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菊花有哪些常见疾病及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进入深秋各种菊花绽放,菊花比较好养,但是像其他花草一样菊花也有许多的常见病。菊花的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茎腐病和花叶病。那么,我们怎样诊断和防治呢?

白粉病

症状:病变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多发于叶片、叶柄等处,有时幼茎、花柄、花芽也会受害。初发时,白粉主要在叶片正面,条件适宜时,全叶部满白色粉状物,后期则出现黑色小点,严重者,叶片枯萎卷缩,植株矮化,花瓣畸形或者不开。

防治:

(1)及时清除病叶及病残体,集中烧毁。

(2)在浇水时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合理施肥。

(3)发病前,即4月中旬-8月中旬,用80%代森锰锌800倍液,和50%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交替喷洒,每月喷两次。

(4)发病期,喷洒20%的粉锈宁600-800倍液,或者50%的多菌灵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黑斑病

症状:初期在叶片上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然后颜色慢慢变成黑色到黑褐色,病斑直径2-10毫米;后期病斑边缘为黑褐色,中心转为灰褐色至浅灰色,出现小黑点。严重时病斑间相互连接,使整个叶片发黑干枯,悬挂于茎上。

防治:

(1)发现病叶应该立即摘除。

(2)大田菊实行二年以上轮作倒茬,盆栽菊则需每年更换新土。

(3)扦插时选择健康母株做繁殖株,并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者80%代森锌600倍液浸泡1-2分钟。

(4)冬季割除地面残留枝叶,集中烧毁,深翻土壤埋掉。

(5)4月上旬,喷洒1%波尔多液或者80%的代森锌600-800倍液,防止病害发生。

(6)发病期喷洒75%百菌清700倍液或者40%唏唑醇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茎腐病

症状:苗期染病,病苗基部初呈水泽状,后变成褐色,造成死苗。成株染病时,叶、芽、花逐渐萎蔫,主茎长久发绿,染病基部出现长条形皱缩状褐色斑,造成茎部枯萎,根部腐烂,使全株死亡。

防治:

(1)土壤和花盆要用2-4%福尔马林或50%克菌丹进行消毒。

(2)苗期避免强烈阳光直晒,控制浇水量,雨后及时排水。

(3)控制种植密度,合理施肥,不过量施用氮肥。

(4)管理中避免苗木受伤。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

(6)根外追施0.1%的硫酸钾或100ppm硼酸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7)发病期,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和40%多菌灵1000倍液混配进行喷洒。

(8)用50%甲基托布津和水按1:10比例的混合液进行灌根,效果良好。

花叶病

症状:病叶上出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坏死斑,严重者呈褐色枯斑,使整个叶片坏死脱落。

防治:

(1)不用带病毒的植株作为繁殖材料,从源头上切断病菌。

(2)繁殖材料选好以后要进行热处理。zw59.COM

(3)对操作工具进行消毒,避免植株

扩展阅读

夏威夷竹叶子常见疾病是什么?夏威夷竹叶子常见疾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夏威夷竹姿态优美,枝叶茂密,叶色浓绿且富有光泽,是室内装饰点缀的有利植物,还可以净化室内空气,改善空气湿度,放在室内对我们的健康也是有很多帮助的。但是叶子一旦出现疾病,就会降低它的观赏性,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夏威夷竹的常见疾病及如何防治的方法,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哦。

夏威夷竹常见疾病褐斑病

这种病害是危害植物的叶片部位的,与浇水有很大的关系。具体的防治方法是:在它生长期间需要适量浇水,宁可让花土干燥一点,也不能让它太过于湿润。如果浇水过多,会导致叶子腐烂或枯黄,影响美观程度。另外,在夏季空气相对比较干燥时,每天可浇两到三次水,以保证枝叶能够旺盛的生长。

霜霉病

对付这种病,首先去除掉已经病变的叶片,然后可以喷一些消毒的药物。

另外,还需要适当给予光照,使植株的抗病性增加。它属于绿色植物,需要阳光的呵护,但应该避免光线的直射情况,如果叶片在阳光下暴晒,叶片会变成淡黄色或者直接枯萎,这样就会更使植株受害了。同时,它又很耐阴,所以在植物刚进入成长阶段的时候,最好进行一些遮阴的防护,不要让植物直接经受阳光的照射。

对于夏威夷竹来说最主要的危害就是炭疽病,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炭疽病

症状

在夏威夷竹叶面上生圆形小褐点,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纺锤形斑,生在叶缘则成半纺锤形,病斑有深褐色宽边,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上散生小黑点。

发病规律

病原为真菌,刺盘孢。病原菌在植株上病叶和落地病残体内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借风雨传播多次进行再侵染。在温室内可周年发病。温暖湿润、结露时间持续长、阴雨天多,病害易流行。环境条件对植株生长不适宜,土壤肥力差,长势衰弱时发病常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除夏威夷竹病叶、老叶,将其集中深埋。注意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增强植株体抗病力。

(2)发病初期喷洒1:2:200波尔多液,每15天喷1次,共喷2~3次。亦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每15天喷1次,共喷2~3次。

菊花有哪些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菊花线虫病线虫,又称蠕虫,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一种低等动物。虫体体形细长,两端尖,长约1毫米左右,透明。它可以通过气孔进入菊花的叶及花芽内,损伤细胞和组织,病株表现为长势弱,矮小,色泽异常等,有时在叶面可见三角形褐色坏死病斑。线虫在寄主或土壤内越冬,通过浇灌移栽等途径传播。扦插时,插条在50℃热水中处理10分钟可杀死线虫。

蚜虫棉蚜虫是菊花后期的主要害虫,并能传播病毒,一个可繁殖20代,于9~10月危害嫩叶嫩梢,雌蚜虫呈赤褐色或黑色,若蚜为黄绿色。为害后可造成枝僵叶萎。蚜虫常在木槿、花椒或夏枯草等植物寄生过冬。清除四周寄主植物;生长期用40%乐果1500~2000倍液喷杀防治。

