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bifurcaLinn.)是被子植物门蔷薇科委陵菜属的一个物种,该物种均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圆钝;近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果期5-9月。
形态特征
二裂委陵菜(原变种):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根圆柱形,纤细,木质。花茎直立或上升,高5-20厘米,密被疏柔毛或微硬毛。羽状复叶,有小叶5-8对,最上面2-3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汇合,连叶柄长3-8厘米;叶柄密被疏柔毛或微硬毛,小叶片无柄,对生稀互生,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长0.5-1.5厘米,宽0.4-0.8厘米,顶端常2裂,稀3裂,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面绿色,伏生疏柔毛;下部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微硬毛,稀脱落几无毛,上部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卵状椭圆形,常全缘稀有齿。近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疏散;花直径0.7-1厘米;萼片卵圆形,顶端急尖,副萼片椭圆形,顶端急尖或钝,比萼片短或近等长,外面被疏柔毛;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圆钝,比萼片稍长;心皮沿腹部有稀疏柔毛;花柱侧生,棒形,基部较细,顶端缢缩,柱头扩大。瘦果表面光滑。花果期5-9月。
生长环境
生地边、道旁、沙、滩、山坡草地、黄土坡上、半干旱荒漠草原及疏林下,海拔800-3600米。
分布范围
中国: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
国外:蒙古、苏联、朝鲜有分布。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本种植物幼芽密集簇生,形成红紫色的垫状丛,内蒙古土名称“地红花”,据传可入药能止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
经济价值:为中等饲料植物,羊与骆驼均喜食。
变种
矮生二裂委陵菜(变种)
1、区别: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植株矮小铺散,花茎长在7厘米以下,小叶通常3-5对,稀达6对,大多全缘,偶有顶端二裂者,花常单生。花果期5-10月。
2、分布:产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西藏。
3、习性:生山坡草地、河滩沙地及干旱草原,海拔1100-4000米。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长叶二裂委陵菜(变种)
小叉叶委陵菜(东北植物检索表),高二裂委陵菜(内蒙古植物志)
1、区别: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高大,叶柄,花茎下部伏生柔毛或脱落几无毛;小叶片带形或长椭圆形,顶端圆钝或二裂;花序聚伞状,花朵较大,直径1.2-1.5厘米。花果期5-10月。
2、分布: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
3、习性:生耕地道旁、河滩沙地、山坡草地,海拔400-3200米。广布于欧洲至远东地区。
蕨麻(拉丁学名:PotentillaanserinaL.),原名人参果,是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根向下延长,有时在根的下部长成纺锤形或椭圆形块根。茎匍匐,在节处生根,常着地长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开展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向下延长,有时在根的下部长成纺锤形或椭圆形块根。茎匍匐,在节处生根,常着地长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开展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
基生叶为间断羽状复叶,有小叶6-11对,连叶柄长2-20厘米,叶柄被伏生或半开展疏柔毛,有时脱落几无毛。小叶对生或互生,无柄或顶生小叶有短柄,最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汇合,基部小叶渐小呈附片状;小叶片通常椭圆形,倒卵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5厘米,宽0.5-1厘米,顶端圆钝,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多数尖锐锯齿或呈裂片状,上面绿色,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下面密被紧贴银白色绢毛,叶脉明显或不明显,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惟小叶对数较少;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和叶柄连成鞘状,外面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上部茎生叶托叶草质,多分裂。
单花腋生;花梗长2.5-8厘米,被疏柔毛;花直径1.5-2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副萼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常2-3裂稀不裂,与副萼片近等长或稍短;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圆形,比萼片长1倍;花柱侧生,小枝状,柱头稍扩大。
主要变种
灰叶蕨麻灰叶蕨麻(学名:PotentillaanserinaL.var.sericeaHayneFOC)
该变种植株呈灰白色,叶柄、花茎被平展白色绢状柔毛,小叶两面密被紧贴灰白色绢状柔毛,或上面比下面毛较疏呈灰绿色。产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云南、西藏。生山坡草地、草甸、阴湿处,海拔500-3700米。
无毛蕨麻无毛蕨麻(学名:PotentillaanserinaL.var.nudaGaudl.)
