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家种茯苓的高产栽培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茯苓高产的栽培方法:面对茯苓一词都是很熟悉的,油气是在吃茯苓糕的时候,那么作为茯苓糕主要材料,在栽培家种茯苓时应该注意哪些呢?

概述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别名茯灵、松薯、松苓。以菌核入药,含茯苓酸、茯苓聚糖、麦角甾醇等。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以海拔600~900米气候温和的山区分布多。宜于在干燥、向阳,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土层、沙质壤土生长。性平、味甘,有健脾和胃、利尿消肿、宁心安神之功能。主产于云南、广西、福建、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区。

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方式较多,用段木和松针均可,目前以段木为主。

1.选择栽培场地。产区多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背风向阳、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块栽培。

2.备料。可在头年初冬进行,这时松树处于休眠阶段,含水量低、不易脱皮,有利菌种生长延伸。砍树应砍大留小,砍密留稀。砍后剃枝并依松木粗细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削面3厘米宽,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不削的皮叫筋,便于茵丝传引生长。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时,锯料长度为6585厘米。细木料可长些,但最长不超过90厘米。锯好后的段木,运往栽培地附近通风透光处呈井字形堆放备用。

3.准备菌种。菌种也叫引子,有菌丝引、肉引、木引三种,现多用菌丝引。菌丝引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肉引为新鲜茯苓的切片;木引是指肉引接种的木料,以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具茯苓香气者为好。

4.接种和管理

(1)菌丝引接种。选晴天将段木放入窖中,每窖2~3根或更多,粗细搭配,分层放置。接种时将栽培种倒套插在细段木尖端,细段木周围紧靠粗段木,便于菌丝由细段木向粗段木蔓延。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取出,集中接在段木上端锯口处,不要放得太分散;菌种应紧贴段木,为保护菌种可加盖一些木片及树叶,然后覆土。

(2)肉引接种。根据段木粗细采取上二下三或上一下二分层放置,接种时以干净刀剖开茯苓,边接边剖,苓肉面紧贴段木,苓皮朝外。接种量根据地区及气候而定,一般50千克段木用500~1000克种苓。

(3)木引接种。将选作种用的段木挖出锯成两截,一般每窖用木引12截。接种时把木引和段木头对头接拢即可。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接种季节因地区而异,气温高的地区可在4月上旬接种,气温低则可延至5月上旬甚至7月初。接种后35天菌丝萌发生长,蔓延需要10天。这一阶段要严防白蚁为害,特别是松木条菌种易招白蚁。接种后3~4个月可结苓,结苓时不要撬动段木以防折断菌丝。

5.病虫害及其防治

(1)黑翅大白蚁。防治方法:

1)选苓场要避开蚁源,挖地时注意清除腐烂树根,接种用的段木不要晾晒过久。

2)下苓接种后周围挖一道深50厘米、宽40厘米的封闭环形防虫沟,又可排水;在苓场四周埋设松木或蔗渣诱杀。

(2)腐烂病。为害茯苓菌核,常流出黄色黏液,使茯苓品质降低。旺盛生长期排水不畅、窖面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

l)保持段木清洁、干净,苓场要通风透气。

2)发病后提前采收,并用石灰消毒。

采收加工

1.采收。接种后10~12个月,茯苓栽培场地土壤出现裂纹,可扒开土壤观察菌核表皮颜色,见茯苓外皮呈黄褐色时即可收挖,外皮发黑是过熟,应立即采挖。挖出后刷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1层稻草,使其发汗。每3天翻动1次,等水汽干了、皮起皱时可削去外皮,即茯苓皮。

2.加工。将去皮的茯苓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粉红色的为赤茯苓,白色的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的为苓神。也可不切片,水分蒸发后再晾晒干的为个苓,每100千克鲜茯苓可加工成60千克个苓。

扩展阅读

家种党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党参的栽培技术:现在很多人家里都会用党参炖汤喝,不仅能滋补养身还可以补血养神,可是怎么样栽培才可以种出优质的党参呢?

