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玉米发生大青叶蝉虫害的时候该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大青叶蝉大青叶蝉[Tettigellaviridis(L.)]为分布广泛的杂食性害虫,可为害玉米、高粱、稻、麦、豆类、蔬菜、果树等。成虫和若虫刺吸茎叶汁液。玉米和高粱被害叶面有细小白斑,叶尖枯卷,幼苗严重受害时,叶片发黄卷曲,甚至枯死。【形态】雄成虫体长7-8毫米,雌成虫9-10毫米。头橙黄色,头顶有1对多边形黑斑;前胸背板黄色,上有三角形绿斑。前翅绿色,边缘黄色,尖端透明。【发生规律】北方每年发生2-3代,以卵在2-3年生树枝皮层下越冬,3-4月间孵化,长江以南多以卵在禾本科杂草茎内越冬,广州冬季各虫态均有。北方5月间出现成虫,喜群集为害玉米,高粱及矮小植物。以锯齿状产卵器在玉米叶背面主脉上刺一长形产卵口产卵,每处有卵5-6粒。玉米、高粱收获后,转向甘薯、大豆及蔬菜上为害,10月下旬产卵越冬。【防治方法】①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②药剂防治应在3-4月若虫盛孵后中在矮小植物上时或9-10月成虫上树产卵前集中在蔬菜等作物上时施药,可用2%叶蝉散粉剂或5%西维因粉剂,每公顷30-37.5千克喷粉。也可用25%氟蚜螨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

编辑推荐

大青叶蝉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分布干全国各省区;在朝鲜、日本、原苏联及欧洲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以成虫和若虫为害叶片,刺吸汁液,造成退色、畸形、卷缩,甚至全叶枯死。此外,可传播病毒病。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5-10毫米。身体青绿色,其中头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淡黄绿色;头的前方有分为两半的褐色皱纹区,接近后缘处有一对不规则的长形黑地。前胸背板的后半呈深绿色。前翅绿色并有青蓝色光泽,前缘色淡,端部透明,翅脉黄褐色,具有淡黑色窄边。后翅烟黑半透明足橙黄色,前、中足的跗爪及后足腔节内侧有黑色细纹,后足排状刺的基部为黑色。发生规律各地的世代有差异,从吉林省的年生2代而至江西的年生5代。成虫或若虫均喜弹跳;若虫喜群栖:成虫趋光性强。成、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吮寄主汁液。可传播多种植物痛毒,寄主为禾本科、十字花科、蔷蔽科和杨柳科等植物。

大青叶蝉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策略]:

A、灯光诱杀成虫。

B防治药剂:使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山茱萸虫害防治 大青叶蝉的防治办法


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viridis(Linnaeus).

别名大青叶跳蝉,属同翅目,叶蝉总科,大叶蝉科(Tettigellidae)

分布为害大青叶蝉分布很广,国内外皆有发生。在国内各省(区)皆有分布。

大青叶蝉寄主范围广,在药用作物中可为害山茱萸、桔梗、白术、紫菀、菊花等。并可为害高粱、玉米以及豆科、十字花科蔬菜、蔷薇科、杨柳科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2~10.1mm,育绿色,其中头冠、前胸背板与小盾片淡黄绿色。头冠中域有1对不规则黑斑,颜面侧区亦具黑色斑纹。前翅绿色,雌虫绿中带蓝,颜色较雄虫深,前缘淡白,端部透明。

卵:白色微黄,香蕉形,长1.6mm、宽0.4mm,中部稍弯曲,表面光滑。

若虫:1、2龄若虫体色灰白而微带黄绿色、头冠部皆有黑色斑点。3龄若虫胸腹部背面出现4条暗褐色纵纹,并出现翅芽,4、5龄若虫翅芽较长,并出现生殖节片。

生活习性在长江流域每年可发生3~5代。以卵在其寄主枝条或杂草茎杆组织中越冬。第2年4月中旬~5月初,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并取食为害,但一般数量较少、为害较轻。6月上中旬以后数量增殖较快,此阶段,江南山茱萸产区和江北桔梗产区都先后受害。接着7月、8月、9月三个月为严重为害期,10月份以后产卵越冬。

