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芙蓉树流胶病的发生及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引发芙蓉树流胶的原因很多,病、虫、管理不善均能引起发病。流胶后由于汁液富含养分,会有真菌、细菌病害继发,加重危害。

1.吉丁虫危害可引起流胶

它以幼虫危害芙蓉树的枝干皮层,主干上虫口最多。芙蓉树受害后流脂流胶,轻者造成枝叶发黄、树势衰弱,严重时会导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可在4至5月成虫羽化盛期,用50%的甲胺磷乳油1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用板刷涂抹于树干上,外用薄膜包裹好,15天后解去,杀虫效果较好;在4至5月成虫羽化前,清除枯枝死树等,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同期进行树干涂白,防止其产卵;在幼虫初钻入树皮内危害时,往被害处(已有流胶要刮去)涂煤油、溴氰菊酯混合剂(1:1),可杀死树皮内害虫。更多绿色尽在

2.溃疡病可引起树干开裂流胶

防治方法:刮去坏死部分后,可用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或涂抹树干受害处。

3.冻害可导致树皮开裂流胶

如果水肥过足,树干皮层含水量偏高,温度低时容易引起冻害开裂。

防治方法:刮去坏死部分后,涂抹1号ABT生根粉4000倍液,用黄心土配制的泥浆糊在伤口处,再用塑料薄膜包裹,可促其创口及早愈合。

4.枯萎病可引起流胶

防治方法:清除病枝、病株集中烧毁;患病较轻的植株,可往根部浇灌50%的代森铵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2至3次。

延伸阅读

芙蓉树锈病的症状及防治


芙蓉树锈病危害芙蓉树苗木,苗圃发病率高的可达50%--80%,嫩梢受害后即枯死。移栽后的幼树及大树发病较轻。芙蓉树锈病分布于山东、江苏、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及东北等芙蓉树种植区。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芙蓉树锈病在枝梢、叶柄上病斑近圆形、椭圆形或棱形,直径2~5mm。嫩梢及叶柄扭曲呈弯形,重者枯死。幼树主干病斑梭形下陷,长径2.8~4.5cm,横径2.0~2.5cm,呈曲型溃病斑。荚果上病斑多数为扁圆形,直径0.3~1.0mm,叶上病斑很小,近圆形,直径0.3~1.0mm,上述病斑初期均产生黄褐色粉状物,为病原菌夏孢子堆,后期在病斑上又产生大量而密集黑色粒状物,为病原菌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可伸延至病斑以外的表面。

病原

病原菌为日本伞锈菌。叶上夏孢子堆近圆形,直径0.3~1.0mm,夏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淡褐色,有短刺,有芽孔4个,无侧丝。冬孢子堆球状为凸镜形,初无色,后深褐色,平滑,每一球径上有孢子5~10个,在侧面互相连接,孢子下方生有无色透明的囊体,卵圆形,柄无色,易脱落。

发病规律

此病于8月份在叶、嫩梢上出现浅黄色病斑,其上有很多粉状物夏孢子。夏孢子在气温20℃,25℃,30℃,有水滴条件下,它们的发芽率分别为4%,10%,2.7%,32℃则不发芽,夏孢子在18~23℃下人工接种于幼苗叶上,侵入途径为气孔或直径侵入,潜育期8~13天。圃地湿度大、苗木稠密、通风透光差,有利夏孢子多次侵染,病情加重。9月上、中旬在夏孢子堆下菌丝体开始产生冬孢子堆,至10月底落叶前病斑上不断产生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

1、应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间苗,注意圃地通风透光、改良环境条件。

2、科学施肥,合理灌水,增强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3、8月初喷洒1:1:100倍波尔多液或20%粉锈宁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1~2次。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芙蓉树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芙蓉树属落叶乔木,是优美、速生的园林绿化树种,在园林中被广泛应用。但合欢树枯萎病的发生,往往会严重影响这一树种的景观效果。

