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农业部: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国进入秋粮收获高峰,中国农业部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受结构调整、自然灾害等影响,秋粮仍有望获得好收成。其中,稻谷、小麦口粮品种保持稳定,库存压力大的玉米减产较多,市场紧缺的大豆、杂粮产量增加,棉花产量进一步下滑。

据统计,今年夏粮总产2785.2亿斤,同比减少1.2%;早稻产量655.5亿斤,同比减少2.7%。夏粮丰产、早稻略减、秋粮稍降,全年粮食产量稳中有降。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生产基本稳定。

农业部表示,今冬明春自然灾害可能重发,对农业影响值得关注。据预测,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北方秋季降雨偏多,秋汛明显,还易导致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冷冬,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秋冬农业生产不利。

得益于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左右,大豆、杂粮、饲草及青贮玉米面积分别增加900万亩、700万亩和600万亩左右。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存栏调减1600万头,生猪养殖逐步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据监测,1至9月生猪出栏同比下降3.2%,但生猪存栏从3月份连续环比上升,产能稳步恢复。

在价格方面,据监测,年初以来,稻谷、小麦、玉米价格整体下行,9月均价同比分别上涨0.3%、下降3.2%和下降13.3%。畜禽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猪肉价格年初以来高位运行,近3个月逐步回落,同比仍上涨2.4%;牛肉、羊肉、鸡蛋价格波动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5%、8.1%和9.4%。

大宗农产品价格仍将弱势运行。农业部预测,受新粮集中上市影响,玉米水稻价格可能出现下滑;受供求关系影响,棉油糖将保持稳中趋强,猪肉将高位运行,牛羊肉和牛奶价格仍将趋弱,蔬菜将呈现季节性波动。农产品价格下行,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值得关注。

在进出口方面,据统计,1-8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197.6亿美元,同比减少2.7%。其中,出口465.3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进口732.3亿美元,同比减少7.2%;贸易逆差267亿美元,同比减少23%。玉米、棉花、糖料、植物油等大宗产品进口减少,特别是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减少40%以上,食用油籽及肉奶产品进口增加,蔬菜贸易顺差增加,水果逆差缩小。

zw59.com推荐

农业部专家指导:春播花生种植技术


马上就要进入春播花生的时节,选择什么品种,如何播种,如何管理才能获得高产,这是每个种植户都关心的问题,结合今年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农业农村部专家为全国的花生种植户们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内容。

一、科学选用品种,提高花生品质

各地应根据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高油、高油酸、高蛋白、适宜食品加工等优质专用品种,逐步满足油用、食用、出口等不同用途对花生品质的差异化需求。黄淮海产区中等以上地力田块,春播花生或春播地膜覆盖花生宜选择生育期125天左右的优质专用型中大果型品种,瘠薄地或连作地宜选择生育期125天左右的优质专用型小果型品种。东北产区选用生育期120~125天的中早熟中、小果型品种,其中高纬度、无霜期短、积温低的地区选用生育期115天以内的早熟小果型品种。南方产区春花生选用生育期120天左右的适合当地种植的珍珠豆型品种。西北产区南疆春花生选用生育期125天左右的中大果型品种,北疆春花生选用生育期120天以内的小果型品种。在选择品种时,要针对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选择相应的抗性品种,特别是青枯病发生地区要选用高抗青枯病品种(如中花21、中花6号、泉花551、粤油40等),烂果病易发地区可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如中花6号、桂花1026、远杂9102、山花9号、航花2号等)。机械化生产程度高的产区,应选择成熟一致性好、果柄韧性较强、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如远杂9102、豫花37、冀花11、冀花16、花育33、中花16、中花21等)。