大青叶蝉成虫趋光性强,善跳跃。成虫羽化后约经20天开始产卵,卵产于叶背主脉及茎杆组织中,卵痕半月形,卵块状,每块卵约7、8粒,每只雌虫可产卵6~8块。若虫性喜群集,常栖息、活动于叶背和嫩茎上。

防治

1.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淸除药材园内及周围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3.药剂防治:可用20%杀灭菊酯3000倍液,50%杀螟松1000~1500倍液,50%敌敌畏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大青叶蝉危害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


大青叶蝉又可以称为青叶跳蝉、青叶蝉、大绿浮尘子,会苹果、梨、桃、李、杏、核桃、柳、杨等多种果树及植物的叶、茎,使其褪色、畸形、坏死或者枯萎,还可传染毒病,因此在防治上需进行综合防治,这样才能有效消灭或防控大青叶蝉。

1危害症状

大青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枝梢、茎叶的汁液危害,在果树上主要是成虫产卵危害。在成虫秋末产卵时会用锯状产卵器刺破枝条表皮呈月牙状翘起,将6~12粒卵产在其中,成虫密度大时会使枝条遍体鳞伤,易导致抽条,严重时可致幼树死亡。

2形态特征

大青叶蝉成虫体长7~10毫米,头黄褐色,复眼黑褐色,触角刚毛状,前翅绿色,尖端透明,后翅黑色,折叠于前翅下面,身体腹面褐黄色。卵长卵形,长约1.6毫米,以10粒左右排成卵块。

3发生规律

大青叶蝉1年发生3代,以卵在苹果树枝条或苗木的表皮下越冬,在第二年4月份孵化,孵化后的若虫1小时后便开始转移农作物和杂草上取食危害,第3代若虫危害晚秋作物和蔬菜,到9月下旬,第三代成虫便飞到秋菜地危害,10月开始飞向果园,将卵产在果树幼嫩光滑的枝条和幼嫩主干上越冬,果园内间作白菜、萝卜、薯类等多汁晚熟作物时,或果园周围种植有这些晚秋作物时,果树受害严重。

4防控技术

4.1合理间作

幼果树园避免间作晚秋作物,比如说白菜、萝卜、胡萝卜、薯类等;入秋季后清除园内杂草,控制大青叶蝉虫量及果园周围的杂草及晚秋作物。

4.2刷白涂剂

10月份上中旬在成虫迁来果园产卵前,对幼树进行涂刷白涂剂,阻止成虫产卵;白涂剂配方为:生石灰10千克,硫黄粉0.5千克,食盐0.25千克,动物油或皮胶适量,用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涂刷干、枝,阻止成虫产卵。

4.3灯光诱杀成虫

9-10月在果园外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4.4缠纸或塑料胶带

在幼树枝条上缠纸或塑料胶带,既可以防止失水,又可以阻止大青叶蝉产卵。

4.5喷药防治

幼龄果园在10月雌成虫转移至树上产卵时,及时喷施45%~48%(质量分数,后同)毒死蜱乳油1200~1500倍,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等进行防治,一般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皂角林中大青叶蝉的识别和防治


大青叶蝉食性较杂,在皂角树上主要以成虫产卵危害,幼树被害较重。雌成虫产卵前先用产卵管割开枝干皮层,产卵其中,外观呈月牙形伤口。春季若虫孵化后,由于虫口密度大,造成被害枝条遍体鳞伤,刮大风或遇干旱天气,幼树大量失水,导致枝干枯死,是皂角苗木的重要害虫。

(1)形态:

①成虫:雌虫体长910毫米,雄虫体长78毫米。体黄绿色,头橙黄色,复眼黑褐色,有光泽。头部背面有2个单眼,单眼之间有2个多边形黑斑点。前胸背板前缘黄色,其余为深绿色。前翅蓝绿色,末端灰白色,半透明,后翅及腹背面黑色。腹部两侧、腹面及胸足均为橙黄色。

②卵:长卵形,稍弯曲,一端稍尖;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为黄白色。卵块由l0余粒卵组成。

③若虫:老龄若虫长67毫米,似成虫,但无翅。若虫共5龄,初孵化时黄白色,以后逐渐变深。3龄后为黄绿色,并出现翅芽,胸、腹部有4条暗褐色纵纹。

(2)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以卵在果树枝条或皂角苗木的表皮下越冬。翌年苹果树萌动时卵开始孵化,若虫到杂草及蔬菜等植物上危害。1-2代成、若虫主要危害小麦、玉米、高粱、豆类、花生及杂草等,第三代主要在白菜、萝卜等秋菜上危害。