菊天牛又称菊虎、蛀心虫。是一种小形天牛,长约611毫米,具黑色鞘翅,长有疏灰色绒毛,腹部为桔红色,前胸板中长一块红色卵圆形斑纹,触角的长度几乎与身体相等。9月后钻入茎内产卵,经孵化出幼虫可钻人茎心,逐渐下移,在根内化成蛹过冬。5至7月为害严重,可使植株失水萎蔫,死亡。在为害期清晨进行人工捕杀,或以25%DDT3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倍液喷杀,或虫穴注入并封口的方法进行防治。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系常见地下害虫。在苗期可咬断嫩茎,7月中旬为害根部,使植株萎蔫,枯黄,严重可造成死亡。为害期用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注。

核桃常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核桃褐斑病

致病病源是半知菌类的一种真菌。主要危害叶片,嫩梢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枯梢和烂果。

1病害症状:叶片感病后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褐斑,直径约0.3~0.7cm,中间灰褐色,边缘暗绿色至紫褐色,病斑上有黑褐色小点,严重时,病斑增大连成大片枯斑,叶子早期脱落。枯梢上病斑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稍凹陷,边缘褐色,病斑中间常有纵向裂纹,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嫩梢枯死。

核桃白粉病

该病害主要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受害部位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

1病害症状:叶片感病后,叶片背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病斑,叶片正面粉层浓淡不均,凹凸不平,9~10月病叶上产生微小的黑色颗粒,叶片扭曲皱缩。新梢染病后,节间缩短,叶形变狭,叶缘卷曲,质地硬脆,渐变褐色枯焦,冬季落叶后,病梢呈灰白色。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翌年春天,病芽展叶现蕾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昆虫传播,侵染危害。每年5~6月和9月份是发病高峰期。一般栽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生长衰弱的树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源:核桃展叶至开花期,及时多次摘除病梢、病叶;核桃采收后,结合修剪,剪除病梢、病芽、扫除落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重病区在发病初期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该病由学名为的病源细菌引起。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嫩稍和芽,致使果实变黑、腐烂、早落,或使核仁干瘪,出仁率降低,影响核桃产量和质量。

1病害症状:果实感病后,果面上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随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色病斑,外围有水渍状晕圈。病斑中央下陷龟裂并变为灰白色。遇雨天,病斑迅速扩大,并向果核发展,使核壳变黑。严重时,全果变黑腐烂,提早落果。叶片感病后,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黑褐色病斑,外面有半透明状晕圈,严重时病斑连片扩大,有时呈穿孔状,使叶片皱缩枯焦,提早脱落。叶柄和嫩稍上的病斑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状,黑褐色,稍下陷。严重时病斑扩展包围枝干一周,枝稍枯死。芽受害后常变黑枯死。

2发病规律:病源细菌在病枝、芽鳞等组织内越冬。翌春核桃展叶期借雨水、昆虫等传播到叶片和果实上。细菌从气孔,皮孔和各种伤口侵入,于4~8月发病,并反复多次侵染。发病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细菌侵入叶面的最适温度为4~30℃,侵染幼果的最适温度为5~27℃。春、夏多雨年份,发病早且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核桃树生长过程中,每年秋季要施足有机基肥,并合理配方施肥,保持健壮树体,增强抗病力。

2清除侵染源:采果后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毁,减少次年侵染源。

3药剂防治:发芽前喷施波美3~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波尔多液1~3次;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及幼果期各喷1次30%甲基托布津或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核桃炭疽病

由学名为的一种真菌所引起。主要危害果实、叶片、芽和嫩梢。果实受害后引起早期落果或核仁干瘪。

病害症状:果实上病斑初为褐色,后变黑色,近圆形,中央下陷。病部有黑色小点,有时呈同心轮纹状排列。湿度大时,病斑上小黑点呈粉红色小突起,严重时,病果上常有多个病斑扩展连成片,全果变黑腐烂或早落,失去食用价值。叶上病斑不规则,有时沿叶缘四周约1cm宽处枯黄,或在主侧脉间出现长条枯斑或圆褐斑,严重时全叶枯黄脱落。芽、嫩梢、叶柄、果柄感病后,出现不规则或长形下陷的黑褐色病斑,造成芽梢枯干,叶果脱落。

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枝上、叶痕、病果及芽鳞中越冬,成为翌年初次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气孔、皮孔侵入。发病早晚和轻重程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当年雨季早,雨水多、湿度大则发病早且重;反之,发病晚,病害轻。栽植密度过大、树冠稠密、通风透光不良的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加强抚育管理,保持园内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清除园内病枝、病果、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3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托布津500~1000倍液,在核桃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迅速生长期各喷1次。

菊花的品种有哪些?常见的十种菊花品种盘点


菊花的品种中,最常见的十种有白菊、墨菊、紫菊、夏菊、秋菊、寒菊、天鹅舞、复色菊、日光菊、瑶台玉凤,这些品种不管是颜色、形态、生长习性都不同,但它们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有着不同的作用价值。

1、菊花的品种:白菊

菊花有很多不同的品种,一般最常见的是白菊,它和大多数品种的形态差不多,不过它的花朵是白色的,有着独特的观赏价值,平时可以晒干泡茶饮用,有着不错的药用效果。

2、墨菊

墨菊也是菊花品种之一,它的花朵是筒状的,花朵黑色中带有红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很多人都喜欢在家养殖墨菊,墨菊一般都是盆栽做观赏植物。

3、紫菊

紫菊在生活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品种,它的形态和墨菊很相似,不过花朵是紫色的,喜欢生长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下,大多分布在我国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区。

4、夏菊

夏菊我们也可以叫做金英、黄华,它的颜色有很多,有着它的独特观赏价值,夏菊在正常情况下养护,大概在5~9月开花,可以作为观赏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

5、秋菊

秋菊和夏菊差不多,不过秋菊的开花大多都是黄色的,平时我们也可以叫秋菊为黄花、帝女花等名字,它的花期一般在10~11月开花,其花朵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

6、寒菊

寒菊也被叫做冬菊,它在菊花的品种中,是最耐寒的一种,一般寒菊在寒冷的冬季12月开花,来年的1月花朵就会凋谢,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7、天鹅舞

