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茶树春季茶饼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茶树芽春季重要的病害是茶饼病,在各地茶园均有发生,危害严重。现将茶饼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茶饼病的危害症状

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毫米,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叶背面下陷。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膨肿并扭曲,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

2、茶饼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或越夏。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当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85%以上时,阴雨多湿的条件有利于发病,一般春茶期3~5月和秋茶期9~10月间发生严重。丘陵、平地的郁蔽茶园,多雨情况下发病重,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遮荫茶园发病重,多雾的高山、高湿凹地茶园发病重。

3、茶饼病的防治技术

a.加强苗木检疫,防止茶饼病菌通过茶苗调运传播。

b.清除杂草、枯枝,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

c.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

d.发病初期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间隔7~10天,连喷2~3次。

e.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三唑酮)3500倍液,残效期长,发病期喷药1次即可。

f.非采摘茶园也可喷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0.2~0.5%硫酸铜液或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以保护茶树。

g.采搞茶园如喷施波尔多液,可于春茶前或每季采茶后各喷1次,喷后20天方可采摘。(波尔多液是无机铜素杀菌剂。其有效成分的化学组成是CuSO4xCu(OH)2yCa(OH)2zH2O。1882年法国人A.米亚尔代于波尔多城发现其杀菌作用,故名叫做波尔多液。它是由约500克的硫酸铜、500克的熟石灰和50千克的水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浊液。配料比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一般呈碱性,有良好的粘附性能,但久放物理性状破坏,宜现配现用或制成失水波尔多粉。使用时再兑水混合。)

zw59.com延伸阅读

草莓灰霉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草莓种植过程中,灰霉病是重要的病害,不管是大棚栽培还是露地栽培,发生概率都非常大,因此为了保证果农的利益,对这个病害要正确辨识并进行有效预防和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病害。

一、草莓灰霉病危害症状识别

草莓灰霉病主要对叶片、花器和果实,叶柄和果柄两个部位。危害叶片时,先会在老叶上形成黄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加重整个叶片会出现焦枯死亡。危害花器,初期萼片以及花托出现红色斑块,导致花瓣变暗褐色,随着症状加重,开始变褐干枯,同时产生灰色霉层。果实开始受到危害,初期呈水渍状,之后逐渐果实腐烂,而幼果会形成僵果。

二、草莓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低温度和湿度(92%-95%)条件下会发生侵染,侵入口多在植株伤口及枯死部位,甚至还会蔓延至老叶、枯叶、果实等部位。一般常出现灰霉病的是在高温高湿环境,透光性差果园、管理粗放果园、排水设施不健全、积水严重的果园等等。

三、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1、栽植前防治

栽植前可以做好防治工作,可以从苗木、管理及土壤消毒方面进行,如选择优良抗病苗木,假植复壮培育壮苗;起垄栽培;土壤杀菌消毒;采用滴灌等适宜灌溉方式等。

2、苗期的防治

草莓开花前进行配药保护,以免影响后期的授粉受精过程,导致形成过多的无效花和畸形果。草莓幼苗可铺设地膜,从而减少植株的蒸腾作用,进而降低棚内湿度,降低草莓灰霉病的发病几率。

3、花期的防治

花期可以通过合理水分管理,控制氮肥施用量,调整植株密度以及摘除老、病、残叶,保证植株通风透光,还有通过加强蜜蜂授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或是选择45%百菌清或10%腐霉利烟剂等进行熏蒸。

4、果期的防治

草莓果实进入生长期后,容易发生灰霉病,除了适当灌溉管理外,我们可以通过追施速效性化肥如0.2%的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树势,预防早衰现象。或是使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利800倍液、3%多抗霉素600-800倍液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关于草莓灰霉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葡萄霜霉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葡萄霜霉病种植户应该都不陌生,它是葡萄产区分布十分广泛的真菌性病害,在南方多省以及北方山西、陕西和河南中部等地区很是高发,现就葡萄霜霉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以及田间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一、葡萄霜霉病危害症状

1、叶片危害。受侵染的叶片发病初期会形成不规则病斑,之后病斑逐渐转为淡绿色,病斑背面出现白色毛绒绒霜状霉层,随着霜霉病危害程度加剧,病斑会逐渐扩大,颜色也变为黄绿色,后转为红褐色,并出现脱落现象。

