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种花需要注意哪些?人都有爱美之心,对于女士朋友们尤为如此。很多朋友喜欢在阳台上种花,这样可以让阳台更加的美观。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窄叶猪笼草N. stenophylla》,希望您喜欢!

  • 中文学名窄叶猪笼草
  • 拉丁文名N.stenophylla
  • 科猪笼草科
  • 种窄叶猪笼草
  • 分布区域婆罗洲

窄叶猪笼草是婆罗洲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濒危物种名录(2006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中,等级为无危(LeastConcern)。笼面褐绿色,具红色斑点,叶笼长15~18厘米,宽3~4厘米。

形态特征

直立或攀援草本,高0.5-2米。基生叶密集,近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披针形,长约10厘米,边缘具睫毛状齿;卷须短于叶片;瓶状体大小不一,长约2-6厘米,狭卵形或近圆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状毛,具2翅,翅缘睫毛状,瓶盖着生处有距2-8条,瓶盖卵形或近圆形,内面密具近圆形的腺体;茎生叶散生,具柄,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0-25厘米,基部下延,全缘或具睫毛状齿,两面常具紫红色斑点,中脉每侧具纵脉4-8条;卷须约与叶片等长,具瓶状体或否;瓶状体长8-16厘米,被疏毛、分叉毛和星状毛,具纵棱2条,近圆筒形,下部稍扩大,口处收狭或否,口缘宽约0.2-0.4厘米,内壁上半部平滑,下半部密生燕窝状腺体,有距1-2条;瓶盖卵形或长圆形,内面密生近圆形腺体。总状花序长20-50厘米,被长柔毛,与叶对生或顶生;花柄长0.5-1.5厘米;花被片4,红至紫红色,椭圆形或长圆形,背面被柔毛,腹面密被近圆形腺体;雄花:花被片长0.5-0.7厘米,雄蕊柱具花药1轮,稍扭转;雌花:花被片长0.4-0.5厘米;子房椭圆形,具短柄或近无柄,密被淡黄色柔毛或星状毛。蒴果栗色,长0.5-3厘米,果爿4,狭披针形;种子丝状,长约1.2厘米。花期4-11月,果期8-12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热带。

分布范围

只分布在婆罗洲。

保护等级

窄叶猪笼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濒危物种名录(2006IUCNRedListofThreatened
Species)》中,等级为无危(LeastConcern)。

发现过程

自从对N.fallax进行描述后,其一直与窄叶猪笼草混淆不清。

除了N.
fallax的笼盖为圆形,而窄叶猪笼草的较窄外,其与窄叶猪笼草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但实际上窄叶猪笼草的原始描述中对于较窄的笼盖的描述是基于种植于英国温室里的窄叶猪笼草作出的,所以这就有可能是因为人工种植环境与自然的不同造成的畸形特征。

在B·H·丹瑟(B.H.Danser)的开创性著作《荷兰属印度的猪笼草属植物(TheNepenthaceaeofthe
NetherlandsIndies)》中,认为N.fallax其实是窄叶猪笼草的一个异名。后来很多的学者都支持这个观点。

自然杂交种

以下是已发现的窄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N.fusca×N.stenophylla

N.lowii×N.stenophylla

N.rajah×N.stenophylla

N.reinwardtiana×N.stenophylla

N.stenophylla×N.tentaculata

N.stenophylla×N.veitchii

zw59.com精选阅读

大叶猪笼草植物


  • 中文学名大叶猪笼草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石竹目
  • 科猪笼草科
  • 属猪笼草属
  • 分布区域马来西亚婆罗洲沙巴地区的特鲁斯马迪山

大叶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可长达10m,直径达10mm,呈圆柱形。节间距可长达35cm。叶片呈椭圆形,可长达60cm,宽至20cm。叶片末端先尖后钝,基部骤缩。叶柄可长达15cm。叶柄包住茎且向外翻,形成两个脊。在中脉的两侧各有1~3条纵脉。笼蔓可长达35cm。

简介

Nepenthesmacrophylla

大叶猪笼草是马来西亚婆罗洲沙巴地区的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
Madi)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在拉丁语中“macro”表示巨大的,“phylla”表示叶片。大叶猪笼草与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只在捕虫笼和叶片上有些许的差别,所以大叶猪笼草曾被认为是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的一个亚种。

猪笼草科,猪笼草属。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质化藤本食虫植物。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小叶笼,叶笼小瓶状,瓶口边缘厚,上有小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和条纹,甚为美观,笼内壁光滑,笼底能分泌粘液和消化液,有气味以引诱小动物,小动物一旦落入笼内很难逸出,终被消化和吸收;
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有萼片3—4枚,无花瓣,雄蕊4—24,合生,子房上位,4室;蒴果,种子多数。产我国广东;亚洲热带也有分布。繁殖用扦插或播种。要求用泥炭土、泥炭藓、树叶加上木炭屑、干牛粪碎块和少数沙为栽培材料,栽于木框或漏空花盆中。根黑色,易断,栽植时应多注意。木框悬挂在阴棚或树下,或温室内,稍为遮荫,温度不低于18℃。夏季要高空气湿度和通风;
水分以不含石灰质为佳。生长期用牛粪水作追肥。猪笼草为有趣之食虫植物之一,叶笼大而色美,一些杂交种叶笼可大到可盛300—400毫升的水,在植物园温室中也是引人注意的观赏植物。在华南又作药用。

植物学史

大叶猪笼草且仅分布于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
Madi),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看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在发现它后不久,它就被认为与基纳巴卢山特有的长毛猪笼草(N.
villosa)是同一个物种。在仓田重夫(ShigeoKurata)1976年所著的《基纳巴卢山的猪笼草(NepenthesofMount
Kinabalu)》中写道:原生地

