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皱叶草

2020-10-19

卧室养花好不好?卧室养花可以吗?风水上认为植物是有灵性的,对人的各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因此常用植物来调节环境气场。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大皱叶草》,希望您喜欢!

品种名称大皱叶草

学名Aponogeton boivinianus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水生植物
生物分类水蕹科

产地分布在马来西亚北部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有圆形似碟盘状的球茎,深绿色的叶子,长披针形,长30~45厘米、宽3~6厘米,叶面具有道道皱褶,适合栽植于水草箱中心区域。栽种时,应将球茎放在松软且良好的砂土上。

繁殖方法:繁殖困难,利用球茎繁殖

栽培要点:碳酸盐硬度:2dH~12dH

酸碱度(pH值):6.5~7.5

水温:20~26℃

光照:中、强光照

栽培难易度:普通

布景位置:中景、后景

zw59.com延伸阅读

皱叶醉鱼草


品种名称皱叶醉鱼草

学名Buddleja crispa Benth.

植物种类 观花树木
生物分类马钱科醉鱼草属(有人将醉鱼草属独立成科)

产地产于云南、四川以及甘肃南部等地。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树高约2m;小枝圆柱形,棕褐色,初时被毛,后渐变光滑,茎节扁平。叶卵形或长圆状阔披针形,长6-13cm,宽3-6cm,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呈微心形,两面被毛,叶背较密,边缘有粗牙齿,叶柄长1-3cm,密被短柔毛;花序顶生或腋生,长7-12cm,总花梗粗壮;花紫色或淡紫色,花冠细长,长10-12cm,外被稀疏星状毛,里面被单毛,花冠裂片卵圆形,雄蕊4枚,着生于花管中部;子房圆锥形,被毛,花柱圆柱形,基部被毛,蒴果卵圆形,长5-6mm,宽3-4mm,微被柔毛。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活习性:喜阳光,耐干旱瘠薄。生于海拔1900-2700m的开阔山坡或灌木丛中。皱叶醉鱼草果露黄后果皮很快就会开裂,宜早采后室内后熟。

繁殖方法:种子可春播或夏播,扦插宜在夏季进行。种子苗和扦插生根苗次年即可开花。

应用价值:本种耐修剪,萌发力强,萌生幼枝和幼叶密被观赏性极强的灰白色绒毛,花繁色艳。春季观花后重修剪,夏秋季即可观叶,是庭院栽培、公路美化和城市花坛布景的好材料,也可盆栽观赏。

皱叶椒草


皱叶椒草(学名:Peperomia caperata)为胡椒科椒草属下的一个种。长剑形的叶子,长达50~100CM,宽3~5CM,叶片有波浪。喜半日照或明亮的散射光。生长适温25-28℃,越冬温度不得低于12℃。喜温暖湿润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不耐积水,但喜欢空气湿度大的环境.皱叶椒草是优良的观叶佳品,它的叶片光亮青绿,幽雅别致,十分美观。用于盆栽,点缀几架、书桌、案头和阳台,清新素雅,轻快柔和,惹人喜爱。

中文学名:皱叶椒草

拉丁学名:Peperomiacaperata

别称:皱叶豆瓣绿、四棱椒草

科:胡椒科

属:椒草属

分布区域:广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分类:草本植物

皱叶薄荷


皱叶薄荷(学名:Melissa Officinalis)又被叫做柠檬香蜂草,也因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被称为吸毒草,株高在10-20厘米之间,耐湿、耐高温,常被用来做吊盆或地被草坪的美化。欧洲、中亚、北美、亚洲均有分布。皱叶薄荷叶面有褶皱,叶色翠绿,有薄荷般的清凉芳香,因此得名。除了可以净化空气外,还可也治疗一些如头疼、腹痛等轻微的人体不适,加工后的成品还可治疗其他疾病,是既吸收空气中的度又解除人体毒素的名副其实的“解毒草”。

中文学名:皱叶薄荷 拉丁学名:MelissaOfficinalis 别称:柠檬香蜂草、吸毒草 分布区域:欧洲、中亚、北美、亚洲 科:唇形科 属:薄荷属分类:草本植物

皱叶木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皱叶木兰,拼音:zhòuyèmùlán

拉丁学名:MagnoliapraecocissimaKoidz.