概述

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别名台党、东党、条党。以根人药,含三萜类化合物、党参苷Ⅰ、党参内酯等。性喜凉,适宜在海拔1300~1600米的高山地区生长,高温不利其生长。对光照要求严格,幼苗喜阴,成苗后需全光照。性平,味甘。其补中益气、生津作用与人参相似,但功效药力较平和。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肺气不足、津伤口渴等症。山西、甘肃、河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主产于山西长治市的道地药材称潞党。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直播地宜选择含沙质的腐殖质壤土地块栽培,每亩施30004000千克有机肥做底肥,深翻30厘米,整平耙细。育苗宜选择肥沃、背阴的地块,深翻整平耙细后作阳畦。

2.繁殖方法。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繁殖方法。

(1)直播。此法种时省工,挖时费工。春季在选好的地块上按行距30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加细沙撒在沟内,盖薄土后压实。新鲜种子播后20天即可出苗。每亩播种量约1.5千克。或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起荫蔽作用,当玉米出土后将党参种子撒播在玉米地内,此法玉米种植不宜过密。也可选海拔1600米以上的土层厚、土质疏松的稀疏林间、半阴坡地或灌木草丛中撒种,稍耙平,雨后即可出苗,3~4年后采挖。

(2)育苗移栽。播种方法同直播,但管理更精细,播后要覆盖草帘子,用喷壶喷浇苗床以保持土壤湿润。育苗期不追肥,忌积水、日晒和雨淋。出苗后去掉覆盖物,苗高6厘米时按株距3厘米间苗,拔掉苗床杂草。晚秋将苗挖出,剔除过细、须根多及病弱苗,把壮苗整好备用。在整好的地块上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10厘米、深5厘米左右开沟,栽后覆土踏实。每亩用苗20~25千克。第二年春用苗,可在上冻前作坑埋处理,保持适当湿度。育苗移栽的党参不如直播的根条坚实,但采挖时省工。

3.田间管理

(1)除草施肥。直播或移栽党参,均需在苗高6厘米时锄第一次草。苗高15厘米时按株距5厘米间苗并进行第二次锄草,同时每亩追施磷钾复合肥20~30千克。

(2)浇水搭架。党参生长期土壤不宜过湿,不太旱时不需浇水。当茎蔓长至约3米、高30厘米时在行间插入竹竿或树枝,将茎蔓缠绕其上;过密处适当疏枝,以利通风透光。

(3)采种。选择23年生健壮、无病虫植株,于9-10月果实由绿变黄白色、种子变成黄褐色时割下地上茎并晒干,再将种子过筛去杂,放在纱布袋内置通风处备用。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锈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出现浅黄色病斑,叶背隆起,后期黄斑破裂散出浅黄色的孢子,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嫩茎枯死,直接影响党参的质量及产量。防治方法:

1)秋季及时清园,烧掉病枯残叶。

2)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连续喷2~3次。

(2)根腐病。土壤过湿与气温过高时易发生。发病初期近地面须根呈黑褐色,并轻度腐烂;发病严重时根部呈水渍状腐烂,产量损失大。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雨后及时开沟排水。

2)整地时每亩用50%多菌灵2千克处理土壤;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

(3)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等,为害根部,发生期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100克与炒香的菜子饼或麸皮5千克拌匀制成毒饵诱杀。

(4)红蜘蛛及蚜虫。春夏季干旱易发生,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雾2~3次。

采收加工

1.采收。直播党参在第二年秋收获,移栽定植的党参当年秋即可采挖。若长势差可多长1年再收获。收获时去净泥土,勿碰掉皮。

2.加工。按直径大小分成四等:老条直径在13毫米以上,大条1013毫米,中条710毫米,小条57毫米。晒至柔软时用手顺根握搓,然后再晒,反复进行35次,注意握搓次数不能过多,否则会变成油条。以根条肥大粗壮、内质柔润、香气浓、甜味重、嚼之无渣者为佳。一般每亩产干货100150千克,折干率30%~35%。

家种牛膝创造高产的栽培技术


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怀牛膝、山苋菜、对节草、红牛膝等。那么什么样的家种栽培技术能让牛膝创造高产呢?