“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
Madi)坐落于基纳巴卢山的南部,在此有此种猪笼草的原生地。虽然这还未被证实,但它的存在也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在这里存在着适合此种猪笼草生长的海拔高度。”

后来,大叶猪笼草又被看作是与之存在着近缘关系的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的一种个体。大叶猪笼草最早由约翰内斯·马拉维尼(Johannes
Marabini)于1983年3月发现。他还收集到了编号为Marabini2167的模式标本,现存放于德国的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Universityof
Erlangen-Nuremberg)。4年后,马拉维尼将其分为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的一个亚种。

物种命名与论述出处

在安西娅·飞利浦(AntheaPhillipps)和安东尼·兰博(Anthony
Lamb)1996年发表的著作《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ofBorneo)》中对大叶猪笼草进行了表述,并将其命名为“Nepenthes
macrophylla(Marabini)Jebb&Cheekined”。植物学家马修·杰布(Matthew
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
Cheek)在1994年就有意要将大叶猪笼草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并在他们1997年的论文中论述了自己的观点。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也支持这个观点,他指出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与长毛猪笼草(N.villosa)比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与大叶猪笼草更相似,而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与长毛猪笼草(N.
villosa)已被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为什么大叶猪笼草就不应该独立为一个物种呢。

形态特征

捕虫笼

大叶猪笼草的捕虫笼很坚硬,为木质。地面笼和下位笼为短圆柱形,捕虫笼中部有一个笼肩。它们很巨大,可高达35cm,宽至15cm。地面笼的下半部凸起。在每个捕虫笼的前部都有一对不宽于10mm的翼。笼口为卵形,倾斜。唇向外反卷成圆柱形,唇上有高度发达的唇肋,在唇的内缘有向下尖出的唇齿。盖子前部为卵形,很宽大,基部为心形。在盖子基部的后方有一个不分叉的笼蔓尾,长度不超过9mm。上位笼大多数方面类似于下位笼。区别在于,上位笼更类似于圆柱形,翼退化为一对隆起,且笼肩更靠上。大叶猪笼草捕虫笼的颜色有很多种,但黄色的比红色的数量更大。

花序

大叶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花梗可长达23cm,直径5mm。花轴可长达55cm。每一个小花梗带一朵花,有苞片,长达16mm。萼片为椭圆形,长达6mm。大叶猪笼草植株的大部分都披被着很短且易脱落的毛被。

生态学

大叶猪笼草仅存在于婆罗洲的沙巴地区的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Madi)山顶。而就算是附近同一海拔的潘那索维坦山(Mount
Pinesowitan)山顶上也不存在。海拔2200~2400m是最适宜大叶猪笼草生长的海拔范围,但其也可在海拔2000~2600m的地区存活。在特鲁斯马迪山大叶猪笼草分布于2200~2642m的山顶之间。
大叶猪笼草生长于山脊顶部长满水苔的山地森林里的植被中,这些植被主要由薄子属(Leptospermum)和杜鹃属(Rhododendron)的植物组成。像其他高地猪笼草一样,大叶猪笼草原生地的昼夜温差很大,中午最高温可达30℃,而晚上最低只有5℃。特鲁斯马迪山的山顶常常云雾缭绕,其空气湿度相当的高。

生长环境

大叶猪笼草既能沿地面匍匐生长,也可以作为一个附生植物攀附于其他植物身上。大叶猪笼草与劳氏猪笼草(N.lowii)和毛盖猪笼草(N.
tentaculata)生存于同一地区。劳氏猪笼草(N.lowii)与大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被称为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N.×
trusmadiensis)。

濒危等级

由于大叶猪笼草的分布狭窄,且特鲁斯马迪山没有得到像基纳巴卢山那样的保护,所以大叶猪笼草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濒危物种名录(2006
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等级为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而植物学家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在1997年依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IUCN
criteria)在一个非正式的评估中曾将大叶猪笼草列入濒危等级。克拉克说:“要想让这个物种在野外延续至下个世纪,就需要大力度的保护。”大叶猪笼草遭受各样的威胁,包括过度采集和登山者造成的原生地破坏。这些人类的活动让大叶猪笼草的种群数量大大的下降,它已被认为是婆罗洲最濒危的高地猪笼草。

杂交种

自然杂交种
N.lowii×N.macrophylla

别名: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Nepenthes×trusmadiensis)简称:TM

目前在野外只发现了大叶猪笼草与劳氏猪笼草(N.lowii)的自然杂交种。1983年,劳氏猪笼草(N.
lowii)与大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由约翰内斯·马拉维尼(JohannesMarabini)和约翰·布里格斯(John
Briggs)在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Madi)上发现。之后,马拉维尼给这个物种命名为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N.×
trusmadiensis)。布里格斯1984年再次来到特鲁斯马迪山,但发现其只剩下一小群了。

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

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的叶片可长达50cm。它是婆罗洲的猪笼草中可以长出巨大笼子的品种之一,捕虫笼高度可达35cm。它的形态为劳氏猪笼(N.
lowii)草与大叶猪笼草的混合型。它的盖子和劳氏猪笼草(N.
lowii)一样外翻,且在盖子下表面有短毛。唇有突出的唇齿和楞,但并不类似于大叶猪笼草的形状。它的花序可达50cm长,每个小花梗有两朵花。除了捕虫笼之外,植株的其他部分并不是很巨大。

特鲁斯马迪山猪笼草(N.×trusmadiensis)仅分布于特鲁斯马迪山海拔2500~2600m的山顶地区。

相关物种

大叶猪笼草与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和长毛猪笼草(N.villosa)之间存在着近缘关系。

