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半翅目害虫稻绿蝽危害形态特征和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昆虫稻绿蝽为半翅目,蝽科。中国甜橘产区均有发生。除了危害柑橘外,还为害水稻、玉米、花生、棉花、豆类、十字花科蔬菜、油菜、芝麻、茄子、辣椒、马铃薯、桃、李、梨、苹果等。以成虫、若虫为害烟株,刺吸顶部嫩叶、嫩茎等汁液,常在叶片被刺吸部位先出现水渍状萎蔫,随后干枯。严重时上部叶片或烟株顶梢萎蔫。

一、稻绿蝽形态特征:

成虫有多种变型,各生物型间常彼此交配繁殖,所以在形态上产生多变。

1、点斑型

(点绿蝽)体长13~4.5毫米,宽6.5~8.5毫米。全体背面橙黄到橙绿色,单眼区域各具1个小黑点,一般情况下不太清晰。前胸背板有3个绿点,居中的最大,常为棱型。小盾片基缘具3个绿点中间的最大,近圆形,其末端及翅革质部靠后端各具一个绿色斑。

2、黄肩型

(黄肩绿蝽)体长12.5~15毫米,宽6.5~8毫米。与稻绿蝽代表型很相似,但头及前胸背板前半部为黄色、前胸背板黄色区域有时橙红、橘红或棕红色,后缘波浪形。卵环状,初产时浅褐黄色。卵顶端有一环白色齿突。若虫共5龄,形似成虫,绿色或黄绿色,前胸与翅芽散布黑色斑点,外缘橘红色,腹缘具半圆形红斑或褐斑。足赤褐色,跗节和触角端部黑色。

3、全绿型

(代表型)体长12~16毫米,宽6~8毫米,椭圆形,体、足全鲜绿色,头近三角形,触角第3节末及4、5节端半部黑色,其余青绿色。单眼红色,复眼黑色。前胸背板的角钝圆,前侧缘多具黄色狭边。小盾片长三角形,末端狭圆,基缘有3个小白点,两侧角外各有1个小黑点。腹面色淡,腹部背板全绿色。

二、稻绿蝽防治技术

1、减少虫源

冬春期间,结合积肥清除田边附近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2、人工捕杀

利用成虫在早晨和傍晚飞翔活动能力差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

3、药剂防治

掌握在若虫盛发高峰期,群集在卵壳附近尚未分散时用药,可选用90%敌百虫700倍液、80%敌敌畏8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乐果800~1000倍液、25%亚胺硫磷7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3000~4000倍液喷雾。

zw59.com延伸阅读

种黑莓害虫斑须蝽的防治


黑莓是世界粮农组织(FAO)1993年向世界推荐的第三代水果之一。1995年由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兴农种子公司从美国引种成功,1997年被市科委、市财政局列为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因营养好、风味独特,适于鲜食和加工果汁、罐头等,果品供不应求。黑莓的病虫少,发生也轻,大田栽培一般不需要农药,因而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绿色食品。近几年来,在薛城区南石镇黑莓生产园发现,斑须蝽在不同程度地危害黑莓,现将斑须蝽在黑莓园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发生危害情况:斑须蝽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根部土缝、距黑莓园较近的建筑物缝隙、树皮缝隙等背风向阳处越冬。越冬后于5月中旬开始陆续迁入黑莓园,在黑莓上完成2个世代。5-7月份是危害盛期。成、若虫喜栖息于果穗间刺吸果汁,有时一果上有多头成、若虫争食现象。在4月-5月份,斑须蝽危害植株嫩芽,造成幼叶枯死、新梢破头疯。青嫩幼果受害,造成果粒不能正常发育膨大,成为畸形果。成熟果被刺吸汁液,晴旱天果粒萎瘪,果粒无光泽;遇雨水果粒褪色变质,成白化果,口感变差,失去商品价值。一般造成减产5%,严重可达15%左右。

防治技术:在4-5月份防治危害嫩梢、芽、叶的斑须蝽,可用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在将果成熟前期(6月-7月份),斑须蝽成、若虫在果穗间栖息危害,当密度达到防治指标2头/穗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一般将药液均匀地喷洒在果穗上。如用80%敌敌畏2000-3000倍液防治时,要注意在距采收前3天以上进行;如用90%晶体敌百虫800-1200倍液防治时,要距采收前7天以上进行;如用20%氢戊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或20%的灭扫利3000-4000倍液防治时,要掌握距采收前15-20天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果实采收时的安全性,防治效果一般达85%以上。

茶翅蝽用什么药消灭


茶翅蝽不仅散发的味道难闻,而且对果树、农作物都有巨大的威胁。那我们可以用什么药来消灭它们呢?

