒸腾系数为284-401,每平方米叶面积蒸腾水分约40克左右,低于10克时,即能引起伤害,秋子梨、白梨、西洋梨类耐湿性差,沙梨类耐湿性强,在沙壤土中当土壤水分含量在15-20%较适于根系生长,降至12%则根系生长受抑制。

土壤:梨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水和保水性能好、地下水位低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对土壤酸碱适应性较广,pH值在5-8.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以pH5.8-7为最适宜,耐盐碱性也较强,土壤含盐量在0.2%以下生长正常,达0.3%以上时,根系生长受害,生育明显不良。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广东、广西。

主要价值

功效作用

梨有生津止咳、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对热病津伤、心烦口渴、肺燥干咳、咽干舌燥、噎嗝反胃、大便干结等症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另外,梨还有清热、镇静的功效,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患者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是肝炎、肾病患者的保健食品,有较好的保肝、养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

梨的不同食用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功效。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榨成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煮饮,对天气干燥、体质火旺、喉炎干涩、声音不扬者,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把梨煮熟,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闻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而成的,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的疗效。

食用禁忌

梨虽然是佳果,但也不宜多食,过多则伤脾胃,助阴湿,所以风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虚便溏者以及产妇都要慎食。另外,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要少吃梨。梨含果酸多,胃酸较多的人不可多食。梨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也不要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

繁殖方法

采用条播方法。根据床面大小,每床播2-4行。播种时需先开10-15厘米的浅沟.要求沟底平直,深度一致。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2-3厘米,播种后用细土理盖和略加镇压。播种量一般为22.5-34.5公斤/平方公顷。播种后最好在床面上覆盖地膜,以利出苗。

栽培技术

选地

选择交通方便、向阳性较好、离柏树较远的地方建园,梨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仍以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ph值在6-6.5左右的微酸性沙壤土最好。

改土

由于梨根系较浅,须根发达,所以应对土壤进行改土,可采用挖长、宽、深各0.6米的定植坑,压绿施基肥,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对于平地或粘性土,应每隔4行开40厘米宽、50厘米深的排水沟。

定植

苗木以落叶后秋栽为宜,秋栽苗木成活率高,缓苗期短,第二年生长旺盛,如遇冬旱缺水,则宜春栽,选择生长健壮,主干端直,高度80厘米以上,整形带有8个以上饱满芽苗木,剪掉主根将根系分布均匀,放入坑内,压土应盖到根颈部为宜,浇足定根水,栽后若长处于干旱应继续浇水。栽植密度依树冠大小而异。

整修

整形

采用主干双层形,树高控制在4米左右,全树留5个主枝,第一层3个,其中1个顺行向延伸,另2个斜行向延伸,不能垂直行间。第二层主枝2个,以对生为好,并要求垂直伸向行间,与下层主枝插空排列,为下层让开光路。层间距离1-1.2米。下层每主枝留2-3个侧枝,上层每主枝留1-2个侧枝。第一个侧枝与主干距离40厘米为宜,侧枝间相互距离40厘米左右,主枝角度60-70度,腰角50-60度,侧枝与主枝夹角约50度左右。

修剪

梨发枝力强成枝力弱,大多以短果树结果为主,修剪时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结果枝组的培养与修剪:结果枝组数量合理布局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对容易成花的品种,可采用先短截后放或短截一回缩的方法,对不易成花的品种,可以先长放后回缩,培养结果枝组。对盛果前期和进入盛果期的树,对结果枝组进行精细修剪,同一枝组内应保留预备技,轮换更新,交替结果,控制结果部位外移。要充分利用轻剪长放和短剪回缩调节和控制枝组内和枝组间的更新更壮与生长结果,使期既能保持旺盛的结果能力,又具有适当的营养生长量。