在菊花的品种中还有一种是天鹅舞,它的花朵和其它菊花有着很大的差别,一般天鹅舞菊花的花瓣就像舞动的天鹅一样,再加上它鲜艳的颜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8、复色菊

复色菊的颜色比较丰富,它的花朵一般都是两种颜色夹杂一起的,一般复色菊代表优雅幸福的意思,很多人都十分喜欢复色菊,平时可以将它盆栽养护,也可以将它送给身边的人。

9、日光菊

日光菊是菊花的品种中,最耐旱的一种品种,也是最需要阳光的一种,平时养护日光菊时,需将它摆放在充足光照处养护,才能促使它生长的更有观赏价值,不然会使它的花朵快速凋谢。

10、瑶台玉凤

瑶台玉凤也是比较常见的菊花,它的花朵是匙莲型的,开出来的花朵颜色大多都是白色的,带有一种独特的美观,适合将瑶台玉凤送给长辈、老人等,代表着祝福长寿的意思。

标签:品种菊花

葡萄疾病诊断及防治大全


葡萄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葡萄霜霉病

症状

叶片受害,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有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干枯的大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孢子梗与孢子囊)。后病斑干枯呈褐色,病叶易提早脱落。

病原

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Plasmoparauiticola(Berk.dtCurtis)Berl.EtdeToni.侵染所致。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宜温度为15℃;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最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4℃。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时才能进行。

发生规律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叶片内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其卵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

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秋季彻底清扫果园,剪除病梢,收集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2.加强果园管理。及时夏剪,引缚枝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注意除草、排水、降低地面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葡萄发芽前喷布5度(波美比重计)石硫合剂。发病前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布1:0.7:200~240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后喷布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25%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乙磷铝和瑞毒霉虽然对霜霉病有特效,如长期单一连续使用会很快产生抗药性,因此应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如与代森锌、代森锰锌、灭菌丹等药剂混合使用不仅有增效作用,也可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另外,还可使用杜邦系列产品,在发病前喷布美国杜邦易保800~1200倍,7~10天间隔,共喷3~4次效果明显。发病初期喷布克露600~750倍或抑快净2000~2400倍也可收到较好的防效。为延缓抗药性可交替使用克露和抑快净。病害发生较严重时,应混合用药,以保证药效。

葡萄黑豆病

症状

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幼果、叶片、叶柄、果梗、嫩梢等。黑豆宾刚丛萌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生,春夏季为害严重。幼果染病初现深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型。病斑中央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边缘具紫褐色晕圈,似鸟眼状,病斑多时可连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斑局限于果皮而不深入过肉,病斑硬。叶片染病,出现疏密不等的褐色圆斑,初病斑中央灰白色,后穿孔呈星状开裂,外围具紫褐色晕圈。幼叶染病,叶脉皱缩畸形,停止生长或枯死。新梢、枝蔓、叶柄或卷须染病,初呈褐色不规则小短条斑,后变为灰黑色,边缘深褐或紫色,中部凹陷龟裂,严重时嫩梢停止生长,卷曲或萎缩死亡。

病原

有性世代为Elsinoeampelina称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Sphacelomaampelinum称葡萄痂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黑色,半埋生于寄主组织中。产孢细胞圆筒形,短小密集,无色,单胞。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形或长圆形,稍弯,中部缢缩。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等组织中越冬,也能在病果、病叶和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中可存活3~5年之久。第二年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寄主,引起初次侵染。侵人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病菌近距离的传播主要靠雨水,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枝蔓。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温度和比较高的湿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为30℃,潜育期一般为6~12天,在24~30℃温度下,潜育期最短,超过30℃发病受抑制。新梢和幼叶最易感染,其潜育期也较短。黑痘病的流衄和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有密切关系,尤以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的关系最大。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多雨高湿,又造成寄主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病害发生严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山索、白香蕉、巴柯、赛必尔2003、赛必尔2007、贵人香、水晶、金后等。

2.清除菌源。秋季葡萄落业后清除落叶和病穗,集中深埋,刮下的老树皮要马上烧毁,春季葡萄芽磷萌动时,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0.3%五氯酚钠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0.3%五氯酚钠。

3.加强栽培管理。结合夏季修建,细心剪除病枝、病叶、病果,减少再浸染;合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以增强树势,防止徒长;合理留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等是防治该病重要措施。

4.早喷药,巧用药。葡萄开花前或落花后及果实至黄豆粒大时各喷一次1:0.7:2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浮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1600倍液、40%多硫先副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体、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注意交替或混合使用。但波尔多液不能与代森锰锌混合使用,否则易产生药害。葡萄展叶后至果实着色前隔10~15天一次,具体时间和次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葡萄生长及病害发生情况确定。

葡萄白腐病

症状

病害主要为害果穗和枝梢,叶片也可受害,通常在枝梢上先发病,病斑均发生在伤口处,开始呈水浸状淡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后发展成长条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点。当病斑环切时,其上部叶片萎黄枯死。后期病枝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呈丝状纵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和穗轴上形成浅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使其下部的果穗部分干枯。发病果粒先在基部变成淡褐色软腐,逐渐发展至全粒变褐腐烂,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以后干缩呈有棱角的僵果极易脱落;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形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也产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叶片干枯很易破裂。

病原

Coniothyriumdiplodiella称白腐盾壳霉,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壁较厚,灰褐色至暗褐色,底部壳壁凸起呈丘形,其上着生不分枝、无分隔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开始无色,随着成熟度的增长而逐渐变为暗褐色,单胞,卵圆形至梨形。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组织上越冬并能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散落在土壤表层的病组织及留在枝蔓上的病组织,在春季条件适宜时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由伤口、蜜腺、气孔等部位侵入,经3~5天潜育期即可发病,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该病菌在28~30℃,大气湿度在95%以上时适宜发生。高温、高湿多雨的季节病情严重,雨后出现发病高峰。据调查,在南方,谢花后7天(6月10日前后)始见病穗,出现第一次高峰;成熟前10天(7月10~15日)进入盛发期,为第二次高峰,以后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每次雨后便可出现一次高峰。近地面处以及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条件下病情严重。杂草丛生、枝叶密闭或湿度大时易发病。偏旺和徒长植株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由于白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果和病梢中越冬,所以结合修剪,做好果园清洁是减少菌源,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近年报道,在发病初期用地膜覆盖防止病菌侵染果穗的效果也很好。

