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蕨菜的规范化栽培要点》,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蕨菜(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有广泛分布,而在这些地区餐桌上也受到了欢迎。

蕨菜的形态特征

根:蕨菜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

叶:蕨菜的叶由地下茎长出,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蕨菜的规范化栽培要点

整地作床

选择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宜,整地时施入落叶堆肥、厩肥,做成宽1m的平畦或高畦,待土壤解冻后即可栽植。

繁殖方式

蕨菜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有性繁殖(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分株繁殖)。在生产上多肜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繁殖,将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者分株栽植,行距70~80cm,株距50~60cm,苗高10~15cm时定植。

根株培养

山野自生的蕨菜根株(地下茎)比较瘦弱,产量低,因此必须对根株进行肥培,这项措施是增产的关键,为了掘取更多的根株,必须事先对蕨菜的生长群落进行调查。当土壤解冻而尚未萌发时尽早进行采掘取根株时尽量少伤根,每人掘取量一般为10~15千克。

蕨菜对土质的要求并不严格,为了利于保护地生产,应选择背风向阳、比较肥沃能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在定植前10天要施好基肥(腐熟鸡粪、农家堆肥,也可附加磷、钾素化肥)和作畦(平畦,宽1.2~1.5米)。定植方法是在畦内按50-60厘米行距开深约10厘米的浅沟,在沟内先浇底水,然后摆放掘取的根株,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植140-200千克,定植后不仅需要覆土,而且还要在畦面盖稻草。

追肥工作主要在5-6月份次进行,为防止徒长,氮肥不可过量,按纯氮计算每667平方米不宜超过15千克,同时还要注意磷、钾肥的配合。雨季要注意防涝,以免发生倒伏。9月以后,要求地上部茂,地下部根系发达交错成网。早霜到来,地上部枯萎以后,需要经过1个月以上的休眠才能进行保护地生产。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应勤中耕除草、浇灌,雨季加强排水,以免引起根的腐烂;多次追施薄肥,可采收一次施一次肥,施肥在采收2~3天后进行;入冬以枯草覆盖,以保湿防寒;初春发芽前应及时浇水和追肥,促进茎叶萌发。

采收M.zW59.cOM

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10多年,每年春季和夏初,当幼茎长到20-25cm时,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而呈拳钩状,即可采收。过晚会影响食用价值,并对来年收获有不良影响,过早则会降低产量。采收时,可用刀割或用手掐,要尽量贴近地面。采收一次后,10-15天可采收第二次,一年可连续采收2-3次。

小编推荐

蒜苗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


蒜苗,又叫青蒜(不见光时为蒜黄)。大蒜的花苔,包括花茎(苔茎)和总苞(苔苞)两部分。苔苞是大蒜花茎顶端的总苞,内含发育不全的花序。品质好的蒜苗应该鲜嫩,株高在35厘米左右,叶色鲜绿,不黄不烂,毛根白色不枯萎,而且辣味较浓。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生长在农田里,它具有蒜的香辣味道,以其柔嫩的蒜叶和叶鞘供食用。蒜苗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

蒜苗的品种类别

薹用或薹瓣兼用的品种较多,常见的地方品种有临颖大蒜、超化大蒜、开封大蒜、洛阳紫皮蒜、磁县利薹蒜、上海嘉定大蒜、河北安国大蒜、山东苍山大蒜、江西都昌红蒜、成都金堂红蒜、安徽来安县的安薹蒜等。这些蒜的蒜薹比较发达,但蒜头较小。薹用大蒜对光照要求严格,引种时必须先试验,后推广,应从条件相近的地区引种,这样引种成功机会才较多。

四季蒜苗喜肥,尤其适合以农家肥为主,兼施化肥。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产量更可观。四季蒜苗抗病能力强,一般无病虫害,若出现病害或虫害时,可参照大蒜的防治病虫方法。冬季过于寒冷的地方以春夏播种为宜,入冬后可根据情况采取保护措施。方法是:下霜前割去地上部分,浇足越冬水后用粪土或麦草覆盖,能安全越冬;再就是将四季蒜苗根蔸挖出,放在室内沙藏,第二年春季解冻后移栽。

