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种水稻紫鞘病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症状水稻抽穗后,剑叶叶鞘上产生密集的针尖大小的紫色小点,后逐渐扩展到叶鞘的大部分或全叶鞘变为紫褐色,叶鞘外壁尤其明显,有时侵染到内壁或深达茎部,发病重的剑叶提早7-10天枯死。有时扩展到第二至第三叶鞘,但叶片不枯死,湿度大时,病部现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谷粒染病产生褐色病变或形成褐斑,千粒重下降。有认为此症状是水稻叶鞘腐败病抽穗后发生的紫鞘型。

病原SarocladiumsinenseChen,ZhangetFu.称中华帚枝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特征与S.oryzae基本相似。有认为本病与叶鞘腐败病(S.oryzae)为同一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水稻叶鞘腐败病。防治紫鞘病时,应在水稻6%已抽穗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此外每667m2可选用50%多菌灵60g,加5%井冈霉素80ml,对水65-70L混合喷洒防效80%以上。

zw59.com推荐

种甘薯紫纹羽病的防治


甘薯紫纹羽病,俗称红筋网、留皮等。

〔病原菌学名〕HelicobasidiummompaTanaka

〔寄主作物〕甘薯、马铃薯、大豆、花生、棉花、桑、茶、果树、林木等。〔病害诊断〕为害薯块和地下茎。病株表现茎叶萎黄,停滞不长。地下薯块表面缠绕白色纱线状物,以后线状物逐渐变粗,颜色渐变成红褐色至紫褐色。患病薯块由上而下,自外向内逐渐发展以至薯肉腐烂,发出酒精味,薯皮因包有菌膜,质地坚韧。表皮破裂后,腐烂薯肉流出,仅空存僵壳。地下茎、根须染病,皮层易脱落。致病菌为桑卷担菌。菌丝初时无色,老熟后紫褐色。菌丝集成的菌索长纱线状,不规则分枝。菌索后期集结形成子实体,上有发达的子实层,在子实层上并列着生着担子,担子圆筒形,担孢子单胞,无色,长卵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索和菌核依附于病薯、病拐子上,或以拟菌丝遗落土中越冬。病菌在土中可存活4年。翌年越冬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法形成的菌丝束,在土壤中延伸,接触寄主的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病、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或雨水、灌溉水流传播。病残体沤肥未经腐熟施入田间也可传播。另外,在病田放牧牛羊,或人进出病田,也会把病菌传到无病田。病菌在土壤中适应性强。低洼潮湿、积水地、砂质土、土层薄浅地发病重。植株缺肥,生长不良发病重。与桑、茶混种或间作容易发病,甘薯连作发病加重。酸性土壤利于发病。

〔防治措施〕(1)严格挑选种薯,剔除病薯,无病土育苗。(2)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马铃薯等地块栽植甘薯。最好甘薯与粮食作物倒茬。重病地应与禾本科作物进行4年以上轮作。(3)施足充分腐熟粪肥及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4)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早挖去,不要等到形成菌核再挖。并应将带菌土壤一并挖尽,再填入无病土。病株周围土壤灌20%石灰水消毒。(5)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6)发病初期可用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防霉宝水溶性粉剂800倍液灌根。

种水稻螟害的综合防治


螟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指为解决水稻螟虫长期施用农药引起残毒、抗性、再猖獗的不良状况,把人类和环境污染降为最小而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查虫诊病,开方配药指导防治,从而发挥农田的生态调控作用。

针对景谷县农业生产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在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的同时,综合利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等相结合,组成一个协调控制水稻螟虫的体系,既能实现控制螟虫暴发为害的目的,又能使产品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产品。

一、压低有效虫源田越冬螟虫基数

一)秋、冬防。在秋季认真考虑哪些是明春有效虫源田,用枯心团和白穗群作标志,在幼虫未充分下降进入越冬位置之前,自基部剪除枯心苗和白穗株;在冬作物播植前,精细整地除稻桩,冬作物生长前期,并结合中耕除草,收集稻桩沤肥。