2.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而且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最易发病,特别是暴风雨或雹灾后,造成大量伤口更易发病,所以改善架面、通风透光、及时整枝、打叉、摘心和尽量减少伤口,提高果穗离地面距离,注意排水降低地面湿度等一系列措施,都可抑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3.由于该病流行性强,为此在预测预报指导下做好药剂防治是非常必要的措施。通常在发病始期(6月中、下旬)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8~15天左右喷一次,共3~5次即可。常用药剂有: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美双加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

葡萄炭疽病

症状

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新梢、穗轴、卷须较少发生。在果粒上发病初期,幼果表面出现黑色、圆形、蝇粪状斑点,但由于幼果酸度大、果肉坚硬限制了病菌的生长,病斑不扩大,不形成分生孢子,病部只限于表皮。果粒开始着色时,果粒变软,含糖量增高,酸度下降,进入发病盛期,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现圆形、稍凹陷、浅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盘中可排除绯红色的粘状物(孢子块),后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病果粒多不脱落,整穗僵葡萄仍挂在枝蔓上。

病原

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盘长孢属(GloeosporiumfructigenumBerk)侵染引起的。在露地环境条件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体上潜伏于皮层内越冬,枝蔓节部周围最多。翌年5、6月份后,气温回升至20℃以上时,带菌枝蔓经雨水淋湿后,形成大量孢子。形成孢子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12℃以下,36℃以上则不形成孢子。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萌发侵染,病菌通过果皮上的小孔侵入幼果表皮细胞,经过10~20天的潜育期便可出现病斑,此为初次侵染。有部分品种病菌侵入幼果后,直至果粒开始成熟时才表现出症状。病菌也可侵入叶片、新梢、卷须等组织内,但不表现病斑,外观看不出异常表现,此为潜伏侵染,这种带菌的新梢将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葡萄近成熟时,遇到多雨天气进入发病盛期。病果可不断地释放分生孢子,反复进行再次侵染,引起病害的流行。

发病规律

病害流行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多雨高湿,温度适宜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埋深浅、土壤粘重的果园发病较重。发病也与栽培技术有关,管理粗放,清扫果园不彻底,架面上病残体多的果园发病重;株行距过密,留枝量过大,通风透光较差,田间小气候湿度大的果园发病重。发病还与品种有关,一般欧亚种感病重,欧美杂交种较抗病。

防治方法

1.结合葡萄冬剪,彻底清园。将植株上剪下的枝蔓、穗柄、僵果、卷须及地上落叶,铁丝上绑绳等,全部清除出园。并焚烧或深埋以清除病源。

2.在葡萄生长期内,要及时摘心、合理夏剪、适度负载。随时清除剪下的副梢、卷须,提高园中通透性。注意排水、中耕,尽可能降低园中湿度。科学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肥的比例,切忌氮肥过多,还要注意增施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3.药物防治。春季萌动前,结合其它病虫害防治,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葡萄谢花后,喷78%科博500~600倍液或80%喷克600倍液,或1:0.7:200倍波尔多液。见病初发,可喷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500~600倍液。

葡萄灰霉病

症状

花序、幼果感病,先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感病的花序、幼果逐渐失水、萎缩,后干枯脱落,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严重时,可整穗落光。新梢及幼叶感病,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多在靠近叶脉处发生,叶片上有时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后期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可出现灰色霉层。不充实的新梢在生长季节后期发病,皮部呈漂白色,有黑色菌核或形成孢子的灰色菌丝块。果实上浆后感病,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并先在果皮裂缝处产生灰色孢子堆,后蔓延到整个果实,最后长出灰色霉层。有时在病部可产生黑色菌核或灰色的菌丝块。

病原

葡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Botrytiscinereapers.exFr.侵染引起的。该病原菌是一种寄主非常广泛的兼性寄生真菌,它可寄生多种水果、蔬菜与花卉。因此该病菌的侵染原十分广泛。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地方,病菌秋天在枝蔓或僵果上形成菌核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树皮和冬眠芽上越冬。菌核和分生孢子抗逆性很强,越冬以后,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菌核即可萌发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新老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花序上,在有外渗物作营养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很易萌发,通过伤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组织侵入寄主,实现初次侵染。侵染发病后又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再次和多次侵染。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京亚、京优、黑汉、维多利亚等品种,避免与草莓、番茄、茄子、黄瓜等作物间作。多施有机肥,控制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绑蔓、摘心、剪除副梢、卷须、多余的花穗。注意地面保持干燥,及时除草。发现有病花穗、病叶、病果等在早晨露水未干及时轻轻摘除,带出园外深埋。秋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

2.农药防治:第一期花前10~15天,喷施碧康1500倍液等;始花前1~2天喷施甲霜灵800倍液;第二期发病喷施1:0.5:200倍波尔多液、50%新灵800倍液等。以上药剂应轮换使用,以提高防治效。

葡萄房枯病

症状

发病初期,先在果梗基部产生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变为褐色,并且蔓延到果粒与穗轴上,使穗轴萎缩干枯;果粒发病,先以果蒂为中心形成淡褐色同心轮纹状病斑,有时轮纹并不明显,后病斑扩展,果蒂失水皱缩,果粒腐烂变褐色,病斑表面散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器),后果粒干缩成灰褐色僵果。病果穗挂在树蔓上可长期不落。叶片发病,先是在叶面上产生红褐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心灰白色,后期病斑中央散生黑色小点粒。