芙蓉树枯萎病为系统性传染病,是芙蓉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在幼树、大树均可发生,1年生苗发病少,3-5年生树发病多而严重,生长势弱的植株发病多,发病速度快,易枯死。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症状

芙蓉树幼苗染病叶片变黄,根茎基部变软,易猝倒,最后全株枯死。成株染病,先从1-2根枝条出现症状,病枝上的叶片萎蔫下垂,叶色呈淡绿色或淡黄色,后期干枯脱落,随后部分枝条开始干枯,逐步扩展到整株,至死亡。截开主干断面,可见一整圈变色环,树根部断面呈褐色或黑褐色。

病原

芙蓉树枯萎病为系统性传染病害,菌种为镰刀菌,传染性强。

发病原因

芙蓉树枯萎病受气候条件、土质和地势、栽培环境及栽植管理的影响。高湿、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积水地易发病;在草坪中种植的芙蓉树,易受草坪中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的交叉感染,发病较多;移栽或修剪等管理过程中造成的伤口,会增加镰刀菌侵染机会,使植株发病;管理过程中,忽干忽湿,缺肥少水,大水漫灌,排水不及时等均会影响植株生长,降低抗病力而加重发病。

发生规律

病原菌可在土壤病残组织和带菌土壤中存留。由根茎伤口侵入,在维管束内继续繁殖造成输导组织堵塞,并发生毒害作用,最终导致植株萎蔫至死。而且会以较快的速度传染给周边树木,如果防治不利,可造成大面积死亡。尤其是一些弱树,一旦被感染后,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大多在六七八三个月,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侵入;暴雨、灌溉会促进病原菌的扩散,增加树木的感染机会。

园林植物芙蓉树病害锈病的防治


芙蓉树锈病危害芙蓉树苗木,苗圃发病率高的可达50%--80%,嫩梢受害后即枯死。移栽后的幼树及大树发病较轻。芙蓉树锈病分布于山东、江苏、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及东北等芙蓉树种植区,

症状

芙蓉树锈病在枝梢、叶柄上病斑近圆形、椭圆形或棱形,直径25mm。嫩梢及叶柄扭曲呈弯形,重者枯死。幼树主干病斑梭形下陷,长径2.84.5cm,横径2.02.5cm,呈曲型溃病斑。荚果上病斑多数为扁圆形,直径0.31.0mm,叶上病斑很小,近圆形,直径0.31.0mm,上述病斑初期均产生黄褐色粉状物,为病原菌夏孢子堆,后期在病斑上又产生大量而密集黑色粒状物,为病原菌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可伸延至病斑以外的表面。

病原

病原菌为日本伞锈菌。叶上夏孢子堆近圆形,直径0.3~1.0mm,夏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淡褐色,有短刺,有芽孔4个,无侧丝。冬孢子堆球状为凸镜形,初无色,后深褐色,平滑,每一球径上有孢子5~10个,在侧面互相连接,孢子下方生有无色透明的囊体,卵圆形,柄无色,易脱落。

发病规律

此病于8月份在叶、嫩梢上出现浅黄色病斑,其上有很多粉状物夏孢子。夏孢子在气温20℃,25℃,30℃,有水滴条件下,它们的发芽率分别为4%,10%,2.7%,32℃则不发芽,夏孢子在18~23℃下人工接种于幼苗叶上,侵入途径为气孔或直径侵入,潜育期8~13天。圃地湿度大、苗木稠密、通风透光差,有利夏孢子多次侵染,病情加重。9月上、中旬在夏孢子堆下菌丝体开始产生冬孢子堆,至10月底落叶前病斑上不断产生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

1.应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间苗,注意圃地通风透光、改良环境条件。

2、科学施肥,合理灌水,增强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3、8月初喷洒1:1:100倍波尔多液或20%粉锈宁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1~2次。

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栾树流胶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1.症状