二、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一是确定适宜播期。春播露地大花生播期应掌握在连续5日5厘米地温稳定在17℃以上,小花生稳定在15℃以上,高油酸花生稳定在19℃以上,地膜花生播期比露地花生提早7~10天。黄淮海产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东北产区在5月中上旬,西北产区在5月上中旬。南方产区春播珍珠豆型花生稳定在12℃以上,于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二是确定适宜播量。一般春播大花生双粒亩播8000~10000穴,小花生双粒亩播9000~11000穴,单粒亩播14000~17000粒。三是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10~15天剥壳,剥壳前可带壳晒种2~3天,剔出霉变、破损、发芽的种子,按籽粒大小分级保存、分级播种。播种前已剥壳的种子要妥善保存,防止吸潮影响发芽率。根据当地花生病虫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剂(包衣剂)进行拌种(包衣),拌种(包衣)要均匀,随拌随播,一般种皮晾干(阴凉通风,避免暴晒)即可播种,通过拌种(包衣)可有效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等土传病害和蛴螬等地下害虫。四是提高播种质量。机械和人工播种均应注意适墒播种,播种时土壤含水量一般在最大持水量的65%~75%时为宜;播种深度掌握在3~4厘米,播种过深易引起出苗时间延长形成弱苗,或遇低温烂籽;播种过浅种子易落干,播种要深浅一致,达到出苗整齐,培育壮苗。

三、科学施肥浇水,促进正常发育

一是科学施肥。花生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酸性土壤可增施石灰、钙镁磷肥等含钙肥料,预防花生空壳,石灰在开花下针期撒施在花生结荚区,钙镁磷肥宜在播种时先条施在播种沟内再播种;连作土壤可增施石灰氮、生物菌肥;肥力较低的砾质砂土、粗砂壤土和生茬地,增施花生根瘤菌肥,增强根瘤固氮能力;花生高产田增施深施生物钾肥,促进土壤钾有效释放。可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用量,控制重金属污染以及亚硝酸积累。二是科学浇水。足墒播种的春花生,幼苗期一般不需浇水,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旱耐涝能力,也有利于缩短第一、二节间,便于果针下扎,增加饱果率;生育中期(花针期和结荚期)是花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的时期,也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对产量影响大,当中午前后植株叶片出现萎蔫时,应及时浇水。生育后期(饱果期)遇旱应及时小水轻浇润灌,防止植株早衰及黄曲霉菌感染。浇水宜在早晚时段进行,且要防止田间积水,否则容易引起烂果,也不宜用低温井水直接大水漫灌。南方和降雨较多地区花生田要做到三沟通畅,防止渍害。

四、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病虫草害

一是及时放苗清枝。覆膜花生膜上覆土的,当子叶节升至膜面时,及时将播种行上方的覆土摊至株行两侧,余下的土撤至垄沟。膜上未覆土的幼苗不能自动破膜时,要及时人工破膜放苗,尽量减小膜孔,并用垄沟内的土压实膜边。自团棵期(主茎4片复叶)开始,及时检查并抠出压埋在膜下的横生侧枝,使其健壮发育,始花前需进行2~3次。膜上打孔播种田块,当子叶节升至膜面时,及时人工检查并引出不对应膜孔的花生幼苗。二是适时中耕除草。露地花生播种覆土后,用芽前除草剂喷施地面,封闭杂草;地膜花生在播种后覆膜前,用适宜除草剂喷施地面。当花生接近封垄时,露地花生在两行花生的行间或地膜花生在两垄间穿沟培土,培土要做到沟清、土暄、垄腰胖、垄顶凹,利于果针入土结实。三是合理化学调控。当植株生长至25~30厘米时,对出现旺长的田块用适宜生长调节剂进行控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施用,喷施过少不能起到控旺作用,喷施过多会使植株叶片早衰而减产。于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进行叶面喷施。四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荐采用物理诱杀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虫害、化学药剂防治病害。推广黑光灯、性诱剂和诱虫板等物理诱杀技术,既能控制虫害,又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防治花生蛴螬等地下害虫可选用生物制剂。防治叶斑病等病害可选用合适的高效低毒杀菌剂。青枯病和锈病防治最好选用高抗花生品种。

五、适期收获,安全贮藏

收获、干燥与贮藏是花生生产最后的重要环节。生产上在不用防病防早衰技术情况下,一般在植株由绿变黄、主茎保留3~4片绿叶、大部分荚果饱满成熟时及时收获。在花生生育中后期应用防病防早衰技术后,适宜收获期要一看品种生育日数,二看饱满荚果比率,大果型品种饱满荚果比率65%以上,小果型品种饱满荚果比率70%~80%,即为适宜收获期。具体收获期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收获后应尽快晾晒或烘干干燥,使荚果含水量降到10%以下。注意控制贮藏条件,防止贮藏害虫的危害及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生。

以上就是农业农村部专家组为大家提供的2018年春播花生指导意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农业种植技术,欢迎访问。