病原

Physalosporabaceae称葡萄囊孢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直菌。异名Guignardiabaccae称浆果球座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扁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埋于病组织皮下,具突出孔口。子囊无色,圆柱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或纺锤形,子囊间有侧丝,线状无色,具2~3个隔膜。无性世代为Macrophomafaocida是一种大茎点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半埋生在寄主皮下,椭圆形,暗褐色,顶部孔口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器内壁密生一层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短小,圆筒形,单胞,无色,顶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或纺锤形,单胞无色。

发病规律

房枯病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果、病穗轴或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囊世代地区子囊壳也是主要越冬器官。有研究认为菌丝体也能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壳。越冬后的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气温回升、降雨或湿度大条件下便释入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分生孢子在24~28℃经4小时萌发。子囊孢子在25℃5小时也可萌发。病菌适应温限9~40℃,15~35℃都能发病。该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菌丝生长适温35℃,因此果实着色后的高温多雨潮湿条件利其发生和流行。房枯病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弱、郁闭潮湿葡萄园发病重。

葡萄白粉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及果实等幼嫩器官,老叶及着色果实较少受害。葡萄展叶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或褪绿小斑,病斑渐扩大,表面长出粉白色霉斑,严重的遍及全叶,致叶片卷缩或干枯。嫩蔓染病,初现灰白色小斑,后随病势扩展,渐由灰白色粉斑变为不规则大褐斑,呈羽纹状,上覆灰白色粉状物。果实染病出现黑色芒状花纹,上覆一层白粉,病部表皮变为褐色或紫褐色至灰黑色。因局部发育停滞,形成畸形果,易龟裂露出种子。果实发酸,穗轴和果实容易变脆。

病原

葡萄钩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闭囊壳直径84~100微米,附属丝10~30根,多隔膜,顶端卷曲。子囊4~6个,椭圆形,大小(50~60)(25~35)微米,子囊孢子4~6个,椭圆形,大小(20~25)(10~12)微米。无性阶段称托氏葡萄粉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上或芽鳞片内越冬,来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到寄主表面菌丝上产生吸器,直接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菌丝则在寄主表面蔓延,果面、枝蔓以及叶面呈暗褐色,主要受吸器的影响。病害一般在7月上中旬至9~10月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摘心,疏剪过密枝叶和绑蔓,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可减轻病害发生。

2.注意果园卫生,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3.在发芽前应喷1次3~5度波美石硫合剂,发芽后喷0.2~0.5度波美石硫合剂,或50%托布津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葡萄蔓枯病

症状

主要为害蔓或新梢。蔓基部近地表处易染病,初病斑红褐色,略凹陷,后扩大成黑褐色大斑。秋天病蔓表皮纵裂为丝状,易折断,病部表面产生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实体。主蔓染病,病部以上枝蔓生长衰弱或枯死。新梢染病,叶色变黄,叶缘卷曲,新梢枯萎,叶脉、叶柄及卷须常生黑色条斑。

病原

蔓枯病病原为Cryptosporellaviticola(Red.)Shear称葡萄生小陷孢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FusicoccumviticolumRedd.称葡萄生壳梭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黑褐色,烧瓶状,埋生在子座中,分生孢子有两型。Ⅰ型为长纺锤形至圆柱形,略弯曲,单胞、无色。Ⅱ型为丝状,多呈钩形。有性阶段不多见。

发病规律

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蔓上越冬,翌年5、6月间释放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具水滴或雨露条件下,分生孢子经4~8小时即可萌发,经伤品或由气孔侵入,引起发病。潜育期30天左右,后经1~2年才现出病症,因此本病一经发生,常连续2~3年。多雨或湿度大的地区、植株衰弱、冻害严重的葡萄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检查枝蔓,发现病部后,轻者用刀刮除病斑,重者剪掉或锯除,伤口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消毒。

2.加强葡萄园管理,增施有机肥,疏松或改良土壤,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防冻。

3.可结合防治葡萄其他病害,在发芽前喷一次80%五氯酚钠200~300倍液波美5度石硫合剂。在5~6月及时喷射1:0.7:200倍式波尔多液2~3次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

葡萄穗轴褐枯病

症状

发病初期,先在幼穗的分枝穗轴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迅速扩展后致穗轴变褐坏死,果粒失水萎蔫或脱落。有时病部表面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一般很少向主穗轴扩展,发病后期干枯的小穗轴易在分枝处被风折断脱落。幼小果粒染病仅在表皮上生直径2毫米圆形深褐色小斑,随果粒不断膨大,病斑表面呈疮痂状。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病痂脱落,果穗也萎缩干枯。

病原

葡萄生链格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不分枝,褐色至暗褐色,端部色较淡。分生孢子单生或4~6个串生,个别9个串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链状。分生孢子倒棍棒状,外壁光滑,暗褐至榄褐色,具l~7个横隔膜、0~4个纵隔,大小(20~47.5)(7.5~17.5)微米。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枝蔓表皮或幼芽鳞片内越冬,翌春幼芽萌动至开花期分生孢子侵入,形成病斑后,病部又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人工接种,病害潜育期仅2~4天。该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侵染决定于寄主组织的幼嫩程度和抗病力。若早春花期低温多雨,幼嫩组织(穗轴)持续时间长,木质化缓慢,植株瘦弱,病菌扩展蔓延快,随穗轴老化,病情渐趋稳定。老龄树一般较幼龄树易发病,肥料不足或氮磷配比失调者病情加重;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环境郁闭时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存有差异。高抗品种有龙眼、玫瑰露、康拜尔早、密而紫,玫瑰香则几乎不发病。其次有北醇、白香蕉、黑罕等。感病品种有红香蕉、红香水、黑奥林、红富士、巨峰最感病。

防治方法

1.冬季修剪后彻底清洁葡萄园,将病残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把果园周围的杂草、枯枝落叶清

除干净,减少越冬菌源。

2.葡萄芽萌动后,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200倍液,重点喷结果母枝,消灭越冬菌源。

3.在花序伸长至幼果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喷2~3次,把病害消灭在初发阶段,并可兼治葡萄灰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等。