10月中、下旬飞回果树上产卵越冬。成若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并喜栖息在潮湿背风处。每雌虫产卵30-70粒,夏季卵期9-15天,冬季卵期5个月以上。

(3)防治措施:

①10月上、中旬成虫产卵前,在幼树枝干上涂刷白涂剂,重点涂刷当年生及2年生枝条基部,阻止成虫产卵。

②对越冬卵量较大的皂角林,可用小木棍挤压卵块,消灭越冬卵。

③在皂角林虫量较大时,可喷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

中药材地下发生虫害后该如何防治


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生活的一类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等。这类害虫多昼伏土中,夜出地面活动,食性很杂,主要危害丹参、玄参、地黄、乌头、贝母、黄连、牡丹、麦冬、天南星、白芍、桔梗、白术、紫菀、元胡、太子参、板蓝根、白芷等多种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对穿心莲、菊花、荆芥、绞股蓝、薄荷、除虫菊、款冬花、牛蒡子等药用植物的幼苗危害也较严重。

这些地下害虫的1~2龄幼虫,常聚集在药用植物心叶或嫩叶背面,将叶片咬成无数小孔。有的啃食叶肉,残留表皮,使叶片呈现半透明白斑;有的咬食未出土的药材种子、根、茎、块根、块茎;有的咬食未出土的幼芽或刚出土的子叶以及生长点。幼虫3龄以后,扩散危害,食量大增,白天躲在被害植株附近的表土下2~3cm处,晚上出土危害,尤以晚上9时、12时和清晨5时活动最盛。阴雨天则整天出土危害,将叶片咬成孔洞、缺刻或咬断幼苗嫩茎,甚至连苗带叶拖入洞穴内食用。一条4龄以上的幼虫,一个晚上平均可以咬断幼苗3~5株,最多的可达10株以上,常常造成缺苗、断垄,使幼苗生长不良,造成药材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严重影响药农种植药材的经济效益。

防治地下害虫有以下方法:

冬季深翻

冬季,深耕土壤35cm,并随耕随拾虫,通过翻耕可以破坏害虫生存和越冬环境,减少次年虫口密度。

粪肥处理

未腐熟的粪肥是最易引诱地下害虫产卵繁殖的好场所。因此药用植物栽培施用粪肥时,一不能施用未腐熟的生粪,二要在倒粪时每立方米粪肥掺5%的西维因500g进行药剂无害化处理,效果较好。

清洁田园

杂草是地下害虫产卵及隐蔽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迁向药田危害的桥梁。因此,头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拣尽田间杂草,可减少越冬幼虫和蛹的数量;同时,在作物出苗前或地下害虫1~2龄幼虫盛发期,及时铲尽田间杂草,减少幼虫早期食料,也可消灭部分幼虫和卵。将杂草深埋或运出田外,沤肥,可消除产卵寄主。

药剂拌种

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ml加水500~600g,拌药材种子5~6kg,均匀喷洒,摊开晾干后即可播种,有效期30~35天;或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1kg拌种,可防治蝼蛄、蛴螬、黄蚂蚁、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根部灌药

苗期害虫猖獗时,如发现断苗而幼虫入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任选以上一种药液灌根,隔8~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在地下害虫密度高的地块,可采用40%甲基异柳磷50~75g(均为亩用量)对水50~75kg,或用2.5%敌杀死6000倍液、速灭杀丁4000倍液,或地虫一扫净、乐斯本(按使用说明书配用),下午4时开始灌在苗根部,杀死地老虎效果可达90%以上,还可兼治蛴螬等地下害虫。

撒施毒土

每亩用5%特丁磷2.5~3kg,沟施、穴施均可,药效期长达60~90天;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0g,拌细沙或细土25~30kg,在药物根旁开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中耕将药土施入,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

灌水灭虫

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在地老虎发生后,及时灌水,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灭虫效果。

人工捕捉

每天清晨到田间扒开新被害药苗周围或被害残留茎叶洞口附近的表土,捕捉害虫,集中处理。

诱杀成虫

诱杀成虫有很多有效的方法:

1.金龟子(蛴螬的成虫)、地老虎、蝼蛄的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可能的条件下,于成虫盛发期放置一些黑光灯进行诱杀。

2.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加90%敌百虫1份调匀装盆可诱杀地老虎等成虫。

3.用炒香的麦麸、豆饼诱杀蝼蛄,一般于傍晚无雨天在田间挖坑,放置诱饵,次日清晨收捕害虫集中处理。

4.毒饵诱杀可首先用20%灭多威乳油100g,加水1kg稀释,再喷在100kg新鲜的草或切碎的菜(长约16cm左右),拌成毒饵,于傍晚堆放在田间,每隔一定距离堆成直径为30~40cm、高15cm的小堆,亩用毒饵25kg诱杀地老虎。

或用1m左右长的新鲜树枝泡在稀释50倍的40%氧化乐果溶液中,10小时后取出,于傍晚插入已播药材田内,每亩25~40枝,诱杀金龟子效果好。

或将新鲜菜籽饼(或花生饼)2.5kg搓散,放锅中炒香,把炒好的菜饼盛在桶内,然后把用温水化开的敌百虫倒入桶内,闷3~5分钟,于傍晚将毒饵分成若干小份撒放于移栽药田的畦沟行间,第二天清早即可见到毒死的地老虎虫体。

地面施药

傍晚收工后,用背负式喷雾器,按每亩用2桶清水、每桶清水内加2.5%的敌杀死8ml的标准,配成2000倍的溶液,搅拌均匀,满地喷洒。由于夜间气温下降,蒸发量少,加上有露水覆盖,土壤、苗棵均成湿润状态,可保证药效。对各类地老虎幼虫几乎可达100%的治虫效果。这一灭虫技术,用在各种药材育苗地,可取得较好效果,很少再见有地下害虫危害药苗。

植株施药

当药材植株幼苗出现孔洞、缺刻等被害状况时,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二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20%拒食胺乳剂500倍液,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喷施或交替使用。成虫发生期于傍晚喷雾2~3次,每7~10天重喷1次;也可用2.5%敌百虫粉剂每亩1~1.5kg喷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油松发生针枯病后该如何防治


河北唐山新区的团结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油松路,可自1998年开始,少数油松染上了油松针枯病,1999年染病油松增多,破坏了整条街景。我们自1999年秋季开始防治,经过两年来的努力,使染病较重的树木得到控制,较轻的树木已恢复正常生长。下面将油松针枯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症状:油松针枯病又名落叶病,该病原菌除危害油松外,还危害马尾松、黑松等。油松感病后针叶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红褐色脱落。落下的病叶,以后都变为灰褐色或灰黄色,一般到第二年的春天在各种病叶上就会产生典型症状:即先在病叶上出现纤细的横线,将病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小段上长出椭圆形小黑点约0.2至0.3毫米,即分生孢子器;并逐渐产生较大的椭圆形黑色突起,即病菌的子囊盘;条件适宜时中央有一纵裂缝,显露出乳色物,即子囊和子囊孢子。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过冬。次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8月后病叶陆续脱落。分生孢子一般无再侵染作用。4、5月份雨水渐多、湿度大,土壤瘠薄干旱、树木生长衰弱,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和发病。防治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2.于每年的秋季油松老叶脱落较多的10月中旬以后,人工摘除清扫落叶并烧毁,消灭病原菌。3.在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期喷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1∶1000倍碱式硫酸铜或用9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10至15天喷1次连续喷3次,如果发病较重,可增加喷药次数加以控制。

植物发生棉卷叶螟后该如何防治


分布与为害棉卷叶螟又名棉大卷叶虫,俗名裹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棉卷叶螟寄生植物有棉花、苘麻、红麻、木槿、蜀葵、黄秋葵、芙蓉、梧桐、木棉及冬苋菜等。其中尤以苘麻、棉花、蜀葵和木槿受害最烈。

为害状初孵幼虫多聚集在叶背取食,残留表皮。2龄后开始分散吐丝卷叶成筒,幼虫在筒末吃完,常排在卷筒内。幼虫有转移习性,一个卷叶尚末吃完,常又迁至他叶继续卷叶为害,叶如被吃完,可食苞叶或幼蕾。幼虫蜕皮5次后,以丝将尾端粘于叶上,化蛹于卷叶内。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4毫米,翅展22-30毫米。体黄白色,有闪光,前后翅外缘线、外横线、内横线均为褐色波状纹。