农业部:重点提升种植业发展质量效益


加快转型升级,优化种植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十三五期间,农业部种植业司将着力提升种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提升三个能力。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保证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生产效益偏低的状况明显改善、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提升持续发展能力,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永续利用、持续发展。

聚焦重点加力推进。调整结构促动转型升级。保口粮、保谷物,到2020年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重点是调减镰刀弯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5000万亩。

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促进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完善政策拉动转型升级。重点是完善价格政策、补贴政策、金融保险政策、税收政策。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完善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实施好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育种创新,加快推进商业化两杂育种创新能力建设,突破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和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力争尽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推进技术集成创新,扎实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分区域、分作物形成一批适宜不同耕作制度的区域性、标准化的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技术模式。

基础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实施好藏粮于地战略,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建设高标准口粮田,优先投入到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力争到2020年,新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8亿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养分平衡、质量修复,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力争到2020年,全国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健全机制带动转型升级。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是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集中育秧、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等全程托管服务。国际国内联动转型升级。短缺品种和先进技术要引进来,满足国内需要,优势产品和优势技术要走出去,加快对外输出。

农业部专家指导:东北大棚水稻种植技术


我国的水稻种植物主要在气候温暖的南方,不过有了大棚技术,北方种植水稻也更加方便了,近日,东北地区的温度在逐步回升,农业农村部专家提醒东北大棚水稻种植户,抓住时机,尽早完成大棚水稻的播种和插秧工作,并给出了指导意见。

一是提前做床,调配秧土。东北地区春季土壤水分高,气温回暖慢,秧床排水和制床难度增加。要以苗床散墒为重点,抢前备土做床,确保按期育苗。提倡刨冻方、备冻土,并移进扣好的棚室内,采取冻土集中增温化冻晾干,随时备用。大力推广高台育苗,当大棚内土壤融化深度适宜时,立即开始翻地、晾晒,散墒增温,并打好高台苗床,将床土整平耙细,确保达到旱育苗标准。床土配制要杜绝拌入未腐熟的有机肥;与壮秧剂混拌时要均匀,装盘前1~2天拌好,盖上塑料膜焖一下。

二是优选良种,适时播种。以安全抽穗为中心,合理确定播期,确保安全成熟。选择耐寒性强、抗稻瘟病、熟期适宜的水稻品种,播种前做好种子清选、晒种、发芽试验、种子消毒、浸种催芽等工作,确保发芽率达到90%以上。秧盘装土厚度要保持在2厘米,播种后覆土0.5厘米。种植面积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要适时分期播种。

三是强化管理,培育壮秧。针对低温、多墒等情况,坚持标准化管理,积极采取疏通沟渠、高台旱育、三膜覆盖、综合增温等技术措施,防御低温冷害,培育壮秧。苗床管理以调温、控水为核心,增温、保温、控温等措施综合应用,保证棚内温度25~28℃,最高温度不超过30℃;把握好揭膜时间,防止高温烧苗。第一叶生长期,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5℃~28℃,最高不超过28℃;1叶1心至2叶1心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23℃,最高不超过25℃,避免早穗现象发生;插秧前3~5天施送嫁肥。苗床水分管理要突出旱育,培育健壮秧苗。当出现早晚叶尖不吐水、午间新展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情况时,要立即补水。基质育苗田块,要调整水分和施肥管理,每日及时补水,叶片发黄脱肥时补施氮肥。

四是预防为主,科学防控。加强苗期病害防控,用适宜药剂进行浸种消毒,防治恶苗病。在营养土喷浇、种子拌种消毒、一叶一心期喷浇等3个环节上,单独或同时使用适宜药剂,防治立枯病。育苗期如遇阴雨转晴,要及早通风炼苗,预防苗期病虫草害发生。插秧前带药下地,预防潜叶蝇。

五是精细整地,适时栽插。坚持旱整平、浅打浆的耕作原则,提早整地,保证沉降时间,避免苗等地、壮苗变弱苗等现象发生。旱整地要到头、到边、不留死角,同一块地内高低差不超过10厘米,地表保证有10~12厘米的松土层。水整地在放水泡田3~5天后,打浆平地,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细碎,同池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地表有2~3厘米泥浆。大力推广激光平地技术,平后土地高低差在3厘米范围内,寸水不露泥。插秧要确保在高产期内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为水稻丰产奠定基础。

东北种植水稻最不利的条件就是气温,不过大棚种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以上就是农业农村部专家为东北大棚水稻种植给出的指导意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农业部预警:今年气候反常,农业灾害要提防!防什么?怎么防?