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小叶下面仅在脉上被紧贴柔毛,其余均被明显白色绒毛,小叶两面均绿色,下面仅被稀疏平铺柔毛,或脱落几无毛。产新疆、西藏。生渠畔,海拔800-900米。
产地生境
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生河岸、路边、山坡草地及草甸,海拔500-4100米。该种分布较广,横跨欧亚美三洲北半球温带,以及南美智利、大洋洲新西兰及塔斯马尼亚岛等地。
生长习性
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5℃,能忍耐3-5℃低温,低于0℃会冻死。在15-30℃内可不断开花结果,连续结果时间长、座果率高。
繁殖方式
繁殖育苗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种子繁殖,即有性繁殖;二是扦插繁殖,即无性繁殖。
种子
整地施肥:播种前,进行土地整理、做畦,施足底肥,并消毒,保持土壤湿润,在畦面上撒一层细沙。
种子选择:要求色泽好,大小匀称,籽粒饱满,干燥无霉变。
种子处理:可进行温水浸种、药物拌种等,以达到早出苗、出苗齐、幼苗壮的目的。把浸种后的种子,包在纱布袋里,提供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进行催芽。
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和点播。由于人参果的种子小,常采用撒播的方法。播种要均匀,一般种距5×7或7×7(厘米)。
播种后的管理:在畦面上再撒一层细沙将种子盖上,如果温度在12℃以下,应覆盖地膜,以保持土温和土壤湿度。如果育苗畦干燥,应喷洒细水,以利发芽,切忌用大水喷灌。在幼苗出土后,需揭除地膜。为避免烈日曝晒,可搭盖遮阳网。育苗期,一般每隔10天左右,用低浓度氮肥喷洒一次,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确保幼苗健壮生长。
扦插
扦插繁殖育苗,是人参果普遍采用的一种简单方法。即取人参果茎枝,剪成插条(插穗)后,插于土壤中,让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根发芽,独立长成健壮的植株。
扦插茎枝的选择:应选择遗传性状良好,高产株的鲜嫩茎枝,无病害,无缺损,以利生新根发新芽。插条的长度以10-14厘米为宜。剪断后的插条,及时插于土壤中,否则应放在阴暗处或用湿布盖上,以防脱水。
扦插时间的选择:人参果虽一年四季可扦插,但以春播和秋插的成活率高。在一天中的扦插,宜在下午4时后进行,以提高成活率。扦插适宜的温度,可在15-30℃的范围内进行。
扦插方法:扦插前,为提高成活率,可用生长激素浸泡插条。扦插时,将插条直插于土壤中,然后覆土压紧,使插条露出地面约4-6厘米左右,行距约10-15厘米,株距约6厘米左右。扦插后,及时浇水,浇水量可视具体情况酌定。
扦插后的管理:在春末至夏秋扦插时,为防烈日曝晒,应行遮荫,并喷洒细小水,待苗株长出新根后,可拆除遮荫工具。如在冬季或气温较低时扦插,为防止冻害,宜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并用小拱棚搭盖塑料薄膜及草帘。苗株生根后,可追施腐熟的人粪尿水,以促进生新根发新芽。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扦插后20-30天左右即可进行定植或分苗移植。
栽培技术
整地
选择灌溉方便,通风透光,土质疏松肥沃的中性土壤栽种。人参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应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4000-5000公斤,N、P、K三元复合肥50-70公斤,按株行距40-70厘米,深耕20-30厘米,然后平整土地,整成宽70厘米条状畦,畦面高出地面10厘米。选用高15厘米左右,枝条多,枝干粗壮,叶片茂盛,无病虫害的壮苗定植,以50厘米×50厘米的品字形栽植,一般以今晚定植为宜,亩植2000-3000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肥水
除施足底肥外,还应追肥两次:一次是在果苗生长到30厘米左右时;另一次在果苗接近开花时,每亩施N、P、K肥各3公斤,离苗木主根10厘米外浇灌。开花结果期应适当增施硼肥等微量元素或保丰素2号。少量勤施N、P、K复合肥,并注意中耕除草,一般10天施一次肥,开花后多施钾肥。3-6月、9-11月是人参果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需水最多的时期,应及时浇水。
修剪
萌发力强,应及时修枝打杈,从植株15-20厘米以上部分,选留3-5枝健壮、分布均匀的枝作为主枝,其余的全部剪除。每个侧枝上留2-3个花序,每花序留2-3个果,其余的花序、小果全部疏除。每株最多只结30个果。由于人参果的茎干较软,开始结果时须用竹杆或塑料绳搭架,以防倒伏。“分枝萌发力极强,每株在10至20公分之间留3-4个枝条为结果枝条,其余枝条全部剪去育苗播插或作畜禽饲料;开花结果后每束花果只能留1-2个果,这样果大品质好,卖价高。
护果
挂果后枝条承受不了果的重量,必须用60-100公分长的竹木条扦插并将果系牢,以防断枝烂果造成损失。
采收
当果实外观出现清晰紫色彩条纹,或无条纹但果实外观表皮光亮、光滑时即可采收,若需贮藏可七、八成熟时采收,在常温下贮藏期40-60天,果实可在元旦至春节前后果蔬淡季上市。
病害防治
绵疫
症状
绵疫病孢囊梗无色纤细,不分枝,孢子囊无色,卵圆形,大小18-76×15-60微米;孢子囊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游动孢子卵形,双鞭毛,大小10-14×6-8微米。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借雨水反溅到近地面果实上,病菌萌发产生芽管,从果皮侵入发病,然后病部长出菌丝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通过雨水及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7-8月高温多雨季节或低洼、土质黏重地块发病重。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出现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有少许白霉,后逐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斑,渐变深褐,皮下果肉也变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叶片染病,上面长出水浸状大型褪绿斑,慢慢腐烂,有的可见同心轮纹。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起垄栽培,可用地膜覆盖以防止雨水溅起病菌;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及时整枝打杈,注意通风透光,大棚栽培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湿;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等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可选用40%乙磷铝200-400倍液、25%甲霜灵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6-8天喷1次,兼顾地面。