长毛猪笼草

大叶猪笼草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唇的结构。虽然它们的唇都非常的发达,但大叶猪笼草的唇肋和唇齿都较短,且间距较宽。大叶猪笼草的笼口比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和长毛猪笼草(N.
villosa)都更倾斜。笼口为缓缓倾斜至盖子基部的,不会在某个位置突然变陡而形成一个明显的唇颈。大叶猪笼草的盖子更宽且为卵形。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与大叶猪笼草的下位笼很相似,但后者的笼肩更靠上。它们的上位笼的区别更明显,大叶猪笼草的为长卵形。正如大叶猪笼草的名字,它的叶片非常巨大,长度最多可为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和长毛猪笼草(N.villosa)的两倍。

爱德华猪笼草

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和长毛猪笼草(N.villosa)至分布于基纳巴卢山的超基性土壤(ultramafic
soils)中,而大叶猪笼草只分布于特鲁斯马迪山(MountTrusMadi)山顶附近的砂质土壤中。植物学家马修·杰布(Matthew
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Cheek)还认为,大叶猪笼草与菲律宾巴拉望(Palawan)特有的惊奇猪笼草(N.
mira)之间存在着近缘关系。

长叶猪笼草植物


  • 中文学名长叶猪笼草
  • 二名法Nepentheslongifolia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石竹目
  • 科猪笼草科
  • 属猪笼草属
  • 种长叶猪笼草

长叶猪笼草是苏门答腊岛海拔300~1100m地区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学名来自于拉丁语词汇,“longus”意为“长的”,“folius”意为“叶片”,指该物种独特的巨大叶片。

形态特征

长叶猪笼草喜攀爬。其茎呈圆柱形,可长达10m,直径可达9mm,并可攀爬至高达12m的林冠。节间距可达12cm。

叶片革质。为披针形至略呈匙形或卵形的披针形。可长达55cm,宽至9cm。叶片末端微凹,基部缩小成叶柄,长度可达7cm。叶柄下延形成一对脊,贯穿整个叶柄,脊宽可达2mm。在中脉的两侧各有3条纵脉。羽状脉众多,但不明显。笼蔓通常比叶片短或与之同长,但仍可长达110cm。

地面笼和下位笼不常见。其具有很长的笼蔓。其捕虫笼的下半部为葫芦形或窄卵形,上半部为圆柱形。其可高达20cm,宽至5cm。捕虫笼的前部具有一对翼,可宽至5mm。翼须可长达6mm,间隔1~3mm。笼口倾斜,与笼盖衔接处较尖。唇扁平,可宽达6mm,其前部凸起,常有1~2个凹口。唇卷曲为宽大的圆柱形,唇肋间距0.2mm。捕虫笼的葫芦状部分的内表面每平方厘米约有500个拱形的消化腺。笼盖为圆形或卵形,可宽大3cm,无附属物。笼盖的下表面中线附近具有大量圆形至卵形的蜜腺。在笼盖基部的后方具有一根不分叉的笼蔓尾,可长达12mm。

上位笼的笼蔓可形成宽达4cm的笼蔓圈。上位笼的下部为窄漏斗形,笼肩处略为卵形,上部为圆柱形或管形。上位笼的笼蔓较短。其体型大于下位笼,可高达25cm,宽至4cm。翼退化成为一对隆起,在靠近唇处偶尔会出现翼须。和下位笼一样,笼口倾斜,与笼盖衔接处较尖。唇平展可宽至6mm,其前部凸起,皱褶成3个特殊的凸褶。捕虫笼的漏斗状部分的内表面具有消化腺每平方厘米约有500个消化腺。笼盖和笼蔓尾与下位笼类似。

长叶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雄性花序和雌性花序具有相同的结构。花梗可长达25cm,宽至3mm。花轴可长达25cm。每个次级花梗带1~2朵花,可长达15mm,偶尔苞片缺失。萼片为卵形,可长达5mm。雄蕊包括花药约长5mm。种子可长达3cm。

植株的大部分具有稀疏的简单星状短毛被。但大部分毛被易脱落,所以成熟的植株几乎无毛被。叶片的中脉具有密集的红棕色短毛被。

茎和叶片为绿色,叶片的下表面有时呈红色。莲座状植株的叶片具有红色的中脉。通常下位笼的笼身为棕红色,唇为绿色至红绿色。捕虫笼的内表面常为淡绿色,笼盖为红色。上位笼通体为浅绿色。

生长环境

其陆生于树林茂密的阴凉低地或陡峭的砂质山坡和山脊低地处的森林。为了适应斜坡的环境,其莲座状植株的叶片常呈现为与斜坡垂直生长。长叶猪笼草分布于海拔300~1100m的地区。

分布范围

长叶猪笼草存在于印度尼西亚的西苏门答腊省,也可能出现于北苏门答腊岛省。其陆生于树林茂密的阴凉低地或陡峭的砂质山坡和山脊低地处的森林。为了适应斜坡的环境,其莲座状植株的叶片常呈现为与斜坡垂直生长。长叶猪笼草分布于海拔300~1100m的地区。

在西苏门答腊省的天普河(Tjampo)附近,长叶猪笼草与宽叶猪笼草(N.adnata)、白环猪笼草(N.
albomarginata)、苹果猪笼草(N.ampullaria)、真穗猪笼草(N.eustachya)、小猪笼草(N.
gracilis)和两眼猪笼草(N.reinwardtiana)分布在一起。但现只发现了长叶猪笼草与真穗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在天普山(Mount
Tjampo),长叶猪笼草具有一些零星的斑块状分布地,并与白环猪笼草、真穗猪笼草和两眼猪笼草共同分布在一起。

长叶猪笼草的典型个体存在于北苏门答腊省从实武牙(Sibolga)去往打鹿洞(Tarutung)的公路旁。它们与产自西苏门答腊省的个体形态特征上具有很多的不同,其更类似于鲜为人知的贝卡利猪笼草(N.
beccariana)。这个种群与苹果猪笼草、小猪笼草、莱佛士猪笼草(N.rafflesiana)、两眼猪笼草和多巴猪笼草(N.
tobaica)分布在一起。