2017年有可能出现气候反常,很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农业灾害。为了做好应对措施,近日,农业部制定了《科学应对旱涝灾害保障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作了科学预案。

据预测,2017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气候形势复杂,旱涝并存,农业防灾减灾任务繁重。为科学有效应对,及早落实防御措施,特制定本预案。

据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会商预测,2017年全国农区热量偏多、水分和日照正常略偏少,阶段性、区域性暴雨洪涝和干旱可能重于常年,农业气象年景与2006年、2007年和1999年相似。

一是华北东南部及黄淮北部可能发生春旱。

预计春季华北东南部、黄淮北部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春旱。

二是黄淮部分地区小麦遭遇倒春寒的几率增大。

去年秋冬播以来,冬麦区气温偏高,小麦越冬期推迟5-7天,局部推迟10-15天,黄淮地区部分小麦没有进入明显越冬期,持续缓慢生长,加之后冬温度持续偏高,部分小麦呈旺长趋势,可能提前起身拔节,遭遇早春冻害的几率增大。

三是东北地区北部可能出现低温春涝。

预计春季黑龙江及内蒙古北部降水偏多、气温偏低,三江平原地区可能出现低温春涝,对适时播种保全苗不利。

四是江南东部降雨偏少影响水稻栽插。

江南东部(湖南、浙江中南部、福建中北部)入冬以来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预计春季降水持续偏少,可能出现春旱,不利于泡田整地和水稻育秧栽插。五是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预计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水稻螟虫、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危害重,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可达偏重发生,病虫防控形势严峻。

防范重点及技术措施

(一)防范北方冬麦区春旱。

一是浇水增墒。

提前检修灌溉设施,加强旱情监测,一旦旱情发生,在有灌溉条件的田块,采取一切措施,集中有限水源浇水保苗,推广喷灌、滴灌、垄灌、隔垄交替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输水管或水袋灌溉,扩大灌溉面积,减轻干旱损失。

二是农艺保墒。

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在灌溉后采取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蒸发;无灌溉条件的等雨蓄水,采取中耕、高培土的措施,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

三是化控增湿。

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增加植物的抗旱性,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连续进行多次喷雾,增加植株穗部水分,降温增湿,为叶片提供必须的水分及养分。

(二)防范北方冬麦区低温冻害。

一是强化田管促壮苗。

对旺长苗及时开展早春镇压蹲苗,避免春季过多分蘖,实现控旺转壮。对弱苗及时追肥,合理调控肥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提高小麦抗寒防冻能力。

二是综合措施防冻害。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防御早春冻害。对浇过防冻水的麦田,抓紧开展划锄,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转化,提高地温和保墒,减轻冻害影响。

三是适时追肥减损失。

对遭受冻害的麦田,及时追施适量氮素化肥,然后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三)防范东北地区低温春涝。

一是科学确定品种。

根据积温等气候条件、调结构需求,科学确定主推品种,及早搞好种子调剂调运。一旦播期推迟,及时指导农民选用适期和偏早熟品种,秋霜春防,防止越区种植。

二是加快排水散渍。

对土壤水分饱和地区,充分利用大机械及早耙耢地,加快融雪散墒和耕地化冻。对化冻后明水多的地块,采取挖排水沟、积水坑、疏通沟渠和机械强排等措施,抢排积水,除水散墒,确保适时播种。

三是及早腾茬整地。

对玉米秸秆尚未清除的地块,在化冻前及早组织发动人力、机械力量突击清除田间秸秆,为适时整地创造条件。加强土壤墒情监测,检修调试整地、播种机械,一旦适宜机械进地,立即组织农机抢早整地,利用春季温度回升、风力较大的有利条件,进行翻耕晾晒散墒。也可以顶浆灭茬起垄,刹浆后含水量和温度适宜时播种。

