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种小麦秋播期病虫害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秋播期是搞好小麦病虫防治的基础和关键,希望农民朋友抓住秋播这一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地下害虫、小麦白粉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争将小麦病虫草害消灭在萌芽阶段。

秋播期小麦病虫防治技术措施如下:

搞好植物检疫秋播期间种子调运频繁,最易传播检疫性病虫,因此,必须加强检疫工作,严防检疫性病虫杂草随种子调运传播蔓延。购买种子时,一定要从正规的种子经营单位,购买有检疫合格证的种子。

加强农业防治主要有合理轮作,深翻改土,精细整地,测土配方,合理施肥,不施用未腐蚀的有机肥,适期适量播种,清除田间、地边、场院等处的自发麦苗和杂草等技术措施。

土壤药剂处理对前茬地下害虫发生重的地块,播前整地时用药剂混合干细土,混匀后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撒后随即浅耕或耙耱,也可将农药与肥料混合施入。

实行药剂拌种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是整个小麦生产过程中防治病虫的经济、简便、安全、高效措施,也是小麦病虫防治的基础性关键措施,应大力提倡应用。ZW59.COm

zw59.com推荐

关于农业部印发《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全文


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做好小麦苗期病虫害防控,可有效压低病虫基数、延缓病虫发生。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针对今年秋季气候变化趋势,总结近几年小麦苗期病虫防控的经验,制定了今年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节本增效原则,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前移防控关口,以合理布局抗病品种、优化农业防控措施为基础,以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为重点,有效预防控制纹枯病、孢囊线虫、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虫发生危害,压低小麦蚜虫、条锈病、赤霉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发生基数,延缓、减轻小麦苗期病虫发生危害程度,为小麦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工作打好基础。

二、区域重点

各小麦产区要根据近年病虫发生危害特点,确定重点防控的病虫。黄淮海麦区以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毒病、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长江中下游麦区以纹枯病、黑穗病和蚜虫,兼治灰飞虱、白粉病和地下害虫;西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防治;西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为主要防治对象,新疆麦区需兼顾雪腐叶枯病等防控。

三、防控技术

(一)选用抗(耐)性品种。西南麦区可选种绵杂麦168、绵麦37、绵麦39、绵麦41、绵麦43、绵麦45、川麦42、川农18、西科麦2号、鄂麦18号、云麦2号、黔麦15、周麦17、皖麦53等抗病品种;黄淮南部麦区可选种周麦17、豫麦34、豫麦49、豫麦69、新麦19、西农979、小偃6号等抗锈慢锈品种;西北麦区可选种西农889、西农558、西农529、阎麦9710、西农668、陕垦6号、天选54、天选57、天选58、中梁32、中梁34、中梁35、宁春4号、宁春15号、宁春16、伊农18、伊农61、新麦2等抗(耐)锈品种。西南、黄淮南部、西北等条锈病常年越冬、越夏区,应因地制宜选种优质抗病高产品种。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赤霉病常发区,应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具有一定抗(耐)病性的高产优质品种,避免盲目跨区域引种高产感病品种。黄淮孢囊线虫重发区,可选种太空6号、中育6号、新麦11等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发生区,可选种新麦208、豫麦70-36、泛麦5号、豫麦70、郑麦366等品种。

(二)强化农业防治措施。推行精细整地、适墒适期适量播种,以及播后镇压和及时灌溉等农艺措施,力争一播全苗、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赤霉病常发区,推行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尽量避免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裸露在土壤表层,压低菌源基数,减轻抽穗扬花期防控压力;西北条锈病越夏区,播前或播后苗前,应采取人工铲除或喷施除草剂等,清除自生麦苗和地边杂草,降低秋苗侵染几率;西南、黄淮南部等条锈病越冬区,推行适期晚播,尽可能缩短秋季病菌感染时间,较少初始侵染菌源;江淮、黄淮等纹枯病重发区,应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黄淮胞囊线虫重发区,应重点推广播种后和秋苗期两次镇压措施。