一、茶翅蝽用什么药消灭

消灭茶翅蝽可用药有:噻虫嗪、联苯菊酯、硫丹、灭多威、741烟雾剂、灭幼脲3号、乐斯本、敌敌畏乳油杀虫剂、辛硫磷等。

二、茶翅蝽的危害

茶翅蝽主要侵蚀的对象有苹果、梨、山楂、桃、石榴、柑橘等果树以及多种林木、经济作物和蔬菜植物。侵蚀时以成、若虫刺吸叶片、嫩梢及果实汁液,叶片、嫩梢被害后,常引起树势衰弱。幼果被害呈畸型,受害处常变硬,味苦。失去食用价值。

三、如何防治茶翅蝽

1、保护果实可以对果子进行套袋。注意根据不同果树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果袋。最好选用大型果袋,使果实在袋中悬空生长,果与袋之间要有2cm的空隙,以防茶翅蝽隔袋危害。

2、春天进行人工捕杀,将越冬成虫消灭掉,春夏时分销毁害虫卵块,秋季进行集中诱虫捕杀。

3、茶翅蝽的天敌是寄生蜂,可收集寄生蜂卵块放在容器中(上盖纱布),待寄生蜂羽化后,将蜂放回果园中。

4、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用药来消灭茶翅蝽。冬季可将将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杀虫剂与锯末按1:3的比例混合点燃,对无人的果园进行熏药,熏杀时须将门窗关闭24小时以上。对果树外围树木喷药封锁。如果是害虫高发时期,则要将噻虫嗪、联苯菊酯、硫丹、灭多威、741烟雾剂、灭幼脲3号、乐斯本这些药剂通过一定的比例对植物进行喷药除害。

对茶翅蝽的防治一年四季都需要进行,从卵块到成虫都不要放过,用药时候要先看说明书,不要盲目使用。

【专家解读】菊花霜霉病的形态特征和防治方法


菊花霜霉病多发生在平均温度16.4℃一19.0℃、年降雨量1500mm左右、春季低温多雨的山区,是菊花的主要病害之一。那么菊花霜霉病有哪些形态特征和防治方法呢?下面我们一起跟随林业专家来了解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菊花霜霉病?

菊花霜霉病原(PeronosporaradiideBary)属真菌门鞭毛菌亚门霜霉属,是菊花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体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易发病,在春季发病时,使幼苗在茎叶上出现白色霜状霉,生长势减弱或者苗木枯萎死亡;秋季植株染病后,叶片上的病斑为淡绿色,以后的病斑渐变成紫黑色,叶背上病斑呈现出白色霜状霉层,在高温下易发展成为黄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汇合,植株死亡。

二.菊花霜霉病的形态特征

孢囊梗单生或丛生,由气孔伸出,无分隔,主干基部膨大,大小为225.0-412.0m7.8-11.8m,主梗是全长的1/2~1/4,冠部呈3-7次叉状分枝,顶端呈2-3次叉状分枝,直角或锐角,顶枝长7.8-11.8m,端细,基部稍粗,顶枝端钝圆,略膨大,或菌丝白色,孢囊梗3-5次分叉,第一次分叉不对称,大小为286.0-707.0m9.0-16.0m,主干长192.0-473.0m,末端分叉近直角,长7.8-15.7m,直或弯,端尖。孢子囊淡褐色,椭圆形,大小为24.5-31.2m14.7-24.5m;或孢子囊无乳突,大小为23.0-33.0mX17.0-27.0m。

三、菊花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的菊花品种,如金盏菊、麦杆菊、万寿菊等。

2.种子处理:播前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3.加强田问管理:加强肥水管理,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

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OO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70%;用60%灭克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和90%;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10d1次,防治效果达80%。

文章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第38卷第6期《菊花霜霉病的形态特征及其防治技术》薛俊华,邓志刚,关树伟,周胜利

种枣树绿盲蝽的防治


绿盲蝽又称牧草盲蝽,能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2001年绿盲蝽在沧州枣区大面积发生,而且严重为害果实,为历史罕见。据6月16~18日(第二代绿盲蝽发生盛期)在沧县黄递铺乡阳寺、刘庄子等地调查26块枣园,平均每棵枣树2688头,最高的1棵达4032头。沧县、献县等枣区均普遍发生,发生面积近66.7万平方公顷。

1发生为害特点

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病、破天窗。花蕾受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重者其花几乎全部脱落。幼果受害后,有的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的小疱,其果肉组织坏死,大部分受害果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在本地区此虫1a发生5代。以卵在杂草、病残体及浅层土壤中越冬。翌年3~4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第一代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为害枣芽。第二代发生盛期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是为害枣树最重的1代。第三、四、五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主要为害树下豆类、玉米等作物。

2暴发成灾原因

1)寄生范围广泛。绿盲蝽在本地区原来为牧草、棉花上的害虫,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到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上为害。本地区的枣树、豆角、茄子、甜瓜2001年受害甚重,有的地块甚至绝产。