卵椭圆形,略扁,长约0.12毫米,宽约0.09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绿色,孵化前呈灰色。

幼虫成熟幼虫体长约25毫米。头扁平赭灰色,并有紫色斑点。胴部青绿色,体背渐变桃红色,前胸硬皮板深褐色。

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的代数在长江流域4-5代,华南5代,台湾省6代,以老熟幼虫在蜀葵、木槿及其他寄主附近杂草、枯叶、树皮中越冬。翌年春季4-5月间开始化蛹变蛾。幼虫危害盛期在6-8月。

防治方法

1、灭越冬幼虫铲除杂草、收集田间枯枝、落叶等集中处理,消灭其中的幼虫。同时消灭中间寄主上的虫和卵,以压低虫源基数。

2、药剂防治掌握幼虫1、2龄末卷叶而群集叶背为害时期防治,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防治。

玉米雌雄花期不协调该如何防治


玉米自交系雌穗抽丝期与同株雄稳散粉期不一致或制种的两个亲本雌雄花期不相遇,从而影响授粉和结实的现象称为玉米花期不协调或玉米花期不遇。

病因

自交系本身雌雄花期不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交系固有特性决定的,这种情况即使在正常条件下也表现花期不协调,不易制得大量的种子。这是由于自交系本身遗传特性决定的,由于自身难于繁殖,生产上不宜使用。二是有些自交系对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反应十分敏感,当环境条件正常时,雌雄花期相遇,表现很协调;当生产上遇有严重干旱或出现连续高温天气,雄花很易提早散粉,而花丝则延后伸出,造成供粉失时,则不易授粉。生产上在配制杂交种的玉米田,经常可见到父本散粉与母本拍丝不同期的情况,造成授粉不良或局部授粉,出现空穗或部分结实现象,结实率大幅度下降,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为了防止制种田父本、母本花期不遇必须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选用肥水条件优良的土地进行制种。

(2)严格按照品种规定日期播种,也可按苗龄指标播种。如果给外地制种,必须掌握亲本自交系在当地生育规律,据此确定播种期,不可按外地经验进行,以防不测。

(3)从播种到开花期间特别注意按其要求进行栽培管理,确保两亲本生长发育正常,防止干旱、涝淹及脱肥。

(4)为慎重起见父本应分两期或三期播种,也可在边行上增设父本采粉区,以应急需。

(5)有条件的采用人工授粉方法,可提高母本结实率。

(6)注意测定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在隔离区内选有代表性地块,定时定点检查父母本叶片数目。对生长缓慢的父本或母本偏加管理,如偏施肥料或适当灌水,促其把发育进程赶上去。也可采用深中耕的方法抑制发育过快的亲本,使其花期相遇,提高结实率。

中华寿桃的病虫害该如何防治


中华寿桃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流胶病、袍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潜叶蛾、叶螨类、介壳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顶桃卷叶蛾等。

根据笔者6年来对中华寿桃病虫害的防治实践,总结出了以下防治措施:

冬季落叶以后,及时清园。发芽前,刮除枝干老皮,并喷洒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虫,并对树涂白。开花前,在花芽露红时,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花后喷洒10%的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喷洒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桃白蚧、蚜虫、细菌性穿孔病等。4月下旬,喷洒80%的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如有叶螨类,可加喷15%的扫螨净乳油3000倍液,防治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和叶螨类害虫等。5月上旬~6月上旬,也即收麦前,喷洒1.8%的阿维虫清乳油2000倍液+25%的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蚜虫及红(白)蜘蛛、潜叶蛾、桃蛀螟、食心虫、顶梢卷叶蛾等害虫和细菌性穿孔病等病害。5月底前,在果实套袋前,喷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月中下旬,麦收后,喷洒10%的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或者66%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或者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细菌性穿孔病等病害和潜叫蛾、桃蛀螟、食心虫类、棉蚜虫等害虫。7月上旬,喷洒B.T虫净800倍液+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桃蛀螟、梨小食心虫、顶梢卷叶蛾等。7~8月,雨季喷6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次以上,防治炭疽病。9月,喷洒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防治叶蝉和椿象等。9月底至10月初,果实摘袋后喷一次75%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褐腐病。