蒜苗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

1、施足底肥:种植前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硫酸钾40公斤,施肥后深耕25厘米并精细整地。2、种子处理:播前将有病、干腐、带伤的蒜种剔除,掰蒜瓣时按大、中、小三个等级分级。播种前3天将蒜瓣按等级分装在容器中用水浸泡,每天换一次水,使蒜种充分吸水,促进发芽。此步操作也有利于调节农时和便于分级管理。播种前应将蒜种用过筛的过磷酸钙拌一下,以满足蒜瓣发芽时对磷的需求,每亩蒜种用过磷酸钙30公斤。3、适时栽种:气温在17―19℃时为宜。播种前做1.5米宽的畦,以20―23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深10厘米),然后按5厘米的株距摆放蒜瓣,每亩种5.5万株。播种时应分级摆种,以便于管理。蒜种摆放时应保持直立,上齐下不齐,以使覆土厚度一致,保证出苗整齐。种植深度为6―7厘米,覆土厚度一般以埋没蒜瓣的顶尖为宜。4、栽后管理:栽后浇一次透水,以促使蒜瓣发芽。出苗后再浇一次提苗水,地皮干后划锄保墒,防止土壤板结。每浇一次水培土一次,使垄高达5―7厘米。幼苗长至3叶期时用20毫克/公斤的赤霉素溶液喷洒全株,促使茎叶生长;幼苗长至4叶期时用0.8%的糖水喷洒茎叶,每隔6天喷施1次,连喷2―3次。5、适时收获:立冬前可根据市场行情先出售一级苗,采收时注意将须根及老叶去除。气温降至0℃以后,剩下的搭小拱棚进行保温栽培。延至翌年1月后上市的,小拱棚外要加盖草苫防寒。

怎样规范化栽培苦参


苦参,别名苦骨、地槐,为豆科多年生半木本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苦参有治疗湿热、黄疽、痢疾、肠炎、皮肤瘙痒等症的作用,苦参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者忌用苦参,苦参反藜芦,不宜与藜芦同用。

一、植物特征

落叶半灌木,高1.5-3米。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厘米,互生;小叶15-29对,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1.2-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厘米,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毫米,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厘米。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8颗,近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二、生长习性

苦参喜温暖的气候,在平原、丘陵及低山区都可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由于苦参是一种深根植物,宜选择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黏壤土栽培较好。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与施肥。人工栽培苦参,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壤土、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做床。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采用大垄高床技术,床宽130-140厘米,长度视需要而定,床高10-12厘米,床间距30厘米。

2、繁殖技术。(1)种子繁殖。7-9月,当苦参荚果变为深褐色时,采回晒干、脱粒、簸净杂质,置干燥处备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方法:用40℃-50℃温水浸种10-12小时,取出后稍沥干即可播种;也可用湿沙层积(种子与湿沙按1∶3混合)20-30天再播种。另外,用95%-98%的浓硫酸处理60分钟,也能提高种子发芽率。4月中下旬,在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开深2-3厘米的穴,每穴播种4-5粒处理好的种子,用细土拌草木灰覆盖,保持土壤湿润,15-20天出苗。苗高5-10厘米时间苗,每穴留壮苗2株。也可育苗移栽。(2)分根繁殖。春、秋两季均可播种。秋栽于落叶后进行,春播在4月下旬,以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到15℃以上时为宜。选择15-20厘米苦参根,每根必须具有根和芽2-3个,按行距30厘米,沟深10厘米,平放覆土压实,浇透水。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生长。(2)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苗高1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在8月上中旬苗高50-70厘米进行,追肥视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进行追施。(3)排水与灌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及时浇水,雨季要开沟排水,以免积水烂根。(4)摘花。除留种地外,要及时剪去花薹,以免消耗养分。

四、采收加工

根可在栽种2-3年后的9-10月茎叶枯萎后或3-4月出苗前采挖。刨出全株,按根的自然生长情况,分割成单根,去掉芦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即成。每亩可产干品药材700公斤左右。

苦参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中医认为,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作用。

南瓜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南瓜是人类栽培较古老的作物之一,种植历史久远,南瓜抗逆性强,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地域分布广,高产耐贮,果实形状、大小、品质各异,果色缤纷多彩。

南瓜为一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数米,节处生根,粗壮,有棱沟,被短硬毛,卷须分3~4叉。单叶互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5浅裂有5角,稍柔软,长15~30厘米,两面密被茸毛,沿边缘及叶面上常有白斑,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花单生,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花托短。花萼裂片线形,顶端扩大成叶状。花冠钟状,黄色,5中裂,裂片外展,具皱纹。雄蕊3枚。花药靠合,药室规则S形折曲。雌花花萼裂显著,叶状,子房圆形或椭圆形,1室,花柱短,柱头3,各2裂。瓠果,扁球形、壶形、圆柱形等,表面有纵沟和隆起,光滑或有瘤状突起。