(三)大力推广秋播药剂拌种。土传病害重发区,采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包衣或拌种,防治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兼治苗期黑穗病等。地下害虫重发区,采用辛硫磷、毒死蜱拌种,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兼治孢囊线虫、苗期蚜虫、麦蜘蛛等。条锈病越夏、越冬区,实行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包衣或拌种,预防苗期条锈病、白粉病,兼治后期黑穗病。全蚀病发生区,采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包衣。此外,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采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复配进行包衣或拌种,复配剂中各单剂的有效成分应与单独使用时大致相同。

四、防控措施

(一)及早部署安排。各冬麦区要充分认识做好小麦秋播病虫害防控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要及早安排部署小麦秋播病虫防控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政策扶持,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做到统一发动、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精准指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方案,全面分析当地土传、种传病虫和苗期病虫发生情况,确定小麦播种期重点防控对象,做好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余缺调剂,指导农民科学防控。在冬小麦秋播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三)推进统防统治。各地应充分发挥专业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防控,切实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全面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联系,大力宣讲小麦秋播药剂拌种防控病虫害的意义和效果,普及防控技术,总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做好病虫防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秋播进展及药剂拌种相关信息报送,促进秋冬季小麦病虫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


小麦常见的病害是根腐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叶锈病一般是小麦发育期的主要病害,一般在5月发生。白粉病和根腐病主要发生在降雨量大、田间湿度大的麦田中。常见的虫害是蚜虫、吸浆虫和麦蜘蛛。蚜虫一般是在小麦返青后出现,吸浆虫出现在4月中下旬,麦蜘蛛主要是在3、4月发生严重。

小麦病虫害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常见的预防方法如下:

1.及时排水:小麦要做好排水工作,减少耕作层滞水是防止小麦湿害的主攻目标。特别是冬春雨水频繁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小麦没有积水。

2.增施肥料:对湿害较重的麦田,做到早施巧施接力肥,重施拔节孕穗肥,以肥促苗升级。冬季多增施热性有机肥。

3.护叶防病: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发生后及时喷药防治,此外可喷施802助壮素、植物抗逆增产剂、迦姆丰收液肥、惠满丰、促丰宝、万家宝等。也可喷洒植物动力200310ml对清水10L,隔7~10天1次,连续喷2次。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纯营养剂,每50g对清水20~30L喷施,效果好。

4.选择抗病品种:可以选择人工培育的优质小麦,在常发重病地区,对品种的抗性要求要高一些,在一般发病区可低一些。

小麦的病虫害在初发时期防治的效果更好,如果整株叶、茎、穗大部分都发病的情况下,喷药基本没有效果。

种小麦播种期病虫防治


抓好小麦秋播期至苗期病虫防治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技术内容,小麦播期和苗期也是很多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缺苗断垄或弱苗病苗。针对小麦播种期病虫害发生特点,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因地制宜,开展综合防治。

一、把好种子关,选用抗耐病品种

选用优质高产,综合抗逆性好的品种。近年推广的品种有:石新828、石新733、济麦22,节水品种有石麦15、石优17、等。选用的品种必须是通过植物检疫的健康无病种子。

二、农业措施

1、精选种子。播种前要晒种、选种,将秕粒、坏粒、出芽粒;草籽等除去,提高种子质量减少禾本科杂草的扩散。

2、适期晚播合理密植。

赵县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播量为20-25斤。播种过早病虫害发生严重。所以播期不宜过早。

3、清除病残体和田间及四周杂草,破坏灰飞虱、蟋蟀、病菌栖息及越冬场所,可以减轻小麦丛矮病的发生和危害。

三、播前药剂处理

1、土壤处理对于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土传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50%多菌灵1公斤+15%粉锈宁(三唑酮)1公斤+100公斤水,随水灌入土中或喷于地表,然后翻耕整地,或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2公斤+100公斤水喷于地表或兑细土50公斤撒于地表,翻耕整地。对地下害虫金针虫、蟋蟀、蝼蛄、蛴螬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2公斤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40%辛硫磷乳油,与15-20公斤细土混匀,撒于地表,与肥料一起耕地时翻入土中。