棉花为什么会发生铃病该如何防治


侵染棉铃的病害有2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棉铃疫病,其它常见的还有炭疽病、角斑病、红粉病、黑果病、曲霉病、软腐病、红腐病、灰霉病和茎枯病,这些病害常复合侵染,同时发生,常年导致棉花减产15%~20%,多雨年份可达50%以上,而且严重影响皮棉品级。现简要介绍棉花主要铃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

1主要棉花铃病的发生特点

1.1疫病

是我国棉花铃期最主要的病害,常年可造成10%左右的产量损失。该病由苎麻疫霉菌直接侵染引起的。病菌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等在土壤内或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内越冬。5月份侵染棉苗,引起苗疫病。棉花铃期,田间病残体和土壤中的游动孢子借雨水飞溅或昆虫等媒体侵染棉铃。染病棉铃在潮湿时表面可见一层霜霉状物,后期常有其它病菌复合侵染造成烂铃、僵瓣。

该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气候:较高的湿度是该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8~9月份连绵阴雨有利严重发生;(2)棉花品种和生育期:棉铃苞叶窄的品种发病轻,结铃部位低、果枝短、早熟品种易感病;(3)栽培管理:7月底8月初灌水比不灌水发病显著加重,中后期雨后及时排水可减轻发病。追施氮肥过多发病重,氮磷钾配合施用发病轻,栽培密度大,田间郁蔽,烂铃率高,地膜棉发病较重,虫害重时发病也重。

1.2炭疽病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棉区,是多雨年份常发生的一种病害,由普通炭疽病菌侵染引起,以种子带菌传播,苗期引起苗病,铃期病菌再侵染引起烂铃和僵瓣,常与其它铃病复合侵染。高温高湿气候下,发病重。8月中旬后秋雨连绵,田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发病重。幼龄比25d以上的大铃抗病性强。

1.3红腐病

南北棉区均有发生,苗期在黄河流域棉区为害重,铃期在长江流域为害重。其病原菌为串珠镰刀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先侵染棉苗,铃期从伤口侵入,幼铃抗病强,成铃易感病,迅速腐烂。病菌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再侵染。高湿郁蔽、虫害重的棉田病害重。

1.4角斑病

为细菌性病害,多侵染海岛棉,故新疆棉区发病普遍,南方夏秋多雨季节也易大量发生。病原菌为黄单胞杆菌,主要存在于种子和病残体上,借风雨和虫媒传播,从叶和铃的气孔、伤口侵入,能进入维管束到达种子越冬。铃期风雨大及栽培密度大、田间积水等、有利发病。成铃受害后部分铃室腐烂。

1.5黑果病

各棉区均有发生,长江棉区较普遍,发病率达20%。病原菌为黑果病菌,由残留于土壤中的病铃携带,借风雨、昆虫传播到铃上,直接或由伤口、气孔侵入,很快造成腐烂。该菌能很快侵染各龄期棉铃,高温高湿发病重。病铃多干缩但不脱落。

1.6红粉病

各棉区均有发生,由玫红复端孢菌侵染引起,在病铃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通过伤口侵染棉铃。凉爽潮湿气候下易发病,病铃在湿度大时表面产生杏红色绒状霉层,不能正常开裂吐絮,形成僵瓣。

1.7曲霉病

各棉区均有发生。受害铃不能开裂,病菌能侵入内部影响纤维质量。高温高湿有利发病,虫害重时该病重。

1.8灰霉病

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发病重,常与棉铃疫病和炭疽病等混合发生。病铃表面产生灰色绒状霉,造成棉铃干腐。

1.9软腐病

分布于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棉铃受害后软腐,产生白色绒状菌丝,渐变黑。最后全铃湿腐或干缩。病菌多由伤口侵入,因此虫害重则发病重,高温下发病重。

1.10茎枯病

各棉区均有,属偶发性病害,低温高湿条件有利发病,湿度90%以上,气温20~25℃该病大发生,且棉花全生育期内均能发生。为害棉铃病铃斑黑褐色,表面密布黑点,最后棉铃黑腐。