此病主要发生于树干和主枝,枝条上也可发生。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呈暗褐色,表面湿润,后病部凹陷裂开,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胶块,最后变成琥珀状硬质胶块,表面光滑发亮。树木生长衰弱,发生严重时可引起部分枝条干枯。

2.病因

该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大致可分为生理性流胶,如冻害、日灼,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虫害造成的伤口等,还有侵染性流胶,细菌、真菌都可引起流胶,但致病菌尚不清楚。

3.防治

(1)刮疤涂药用刀片刮除枝干上的胶状物,然后用10倍梳理剂牗一种用多种中药复配的药剂牘涂抹伤口。

(2)加强管理冬季注意防寒、防冻,可涂白或涂梳理剂。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时防治枝干病虫害,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3)药物防治早春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每10天喷1次,连喷两次,以杀死越冬病菌。发病期喷百菌清或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栾树蚜虫

为害栾树的嫩梢、嫩芽、嫩叶,发生严重时树梢、叶上布满虫体,嫩叶皱缩成团,嫩梢弯曲不长,并有大量分泌物。

1.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芽缝、树皮裂缝等处越冬,次年4月栾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若蚜栖息在芽缝处为害。4月中旬形成无翅雌蚜,开始胎生小蚜虫。4月下旬出现有翅蚜,扩散为害,4月下旬至5月份为害严重。

2.防治方法

(1)于若蚜初孵期开始喷洒蚜虱净2000倍液等吡虫啉类药剂。

(2)于初发期及时剪掉树干上虫害严重的萌生枝,消灭初发生尚未扩散的蚜虫。

(3)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

桃树流胶病成因及综合防治


流胶病是核果类果树普遍发生的枝干病害。发病成因包括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前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后者为真菌侵染所致,主要发生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地。此病轻者树热瘦弱,重者枝干涸死。

一、症状

通常多在主枝、骨干上发生,开端时病部皮层膨肿隆起,随后延续分泌出褐色透明的树胶。流胶严重的枝干树皮开裂、布满胶质块直至干涸坏死,树热瘦弱,甚至整枝枯死。当年生新梢发生病害,则以皮孔为中心,发生大小不等的病斑,亦有流胶景象。

二、成因与防治

1、非侵染性流胶病霜害、冻害、病虫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粘重或泥土酸渡过高等起因,都可引起流胶病发生。凡是桃园栽培管理正常、树势茁壮、病虫害少,流胶病则轻,树龄大的桃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蝽象为害是果实流胶的主要起因。骨干和枝条受害之初,病部稍肿胀,早春树胶开端流动时,从患处开端流出半透明乳白色的树脂,尤其雨后流胶景象更为严重。流出的树脂凝结后变为红褐色,呈胶冻状,单调后则成为很牢固的琥珀状胶块。病部皮层和木质部变褐糜烂。造成树热瘦弱,叶片变黄而渺小。发病严重时,枝干涸死。果实发病,由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渗出果面,病部较硬,严重时破裂,不能生长发育,不堪食用。

防治办法首先应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树势,留意果园排水,增施有机肥料,改良泥土,合理修剪,减少树干伤口。其次要及时防治蛀食枝干的害虫,预防虫伤。冬春枝干涂白,预冻害和日灼。早春将病部刮除,伤口可涂波美5度石硫合剂,此后涂白铅油或煤焦油保护。

2、侵染性流胶病由子囊菌亚门的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在1年生嫩枝上发病时,最初以皮孔层为中心产生小突起,以后形成直径1毫米4毫米的瘤状突起物,当年不流胶。到翌年5月上旬,瘤皮开裂,溢出树脂,初为无色半透明疏落而有粘性的软胶,不久转为茶褐色,质地变硬为结晶状,吸水后膨胀成为胶体。枝条外表粗糙变黑,并以瘤为中心逐步下陷,形成直径4毫米10毫米的圆形病斑,其中散生小黑点。多年生枝干受害后浮现1厘米2厘米的水泡状隆起,病菌在枝干表皮内为害,最深可达木质部。受害处变褐、坏死。枝干上病斑多时,则大批流胶,致使枝干涸死,桃树早衰。