概述

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怀牛膝、山苋菜、对节草、红牛膝等。喜温暖、光照充足气候;为深根系作物,根部生长期喜黄墒,厌湿墒。以根入药,含皂苷、脱皮甾酮、牛膝甾酮等。性平,味甘、苦、酸。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病、跌打损伤等症;酒制品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四肢无力、风湿痹痛等症。主产于河南焦作、河北安国,为四大怀药之一。山西、山东、江苏等省也有栽培。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黄棕壤。要求土层深厚,养分含量高,保水肥力较强,排灌条件良好。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土壤pH值6.87.2为宜。前茬忌山药、豆类作物。地块选好以后,应在6月中旬以前做好施肥耕翻。施足基肥:土层深翻60厘米左右,将粪一层层施入,这样作物产量高,根叉少,质量好。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0千克、饼肥10千克、优质农家肥3000~5000千克。重茬地要增施底肥,禁用硝态氮肥。播种前6~8天,将晒垡的地平整、浇灌塌墒,随后打埂作畦待种。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春夏两季均可。播前进行晒种12天,或将种子于20℃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出沥干,拌细沙播种。春播在立夏前后,当年可开花结子,但根不能作药用。夏播于二伏天进行,这个季节种植作物长势好,产子少。夏播必须适时,过早发苗不发根,过晚影响产量。药农经验是:大暑节播种看苗,立秋节播种看根。播种方法有条播法和撒播法。

(1)条播法。先按12~15厘米的行距划行,沟深23厘米,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后压实,亩播种量0.7千克。

(2)撒播法。把种子均匀撒入,浅耙1遍,混拌土中,稍加镇压,保持湿润,3天后可用小水浇一次,有喷灌条件的喷灌最好。68天可出苗。

3.田间管理

(1)定苗。幼苗期怕高温积水,苗出齐后可不再浇水。当苗高6厘米左右时,结合松土除草,按株距67厘米左右间苗。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按株距1415厘米定苗。因病虫危害,间苗不可过早。间苗时应注意剔除过高、过低苗及病苗。

(2)中耕除草与追肥。定苗前后进行中耕除草1~2次,结合浅锄松土,将表土内的侧根锄断,有助于主根生长。追肥一般分两次进行,前期每亩追苗肥15~20千克,后期每亩追根肥300~400千克,以追施尿素为主,若基肥充足,可不追肥。

(3)割花穗。进入花期要及时割掉花穗,过几天再割除一次,以免徒耗养分。

(4)浇水。根据牛膝生长情况,适时浇灌。处暑至秋分时节,需水量较大,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经验证明,前期水大倒苗,后期水大烂根,中期水大根深产量高。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白锈病。为害叶部。防治方法:消除菌源,收集田间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喷药防治,喷1:1:1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3次,或用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1400倍液喷雾,也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每7天喷洒1次,连喷1~2次;轮作要合理,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与苋科植物轮作。

(2)地老虎。留种时有地老虎为害。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

2)毒饵防治:①可将鲜草切成小段,用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拌成毒饵诱杀;②用浸了敌百虫药液的泡桐叶傍晚放在田间诱杀;③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克,加少量水拌炒过的麸皮5千克,于傍晚撒施;④40%乐果乳油100毫升兑水5千克拌50千克炒至糊香制成饵料(麦麸、豆饼等),每隔3米刨一个碗口大的坑,放一撮毒饵后覆土,每亩用饵料1.52.0千克。

(3)银纹夜蛾、红蜘蛛。为害叶片,可于幼虫3龄前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1000倍喷雾。

采收加工

当年冬季至第二年萌发前采收。过早根不充实,产量低,过晚根易木质化或受冻。刨根要求刨深、刨全。采挖时从地一端开始,然后顺次挖,要保证根部完整无损;也可用机刨、用犁松土拔出以加快收获进度。抖净泥土,晾到八成干时,分成长短等级再晒干。晒时要保证在晴天晒,阴天和有雨雪时严防受冻或雨淋。以皮细、肉肥、身长、黄白色或肉红色者为佳。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怎么栽培 茯苓种植时间


想必大家对于茯苓这种食物已经很熟悉了吧,经常会在生活中吃到茯苓糕等食物。茯苓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可以健脾、治气虚,在养心安神等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不过很多人对于它的种植技术还是很陌生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茯苓种植技术

