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种桃树之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分布较广、发病率高的病害。细菌性穿孔病在全国各桃产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沿海,沿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的积累,影响花芽的形成。不仅削弱树势,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二年的结果,造成产量欠收。此病除危害桃树外,还能侵害李、杏和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一、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害枝条。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绿色小点,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呈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大小不一,一般约2至3毫米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病斑干枯后,病部和健康部位组织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脱落后形成穿孔,或部分与叶片相连。

枝条受害后,有两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扩展长达1至10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枝枯现象。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渗出,开始传播。夏季溃疡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以后病斑变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播作用不大。

二、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本病的病源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内越冬。第二年春随气温上升潜伏在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渗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皮孔侵入。在北方地区,于5月发病,6月上旬发病较重,夏季干旱时病势进程缓慢,到雨季发病严重。病菌潜育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不同,当温度在25℃至26℃时潜育期四五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树势强时潜育期可长达40天,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季节适于发病,树势衰弱或排水、通风不良以及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都较重,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也有所有同。

三、防治方法

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依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果园管理: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枝,彻底清扫枯枝、落叶、落果及枯草等,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注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生长健状,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桃树发芽前喷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5月末至6月末喷65%的可湿性代森锌300至500倍液一二次。喷硫酸锌石灰液也有良好防治效果,配方为硫酸锌1公斤,石灰3至4公斤,水150至200公斤。

3、避免与核果类果树混栽:在建桃园时,不仅要求树种纯,选择抗病品种,而且附近不要栽植李、杏、樱桃等其他核果类果树。

扩展阅读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防治技术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又称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溃疡病等,在广东省雷州、南海、宝安等地均有发生,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病果率达17%—52%,严重威胁广东的芒果生产。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危害以及其防治技术,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危害情况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又称细菌性角斑病。该病在我国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均有发生。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入叶片、幼果,引起落叶、落果,降低产量或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2..病害症状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叶面有水渍状小斑,后扩展为褐色至黑色的多角形病斑,周围有黄晕,病斑直径1~3毫米,常受叶脉限制。后期,几个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形大斑,潮湿时病部溢出菌脓,老病斑呈灰白色。叶柄、叶脉受害,局部变黑裂开,造成大量落叶。绿色嫩枝受害,病部黑色,纵向开裂渗出胶液。果柄受害,组织坏死,引起落果。生长期果实受感染后,初时果皮上出现许多水渍状暗绿色突起小点,然后扩大为火山口状的黑褐色溃疡斑。湿度大时,由于雨露水滴溅流淌,常在果面形成条状微黏的污斑。果实生长后期和储运期间病斑一般不扩展,但常成为炭疽病菌、蒂腐病的侵入口,造成果实腐烂。

3.发生特点

病菌主要在受侵染的枝梢或病残组织上越冬。次年当温、湿条件适宜时,病部溢出菌脓,通过雨水或昆虫传播,从寄主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高温、多雨、潮湿的天气,尤其是暴风雨后,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传播。植于风口处或山顶处的芒果园易发生该病。

4.防治方法

清洁果园:秋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收集落叶、落果,集中烧毁。在发病季节,随时注意剪除病枝、病叶。

喷药防治:3月春梢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1次药,连续喷药3~5次,特别是暴风雨前后要及时喷药。可选用的药剂有1∶1∶100的波尔多液+瑞农(47%春雷霉素·王铜)800倍液、1000万国际单位农用链霉素1500~2000倍液、1%等量式波尔多液、可杀得3000稀释倍数1000倍液、4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78%科博600~800倍液。注意药剂要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效。

重剪防治:叶片病斑累累、果实发病重的果园或芒果树,在春季重剪到二级分枝,摘除枝上所有叶片,使其重新抽发枝梢、换冠。及时做好清园及喷药预防工作。

【病原与发生规律】

Xanthomonascompestrispv.mangiferaeindicae称野油菜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属细菌。秋梢上的病叶和病枝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借风雨或接触传播。台风雨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气候因素。秋梢期问台风雨多,病叶率高,则次年幼果发病早、病果率高,收获期果实病情也重。此病全年均可发生,高温、多雨、潮湿常发病严重,引致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

搞好清园,减少初侵染菌源,收果后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叶并把地面上的病枝、病叶、落果收集烧毁。在发病季节,随时注意剪除病枝、病叶。

在嫩梢和幼果期要喷药保护嫩梢、幼果。药剂可选用:4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5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500—600倍液。要特别密切注意天气预报,每隔10—14天一次,连续2—3次,喷后遇雨要补喷。