煤污
症状
煤污病为害症状:病害学名:Cladosporium
sp。棚室栽培的人参果,叶片上初生灰黑色至炭黑色霉污菌菌落,分布在叶面局部或在叶脉附近,严重的覆满叶面,一般都生在叶面,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病原菌形态特征:枝孢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榄褐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单细胞,少双胞。链格孢分生孢子梗簇生,暗褐色。分生孢子倒棒形,大小9.5-40×5-11.25(微米),有纵横隔膜,喙短。
发病特点:病原属半知菌类真菌,煤污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或在土壤内及植物残体上越过休眠期,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及蚜虫、叶螨、粉虱等传播蔓延,阴蔽湿度大棚室和梅雨季节易发病。粉虱多时发病重。
防治措施
加强棚室通风换气,适当降温排湿,防止湿气滞留,生产上要浇水适量,避免浇水过勤过多,高温高湿持续时间过长是防止该病重要基础措施。
白粉虱猖獗为害时及时喷洒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阻止白粉虱成虫产卵及孵化。
叶螨猖獗时喷洒10%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蚜虫发生多时,喷洒螨死净防治叶螨兼治蚜虫,也可喷洒花保
100-150倍液,以减轻煤污病发生。一般不宜使用乐果,以免产生药害。
煤污病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常用药剂:苯菌灵、甲霉灵。
黑斑
症状
黑斑病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上生黑色小斑,后扩展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多时常融合成大斑,致叶片干枯或枯死。
病原菌形态特征:一种链格孢,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丝状,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束生,每束1-5根,梗圆筒形或短杆状,暗褐色,具隔膜1-4个,大小30.6-104×4.3-9.19(微米),直或较直,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形和倒棒形,淡黄色,孢子大小
85.6-146.5×11.7-22(微米),纵隔1-9个,横隔7-13个,顶端长有较长的喙,无色,多数具1-3个横隔,大小6.3-74×3-7.4(微米)。病菌发育温限1-45℃,26-28℃最适。分生孢子在6-24℃水中经1-2小时即萌发,在28-30℃水中萌发时间只需35~
45分钟。每个孢子可产生芽管5-10根。
发病特点: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经2-3天潜育后现出病斑,3-4天产生分生孢子,并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遇有持续5天均温21℃左右,相对湿度大于70%持续时间长,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因此,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病情的扩展。此外,该菌属兼性腐生菌,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人参果后,常因基肥不足发病。
防治措施
保护地人参果重点抓生态防治。由于早春昼夜温差大,白天20-25℃,夜间12-15℃,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室的温湿度,减缓该病发生蔓延。
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洒5%百菌清粉剂,每667平方米次1kg隔9天重次,连续防治3-4次。
施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50g。
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发病前开始喷洒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特效药剂:喷克菌阿米西达醚菌酯等。
主要价值
含丰富淀粉,市称“蕨麻”或“人参果”,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酿酒用;根含鞣料,可提制栲胶,并可入药,作收敛剂;茎叶可提取黄色染料;又是蜜源植物和饲料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委陵菜,拼音:wěilíngcài
拉丁学名:
别称:一白草、生血丹、扑地虎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蔷薇科,亚科:
族:,属:
主要产地
吉林、河北、广东、广西、四川、湖南、陕西、内蒙古、辽宁、山东、云南、江西、安徽、西藏、湖北、黑龙江、甘肃、贵州、河南、江苏等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奇数羽状复叶,多对长椭圆形小叶,羽状分裂,下面被棉白色毛;夏季开黄色花,伞房状聚伞花序;果实呈头状,为聚合的瘦果。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向阳山坡、荒地、路边、田旁、山林草丛中。喜微酸性至中性、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也耐干旱瘠薄。