1、营养: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松木屑、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或使用葡萄糖、蔗糖、米糠等作碳源,氨基酸、蛋白胨等作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镁、硝酸铵、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为保证茯苓菌丝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配制培养基时使用天然水而不使用蒸馏水。

2、温度:菌丝体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高于35℃,菌丝体易老化,持续时间较长或温度过高,则引起死亡,20℃以下生长缓慢,0-4℃的低温可保藏菌种。

3、湿度:菌丝体及菌核生长发育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子实体的形成需要空气相对湿度70-85%的环境。

4、Ph值:茯苓生长的土壤PH3-7,栽培中土壤PH4-6为好。

茯苓怎么栽培

1、选择栽培场地

产区多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背风向阳、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块栽培。

2、备料

可在头年初冬进行,这时松树处于休眠阶段,含水量低、不易脱皮,有利菌种生长延伸。砍树应砍大留小,砍密留稀。砍后剃枝并依松木粗细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削面3厘米宽,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不削的皮叫筋,便于茵丝传引生长。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时,锯料长度为65-85厘米。细木料可长些,但最长不超过90厘米。锯好后的段木,运往栽培地附近通风透光处呈井字形堆放备用。

3、准备菌种

菌种也叫引子,有菌丝引、肉引、木引三种,现多用菌丝引。菌丝引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肉引为新鲜茯苓的切片;木引是指肉引接种的木料,以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具茯苓香气者为好。

4、菌丝引接种

选晴天将段木放入窖中,每窖2-3根或更多,粗细搭配,分层放置。接种时将栽培种倒套插在细段木尖端,细段木周围紧靠粗段木,便于菌丝由细段木向粗段木蔓延。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取出,集中接在段木上端锯口处,不要放得太分散;菌种应紧贴段木,为保护菌种可加盖一些木片及树叶,然后覆土。

茯苓种植时间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茯苓怎么采收加工

1、采收

接种后10-12个月,茯苓栽培场地土壤出现裂纹,可扒开土壤观察菌核表皮颜色,见茯苓外皮呈黄褐色时即可收挖,外皮发黑是过熟,应立即采挖。挖出后刷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1层稻草,使其发汗。每3天翻动1次,等水汽干了、皮起皱时可削去外皮,即茯苓皮。

2、加工

将去皮的茯苓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粉红色的为赤茯苓,白色的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的为苓神。也可不切片,水分蒸发后再晾晒干的为个苓,每100千克鲜茯苓可加工成60千克个苓。

茯苓的药用价值非常高,被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领域,是人们一直备受推崇的延寿珍品。虽然目前种植茯苓的人很多,但市场上一直还是供不应求的模式,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家种地黄的高效栽培方法


地黄的栽培方法:一听到地黄这个名字,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六味地黄丸,作为其重要的原材料,怎么进行栽培才能提高产量?

概述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酒壶花、怀地黄。以根状茎入药,含地黄苷A、B、C、D,桃叶珊瑚苷,梓醇苷等。鲜地黄干燥后称生地,性寒,味甘、苦,用于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等症;加黄酒加工后称熟地,性微温,味甘,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月经不调等症。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黄具有镇静、强心、利尿、降血糖及护肝等作用。主产于河南、山西,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平坦、肥沃,无荫蔽物、向阳、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块。前作收获后每亩施有机肥4000千克、饼肥1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深翻后整细耙平。低洼地要作高畦,垄距35厘米,畦高25厘米,高燥地块作1.31.5米的平畦,春播要在秋冬季整好土地。

2.繁殖方法。目前生产上广泛栽种的有金状元、小黑英、北京1号、北京2号、邢疙瘩等。可用种子和根状茎繁殖,生产上多采用根状茎繁殖。北方地区多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栽植,过早或秋天栽植均不利生长。种植密度根据地块的肥瘦可适当调整,瘦地宜密,肥地宜稀,沟距30厘米左右,1520厘米放1种栽,覆土34厘米。