似桔瓣状,呈橙黄至橙红色不等。果柄有棱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5~2厘米,灰白色或黄白色,边缘薄。花期5~7月,果期7~9月。原产于亚洲南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果实作蔬菜;种子含油可食用,治疗前列腺等。种子(南瓜子)和瓜蒂常入药,能驱虫、健脾、下乳。在中国广泛栽种,其果实可食用,同时,南瓜既当菜又代粮,在农村很有人缘。近年来,人们发现南瓜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于是土味十足的南瓜得以登大雅之堂。

南瓜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一、选地整地:

南瓜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沙质土、粘壤土、壤土均可种植,但要获得高产稳产,则以选择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壤土最为适宜。由于春季多雨、秋季干旱,起畦要深沟高畦,一般畦宽(包沟)1.8-2.3米。

二、育苗及定植:

南瓜春季1―3月播种,秋播7―8月。早熟栽培育苗移栽,中、晚熟直播。育苗一般用塑料小拱棚防寒,苗龄最好为20―30天。苗期要控制水分湿度,2―3片真叶时定植。株距0.5―0.7米,亩植600―800株。

三、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整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作基肥。施肥量视植株发育情况和土壤肥力而定,生长前期适当控制养分,以防徒长。一般开花结果期重施钾肥或复合肥,每亩施20―30公斤。

在南瓜定植后到伸蔓前,尽量不要灌(淋)水,应抓紧中耕,促进根系发育。除施肥时要及时灌水外,一般地不干不淋水,植株生长壮旺不淋水。同时要做到及时排涝。

2.中耕除草

在定植到伸蔓封行前要进行中耕除草,尽量不松动根系,适当向根部培土,使之形成小高垄。随着瓜秧长蔓,逐渐盖满地面时就不宜再进行中耕。

3.整枝和压蔓

整枝和压蔓是南瓜获得早熟高产的技术措施之一。对生长势过旺、侧枝发生多的品种,去掉部分侧枝、弱枝、重叠枝,有利于防止植株徒长,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当蔓伸长至6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压蔓,方法是在蔓旁边挖条7―9厘米深的浅沟,然后将蔓轻轻放入沟内,再用土压好,生长顶端要露出12―15厘米,以后每隔30―50厘米压蔓1次,一般压蔓3―4次。对于高度密植栽培的早熟南瓜,则压蔓1次,甚至不压蔓。

4.人工辅助授粉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可以防止落花,提高座果率。授粉要在晴天上午进行,用开放的雄花在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以达到授粉的目的。

5.采收和贮藏

南瓜的嫩瓜和老熟瓜均可食用,一般早期瓜和早熟品种南瓜在谢花后10―15天可采收嫩瓜,谢花后35―60天才能采收老熟瓜。老熟瓜表皮一般蜡粉增厚,皮色由绿色转变成黄色或红色,用指甲轻轻刻划表皮时不易破裂。一般受损伤、有病斑或不成熟的瓜均不宜贮藏,贮藏瓜需选择晴天采收,存放于通风、阴凉的室内,一般可贮藏3―4个月。

四、病虫害防治:

南瓜病虫害相对较少。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病毒病主要由蚜虫传播,要控制和消灭蚜虫,若发现病株,要及早拔除烧毁,并用石灰消毒,以防蔓延;白粉病可用205粉锈灵1500―2000倍、胶体硫500倍防治;炭疽病可用炭疽福美300―400倍、施保功1000―1500倍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可用蓟蚜威1000―1500倍、好年冬2000―3000倍防治。

桔梗的规范化种植技术 桔梗怎么规范化种植


随着桔梗种植面积的增加,规范化桔梗栽培技术成为推动桔梗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桔梗品质和产量,也能够减少农户们的工作量。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桔梗的规范化种植技术。

桔梗的生长习性

桔梗适合生长在海拔l1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适宜温和气候,喜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砂壤土和腐殖土t生长。喜阳光、怕积水、怕风,在多风地方种植要注意防风害,避免倒伏。施肥以磷钾肥为好。

桔梗的规范化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桔梗为深根作物,应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坡地或排水良好的平地。冬前深翻3O40厘米,让其熟化。第二年春季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3000千克、磷酸二铵35~4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硫酸钾25千克、尿素25千克,翻人土中做基肥,耙耱平整后做成高6—7厘米、宽1-3~1.7米的畦。

2.选择品种。一般选用紫花桔梗,其药性高于其他品种。

3.规范播种。一般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但直播的产量高且主根挺直粗壮,分义少,便于刮皮,质量好,因此在生产中多采用直接条播。秋播在10月旬至l1月下旬进行。桔梗种子细小,播前畦面要整平耙细,先将种子置于500C温水中,并立即搅拌至水凉,再浸泡8小时后晾干。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深4~5厘米开沟。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木灰或细土拌匀后均匀地撒入沟中,覆盖两厘米厚1层细土,并盖麦草保墒,苗出齐后及时除去覆盖物。直播亩用种量1~1.5千克。