马修·杰布(Matthew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Cheek)曾将长叶猪笼草归入苏门答腊猪笼草(N.
sumatrana),因此在《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06IUCNRedListofThreatened
Species)》中并没有长叶猪笼草。依照苏门答腊猪笼草的等级,其同属于无危(Least
Concern)等级。但研究表面,这两个类群互为独立的物种。2001年,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将其列为易危(Vulnerable)等级。其原生地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遭受以农业为目的的放火烧山的威胁。

植物学史

1957年8月24日,威廉·梅哲(WillemMeijer)在西苏门答腊塔拉姆(Taram)附近的天普河(river
Tjampo)海拔500~1000m的砂质地区首次发现了长叶猪笼草。其生长于河谷斜坡上的森林中。编号为“H.L.B.
958.85111”的标本现存放于荷兰国家植物标本馆(NationalHerbariumoftheNetherlands)。

1986年,罗斯朱迪·塔明(RusjdiTamin)和堀田充(MitsuruHotta)描述了一个莱佛士猪笼草的亚种(Nepenthes
rafflesianavar.longicirrhosa)。1995年,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对其模式标本采集地的种群进行了考察,并认为此非莱佛士猪笼草的亚种,而是长叶猪笼草。后来对其进行了修订,将其正式的判定为长叶猪笼草的同物异名。

约阿希姆·那兹(JoachimNerz)和安德烈亚斯·维斯图巴(AndreasWistuba)在1994年的《食虫植物通讯(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上发表了关于长叶猪笼草的正式描述。由约阿希姆·那兹于1992年9月25日在西苏门答腊塔拉姆(Taram)附近的海拔约1000m的天普山区(Tjampo
Mountains)收集的编号为“Nerz
2801”的标本为确定为全模标本(holotype)。其现存放于荷兰国家植物标本馆。此外,在同一天约阿希姆·那兹还收集了另7副标本。其中4副编号为“Nerz
2802”、“Nerz2803”、“Nerz2804”和“Nerz2805”的标本与全模标本一起存放于荷兰国家植物标本馆。另3副编号为“Nerz
2806”、“Nerz2807”和“Nerz2808”的标本存放于德国蒂宾根埃伯哈德卡尔斯大学(EberhardKarlsUniversityof
Tübingen)的生物研究所中。

马修·杰布(Matthew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Cheek)在其1997年发表的专著中认为长叶猪笼草与苏门答腊猪笼草(N.
sumatrana)为同一个物种。但最近查尔斯·克拉克关于分类修订的著作《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的猪笼草(NepenthesofSumatraand
PeninsularMalaysia)》中再次将长叶猪笼草独立为一个物种。

相关物种

长叶猪笼草与苏门答腊猪笼草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其茎和叶片在外形上几乎是相同的。尽管如此,长叶猪笼草仍可以许多显著且稳定的形态特征与苏门答腊猪笼草区别开来。长叶猪笼草莲座状植株的笼蔓特别的长,可达110cm。而在苏门答腊猪笼草身上还未发现超过60cm的笼蔓。因此,长叶猪笼草下位笼的高度相当于笼蔓长度的十分之一,而苏门答腊猪笼草则为五分之一。虽然它们未成年的莲座状植株的下位笼形态相似,但可以从其成年植株下位笼的区别而将其区分。苏门答腊猪笼草的下位笼为卵形,笼盖为圆形,笼肩紧靠唇,笼口呈45°角。而长叶猪笼草下位笼的下半部为卵形,中部具有笼肩,笼盖为卵形。此外,长叶猪笼草的上位笼不具有明显的气味,而苏门答腊猪笼草的上位笼具有甜甜的水果香味。长叶猪笼草的上位笼只有下半部为漏斗形,而苏门答腊猪笼草整个上位笼都为漏斗形。长叶猪笼草的唇虽然具有明显的凹口,但其前部不会像莱佛士猪笼草或苏门答腊猪笼草那样凸起。在约阿希姆·那兹(Joachim
Nerz)和安德烈亚斯·维斯图巴(Andreas
Wistuba)关于长叶猪笼草的描述中,利用花序的结构将其与之区别开来,但后续的研究表明,它们都具有可带1~2多花的次级花梗。

长叶猪笼草与莱佛士猪笼草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亲缘关系。长叶猪笼草叶片基本的边缘具有须状结构,下位笼具有较长的笼蔓,上位笼的笼肩以上为圆柱形,并且靠近笼盖处的唇并不像莱佛士猪笼草那样非常的平展。

生长于北苏门答腊省从实武牙去往打鹿洞公路旁的长叶猪笼草是这个物种中的一个非典型个体,其叶片的基部不下延,叶片边缘的毛被易脱落,并且其生长于茂密的植被和空地之间。这个种群与贝卡利猪笼草(N.
beccariana)很相似,有可能是同一个物种。

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JohnMuirhead
Macfarlane)于1908年描述了贝卡利猪笼草,其基于一副采集自距实武牙港约120km的尼亚斯岛(Nias)的标本。两年之后,虽然B·H·丹瑟(B.H.
Danser)没有亲眼见到贝卡利猪笼草的模式标本,但他仍在其专著《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TheNepenthaceaeofthe
NetherlandsIndies)》中,将这个类群归入了奇异猪笼草(N.mirabilis)。2000年,简·斯洛尔(Jan
Schlauer)和奈比(Nepi)重新研究了贝卡利猪笼草的模式标本,并意到其与奇异猪笼草有着显著的差别,并认为应该将其恢复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也同意将贝卡利猪笼草从奇异猪笼草独立出来,并还从苏门答腊猪笼草中将原误认为是长叶猪笼草的贝卡利猪笼草分离出来。贝卡利猪笼草的模式标本只是由3张叶片和3个破碎的捕虫笼(2个下位笼和1个上位笼)组成的,且叶片与茎是被分开的,以至于无聊知道其连接处的结构,所以关于对模式标本采集地贝卡利猪笼草的观察可以解决其分类