种桃树之桃潜隐花叶病防治


桃潜隐花叶病又称为桃花叶病、桃黄花叶病、桃杂色病等。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有发生,我国也有类似病株。本病寄主只有桃。

(1)症状桃潜隐花叶病是一种潜隐性病害,叶片一般不呈现花叶症状。本病主要特征是生长缓慢,桃的开花和成熟晚4?6天。第一年植株生长势稍微受影响,果实稍扁平,不如正常果干净鲜亮。病果有纹、变形、色暗,常褪色,缺香味。核也稍扁,有开裂,果缝木栓化,开裂是本病外部特征。

感病第五年病株开始衰老早熟,许多芽坏死,植株呈光秃状,枝多而生长弱。病株果实减产,质量也不如正常果。施肥不能使病株恢复正常,病株的衰退则不可逆转。由于树体逐渐弱化,病株对寄生菌和不良气候环境很敏感,抗性降低。

少数叶片有花叶而不变形,只是呈现鲜黄色病部或乳白色杂色,或发生褪绿斑点和扩散形花叶。只有少数感病严重的植株全树黄叶、卷叶和大枝出现溃疡。高温适宜于这种病株的明显出现。蔷薇科植物白色花瓣发生玫瑰色斑驳。

有时新梢的木质部出现大而深的条纹,但对树皮无损害,没有开裂和坏死。最早的叶片呈现斑点,穿透背面。

(2)病害循环与流行据美国报道,有20%的桃、紧核桃和油桃感染本病。从日本输往法国的品种有60%感病,常呈现花叶,到春天有部分叶片发生。在感染株周围半径20米范围内,潜隐花叶相当普遍。根据试验,桃芽可传播本病。一棵树要经过3?4年之后才大体上被感染。

(3)检测在温室用桃苗GF305作指示植物,可检测本病。接种的指示植物要重复10次。第一次接种经过2个月后再用重毒株系作芽接。由于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的作用,如果植株事前已被桃潜隐株系所感染,则重毒株系在指示植物上不表现任何症状,这表明潜隐株系的存在。这种技术在国外已试验15年,证明是可靠的。

类病毒的纯化最近在试验室已获得成功。

(4)防治方法采用无类病毒繁殖材料,修剪时工具要消毒,避免传染。

瓜蒌细菌性角斑病的综合防治


瓜蒌又名栝楼、药瓜等,为多年生草质滕本全株供药用的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果壳中药名瓜萎,种子中药名瓜蒌仁,根中药名天花粉。全瓜蒌入药能清热散结,润肺化痰,养胃生津等,天花粉针剂临床上用于妇女中期妊娠、死胎、流产,并对癌细胞滋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瓜蒌的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长达10米;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长宽均约5-20厘米,常3-5(-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叶基心形,弯缺深2-4厘米,上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叶柄长3-10厘米,具纵条纹,被长柔毛。卷须3-7歧,被柔毛。

花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粗壮,具纵棱与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单花花梗长约15厘米,花梗长约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5-2.5(-3)厘米,宽1-2厘米,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状,长2-4厘米,顶端扩大,径约10毫米,中、下部径约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3-5毫米,全缘;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20毫米,宽18毫米,顶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长约6毫米,径约4毫米,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长7.5厘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圆筒形,长2.5厘米,径1.2厘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长2厘米,径1厘米,花柱长2厘米,柱头3。果梗粗壮,长4-11厘米;果实椭圆形或圆形,长7-10.5厘米,成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压扁,长11-16毫米,宽7-12毫米,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瓜蒌的生长环境

培温暖潮湿气候。较耐寒,不耐干旱。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地块栽培为好。不宜在低洼地及盐碱地栽培。常生长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在自然分布区广为栽培。

瓜蒌细菌性角斑病的综合防治

什么是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浅绿色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粘液。茎及瓜条上的病斑初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常产生裂纹,潮湿时产生菌脓。果实后期腐烂,有臭味。

瓜蒌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

发生特点:叶片初为水渍状小点,后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对光呈半透明状。严重影响叶片生长。雌花和幼果受害则落花落果。病原细菌大量存在,高湿、适温是引起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条件适宜时发展迅速。

瓜蒌细菌性角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1、农业预防

品种选择:利用抗病力较强的津研6号、夏青等品种。

种子处理: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催芽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用50℃温水浸20分钟;用新植霉索200毫克/千克液或50%代森铵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福尔马林液150倍液浸种1.5小时,后洗净催芽。