别称:日本辛夷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亚目:

科:木兰科,亚科:

族:木兰族,属:木兰属

形态特征

皱叶木兰落叶乔木,高达20米,常从近基部分出数干;树皮灰色,粗糙开裂。顶芽卵圆形,长约2厘米;被黄色长绢毛;嫩枝绿色,后变紫褐色,径约3毫米,无毛,揉之有松香气味。叶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8-17厘米,宽3.5-9.5厘米,先端急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除中脉基部被白色柔毛外余无毛,下面灰绿色,沿侧脉、中脉及脉腋有白色柔毛外余无毛,干时叶面中脉及侧脉凹入起皱;侧脉每边8-12条,叶缘稍波状;叶柄长1-2.5厘米,初被白色长柔毛;托叶痕长3-8毫米。花先叶开放,白色,芳香,盛开时径9-10厘米;花蕾狭卵圆形,长3-3.7厘米;花被片9,外轮3片萼片状,绿色或淡褐色,三角状条形,长1.5-4厘米,中内两轮白色,有时基部带红色,匙形,或狭倒卵形,长5-7(9)厘米,内轮3片稍狭小;雄蕊长8-10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内向开裂,花丝长1-1.5毫米,红色;雌蕊群绿色,圆柱形,长1-1.5厘米,径约3.5毫米。聚合果圆柱形,长3.5-11厘米,常因部分心皮不育而扭曲;蓇葖近扁圆球形,具白色皮孔。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

原产于日本和朝鲜南部。

皱叶木兰图片

大叶皇冠草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大叶皇冠草,拼音:dàyèhuángguàncǎo

拉丁学名:Echinodorus macrophyllus

别称:巨叶皇冠草

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泽泻科,亚科:

族:,属:皇冠草属

形态特征

大叶皇冠草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50-70厘米,叶心形,叶柄上方有刺,5条纵叶脉明显;水中叶呈心形或圆形,绿色,叶柄上有刺。花白色。花季夏季。

生长习性

大叶皇冠草原产圭亚那、巴西西部至阿根廷。

大叶皇冠草图片

大叶猪笼草植物


  • 中文学名大叶猪笼草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石竹目
  • 科猪笼草科
  • 属猪笼草属
  • 分布区域马来西亚婆罗洲沙巴地区的特鲁斯马迪山

大叶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可长达10m,直径达10mm,呈圆柱形。节间距可长达35cm。叶片呈椭圆形,可长达60cm,宽至20cm。叶片末端先尖后钝,基部骤缩。叶柄可长达15cm。叶柄包住茎且向外翻,形成两个脊。在中脉的两侧各有1~3条纵脉。笼蔓可长达35cm。

简介

Nepenthesmacrophylla

大叶猪笼草是马来西亚婆罗洲沙巴地区的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
Madi)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在拉丁语中“macro”表示巨大的,“phylla”表示叶片。大叶猪笼草与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只在捕虫笼和叶片上有些许的差别,所以大叶猪笼草曾被认为是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的一个亚种。

猪笼草科,猪笼草属。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质化藤本食虫植物。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小叶笼,叶笼小瓶状,瓶口边缘厚,上有小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和条纹,甚为美观,笼内壁光滑,笼底能分泌粘液和消化液,有气味以引诱小动物,小动物一旦落入笼内很难逸出,终被消化和吸收;
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有萼片3—4枚,无花瓣,雄蕊4—24,合生,子房上位,4室;蒴果,种子多数。产我国广东;亚洲热带也有分布。繁殖用扦插或播种。要求用泥炭土、泥炭藓、树叶加上木炭屑、干牛粪碎块和少数沙为栽培材料,栽于木框或漏空花盆中。根黑色,易断,栽植时应多注意。木框悬挂在阴棚或树下,或温室内,稍为遮荫,温度不低于18℃。夏季要高空气湿度和通风;
水分以不含石灰质为佳。生长期用牛粪水作追肥。猪笼草为有趣之食虫植物之一,叶笼大而色美,一些杂交种叶笼可大到可盛300—400毫升的水,在植物园温室中也是引人注意的观赏植物。在华南又作药用。