葡萄缺镁症

症状

从植株基部的老叶开始发生,最初老叶脉间褪绿,继而叶脉间发展成带状黄化斑点,多从叶片的中央向叶缘发展,逐渐黄化,最后叶肉组织黄褐坏死,仅剩下叶脉仍保持绿色。因此黄褐色坏死的叶肉与绿色叶脉界限分明。缺镁症一般在生长季初期症状不明显,从果实膨大期才开始显症并逐渐加重,尤其是座果量过多的植株,果实尚未成熟便出现大量黄叶,病叶一般不早落。缺镁对果粒大小和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浆果着色差,成熟期推迟,糖分低,使果实品质明显降低。

病因

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置换性镁不足,其根源是有机肥质量差、数量少,肥源主要靠化学肥料,而造成土壤中镁元素供应不足。酸性土壤中镁元素较易流失,所以缺镁症在中国南方的葡萄园发生较普遍。钾肥施用过多,或大量施用硝酸钠及石灰的果园,也会影响镁的吸收,常发生缺镁症。夏季大雨后,更为显著。

防治方法

葡萄定植时要施足优质的有机肥料,对成年树亦应在冬前开沟增施优质有机肥料,发生缺镁严重的葡萄园应适量减少钾肥的施用量。在植株开始出现缺镁症状时,叶面喷3%~4%的硫酸镁,生长季喷3~4次,有减轻病情的作用,缺镁严重的土壤,可考虑施硫酸镁,每亩约100公斤。

家庭必养的4种花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家中有几株美美哒的花不仅为家庭环境增加幽美感,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但是如果喜欢的花草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也是非常闹心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家庭常养的这几种花的疾病和防止方法,大家一定要学会奥!

【吊兰叶尖干枯的防治方法】

吊兰是很多喜爱花草的朋友们在家中必养的植物之一,因为它易养,且放在屋子里面大气美观,但是吊兰在培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经常出现叶尖干枯、叶片逐渐失去光泽等现象。这很让人头疼,下面小编教大家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1、光照适量

吊兰喜半阴环境,秋季应避开强烈阳光直射,秋季阳光特别强烈,白天需遮去至少一半的阳光。

2、施肥适量

吊兰是较耐肥的观叶植物,宜每一个礼拜左右施一次有机肥,但对金边、金心等花叶品种,应少施氮肥。

3、浇水适量

吊兰喜湿润环境,要经常保持盆土湿润,秋季浇水要充足,平时要保持正常湿度,不宜干燥,也不宜过湿。

【网纹草萎蔫的防治方法】

网纹草蔫了一般有好几个原因,缺水、积水、天冷都会使网纹草蔫了,那么网纹草蔫了怎么办呢?下面小编来为你支几招:

1、缺水

因为有的花友浇水没有浇透,所以导致网纹草缺水,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立马补水,一般来说过半天就可以恢复过来。

2、浇水过多

频繁浇水,土壤内部出现积水,根系呼吸不畅,会导致烂根萎蔫。一般积水烂根的花很难回复,花友可以尝试拔出来,重新栽种,但是恢复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3、温度过低

网纹草在温度低于13℃的时候,就会出现叶子枯黄,打蔫的情况。

4、光照原因

网纹草最怕夏季烈日曝晒,强阳光照射叶缘发焦、脱落,但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又必须有适宜的阳光照射,因此每天要适量的给与光照。

【云松叶片发黄的处理方法】

云松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叶片发黄的情况,而引起叶片发黄的原因有很多,水分过多、过少,阳光过强、过弱,肥料过剩、过少都会引起叶片不同程度的发黄。

云松禁忌缺水但是浇水过多也不好,浇水过多将花卉脱盆置于通风阴凉自吹干土团后再装回盆中;缺水之黄为叶梢或边缘发枯、发干,老叶自下而上枯黄脱落,但新叶生长比较正常。注意浇水时浇足、浇透即可。

1、适量阳光

禁忌阳光直晒,适量给与光照即可。

2、适量施肥

施肥过多或浓度过大引起的花卉发黄,表现在新叶顶尖出现干褐色,老叶片焦黄脱落。应立即停止施肥,严重的用大量清洗冲洗部分肥料。

【绿萝根部发黑的防止方法】

绿萝比较好养,但是还是会有花友将绿萝养的根部发黑的情况,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绿萝根部腐烂了,盆内经常湿漉漉,很多绿萝的土都是营养土,在经常积水的时候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绿萝根部发黑。

解决方法:平时减少浇水,浇水的时候不要浇到根部,盆内不要积水。

菊花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菊花品种繁多,花形及花色非常丰富,然而一些病害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菊花病害主要来源于花土、旧花盆、扦插条、种子和幼苗,所以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暴晒,或用1誜80的福尔马林液对土壤和花盆进行消毒,或在土壤中混进一定量的代森锰锌。扦插、移栽前,用800倍至1000倍多菌灵喷一次。下面介绍菊花定苗后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斑点病也叫叶斑病,主要靠土壤传播。侵害初期,被害植株叶片呈黄色和暗褐色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随后病斑中心出现小黑点,基叶发黄、干枯,上叶、花蕾逐渐发病,影响开花。该病害在连日阴雨、潮湿积水、昼夜温差大时易发生。防治办法有:合理换茬种植,并选用无病毒植株嫁接;忌多施氮肥,注意排水通气,浇水时避免泥水沾到叶面,及时去除病叶;用80%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每月施用2至3次,发病时一周施用一次;移栽幼苗时,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进行消毒。

白粉病寄主休眠芽带菌,主要在中上叶正反面。初期为黄色斑点,后为粉霜状物,逐渐扩大后连成一片,成为大面积的白色粉状斑,严重时叶片和嫩梢卷曲变形,甚至凋萎致死。该病害多发生在8月至10月。防治办法有:清除越冬杂草,合理浇水施氮肥,防止猛长突发;整枝打叶,保证通风透光;用多菌灵预防,也可用1000倍退菌特液喷洒,或用0.3至0.5度石灰硫磺合剂喷洒,数量少时用食用醋喷洒也有一定效果。