四是落实关键技术。

扩大水稻大棚育秧面积,实行智能催芽,充分利用水稻育秧大棚抢积温的作用,育好秧、育壮秧,保证育秧生产安全。玉米采取晒种、包衣、催芽播种。对土壤湿度大、播期推迟的地块,及时更换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或播前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灭杀病原菌;采取药剂拌种和包衣技术,防治苗期病虫害;采取播前催小芽,加快出苗,抢积温,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采取浅播浅种,以加快出苗速度,确保一播全苗。

五是发挥农机作用。

组织好跨区机耕机播作业,大力推广机整地、机插秧、机播种,实行深松整地,推进科学整地、标准化整地、保墒整地、规模连片整地,坚持做到灭茬、整地、起垄、镇压一条龙作业,加快播种进度。

(四)防范江南东部春旱。

一是增加灌溉水源。

修缮建设农田集雨蓄水设施,蓄积雨水。拦截地表水增加池塘、水库蓄水。维修和开掘灌溉水井,扩大灌溉面积。冬闲田提早蓄水、备耕。

二是确保适时播栽。

加强种子种苗调剂调运,推广水稻集中育秧,优先保证育秧用水。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组织工厂化育秧,推广水稻旱育秧、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和喷灌、微灌、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确保作物全部种在适播期。

三是加强抗旱春管。

有水源的地区及时浇灌保苗,做到能浇尽浇、能保则保。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合理追施钾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对因旱绝收地块,及时犁翻整地,因地制宜搞好改种补种,不留空地。

(五)防范重大病虫危害。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

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网络,组织103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区域站,对重大病虫的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带、常年重发区加密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二是开展分类防控。

开展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推行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开展区域间联防联控、区域内统防统治,落实小麦条锈病带药侦查、打点保面,赤霉病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稻瘟病破口抽穗期预防,以及稻飞虱、粘虫分区施策、压前控后和稻纵卷叶螟重点保护功能叶片控制措施。

三是推进统防统治。

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管理规范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遏制重大病虫暴发流行危害,实现虫口夺粮。

西红柿种植想要取得好收成,这几个小方法建议掌握!


西红柿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很多人的餐桌上都会经常有它。西红柿种植枝叶萌生能力很强,如果不注意修剪,就会出现叶子比较多,而且株型混乱的现象。所以掌握以下这几个方法,对西红柿实现高产非常重要。

一、整枝选择单杆整枝法和双杆整枝法,还有一杆半整枝法都是很好的西红柿整枝办法。还有单蔓换头整枝法和多头整枝法也比较适合西红柿。现在最常用的,而且效果最好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三种。这需要根据自己的种植模式和食用品种,还有种植密度和土地水肥力等元素来选择整枝法。二、整枝法介绍单杆整枝法是西红柿管理里面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它采用的是每棵西红柿只留一个主茎一个主杆的方式。其它的侧枝都摘除掉,主茎上留5个到13个穗果打顶摘心。这样的方法比较适合种植密度比较大,而且果实也很大,早熟性好的品种,比如说露地种植和棚室种植都是适合的。双干整枝法是单干整枝法的基础上多保留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个侧枝形成两个双干结果的枝条。摘除掉其他的侧枝以后等到主茎长保留4个到8个穗果后打顶摘心。三、西红柿打杈的方法在西红柿的幼苗定植以后侧枝长到6厘米到10厘米的时候进行打衩,其实就是把长出来的无效,多余的侧枝给摘除掉。打衩应该选天气很好的上午10:00到下午3:00的时候,这个时候温度比较高,可以有效的减少伤口伤流量加快愈合的速度,而预防的被病虫侵害伤害到打衩的伤口。要是天气比较阴暗或者下雨的时候还有就是下午起潮气以后就不适合打衩。打衩是需要反复进行的,要先帮助比较壮实的西红柿苗打衩,这个看起来比较弱的西红柿苗打衩。如果西红柿苗有严重的青枯病或者是枯萎病这样的病毒,那最好还是先不要给它打衩整枝。打衩的前两天内不要给它浇水,不能用手直接掰衩,打衩用的剪刀之类的工具还要按时消毒。在给西红柿打掉枝杈后,就要马上进行喷洒药物。最好再配合海精灵生物系磷酸二氢钾等促进受伤的西红柿苗伤口更快的长好。总的来说,留取合适的花的数量和果的数量也是保证西红柿后期高产和优质的一大因素。关于西红柿种植技术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农业部: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