植物学史

大叶猪笼草且仅分布于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
Madi),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看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在发现它后不久,它就被认为与基纳巴卢山特有的长毛猪笼草(N.
villosa)是同一个物种。在仓田重夫(ShigeoKurata)1976年所著的《基纳巴卢山的猪笼草(NepenthesofMount
Kinabalu)》中写道:原生地

“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
Madi)坐落于基纳巴卢山的南部,在此有此种猪笼草的原生地。虽然这还未被证实,但它的存在也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在这里存在着适合此种猪笼草生长的海拔高度。”

后来,大叶猪笼草又被看作是与之存在着近缘关系的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的一种个体。大叶猪笼草最早由约翰内斯·马拉维尼(Johannes
Marabini)于1983年3月发现。他还收集到了编号为Marabini2167的模式标本,现存放于德国的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Universityof
Erlangen-Nuremberg)。4年后,马拉维尼将其分为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的一个亚种。

物种命名与论述出处

在安西娅·飞利浦(AntheaPhillipps)和安东尼·兰博(Anthony
Lamb)1996年发表的著作《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ofBorneo)》中对大叶猪笼草进行了表述,并将其命名为“Nepenthes
macrophylla(Marabini)Jebb&Cheekined”。植物学家马修·杰布(Matthew
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
Cheek)在1994年就有意要将大叶猪笼草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并在他们1997年的论文中论述了自己的观点。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也支持这个观点,他指出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与长毛猪笼草(N.villosa)比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与大叶猪笼草更相似,而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与长毛猪笼草(N.
villosa)已被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为什么大叶猪笼草就不应该独立为一个物种呢。

形态特征

捕虫笼

大叶猪笼草的捕虫笼很坚硬,为木质。地面笼和下位笼为短圆柱形,捕虫笼中部有一个笼肩。它们很巨大,可高达35cm,宽至15cm。地面笼的下半部凸起。在每个捕虫笼的前部都有一对不宽于10mm的翼。笼口为卵形,倾斜。唇向外反卷成圆柱形,唇上有高度发达的唇肋,在唇的内缘有向下尖出的唇齿。盖子前部为卵形,很宽大,基部为心形。在盖子基部的后方有一个不分叉的笼蔓尾,长度不超过9mm。上位笼大多数方面类似于下位笼。区别在于,上位笼更类似于圆柱形,翼退化为一对隆起,且笼肩更靠上。大叶猪笼草捕虫笼的颜色有很多种,但黄色的比红色的数量更大。

花序

大叶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花梗可长达23cm,直径5mm。花轴可长达55cm。每一个小花梗带一朵花,有苞片,长达16mm。萼片为椭圆形,长达6mm。大叶猪笼草植株的大部分都披被着很短且易脱落的毛被。

生态学

大叶猪笼草仅存在于婆罗洲的沙巴地区的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Madi)山顶。而就算是附近同一海拔的潘那索维坦山(Mount
Pinesowitan)山顶上也不存在。海拔2200~2400m是最适宜大叶猪笼草生长的海拔范围,但其也可在海拔2000~2600m的地区存活。在特鲁斯马迪山大叶猪笼草分布于2200~2642m的山顶之间。
大叶猪笼草生长于山脊顶部长满水苔的山地森林里的植被中,这些植被主要由薄子属(Leptospermum)和杜鹃属(Rhododendron)的植物组成。像其他高地猪笼草一样,大叶猪笼草原生地的昼夜温差很大,中午最高温可达30℃,而晚上最低只有5℃。特鲁斯马迪山的山顶常常云雾缭绕,其空气湿度相当的高。

生长环境

大叶猪笼草既能沿地面匍匐生长,也可以作为一个附生植物攀附于其他植物身上。大叶猪笼草与劳氏猪笼草(N.lowii)和毛盖猪笼草(N.
tentaculata)生存于同一地区。劳氏猪笼草(N.lowii)与大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被称为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N.×
trusmadiensis)。