2、栽培管理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利用无菌的大田土育苗。利用高垄栽培,铺设地膜,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及时通风。雨季及时排水。及时清洁田园,减少田间病原。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及时整蔓。清除下部叶片,清沟沥水,清除田间杂草等农事操作可有效降低病情。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86.2%氧化亚铜(铜大师)1000倍液、25%唯它灵可湿性粉剂800、47%春雷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30%DT杀菌剂5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喷3~4次。

在发病期选用57.6%冠菌清1000―1200倍均匀喷雾,重发田块隔7―10天连续用药3―4次喷药时要均匀周到,但不可加大浓度,以防花期产生药害。

4、生物防治

预防时用《细截》500倍液兑30斤水喷雾治疗,病害严重时用《细截》50ml+10ml《大蒜油》兑水30斤喷雾治疗。

5、注意事项

1、现配现用,不得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切记!2、施药后4小时内降雨,需重新喷雾。3、如有轻微沉淀析出属正常,不影响药效,使用时摇匀即可

种桃树之桃花缩叶病防治


一、症状与为害

该病在南方时有发生,病重时引起枝枯,影响观赏。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早春展叶时叶缘向下卷曲,病叶局部或整叶增生成疱状,叶变厚,质地脆,呈黄色或红色,叶片扭曲变形。初夏病部着生灰白色粉层,病重时叶片早落。嫩梢受害时呈灰绿色或黄色,节间短而粗,稍弯曲;其上部叶簇生卷曲。病重时枝条枯死。

二、病原及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病害,由畸形外囊菌[Taphrinadeformans(Berk.)Tul.]引起。病菌在芽鳞或枝干发病部位越冬或越夏;由风雨传播;从气孔等侵入。气温低(10℃~16℃)、多雨利于病害发生。5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21℃以上病害发生停滞。

三、防治方法

(1)减少侵染来源:当桃芽膨大未展开前喷45%石硫合剂晶体150倍液,或1%波尔多液,杀灭越冬菌源。连续防治2~3年可根除缩叶病。落叶后喷2%~3%的硫酸铜液,次年春天发病轻。

(2)栽培技术防病:增施有机肥或GA激活剂;雨后及时排水;结合修剪剪去有病枝条,连同病落叶一起销毁。

扁豆细菌性疫病的症状及防治


扁豆,Lablabpurpureus(Linn.)Sweet,通用名藊豆,别名火镰扁豆、藤豆、沿篱豆、鹊豆、查豆、月亮菜,双子叶植物纲。种类也很多,如:白扁豆、紫扁豆、油豆、蛇豆、猪耳豆(形似猪耳朵)。为豆科扁豆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是一种豆类植物。

扁豆的植物形状

一年生缠绕草本。小叶3,顶生小叶菱状广卵形,侧生小叶斜菱状广卵形,长10厘米,宽4.510.5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两面沿叶脉处有白色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24朵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尊上部2齿几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红色,旗瓣基部两侧有2附属体;子房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顶端有白色髯毛。荚果扁,镰刀形或半椭圆形,长57厘米;种子35颗,扁,长圆形,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9月。

扁豆的生长习性

多年生、缠绕藤本。全株几无毛,茎长可达6米,常呈淡紫色。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基着,披针形;小托叶线形,长3-4毫米;小叶宽三角状卵形,长6-10厘米,宽约与长相等,侧生小叶两边不等大,偏斜,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近截平。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2~23℃。植株能耐35℃左右高温,根系发达强大、耐旱力强,对各种土适应性好,在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质土壤或壤土种植能显著增产。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小叶披针形,花白色或紫色,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种子白色或紫黑色。喜温暖润湿,耐热。一般春播秋收。嫩荚是普通蔬菜,种子可入药。

扁豆细菌性疫病的症状:

在叶缘处产生绿色油渍斑,后发展为红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连片。茎蔓感病后产生凹陷红褐色长斑,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病斑上部叶片枯凋。豆荚感病后,产生稍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潮湿时,病部有无色透明的菌脓溢出。病原细菌可以在种子内和黏附在种皮上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从寄生气孔、水孔、虫口侵入。高温高湿、叶片结露、雾大时病重,田间管理不当、排水不良、肥力不足、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势弱,发病亦重。

扁豆细菌性疫病的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选用无病种子,不能确定种子是否带菌时应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捞出放在凉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12小时。

②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加植株通风透光度,避免田间积水,不可大水漫灌。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细菌快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60%琥铜乙铝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菌剂4018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天1次,连喷2~3次。

《种桃树之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