2、嫩梢危害。受侵染的嫩梢开始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表面出现少量霉层,随着危害程度加剧,病斑呈扩展趋势,颜色由淡黄色变为褐色,发病严重后使得枝条停止生长,伴随扭曲症状而死亡。

3、果实危害。受感染的幼果会变灰色,果柄部位会密生白色霉菌,受危害的果实较大时果面会形成褐色病斑,同时该部位停止生长发育,后期开裂。

二、葡萄霜霉病防治措施

1、品种选择。葡萄霜霉病发病严重的地区,如南方产区可以适量栽种抗病品种,比如夏黑、美人指、白罗莎等。建议栽抗病能力强的美洲系葡萄品种,以砧木来进行嫁接种植。

2、修剪清园。葡萄霜霉病以在土壤中越冬,因此冬季修剪时,可重点剪除残留病枝、病叶等,然后将其运到果园外集中掩埋或烧毁,谨防带病落叶入土越冬,由此减少虫源基数。

3、栽培模式。葡萄种植面积较大,果农可采用避雨栽培模式,这样可以调整葡萄成熟期,缓解销售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园内土壤水分以及空气湿度,减轻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以及危害。

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可通过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加强水分管理,维持田间小气候环境,另外果实方面可以推广套袋技术,果袋选择透气性、透光性好的玻璃纸袋,以此减少病菌的侵染,达到果粒整齐、商品性好、经济价值高的目的。

5、化学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化学防治主要分两个阶段,预防可以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比如1:1:200波尔多液或者78%科博600-800倍液,应从葡萄萌芽后10天开始,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一直至果实套袋为止。

若是葡萄已经出现了霜霉病危害,可喷施内吸性杀菌剂,比如80%烯酰吗啉、72%霜霉威水剂或者氰霜唑等药剂,此时喷施应该根据病情来确定喷施周期,通常7天喷施一次。

以上就是葡萄葡萄霜霉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了,对于葡萄种植户来说,我们最基本都要了解其发病症状,还有防治措施,这样才可以避免感染更多造成更大的损失。

关于葡萄霜霉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葡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各种病虫害发病时间及用药参考

苹果泡斑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现在夏季了,气温多在25-30℃之间,这时候高温高湿,很容易出现苹果泡斑病,很多不了解的果农以为是锈果病,或者以为是药害,但其实它就是泡斑病,这个病害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虽然发生较少,但防治困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一、苹果泡斑病危害症状及特征

苹果出现泡斑病,受害叶片逐渐坏死,叶背中脉出现褐色痂状坏死,叶片卷曲皱缩,果实出气孔出现小块病斑并且逐渐扩大,苹果中部深褐色有点凹陷,边沿暗紫色,大部分出现圆形,病斑只浅层发生不会腐烂,个别病斑向果肉延伸1-2毫米,严重的一个果上生有百余个病斑,虽对产量影响不大,但商品价值大大降低。

二、苹果泡斑病的发生规律

苹果泡斑病的病菌在芽、叶痕、及落地的果实中越冬,生长季节病原在叶片,果实、杂草上存活,随水流传播,初夏气温高,湿度大,多雨情况下病菌就开始传播蔓延。

三、苹果泡斑病的防治方法

1、秋季落叶后,将果园内病果、病叶等病原载体集中烧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性。秋季采果后1次施足基肥;早春视树体缺肥情况,适量施用高氮型的水溶肥;在幼果速长前3-5天,可继续施用高磷高钾水溶肥。

2、在开花坐果期、幼果膨大期及采收后至落叶前20-30天,均需叶面喷布0.3%-0.5%的磷酸二氢钾,能有效促进幼果生长,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树体贮藏营养水平,从而提高树体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3、花瓣脱落后10~14天使用3%噻霉酮800倍液喷雾预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

4、对感染腐烂病的树,要及时将病斑刮除,如病斑较大,短时间不能完全愈合,可在病部“排式”桥接,随后用药泥包严,成活后可迅速恢复树势,增强抵抗病菌侵害的能力。

另外管理苹果泡斑病,还需注意果园湿度,要做好湿度管理,有效降低果园湿度,提供树的抗性,还要及时将病斑刮除,播种果树的健康生长。

关于苹果泡斑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茄子黄萎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茄子的营养价值较高,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蔬菜,很多农户都有种植。在茄子的种植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茄子病虫害的发生。其中黄萎病就是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黄萎病又叫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一旦感染,对茄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茄子黄萎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茄子黄萎病的症状