药用价值
味苦、寒。归肝、大肠经。清热解毒、收敛止血。
委陵菜图片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蛇莓委陵菜,拼音:shéméiwěilíngcài
拉丁学名:Leonurusartemisia(Laur.)S.Y.Huvar.albiflorus(Migo)S.Y.Hu
别称: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亚目:
科:蔷薇科,亚科:
族:,属:委陵菜属
主要产地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云南
形态特征
蛇莓委陵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多须根。花茎上升或匍匐,或近于直立,长20-50.厘米,有时下部节上生不定根,无毛或稀疏柔毛。基生叶3小叶,开花时常枯死,茎生叶3小叶,叶柄细长,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小叶具短柄或几无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0.5-1.5厘米,宽0.4-1.5厘米,顶端圆形,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有缺刻状圆钝或急尖锯齿,两面绿色,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无毛或被稀疏柔毛,茎生叶托叶淡绿色,卵形,边缘常有齿,稀全缘。单花、下部与叶对生,上部生于叶腋中;花梗纤细,长0.5-2厘米,无毛或几无毛;花直径0.4-0.8厘米;萼片较宽阔,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副萼片披针形,顶端渐尖,比萼片短或近等长;花瓣淡黄色,倒卵形,顶端微凹或圆钝,比萼片短;花柱近顶生,基部膨大,柱头不扩大。瘦果倒卵形,长约1毫米,光滑。花果期4-8月。
生长习性
生于荒地、河岸阶地、林缘及林下湿地,海拔400-2300米。喜温暖湿润气候,根系较为发达,耐旱耐涝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弱酸性和弱碱性、湿润或干燥、沙性或黏性、肥沃或瘠薄地均能生长。
药用价值
蛇莓委陵菜可清热解毒,祛风。
蛇莓委陵菜图片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春委陵菜,拼音:chūnwěilíngcài
拉丁学名:Potentillaneumanniana
别称: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蔷薇科,亚科:
族:,属:委陵菜属
形态特征
春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茎匍匐,叶为掌状复叶,花瓣5,黄色。
生长习性
春委陵菜原产欧洲。
春委陵菜图片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匍枝委陵菜,拼音:púzhīwěilíngcài
拉丁学名:PotentillaflagellarisWilld.exSchlecht.
别称:鸡儿头苗、蔓萎陵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
科:蔷薇科,亚科:蔷薇亚科
族:,属:委陵菜属
主要产地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甘肃、山东
形态特征
匍枝委陵菜多年生匍匐草本。根细而簇生。匍匐枝长8-60厘米,被伏生短柔毛或疏柔毛。基生叶掌状5出复叶,连叶柄长4-10厘米,叶柄被伏生柔毛或疏柔毛,小叶无柄;小叶片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5-3厘米,宽0.7-1.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3-6缺刻状大小不等急尖锯齿,下部两个小叶有时2裂,两面绿色,伏生稀疏短毛,以后脱落或在下面沿脉伏生疏柔毛;匍匐枝上叶与基生叶相似;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稀疏长硬毛,纤匍枝上托叶草质,绿色,卵披针形,常深裂。单花与叶对生,花梗长1.5-4厘米,被短柔毛;花直径1-1.5厘米;萼片卵状长圆形,顶端急尖,与萼片近等长稀稍短,外面被短柔毛及疏柔毛;花瓣黄色,顶端微凹或圆钝,比萼片稍长;花柱近顶生,基部细,柱头稍微扩大。成熟瘦果长圆状卵形表面呈泡状突起。花果期5-9月。
生长习性
匍枝委陵菜生于阴湿草地、水泉旁边及疏林下,海拔300-2100米。
营养价值
匍枝委陵菜嫩苗可食,也可做饲料。
匍枝委陵菜图片
品种名称假朝天罐
学名Osbeckia crinita Benth.
植物种类 观花树木
生物分类野牡丹科金锦香属
产地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和湖北,印度和缅甸亦有分布。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灌木。株高0.2-1.5m,稀达2.5m。茎四棱,多分枝,枝有平展的刺毛。叶对生,长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总状花序,或由聚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大,通常4出,紫色或白色。蒴果卵圆形。花期8-11月。
生活习性:喜生于较湿润的河谷、山脚下和田边的酸性土壤上。适应性较强,耐旱,耐晒。要加强水肥管理。生于海拔800-2300m的山坡草地、田梗、矮灌丛中阳处以及山谷溪边、林缘湿润的地方。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应用价值:夏秋季观花植物,宜栽于庭园周围或做花坛装饰物,也宜盆栽点缀阳台、厅堂。根、叶可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活血解毒的效用。
《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 L》由植物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