二)及时春耕沤田。铲除田边杂草,及时灌水耕沤,在越冬代螟虫羽化高峰前,稻田灌水翻耕,从而及时消灭了冬后在田边、禾草、油菜杆及禾蔸中越冬的螟虫,可以大大减少了当年螟虫发生基数。

二、设置诱杀田,治小田压基数

全县早插田虽然面积小,但是在4月下旬和7月中得的第一、三代螟蛾羽化高峰期间,早插稻尤其是早期抛栽的早稻田和晚稻田,禾苗已生长青绿,诱集成虫产卵量可占当代总卵量的70%左右。

三、适时晒田

早稻在5月25日前、二晚在8月25日前为晒田适期;早够苗田早晒、达不到够苗标准的稻田在晒田末期晒田;肥田重晒,晒至人踩有脚印,脚不沾泥或田面开丝裂为宜。晒田可有效减少螟蛾产卵量,达到降低螟害率作用。

四、狠抓迟熟品种孕穗抽穗期对蚁螟的防治

第二、四代蚁螟发生盛期往往与早、晚稻迟熟品种破口抽穗期(易侵入期)相吻合,根据水稻这一生育期与螟虫卵孵化高峰交叉期来打药,并作用治螟专用药,如螟施净、稻螟清、锐劲特等来防治侵入幼穗中的蚁螟,可使白穗率下降。

五、栽培治螟

水稻栽培合理布局,并调整播植期,推广应用抗螟虫品种,可相对减轻螟虫为害。

六、抢收快耕灭茬

早稻成熟后及时收割,快耕抢收,对一些少雨干旱地带则尽早抽水灌田,这样可有效地消灭大部分存在禾蔸中的幼虫和蛹,大量减少第三代发生虫源。

七、科学用药

选用高效长效对口农药,并指导农民按预测时间打药,主要选用螟施净、稻螟清、三唑磷、锐劲特进行螟虫防治。

八、保护天敌

在稻田间有意设立一些天敌的安全池和安全林,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繁殖的场所,使天敌躲避农药毒杀,从而增加了天敌的繁殖系数,保护了天敌群体的大量繁衍;同时选用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减少杀伤天敌,增加天敌冶螟率。

九、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选取基因抗虫品种,推广应用数理统计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和技能,将对螟虫综合防治产生巨大效能。

怎么防治刺槐紫纹羽病?


【常见问题】有机刺槐紫纹羽病怎么防治?

【专家解答】

症状

有机刺槐紫纹羽病由苗木到大树都可侵染致病。在有机刺槐林内往往形成块状发病区,中心病株由数株到数十株。病原菌先侵染幼嫩细根,夏季腐烂。细根病后,蔓延侧根和主根。大根皮层腐烂后,多自木质部剥离,皮层外有紫红色菌丝层,菌丝体常纠结成突起的菌核,菌丝常顺主根蔓延至地上部分根茎10cm左右处,形成紫红色的皮鞘环抱树干。夏季表面出现白色子实体(即担子孢子),染病轻的,根和干茎有菌丝层,树冠正常。受害重的,叶形变小发黄,发芽迟而弱,最后由于根部腐烂,树冠枯死或风倒。

病原

异名:称桑卷担菌和紫卷担菌,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是一种兼性寄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通过土壤与寄主根部接触供菌丝及菌核(非担子孢子)传播蔓延。

有机刺槐病根上着生的紫黑绒状物是菌丝层。由五层组成.外层为子实层.其上生有担子。担子圆筒状无色.由4个细咆组成.大小25~406~7微米.向一方弯曲。再从各胞伸出小梗,小梗无色.圆锥形。大小5~l53~4.j微米。小梗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顶端圆,基部尖,大小l6~196~6.4微米,多在雨季形成。