2001年,查尔斯·克拉克对来自苏门答腊岛和西马来西亚的猪笼草进行了70个形态特征的对比。其中长叶猪笼草与第5进化分支有69%的相关性。其中长叶猪笼草与莱佛士猪笼草和苏门答腊猪笼草的相关性达58%。贝卡利猪笼草没有包括在这个研究中。

宽叶猪笼草和长叶猪笼草在成年植株的形态特征上只有少量的共同点,但它们的种子在外形上几乎没有区别。克拉克认为长叶猪笼草可能与宽叶猪笼草之间也存在着较密切的近缘关系。

尽管长叶猪笼草与许多其他的猪笼草生存于同一地区,但其自然杂交种却十分的少见。现只发现了真穗猪笼草与之的自然杂交种,虽然其有可能是长叶猪笼草与苏门答腊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真穗猪笼草与长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存在于帕亚孔布(Payakumbuh)和实武牙,并与其父母本共同分布于此。这个自然杂交种之所以罕见的原因是真穗猪笼草和长叶猪笼草的生活习性有着明显的区别。真穗猪笼草常生长于开阔且阳光充足的地区,而长叶猪笼草则更喜欢生长于茂密且阴暗的森林中。这个自然杂交种与真穗猪笼草的区别在于,其叶片的边缘具有红棕色的短毛被。唇前部常继承长叶猪笼草所具有的一个特殊的凸起。其笼蔓较长叶猪笼草短,并且叶片表面具有类似真穗猪笼草的纵沟。

猪笼草


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sp.),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因为它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其形状像猪笼而得名。猪笼草喜生长于茂密阴暗的森林中,它喜爱光照,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很多朋友因其独特的外观喜爱在家中养殖猪笼草。

中文学名:猪笼草

拉丁学名:Nepenthessp.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瓶子草目

科:猪笼草科

属:猪笼草属

界:植物界分类:宿根植物

盾叶猪笼草Nepenthes peltata


  • 中文学名盾叶猪笼草
  • 拉丁文名Nepenthespeltata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石竹目
  • 科猪笼草科
  • 属猪笼草属
  • 种盾叶猪笼草

盾叶猪笼草(学名:Nepenthespeltata)是菲律宾棉兰老岛汉密吉伊坦山山顶处所特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特点在于其笼蔓与叶片的衔接处呈盾形且周身具发达的毛被。盾叶猪笼草通常会长出卵形的捕虫笼,且笼盖的下表面覆盖着大型的蜜腺。其种加词“peltata”来源于拉丁语,意为“盾形的”。

植物学史

仓田重夫在2008年1月的《食虫植物协会杂志》上正式描述了盾叶猪笼草。编号为“Koshikawa
44”的标本被指定为模式标本,其存放于日本京都大学植物学系植物标本馆中。该标本植株采集于汉密吉伊坦山山脊,之后种植于“Nanso”植物园(Nanso
BotanicGardens)中。

形态特征

盾叶猪笼草为藤本植物,植株通常高达1米,茎可长达3米。其不会长出攀援茎。

盾叶猪笼草的叶片为椭圆形,可长达50厘米,宽至9厘米。叶片的末端为圆形,基部骤缩为叶柄,其呈槽状。成年植株的叶柄可长达7厘米。幼年植株可能无叶柄。叶片的下表面常为暗红色,而上面为暗绿色。叶片的边缘偶尔向上卷曲。笼蔓与叶片的衔接处呈盾形,连接点与叶片末端之间的距离可达27毫米。

盾叶猪笼草的下位笼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可为椭球形至壶型或卵形。其体型较大,可高达28厘米,宽至16厘米。腹面具一对可宽达10毫米的笼翼。唇大概呈圆柱形,可宽达2厘米。唇肋可高达1.5毫米,间距约2毫米。唇齿可长达1毫米。笼盖为卵形至椭圆形,可长达8厘米,宽至6厘米。在笼盖的下表面分布着巨型的蜜腺,其直径可达3毫米。此外,其基部还具三角形的笼盖骨。在笼盖基部的后方具一根不分叉的笼蔓尾。

还未发现过盾叶猪笼草的上位笼,其可能非常少见或根本不存在。由与之存在着近缘关系的迪安猪笼草(N.deaniana)和惊奇猪笼草(N.
mira)推测,盾叶猪笼草也是仅在受到严重遮荫或有足够的植被以攀附的情况下才会长出攀援茎。

盾叶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可长达75厘米。雄性植株花序的直径可达3.5厘米,雌性植株花序的直径可达6.5厘米。总花梗可长达46厘米,直径可达9毫米。花序轴可长达20厘米。花梗大多带2朵花,具可长达7毫米的苞片。花梗基部未分叉处可长达3毫米,分支可长达14毫米。花被片呈卵形,可长达4毫米,末端急尖。果荚可约20毫米,种子长约4毫米。

盾叶猪笼草的茎部、笼蔓、叶柄和叶片的下表面都覆盖着棕色的长毛被。捕虫笼和叶片的上表面可能覆盖着稀疏的毛被。

生态关系

仅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的汉密吉伊坦山山顶处发现了盾叶猪笼草。还未在汉密吉伊坦山附近的山脉上寻找过猪笼草,所以其很可能也存在于棉兰老岛南部的其他地区。
盾叶猪笼草分布于海拔865米至1635米的山顶地区。