病菌在被害枝条内过冬,分生孢子经过雨水和风传播。雨天从病部溢出大批病菌,顺着枝条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梢首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埋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当气温在15℃左右,病部即可溢出胶液,随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加,病情逐步严重,1年中有两次发病高蜂,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中旬,入冬以后流胶停滞。病菌可埋伏于被害枝条皮层组织及木质部,在死皮层中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成为侵染起源。病菌入侵最有利的机会,是枝条皮层细胞逐步木质化进程中及皮孔形成以后。

防治应在新梢生长茂盛期(皮孔形成时)进行,以喷药保护效果最佳。萌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5月6月份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15天1次)防治效果好。剪除被害枝梢,打消越冬菌源。

枣疯病的发生及防治


枣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在我国枣产区甚为流行。一旦发病,第2年很少结果,即使结果也失去食用价值,3~4年后整株死亡。一、枣疯病发生原因

引起枣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类菌质体的侵入。类菌质体可以通过嫁接进行传播。自然条件下,株间根部的自然嫁接也可传播,有些叶蝉也是类菌质体的传播者。

二、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如长红枣树较圆红枣抗病。

2、选用无病的母树、接穗、砧木及培育无病苗木,及时彻底铲除病株、病根,防止传染。

3、枣产区尽量实行枣粮间作,避免病株和健株根的接触,以阻止病害传播。

4、进行合理环剥,有阻止病原在树体内运行的作用。

5、枣树开花前和谢花后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25%西维也纳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各喷树冠1次,杀死传播媒介叶蝉。

6、用手锯水平环锯树干一周深达木质部1毫米,间隔30~50厘米,锯4或5圈,可阻止病原下传。

病株如发病轻,砍去丛枝后,用四环素、土霉素等抗菌素注入木质部,有治疗作用,但不能根除,复发时须再次注射

韭菜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随着韭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栽培过程中,常遭受疫病的严重危害,不且造成严重减产,而且影响品质,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发病症状:叶片染病后,初呈暗绿色水浸状,病部失水后明显缢缩,一起叶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白霉;假茎受害呈水浸状浅褐色腐烂,叶鞘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也长出白色稀疏霉层。鳞茎被害,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影响植株的养分贮存,生长受抑,新生叶片纤弱;根部受害,变褐腐,根毛减少,很少发出新根,长势明显减弱。

病原菌为烟草疫霉,是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的一种病原真菌。该菌产生微小的孢子囊、卵孢子、厚垣孢子等繁殖体,肉眼看不见,但多数孢子囊积聚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霉层,是重要的诊断特征。除韭菜和其他葱属蔬菜外,还可危害烟草、茄科蔬菜和多种果树。

发病特点:病原菌在越冬病株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借助灌溉水、雨水、气流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6―32度,高湿利于发病,土壤含水量大,空气湿度大发病重。特别是棚室等保护地栽培环境,如不注意通风降湿,往往较露地栽培更易诱发病害和受害更为严重,大棚漏雨的地方往往容易形成发病中心。肥水管理不善,尤其偏施过施氮肥或植地过湿等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1、进行轮作换茬,避免连年种植。

2、田间管理:小水勤灌韭菜疫病菌靠水传播,所以如灌大水,根部吸水能力弱,室内湿度过大,疫病发生。合理施肥在施足底肥(有机肥)的基础上,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清除病残体病残体是传播韭菜疫病的主要病源。所以,当叶片感病干枯落地时应及时全部清除,带出室外,减少菌源。加强管理韭菜生长过程中,如室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可选晴朗无风,中午掀起背风面塑料薄膜透风3小时左右,以降低室内温度、湿度。注意如果采用移栽,移栽前亩施用腐熟农家肥5000―7500kg,栽后及时浇水和追肥,每次收割后宜追肥1―2次。3年以上的植株还需及时剔根、培土,防止徒长和倒伏。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如发病较重,可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稀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2%甲霜灵锰锌500倍液等喷雾,隔7天左右1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病情蔓延。