濒危等级

由于大叶猪笼草的分布狭窄,且特鲁斯马迪山没有得到像基纳巴卢山那样的保护,所以大叶猪笼草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濒危物种名录(2006
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等级为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而植物学家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在1997年依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IUCN
criteria)在一个非正式的评估中曾将大叶猪笼草列入濒危等级。克拉克说:“要想让这个物种在野外延续至下个世纪,就需要大力度的保护。”大叶猪笼草遭受各样的威胁,包括过度采集和登山者造成的原生地破坏。这些人类的活动让大叶猪笼草的种群数量大大的下降,它已被认为是婆罗洲最濒危的高地猪笼草。

杂交种

自然杂交种
N.lowii×N.macrophylla

别名: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Nepenthes×trusmadiensis)简称:TM

目前在野外只发现了大叶猪笼草与劳氏猪笼草(N.lowii)的自然杂交种。1983年,劳氏猪笼草(N.
lowii)与大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由约翰内斯·马拉维尼(JohannesMarabini)和约翰·布里格斯(John
Briggs)在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Madi)上发现。之后,马拉维尼给这个物种命名为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N.×
trusmadiensis)。布里格斯1984年再次来到特鲁斯马迪山,但发现其只剩下一小群了。

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

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的叶片可长达50cm。它是婆罗洲的猪笼草中可以长出巨大笼子的品种之一,捕虫笼高度可达35cm。它的形态为劳氏猪笼(N.
lowii)草与大叶猪笼草的混合型。它的盖子和劳氏猪笼草(N.
lowii)一样外翻,且在盖子下表面有短毛。唇有突出的唇齿和楞,但并不类似于大叶猪笼草的形状。它的花序可达50cm长,每个小花梗有两朵花。除了捕虫笼之外,植株的其他部分并不是很巨大。

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N.×trusmadiensis)仅分布于特鲁斯马迪山海拔2500~2600m的山顶地区。

相关物种

大叶猪笼草与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和长毛猪笼草(N.villosa)之间存在着近缘关系。

长毛猪笼草

大叶猪笼草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唇的结构。虽然它们的唇都非常的发达,但大叶猪笼草的唇肋和唇齿都较短,且间距较宽。大叶猪笼草的笼口比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和长毛猪笼草(N.
villosa)都更倾斜。笼口为缓缓倾斜至盖子基部的,不会在某个位置突然变陡而形成一个明显的唇颈。大叶猪笼草的盖子更宽且为卵形。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与大叶猪笼草的下位笼很相似,但后者的笼肩更靠上。它们的上位笼的区别更明显,大叶猪笼草的为长卵形。正如大叶猪笼草的名字,它的叶片非常巨大,长度最多可为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和长毛猪笼草(N.villosa)的两倍。

爱德华猪笼草

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和长毛猪笼草(N.villosa)至分布于基纳巴卢山的超基性土壤(ultramafic
soils)中,而大叶猪笼草只分布于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Madi)山顶附近的砂质土壤中。植物学家马修·杰布(Matthew
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Cheek)还认为,大叶猪笼草与菲律宾巴拉望(Palawan)特有的惊奇猪笼草(N.
mira)之间存在着近缘关系。

大叶仙茅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大叶仙茅,拼音:dàyèxiānmáo

拉丁学名:Curculigocapitulata(Lour.)O.Ktze.

别称:野棕、假槟榔树、大地棕、猴子背巾、猴子包头、竹灵芝

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亚目:百合亚目

科:石蒜科,亚科:

族:,属:仙茅属

主要产地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形态特征

大叶仙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达1米,叶长30-90厘米,宽5-15厘米,长圆状披针形,叶基生3-6枚,叶脉折扇状,地下有块状根茎。花梗腋生,比叶柄短;花黄色,浆果近球形,白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大叶仙茅喜温暖阴湿环境,适生温度20-30℃,10℃以下停止生长,能耐0℃左右的低温。性强健,宜种植在含腐殖质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上。

药用价值

大叶仙茅根及根状茎入药,苦、涩,平。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固精。用于肾虚喘咳,腰膝酸痛,白带,遗精。

大叶仙茅图片

《大皱叶草》由植物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大叶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