锈病来源于种子和杂草,主要危害菊花叶和茎,以叶受害较重。病斑灰白突起小点,随后病斑由叶背透过叶面裂开,有枯黄色病菌粉,可随气流传染,后期斑点变黑。该病害在雨多、湿度大时易发生。防治办法有: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盆栽菊花要经常疏通排水孔洞,严防盆内积水;除杂草,及时除病叶,保证通风透光;在多雨季节,施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波美0.3至0.5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防治该病蔓延,也可用托布津、多菌灵预防。

根腐病根系腐烂,呈干腐状或乱麻状,叶片枯黄凋萎。多发生在开花前后。防治办法有:适当灌水,涝排旱灌,疏松土壤;大蒜水灌病株根部,施速效肥有一定效果。

病毒病主要由蚜虫、绿盲蜻传染病毒。植株幼嫩部皱缩、变形,出现柳叶头、黄花叶,很难治愈。防治办法有:选无病株枝条、种子,利用根尖、茎尖无病毒组织组培苗;早去柳叶头,利用侧枝开花,防治蚜虫。

怎样防治菊花的常见病


ntentadimgstyle=line-height:25px;width:790px;margin:0pxauto;color:rgb(61,61,61);font-family:微软雅黑;font-size:16px;>

菊花黑斑病

症状

该病只要为害叶子,主要表现为叶子出现黑褐色的斑点。

防治方法

发现生病的叶子立刻清除

田地里的菊用每年换一次种植作物的方法,盆里种每年更换新土即可。

冬天割地里的残枝之后,集中烧掉或深翻土地埋掉。

菊花白粉病

症状

该病主要为生病的地方出现了白色的粉状物,大多数情况下出现于叶子、叶柄处,有的时候其他部位也会有此情况。

防治方法

迅速清理生病的叶子和病残体,集中起来烧掉。

浇水要通风,调低湿度,合理的使用肥料。

菊花茎腐病

症状

幼苗期容易感染此病,病苗底部初期为水泽状,后面慢慢变为褐色,造成幼苗的死亡。成年植株感染此病的时候,叶子、嫩芽、花朵慢慢萎蔫。

防治方法

苗期避免烈日暴晒,适量浇水,雨后迅速排出多余的水。

掌握好培植的密度,合理使用肥料,适量使用氮肥。

维护过程中别让苗木受伤。

看到病株,立即拔掉并烧掉。

菊花花叶病

症状

生病的叶子上有大大小小,分布不均匀的坏死斑,严重的表现为褐色枯斑,会让整个叶子坏死掉落。

防治方法

不要用带病的菊花做培育材料,从根本上断绝此病。

培育材料选择好了必须进行热处理的流程。

对常用工具消毒,减少菊花受伤,除杂草等寄生。

加强虫害的治理,预防此病的传播。

看到病株,拔出,烧掉。

别种的太过于集中,通风与透光要好,培育健壮的幼苗,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

花生病害有哪些危害及如何防治


一、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该病在7月份暴雨后骤晴的天气最易发生,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而以花期发病率最高。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主根尖端变褐色软腐,再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植株顶部,病株呈失水萎蔫状。植株从感病至枯死约7-15天,但开始感病时,往往不表现出症状。

防治方法:

l、选抗病品种,如鲁花14、花育16等;

2、合理轮作,如水旱轮作;

3、改善栽培管理,旱坡地通过深耕深翻,增施有机肥料,搞好排水系统,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菌生长而有利于花生植株生长的土壤条件,增强植株的抗性。

4、药剂防治。用90%氯化苦乳剂,每隔30厘米挖深10一17厘米的孔口,每个孔口注入3毫升药液后立即踏实,地表覆盖草苫或塑料薄膜,7天后揭开。

二、叶斑病:主要是黑斑、褐斑病,是靠风雨和昆虫传播的病害,一般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开始发病,但发病高峰均在收获前半个月,叶片、叶柄、托叶和茎秆均可受害,花生生长后期如遇多雨潮湿,则发病度较高。

褐斑病在苗期即可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大小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直径4毫米~10毫米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片正面病斑表面生灰色,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表面生灰色霉层。发生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斑块,引起叶片干枯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

黑斑病叶片发病均由上而下,发病稍晚,一般进入花期以后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片症状与褐斑病难以区别。到后期病斑多为圆形,直径比褐斑病小,一般1毫米~8毫米,呈黑褐色,叶片正面反面颜色基本一致,病斑边缘无黄色晕圈或不明显。老斑背面有许多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在潮湿情况下,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汇合,引起叶片郑缩,枯死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长圆形、黑色。

防治方法:

1、除田间病残体,及时耕翻整地,播前清除田间花生秸杆;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

2、采取2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选用抗病品种,如冀花2号、海花一等。

4、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田间病叶率达到10-15%时,喷25%多菌灵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粉剂400-500倍液,15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如以上两种药和叶面肥混喷,并加入粘着剂,药效会更好。

三、花生锈病:是一种暴发性的流行性病害,病菌主侵染叶片、叶柄、托叶、茎、果柄,有时也能使荚果感病。发病初期,植株叶背长出针头大小的疹状白斑,与白斑对称的叶面呈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病斑变淡黄色,圆形,随着病斑扩大,突起呈黄褐色,表皮破裂,露出铁锈色的粉末,病斑四周出现不明显的黄晕圈。

防治方法:

1、是消灭菌源,春花生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秋花生收获后,将病蔓堆沤发酵作肥料;室内贮藏的秋花生蔓,最好在春花生播种前处理完毕。

2、是选用较抗锈病的良种。

3、是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以避过生长后期高温多雨的发病盛期。

4、是药物防治,可使用胶体硫液15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并可兼治叶斑病,或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喷施。

四、病毒病:对花生产量影响极大。病毒病的寄生范围较广,传播媒介是花生蚜虫、豆蚜等。

防治方法:

1、是选用抗病品种。

2、是适期早播,避开蚜虫危害高峰。

3、是及早喷施防病毒制剂,在防治蚜虫的基础上,选用5%菌毒清4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喷洒。

五、根腐病:该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苗期田间积水,地温低或播种过早、过深,均易引发该病。