4.田间管理。

①间苗、补苗:当苗高2厘米时适当疏苗,苗高3—4厘米时定苗,以苗距10~13厘米留壮苗1株为好。补苗与间苗同时进行,补苗应带土移栽:

②中耕除草:结合问苗进行次中耕除草,雨后或浇水后土稍干即应松土除草,平时应做到有草就除,保持田间无杂草。植株长大封行后不宜再中耕除草。

③施肥:结合问苗、定苗、灌水,施稀人粪尿,促进幼苗生长;苗高67厘米时,每亩施尿素l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

④打顶:苗高10厘米时,对留种植株进行打顶,以增加果实的种子数与种子的饱满度,提高种子质量。

⑤培土:打顶后结合施肥,除草培土,以防植株被风吹倒折断。⑥除蕾:除蕾摘花是桔梗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应在盛花期喷1000毫升/升乙烯利1次,基本可以达到除花的目的,产量比不喷药增加45%。

5.病虫害防治。

①枯萎病:为拿株性病害,发病初期在近地面根部和茎基部变褐,呈干窝状。防治方法:可实行3~5年的轮作,雨后注意排水,不让出问有积水;也可在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②紫纹羽病:为害根部,病根表皮变红,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至紫褐色,根皮上密布网状红褐色菌丝,后期形成绿豆大小的紫褐色菌核,根部腐烂只剩下空壳,地卜茎枯死,减产严重。其防治方法同枯萎病。

③轮纹病及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用l-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

④害虫: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拟地甲、蚜虫等,为害根茎和幼苗。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5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防治,或制成毒饵诱杀。蚜虫用40%乐果500倍液喷防。

三、采收加工

1.采收种子。在采收种子的田块,开花前应将植株中下部侧枝上形成的花蕾摘掉。使营养供给中部花蕾,从而使种子饱满且成熟一致:8~9月份当果实由绿变黑褐色时,将植株用刀割旧捆成小捆,放置室内2~3天,然后晒干、脱粒。

2.采收药材。播种两年后收获,于霜降节令后采收,先割去地上枯残茎秆,挖出全根(注意不要挖烂),摘去须根和较小的侧根后泡在清水中,用竹刀或碗片把粗皮刮干净,晒干或炕干即成。可按大小分级捆成小捆出售。一般亩产干根400~450千克。

桔梗的规范化种植技术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植物59网微信号:zw59.com),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要点


【常见问题】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要点

【专家解答】

1.耕作整地与造墒。一是耕翻与耙耢、镇压相结合。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应旋耕2~3年,深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耕翻后及时耙耢2~3遍,二是酌情造墒。一般播种前0~20厘米土层保持土壤水分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不足的应灌水造墒或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

2.品种选用。一是根据气候条件,选用品种种植。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3.肥料运筹。一是采用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要机械粉碎两遍,耕翻或旋耕后要耙耢和镇压,避免土壤悬松造成播种过深或干旱、受冻死苗。二是科学施用化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底施与追施相结合。一般田底肥与追肥各半,高产田底肥40%,追肥60%。

4.适期播种。根据高产要求的小麦冬前总茎数、基本苗、单株分蘖数、冬前积温确定小麦播种期,要在制订的播种期播种,冬前能达到计划每亩总茎数,做到冬前群体适宜。要考虑品种的冬春性,春性品种适当晚播。

5.适量播种。根据品种分蘖成穗特性、播种期和土壤肥力水平确定播种量。一般适期播种、高产麦田或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10~12万基本苗,中产麦田或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13万~18万基本苗。晚播麦田适当增加基本苗。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适期播种条件下每亩15万左右基本苗。

6、播后镇压。小麦播种后适时搞好镇压,此项措施虽然简单,但效果却非常显著,尤其是秸秆还田地块,效果更加明显。播后镇压可以有效地碾碎坷拉、踏实土壤、增强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度,提高出苗率,起到既抗旱又抗寒的作用。小麦播后镇压一是要掌握时机,应在播后,地表出现干意时进行,做到暄土镇压,过早易使土壤表层被压僵,过晚影响小麦出苗。

【小编总结】

现在到了种植春小麦的播种季节,小麦的播种质量,关系到小麦是否高产,更关系到农民的收入。第一农经小编在本文中,从六个方面给您介绍了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要点,从而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增加小麦的产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蕨菜的规范化栽培要点》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与养护要点”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