3.田间管理。根状茎的生长由浅入深,因此要保证田间无杂草,中耕除草时勿伤根。药材种植田应随时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增加产量。追肥宜早,出苗1个月时每亩施豆饼100千克或硫酸铵25千克于植株旁,忌黏附于叶片。施肥后浇水,久旱不雨植株发蔫时要浇水。将要下雨时或夏日中午地温高时不浇。

4.良种繁育。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培育优良种栽,在此作简要介绍。

(1)倒栽法。7月中下旬刨出部分早春种植的地黄,将根状茎切成45厘米的小段,按行距10~30厘米、株距510厘米栽种于施足底肥、土层疏松肥沃的地块。雨季及时排水,出苗后及时除草。第二年的春天可挖出作种栽,随挖随栽。

(2)窖藏法。秋天收获时选无病、块形好、大小适中的根状茎储存于窖内,作第二年春天的种栽。窖挖于背阴处,深1米,每铺10厘米厚根状茎时盖些沙子,然后再铺1层,直至离地面30厘米时盖沙子,随着气温降低,逐渐覆土至30厘米。

(3)露地越冬。当年秋生长差的春地黄可直接越冬,第二年春挖出选块形好、无病虫的根状茎作种栽。

5.病虫害及其防治

(1)斑枯病。叶上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中央色稍淡,后期病斑扩大,严重时会合成片,引起植株叶片干枯。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将病残落叶烧掉或深埋。

2)选栽抗病品种小黑英、北京2号等,生长季保持株间通风透光。

3)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6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1:1:150波尔多液2~3次。

(2)花叶病。地黄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在各产区都有为害较重,病株率高达90%100%。防治方法:

1)选育健康无病的抗病品种,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交替进行。

2)加强田间管理,实行配方施肥。

3)及时防治传毒昆虫,可选用40%乐果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800倍液。..

(3)地黄拟豹纹蛱蝶。以幼虫为害叶片,咬成缺刻甚;至全部吃光。4-5月地黄出苗展叶后开始发生,3龄以前群集叶背处为害。防治方法:展叶后检查虫情,抓紧幼龄集中为害期选喷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等低毒杀虫剂。

采收加工

1.采收。栽种当年秋9-10月植株停止生长时即可以采收。去净泥土后为鲜地黄。亩产鲜地黄10002500千克。

2.加工

(1)生地。鲜地黄放火炕上慢慢烘焙,至内部逐渐干燥颜色变黑,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取出堆放12天,回潮后再焙至全干。

(2)熟地。生地加黄酒至淹没,放罐内或其他容器内封严,放入水浴锅内加热炖至酒被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稍干即成。

茯苓的科学栽培管理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茯苓的形态特征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的科学栽培管理

一、选地整地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二、备料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年冬季进行。三、接种1.接种季节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2?接种方法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先放入两段。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150cm10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和鲜茯苓块分别接种在树蔸的新口处,盖上松木片和松叶,盖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龟背形。四、田间管理1.查窖补缺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各窖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1清晨露水未干时在种植地内察看,若窖内段木已长有茯苓菌丝,则窖上土干燥无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则说明段木未长有茯苓菌丝。2从窖旁把土挖开,发现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丝生长,闻之有茯苓气味,可确定为茯苓菌丝。如发现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应隔7~10天再检查1次。如第2次检查仍不见茯苓菌丝,才可开窖从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调到未上菌的窖内。或将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晒干水分,将剥口重新削过,另接上菌种。3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种上菌1个月左右,在木面是见不到菌丝的。此时,大部分菌丝已入木生长。茯苓接种后1个月,不见基面菌丝,就误认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开,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2.接种7~10天后,如果发现白蚁,应立即用杀白蚁药喷洒在白蚁身上或蚁路上,进行防治。3.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如发现茯苓露出地面应及时培土,雨季要注意排水。五、采收加工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再用稻草盖严放5~6天后,去皮(或先剥净鲜茯苓外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时要换水3~4次,其标志是当水转黑时便换水)。取出用利刀将其切成长宽厚=4cm4cm0.5cm的方块。然后将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竹席或竹筛里,上覆1张白纸,置阳光下晒至全干,要注意常翻动。如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但不可用明火烘烤,避免烟熏使茯苓片变黄,影响产品质量。

《家种茯苓的高产栽培方法》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的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