牡丹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属毛莨科落叶灌木,是我国重要药用植物,主要以根皮入药,中药称丹皮、牡丹皮,具清热凉血、活血行瘀之功效,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疫病是牡丹上常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危害严重。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主要危害茎、叶、芽。茎部染病初生长条形水渍状溃疡斑,后变为长达数厘米的黑色斑,病斑中央黑色,向边缘颜色渐浅。近地面幼茎染病,整个枝条变黑枯死。病菌侵染根颈部时,出现颈腐。叶片染病多发生在下部叶片,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变黑褐色,叶片垂萎。该病症状与灰霉病相近,但疫病以黑褐色为主,略呈皮革状,一般看不到霉层,而灰霉病呈灰褐色,长有灰色霉层。

病原

Phytophthoracactorum(LetCohn)Schrot.称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产生的孢子囊单胞无色,椭圆形,顶端具乳头状突起,大小5l-5734-37(m)。该菌菌丝中部能形成厚垣孢子,存活期很长。有性态产生球形卵孢子,浅褐色,大小27-30m。气温15-25℃,相对湿度较高时,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引起发病。厚垣孢子一般需经过9-12个月才萌发。该菌发育适温25℃,最高30℃,最低10℃。

发生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翌年牡丹生长期遇有大雨之后,就能出现一个侵染及发病高峰。连阴雨多降水量大的年份易发病,雨后高温或湿气滞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择高燥地块或起垄栽培,防止茎基部淹水,适度浇水,注意排灌结合;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或43%甲醛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流胶病治理大全大棚杏流胶病防治


杏流胶病是一种典型的生理性病害,引起该病的原因很多,如雹伤、虫伤、冻伤、日光灼伤、机械创伤等,在高接换种或大枝更新时常易引起流胶病,夏季修剪过重、施肥不当、土质粘重、酸性过强、农药使用不当及造成药害等均能诱发流胶病。只有掌握了该病的发病规律,才能做到有效的防治,现将其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症状 流胶主要发生于枝干和果实上,树干、枝条被害时,春季流出透明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树胶逐渐变褐,成为晶莹柔软的胶块,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流胶处常呈肿胀状,病部皮层及木质部逐渐变褐腐朽,再被腐生菌感染,严重削弱树势。果实流胶多在伤口处发生,流胶粘在果面上,使果实生长停滞,品质下降。 病原 杏树流胶病的病原菌为轮枝孢菌的数个种,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初步确定,该病原菌是因生理病变造成流胶后而侵入的腐生菌,该菌侵入后又使流胶现象更为加重。 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通过风和雨水的传播,侵入伤口或流胶处。病菌可潜伏于被害枝条皮层组织及木质部,在死皮层中产生分生孢子,成为侵染来源。 防治方法 (1)避免使树体造成机械损伤。万一造成了损伤,要及时给伤口涂以铅油防腐剂加以保护。 (2)及时消灭蛀干害虫,控制氮肥用量。 (3)在树体休眠期用胶体杀菌剂(按1公斤乳胶+100克50%退菌特的比例配制而成)涂抹病斑,以杀灭病原菌。

红花碧桃流胶病的防治


红花碧桃生理性流胶病是非侵染性病害,发病机理复杂。病虫害、冻害、日灼伤、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黏重、栽植过深等引起的树体生理失调,都可导致流胶病的发生。开始时病部稍膨胀,随后陆续分泌出透明柔软的树胶,和空气接触后,逐渐变为茶褐色硬胶块,病株树势渐衰,叶片变黄,严重的甚至造成死亡。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严重的龟裂。红花碧桃俗称京桃,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枝红褐色,有亮光。它花色艳美,果实累累,是很好的观花观果树种。因其适应性强,在北方地区的公园、庭院、绿地等景点广为种植。但其主干和主枝上容易发生流胶现象。