盾叶猪笼草广泛陆生于高地苔藓森林、次生林、山脊顶部、悬崖和山坡等处。在一些较开阔处的植株通常都很矮小。虽然盾叶猪笼草可以在阴暗的条件下存活,但其更喜强光。与很多亲缘关系较近的猪笼草类似,盾叶猪笼草也仅生长于超基性基质上。在汉密吉伊坦山,其与翼状猪笼草(N.alata)、小瓮猪笼草(N.micramphora)和棉兰老岛猪笼草(N.
mindanaoensis)及在部分海拔范围与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N.hamiguitanensis)同域分布。但仍未发现盾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斯图尔特·麦克弗森在2009年的《旧大陆的猪笼草》一书中写道,由于盾叶猪笼草广泛存在于汉密吉伊坦山上,且只允许游客在向导的陪同下攀登汉密吉伊坦山,所以盾叶猪笼草“尚未受到威胁”。如果东达沃省政府申请将汉密吉伊坦山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区(World
HeritageSite)获得成功,那么盾叶猪笼草的野生种群在未来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物种关系

盾叶猪笼草表现出与主要生长于婆罗洲北部和巴拉望岛高地地区的超基性土壤上的长毛猪笼草(N.
villosa)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近缘关系。因此,其被认为与长毛猪笼草具同一个祖先。

盾叶猪笼草与巴拉望岛特有的阿滕伯勒猪笼草(N.attenboroughii)、迪安猪笼草(N.deaniana)、曼塔林加汉山猪笼草(N.
mantalingajanensis)和惊奇猪笼草(N.
mira)之间存在着最为密切的近缘关系。可基于特殊叶片的叶片、营养组织上覆盖的发达毛被和笼蔓与叶片的盾形衔接处将盾形猪笼草从这些猪笼草区分开来。而婆罗洲特有的马来王猪笼草(N.
rajah)也只生长于超基性土壤中,所以马来王猪笼草被认为与巴拉望岛的其他猪笼草属物种间存在着较密切的近缘关系。

自然杂交种

盾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是否存在还未被证实。产自汉密吉伊坦山的一个类群曾被认为是小瓮猪笼草与盾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现在他被确认为是一个可能起源于杂交种的独立物种,并命名为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

硬叶猪笼草Nepenthes rigidifolia


  • 中文学名硬叶猪笼草
  • 拉丁文名Nepenthesrigidifolia
  • 别名Tahul-tahul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五桠果亚纲
  • 目石竹目
  • 科茅膏菜科
  • 属茅膏菜属
  • 分布区域苏门答腊

硬叶猪笼草(学名:Nepenthesrigidifolia)是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600米的地区。其种加词“rigidifolia”来源于拉丁文,“rigidus”意为“坚硬的”,“folia”意为“叶片”,指其坚硬、革质的叶片质感。Tahul-tahul”是当地人对该物种的俗称。

形态特征

硬叶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可分支。茎呈圆柱形,直径可达1.3厘米,可长达10米。节间距可达5.1厘米。


硬叶猪笼草的叶片无柄或具宽大的小叶柄,革质。值得注意的是其叶片特别的肥厚和坚硬。叶片呈匙形至长圆形,莲座状植株的叶片可能为卵形。其可长达20.8厘米,宽至7.8厘米。叶基渐狭,包住约茎周长的三分之二。莲座状植株的叶尖为钝尖至圆形,攀援茎上的叶基为钝尖至急尖,也可能为渐尖至急尖。部分标本的叶片略呈盾形,其笼蔓与叶片的衔接处距离叶尖可达9毫米。中脉平展,或上表面凹陷下表面凸起。中脉的两侧各有2至4条纵脉。羽状脉在叶片上表面明显,而下表面不明显。笼蔓可长达32.1厘米,可能出现笼蔓圈。

捕虫笼

硬叶猪笼草的下位笼通体呈宽卵形,靠近笼口处略微缩小。可高达15厘米,宽至6.4厘米。腹面具一对可宽达2毫米的笼翼,在唇下约2厘米处缩小为一对隆起。翼须可长达5毫米。笼口为椭圆形至卵形,倾斜,可长达6.7厘米,宽至4.7厘米。唇为圆柱形,扩展,可宽达2.1厘米。唇的前部可能具有一个可高达1.1厘米的凸起。唇肋可高达0.5毫米,间距可达1毫米。唇内缘具小型但明显的唇齿,长约0.5至1毫米。唇外缘向外翻卷或略呈波浪状。唇颈可长达6.7厘米,宽至4.7厘米。笼盖呈椭圆形至卵形,可长达5.2厘米,宽至3.5厘米。基部常为心形,末端常为急尖至钝尖。笼盖的两侧各有3条纵脉。笼盖下表面具大量圆形或略呈卵形的蜜腺,其直径可达0.1毫米。笼盖无附属物。笼盖基部后方具一根可长达12毫米的笼蔓尾。其不分叉或三裂。

硬叶猪笼草上位笼大多与下位笼相似。其下部三分之一为宽漏斗形,上部为卵形,笼口处略微缩小。上位笼的体型也较大,可高达21.1厘米,宽至9.4厘米。笼翼缩小为一对隆起。唇为圆柱形,可宽达4.4厘米。其与下位笼类似,唇肋可高达0.5毫米,间距可达1毫米。笼盖可长达7.9厘米,宽至5.6厘米。位于笼盖基部后方的笼蔓尾二裂,可长达16毫米。