2、药剂拌种:

防治蛴螬、金针虫、蝼蛄和灰飞虱、蚜虫,预防丛矮病和黄矮病。可用科丰无蚜害拌种或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0克+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克兑水1.5-2公斤,均匀拌种20-25公斤(二亩地的种子量),堆闷3-4小时,待吸收晾干后播种。

对于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可用:(1)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堆闷6小时,晾干播种;(2)2.5%适乐时(咯菌腈)种衣剂100毫升拌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后堆闷3-5小时;也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内吸性杀菌剂进行拌种。

对小麦全蚀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亩用消蚀净20--40ml拌种或12.5%的全蚀净200ml兑水5公斤水,拌麦种100公斤,堆闷4-8小时,晾干播种。注意:在采取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时,可先拌杀虫剂,堆闷晾干后,再拌杀菌剂。

以上病害和虫害混发区,选用有关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但要注意: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拌后的种子一般不宜久放,要随拌随用。

种小麦三月份小麦病虫害防治


3月份是我省小麦病虫害春季防治的第一关键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小麦纹枯病、麦蜘蛛、苗期蚜虫等。尤其是偏重以上发生区的小麦纹枯病如防治不力,将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小麦纹枯病苗期发病时病斑延及茎杆,茎基部第一、二节间变黑至腐烂,导致植株死亡。小麦生长后期,茎杆发病严重的植株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或虽能抽出穗但籽粒少见干瘪形成枯白穗,枯白穗田间多是单株发病,易从病茎基部病斑处拔断。我省小麦纹枯病常年主要发生于肥水充足的高产栽培麦区及淮北北部和沿淮重发区。这些麦区常年小麦纹枯病病株率可高达20-40%,自然情况下,发病小麦一般减产5-10%左右,病害严重年份病株率和产量损失会更高。小麦纹枯病已成为影响全省小麦产量稳定的重要病害。此外,目前长势较差和前期受旱较重麦田,小麦蜘蛛及苗期蚜虫也将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及时防治好小麦纹枯病,同时做好麦蜘蛛、麦苗蚜的兼治工作,特提出以下防治技术意见:

防治对象:以纹枯病为重点,兼治部分麦区麦蜘蛛和苗期蚜虫。

防治指标:纹枯病病株率20%;麦蜘蛛200头/市尺行长;苗蚜500头/百株。

防治药剂:防治纹枯病,每亩用12.5%井蜡芽水剂(纹霉清)150毫升,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井冈霉素可湿粉50克;防治麦蜘蛛,每亩用10.2%阿维哒螨灵乳油30毫升,或15%哒螨灵(巴斯本)乳油30毫升;防治苗蚜,每亩用24%抗蚜吡虫啉2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

足量均匀喷雾:机动喷雾器每亩兑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30-40公斤,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小麦纹枯病重病区首次喷雾后隔10天再喷一次。

小麦的灌浆期是什么时候?遇到病虫害怎么防治?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一个阶段,在灌浆期内,小麦茎、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和转化的蛋白质通过同化作用贮存在小麦种子内。阳历五月中旬左右,冬小麦将陆续进入灌浆期,此间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植株代谢旺盛,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要及时浇好灌浆水。

小麦从开花受精到籽粒成熟,一般经历30-40天,期间籽粒内外部发生一系列变化,大体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籽粒形成过程。受精后,子房迅速发育、形成胚的各部器官。受精10-15天,籽粒外形基本形成,长度达最大值的3/4,由坐脐达到多半仁阶段,籽粒已经具有了发芽能力,这一时期为籽粒形成期。这一时期,应保证肥水条件,防治病虫害,以利于减轻籽粒退化、保住粒数。