该病在4至10月均有发生。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流胶严重。树龄大,发病重。防治红花碧桃生理性流胶病应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防治。

土壤

红花碧桃宜栽植于沙壤土或砾壤土的地块。沙壤土或砾壤土通透性好,可保证红花碧桃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沙壤土或砾壤土上栽植的红花碧桃很少发生流胶病。另外为创造根系健康生长的环境条件,要避免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栽植,栽植时切忌过密过深。

施肥

土壤肥力过剩容易引发红花碧桃流胶病,所以应严格控制施肥量,不要施得过多过重,应做到薄肥少施。通常每年花期(4月)前施一次磷钾肥,花后适时追施两次氮肥即可。

修剪

修剪要适度,重修剪、结果过多都会引起流胶,所以对红花碧桃的修剪以疏枝为主,剪掉病虫枝、徒长枝及内膛枝。修剪时间在冬季或花后均可。花后修剪可有效控制结果量,但花后修剪要轻,避免造成过大、过多的伤口及削弱树势。

浇水

在干旱季节里,每周浇一次透水为宜。见干浇水,避免过干过湿的现象。

及时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可引起或加重流胶,通常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蝽象是造成果实流胶的主要原因。防治病虫害要及时,同时要注意防治过程中不要造成较大的机械伤口。

防冻害与日灼伤

红花碧桃防冻、防日灼伤是很有必要的。冬季和早春气温低可引起严重的流胶病。东北地区冻害和日灼伤普遍严重,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秋末在树干涂白,既可防冻又可防虫。也可以秋末在树干上包扎麻袋片,于花期或花后撤掉,对防冻害和日灼伤很有效。

清除流胶物

发现流胶后要清除流胶物,涂杀菌剂对伤口进行消毒保护。可涂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倍液。

红叶碧桃流胶病的防治


红叶碧桃因其花大色艳、妖妍媚人,不但适合于山坡、湖滨、溪流、石旁、道路两侧和公园布置,也适合小庭院点缀和盆栽观赏,还常用于切花和制作盆景,是优良的观花树种。红叶从3月份一直保持到5月下旬,随着气温升高,紫红色的叶片从基部向上慢慢变成铜绿色或绿色,但生长出来的新梢仍为紫红色。下部绿色、上部紫红色的美丽景色一直保持到9月中旬,而后树叶全部变成绿色。栽植当年就有特别好的绿化效果体现。可列植、片植、孤植,因其园林绿化用途广泛,绿化效果突出,故南北园林绿化中应用较多。

1、分布危害

因红叶碧桃分布比较广泛,在河南、河北、甘肃、山东、北京、江苏、广东、重庆、江苏、浙江、上海、福建、贵州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植,流胶病不但危害碧桃、桃,而且危害梅花、樱花、李、杏等。由于流胶的发生,树木生长衰弱,影响开花和观赏,发生严重时,可引起部分枝枯,甚至全株死亡,老树、弱树易于发生。

2、症状

红叶碧桃流胶病在树的枝、干、新梢上都可发生流胶现象,树龄大的流胶严重,幼龄树发病轻。主要发生在枝干上,尤其在桠杈处最易发生。春天树液开始流动时,在树干和主枝的皮层处,可见到分散的疱状隆起,用手按之有松软感,不久皮层破裂,从内部渗出透明柔软的胶质物,逐渐堆积成茶褐色的硬质胶粒,其大小因疱状隆起的大小及树体长势和受害程度不同而异。剥开病部表皮,可见其皮层呈褐色湿腐状。流胶量很大时,会严重削弱树势以至整株枯死。