花序

硬叶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尚未有野生雌性花序的记录。雄性花序的花序轴可长达3.9厘米,总花梗可长达4.2厘米。苞片长约9毫米,宽约4毫米。每个花梗带两朵花,具可长达2毫米的丝状小苞片。花梗基部的未分叉部分可长达5毫米。花梗本身可长达6毫米。花被片为卵形至椭圆形,可长达5毫米,宽至3毫米。雄蕊柄长约4毫米,直径约1毫米。硬叶猪笼草是猪笼草属中少数几个会在同一个茎上长出多个花序的物种。类似的现象还出现在白猪笼草(N.
alba)、苹果猪笼草(N.ampullaria)、阿滕伯勒猪笼草(N.attenboroughii)、本斯通猪笼草(N.
benstonei)、菲律宾猪笼草(N.philippinensis)、血红猪笼草(N.sanguinea)和泰国猪笼草(N.thai)之上。

毛被

硬叶猪笼草毛被的发达程度具有很高的可变性。一部分植株几乎完全无毛,而另一部分植株的茎部、捕虫笼、笼蔓和部分的花序可具有橙色至棕色的毛被。其发育中的下位笼和笼蔓常常具密集的柔毛,发育中的上位笼具绒毛。笼盖可能无毛或具柔毛。花总梗通常略具柔毛,部分花总梗、花梗、苞片、花被片和雄蕊柄具密集的柔毛。

颜色

硬叶猪笼草的叶片为绿色,茎、中脉、笼蔓可为绿色、黄色、橙色或红色。下位笼的颜色很特别:其外表面为黑色、棕色或紫色,并具有许多大型的淡绿色、棕色或橙色的斑点。内表面的上半部为白色至浅绿色或浅黄色,并具有暗红色或黑色的斑点。唇和笼盖都为暗红色、暗棕色或黑色,但笼盖下表面的颜色通常较浅。上位笼的颜色大致与下位笼相同,但通常较浅。下位笼通常具有暗棕色的唇,而上位笼的唇常为橙色至暗红色。干燥标本的茎几乎是黑色的。干燥叶片的上表面为浅棕色,下表面为暗棕色,干燥捕虫笼为黑色至棕色并具有暗棕色的斑点,而笼盖几乎为黑色。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600米的地区。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

植物学史

李乾在2001年前的早些时候发现了硬叶猪笼草。在查尔斯·克拉克2001年的《苏门答腊岛与西马来西亚的猪笼草》一书中也提及了这个物种,并作为未描述的类群而被命名为“Nepenthes
speciesA”。[2]在当时的记录中显示其生长于海拔1600米的地区。

2004年,李乾非正式的将这个物种命名为高山猪笼草(N.alpicola)及无翼猪笼草(N.
aptera)。园艺栽培的植株通常都以这两个名字出售。虽然这两个名字都可以成为其正式的学名,但它们从未与详细的描述一同发表过,所以仅将它们认定为裸名。该物种由Pitra
Akhriadi、Hernawati和罗斯朱迪·塔明(RusjdiTamin)正式描述,并命名为硬叶猪笼草(N.
rigidifolia)。该描述发表于2004年11月22日。两年后,Pitra
Akhriadi和Hernawati在《苏门答腊的猪笼草野外指南》一书中包含了该物种,并评估其保护状况。

模式标本,其编号为“N.rigidifolia—NepenthesTeam(Hernawati,P.Akhriadi&I.
Petra)NP35[4]”,存放于巴东的安达拉斯大学植物标本馆(ANDA)中。另一副同模标本存放于爪哇的茂物植物园植物标本馆(BO)中。

2007年,斯图尔特·麦克弗森对硬叶猪笼草的模式产地进行了考察,并在其2009年的专著《旧大陆的猪笼草》一书中发表了一篇关于硬叶猪笼草的描述修订。

生态关系

硬叶猪笼草是苏门答腊北苏门答腊省开罗区诗地加兰附近的一块小区域特有的物种。其唯一所知的分布地位于路基附近。描述作者在模式产地共观察了24株成年植株,之后的实地考察发现其种群数量已在减少,可能仅剩下两株。硬叶猪笼草陆生于低地山地森林及灌木丛中。幼苗常岩生。其海拔约在1000米至1600米之间。硬叶猪笼草与显目猪笼草(N.
spectabilis)同域分布,已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自然杂交种。

因硬叶猪笼草是最近描述的新物种,所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不含硬叶猪笼草,但还是将其暂时评估为极危。2006年,Hernawati和Pitra
Akhriadi利用安达拉斯大学“猪笼草队”记录的野外数据,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非正式的将硬叶猪笼草评估为极危物种。因硬叶猪笼草并不生长于保护区内,所以其正遭受着土地清理、土地交易、公路建设及路基清理等原生地丧失的威胁。其他的威胁包括森林及灌木丛大火和植物采集者的盗采。

若其模式产地是该物种唯一的分布地,那么它将是已知最稀有的猪笼草物种之一,并“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在斯图尔特·麦克弗森的《旧大陆的猪笼草》一书中写道,急需关于硬叶猪笼草的野外研究,以正确的评估其保护状况。2010年,珍稀猪笼草采集(Rare
NepenthesCollection)成立,该组织致力于保护硬叶猪笼草及其他三种濒临灭绝的猪笼草属物种:马兜铃猪笼草(N.
aristolochioides)、圆盾猪笼草(N.clipeata)和印度猪笼草(N.khasiana)。

相关物种

硬叶猪笼草的捕虫笼在一定程度上与邦苏猪笼草(N.bongso)很相似,但其颜色更接近于显目猪笼草。硬叶猪笼草与邦苏猪笼草、卵形猪笼草(N.
ovata)的区别在于,其上位笼多为卵形,邦苏猪笼草和卵形猪笼草多为漏斗形;其叶片厚实,革质;唇窄,呈圆柱形,且具非常短小的唇齿。此外,邦苏猪笼草下位笼的体型通常大于硬叶猪笼草。虽然分类学家简·斯洛尔(Jan
Schlauer)在其食虫植物数据库中承认硬叶猪笼草是一个有效物种,但他同时认为其可能是密花猪笼草(N.densiflora)的异名。