发病规律

有机刺槐紫纹羽病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菌丝束,在土表或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系后直接侵入为害。一般病菌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大根。病根与健根根系互相接触是刺槐紫纹羽病扩展、蔓延的重要途径。

有机刺槐紫纹羽病是一种慢性病,不限季节,随时发生,而以初夏雨季发病较重。土壤瘠薄的山地或河滩沙地,郁闭度大的林分发病率都较高,树木生长健壮发病率低。

防治措施

1、加强抚育管理,做好有机刺槐林的修枝间伐工作,避免郁闭度过大,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清除病腐木及腐烂病根,再用食盐进行土壤消毒。

3、苗根消毒:对可疑带菌苗木用0.1%CuSo4溶液浸三小时,或以20%食盐水浸半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后栽植。

4、在七月底至八月中旬将发病林木表土挖出,以露出树根为宜,撒入食盐粉(小树每株用食盐0.5~1斤,大树1~2斤),然后覆土。

小编总结:紫纹羽病有被叫做紫色根腐病,危害对象是有机刺槐的根系,刺槐是我国观赏价值比较高的落叶乔木,想要刺槐,防治疾病是关键。

种水稻钻心虫的防治


网友冶山司法所7月4日发来邮件:我是镇农技站工作人员,现在我们这里水稻钻心虫太多,难治!我让农民用大狂杀、乐果,结果反映对钻心虫防治效果差。请问,应该用什么方法防治钻心虫?

答: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这三种螟虫,均有钻心虫的俗称,防治水稻螟虫,应在幼虫钻蛀进入稻株前用药,一般在卵孵盛期施药,幼虫钻蛀进入稻株后施药往往效果差。

目前造成水稻枯心的大多是二化螟,该虫具有转株危害习性,一条幼虫能造成多个茎蘖枯心。

防治二化螟,在卵孵盛期施药,施用毒死蜱、阿维菌素及其与杀虫单的混配剂等常用药,就有良好的防效,施用二嗪磷、丁烯氟虫腈(与其相似的氟虫腈是防治二化螟效果最佳的药之一)、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氰氟虫腙等药也有良好的防效。其中,二嗪磷、丁烯氟虫腈、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性,在错过防治适期,二化螟已钻蛀进入水稻叶鞘等部位时施药,也有较好的防效,能有效减轻二化螟转株危害。

种水稻病毒病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病毒病发生具有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水稻病毒病发生轻重与耕作制度、传播介体的发生量与迁飞规律、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密切相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治虫防病,耕作制度和品种合理布局。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一、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稻(秧)田及田外寄主飞虱,叶蝉的监测预报,有针对性地指导防控工作。

二、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同时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生育期不一致的品种混栽。

三、切断毒源清除田周边杂草,减少虫源。同时抓好冬防,重病区晚稻收割后要冬犁晒田,清除再生稻和田边、沟边看麦娘等杂草。

四、抓好栽培管理

1、历史病区,在生长适期内适当调整水稻播、插期,尽量将水稻发病敏感时期与传毒媒介昆虫发生高峰期错开,晚稻秧田尽可能远离早稻田。

2、加强水肥管理,对发病田要及时排水晒田,施用速效肥,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增强水稻抗病抗虫能力。

3、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拔除病株。

五、治虫防病把带毒虫消灭在传毒之前,尤其是抓好早稻收割时带毒虫向晚稻秧田和早插本田迁飞时的治虫工作。

1、做好种子药剂处理,每公斤稻种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

2、秧田宜选择远离病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在播种前做好秧田四周作物或杂草上的飞虱与叶蝉防治。积极推广防虫网育秧,可有效预防水稻病毒病大发生。

3、飞虱发生较轻的要注意喷施秧苗送嫁药,可预防稻瘟病和飞虱传毒。

4、在秧苗2-7叶期和大田初期,应持续做好稻飞虱、叶蝉防治,

5、发病初期用抗病毒制剂喷施,对水稻病毒病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种水稻紫鞘病的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