2)合适的气候条件。绿盲蝽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20~30℃,相对湿度80%~90%最适合其发生。2001年4月份平均气温为21℃,4月29日降雨25.6毫米,其温、湿度对越冬卵的孵化非常有利,导致5月上、中旬第一代绿盲蝽为害达到高峰。一方面直接影响了枣树花芽分化及花蕾的发育,另一方面直接为害幼蕾,造成花蕾脱落,并影响了以后的花蕾形成。这也正是2001年枣树花蕾偏少的原因之一。6月13日、14日、16日,本地区连续降雨,降雨量达35毫米,加上第一代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虫口基数大,进而导致第二代绿盲蝽暴发成灾。据统计,落果率达40%,重者高达70%,使小枣减产30%~60%。

3)防治不及时。绿盲蝽自1986年在本地区就有所发现,但未能得到有力的防治。一方面由于绿盲蝽成虫多在夜晚或清晨爬到叶、芽是取食为害,受惊后爬行迅速,又由于其个体较小,体色与叶色相近,不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历年来,发生不整齐,规模小,不构成灾害,从而引起生产上的重视。2001年同样也未列入重点防治对象,等到发现其对枣果为害严重时,绿盲蝽已长成成虫,飞翔能力极强,错过了喷药时机,防治困难。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绿盲蝽以卵在枯枝、杂草、粗皮裂缝内越冬。结合冬季清园,开春刮树皮,可减少越冬虫卵。或于3月中、下旬结合刮树皮,喷波美3~5的石硫合剂,可杀死部分越冬卵。

2)化学防治。绿盲蝽卵的孵化需要65%以上的相对湿度,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于5月初、6月中旬、7月中、下旬在各代的若虫期及时喷药,进行防治。以触杀性较好和内吸性较强的药剂混合喷施效果最好。如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和5%啶虫脒(绿园2号乳油)3000~3500倍液混合喷施。由于绿盲蝽白天一般在树下杂草及行间作物上潜伏,夜晚上树为害,因此,喷药要着重树干、地上杂草及行间作物。做到树上树下喷严、喷全。一旦成虫大发生,要老求全村,甚至全乡枣农在傍晚或早晨统一进行喷药,防止成虫串飞,达到根除目的。

柑橘木虱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哪些?如何防治?


柑橘木虱的分布和为害症状

柑橘木虱是黄龙病的传病媒介昆虫,是柑橘各次新梢的重要害虫。成虫在嫩芽上吸取汁液和产卵,若虫群集在幼芽和嫩叶上为害,致使新梢弯曲,嫩叶变形。若虫的分泌物会诱发煤烟病。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均有分布,浙江、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和四川、重庆部分柑橘产区有分布。

柑橘木虱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3毫米,体为灰青色且有灰褐色斑纹,被有白粉。头顶凸出如剪刀状,复眼暗红色,单眼3个,橘红色。触角10节,末端2节黑色。前翅半透明,边缘有不规则黑褐色斑纹或斑点散布,后翅无色透明。足腿节粗壮,跗节2节,具2爪。腹部背面灰黑色,腹面浅绿色。雌虫孕卵期腹部橘红色,腹末端尖。卵如芒果形,橘黄色,上尖下钝圆,有卵柄,长0.3毫米。若虫刚孵化时体扁平,黄白色,5龄若虫土黄色或带灰绿色,体长1.59毫米。

柑橘木虱的生活习性

1年中的代数与新梢抽发次数有关,每代历时长短与气温相关。周年有嫩梢的条件下,1年可发生11~14代,田间世代重叠。成虫产卵在露芽后的芽叶缝隙处,没有嫩芽不产卵,初孵的若虫吸取嫩芽汁液并在其上发育生长,直至5龄。成虫停息时尾部翘起,与停息面成45角。8℃以下时,成虫静止不动,14℃时可飞能跳,18℃时开始产卵繁殖。木虱多分布在衰弱树上。1年中秋梢受害最重,其次是夏梢,5月的早夏梢被害后会暴发黄龙病。晚秋梢,木虱会再次发生为害高峰。

柑橘木虱的防治方法

①做好冬季清园。通过喷药杀灭,可减少春季的虫口。

②加强栽培管理。尤其是肥水管理,使树势旺,抽梢整齐,以利统一喷药防治木虱。

③药剂防治。可选用40%毒死婢(乐斯本)1000~2000倍液、10%的吡虫啉粉剂或10%氯氰菊酸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2500倍液等,7~10天1次,连续2次。

④结合冬春翻耕,破坏土壤中休眠幼虫的生活环境,以减少虫源。

《半翅目害虫稻绿蝽危害形态特征和防治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绿萝的养护方法和植物特征”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