第二:灌浆过程。从多半仁经过顶满仓到蜡熟期前为灌浆阶段,又可分为乳熟期和面团期两个时期:

(1)乳熟期:历时约12-18天,多半仁后籽粒长度先达到最大,然后宽度和厚度明显增加,至开花后20天左右达到最大值(顶满仓)。随着体积的不断增长,胚乳细胞中开始沉积淀粉,干物重迅速增加,千粒重增长量迅速,这是籽粒增重的主要时期。籽粒的绝对含水量比较稳定,但含水率则由于干物质的不断积累由70%逐渐下降到45%左右;茎叶等营养器官贮藏养分向籽粒中转运,籽粒外部颜色由灰绿变鲜绿再至绿黄色,表面有光泽,胚乳由清乳状到乳状。

(2)面团期:历时约3天,含水量下降到40-38%,干物重增加转慢,籽粒表面由绿黄色变成黄绿色,市区光泽,胚乳呈面筋状,体积开始缩减,灌浆接近停止。

灌浆过程是决定粒重的关键阶段,灌浆时间的长短和灌浆速度的快慢。粒重的高低,田间管理很关键,特别是顶满仓到面团期要注意防倒伏。

第三:成熟过程,也包括两个时期,即蜡熟期和完熟期

(1)蜡熟期:一般经历3-7天,含水量下降至22-20%,籽粒由黄绿色变为黄色,胚乳由面筋状变为蜡质状,后期变硬,籽粒干重达最大值。此时是带杆收割的最适时期。

(2)完熟期: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干物质停止积累,体积缩小,籽粒变硬,已不能用指甲切断,即硬仁,为成熟种子的特征。此期时间很短,宜在蜡熟期后此期到来前抢早收获,以防断穗落粒,引起无谓的损失。

附:灌浆期是农作物的一个生长时期,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蛋白质和积累的有机物质通过同化作用将它们储存在籽粒里的一个阶段。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分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孕穗)和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在第三生长阶段,籽粒形成后就进入灌浆期。灌浆期是指将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蛋白质和积累的有机物质通过同化作用将它们储存在籽粒里的一个阶段。

同化作用是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即把消化后的营养重新组合,形成有机物和贮存能量的过程。因为是把食物中的物质元素存入身体里面,故谓同化作用。同化作用的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简单说,同化作用就是把非己变成自己;异化作用正好相反,把自己变成非己。

附二:小麦灌浆期遇到病虫害怎么防治?

1、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和麦蚜。5月上中旬小麦扬花期,吸浆虫进入羽化、产卵,是成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小麦上部有吸浆虫成虫产卵,中下部叶片有麦蚜繁殖,这时选用对路农药科学防治可以做到两虫兼治之效。最好选用吡虫啉和辛硫磷复配制剂喷雾,如30%虫无踪1号。也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需要兼治纹枯病时,可选用5%井岗霉素100~150毫升或20%纹霉清60~100毫升与前述杀虫剂混合喷雾防治,要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用药应到位。

3、需兼治白粉病,条锈病或花期遇雨需防治赤霉病时。在防治吸浆虫、蚜虫的药液中按1500~2000倍的稀释倍数加12.5%烯唑醇、25%戊唑醇或按1000倍的稀释倍数加20%三唑酮、50%多菌灵混合喷雾防治。

注意:①每亩药液量不少于30公斤,要喷匀打透,使小麦各个部位全部着药,特别是下部叶片,切忌惜水不惜药。②混配用药要随配随用,不要存放。

此外,应及时拔除禾本科杂草。由于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等恶性杂草繁殖快、危害重,又比小麦成熟早,其种子随着不断成熟而脱落于地表,到小麦成熟时大部分种子已基本落地,给明年留下隐患。因此,有这类恶性杂草发生的麦田,要在小麦抽穗和灌浆前结合其它农事活动彻底拔除干净并带出田外,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

《种小麦秋播期病虫害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