辅养技的修剪:由于梨树的成枝力弱,整形修剪时,在骨干枝之间的空隙处,要适当多留一些辅养枝,以增强树势,利用其结果。当其影响主枝生长时,应及时回缩,直至疏除。

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可采用对上部和外围的强枝进行疏剪,减少上部和外围枝数量,疏去直立强枝,留庸枝并缓放,使其成花挂果,以减弱生长势。对下部和内膛弱枝多留少疏,并适当短剪以促发分枝并复壮更新,对弱枝回缩到壮枝、壮芽处,以增强树势。对伸向行间的枝要适当回缩,使行间保持0.5米左右的过道。

盛果期应加重冬剪,对内膛弱更新复壮,使内膛和下部枝培养丰满后,再轮换效替结果,同时预防结果部外移,保持树体结构。夏季修剪作为辅助修剪,主要采用摘心、扭梢、拉枝等技术,以促进花芽分化。

疏花

提高果实品质的措施,疏花疏果:一般在进入盛果期后采用。

疏花:对花过多的植株应进行疏花,可提高花的质量,从而提高座果率。疏花时间以花序伸出到初花为宜。但有晚霜危害的地区以谢花后疏果较为稳妥。疏花量因树势、品种、肥水和授粉条件而定,旺树旺枝少疏多留,弱树弱枝多疏少留,先疏密集和弱花序,疏去中心花,保留边花。

疏果:疏果可增加单果重,并提高果实品质,一般在早期落果高潮之后进行,以落花后两周左右进行为宜。每花序留1-2个果即可,首先疏去病果、畸形果,保留果形端正着生方位好的果。

肥水

在开花末期,估计能达到丰产时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并增施磷、钾肥,浇水。喷施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

不要一次必施过多速效氮肥,使果肉果皮发育均衡,以减少果实表皮的角质龟裂而形成的锈斑。同时少喷波尔多液,以减轻锈果产生,并加强梨锈病的防治。

采收

根据果实大小,选用双层或单层含药的纸袋为好。于5月中旬果面果点形成之前,对果面喷一次广普性杀菌剂和杀虫剂,然后及时套袋。双层纸袋在果实采收前一个月拆开外层纸袋,以利于果实感光。单层纸袋,在采果时取袋。

近种区别

麻梨与沙梨(学名:Pyruspyrifolia(Burm.f.)Nakai)颇为相似,但后者的特点为叶形较大,具有刺芒锯齿,花形较大,常具5花柱,萼片具长渐尖头,果形一般也较大,浅褐色,易于区别。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梨黑星病:别名疮痂病,为梨最主要病害之一,危害梨树的果实,果埂、叶片、叶柄和新梢等。

防治措施:

消灭病源:早春落花后至6月,注意病梢发生情况,及时摘除烧毁,清扫落叶、落果、剪除病梢。

药剂防治:临近花期和高谢花70%左右各喷一次1:2:244波尔多液或1:2:200-244波尔多液或800倍“大生M”保护花序、嫩梢和新梢;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各喷1次800倍杜邦福星,1200倍多霉清,或800倍大生M。

梨黑斑病:侵害梨树叶片、新梢、花及果实,幼嫩叶片易受害。

防治措施:

结合黑星病和其它病害的防治,一并进行。

注意田园清洁,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喷1000倍优得乐药液防治。

虫害

梨大食心虫

防治措施:

结合冬季修剪,剪去虫芽,开花后检查受害花簇(受害花簇鳞片脱落)并及时摘除。在5月下旬以前(成虫羽化前)摘除、拾净虫果,防治效果显著。

在越冬幼虫转芽和转果期喷5000-7000倍10%高效灭可乳油,800倍4%胺硫酸或40%胺硫酸或40%氧化乐果。

梨茎蜂

防治措施:

结合清园,将老翘树皮刮除烧毁,消灭越冬若虫。

春季,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尚未散到枝梢以前和夏季群栖时可喷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或10%灭扫利30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倍液。

金缘吉丁虫

防治措施:冬季清除翘枝,以除去虫卵,夏季经常检查。及时捕捉幼虫。

《锈色花楸Sorbus ferruginea (Wenzig) Rehd.》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种植色块”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