防治方法:

1、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

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六、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俗称死秧,常引起花生整株或侧枝死亡,造成严重减产。茎腐病症状在幼苗期主要表现为子叶发生黑色腐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柄全部下塌,整株萎蔫。成株期多在基部第一对侧枝上下发生,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引起侧枝分期死亡。

据观察,该病在我县主要发生在5月--6月上旬。

防治方法主要以综合防治为主:1、轮作倒茬,避开重茬,选择抗病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清棵蹲苗锄地时避免出现株伤口,生育期施入草木灰,及时排涝,均能减轻此病的发生。3、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用40%多菌灵悬胶剂1公斤,兑水1000公斤,亩喷施50--1000公斤稀释液,在齐苗以后,开花前各喷一次,防治效果可达48.8--99.4%,还可兼治根腐病及黑斑、褐斑病等病害。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也可收到同样效果。

菊花黑斑病及防治


病原为菊壳针孢菌。又称褐斑病、斑枯病。是菊花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各地均有发生。

症状特点

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后期变成黑褐色或黑色,直径2~10毫米。感病部位与健康部位界限明显,后期病斑中心变浅,呈灰白色,出现细小黑点,严重时只有顶部2~3片叶无病,病叶过早枯萎,但并不马上脱落,挂在植株上。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的浸染源,分生孢子器散发出大量的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秋季多雨、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品种间抗病性存在着差异,如紫荷、鸳鸯比较抗病,而广东黄感病最重,分根繁殖的植株病重,从健壮植株上部取芽扦插时感病较轻。

防治方法

①小面积种植时,人工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②改善种植环境。发病严重的地区实行轮作,栽植密度不要过密,以利通风透光,及时排除积水。

③发病期间用100~150倍的波尔多液或80%敌茵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也可将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与80%敌菌丹500倍液混合喷洒,或用45%百菌清、多菌灵混合胶悬剂1000倍液喷洒效果比单一用药要好。

中药材有哪些常见病害及其该如何防治


根腐病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直至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全株枯死。该病常与地下线虫、根螨的为害有关,在土壤黏度重、田间积水过多时发病严重。黄芩、丹参、板蓝根、黄芪、太子参、芍药和党参等中药材易感染此病。防治方法是:在播前用杀虫药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增施腐熟有机肥,以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800-1000倍液灌根,雨后及时排水。

根结线虫病由于根结线虫的寄生,在药材根部长了许多瘤状物,致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最后全株死亡,受此病为害的药材有丹参、桔梗、黄芪、人参和北沙参等。防治时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播前用甲基异柳磷处理土壤。

白绢病常发生在近地面的根处或茎基部,出现一层白色绢丝状物,严重时腐烂成乱麻状,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全株死亡。常在高湿季节或土壤渍水条件下发病。受此病为害的药材主要有黄芪、桔梗、白术、太子参和北沙参等。防治时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播前土壤用石灰消毒或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液浸种消毒。

立枯病最初是幼苗茎基部出现褐斑,进而扩展成绕茎病斑,病斑处失水干缩,致使幼苗成片枯死。受此病为害的药材主要有黄芪、杜仲、人参、三七、白术、北沙参、防风和菊花等。处理方法有:降低土壤湿度,及时拔除病株,并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处理土壤,喷药预防其他健株感染。

枯萎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失绿,继而变黄枯死。重茬地、排水不良的黏土地发病严重。黄芪、桔梗和荆芥等药材常感染此病。防治时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物喷洒处理。

菌核病发病时幼苗茎基部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幼茎很快腐烂,造成倒苗死亡。病部后期出现的黑褐色颗粒即为菌核。受此病为害的药材有丹参、人参、白术、半夏、川芎、川蒡、延胡索和牡丹等。防治时除实行轮作外,还要在发病中心撒施石灰粉、喷40%纹枯利或甲基托布津等。

霜霉病叶片背面有一层霜状霉层,初期为白色,后变为灰黑色,最终致使叶枯黄坏死。受此病为害的中药材有板蓝根、元胡、党参、枸杞、北沙参和菊花等。防治时可用40%疫霜灵、乙磷铝、瑞毒霉、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洒。

叶斑病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枯斑点,斑点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受叶斑病为害的中药材有桔梗、丹参、金银花、枸杞、太子参、菊花和白芷等。防治时可用多菌灵、代森锌等及时喷洒。

锈病发病时叶片上有黄色或锈褐色疱状物、刺毛状物,破裂时散出铁锈色粉末状物。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生严重。易被锈病浸染的药材有金银花、黄芪、北沙参、白芷、白术、党参、木瓜和元胡等。可用粉锈宁、代森锌、萎锈灵等及时喷洒防治。

如何防治菊花的白锈病?


菊花白锈病具有发展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程度重等特点,切花菊一旦染病几乎完全失去观赏作用和商品价值,尤其是在切花菊种植户那,有谈锈色变之称。

发病症状

首先在染病叶的叶背产生很小的变色白斑,然后隆起呈灰白色的脓包状突起,蜡粉状渐渐变为淡褐色,叶正面则为淡黄色至黄绿色的斑点,且轻微凹陷,病症严重时整叶布满病斑,造成叶片早期枯死;如果控制不当,会导致大面积发生。

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

病原菌能在5℃至35℃存活,最适合温度为12℃至24℃,高于24°C时难萌发,所以夏季较少发生;湿度高于85%非常利于该病发生和传染;该病原物对强光照比较敏感,在弱光下发生非常严重;故此,在早春时节、密闭大棚、通风不畅、阴雨连绵的环境下极易发生。

防治办法

根据病原菌的习性,秋冬季越冬前夕,将枯枝和地面杂草等清理,消灭大部分病源。种植密度不可过密,增加光照,保持通风良好。(此方法还可防治蚜虫爆发,很多花友抱怨蚜虫频繁,这也是重要原因)

发病后治疗

尤其是南方春季雨水潮湿,应做到及时发现,并将病叶等摘除。喷洒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等等杀菌药即可。

《菊花有哪些常见疾病及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