3、病原

流胶的病原比较复杂,可分为非侵染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

3.1非侵染性流胶的原因①虫害,特别是蛀干害虫所造成的伤口。②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霜冻、日灼伤等。③生长期修剪过度及重整枝。④接穗不良及使用不亲和的砧木。⑤土壤不良,如过于黏重或贫瘠以及酸碱过重等。⑥旱涝不均、排水不良,地面积水过多等。

3.2侵染性流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真菌、细菌的危害,如干腐病、褐腐病、腐烂病、炭疽病、疮痂病、溃疡病、穿孔病等均可引起流胶。这些病害或寄生枝干,或危及叶片,使病株生长衰弱,降低抗性。根部病害也可导致流胶病的发生,如根癌病、根结线虫病等,使树体生长衰弱,降低抗性,也易发生流胶。

4预防与防治

流胶病一般在4~10月间发生,气温、降雨、栽植条件与栽培管理水平、品种、树龄、树势等与流胶病的发生相关。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流胶病严重。树龄大的流胶严重,幼龄树发病轻。防止流胶病应以促进树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树势为中心,并注意避免各种伤口。因流胶病原因较为复杂,故要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4.1要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酸碱土壤应适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改良土壤,盐碱地要注意排盐。冬春季树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

4.2药剂保护与防治冬季将受害枝梢及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早春发芽前刮除流胶硬块及腐烂组织,涂以5Be石硫合剂,杀死越冬病菌,消灭菌源。生长期如果发现流胶要及时刮除并涂药保护,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70%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或涂抹,7~10天1次,连续3~4次。5月上旬~6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上旬是侵染性流胶病的2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发病高峰期前夕,选用50%退菌特8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洒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上述农药要交替使用。对于虫害的防治,应在4~5月份及时防治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可在蛀入孔放入磷化铝片或用棉花沾取40%速扑杀100倍液塞入蛀孔,再把入口封死。蚜虫可用吡虫啉2000倍液或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防治。介壳虫用40%速扑杀1000倍液或介必治800~1000倍液防治。此外还应注意加强对桃蛀螟幼虫、卷叶蛾幼虫、梨小食心虫、蝽象等害虫的防治。

4.3调节修剪时间生长季节进行短截和疏枝修剪,人为造成伤口,遇中温高湿环境,伤口容易出现流胶现象。通过调节修剪时期,生长期采取轻剪,及时摘心疏除部分过密枝条。主要的疏枝、短截、回缩修剪,调到冬季落叶后进行。

唐菖蒲角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该病是常见的唐菖蒲叶部病害。严重发生时造成叶片大量干枯。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暗色水渍状小斑,扩大后呈椭圆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的半透明灰褐色病斑。病斑相互连接汇合成长条形斑块。潮湿环境,病部表面有时分泌细菌粘液。被害叶片迅速死亡。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为[Xanthomonasgummisudans(McCulloch)StarretBurkholder],属真细菌纲、真细菌目。病部上的粘液即病原细菌。

发生规律温度在2℃~3℃都能发病,发病最适温度是30℃。该病在夏秋季发生较多。病菌可在病叶、病球茎和土壤中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由寄主的气孔、皮孔及伤口侵入。狂风暴雨后,寄主出现大量伤口,便于病菌侵入,并有利于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

1、发病区在新叶展开后即喷0.5%波尔多液,每7天喷1次,连续喷数次。

2、收获后彻底清理圃地,将病杆、病叶集中烧毁。种球种植前用800倍升汞液或700单位链霉素加1%酒精浸种30~60分钟。

3、发病期间,尤其在台风雨后要喷药防治。可选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细菌性角斑病有特效,一般不能与其他药剂混用。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还可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250ppm或用高锰酸钾800~1000倍液,或1:4:600铜皂液,或1:2:300~400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3~4次。

《芙蓉树流胶病的发生及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