茄子黄萎病从移栽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前期症状不明显,此病多在茄株开花结果后发病,先是自下而上或从一侧的叶片发病,随后向全株发展,所以称“半边疯”。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为半边叶片或整叶变黄,并萎蔫下垂以至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只剩光秆。本病为全株性病害,剖检病株根、茎、分枝、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故称“黑心病”。

二、茄子黄萎病的发病规律

茄子黄萎病由大丽花轮枝孢属真菌侵染致病。除茄子外还可侵染甜椒、番茄、马铃薯、瓜菜等多种作物,但以茄子受害最重。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所以连作田发病重。病菌借种子、土壤和灌溉水传播。栽培病苗、连作、施用带菌有机肥等发病重。土地干旱,植株长势弱发病重。

三、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

2、选种抗病耐病品种。

3、种子消毒,培育壮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消毒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4、选栽嫁接苗,采用嫁接技术,对所栽培茄进行嫁接,选用抗黄萎病的品种作为砧木进行嫁接,比如托鲁巴姆、CRP、赤茄、托托斯加等,利用砧木根系抗黄萎病菌侵染的特性,防病效果较好,在无法轮作的条件下也可获得丰产。

5、结合定植施药防病,在茄苗定植时,每穴施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克,然后栽苗灌水,利用药剂的杀菌作用预防茄苗根系四周土壤中的病菌侵染。也可进行定植后灌根预防,对田间发现的病株,使用甲霜·噁霉灵、甲托、苯甲等药剂,每一病株灌药液300ml,隔10天灌1次,连灌2-3次。

以上就是茄子黄萎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茄子黄萎病对茄子的产量及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是茄子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种植茄子的农户一定要掌握好以上内容,及时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关于茄子黄萎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茄子旺长怎么办?这四大控旺措施值得收藏!

大蒜灰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最近有很多农户反映大蒜叶尖向下有一半都枯黄了,而且表面长满了灰色的毛茸茸的霉层,其实这是大蒜的灰霉病,也是大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时会导致大蒜大量减产。那么大蒜灰霉病有哪些发病症状?该如何防治?

一、发病症状

大蒜灰霉病为真菌性病害,多发生于植株生长中后期,病斑初为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呈灰白色梭形或椭圆形,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线毛状霉层。植株下部老叶发病后,病菌可继续侵染叶鞘及上部叶片,使假茎甚至鳞茎腐烂,病部可见灰霉及黑色菌核。

发生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枯叶表面有不规则形的黑色菌核。蒜头发病时出现灰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生出浅黑色霉状物。冷库贮藏的蒜薹先从梢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下蔓延,造成蒜薹腐烂。

二、发病规律

大蒜灰霉病菌主要以菌核潜伏在蒜田土壤中越夏、过冬,借散落在土壤表层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田间传播蔓延,风雨、流水、农事工具及田间操作均为病菌传播的媒介。灰霉病的发生除与大蒜品种抗性有关外,还受气候、土质及栽培技术的影响。春季降雨多或田间湿度大、土质黏重透水性差、种植密度过大以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播期过晚以致幼苗长势差、偏施氮素化肥以致植株抗病力减弱等,均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蒜薹收获后,潜伏在植株上的菌丝体、菌核在低温条件下萌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从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进行多次重复侵染。贮藏窖或贮藏库低温高湿条件下蒜薹灰霉病发生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高抗灰霉病的大蒜品种,如苍山大蒜、蒲棵、鲁山白、二水早、嘉定白蒜、安丘大蒜等,播前精选蒜种。

2、清洁田园

大蒜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落叶,翻耕土壤前地面铺稻并点燃,烧死病残体内的病原菌,减少田间越冬病菌数量。

3、加强田间管理

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地块种植;深翻土壤,施足有机肥作基肥,多施土杂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合理密植避免植株徒长,及时开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播种前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拌种后播种;生长期喷施壮茎灵,孕薹期喷施地果壮蒂灵,增强植株抗病力,提高大蒜产量。

以上就是大蒜灰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大蒜灰霉病一般在棚室发生得比较多,连阴天气多,气温低,湿度较大时就容易发生该病害。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大蒜严重枯黄,影响生长,所以农户们一定要注意。

关于大蒜灰霉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茶树春季茶饼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自然植物和自然规律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