2铃病防治措施

棉铃病害发生时间较长,常数种病害同时或先后复合发生,各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十分相似,与温湿度和田间小气候关系密切。因此首先要做好农业防治,结合栽培管理,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搞好虫害防治工作,重病田适当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是铃病的总体策略。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加强田管

降低田间湿度是控制铃病发生重要技术环节。棉花生长中后期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对减轻发病作用明显;推株并垄有利改善棉株下部小气候、降低湿度、减轻发病;雨天及时清沟排水可减少一半烂铃。

2.2合理栽培

棉田间套作其他作物,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将疫病减轻50%~90%;棉花实行宽窄行种植、高畦栽培等有利于降低田间湿度,加强通风透光,减轻发病。

2.3配方施肥

施氮肥过多易导致棉花徒长,抗病力减弱,且田间易郁蔽,加重铃病发生。磷、钾肥有利于棉花健发稳长,增强抗病力。因此,施肥要氮磷钾配合施用。

2.4早除病铃

早期病铃是中后期病菌再侵染的源泉,及早摘除早期病铃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可减少病菌再侵染的机会。

2.5防治虫害

棉铃虫、玉米螟、红铃虫、金刚钻等中后期蛀铃害虫为害的伤口,为病菌的入侵增加了机会,且害虫也是病菌携带者和传播者。因此,搞好中后期害虫防治工作,可有效减轻铃病的发生。

2.6药剂防治

铃病受气候及田间棉株生长状况影响很大,发生时间长,病菌种类多,药剂防治有一定难度,并且中后期棉株高大、茂密,南方降雨频繁,并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药难度和影响药剂效果。但是,在上述10种铃病中,除角斑病由细菌侵染发病外,其余的全是真菌性病害,这为药剂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和效果保障。具体可选用以下药剂和施药方法:

(1)喷雾防治,结合红铃虫防治,用40%拌种双可湿粉300~400倍液喷雾,连续2~3次。

(2)用药保护,铃病初发时用药,以后每隔10d1次,连施3次。可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14%胶胺铜或15%铜胺200~250倍液,35%铜悬乳剂400倍液等。此外,还可选用炭疽福镁、代森锰锌、甲霜灵、甲霜灵锰锌等药剂喷施,喷施时以铃为重喷部位。

枇杷主要的病虫害该如何防治


枇杷终年常绿,秋冬开花,当年着果,来年采收。从9月开始开花,花期长达23个月,保护花、果安全过冬(10%以上的花、果),就能获得丰收。但是当年枇杷采收(56月)后至来年采收果实,其间因各种病虫发生和为害,就会影响枇杷的产量和品质。根据泸州地区枇杷病虫发生情况,现将枇杷从开花期至果实采收期间的主要病虫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枇杷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1、花穗腐烂病引起枇权花穗腐烂的原因诸多,但主要是有害生物和气候两方面的原因。在枇杷开花期(911月),秋雨连绵不断,湿度大,加速了花穗腐烂病的发生。特别是中晚花期,花轴变褐软腐呈粑烂状,用手挤病部会有粘稠液流出,到后期花轴皱缩干枯呈萎蔫状。

2、叶片和果实病害根据初步调查,为害叶片和果实的病害有:褐斑病、叶斑病、污叶病、轮斑病、灰斑病和炭疽病、黑腐病、褐腐病、日灼病等。这些病害为害新梢嫩叶和老叶,有些还可为害花朵、花穗、幼果等。幼嫩叶片被害后卷曲凋萎,影响新梢抽生;老叶被害后,引起大量落叶;果实被害后,最初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在果实脐部周围迅速扩展,最后腐烂不堪食用,失去商品价值,对产量影响很大。

3、枇杷害螨为害枇杷叶片、嫩梢和花的害螨主要是若甲螨,该螨在枇杷产区每年发生世代数不祥,但世代重叠,到枇杷夏梢抽生期发生数量较大,会严重影响枇杷花芽分化。当花被害后,造成萎蔫并形成煤烟状,引起大量花穗脱落。

4、枇杷黄毛虫枇杷黄毛虫是枇杷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食害嫩叶、嫩芽,发生严重时连老叶也吃成仅剩叶脉,甚至造成枇杷树死亡。此虫在(510月)都有发生和为害。但到89月份为害量最大。