硬叶猪笼草的下位笼也可能与显目猪笼草较为类似,但可从显目猪笼草圆柱形的上位笼、较薄的叶片及分叉的笼蔓尾将其区别开来。

自然杂交种

仅发现了硬叶猪笼草与显目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这个自然杂交种仅发现于一个开阔的乱石区,其可能超出了硬叶猪笼草模式产地的范围(2007年斯图尔特·麦克弗森考察得到)。该自然杂交种与硬叶猪笼草的区别在于,其捕虫笼较窄,基部为漏斗形,中部具明显的笼肩。另一方面,该自然杂交种捕虫笼的体型宽于显目猪笼草,具平展的唇及较短的笼蔓尾。关于这个自然杂交种查尔斯·克拉克写道:“同卵形猪笼草与显目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不同,这个自然杂交种似乎混合了两个亲本的性状,具有大型且颜色绚丽的捕虫笼”。

因硬叶猪笼草与显目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的颜色非常的丰富,所以其表面上与麦克法兰猪笼草(N.
macfarlanei)也有几分相似。但是麦克法兰猪笼草仅存在于西马来西亚。

宽叶猪笼草Nepenthes adnata


  • 中文学名宽叶猪笼草
  • 拉丁文名Nepenthesadnata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石竹目
  • 科猪笼草科
  • 属猪笼草属
  • 种宽叶猪笼草

宽叶猪笼草(学名:Nepenthesadnata)是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生长于海拔600至1200米的地区。其种加词来源于拉丁文,意为“宽大的附属物”,指其叶片基部的形状。

形态特征

宽叶猪笼草的体型矮小。茎呈圆柱形,可攀援也可以匍匐生长。茎的长度很少超过2米,直径很少超过3毫米。节间距可达10厘米。

宽叶猪笼草的叶子革质,无柄。呈披针形-椭圆形,可长达10厘米,宽至2厘米。叶片的基部很宽大,末端为钝角至急尖。中脉的两侧各有2至3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笼蔓可长达5厘米。

宽叶猪笼草下位笼的下三分之一为卵形,上部为圆柱形。其体型都很小,最大仅高10厘米,宽2.5厘米。腹面具一对宽度不超过3毫米的笼翼。下位笼内表面下三分之一覆盖着消化腺。笼口为圆形,整体略倾斜。唇为圆柱形,可宽达2毫米,唇齿不明显。笼盖为圆形,其基部为心形。笼盖的上表面偶尔会出现多细胞的长毛。笼盖基部的后侧有一根不分叉的笼蔓尾,长度不长于2毫米。

宽叶猪笼草上位笼的下四分之一为卵形,上半部为漏斗形。笼翼通常退化为一对隆起。其余形态特征与下位笼类似。

宽叶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总花梗可长达8厘米。雄性花序的花序轴可长达10厘米,而雌性花序的很少超过7厘米。花梗无苞片,可长达10毫米。萼片为披针形-卵形,长约4毫米。果荚可长达40毫米。

宽叶猪笼草叶片的边缘具棕色的短毛被。茎和叶片表面具稀疏的白色毛被,其长度不长于2毫米。花序上覆盖着红棕色的短毛被。

宽叶猪笼草捕虫笼的外表面通常具紫红色的斑点,而内表面通常为白色至浅绿色。唇一般为暗紫色。茎和叶片全为绿色。

宽叶猪笼草的形态上差异不大。尚未有宽叶猪笼草变种或变型的描述。

生长环境

宽叶猪笼草的海拔分布范围为600至1200米。其生长于长满苔藓且植被茂密的砂质崖壁上。其原生地空气湿度很大且有充足的散射光。

分布范围

西苏门答腊省天普河地区的山区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

宽叶猪笼草有两个分布地,但之间被几公里的山脉隔开。宽叶猪笼草的分布应该很广泛,但因为天普河地区的山势险峻,人迹罕至,所以很难查清其具体的分布范围。

濒危物种

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认为宽叶猪笼草的生存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但因为对于宽叶猪笼草完整的分布状况并了解并不充分,所以在《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濒危物种名录(2006
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中,将其列为数据缺乏(DataDeficient
)。在不久的将来,宽叶猪笼草的原生地可能还会受到农业放火烧山等更严重的威胁。

绅士猪笼草Nepenthes x gentle=N.x Velvet=N.x(fusca x maxima)


  • 中文学名绅士猪笼草
  • 拉丁文名Nepenthesxgentle=N.xVelvet=N.x(fuscaxmaxima)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瓶子草目
  • 科猪笼草科
  • 属猪笼草属
  • 种绅士猪笼草仅1种
  • 分布区域东南亚

绅士猪笼草,学名Nepenthesxgentle=N.xVelvet=N.x(fuscaxmaxima),是暗色猪笼草和大猪笼草的交种,为猪笼草花卉栽培常用的一个杂交种。适应力强、生长快、病虫害少。

形态特征

国内市场普遍被称为的“绅士猪笼草”并非是真正的绅士猪笼草,绅士猪笼草叶片、笼子多毛,笼子上的斑纹呈现深褐色或红褐色,所谓的“绅士猪笼草”只有在叶片上有不大明显的短毛,笼子上的斑纹呈现红褐色或红色,出售品为绅士猪笼草正品!

生长环境

生存温度:10-38摄氏度

适宜温度:20-32摄氏度

栽培基质:泥炭、水苔、珍珠岩等

环境湿度:>60%

分布范围

东南亚

栽培技术

刚种下时保持高的空气湿度,2周左右时看到植物处在正常生长后可采用渐进式适应,逐渐降低湿度;喜欢明亮而不强烈的光线;如需施肥可按指示浓度的1/5喷施!

《窄叶猪笼草N. stenophylla》由植物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四叶三叶草植物种植”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