5、木虱木虱以成虫和若虫集中于新梢、叶柄、叶片吸食汁液。被害叶片叶脉扭曲、叶面皱缩、产生枯斑,并逐渐变黑,诱发煤污病和落叶。

6、食心虫为害枇杷的食心虫有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等,以梨小食心虫为主。梨小食心虫食性杂,以幼虫蛀食枇杷新梢造成萎蔫,蛀食穗轴和花穗腐烂,蛀食果实造成果实腐烂。

二、枇杷病虫害防治措施

1、提高枇杷树体抗病虫能力,是控制病虫危害的基本措施加强果园管理,采果后剪去过密枝、光腿枝、疏剪、回缩和短剪,特别要剪去病虫枝,压低旺枝的生长使其缓慢生长,以促进夏梢的抽发,为次年丰产奠定基础;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做到旺树不施氮肥;搞好排灌系统,作到雨季能排水,旱时能灌水,幼树园在78月一般不灌水,及时疏松树盘。通过这些农艺措施,就能达到增强枇杷树体抗逆能力,减少或减轻病虫的为害。

2、适时喷药保护,将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根据枇杷周年生长物候期和之相应的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好3个关键施药时间:第一是枇杷各次抽梢期(春、夏、秋)。此期的病虫害有为害叶部的病害(灰斑病、褐斑病、叶斑病、轮斑病和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黄毛虫、梨小食心虫和木虱。可将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施用;43%大生富600800倍加40%巨雷10001200倍混施,或43%大生富600800倍液加20%好年冬1000倍或加4.5%绿百事10001500倍;第二是花期。此期也是秋梢抽生期,加之又遇秋雨不断,病虫害各类较多,为害也重,主要有花腐病、木虱、若甲螨、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可用2%加收火500倍加40%施佳乐10001200倍喷雾防治花腐病,用2.5%天王星1500倍液或73%果满园3000倍防治螨类,43%大生富600倍或25%叶斑清4000倍喷雾防治叶斑病、炭疽病等,40%巨雷10001200倍或10%安绿宝1500倍防治木虱、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第三是结果期。此期能否控制好病虫的为害,是关系到枇杷增产的关键。此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褐腐病和黑腐病,主要虫害有梨小食心虫、桃蛀螟以及蝽象和蚧壳虫等。药剂同花期用药(以此不赘述)。

幼树园和苗圃一旦发现胡麻色斑病,应立即拔毁。干腐病发生的果园,要立即刮除病部并用2%加收米100倍涂刷。有白纹羽和紫纹羽为害枇杷颈部时,用71%爱力杀800倍或30%爱苗3000倍灌淋根部四周。

水稻电光叶蝉如何防治


水稻电光叶蝉,学名Inazumadorsalis(Motschulsky)异名及Reciliadorsalis(Motschulsky),属同翅目,叶蝉科。分布在黄河以南各稻区。主要为害水稻、玉米、高粱、粟、甘蔗、小麦、大麦等。偶害芝麻、柑桔等。

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在水稻叶片和叶鞘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发育受抑,造成叶片变黄或整株枯萎。传播稻矮缩病、瘤矮病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mm,浅黄色,具淡褐斑纹。头冠中前部具浅黄褐色斑点2个,后方还有2个浅黄褐色小斑点。小盾片浅灰色,基角处各具1个浅黄褐色斑点。前翅浅灰黄色,其上具闪电状黄褐色宽纹,色带四周色浓,特征相当明显。胸部及腹部的腹面黄白色,散布有暗褐色斑点。卵长1—1.2mm,椭圆形,略弯曲,初白色,后变黄色。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体长3.5mm,黄白色。头部、胸部背面,足和腹部最后3节的侧面褐色,腹部1一6节背面各具褐色斑纹1对,翅芽达腹部第4节。

生活习性

浙江年生5代,四川5—6代,以卵在寄主叶背中脉组织里越冬。台湾年生10代以上,各虫期周年可见。长江中下游稻区9—11月为害最重,四川东部在8月下旬一10月上旬,台湾6—7月和10—11月受害重。雌虫寿命20天,雄虫15天左右。产卵前期7天,产卵量约80粒。卵历期10一14天,若虫历期11—14天,10一11月的若虫历期37天左右。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

(2)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和捕食性蜘蛛。

《玉米发生大青叶蝉虫害的时候该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青叶碧玉如何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